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

时间:2023-05-16 15:31:28

序论:在您撰写价值评估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价值评估概念

第1篇

关键词 客户关系 价值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客户价值与客户关系价值。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现代企业获取自身价值和价值优势的重要基础。客户价值与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中,方向界定是重要前提。客户价值和客户关系价值都是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

(二)国内外有关客户价值的研究。

不同学者对于客户价值的理解并不统一,在概念使用中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对客户价值概念的使用有两种倾向,而其实质上又是对客户价值的流向、方向性或所有者的认定的差异:一类观点认为,客户价值是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客户价值的收益者和所有者是客户;客户价值是由企业创造出来并流向客户的。比如Wooddruff(1997)认为客户价值是由某种客户关系给客户所创造的价值。端木文娟(2011)提到,客户价值是指在所处的管理情景下,企业感知到的来自客户的净现金流及其未来净现金流的总体能力。另外一类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客户价值是由客户带给企业的价值;客户价值的收益者和所有者是企业;客户价值是由客户创造并流向企业的。如Cartwright R.(2001)提出“客户终身价值”的概念,认为客户的终身价值存在累加效应,Roland T. Rrust(2001)提出了客户终身价值的计算方法,他们认为客户价值就是所有客户终身价值之合。

(三)从不同视角界定客户关系价值。

为了对客户价值和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更加清晰,首先应该明确界定这些概念所使用的方向,即顾客视角和企业视角。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企业是客户关系经营和价值创造与获取的主体。郑玉香、佟志伟(2006)认为客户关系价值是企业在客户关系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追求和获得的回报,即其方向性是由客户流向企业的,由客户关系带给企业并最终为企业所拥有的价值。陈静宇(2002)这样定义客户关系价值:企业为获得某一客户的实际价值所付出的成本。因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亲疏不同而使得不同企业将潜在的客户价值转化为

现实价值并获得的价值在数量上是不同的,且为之付出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赵爱琴、罗琳(2011)认为,客户关系价值是为建立和保有这种关系的所投入资金( 现金流出) 及关系形成后产生的收入 ( 现金流入) 两者的净现金流量。这一现金流量的大小及价值取决于客户的长期购买量和购买的次数。罗伯特·韦兰和保罗·科尔(1998)提出客户关系价值的概念和如何衡量企业目标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就是指企业拥有的客户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客户关系价值取决于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购买频度、每次购买量和购买的持续期。

二、客户关系价值的影响因素

张丽、杜培林(2012)从资产评估对财务管理的意义角度总结出,影响客户资产评估的财务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开发成本、客户的服务成本、营销成本、客户的年利润、客户的投资回收期、客户信用风险、客户投资收益率以及各期的贴现率等,影响客户资产评估的非财务因素: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客户的满意度、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的保持率。郑玉香、佟志伟(2006)指出,只有在充分考虑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与现有关系赢利性的结合基础上,考察客户的终身价值,才能更全面反映客户关系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能力的大小。

三、客户关系价值模型

四、主要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下)—曼彻斯特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报告(2006)中提到,客户型无形资产-通常认为是“客户关系”和“产品与客户服务”,因为客户资源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未来交易中获得收益,而且我们知道客户型无形资产没有活跃的市场,所以评估这种无形资产最好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评估客户型无形资产的常用方法,其目标是计算客户关系在剩余年限的预测收益的净现值。评估中可以使用直接资本化率或报酬资本化率。当使用报酬资本化率时,需要预计未来时期可获得的经济收益(通常是净现金流)。经济收益期间可以是客户关系的平均寿命,也可以使用总衰变曲线(代表每年客户关系的递减),然后将预计收益额用年度收益率折现。当使用直接资本化率时,选定的经济收益用客户关系平均剩余寿命折现。折现率(直接资本化率)可以在无限期间使用或根据剩余寿命计算。客户关系价值应为期望年收益除以直接资本化率(如:所购资产的加权平均资本化率)。

报告还提到,收益法可以使用三种基于未来经济收益期望的理论,分别是企业价值余差法、经济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经济行为折现法。

第2篇

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基本公共服务的宏观质量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微观质量,表现在嵌入社区或村层面的价值规范――公共利益能促进个体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变迁,表现为个体不同内容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会诱发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可以认为,是“公共利益”等价值理性而不是“顾客满意”等工具理性更符合行政伦理和政策预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情境性;层次性;评估;分层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7)04-0122-09

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存在不同理论范式的“张力”。具言之,在价值追求层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向两个极端[1];在评估途径层面,形成“应该是什么”和“现实是什么”的区隔;在技术运用层面,整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混合研究少见;在评价数据层面,“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估”各行一边;在评价对象层面,“顾客导向”与“公民身份”多有争端。因此,凡是借助公共服务完成的事情,几乎都有贴上“质量”标签的冲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作为一个包罗万象而又空无一物的政策概念与评估术语[2],存在“碎片化”“单一化”“模糊化”“静态化”等弊端,难以形成统一规范性分析框架和学术话语体系。

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依循公共行政在不同决策环境关注的利益面向,赋予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概念以“情境性”和“层次性”特征,从规范和实证层面提炼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分层概念,并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考察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层次关系与衔接机制。这些结论运用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起点、过程、结果和价值追求,可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估的分层模型。

一、文献回顾

基于研究需要,可以从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公民满意度评估等层面描述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评估的异同点。

在质量管理层面,工业生产和管理控制领域的技术参数,如产品的安全性、寿命、性能、瑕疵率、重量、型号、款式、外观、密度、尺寸等是质量管理的关键评估指标。主要借鉴计算机仿真、数理统计、实验模拟等技术保障产品或服务的“有形”质量,特别关注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流程管理等。

在绩效管理领域,重塑政府等行政改革运动积极倡导运用工商管理技术和方法评估行政服务绩效。例如行政服务流程的透明化、公开化、程序化、简便化;服务内容的准确化、同质性、异质性;服务技术的电子化、网络化、市场化;行政服务产出的经济、效率、效能和公平;服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法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行政服务主体态度的亲和性、廉洁性、责任性、公益性、合作性、参与性、学习性等维度。内容范围不仅涉及一般公共服务,还包括政府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等评估内容,混淆行政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是降低质量评估效度的主要缺陷。在评价主体方面,一般采取政府评价为主,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同时与少数公众评价相结合的评估途径;在具体技术层面,主要采取公共财政指标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此处的综合指数法主要有泰尔指数法、标准化系数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途径计算的综合性指数等。。

在公民满意度领域,民主公民权和新公共服务倡导的公民参与等规范性价值深刻影响公共政策议程和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运动。借鉴市场调查和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指标和方法是公共服务评价的主流趋势。如舒适性、友好性、可持续性等顾客消费心理的“软指标”,关注的重心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或结果等单一环节,而是关注服务不同特征属性、顾客不同时点的需求体验、服务关系、服务层次等多视角、多维度的整体动态性评价,代表性的评估方法有结构方程模型(SEM)、OLS估计、数据包络分析(DEA)、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和面板技术(panel estimator)等工具的运用,比较著名的评估模型有顾客感知型(SERVQUAL)、期望不一致模型(expectancy-discomfort)、欧洲关键事件调查(CIT)、实验情景模拟(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等(表1)。

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系统的概念与分析框架

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新公共服务质量是一个相关性和层次性的概念。相关性表现在概念随着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在相关组织层级不同地位发挥作用不同,层次性体现为概念随着主客体关注的不同问题面向而变化[3]。

(一)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情境性与层次性

1.个体满意度是新公共管理语境的微观质量

在新公共管理语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是顾客。在此语境下,新公共管理倡导的公共服务民营化凸显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产出等市隼益导向。公共服务的生产主体(企业)与购买主体(顾客)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以货币为媒介,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但是,民营化暗示市场企业要遵循市场价格机制,即尽可能地实现公共服务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的理性逻辑。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弊端,导致企业增加公共服务利润的途径是尽可能地让顾客满意,而不是促进由公共服务“公共性”所决定的“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收益的非竞争性”。此时,公共服务是满足分散、独立、具有不同偏好和市场购买力的顾客需求的私部门产品,公共服务的产出和结果基于私人利益之上的个人需要,从根本上区别根植于社区共同需求和社会公共需求的纯公共产品[4]。在新公共管理语境,以追求“用户满意”为指标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是企业提高公共服务利润,满足消费需求,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新公共管理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指标的价值意义与其管理主义哲学追求效率的工具理性直接相关。原因有三:一是关注个体需求被满足程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标,可以增加公共服务的产出、利润和效率,还可扩大公共服务内容的选择范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多样化,满足个体多元、多层次服务需求,扩展公共服务的“使用价值”;二是能节约政府行政成本,让政府以结果(效率等)而不是以过程(如行政审批等)为导向,改善服务质量,重塑公共服务职能,建成服务型政府;三是聚焦微观层次的私部门利益有助于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仅能减少政府和市场各自供给公共产品的弊端,还能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独立性优势,弥补政府和市场等二元主体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缺憾,促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3.便利性

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主要是指基层群众自治单位――社区和村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便利程度或消费过程的容易程度。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是一个复合概念,它以使用的便捷性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维度:一是测度公共服务供给与消费的空间距离;二是计算单位公共服务的经济与精神成本与居民支付能力的差距;三是衡量公共服务本身使用过程的难易程度。便利性是保障居民共享公共服务改革红利,提升公共服务获得感的基础。

4.普惠性

“普惠性”是指基层群众自治单位――社区和村的居民大致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程度。普惠性要求基本公共服务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消费成本为零,即具有公共产品受益“非排他性”和消M“非竞争性”特征。普惠性体现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产品的显著区别,其公共选择的价值意义是在促进公共利益的集体行动中实现个人合法利益。

(二)个体满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微观质量

基本公共服务个体满意度是指作为理性人的个体,主观预期与体验服务绩效差距的消费心理,是测度个体需求被满足程度的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变量。一方面能反映居住分散、需求多元和不同支付能力的个体偏好,另一方面契合“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的价值理念。因此,相对于社区和村层面的共同利益和公共需求,个体公共服务满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微观质量。

(三)理论假设

立足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境性”和“层次性”特征,赋予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系统概念:个体满意度主导理性选择在新公共管理语境的微观质量,公共利益主导价值规范在新公共服务语境的宏观质量。进而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不同村和社区的价值规范对个体需求的被满足程度有显著影响。即基本公共服务的宏观质量正向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表现在社区或村层面的公共利益的价值规范作用越强,个体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

H2:社区和村不同价值规范的强度对嵌入其中的个体满意度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生活在社区或村层面不同公共服务价值规范中的个体,其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也不同。

H3:不同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类型。

四、统计过程与数据分析

为检验基本公共服务宏观质量――村和社区的价值规范与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个体满意度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大小。采用从村或社区宏观价值规范影响微观个体满意度,再检验微观满意度影响个体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研究设计,证实宏观质量作用微观质量,微观质量影响公共服务需求内容的分层效应[20]。

数据来源于CGSS2013公共服务模块,其中从数据总样本中按77%的入样比,简单随机抽样村和社区样本343份,对应的层1个体样本3 782份。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检验理论假设,以基本公共教育为例。变量描述如表2、表3。

其中层1的自变量进行组内对中处理,层2变量进行总体对中处理。笔者认为,体现在不同社区和村层面公共服务供给链条的价值规范(宏观质量)影响个体不同内容的基本公共教育满意度(微观质量),假设不同村和社区的价值规范对个体基本公共教育满意度有同等效应,则选择随机截距模型验证理论假设。

如表4层2模型显示,村和社区层面分配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分配越均衡,个体基本公共教育满意度越高,但总体并不显著(p>0.5);但是村和社区层面公共服务供给链的其他价值规范的宏观效应在微观满意度层面有显著影响(p

表5显示,在层1H1.2模型中,以最需要加强高中教育发展为参照组,对高中教育越满意(p

五、结论与启示

依循公共行政在不同语境关注的利益焦点,赋予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情境性”和“层次性”特征,提炼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系统概念,形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估的分层框架。研究结论主要表现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

其一,在理论层面表现为以下三点。(1)个体满意度是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微观层次。嵌入在不同价值规范的社区居民和村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不仅有显著个体异质性,并且深受宏观层面(社区和村)不同公共服务价值规范(公共利益)的影响。一方面个体需求被满足程度受价值规范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不同个体公共服务满意度水平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内容的转变。(2)公共利益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宏观质量。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平等待人”理念的副产品,保障社区每位公民的政治权利都受到平等对待,是彰显社区公共利益的民主规范。(3)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比个体满意度的工具理性更具道德优先性和政策价值。在村和社区层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是基层群众自治单位根据公共产品公认价值概念对社会福利分配情景的最佳回应,这种情景是保障社区和村民的社会福利权利都受到平等对待,尽管不表示每位居民都能获得等量的利益。在新公共服务语境,社区和村层面的公共利益是维系个人合法利益的道德前提,是保障个体合法权利的集体契约。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负责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民主责任和道德底线,不仅能增进社区和村层面的社会净福利――公共利益,还能促进个体需求被满足程度――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因此,让公共利益而不是市场理性主导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更符合行政伦理和政策预期。

其二,在实践层面应敦促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规范。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警惕”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恣意蔓延,逐渐从任务驱动、绩效考核、顾客导向等“企业型政府”转变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主“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的有效治理,厚植政府信任的民主基础。另一方面,让公共利益成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指南”,可以让个体在增进社区共同利益的集体行动中“兑现”个人合法利益,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从“为民做主”走向“由民自主”,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成果,增强社区居民或村民的公平感、@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显然,这是十三五时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规模效率”向“质量”要求转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晓萍.基本公共服务应满足公众需求[N].人民日报,2015-08-30(7).

[2]POLLITT C.Editorial: Public service quality―between everything and noth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9,75(3): 379-382.

[3]RIEPER O,MAYNE J.Evalu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1998,7(2):118-125.

[4]IGNATIEFF M.The myth of citizenship[J].Queen’s LJ,1987(12): 399.

[5]COCHRAN C E.Political science and “ The Public Interest”[J].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74,36(2): 327-355.

[6]SANDEL M J.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7]DENHARDT R B,DENHARDT J V.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0,60(6): 549-559.

[8]REDFORD E S.The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54,48(4): 1103-1113.

[9]KETTL D F.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6.

[10]POCOCK J G A.The ideal of citizenship since classical times[J].Queen’s Quarterly,1992,99(1): 33-55.

[11]THOMPSON D F.The Democratic Citize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12]ALFORD J.Engaging Public Sector Clients: From Service-Delivery to Co-Production[M].Palgrave Macmillan,2009.

[13]SCHACHTER H L.Reinventing government or reinventing ourselves: Two models for improv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5,55(6): 530-537.

[14]POLLITT C.Bringing consumers int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oncepts,consequences and constraints[J].Policy & Politics,1988,16(2): 77-87.

[15]KALT J P,ZUPAN M A.Capture and ideology i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74(3): 279-300.

[16]KORPI W,PALME J.The paradox of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egies of equality: Welfare state institutions,inequality,and povert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8,63(5): 661-687.

[17]STEWART R B,SUNSTEIN C R.Public programs and private rights[J].Harvard Law Review,1982,95(6): 1193-1322.

[18]KRISTOL I,BELL D.What is the public interest?[J].The Public Interest,1965(1).

[19]CASSINELLI C W.Some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the public interest[J].Ethics,1958,69(1): 48-61.

[20]LU J.Varieties of Governance in China: Mig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ese Villag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第3篇

本文作者:游武许丽忠张江山工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消费者剩余曲线含义的偏差消费者剩余曲线是TCM计算的核心.消费者剩余曲线的构建是基于旅游区需求曲线的构建.消费者剩余为未实现、潜在的价值量.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消费者剩余在旅游资源经济中是如何体现的.假设旅游率与旅游费用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旅游费用为1美元时,旅游率为0.5,当旅游费用为2美元时,旅游率为0.2,当旅游费用为3美元时,旅游率为0.1,当旅游费用为4美元时,没有人旅游,旅游率为0.旅行总费用为门票价格与距离成本之和,假定有某区域A人口数为1000人,到旅游区的距离成本为1美元.当门票价格为0即旅行总费用为1美元时,A区共有500人去旅游,此时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为500美元.在这500名游客中有200名游客,当旅行总费用增加1美元即总费用为2美元时仍将去游览,此时有200美元的价值没有显现出来;而这200名游客中又有100名游客在旅行总费用再增加1美元,即总费用为3美元时还将去游览,即还有潜在的100美元的价值没有显现出来;当旅行总费用再增加1美元,即总费用为4美元时则没有人去游览.对A区的游客而言,当旅行总费用为1美元时,旅游区实现了500美元的价值﹙消费者实际支出﹚,同时还有﹙200美元+100美元﹚300美元的价值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可以认为对于区域A的游客,当旅行总费用为1美元,即门票价格为0时,旅游区的总价值为800美元,其中500美元已实现,尚有300美元价值未实现.这未实现的300美元即是消费者剩余﹙表1﹚.如果将旅行实际费用作为影子价格,当影子价格增加,即实际旅行费用增加时,不同旅游费用增加量下旅游人次的变化构建了消费者剩余曲线.离评价地点越远的用户,其消费者剩余越小;而离评价地点最近的用户,其消费者剩余最大.消费者剩余实际上就是在某一实际价格之上的需求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图1中区域APP﹚,也可以说消费者剩余曲线是旅游需求曲线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曲线与旅游需求曲线的外形十分相似,但有差别,即旅游需求曲线的纵坐标为旅行费用﹙或者为门票价格﹚,而消费者剩余曲线的纵坐标为增加的旅行费用.增加的旅行费用用一个微小的变化∆N表示,则其对应的消费者剩余为图2中的矩形面积,总的消费者剩余就是图2中消费者剩余曲线下围成的面积﹙EOF﹚.该消费者剩余﹙EOF面积﹚是对图1中区域APP进行变换后得到的.因此当消费者剩余曲线构建的主体为各客源区游客时,曲线下面积表示的是该小区的消费者剩余,将各小区的消费者剩余累加则为游憩资源总消费者剩余.当研究主体为游憩资源时,此时增加的费用即为门票价格的增量﹙门票对旅游规模的影响与旅行交通费用和机会成本相同﹚,则该曲线的积分即表示该游憩资源总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通常可以采用2种方法.一是构建每一出游小区的消费者剩余曲线,求出每一出游小区的消费者剩余,通过求和得到旅游区的总消费者剩余;二是将各小区的消费者剩余曲线叠加起来,得到该游憩资源的总消费者剩余曲线,由此求出总消费者剩余.目前这2种方法在我国研究案例中都有被采用.但第1种方法需要对n个小区的n条曲线进行积分,而第2种方法仅需构建1条曲线,计算1次积分.因此目前第2种方法更常用.

消费者剩余计算中积分上、下限确定的4种错误分析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可以转换为对消费者剩余曲线的积分计算.由于消费者剩余曲线表示增加费用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积分的下限为0﹙有时也可将起点定在接近于0的数值﹚;而积分上限为增加费用的最大值,即费用增加幅度达到该水平时,旅游人次将降为0.用Pm表示最大追加费用,则消费者剩余价值可采用如下式子计算:CS=∫Pm0Y﹙x﹚dx﹙1﹚式中,CS表示旅游区总消费者剩余,Y﹙x﹚表示增加费用与旅游人次的函数关系.积分的上下限均为费用的增加量,两者数据应相匹配.由于消费者剩余曲线同时也是当前价格之上的旅游需求曲线,因此当旅游需求曲线的主体为各客源区时,也可以利用旅游需求曲线求消费者剩余.由于消费者剩余曲线是当前价格之上的旅游需求曲线,即消费者剩余曲线的起点为当前价格,而终点为该客源区旅游人次为0时的价格.用数学式表达如下:CSi=∫PhPlY﹙x﹚dx﹙2﹚CS=∑ni=1CSi﹙3﹚式中,CSi表示第i个客源区的消费者剩余,Pl表示该客源区至旅游区的当前价格,Ph表示该客源区至旅游区的最高价格,n表示客源区的数量.根据出游小区距离确定积分上、下限将离游憩资源最近的出游小区的旅行费用﹙最低旅行费用﹚作为积分的下限,而将离游憩资源最远的出游小区的旅行费用﹙最高旅行费用﹚作为积分的上限.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研究者无法清晰地表达其计算所采用的是旅游需求曲线还是消费者剩余曲线,也就是说,不明确它的计算主体是旅游区还是各客源区.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率的大小不仅与各小区的旅行支出有关,同时还与各出游小区收入水平、旅游时间、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同一旅行费用对某一出游小区可以接受,而对于另一出游小区而言可能会导致出游率降为0;同理,某一旅行费用可能会使某小区的旅游率为0,并不意味着其他出游小区的旅游率也为零.也就是说最高费用对旅游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曲线均不具有特殊意义,它并不对应于图1中的A点或图2中的E点.旅游率与旅行费用关系的构建通常需要以下几步.首先应根据调查数据确定旅游率的相关因子,即旅行费用、收入水平、旅行时间等.二是依据一定的统计分析手段建立旅游率与这些相关因子的回归曲线.该回归方程以相关因子旅行费用、收入水平、旅行时间等为自变量,以旅游率为因变量.三是简化回归方程.因为对于每一小区,在旅行时间、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可仅考虑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关系.由于各出游小区的旅游时间、收入水平等并不相同,可以将各小区不同的旅游时间、收入水平等代入步骤二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出游小区的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关系式.N个小区就有N个式子,这些式子形式相同,但参数﹙系数﹚不同.因此对不同区域来说,对同一种价格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采用这种数据处理方式的缺点是忽略了各个出游小区游客属性的差异.以旅行费用的差值作为积分限值将积分下限定为0,而将最高旅行费用与最低旅行费用之差作为积分上限.通过消费者剩余曲线来求解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曲线表示增加费用与需求的关系.当消费者剩余曲线的主体为旅游区时,消费者剩余曲线实际上也是一条复合曲线,而最高旅行费用和最低旅行费用来自不同的客源地,两者并无联系.对于复合的消费者剩余曲线来说,最高旅行费用与最低旅行费用之差也就没有特定的含义,它并不表示旅游区旅游人次降为0时的门票增加幅度.同时由于最高旅行费用与计算得出的最大旅行费用不同,因此将最高旅行费用与最低旅行费用之差作为积分上限是错误的.以旅行费用极限值作为积分限值以目前最低旅行费用为积分下限,以根据消费者剩余曲线计算出的旅行费用最大增量作为积分上限.采用该计算方法导致的计算偏差表现为积分上下限不匹配.由于在构建消费者剩余曲线时,旅行费用的增加等同于门票价格的增加,因此消费者剩余曲线的纵坐标﹙或横坐标﹚只能是门票的增加额﹙即追加费用﹚.如果取现有的旅行费用作为起点,取最大追加费用为上限﹙消费者剩余曲线上的点﹚,对消费者剩余曲线进行积分得到的数据不匹配.

以门票价格作为积分限值即将目前门票价格作为积分下限,将从旅游需求曲线中求出的最高门票价格﹙此时旅游区旅游人次为0﹚作为积分的上限.该方法的研究主体为旅游区,此时旅游区的旅游需求曲线是一条象征性的“价格需求”曲线,旅游区的游憩价值并不能从旅游需求曲线中直接求得,需要将它分解成消费者支出与消费者剩余两部分.由于消费者剩余曲线是旅游需求曲线在现行﹙门票﹚价格之上的那部分曲线,将旅游需求曲线在现行﹙门票﹚价格之上的那部分曲线截取即可得到消费者剩余曲线,旅游需求曲线上当前的门票价格对应于消费者剩余曲线上的起点O,旅游需求曲线上最高门票价格对应于消费者剩余曲线上的终点E﹙最大增加费用﹚,因此消费者曲线与旅游需求曲线在方程表达方式上大致相同,但2条曲线表示的含义不同,同时2条曲线的截距可能不同.如果将最低旅行费用作为积分下限,将从旅游需求曲线中求出的最大旅行费用作为积分的上限,那么得到的方程式则是旅游需求曲线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曲线.将旅游需求曲线在上述范围内积分得到的数值与消费者剩余曲线上下限内积分的数值相同.但是由于这条旅游需求曲线是一条复合曲线,其与坐标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并不表示“∑价格×需求”,因此这种计算方法不够准确.当研究主体为各客源地时,对各客源地的游客来说,他们被视为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个整体,费用增加就是旅行费用的提升,因此对这一群体而言,其旅游需求曲线与坐标轴围出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应的价值量,因此可利用旅游需求曲线求解其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可以利用旅游需求曲线现行旅游价格以上至最大可接受价格﹙即旅游人次为0时价格﹚与坐标轴围出的面积求出该客源地游客的剩余价值.但对于每一个客源地来说,其旅游需求曲线不同,现行旅游价格不同﹙不都等于最低旅行费用﹚,其最大可接受价格也不同﹙不都等于最大旅行费用﹚,即其积分范围均不同.将各客源地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相加得到总剩余价值.门票价格为0时的游憩价值对于门票价格为0的游憩资源,国内外有些学者仅用消费者剩余代替游憩价值.对于门票价格为0的游憩资源,当研究主体为该旅游区时,其旅游需求曲线中P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消费者实际支出部分在图中被隐藏,因此,从图1仅可得出“消费者支出=0,游憩价值=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但是该旅游需求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复合曲线,是多条客源地的旅游需求曲线的叠加,当该曲线转化为以各出游小区为研究主体,将该曲线还原为各客源地的需求曲线时,消费者实际支出便显现出来.计算结果表明,即便对于门票价格为0的游憩资源,消费者实际支出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消费者支出与消费者剩余之和才是完整的“消费者自愿支出”,才是所求的旅游资源总游憩价值.

本文首先辨析了旅游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曲线的内在关联与异同,揭示了旅游需求曲线2种层面上的含义,分析了消费者剩余积分计算时积分上、下限确定的4种错误.基于旅游需求曲线的分析,指出即便门票价格为0,其消费者支出仍然存在,游憩价值不仅仅是消费者剩余.

第4篇

旧事重提股价大涨

在未有重大利好公布的情况下,芜湖港二级市场走势强劲,整体来看本周以来4个交易日芜湖港涨幅达32.92%,与股价大涨相伴而来的则是有关芜湖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的传闻不胫而走。

在电商板块大热的背景下,有传闻芜湖港将与斯迪尔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也正是该消息疑为引发股价大涨。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24日,有投资者在平台上提问:“公司子公司控股的斯迪尔,未来规划是怎样的?与上海钢联相比规模怎么样?在大宗电商上有什么发展规划?”

而公司则在7月29日回应称,斯迪尔现阶段围绕钢铁现货交易,“搭建钢厂+仓储基地+交易平台+客户+银行参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交易体系。在钢铁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将该模式向其他大宗商品领域拓展。斯迪尔现货电子商务平台在平台收入来源、交割方式、金融服务、全流程监管等方面与上海钢联存在明显区别。

看似一条平常的问答,却暗藏猫腻,首先持股斯迪尔被指早已不是新鲜事,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16日,公司曾公告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赛乃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物流公司以7006.36万元受让赛乃杰投资持有的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50%的股权。

同时,对于以上消息公司却回答出了“新意”,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的股权转让公告中公司曾指出“本次股权收购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物流公司‘平台+基地’一体化运作发展方向,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业务模式,拓展物流服务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公司的盈利增长点。”并未提出“电子商务平台”概念,而在此次的回应中公司则着重强调“标准化、多元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有投资者指出“公司的回答太巧妙了,看似极为简单的两句话却与时下很热的电商搭上了关系,留下了充分了想象空间”。

交易数据显示,8月14日,芜湖港登上了交易龙虎榜,买卖方均为游资,其中当日买入金额为5815.52万元,卖出金额为3225.86万元。

被质疑刻意炒作

事实上,上市公司股价受网络信息影响的现象已十分常见,8月11日,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关于金利华电招聘“IOS软件工程师”的信息,使得该股股价大涨。此前也有贵州茅台、鸿博股份等因网络信息影响股价异动。

第5篇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改良术式;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

目前,颅脑病中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重型颅脑损伤的危害正不断加剧,由于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特有的年老,基础疾病多,血管脆性增加等生理特性,患者手术后愈合效果和恢复效果不明显,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不断增加。虽然传统术式可以基本满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愈合缓慢,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本文献重在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和传统术式对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为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在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间就诊的50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7.4±4.6)岁,车祸11例,摔伤9例,其余伤5例;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1±3.2)岁,车祸7例,摔伤14例,其余伤4例。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和致伤缘由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前统一接受相同的换气,利尿和脱水治疗,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对照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治疗:在颅骨上切一大小合适的头皮切口,形成肌皮瓣,同时下翻至额颞处,暴露顶区,形成较大的可移动骨瓣,在硬脑膜上放射状切口,去除坏死组织和淤血,并进行止血,最后去骨瓣后缝合伤口。实验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从中线附近发际线处,向后至顶结节处,再到颞部,止于颧弓终点开一大小合适的口去除位于颧突后方的额骨和一部分蝶骨,暴露前颅凹底,清除硬膜及颅内血肿块和坏死组织,缝合伤口[2]。手术后向两组患者统一给予相同的抗感染和促进愈合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颅内压和术后颅内压,同时统计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种类。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手术前颅内压和术后颅内压,同时记录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

2结果

2.1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颅内压 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颅内压变化结果,见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进行手术前及手术后的3~15d所测得的颅内压都无较大差距,术前和术后第1~3d的颅内压有明显差异(P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种类 手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脑脊液渗漏,外伤性脑梗死,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7.85%,38,32%,10.72%;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渗漏,外伤性脑梗死,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7.97%,1.12%,(P

3讨论

目前,通过临床反馈可知重型颅脑损伤是外伤中发生率,致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此外老年人颅内损伤的并发症种类繁杂,发生率也是常年居高不下,老年人还独有的血管脆性增加,愈合能力下降,手术中突况易产生等生理特点使该疾病治疗效果不明显[3-5]。老年人颅内损伤治疗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骤然降压)治疗老年人颅脑损伤的方法虽然能达到基本治疗要求,但其患者术后通常伴有多种并发症,而且愈合速度较慢。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缓慢降压)可以在患者受伤一侧或两侧提供更为合适的手术入口,降低患者受创面积;可以暴露额,颞,顶叶等多处位置,为彻底清除颅内坏死组织和血块提供了足够的术野空间,止血更加充分和完全,颅内减压效果更明显,防止再次手术和残留清除不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痛苦程度及愈合时间长短[5]。改良术式(缓慢降压)治疗患者后,患者手术突况发生率降低,同时术后并发症如发热,脑脊液漏,外伤性脑梗死和伤口感染等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愈合时程。此外针对老年人颅内损伤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肺气肿等疾病发生率大,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多种次生疾病的临床基础,改良术式明显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愈合和恢复[6-8]。

本文献结果显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缓慢减压)治疗的实验组与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骤然减压)治疗的对照组术后颅内压无较大差距,而且改良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愈合时程明显缩短。

综上,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缓慢降压)治疗老年人颅内损伤有明显疗效,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文华,郭协力,蒋宇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2(3):139-142.

[2]张云东,周济,李兵,等.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6):513-515.

[3]何晓斌,丁毅.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33):5133-5134.

[4]朱超明,张春诚,董毓卿,刘佳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11(33):94.

[5]马骏峰.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10(6);6-7.

[6]胡涛.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1,01(12):80-82.

[7]梁日初.老年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2(6):93-94

[8]唐瑞康.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J].医学信息,2010,7(18):1735-1737.

Research on Healthy City Index System

XU Yuan,DING Hui,WEI Ren-min

(Qi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Healthy City"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1990s,the nature of which is an organic integration of healthy people,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city.

Key words:Healthy city;Index system WHO put forward a global strategy - Healthy City Project to improve the na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at may affect urban residents' healt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universal health through the power of society.

1 The Concept of Healthy City

According to the denefication given by WHO, A healthy city is continually creating and improving thos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expanding those community resources which enable people to mutually support each other in performing all the functions of life and developing to their maximum potential .This concept explains the city from a new angle: the city first is a real space for human to survive, grow and live instead of just a new economic entity, thus the pl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t should center on human health.

2 The Index of Healthy City

WHO set up a set of measurable indexes, including 12 clauses,338 items. There is no global index system; the indexes are made according to national conditions of each country. WHO amended and cut many indexes during the practice and finally kept 32 indexes, including 3 indexes about health,7 indexes about health service,14 indexes about environment and 8 indexes about society.

In 2011, 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Health picked 35 indexes in terms of health level, health servic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The index system of Guangzhou consists of 34 indexes, including 7 indexes about healthy people, 4 about health service, 9 about healthy environment, 8 about healthy society and 6 about citizen satisfaction.The index system of Suzhou consists of 3 parts: core indexes, basic indexes and development indexes. There are 95 indexes in all and among which 12 are core indexes and 81 are basic indexes.In2009, 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 Committee Office entrusted Hangzhou Bureau of Health and Health Office to draw up National Healthy City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3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ities can not be accomplished in an action, it's a long-term process; the index system is not constant but should be adjust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In each stage of construction,we should collect relevant data, supervise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and adjust the action plan timely to perfect the index system.

References:

[1]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The qualities of a healthy city[EB/OL].1996

[2]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Health. 12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of Healthy Beijing[Z].2011

第6篇

平谷县房改办:

你办《关于平谷县一九九九年房改成本价售房价格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县1999年1月1日起,出售公有住宅楼房取消标准价,一律实行成本价。

二、同意你县1999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成本价为每建筑平方米1052元。

此复。

第7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问题 ;对策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并撰写报告书的行为和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从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的发展看,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产生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虽然理论界与实务界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评估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企业价值评估在实践中尚面临评估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企业价值评估概念的歧义与多解增添了实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又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权衡资产未来收益能力与可能承受风险的大小,投资者或资产评估师就可对企业价值大小作出评估。由此观之,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内在价值,它等于企业资产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根据 MM 理论,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债券价值与股票价值之和。不过,企业内在价值决定了市场价值。从产权交易、企业并购的角度看,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股权价值评估,是企业部分价值的概念,它等于企业资产价值与负债价值之差。从企业破产角度看,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资产价值评估,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概念。2004 年 12月 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从评估实务的角度指出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因此,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概念的认识还是有差别的,这对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实务操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中,存在重“成本法”,轻“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情况。成本法具有客观、便于操作、评估风险小、评估成本低等优势的优点,因此成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常用的方法。但其也存在缺陷:忽视了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及表外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忽视了企业未来成长机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静态性;其适用于破产企业价值的评估,适用范围较窄。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成本法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尽管现行评估操作规范要求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时,除采用成本法外还要运用收益法进行验证,但由于收益法在运用中存在参数值预测难度大、对评估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等原因,实际上就很少使用收益法。同时还存在某些评估方法假设的前提条件不适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等,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的局限性提示着迫切需要完善价值评估方法。

3.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的工作,评估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评估的质量,而待评估企业面临的客观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评估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总会有一定限度,因此即使对一个长期从事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评估人员来说,也可能因为情况的变化和待评估企业的复杂性而出现判断失误而产生风险。如果评估人员在从事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职业道德,没有尽责地完成评估项目,或者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原则,违反了评估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做出了错误或不实的判断,就会增大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改进或完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对策

1.加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

理论上,中国目前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协会、评估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研讨,形成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接受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同时,为改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提高评估在行业中的地位、促进资产评估的有序发展、以及提高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更为可行的《资产评估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法律依据。

2.逐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系统

根据评估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随着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资产评估市场日渐成熟,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其方法会越来越被理解和接受,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准则体系将逐渐成熟和完善。片面理解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方法将成为过去,但要实现这种转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理论上,需要对企业价值评估概念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 ;实践上,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企业价值评估试行办法,形成企业价值评估准则,进一步规范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程序,以及评估假设、数据基础、影响因素等。

3.进一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资产评估师不仅懂得资产评估、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财务管理、金融、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我国资产评估师之所以偏好成本法,和许多资产评估师的会计出身有关。但成本法可能与评估目的、对象不相符合,并不能真正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拓宽资产评估师的专业知识面,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改革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增加综合测评考试环节,有针对性地考核考生的行业分析、企业战略、财务分析、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修订和完善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此,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可以提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鼎祖. 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石桂峰. 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