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7:09:50
序论:在您撰写思政课的实践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性教学 超越与创新
一、实践性教学中“实践”概念的解读
实践性教学中“实践”是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自身道德需要的推动下自主参与,以自我道德意识作为调控机制,能动地、现实地与道德客体或其他道德主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双向对象化,促进个体道德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践”具有以下特征。
(一)道德主体客体对象化的双向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践,包含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的客体性实践、主体性实践与交往实践等实践形式。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主体的实践一方面改造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主体客体化。另一方面,主体不断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将自身作为客体,通过实践活动扬弃自身原有的规定性,并赋予新的规定性,改变自身的道德存在,成为一个道德不断完善的个体,实现客体主体化。
(二)促进道德观念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的中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是学生道德内化与外化过程的统一,而实践是实现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的桥梁。实践是“德知”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实践获得道德知识才是“真知”,才是学生自己认同的“德知”。这样的“德知”才能为学生所内化。同时,学生内化的“德知”必须通过道德实践才能外化为学生实际的“德行”,从而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终目标。否则,“德知”只能处于观念形态。
(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
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起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终归宿。只有当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践行了道德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才算实现。同时,实践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过程的始终,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完整过程是“行―知―行”,它以学生在道德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生德行的“生成”为最终目标。
实践的这些特征规定了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要体现这些要求和特征,只有如此,实践性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增强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
我们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德知、德行的转化,其实现的主要标志是学生践行了德知,愿过、会过道德的生活。因此,实践道德生活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根本、最终的、最高的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或者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实践的人”――具有实践愿望和能力的人。培养“实践的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实践性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返璞归真。
(二)教学内容突出生活性与实践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标的实践性决定了该门课程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德知,而是要让学生过有意义的、道德的生活,形成学生愿进行道德实践、会进行道德实践而且亲身进行道德实践的品格,也就是“知德”、“向德”、“行德”。要做到这一点,其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突出实践性,必须从学生过有意义的道德生活、实践生活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冲突与道德困惑出发,根据学生个人和群体在道德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和安排内容。这也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凸显实践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运作形态,也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标的手段。这里的实践性是指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学习道德,而不是掌握德知之后的旨在检验文本道德正确性的验证性的实践。道德实践应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实行”、“行动”、“做”、“亲历”等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中获知、生情,实现由德知到德行的转化。
(四)教学评价依据学生道德实践。
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得以表现和确证,德效最终要看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否转化为道德实践。因此,实践是评判学生品德水平的标准,实践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教学评价的实践性强调的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即意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三、对实践性教学中“实践”的超越与创新
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一些学生自己有时也组织道德实践活动。但是,有些所谓的实践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如存在功利性、被动性、表演性、形式化与表面化倾向。为了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收到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
理想的道德实践应是主体参与式的道德实践。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其能够发挥自觉性、能动性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所以,理想的道德实践应是主体参与式的道德实践。这种道德实践是学生作为主体自觉、自愿、主动参加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实践活动。
(二)道德实践与日常生活一体化。
道德实践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学生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独立的、单纯的实践形式,它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学生的道德实践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交往生活中进行的,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道德实践的过程,“生活就是一种具普遍意义的实践”。因此,道德实践必须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全部,道德实践与生活的一体化有助于使学生养成道德习惯,避免形式主义的、表面性的道德实践。
(三)注重道德实践空间的开放性与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的品德是在各种各样的场域中经过长期的道德实践逐渐形成的。道德实践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决定了道德空间的开放性和道德实践时间的连续性。除了特定时间、场合的道德实践外,更应重视具有实质意义,实际效果的各种场合的道德实践,要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一切场合都变成道德实践的场域,使道德实践具有“全域性”。
(四)克服道德实践的功利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实践 教学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Build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chanism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ZHANG Hongsh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Abstract Buil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vocational schools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sm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ruth of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eaching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help meet the new era of soci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Mechanism to build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cept of improving education, 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faculty;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a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ology; prominent social practice, to build a larg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comprehensive means to build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chanism
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学方法陈旧,一直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感染力;有的习惯于讲述空洞的理论,难以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导致学生不相信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教育效果不佳。加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改革,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1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意义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创设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真理,激发其践行真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知行合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育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具体讲,有两层涵义:一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实践活动,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实践中,构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形成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育体系。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真理的可信度,确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2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基本途径
2.1 提升教育观念,建设理论实践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引导学生接受先进思想熏陶的主力军,其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成败,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提升教育与教学理念,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其一,要优化教师队伍。精选政治理论素养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中来,一些具备先进教学理念的非政治专业教师亦可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同时,将少数只懂理论、不懂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转岗,创建一支精干高效、一技多能的师资队伍。其二,要建立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建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既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专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无缝接轨,培养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聘请擅长组织党团实践活动与宣传教育活动的政府与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聘请从事社会教育和法律普及教育的专家,担任兼职政治教师。其三,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培训。除外派教师培训和内部培训外,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教研活动,重点转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2.2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与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育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加快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步伐,优化课程结构成为现实的需要。一要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内容、综合实践内容、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内容等,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惑,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二要调整课程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课及校园活动实践课的比例可为2:1,而理论课也应创设便于学生实践的教学情景,教师精讲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达到1:1,让学生充分体验政治思想理论正确性与科学性。三要增设思想咨询与思想诊断课程。建立于类似于“心理咨询”的活动性课程,突出强调师生互动性,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的疑惑,开展思想引导和答疑活动,着力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的不良社会现象,避免思想摇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3 改进教学方式,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纯碎的理论讲授,不仅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且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现实指导意义。课堂教学中,应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究性,促进教学相长。可增设“新闻评述”环节,要求学生搜集热点新闻,如中东北非形势、药家鑫案件、陈光标捐款等,课堂进行评述,教师给予引导,既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意识,又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思想认识。可增设辩论课,针对社会现象,结合政治观点,以小组对小组方式组织辩论活动,提供课堂实践机会,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深刻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公共道德水平。可开展情景模拟表演训练课,指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编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景剧或小品剧,组织课堂演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政治理论的熏陶,体验正义的力量,促进其自觉提升思想观念,践行正确的思想理论。可结合学生普遍对现代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特点,课堂适当插播反面警示性与正面典型性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严格要求的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总之,要广开思路,融入演讲、辩论、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动”起来。
2.4 突出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
认为,实践出真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有助于学生相信真理,验证真理,践行真理。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拟定调研方向,如各类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调查,企业员工要什么样的思政政治素质,人才市场对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等,要求课题小组撰写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分类评级,列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开展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认真聆听基地工作人员的报告与讲解,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要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假期到社区参加义务扫除、到农村参加义务植树、到工厂参加短期实习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察社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增强爱国、爱家、爱劳动的意识。当然,这也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2.5 综合多种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应摒弃单靠试卷评价学生的做法,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可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党团学生会组织评价、政治教师评价及书面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得出学生的成绩;可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日常表现、课堂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参与校园活动的表现与书面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以增强评价全面性与客观性;可将学生日常社会调研报告成绩、作业情况、心得体会材料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作为政治课考试得分依据;可增设“不知情面试考察”情节,创设“老人晕倒”、“交通事故”、“学生纠纷”等情境,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身临其境,观察处置态度,评判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当然,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思想表现,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考试成绩较低,但在救助同学、见义勇为等现实活动中表现突出,其日常行动已表现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应当给高分;而有些学生虽考试成绩优异,但现实生活中表现不佳,受到校规校纪处分或治安处罚,现实生活未反映出较高的思想素质,不应给高分。
当然,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还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增建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最关键的是,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政治学科建设,创新思路,从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法改进、评价制度等多方入手,促进政治教学向实践化、实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教学会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 2009B173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明.论高校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北京大学学报,2010.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的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来健全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它对促进高职学生内化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接受、内化理论,牢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掌握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的事例;二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热点、焦点问题;三是来源于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要具备知识素质,处理好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选择能力。二是要具备政治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较强的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新闻观,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奋斗道路。三是要具备能力素质,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案例教学要充分依靠教师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作用,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开辟自主思维的空间。
2、专题研讨,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
专题研讨是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践方法,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定命题下,经历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观点、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研讨的一种实践过程。
专题研讨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学有所用,针对性强。它将理论知识直接和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尺度。二是自主学习,兴趣性强。研讨题目涉及领域广泛,具有开放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强,便于学生独立思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三是知行合一,实效性强。专题研讨的观点和结论是学生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实现“行”,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故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专题研讨作为一种思辩与创新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选择好专题研讨主题。教师要精通教材,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拟定一些研讨题目。如国内时事焦点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恋爱交友、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问题。其次,要具备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团结合作品质、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组织协调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引导课堂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题研讨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口头表达通顺、流畅,临场表现大方。
二、校园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校园文化,教师应该具备六种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关的内容,表现为学生的社团活动、读书小组、征文比赛、办报办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文明(班级、宿舍)工程、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它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的良好风气,营造环境管理与人格管理相得益彰、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氛围,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有道德、守纪律的品格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做人。
要组织建设好校园文化,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一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好各项活动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点琴棋书画的技能。三是审美素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四是道德素质,具有爱心,牺牲精神。五是语言表达能力。六是魅力,即教师要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
2、网络引导,教师应会扮演两个角色,具备六种素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大学生行为和群体的存在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害信息和错误观点的传播、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共存,可能影响学生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想。长期沉迷于虚拟群体交往还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和信任危机,影响学生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虚拟形象也会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化,不利于健康成长。
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这个阵地,就要扮演网络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的双重角色:一是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做好宣传工作。二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三是通过与学生网上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四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五是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网络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是一项政策性、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胜任这种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勤奋、敬业。二是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四是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五要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六是要求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特点与规律。
三、社会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应该树立一个新观念、具备三个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活动,第一,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体验、融入社会,在实践中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更亲切、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考察,了解和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落实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第一,教师要落实开放意识,认识到政治课的非封闭性,把政治课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结合,用鲜活的社会现实,诠释政治理论的可信度;第二,教师要落实参与意识,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让学生被社会假象迷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得到本质的认识。第三,教师要落实创新意识。要利用好社会这个舞台,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潜能,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实践途径、方法、规律,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2、建立教育基地,教师必须具备两个素质
利用本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种基于认知与感受的实践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基地是“活”的思想政治课实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基地的材料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直观生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育教学视角、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达到寓教于乐,得到“知行统一”。其教学效果是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建立德育基地,要求政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选择判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遗址、旧居、陵园、风景名胜,法院监狱都是德育基地的选项,教师必须找到基地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考虑参观时间、经费的局限性,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一旦确立了基地目标,教师还要凭借交往能力,调动社会关系、发挥口才,与基地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取得基地的配合与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力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梅平、姜彦飞,《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6)
②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③李晓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及其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小组合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对创造性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和出发点,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构造模式。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自身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研教改的重要探索方向。
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单向输出,缺乏双向和多项交流,学生缺少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因此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然而,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拓展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呈开放的学习态势,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学生可以走入社会大课堂,自主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社会调查、现象观察、收集信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探究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这些优势,对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的范围,以及为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因而它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价值”。
近几年来,我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我在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往往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制定有效的合作研究方案,它可以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人际的交往和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和个人独立研究形式相比,它可以克服力量单一、孤军作战,缺乏研究的支持力量和互补性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固定的研究小组。
在学期伊始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分好固定活动小组和固定学习座位,注意事项如下。
1.分组要科学。要考虑成员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优化组合,尽量缩小组际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在组际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固定学习小组”有利于在一系列课题或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之间不断深入交流和融合,在课堂的展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组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组际之间有利于形成积极良性的竞争关系。
2.固定组员座位。小组成员按“半圆形”、“圆形”等排列方式合围而坐,为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其实质是在成员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共同使用学习材料,彼此交换意见和信息等。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方便教师随时观察活动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3.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人太多会难以控制,并会出现人多不干活现象,降低活动效率;太少则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形成多方有效的交流和信息整合。
(二)科学选择、确定研究性的课题或专题。
进行正式研究前,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课题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研究性学习课题或专题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遴选的课题或专题一定要具备“思想教育性、科学性、现实迫切性和研究可行性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如在课题的选择设置上不能太难,范围不能太过宽泛。我给学生布置过一个研究性专题,《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滞后的研究分析》,在各个小组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后发现,这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课下我调出学生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相关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了症结所在,研究专题涵盖的范围太广,涉及的相关子课题太多,文化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等许多相关产业,这个专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量,而且要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时间精力是很难做到准确把握和分析的,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和研究水平,因此无论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还是教师提供的研究性专题,都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看看专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基于这次经验,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小的研究性专题――《关于动漫产业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专题的研究范围大大缩小,学生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最后实践证明这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针对课程的特点还设置了以下研究性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思品课中设置了《对当地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对当地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分析》;概论课中设置了《家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对当地的洋快餐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和《对当地电脑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等等。这些专题和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感兴趣,在时间安排上小组成员可根据本组成员的时间,在周末灵活安排考察和调研,同时市区可供考察的地点多,交通方便,客观上也为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制作课件、相关视频及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立后,组织学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拟订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活动研究方案,确立课题负责人、成员的分工、研究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实施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分工,按照既定的计划,通过广泛收集信息、现场采访、多角度现场观察等方式,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最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汇总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展示课件,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四)课堂展示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交流中每个小组派出一至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展示课件,汇报研究的过程、得出观点或结论。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及教师提问和评议,师生、生生间互动答辩,总结优点,发现不足。经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信息、创意成果和经验,课堂展示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结果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研究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最后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师的总结和成绩的评定。
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情况、最终成果和实施的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我就此对学生的学期作业进行改革,以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分工和所作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和每位成员的成绩,特别把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与学期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尽量避免“课题组长累死,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学习盲区”,提高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活动效率。
三、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促使他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纷纷表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精神,就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胆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接触社会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也是受益者。
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有“研究型教师”,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使大多数教师不习惯探究,“强调学生探究,却找不到研究型教师”。我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促进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实现由“重教”到“重导”角色的转变,真正把教师推向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新环境,至少在专业成长方面是有益的。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尚未完善的阶段,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实践,我认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1.对课题或专题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有整体和科学的把握;2.“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要到位,对学生研究活动的掌控和要求越具体翔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就越有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3.制定规则促使组内形成有效的良性合作机制;4.由于研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因此专题研究在一个学期安排多少次,安排在哪一章的问题;5.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合理地穿插结合。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相信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定会探索出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效果;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使其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如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观看法庭公审、参观考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它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体现在:第一,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认识、分析、解决的能力;在体验实际生活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排在首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实施有主题、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过硬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的、受企业欢迎专业人才。第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丰富和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成。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平台和支撑,而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关系
课堂理论教学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反过来又促进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备的思政课程体系,共同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二者也有区别。实践教学并不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或延伸,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独立环节,它在将科学理论内化为高职学生自身信念与修养,以及先进文化的学习与传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它将思政课理论知识与高职学生生活与发展规律以实践的形式整合起来,将学习、传递、建设先进文化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在高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体验中理解如何做人做事,理解社会对公民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增强对科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适应、沟通、协调等各种核心竞争力,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消化、升华,同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从而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牢牢把握高职院校这一背景,根据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更注重操作与实践,容易被调动和参与到由教师引导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学校的工作重心围绕这一目标,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但是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技能第一,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实践导向的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有效利用专业教学的平台,从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实践途径、实践目标的定位等方面实现与专业教学的融通。
(三)处理好思政实践教学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从开展的空间来区分,既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也包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大体又可以分为参与型实践(如模拟法庭、辩论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感知型实践(如参观考察、旁听法庭公审等)、探索型实践(如社会调查研究)、内化型实践(角色体验等)等不同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这些层次的特点,坚持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基地定点实践和全面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要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在整个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处于辅助地位,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的地位不能颠倒;课堂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教学又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完成,注重理论灌输,对实践教学虽然有所重视但仍未达到一定的高度,重形式,轻实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二者各行其是。
二是教学组织乏力,缺乏应有的规范措施。在时间安排、内容、质量等方面得不到保证。
三是经费、基地需要保障。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是在经费保障上却显得“吝啬”。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一定的经费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整合创新能力。
五是评估体系亟待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指标评估体系。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与实效性对策
(一)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特征
1.现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性
目的性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服务,它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教学协调统一,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服务,任何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都是毫无意义,甚至会导致负面影响。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主体性
主体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评价上,要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性
实验性是指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是“人与人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探索自然的活动。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独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 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 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与实效性对策
1.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工作机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但遭遇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足等“瓶颈”制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教学需要。学院党委要制定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拨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经费,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开展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职业性”,将德育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结合。
本文作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组建社团,即由思政教研室和学院团委共同指导下组建“城乡一体化研究会”社团,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团委老师共同指导。通过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实践教学的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构建了自主学习的机制。
第二步:建立基地,即在思政课教师和团委教师的指导下,由社团深入社区,选择、开发实践教学服务基地,聘请基地社区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作实践指导教师。
第三步:实践项目,即由社团成员与实践教学服务基地联系,落实实践教学服务项目,开展五大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第四步:项目招标,即根据项目的内容,实行项目招标,由城研会的各系分会会员在各系团总支干部的指导下进行投标,由思政教研室审核决标(主要考虑项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结合),从思政专项经费中安排项目资金,开展活动。
第五步:方案策划,即由中标单位制作活动策划方案,报城研会总会交思政教研室审批。
第六步:开展活动,即由城研会指导老师、系团总支老师及实践教学基地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第七步:总结考核,即在活动中学生要写出活动感悟和活动总结,学院和基地指导老师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纪律、活动质量、活动中与人沟通的技巧、普通话的运用水平及活动总结进行考核,记入学生实践教学档案。
第八步:学分申报,即每学年结束时,由各系组织学生填写实践学分申报表,并附上实践活动考核表,大一交思政教研室初审,大二交团委初审,最后由思政教研室汇总后,报教务处审核,记入学籍档案。
2.研究设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工作流程
(1)准备阶段。它包括教师制定“服务学习”实训实践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等。活动计划的内容包括选定活动的主题、确定计划目标、实施时间、地点和经费。制定的计划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要旨和参与者的需求。
(2)行动阶段。强调团队精神,明确行动目标和职责确,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注意服务学习和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控制与偏差调整以及事后控制。在实践教学中,校内和社区指导教师要经常联系,掌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的目的。
(3)反思阶段。反思就是要促进学生批判地思考自己的服务体验和参加实践教学的心得。不仅要从“做”中学,而更要从对“做”的思考中学。
(4)庆祝阶段。对学生在服务项目上的贡献进行庆祝是开展服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庆祝活动,学生可以享受工作完成后的喜悦。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与长效机制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的与形态的深刻变化要求建构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规范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建立完善开展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考试、考核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没有考核、考试的教育,其教学质量无法监控和保证。
(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
[作者简介]刘国胜(1964—),男,教授,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 翔(1984—),男,助教,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为思想与语文。(江西南昌 330100)
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度教改课题《“大思政”视角下旅游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 JXJG-11-34-3)
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很多老师都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针对高职教育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应当主动转变观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思政理论课教育和学生职业特点的契合度,充分发挥出思政理论课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上应有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一)不少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时都过分强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又成为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挤压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满足专业技能教育的价值趋势,使思政理论课有意无意地受到冷落和忽视。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取没有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目前,中国高校现行的思政理论课教材是统一的,没有体现出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的生源差异,高中政治理论学习和高校的思政课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叠,难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同一化的课程设计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必然无法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脉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在不少高职院校里,仍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时以“你听我讲”的教学方法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使得有些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就是讲一些大道理,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作用,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好学坏没有区别。
二、充分认识思政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一)在高职院校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认同有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层面,学生个体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确认以及学生共同体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凝聚力要解决的价值问题。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充分体现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应当明确德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切忌重能轻德。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的政治责任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来自于理论本身的魅力,还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教师的政治责任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凝聚力、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的基础条件。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只有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政治责任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最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利益需要,使学生通过感受、关注、参与、顿悟和内省等非逻辑方法内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工作实际有机结合是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职业性、岗位性、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必须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不能单纯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企业和实训体基地作为载体开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验人生的价值、体验自我的价值,在体验中锻炼思想政治品质,充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实习实训,通过生产劳动,通过职业岗位的锻炼体验,外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转变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理论课教学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是在传授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思政理论课的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要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真正内化思想政治内容,必须提高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在网络普及的现代社会,思政理论课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顺教学思路,引入贴近学生活动的素材或者案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丰富课堂的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上《》这一章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复兴之路》等纪录片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是枯燥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社会问题的能力,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探索出一套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政课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力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发挥出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勇.关于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