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7:09:45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汽车4S店;客户关系管理;数据
汽车4S店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凭借其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优势,在中国汽车市场得到迅猛的发展,一度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政策的放开,品牌的原装零配件和维修技术资料不再为汽车4S店所独有,汽车维修行业整体维修质量的普遍提高,也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汽车4S店以外的选择。产品的高度丰富化,同质化,使客户对汽车4S店的要求日益提高。“三分修车,七分修人”,客户买的已不再仅仅是产品,更多关注的是消费体验。因此,传统经销商的转型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把握好最重要的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将成为汽车4S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学术界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现代营销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产物,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的延伸。客户关系管理是为了赢得新老客户,从以前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企业通过客户认知(Customer Identifying)、客户识别(Customer Acquiring)、客户保留(Customer Retaining)等途径来发现有价值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配备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持和保障,最终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CRM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深入的分析客户信息,挖掘客户需求,完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其次,CRM是一整套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它是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互联网、电子商务、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等最新的技术和科技,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另外,CRM还是一种旨在改善客户和企业关系的机制。
1 汽车4S店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品的高度丰富化和同质化,使汽车4S店的竞争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服务”的竞争,能否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成为了企业能否赢得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吸引潜在客户的关键因素。
虽然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已引入中国有十几年的时间,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汽车4S店的重视,其中虽不乏成效显著的案例,但是,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了不同程度的普遍性问题。
1.1 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
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离不开企业自上而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这一基础。但是实际的运用当中,“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成为一种“口号”,并未落到实处。其中具体表现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视CRM为一种满足销售需要的手段,基于交易的数据库与客户进行对话,重视销售数量和利润而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在引进CRM的时候,往往只是从形式上引进了软件,并没有把“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系统的灌输给每一位员工。作为与客户最直接、最多接触的一线员工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挑选客户、为了促成交易而欺骗客户的行为屡见不鲜。如此,即使4S店的维修质量和技术再好,这些得到“不满意”消费体验的客户也不会再来消费了。
1.2 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的支撑
目前,客户关系管理部门的设置更多是基于汽车厂家对于经销商的要求,不少4S店认为CRM仅仅是客户关系管理部门的部门职责,把CRM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简单的项目,而并没有把CRM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相匹配,CRM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统一的管理体系的支撑,这样的CRM显然是“底气”不足的。
1.3 数据的收集环节和分析环节薄弱
客户关系管理的第一步是要客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客户关系管理是在对客户了解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汽车4S店虽然拥有众多客户,但数据的收集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对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售后保养维修记录等基本资料的收集,对于客户的家庭状态、消费爱好等细节则无较为详尽的记录,这样的客户档案是不全面的,收集的数据是“粗糙”的。如此,也导致了4S店在后期跟进和数据分析时缺乏详尽、全面、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另外,由于客户的信息分散在汽车生产厂商、各级经销商,而他们之间又没有相连的数据共享机制,因此零散的、片面的客户信息也造成了管理部门决策时无法对客户有全面了解。
在数据分析环节,4S店使用的大多是与销售数量和利润相关度较高的表层稻荩缺乏专业的考核指标和专业的分析人才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客户的行为和喜好,缺乏对客户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的了解,缺乏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因此,在市场竞争中,4S店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措施上,同质化程度十分高,偏重于用折扣、折让的“蝇头小利”来吸引客户,特色关怀和个性化服务十分缺乏。
一.科研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企事业及科研单位都有大量的科研相关文件资料,重要的科研文件和资料都是指科研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一方面需要妥善保密保管,另外需要方便根据权限查阅和借还操作。其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不亚于中型图书馆管理工作,也不亚于档案管理工作。因为普通档案管理不需要考虑资料的级别和查阅的权限。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机密科研文件资料管理数据库技术已逐步成熟。加强对科研机密科研文件资料的管理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实现动态科研机密文档资料保存处理和数据库的更新,为提高工作效率,总结电大科研资料文档管理的特点,以便度对科研文档管理制度化和加强对科研资料的的严格管理。
1.保密意识有待提高。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18日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从制度上对文件档案实现行政规章的实际规范效用。为各机关单位制定更加系统、完整、科学的文件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方面的期限提供了新的指导和监督,也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机关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各级文件档案领导和管理部门法律上的职责。这有助于文件档案管理部门站在遵守法律的高度,来加强并夯实机关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保密意识,对文件和档案资料的管理逐渐重视起来。但整体上来说,保密意识和重要文档的管理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方面需要大力宣传和全社会的保密意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缺少一套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上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各科研单位自己把控,计算机参与的程度不高。重要科研文档包括科研成果文档、项目立项、论文集电子版和纸质保存、科研学术报刊和学术会议视频资料等,科研文件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保护科研成果秘密问题,还应该方便根据权限调阅和借还等管理。将所有资料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数据采用压缩储存,并设有密码保护功能,没有密码无法打开数据库,资料的管理采用类似于资源管理器的树型结构,可以很方便地预览、编辑数据。通过树型结构可以将个人资料进行合理分类,便于资料的查询。具有文件的导入、导出功能,所有资料均可导出到文件,也可以由文件导入恢复成数据库存储。因此,开发一套完善的科研文件资料管理研究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了。科研单位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是科研单位保密工作、实施严格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科研单位系统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作的的质量与成效,直接影响保密工作的把关和科研单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特别是在实行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引入竞争机制的形势下,更新观念,提高科研单位文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重要科研部门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单位机密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管理朝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方向。信息管理系统(简称MIS)是介于信息论,经济管理理论,统计学与运筹学及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科学,它是随着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和开发一套适合科研单位单位使用的机密文件及资料管理系统是已经非常迫切的工作,也是具有非常现实需要的工作。
3.目前的状态。目前科研单位对纸质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大多较为随意。但诸如科研成果分类不细致,缺乏科研成果说明标签,未进行分等级管理等情况屡见不鲜,从而导致经常出现科研成果受损、丢失、重复存放、查找不方便等状况,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科研单位严谨的形象。规范和把控科研成果管理大致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科研成果和档案的分类。分类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性质,先将科研成果划分为普通或者机密科研成果,机密级别。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公开,书面科研成果应根据内容设定受控级别,例如其究竟是普通公开科研成果,还是按照一定级别才可以查阅的科研成果。档案资料类科研成果、内部管理类科研成果等;第二步是在每个大分类下面,再细分不同的科研成果类型,分类越细,以后查找起来就越方便。最后是科研成果存放。在确定科研成果分类表和科研成果等级之后,再根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设定不同的科研成果简介文档存放用品。例如板夹、普通科研成果夹、科研成果袋、快捞架等等。当然,受控科研成果夹还需要存放在机密科研成果柜。
二.建议和对策探讨
1.引进计算机管理。原始科研成果和档案的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实现诸如查询和借阅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计算机对机密科研成果档案完整、准确和动态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科研成果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提高机密科研文档管理的工作效率。科研信息及档案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达到原始资料资源共享,这是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要求有科研成果资料管理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文件保管制度中的另一个关键是存储。纸质文件文件如同电子信息一样需要妥善的安置与保管。无论您是出于安全因素或者是想减少文件管理成本、文件存放的位置和相关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
2.密级管理。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加强科研成果信息和纸质文档管理,除了计算机管理外,还应该加强人员素质和意识方面方面,首先,提高认识,严格把关。无论是科研科室内部还是外部,几乎每份科研成果的形成到归档都要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科研成果信息的借阅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根据级别和权重借阅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档案。因此,加强对重要科研成果的审核、签发和借阅情况。统一认识,层层把关,确保每份科研成果的安全管理要求。其次,抓好科研成果建档,确保科研成果材料的信息准确。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借阅和管理服务,它的主导功能是保密和帮助科研单位运作的顺畅。科研单位切不可忽视科研成果材料的收集归档,尤其是要注意对一些机密科研成果更要加强收集保管。对有较高价值的科研成果材料更应重点保存,为今后利用提供方便。做到科研成果资料借阅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具体说来,实现了对机密科研成果资料进行建立数据库,能够科学严密的对借阅人信息管理。在借阅和归还管理中做到安全可靠,能够根据权重完成借阅和归还。既可以按科研成果名、内容关键字、科研成果形成时间等信息对科研成果资料进行查询,并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科研成果资料的借阅情况。通过计算机实现了简单的统计和分析借阅频率功能,统计和图表展示出库存科研成果资料的分类情况与借出科研成果资料所占的比例。单位科研成果资料种类和时间分布情况。完善对使用该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就是密码管理,按照不同的级别系统提供不同的功能授权。采用计算机对数据库的管理可方便快捷地查询科研成果共享信息;安全保管和安全借阅,归还;权重管理。
最后,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的科研文件和资料载体多样化和多学科化要求管理人才队伍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应多样化。然而当前科研单位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中一部分人员是学其他专业而后转到科研单位工作的,他们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因而难以胜任保密性很强的一些深层次的业务工作。另外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因缺少其他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而难以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其业务水平停留在传统服务工作的水平上。继续教育不够致使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以及外语水平普遍不高,直接造成科研单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科研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成果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一、科技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科技档案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形势,肩负着新的任务,科技档案工作也具有新的特点。目前,一个重要的新情况是企业管理部门对情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需求聚增,为科学管理的调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看成是前进的向导、发展的阶梯、竞争的工具、突破的钥匙,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部门迫于产品竞争,要依靠先进技术,着眼新产品开发,他们急于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样本、专利等适合于本企业的科技资料。各级管理机构随着由简单的行政管理转向科学管理,越来越依靠技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成果档案资料也是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项目,在工厂企业中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是科技档案工作收集的主要对象,对发展生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开发利用科研成果这个“第二资源”。
这是一门学问,它的影响将是很大的,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档案工作决不只是对档案资料进行保管的管理水平上,应在提高科技档案资料的目的上,积极地在进行收集先进的科技资料上下功夫。尤其是对科研成果的收集,管理就更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来看,由于科研组织、规模和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成果日益增多。因此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必须加强收集和管理,科学技术彼此渗透,科研成果互相交叉,科研成果必须集中集中管理,才可以互相参照使用。此外,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科研成果利用的周期缩短,要求我们自觉地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宣传、交流,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尽早的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变为直接生产力。
二、科研成果的分类
这个问题要从科研的体系说起,目前,多数科技人员认为:把科研体系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放研究三大环节较为恰当。
基础研究又分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纯基础理论研究属于基础科学的范畴。它的任务是探索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发现新原理,提出新方向。
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它的任务是针对生产中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目的在于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研究也分两类:一类是应用技术研究,一类是产品试制研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基础研究与开放研究之间起桥梁作用。以便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技术与生产力。又将生产中提出的问题反馈给科学,从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开发研究同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试生产研究。一类是推广应用研究,目的都是为使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各类科研虽然任务目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是如同接力赛跑一样,哪一环节也不可缺少。作为科研成果,有它的共性,就是都必须有创造性、科学性和价值(包括学术价值、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几类成果由于各有不同特点,管理方法也各有不同,可采用三种分类管理方法。
1、按成果所属的科学行业分类管理
主要用于成果的鉴定,奖励等项目管理与成果资料的检索。它的分类原则是由部门的专业管理范围或分类法确定的。其特点是符合实际与使用习惯,便于成果的管理与资料的查找。
2、按成果的科学技术水平与重要意义分类管理。主要划分为重要成果与大量的一般性成果二类。所谓重要成果是指成果的技术在国内有首创性,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有推广应用价值,这类成果主要是由国家集中管理的,也是各部门、各地区管理的重点。至于大量的一般性成果,是指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或本地区先进水平,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在本行业或本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这类成果档案应由各地方、各部门集中管理,详细成果档案可由成果完成单位集中管理。
3、按成果的应用推广意义分类管理。可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理论性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论文,主要由各专门学会对其进行评价和交流。应用性成果包括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两类成果。其特点是强调成果的经济价值或使用价值。这类成果在管理上还可以根据其是否已在生产上实际应用和推广的情况分为两类,一般地说,开发研究成果属于已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和推广的;而应用研究成果通常只具备了应用和推广的条件,还要再做些研究工作,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于前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宣传和交流,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和推广。对于后者,重点则在于创造条件,使其进一步完善化,尽快地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和推广。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进行有效的挖、革、改,就离不开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重点是对科研资金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产出的效果性进行审计。
1.投入的经济性。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经济性审查,主要是对资金使用和物资利用情况进行审查。其一,审查是否节约使用资金,包括资金使用是否事先编制预算,预算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有无擅自扩大开支情况;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执行授权审核制度,有无授权不当或虚假开支情况。其二,审查是否合理利用物资,包括物资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手续是否齐全;对财产物资是否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无滥用、毁损或丢失等情况;物资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采购的物资长期闲置情况。
2.管理的效率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性审查,主要是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其一,审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是否完善科研经费转拨、项目结余管理制度;是否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其二,审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岗位;是否具备真实、完备的科研经费使用原始单据。
3.产出的效果性。高校科研活动产出的效果性审查,主要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科研经费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查。其一,审查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如按期完成数量。其二,审查科研成果质量,如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应用情况。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高校科研活动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其绩效大量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很难用客观性指标进行计量。所以,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需注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但应以客观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评价时要有客观依据,不可随意估测;二是评价时,若能用定量分析的,尽量用定量分析。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更应关注社会效益的取得。科研活动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相应地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其绩效很多体现在未来。若仅以短期效益作为评价指标,容易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不利于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要统筹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避免急功近利现象,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发展。
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主要指标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是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关键,绩效审计作为对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其指标设计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1.衡量科研经费经济性的指标。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科研物资使用率:反映高校科研活动所购物资利用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物资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100%。科研物资完好率:反映高校科研活动所购物资管理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物资完好率=现存物资价值/物资价值总额×100%。
2.衡量科研经费效率性的指标。有效资金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科研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总额×100%。管理制度健全性:反映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健全程度。制度执行有效性:反映科研活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关键词] 科研成果 创新 商业化 知识产权
一、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式开始由封闭化走向了外部化,也对高校的知识创新模式产生了开放性方向发展的要求。高校是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高校的科研成果商业化战略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地影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实现三赢的局面。
1.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科研成果商业化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特别是地方经济。这些好处包括新的就业机会,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以及提高教育水品。
例如,欧洲专利局根据它们对经济的贡献,选择了36个在90年代获得专利的发明,授予了2006年度发明家大奖,其中一半专利的基础是公共研究机构的发现。另外25%,其概念的证明是通过与产业合作而得到的。另一个是伦敦帝国学院成功例子,伦敦帝国学院设立的帝王创新科技商品化公司从1997年起获得了超过三千万英镑的盈利,为社会创造了超过1000个工作岗位。
2.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前,企业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是制约我国建设创新体系的主要障碍因素。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主要体现为高校、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等创新要素的网络化程度。企业创新能力是直接推动区域创新的经济动力,而知识获取能力则体现了知识在各创新组织之间的流动性。有学者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能否接受高技术产品以及何时接受,它的扩散速度以及竞争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而选择开放式、合作式创新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对于高校来说,尽管从科研成果商业化中获得的收益可以弥补公立资助资金的不足,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这个项目的继续深化研究,也可以用于新的科研项目,从而促进高校本身的发展。但是科研成果商业化所给高校带来的利益首先不是、也不应该是经济方面的。相反,其主要好处是间接地而且是长期的,例如包括:构建研究机构和企业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满足于一次性的合作开发合同;加强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通过企业提供的新技术增强研究机构的竞争力,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问题;因成功的合作关系和获得市场认可的新产品,提升研究机构的声誉;加强研究机构的教学活动:以实践中的例子充实教学内容和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以解决真正的商业问题;吸引,留住和激励对企业感兴趣或有到企业就职机会的科学家;最后还可以促进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人员交流,让企业从高校中聘用新毕业生。
二、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的知识产权策略
1.知识产权管理的原则。在开放式创新机制下,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首先必须确定本机构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高校总体目标的关系是怎样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有总的指导原则,重视高校的知识产权利用的有效管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分别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可以获得哪些利益。在知识的创造、申请法律保护和高校的其他工作进行如何的互动,相互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必须有总的指导原则,包括重视高校的知识产权利用的有效管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分别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可以获得哪些利益。
2.利用专利地图。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原则,高校可以利用与本机构研究范围相关的专利地图,专利地图就是将专利信息“地图化”,将总申请专利获准件数、各个国家、公司、发明人、各个专利被引用情形、技术生命周期等专利统计分析信息整理成图表。随着专利信息越来越庞杂,越来越难以管理,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就成为了严峻的问题。专利地图可以对专利信息更高效地解决专利检索分析问题,其最大特点是将专利信息搜索的分析结果以地图的方式汇总,并向最高管理层汇报,纳入企业高层战略管理的视野,为企业专利战略服务。高校如果善用已经公布的专利地图,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也可以为自己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让科研成果商业化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在高校内部设立科研成果商业化管理机构。如果要确保知识管理和科研成果商业化活动有效的进行,就要设置合理的机制和专业的资源,世界先进的大学大都有专门的科研成果商业化管理机构,美国大约有300所高校设有技术转让办公室;有57个州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这些机构已成为促进美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力量。
一般的科研成果商业化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科研成果商业化专家,包括法律,金融和知识产权顾问;制定并执行研究机构与企业和研究成果利用者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的运用的策略;帮助认定-评估-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保护知识产权;在商业运用和知识产权问题方面提供建议,尤其是研究合同的谈判中给予建议;促进发明和其他研发成果运用,尤其要注意谈判技术转移协议和设立附属公司中的问题。
三、结语
目前中国的高校缺乏对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重视,因而没有本机构独有的科研成果商业化策略。高校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策略的重点首先是以专利地图的利用和分析为依据,制定本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抵抗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再次腾飞。
参考文献:
[1]EPO:EPO Prize winners announced,
[2]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Improving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across Europe: embracing open innovation Implementing the Lisbon agenda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第2-3页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power of colleges,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building of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rticle from the managing concept, th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Key words: colleges;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186-02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则是提高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1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是参与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灵魂。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知识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促进知识不断传播和运用,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时,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范围广泛,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首先,需要转变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树立创新的基本理念;其次,应加快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适应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发展并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最后,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从而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学发展。通过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促使高校科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影响和制约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因素
2.1 高校科研管理理念淡薄
2.1.1 以人为本理念淡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科研管理应该坚持的理念。长期以来,科研管理中存在“重视科研管理,轻视科研服务”,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实行机械化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导致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进取心较弱。
2.1.2 科研与教学关系认识不足高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目前高校在科研与教学之间还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尚未建立起相辅相成的理想状态,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十分严重,而且把教学与科研严格割裂开来,没有把科研人员作为一线人员对待。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科研,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科研,伴随着高校的发展、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大,对高校科研提出了严峻挑战;三是教职工职称的评定科研也是其重要指标,为此,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工作的棘手问题。
2.1.3 科研管理开放性理念淡薄随着知识、经济、信息、人才、财富全球化,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与渗透逐渐增强,各校的教学与科研被逐步纳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目前高校在科研过程中缺乏交叉学科、跨学科、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往往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下搞科研,不具备把科研项目做大、做强的条件,开放性理念淡薄。
2.1.4 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淡薄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1]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高校科研知识产权流失,给科研工作带来损失。
2.2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滞后
2.2.1 科研管理体制滞后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上请下达式的“被动管理”,科研管理一直由科研处对校内各院系、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进行直接管理,按要求组织科研项目的申报、检查、监督、总结、验收、鉴定和报奖。部分二级院系、科研院所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不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2 科研人才机制不健全首先,部分高校科研团队尤其是交叉学科、跨学科科研团队尚未形成,无法承担高层次涉及到多学科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其次,缺乏科研管理创新的环境,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学术浮躁心理明显,加之高校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工作,特别是个别高校对科研人员不平等的待遇,使得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强,人才流失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发展。三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掌握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系统知识以及创新意识。
2.2.3 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科研评价工作形式主义明显,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不同的科研活动,缺乏量化标准或假量化标准,专家评议制度不完善,人为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2.2.4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滞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要实现知识的经济化,即将社会所创造的知识转化为可供运用的技术,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力量。[2]但现阶段,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滞后,存在着“重成果,轻转化”现象,科研成果与经济建设缺乏有效衔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转化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成果较少。
3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对策探析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科研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创新是着眼点,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是着重点,从而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
3.1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理念
3.1.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科研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实质上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管理系统,需要面向全体科研人员服务的过程。高校科研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原则贯穿在整个科研活动的始终,在管理中不仅要重视科研管理,而且更要重视科研服务,积极为科研人员和社会需求之间建立合作纽带,在服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服务推动管理。[3]
3.1.2 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学校的任务和教师的特点,允许一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学识水平高、能获取大项目的教师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从而能够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又要把大部分教师稳定在教学第一线。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促使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成果相互转化,以形成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的纽带,共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的飞跃。
3.1.3 增强科研管理的开放性高校科研管理应该树立开放性理念,科研管理过程保持一个开放、畅通的研究环境,广泛吸取各方面对科研管理有利的信息,树立大科研、大成果的目标,加强学科内部、学科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渗透、交叉,以合作求发展,打破高校闭关自守搞科研的局面。
3.1.4 增强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科研产业化的助推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加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产权内涵,将知识产权拥有量及其保护和管理制度建设状况作为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业绩认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和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要指标和条件。[4]同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视科研成果,轻视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的旧观念。
3.2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3.2.1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高校要建立校、院(所)二级科研管理体制,适当向院(所)、下放科研管理权力,在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科研管理效果,增强其科研主动性。高校科研处主要是制定、实施学校年度或中长期科研规划,引导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动态;协调科研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为科研创造良好环境。[5]
3.2.2 健全科研人才机制鼓励教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形成完整的科研学科体系,促进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加强高校科研文化建设,科研管理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政策创新、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学习和钻研与科研管理的相关知识,建立专业的科研管理队伍,运用创新的思维来指导科研管理工作。
3.2.3 健全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健全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引导高校科研管理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科研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数量,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多种评价标准,更应该注重科研质量,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完善专家评议制度,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评价,避免人为操作性。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待遇与科研工作相挂钩,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积极采纳每位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良好建议,参与有关重大科研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科研管理的民主性。
3.2.4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高校科研管理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因此,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与市场相结合,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适合自身的科研成果转移中心,有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同时,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可以反哺高校和学科之间的不断发展。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高校科研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必将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李军林.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研究[J].2007,(5):200-202.
[2]蓝静.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07,(2):61-62.
[3]陈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J].商业时代,2008,(17):71-73.
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反映了科研的学术水平。做好科研档案工作,对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科研档案作为科研工作的历史记录,具有较高的文献分析研究价值。医院的科研档案记载了医疗和科研发展的历史,反映了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动态发展的情况,是医院珍贵的信息资源。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反映着一个医院的学术水平,对提高医疗、教学和学科发展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研档案是医院科技人员在从事与医学相关科学研究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最原始地记载了科学研究的详细内容和过程,是一种卫生资源,对科研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的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套完整规范的医学科研档案即可以随时为研究者提供科研进展状况,又是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科研档案管理的目标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时效性和真实性。而科研文档的系统、完整、规范则要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目前,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研档案资料在科研工作过程中收集不齐全、不完整、尤其是缺少反映科研过程的资料。这是由于医学科研档案的特殊性造成的,医学科研档案专题性强,跨度大,周期长,研究均以一个专题为研究对象,都是围绕着某种疾病病因的探讨、治疗和预防,或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伤等进行专题研究,许多重大项目更是多专业、多学科综合研究,共同攻关完成。因此,除了项目初始的技术制定完成后,研究课题就步入了主要阶段,有的是每个病例信息归档后就纳入分析系统,有的是等全部试验调查数据收集齐全后进行系统化,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或是对传统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原始数据的收集只能在课题完成后,也因此导致科研材料收集、归档不齐。
二是科研成果复印件多,原件少。已完成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将科研全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及时完整建档;科研成果技术资料形成系统的比例太少,有连续性并且保存完整的少,原始技术、文件保存到项目完成时完整无缺归档的少。这主要是由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造成的。不少科研人员不懂得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用来评职称的,是自己的心血,不愿意将原件归档。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科研意识不强,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又缺少科研档案管理的经验,不是主动地关心医院科研工作的进程及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跟踪管理,而是靠科研管理部门及其课题研究人员自愿上交。特别是对年份已远的证书、奖状、奖章等科研成果由于管理的不善,造成资料的不全,给将来科研资料的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二、科研档案的分类
科研档案分为七个方面:课题管理、成果管理、学科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学术刊物管理、学术语言管理和科研统计管理等。此外,还有外事工作和研究生工作档案等等。
课题管理包括两部分:院外和院内,院内分院级和所级管理,计划内和计划外项目。按照课题管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题立项阶段,包括选题、申排除万难、立项审批、经费预算等;第二阶段为课题进展阶段,包括中期检查(阶段成果、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管理、年度拨款情况、课题变更)等;第三阶段为课题结项阶段,包括结项、评估、鉴定等材料。
成果管理包括个人成果信息和集体成果信息、成果评估管理、成果出版管理(出版基金资助)、成果奖励管理(申报、推荐、审批、获奖)等。
学科管理包括各单位二、三级学科调整,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室的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的管理,也包括新兴边缘学科、扶持学科等等。
三、科研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直接影响医院科研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无论是项目管理、制度管理、还是流程管理、手段管理等,都与档案管理紧密联系。承受着医院的不断发展,科研档案管理在医院学科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一)科研档案对科研成果的形成和提高有指导价值
科研成果的申报从科研的先是立项、完成、结题到成果鉴定,一般小的课题需1-3年,较难的课题则需要5-7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许多科研人员经过努力得到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就存放在档案库里,或是放在自己手中,成为个人技术,不作后续的研究,如不及时加以总结,积累和利用,就不能形成更新、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造成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做好科研档案工作,可指导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科研成果的申报必须有完整的科研档案材料作为依据,它包括:1.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计划任务书、协议书、合同、立项审批文件;2.研究实验等阶段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3.结题阶段的结题报告书、工作总结、发表的论文或专著、科研投资情况、经费决算等;4.成果申报的成果申报书、鉴定证书、推荐书、研究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成果查新报告、论文被引证明、论文复印件等;5.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合作单位同具的成果申报证明等。在成果申报时少本项资料,都会影响到科研成果的申报。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使申报的成果档案结构合理、排列有序,既使有缺漏之处也能及时发展、补救,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避免因材料的不全而导致成果无法申报的现象。
(二)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上要包括临床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3个方面,科研是学科建设依托的平台,学科的水平、学科的知名度,是靠有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及其成果来体现的,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学科发展的源泉。没有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作依托,没有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工作,学科建设将无从谈起。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建设提升的重要条件。学科建设的质量又从科研活动提高技术得到支撑和保障,学科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科研水平上。学科建设质量的提升又从科研活动的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科研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长远效益
科研档案是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研究完成所形成的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资料,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就是说,它不同于文书档案,仅仅保管在医院的档案室内,供本医院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除了为本医院提供进行交流或成果转让外,更应该大力弄好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大量的、准确的、规范的、系统的信息服务,面向社会发挥它的成果性和资料性作用。满足社会各界对医学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让医学科研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静态管理来看,科研文档的储存、积累、整理、查阅、审核,直至销毁,都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个人是无权变动的这就维护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从动态管理来看,科研文档需要不断得到补充,保持其系统完整性。文档的存储是项目、制度、流程、手段更新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社会中,长期积累的科研文档信息是重要的科研管理资源。文档信息资源短缺,文档管理工作薄弱,科研管理的历史记录残缺不全,管理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科研文档管理信息充足,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琼.浅谈科研档案在我校科研成果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