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7:09:43
序论:在您撰写老人护理服务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的15名养老护理员和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人力配置现状调查和工时测算。研究对象纳人标准为:①护理员,在本养老机构工作年限>3个月,会写字,知情同意者。②护士,为注册护士,在本养老机构工作年限务6个月,知情同意者。③所选老年人均经过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测评,能力等级均为3级(重度失能)。本次研究的15名养老护理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32~46(37.47±8.40)岁;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年限0.5~5.3(3.15±1.52)年;婚姻状况:已婚13名,离异2名;教育程度:中专11名,大专4名。4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9~35(32.25±2.75)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年限分别为4~6(5.25±0.96)年;婚姻状况均为已婚;教育程度:大专2名,本科2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工时测定法确定护理工作量。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设的工时测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等。②《护理员工作量记录表》和《护士工作量记录表》是在参考前期Delphi法专家咨询[4]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姓名、班次、调查日期、各项护理服务内容编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该项服务的提供次数,在各记录表后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列表,将所有可能涉及的护理服务内容依次编码列出(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工作内容列表不同)。
1.2.2调查方法
确定老年人符合该区收住要求后,研究者先征得机构护理部同意,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护理员及所有护士(护士共4名,因此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护理工时测量员3名,实施步骤为:①由研究者说明本次调査的目的及意义,并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表的填写方式、填写注意事项等。②进行l~2d的预调查,目的是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③正式调查(工时记录),调査时间共持续7d,其中护理人员一般资料由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填写并交回,《护理人员工作量记录表》由各班护理人员填写,下班后由测量员检査并确认无疑问后收回。④工时记录结束后,由测量员进行护理人员直接护理项目工时的测算。由于目前养老护理员所提供护理服务流程未达到标准化,因此本研究中对于护理项目工时的测算方法为选取参加研究的各护理员进行护理操作,测量6次m,采用平均值作为直接护理项目的工时;护士所提供护理服务流程参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再对各直接护理项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测量采用专用计时秒表。
1.2.3计算方法
本研究应用以下公式_来测算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计算公式:
其中:①床位使用率=占用床位数/设置床位数,该数据可以从养老机构近一年的管理数据中计算得到。②每名老人日均护理时数二5:直接护理时间x该操作24h内人均执行频次+每名老人日均间接护理时间。③每名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按照劳动法规定,护理人员每日应工作8h,除去法定学习时间及与照顾老人不相关的护理时间(如护理人员吃饭、上厕所等),按6h计算。④平均年上班天数=所有护理人员全年总工作量/8,总工作量可通过护理人员排班表计算得到,8为法定每日工作时间。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①统计描述,包括例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②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日均直、间接护理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比例的比较。
2.结果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员每日为每名老人所提供护理服务的平均时间、平均频次、总时间(总时间=平均时间x平均频次)以及所用时间排名详见表1和表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员与护士共同完成服务平均时间及平均频次见表3。
2.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服务时间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每名老人每日所需平均护理时间,见表4。在护理员提供的护理服务中,直接护理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时间(仁18.761,P<0.001);在护士提供的护理服务中,直接护理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时间0=15.434,作0.002)。
2.3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经计算,本研究中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每名护理员每年上班天数约为255d,每名护士每年上班天数为264.00d。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员实际与理想人力配置为:老人与护理员实际配比为1:0.1461,理想配比为1:0.3882;老人与护士实际配比为1:0.0183,理想配比为1:0.0741。同时将本研究额测算标准与国内外养老服务标准的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标准进行比较,其结果为:①与美国护士辅助人员(相当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国家最低标准1201^11/(人.d),为护理院中每名护士辅助人员每天为每名老人提供的平均护理时间)相比,本研究所得结果97.82min/(人?<!)偏低0=-4.491,作0.001);与美国护士的国家最低标准57min/(人.d)相比,本研究结果19.30min/(人-d)偏低②与日本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1:0.17)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f=11.136,P<0.001)。③与台湾地区护理之家?老人与护理员之比(1:0.2000〉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f=9.605,P<0.001);与台湾地区护理之家老人与护士之比(1:0.0667)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士之比偏高(仁6.294,P<0.001)。④与中国大陆《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中规定的老人与护理员之比(1:0.4571?0.5333),本研究所得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低(t=-3.5167=0.004);《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中老人与护士之比(1:0.2286-0.2667),本研究所得老人与护士之比偏低(f=-7.756,P<0.001)。⑤与?研究结果(1:0.3448)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0=2.215,/^0.045)。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1.1养老机构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公办养老机构,该机构成立时间较长,运营状况稳定,管理体制完善。虽然机构性质为公办,但政府补贴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机构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这就有效避免了机构由于过度依赖政府补贴而出现的人力资源过剩及利用率差等问题。同时,由于该机构属于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在业界起标杆作用,因此该机构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标准化程度较好,参考性较好。另外,该机构收费标准及所提供服务质量处于养老机构中等偏上水平,既不是高端养老机构,也不是社会福利性质机构,因此其完全能够代表养老机构的一般水平。
3.1.2长期护理区老年人能力评估
在对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之前,研究员对该区所有老人进行能力评估,目的是检验该区所住老年人是否符合该区收住老人要求。结果显示,该区219名老人均为能力重度受损,符合该区收住标准,这一结果可有效保证测算结果的真实、准确。
3.1.3护理人员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的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在样本选择上有科学依据:①护士,由于该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同时,还经营1所老年病医院,老人稍有病情变化,即转入老年病医院,因此其长期护理区护士较少,仅有4名,所以均纳入了此次研究。②养老护理员,该区共有养老护理员32名,分布在3个楼层工作,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2层楼15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这些护理员能够代表该区护理员的一般水平。
3.2人力资源配置结果分析
3.2.1护理服务工时
3.2.1.1单个护理项目工时
本研究分别对护士、护理员所提供的直、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护理工时、日人均执行频次进行统计,并依此推算每日应该为每名老人所提供各服务项目的平均工时,并对工时进行排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平均频次及总护理工时上,护理员提供最多的是喂水、喂饭、穿脱衣、翻身、巡视、与用餐相关的工作及保持老人个人卫生方面,总结来看为生活照顾及个人卫生保持;护士提供最多的是药物管理、压疮护理、护理记录、生命体征测量、风险评估等专业护理服务方面(此排名不包括为所有老人提供的交接班、晨会等项目)。
3.2.1.2日均总护理工时
从日均总护理工时上分析,养老护理员为长期护理区老人提供的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服务时间,与[U1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测得的直接护理时间偏低(h-5.137,P<0.001),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所选长期护理区依附于老年病医院,老人病情稍有加重,便及时转出,减少了如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等一些专业护理服务的提供,使得直接护理时间偏少;间接护理时间无差异(f=-0.435,P=0.671);总护理时间偏低(仁-4.732,/><0.001)。护士为长期护理区老人提供的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服务时间,且从各服务项目日均护理时间排名来说,长期护理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更需要护士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如药品管理、压疮护理及生命体征测量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老人生活照顾及专业护理方面,同时应多与老人沟通,随时关注老人需求,并予以满足,因为护理对象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老人多无法正常、及时表达其需求,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与老人沟通时间都不多,应在此方面加强。
3.2.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配置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理想的护理员、护士配置均相对不足。同时,将本研究结果与一些有此类护理人力配置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低于美国、中国大陆配置标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美国护理院发展时间长、管理完善,对护理项目工时测量是经过国内多位资深专家反复测量所得,在具体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标准方面采用全国平均数据,且有专门计算机系统辅助进行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研究结果同样低于内地护理院护理人力配置标准,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所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同时依附于老年病医院,使得护理服务项目偏少,因此人力配置比例偏低。然而,本研究结果却高于日本、台湾地配置标准及国内某些研究结果,原因可能为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人力配置标准为最低标准,机构实际人力配比应高于该标准;此外,本研究中护理员工作内容除日常生活照顾外,还兼做卫生员、送餐员工作,使得护理工时偏长,导致人力配比偏高。
4.结论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网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4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ruralelderlyhealthstatusandforcommunitynursingrequirementandusing,seekanddiscusscommunitynursingcannotmeettheoldmanneedstoreasonandformulatecommunityhealthservicedevelopmentstrategyprovidesthebasis.Methods:usethe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660casesofruralelderlypopulationmaterial,health,communitynursingdemandoftheinvestigation.Results:theoldmanhighrate,badhabits,anddonottakethephysicalexamination,totheneedsofthecommunitycareandusingsituationoutofbalance,receivedonlyandmedicalrelatedtohelp,andtoguide,oldpeoplehealthcare,andpsychologicalhealthadviceandguidance,chronicdiseasepreventionhealthcarecontentrehabilitationutilizationrateislow.Conclusion:theestablishedcarecommunityservicenetwork,tocareneedsastheguidance,changepeople''sidea,thepublic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anprovideservices;Integrationofexistinghealthresources,effectivelyimprovethecommunitymedicalservicequalityofcare,cansatisfyalltheneedsoftheruralelderly.
KeyWordsCommunitycare;HealtheducationCareServiceNetwork
本文调查研究60岁以上温州城乡老人的护理需求和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分析了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目的是为开展老人的卫生部门社区护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与指导依据。
资料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常住人口中文成、泰顺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入户问卷式,共计调查660人,男300人,女360人;年龄60~93岁,平均67.5岁。文化程度:文盲50%,小学258%,中学18%,大专以上文凭62%。婚姻状况:独身82例,有配偶220例,离异21例,丧偶237例。
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都是自行设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向60岁以上的辖区居民中的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由护士收集资料,剔除填写不完整及年龄<60岁的60份,有效问卷收回660份,完成问卷内容。有效回收率为93%。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1种常见老年病)、健康相关行为、社区护理需求(康复护理、健康指导上门服务、体格检查、心理护理和家庭病床6项服务)、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
结果
健康相关行为,见表1。
讨论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C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38-03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提高,社区困难老人的生活、就医状况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项目从红十字会的公益职能出发,我们于2011年底对宝山区困难失智老人的健康、生活及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为有针对性地给予人道救助和介护帮助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上海市宝山区范围内困难居家卧床失智老人为对象,入选条件为:年龄≥60岁,本人和夫妻双方月均收入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1 120元。患病卧床在家的重度失智老人。符合条件的对象169人,其中男23人、女146人;年龄60~104岁,平均(85.37±7.85)岁,平均失智时间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现状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家庭经济情况、医保情况、家庭成员、主要照护者、社区介护形式及内容。由区红十字志愿者作为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统一填表口径,对失智老人家属或照护者进行调查,核对无误后调查表收回,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基本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人,占44.97%;居民医疗保险14人,占8.28%;新农合58人,占34.32%;商业保险3人,占1.78%;无医疗保险18人,占10.65%。
2.2 困难失智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患病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能自行进食为39人,占23.07%;有褥疮为46人,占27.21%;肢体浮肿61人,占36.09%;不外出活动为149人,的占88.17%;大小便失禁为42人,占24.85%。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情况
本次调查对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看护工作100.00%由家属承担,其中25.00%的家属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75.00%的家属由于经济原因没能送养老院。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的42人中,担心养老院照顾不好占48.00%,担心老人不适应占48.00%,子女意见不一占4.00%。家属照护遇到的困难中,经济问题占41.00%,生活护理工作量繁重占28.00%,医疗照护困难占22.00%,家属心理困惑占9.00%。
2.4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
红十字会每月发放的护理用品价值 200 元的物品(包括尿裤、尿垫、尿片)。来自宝山区各家医疗单位的志愿者,分组对33名卧床老人上门访视,时间每月1次,每次2 h,内容包括:① 为老人定期测血压、测血糖;②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压疮护理、翻身拍背、膀胱造瘘口护理;③为老人修剪指甲;④为老年人提供读书读报、谈心聊天,了解其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疾病情况等;⑤指导老人们进行简单的床上锻炼,简单的手脚运动等;⑥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和用药指导、教授尿布使用方法等。
3 讨论
3.1 全社会都要关爱社会困难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种长期且包含许多征候群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疾病,也是全世界老人最担心的共同问题之一。一般而言,由发病到死亡的存活时间约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5 年或更久。失智症病程中常出现不同的症状,最主要的三大症状为:①认知退化 记忆力变差、健忘、判断力及计算能力不好,且对时间及地点的方向感混乱;②行为状态退化 出现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例如吃饭、穿衣、洗澡及如厕等都有困难,不能自行购物、坐车、甚至连回家都有困难;③精神状态退化:如忧郁、妄想、幻觉以及异常行为,包括攻击等情形。目前的估计,被诊断是失智症的患者中有大约60.00%至70.00%是阿滋海默症或是与脑血管疾病式的混合种,有10.00%至15.00%是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剩下的分布于其他各式各样的失智症包括了额颞叶退化、酗酒失智、血管疾病失智。
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总人数的20.00%,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老人失智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3.00%~5.00%,在80岁以上则增加到20.00%。老人失智症病程长,护理照料难度大,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投入也很高,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护理照料、安全防范,法律保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2 进一步做好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
3.2.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力争在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前,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
失智老人护理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以适应失智老人逐渐增多的需求变化。一是积极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失智老人照料机构;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有资质的全科家庭医生上门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适合没有精神症状、病情较轻的失智老人,主要给予的是生活护理。社区老年中心适合病情不是很重,但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的失智老人。专业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料中心主要接收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比较严重的残疾和躯体疾病的失智老人,采取的是住院护理。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国家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补贴以及社会救助,最应优先并重点保障的,就是城乡众多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建议建立养老护理津贴制度或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政府的补贴不但要补贴到社会服务机构上,还要落实到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 (或承担照护责任者)身上,使社会资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杜绝资源浪费。
3.2.2 推动失智老人护理员队伍建设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资质认证,努力建成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议:①举办公益性质的失智症家属培训班,提高居家护理的水平。②由财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失能老人家政服务中心”,提供经过培训有一定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③招收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甚至退休)职工,经过专业培训,解决护理员紧缺问题。
3.2.3 构建失能失智老人康复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4]。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5],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新晨: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二、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三、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中国改革网,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