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7:09:51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实验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2
摘 要: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大二本科生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计划,拟定实验方案,共收到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经现场多媒体答辩,专家教师评审团现场审核、提问、评分,选出其中8份在全年级实施,并以实验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及临床意识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还检验和历练了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深化和优化教学内容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问卷
The investigation of designing experiment by students inmedicine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lesson
ChenYuan, LiYanan, ZhangLirong, ZhuWeiya, LiWeijiao, WangXiaoqing
(Medicine Functional Laborator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
Abstract:The Functional Laboratory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conducted a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1 involving 612 second year students. The students produced 27 original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of these designs were made to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se, 8 desig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the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ilot program on the Haiyuan college campus. The questionnaire show: 87% students consider that the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on practice, applying knowledge, analysis, solution and creativity. And inspected the teachers. It is significance to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Functional Experiment;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questionnaire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学生中实施“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前期由带教老师利用大课及实验课进行宣传动员,明确学生设计性实验课开设的目的、意义、要求,介绍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药品、动物等实验条件和能够利用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 对每个室的学生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策划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做预实验,共收到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方案签收后组织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现场多媒体答辩,答辩要求阐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动物、手术路径、检测指标、分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等,答辩会聘请专家教授及机能实验室全体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提问、审核、评分,按分数高低排序,选出8份水平较高、颇具特色、联系临床实际、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全年级正式实施。8个方案中有的是针对常规机能学实验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设计的,如“氯丙嗪增强小鼠对缺氧耐受达最佳效果的环境温度的实验研究”,力求寻找的答案是: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的小鼠处于怎样范围的环境温度中才能在一个密闭的氧气有限的空间中达最长生存时间,同时要明显地长于常温同样实验条件下腹腔不注射氯丙嗪的小鼠;以保证实验的阳性率达90%以上。有的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如“亚硝酸盐的中毒与解救”增设了红细胞显微镜观察、胃肠道形态学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和血压呼吸同步检测,和原实验相比,观测的视角更深更广、更贴近临床。有的实验则超出了现行教材范围,如“压力感受性反射对性低血压的影响”结合中老年人群临床特征,针对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短时程调节特点,观察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缺失情况下变化造成的低血压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目的在于解释压力感受性调节功能低下的临床意义和警示作用。有的实验设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被选中,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补充、深化机能学理论教学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如“肾脏对血压长时程调节作用的实验观察”,肾脏钠水平衡功能紊乱系临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钠水平衡调节对于血压的长时程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教科书中对此要求甚少,而主要介绍和要求的是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短时程调节作用,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中,一大班同学用结扎肾动脉,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家兔动脉血压长时程持续增高的实验结果,形象而有力地证明了肾脏在血压长时程调节中的统治性地位,可以作为机能学实验教材的重要储备。又如“抗哮喘药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比较”“Rh血型鉴定及在大学生中的分布调查”等设计方案,既是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又不乏重大的临床意义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虽然最终因为实验设备和经费限制没有实施,但在查阅文献、制定方案、现场答辩以及预实验的过程中,设计者经历的考验和历练毫不逊色。此外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参与了部分教师硕士研究生课题。
期末我室在2009级临床肿瘤专业6个大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含16个问题,80个选项,共收到答卷574份,主要调研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问卷要求填写大班、小班和实验室,不填姓名,力求放松、真实。其中对机能实验课很感兴趣301人,感兴趣253人,不感兴趣13人,无所谓6人;认为机能实验课对学习和理解大课理论很有帮助287人,有帮助260人,帮助不大32人,没有帮助1人;认为综合机能实验对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有融会贯通作用491人,认为没有该作用7人;499名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32名同学认为没必要,40名同学表示无所谓;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设计性实验课使自己在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意识方面有较大锻炼和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设计性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
1、它超出了我校现行教材的范围,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根据现实的临床需求、联系重要的三理知识、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教科书本的知识显然不够,必须多渠道查询相关资料,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查询各种期刊杂志、中英文五年制、七年制教材上百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激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2、打破了常规定制实验的局限,日常的机能实验教学已经定制化、标准化,从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几乎都有标准答案,但设计性实验常常表现出浓重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实验动物、同样的实验方法,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怎样从多变的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合理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是一个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科研思维方法的构建过程。同时在这样的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往往会引发新的实验课题,因为推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探讨,是思维方式的传承,是因材施教,这使彼此间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4、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领、组织作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平日的积淀,教师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将导致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的迷茫、冷漠甚至拒绝,最终无所收获。因此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检验和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和补充。
5、在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答辩环节,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的答辩人必须准确无误地阐述本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较好地回答评审团的提问,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环节;答辩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检验了教师的工作成效,并可通过专家的提问较好地完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设计水准。答辩会开放透明,学生不仅必须参加自己大班的答辩会,还可参与其他大班的答辩会,可以自由对答辩方案甚至教师的发言提问,答辩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专家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与心灵相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彼此的启发,对于高效高质地运行整个教学计划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创新的渴望,感受着探索的艰辛和失败的无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滋味。如果要问此次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的锻炼和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我们全体带教人员的无悔初衷。
参考文献
[1] 李金莲,杨静,张慧,等.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8-1011
[2] 郑敏莉,胡晓枚,叶富守,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77-578
[3]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4]杨晓晓,赵学青,谭彩略,等.医学机能学设计性实验准备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00-101
[5]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9-80
检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快,且生化仪器价格昂贵。大型医院检验科的生化仪器更新周期约在5~8年,且早已拥有了血浆蛋白仪、自动电泳仪、毛细管电泳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等多种现代化仪器设备,而学校在教学设备的投入上受一定的限制,学生大部分生化实验都是在重复使用分光光度计。学校的教学设备很难跟上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使学生对现代化实验室的技术和装备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去医院面对新仪器无从下手,对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保养、维护等缺乏应有的基础,往往需各用人单位重新全面培训。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以教为主”,这种“灌输式”、“手把手”、“抱着走”的实验教学方法多是由实验课老师预先配制好试剂、准备好实验用品、调试好仪器,学生到实验室后先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计算、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遇到实验结果不符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原因,而是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实验结果。学生即使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中所用试剂的特性、配制方法、保存等仍不了解,对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仍不能系统分析,到实际工作岗位仍不能完成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处理工作和操作后的整理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措施
2.1优化实验教材,改进实验内容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知识载体,一本优秀的实验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临床和检验前沿,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前提下,删掉实验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实验,合并压缩同类方法学原理的实验,尤其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再计算待测物浓度的终点法、定时法及速率法等实验只要挑选3~4个有代表性的试验进行实际操作即可。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真正实力,选择新颖、适用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单一临床检验项目测定与传统测定技术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强、具有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精选实验项目,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2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现代生物化学检验操作与医学检验仪器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医院检验科的全自动分析仪价格昂贵,且更新速度很快,作为单纯的教学单位不可能跟上医院检验科的发展。因此,实验教学一方面加强手工操作和半自动仪器操作,确保学生将来在基层医院用得上,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的机会,以弥补实验室条件和仪器的不足造成的知识欠缺。这样既达到了所需的实验教学效果,又减少购置大型全自动分析仪器设备造成的资源浪费。
2.3改革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如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参考方法是什么?有没有金标准?临床上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操作?等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谈论、去动手操作验证。这种启发式、探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2.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实验室是高校为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搭建的一个平台,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制、保存和摆放,仪器设备的调校和实验后的整理,以及废液、污染物的处理工作,增强其独立工作能力。
2.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管理水平。一要制定各类实验人员的培养计划,如观摩教学、技能培训和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摘要: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教学水平,为实验人员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实验人员提高学历水平;同时对现有实验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定期安排实验教师深人临床工作,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用性、先进性;二要从临床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三要贯彻产学研结合的思想,提高实验教师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学习专业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仪器和操作方法,以及了解最新的实验室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
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赣南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大一年级)135名,其中男生72名,女生63名。所调查对象既往无精神病史,入学时心理测验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异常。调查时正在进行(或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实验。
1.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心理访谈的方法。根据临床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和个别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课或自习课由实验教师或班级辅导员发放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个别访谈,所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基本态度在解剖实验课的必要性上,91.1的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非常重要;对于解剖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分配情况,59.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数,21.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时数较少,需要适当增加,13.3的学生则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较为合理,另有5.9的学生则认为学时数分配无所谓;经常逃避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8.1,此外有27.4%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解剖实验室进行学习;能够全部参与或参与大部分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52.6;此外,有60.7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标本可用仿制的模型代替。
2.2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中的困境对尸体标本较为恐惧的学生占9.6%;不忍心对尸体操作的学生占32.6;怕脏的学生占14.1%;另有4.4的学生在解剖课上仅作为旁观者,从未真正操作过解剖实验。
2.3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的心理状态在初次接触解剖实验课中,感到厌恶的占7.4%,感到恐惧的占17,感到好奇的占56.3截止至本次调查,认为第1次解剖实验课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情绪,但现在负性情绪的程度降低的占32.6%;本次调查16.3%的学生表示解剖实验课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2.4医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需要改善之处57.8%的学生认为福尔马林的气味是影响解剖实验课学习的首要因素,应该尽量削弱福尔马林的气味;28.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标本质量,部分标本可以用模型代替;22.2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善解剖实验课的教学环境。其中部分访谈的学生提到解剖实验室光线较差、卫生状况不好,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不适宜开展操作性实验。
3讨论
1.1对象赣南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大一年级)135名,其中男生72名,女生63名。所调查对象既往无精神病史,入学时心理测验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异常。调查时正在进行(或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实验。
1.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心理访谈的方法。根据临床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和个别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课或自习课由实验教师或班级辅导员发放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个别访谈,所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基本态度在解剖实验课的必要性上,91.1的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非常重要;对于解剖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分配情况,59.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数,21.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时数较少,需要适当增加,13.3的学生则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较为合理,另有5.9的学生则认为学时数分配无所谓;经常逃避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8.1,此外有27.4%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解剖实验室进行学习;能够全部参与或参与大部分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52.6;此外,有60.7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标本可用仿制的模型代替。
2.2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中的困境对尸体标本较为恐惧的学生占9.6%;不忍心对尸体操作的学生占32.6;怕脏的学生占14.1%;另有4.4的学生在解剖课上仅作为旁观者,从未真正操作过解剖实验。
2.3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的心理状态在初次接触解剖实验课中,感到厌恶的占7.4%,感到恐惧的占17,感到好奇的占56.3截止至本次调查,认为第1次解剖实验课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情绪,但现在负性情绪的程度降低的占32.6%;本次调查16.3%的学生表示解剖实验课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2.4医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需要改善之处57.8%的学生认为福尔马林的气味是影响解剖实验课学习的首要因素,应该尽量削弱福尔马林的气味;28.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标本质量,部分标本可以用模型代替;22.2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善解剖实验课的教学环境。其中部分访谈的学生提到解剖实验室光线较差、卫生状况不好,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不适宜开展操作性实验。
3讨论
关键词: 中职教师 中职学生 医学机能实验课
一
随着国家对技能的重视,中职学校兴起,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生源问题对中职学校是个严峻的考验。大部分学生可以不通过入学考试直接注册入学,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如何上好医学机能实验课是中职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年龄在15至18之间。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思想、完善个性、充满理想、活泼向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期[1]。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变为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在自我意识方面,中职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设想、自我评价意识很容易与现实脱节。在情绪方面,大多数学生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小脾气,易冲动。中职学生的意志弱点也较明显,如:缺乏恒心、优柔寡断、惰性较强、胆怯软弱。另外,中职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医学机能学实验的特点。
机能学实验包括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机能学实验主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动物或人体进行一些有损伤的检查探测来研究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对动物及人体的机能状态的影响,其特点为:科学性、抽象性、逻辑严密性。
二
鉴于以上情况,教师上好机能学实验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仗。
1.制订相关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机能学实验教学计划,提前申报实验动物、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购买计划,认真做好现有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调试工作,全面总结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要制订出解决逐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2.做实验预试。实验预试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进行的一个环节。通过预试,一方面,教师能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检验实验试剂是否科学、药物的浓度是否符合本次实验的标准,还能总结一些影响实验的因素。因此,实验预试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课能否顺利开展。
3.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创作预习报告。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课前准备,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与相应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结合教材创作预习报告。
4.第一次实验课前,按实验要求分组并学习相关实验室制度。每班分两大组,每大组按4―5人分8小组。每组组长需要认真填写机能学实验借物卡及登记卡,认真学习《实验室规则》、《微机使用规则》、《实验室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许多中职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兴奋不已,有大吵大闹的,有拿手机拍照的,有未经教师允许乱抓动物的。所以,教师要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2.教师要认真进行实验讲解并示范操作。教师指导性讲解和示范性操作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三言两语就让学生模棱两可地动手操作,导致学生不知所以然,实验效果不佳,甚至发生实验事故。当然,实验讲解也不能太长,讲解过于繁琐,会造成主次不分,随意发挥,示范操作面面俱到,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实验效果也不是太好,也很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实验课。
3.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机能学实验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实验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对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发现个别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要统一辅导,并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发生学生做的做、看的看、转的转等现象。
(三)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已经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代表着一种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和精神[2]。很多学生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在操作中粗枝大叶,如:在做生理学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分离坐骨神经的时候,用镊子夹坐骨神经,甚至一不小心把坐骨神经剪断了,不动脑筋想想这种制作法会不会破坏标本的活性,急于求成,不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导致实验失败。另外,有些组的学生不动手,要么聊天,要么用手捂着嘴观看,写实验报考的时候,纯粹是照抄照搬,自欺欺人,即使实验失败也按照试验成功的结果写实验报考,在分析讨论中根本就反映不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因此,培养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这种态度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讲清楚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后的相关工作。
1.整理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对实验条件,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实验结果进行如实正确的记录,并对这些原始资料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出现结果的规律和内在原因,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充分显示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检查工作。教师先要求每组组长检查仪器设备,清点器械数量并如实汇报,然后,教师亲自检查各组仪器设备、器械有无损坏、丢失,如发现以上情况,及时登记,并做好维修与补充工作,保证下次机能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要求学生打扫卫生,处理实验动物与剩余药品,检查电源开关,避免遗留安全隐患。
总之,中职教师要高度重视机能学实验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等实际出发,争取上好机能学实验课,培养合格的医疗、保健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医学物理实验课是医学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时展和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提高医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1]。
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风靡全球,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中短期来看,“慕课”的校园化将是一个普遍现象[2]。本文以医学物理实验课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将“慕课”应用于高校本科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经研究发现,医学物理实验存在各种问题,原因包括学校定位、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教学模式论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专职教师队伍不完善。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即实验课时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且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医学院校内理工科教师比例较低,而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却很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兴趣不足,锻炼效果不显著。
不少学生认为医学物理实验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工作帮助不大,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课前没有预习,造成实验时常出错,实验数据不理想等。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实验的习惯。因此,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帮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车”现象较普遍。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是以实验报告方式考核的,这是一种简单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为实验通常是2~3人一组,但实际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观上造成其他组员处于“搭便车”的状态,而实验报告是无法区别学生的不同参与度的。
二、慕课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不完善,换言之,改进教学模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慕课”正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本意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巩固或拓展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不必重复讲授实验相关内容,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负担。对学生来说,“慕课”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督促学生自我学习,还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总之,慕课化教学有望解决当前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慕课化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了专业的教学平台,这就有了“慕课”的“场地”。其次,医学物理实验条理清晰、内容简练,很适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这就有了“慕课”的载体。再次,翻转课堂的开展较容易,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实验课的前15分钟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实验思考题和相关问题。最后是关键的考核模式设定。可以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互动问答和网上学习等方面的2~3个作为考核条目。总之,慕课化教学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应用并无明显障碍。
三、慕课化教学模式构建
如上所述,慕课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狭义的“慕课”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中小规模本科教学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校园本地化、规模较小且兼容传统教学的“慕课”模式,在此先称之为“混合慕课”(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课”的主体是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翻转课堂设计和开展、课程考核设定和执行。其中翻转课堂在当前本科教学改革中应用非常广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课”区别于狭义“慕课”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多重联系,包括基于教学平台的间接沟通、基于翻转课堂的直接沟通和基于多种因素的课程考核和评价。这些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学的人一起,构成了“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四、慕课化教学设计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医学物理学实验为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将医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四个部分。
1.课前
在学期正式开始前,教师将实验课件、视频、PPT、思考题等相关资源上传至平台,添加相关学生,并把课程考核方式明确通知给所有学生。在实验课前的周末,教师通知学生预习,课前查看学生的在线提问。学生自行学习相关微课,查阅相关资源,准备思考题,可在教学平台上在线提问。
2.课中
正式上实验课时,教师先进行15分钟左右的翻转课堂,即典型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的讨论;然后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当学生有客观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当场查看实验数据并评分。学生在翻转课堂时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在实验操作时独立完成,如遇仪器或设备问题可向教师求助,获取实验数据后及时记录并请教师检查。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台面后可以离开教室。
3.课后
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批改实验报告,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反思,改进下次实验教案或下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后需要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及时上交;参与教学平台上的交流讨论,开展进一步延伸阅读;总结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学平台上反馈给老师。
4.考核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有合适的考核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结合上述“混合慕课”的架构和教学过程,我们把考核分成四部分:教学平台的使用、翻转课堂的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实验总分的20%、10%、40%和30%。为了保证实验操作考核的公平,需要对实验分组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从2人一组做2个小时,改为每人做1个小时。客观上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编号:2015GB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8-02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在医学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有各种不同观点的提出,如在提倡重视加强医学专业课实训的同时,忽略了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建设,似乎医学基础实验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即重专业实训,轻基础实验,此观点导致基础课实验的开展困难多,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效果差。在高职院校热火朝天的教学改革中,医学基础课实验逐渐萎缩。在此背景下,提出“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旨在重新重视医学基础实验,使之回归到正常的医学教学规律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医学基础实验课现状调查
1. 调查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
2. 调查的对象
选取相应课程教学的15名教师及实验员作为调查对象。
3. 调查的内容
硬件:实验室用房及布局、实验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等。软件:实验室管理、实验员配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实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内容。
4. 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医学基础课实验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需对每一项指标给出不同级别的选择,其中问卷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由调查者自由填写。收集后整理统计。
(2)查阅资料。查阅学院《制度汇编》对有关实验实训的规定及制度,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有无实验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经费投入及设备器材添置计划、实验课教案、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实验考核等资料,
(3)观察访谈。到相应实验室观察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与实验员交谈,了解专职实验员的数量、稳定性、职责、专业技能,实验实施情况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等。
5. 实验现状调查的结果
(1)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P39)。
(2)观察访谈及资料查阅结果。
①各课实验室用房及环境设施:有实验教室,但无配套规范的医学基础实验必备的“实验教材准备室”,实验用房及环境很随便、简陋;实验室基本设施(墙壁、地面、水、电、实验工作台等)没有达到教学或医院最基本的要求。
②实验仪器设备:大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现已陈旧老化。仪器设备添置、更新的较少,无仪器设备专业维护人员;每学期提交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耗材采购计划难以实现;目前尚无实验动物房等。
③实验员:一个实验员担负多门课程或多个实验室的工作,有的还担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验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④实验课教学管理监控:对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实验学时无基本要求;同一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实验报告等没有统一备课,教师各自为政;学校《制度汇编》中有关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相关规定尚待真正落实,教学质量监控需要真正实施。
二、思考
1. 相关制度需要落实
通过查阅学校《制度汇编》资料,从“实验实训室工作规程”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应有尽有,各项制度、各种规程已经建立,现在需要的是制度的真正落实,是教学管理者的观念需要转变,是对医学教育特殊性的理解。
2. 要支持重点专业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最多,如果以为招生好的专业可以少投入,反正学生会来的,而重点去扶持无人问津的专业,达到所谓专业“平衡”发展,如此实则招生相对好的专业没有得到发展,冷落的专业又发展不起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
3. 要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职医学教学改革应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应保障医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质量。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创新,信息化教学多么热烈,教学方法和手段怎样先进,都不能取代医学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过程。如果用一张图片代替一个标本的观察,用一个视频代替学生的一项操作,不能叫“实验”。
总之,萎缩的是医学基础实验,下降的是医学教学质量,影响的是医学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