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绩效管理主要工作范文

时间:2023-05-15 17:09:40

序论:在您撰写绩效管理主要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绩效管理主要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基层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认为自己能够完成好它,有42.2%的人认为工作目标需要努力才能完成,这说明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改善员工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些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第一,考核指标和当前的人口形势不相适应。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基于控制人口数量的组织目标制定出来的,追求的是工作结果。从目前实行的考核办法来看,许多内容是对机构、人员、制度、会议、文件、档案、帐卡的考核,涉及工作实效的只有一半。在具体的考核实践中采用的也是基于工作结果的绩效考核方法,没有加入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评价。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重视控制数量,轻视提高素质;重视管理手段,忽视服务手段。在指标设置上多偏重于政策生育率、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等人口控制指标,而在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宣传生殖健康知识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基层计生工作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忽视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二,有的指标设定的脱离实际。各乡镇(办)的计划生育工作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考核指标的设定没有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别,脱离基层实际情况。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如政策生育率对于某些村来说定得过高,在现实生活中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规定的政策生育率,想尽一切办法对那些政策外出生婴儿隐瞒不报。

二、绩效考核的主体单一

从现行的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模式来看,对他们的考核主要是由其所在的乡镇(办)来组织实施,由乡镇(办)的计生工作人员具体进行,考核的主体比较单一。问卷调查表明,只有45.6%受访者认为绩效考核结果比较公正,6.8%的人认为绩效考核比较主观,这说明单一的考核主体具有其局限性。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封闭性”和“单向性”的特点。考核的“封闭性”,即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主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内部的行为,由乡镇(办)计生部门发动和实施。考核的“单向性”体现为乡级计生部门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考核,缺少育龄群众的考评以及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之间的互评。这种考核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基层计生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绩效只需要获得上级的认可就可以了,在这种测评模式下,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很容易忽视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与需求,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摆在第一位。从理论上来说,计划生育绩效考评过程中,作为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的育龄群众,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绩效最有发言权。计生服务对象主体的缺失导致了绩效测评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

三、绩效考核的结果存在偏差

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执行者是各乡镇计生办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相关知识、考核经验、尺度把握、道德修养等因素都各不相同,使得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考核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被考核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产生各种评估偏差。影响绩效考评真实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考核水平和敬业精神参差不齐,在考核中存在对绩效考评的尺度把握不统一,个别人工作作风不踏实,容易出现走过场、讲关系、做人情的问题。这样取得的考核数据资料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四、激励措施力度不高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待遇报酬偏低,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作为“村干部”,有着明确的工作责任;作为农民,又承担着家庭生产任务。对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工作要求上基本与国家干部“一视同仁”、“同等要求”,因为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她们的工作量比较大,无形中牵扯了不少精力。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流动人口外出后,有的居无定所,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不返回,给基层计生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能享受的待遇却很低。近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对基层计生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平均每月上调20元-50元,受到了广大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欢迎。这表明现行的激励措施还有潜力可挖,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五、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能得到有效地应用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成效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部署和控制,从而实现除害兴利的效果。由于水利工程包含的内容繁多,其建设与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应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科学、合理的建设与管理,使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水利工程得以有序建设的前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前期工作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四个方面的工作。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建设单位的准备工作,本文笔者就建设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分析。

建设单位须及时办理水利工程建设手续以及对建设程序明确掌握。首先,建设单位应及时到相关部门报批建设手续,然后进行争取建设资金、招投标、财政审批等工作。只有各种建设手续的及时办理,才能为水利工程建设争取足够的时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枯水期的掌握非常关键,因此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工程的时间控制在九月份左右。其次,只有明确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程序,才能使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通常包括:争取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准备、工程建设、准备生产、竣工决算、后期评价等程序。

三、召开会议

水利工程建设的会议召开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召开会议的内容包括:工作协调、工作任务布置、准备工作汇报等,并对会议内容做好记录。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关于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工作部署情况的会议。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并获得支持和认可,同时召开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协调会议,此会议由政府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工程概况以及相关需要协调、待解决问题的介绍和部署,并由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地的政府将相关事宜以公告的形式公示于当地民众,让当地民众了解工程情况。如果在施工中与当地民众发生矛盾,应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每月需召开至少两次关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作协调的会议,便于对参建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此类会议在协调参建方工作、解决外部矛盾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包括:进度计划、项目划分、工程测量和放样、现场记录。其中,进度计划的合理性是一个工程能否如期竣工的前提,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做好进度计划,以具体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为基本原则,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不断的优化,并落实好进度计划;项目划分能够使工程项目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使工程项目有序开展。根据投标工程量的具体工程顺序划分是较为简单的方法,不仅利于后期检查,而且方便核查与管理;工程测量与放样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定施工质量、计算工程量的有力依据。工程测量与放样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整体的使用功能;现场记录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实录,包括工程设计、工程规范、工程规程、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对其测量结果和地质编录进行细致记录,便于后期管理。

五、水利工程竣工验收

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整体的收尾阶段,也是最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对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处理。除此之外,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对工程从建设投资到该阶段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做好总结,注意其中涉及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在整理竣工验收资料时,需要对多种资料分类放置,并做好目录,再分卷装订,对不同的资料分类进行管理,对同一类资料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保证水利工程后期维护有据可查。

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成效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了工作成效。在前期的规划阶段对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和程序进行细致的划分,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到各工程团队,有利于对水利工程整体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涉及到了很多部T,包括当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所有部门共同协作的情况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工程会议召开的过程中,组织和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使各参建方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作为共同的工作目标,以保证各参建方在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民生工程,要求水利工程各参建方熟练掌握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做好相互之间的工作沟通。从前期的施工规划一直到后期竣工决算都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因为只有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而为水利工程事业更好地服务,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质量是保证水利工程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水利工程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兵.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成效问题研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为例[J].中华民居,2013(36):270.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一、概况

2020年平凉市水利管理工作认真按照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加强农村人饮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灌溉面积2.36万hm2,完成水费征收4 076.6万元,其中灌溉水费完成62.3万元,人饮水费完成4   014.3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持续开展试点,总结改革经验。按照省、市等文件精神,平凉市持续开展灌区改革试点,设施进行了维修养护,并建立健全了试点灌区管理制度,村社管水小组章程等,累计实施改革试点面积0.344万hm2。二是建立工程台账,落实管护责任。对全市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现状、产权归属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分类建立了工程台账,明确了工程管护主体。共颁发产权证155个,产权使用证631个,并与各村社管水小组签订了《支(斗)渠以下及田间工程产权移交协议》和《农田灌溉用水协议书》712份,将试点村社支(斗)渠以下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到具体的村社管水小组,由村社管水小组履行其职责。三是精准核算水量,建立分配机制。坚持“明晰水权、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定额管理”的工作原则,结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等因素,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水管单位、乡(镇)、村社管水小组、用水户”五级分配机制,逐级明晰水权、建立水权分配台账,目前共颁发水权证96个,完成率100%。四是核定改革面积,明确改革目标。按照省上相关要求,核减县(市、区)改革范围面积。五是配置计量设施,保障灌区节水。全市现有万亩灌区19个,中型灌区4处,一般中型灌区15处。分水口1   081处,已配置量水设施总数量675处,能够正常使用423处,占总配置数的68%。(二)持续做好人饮工程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农村供水长效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方面,7县(市、区)结合实际,完善了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智能化水表安装13.48万块,占总水表数的38%;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村级管护人员1   586人,并分批次进行专业培训;水费收缴机制方面,制定完善水费收缴机制,建立收费水表底数信息台账,加大用水政策宣传,做到水费应收尽收,2020年水费收入比2019年提高29%。二是强化农村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按照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制定了年度检测计划,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实现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消毒设施设备操作和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立维修抢修物资储备仓库。各县(市、区)制定完善了农村供水应急抢修预案,建立了县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个,乡(镇)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6个,为农村供水抢修服务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加强提升基层人员素质能力。市水务局组织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人饮供水管理大练兵活动,举办了全市农村饮水管理培训班。五是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化出成效。坚持每季度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群众反馈问题集中的供水工程进行明查暗访,建立问题台账,进行问题回访、跟踪整改,促使基层管理单位逐步达到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三)进一步提升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水平落实了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水库运行安全问题台账,并针对问题开展督查检查工作;核对34座注册水库信息,对符合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的31座水库实施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争取中央维修资金475万元,开展水库维修养护。一是逐级落实管理责任。认真落实了以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具体责任。二是加大督查问题整改。对水利部、省级在4轮督查检查中发现的 128个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全面完成问题整改。三是全面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对34座注册登记水库进行摸底,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程序,对33座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其中2020年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25座。对4座水库予以降等、2座水库予以报废。四是开展水库工程维修。落实中央投资475万元对21座水库进行了维修养护。(四)多措并举,做好灌溉保障工作。1.春检春修确保灌溉工作进展顺畅。在春灌开始前疫情期间及时下发了《关于抓紧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春检春修春灌工作的通知》,开展水利工程设施全面大检查,对灌区干、支、斗渠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清淤清障,检修机电设备,查漏补缺,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灌水渠道畅通。2.足额落实到位灌区公益性“两费”。崆峒区、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市、庄浪县均已将灌区公益性人员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按现行事业单位同期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实行全额供给。3.中型灌区纳入2021-2022年及“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崆峒区泾河灌区已纳入省级“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崇信县汭河灌区纳入2021—2022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沟通;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方法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统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多种多样的重任,他们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所以作为一位有工作能力的班主任,他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沟通”水平上。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来谈谈我对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方法――“沟通”的认识。

一、积极进行沟通的意义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但是,学生却是班级各种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不仅仅是施与者与被施与者之间的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班主任要能够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出发,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潜能发挥。

2.化解班级中的种种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包括推行各种各样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有主要的一项就是化解学生之间出现的种种矛盾。小学班级中由于人数比较多,班级当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就很容易造成个体之间的矛盾产生。通过沟通的方式,班主任能化解学生个体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与学生建立感情。

3.形成班级团队意识

小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一般来自最初阶段的班级荣誉感,通过形成班级荣辱观,可以养成学生的团队意识。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升班级的凝聚力。通过沟通的方式,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促进班级形成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分享

1.沟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之情”

学生对于情感需求旺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教师在于学生之间交流时,一定要将情感传递给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当付出真切的情感,这样才能够令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地愿意与教师敞开心扉,并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为此,教师应当在沟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小学生同样拥有人格,尊重小学生才能够赢得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

2.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对待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眼中的主体,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对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受关注对象。小学生班主任应当始终坚持公平原则,这是班主任能够赢得学生信任的重要标准。同时,班级当中的学生也并没有优劣之分,班主任不能够差异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公平的环境当中成长。

3.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宽容为本

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班级管理制度,才能使班级工作“有法可依”。不过,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宽容为本。积极督促学生健全科学班级管理考评机制。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线执行人员,对于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最为清楚,可以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班级考评方式的建言献策,让学校积极的采取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考评,而不仅仅以成绩为主要标准。宽容心态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属于威严与权力的代表,学生往往非常惧怕老师。因此,学生不会与教师之间主动建立联系。也就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为此,教师应当更多宽容小学生的行为,做到平易近人才能够令学生不会对教师产生距离感。

4.沟通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异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沟通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其实,教师的沟通对象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家长和学校。所以,沟通要针对学生、教师、家长做区别对待,通过沟通来了解情况,同时得到一定的工作的配合。在于学生沟通中,虽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足,但是不可运用过多激烈的言辞去刺激学生,要保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在公众场合言辞激励的批评学生,要让学生对班主任有充分的尊重感,但是不能有反感情况出现。沟通中要先鼓励和肯定优点,而后提出不足和纠正,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要把控批评的频次,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感觉麻木,要把控每次的沟通,积极的赢得家属、教师的支持配合,达到力量的集合效果。

5.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沟通

第5篇

【关键词】新生管理工作 掌握剖析学情 营造和谐班级 抓好“第一”

【正文】

目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技工学校学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他们的文化成绩普遍低,组织纪律性较差,心理发展不健全……这些因素决定了技工学校的新生班主任工作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班主任做好新生工作,无论对于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还是对于班主任顺利做好今后几年的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本人多年经验,新生班主任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要素:

要素一:掌握剖析新生学情

全面掌握学生、研究学生,这是新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个人认为,班主任掌握剖析新生学情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

班主任可在新生报到前通过认真阅读学生档案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要熟记他们的名字,以便在新生报到时,能够马上亲切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这对新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感情上的激励,往往会迅速地缩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关心和了解学生,为形成新的班集体做好铺垫。

2.搞一次新生访谈会

结合对新生档案资料的了解,可事先设计一些题目,通过对每一位新生访谈,加深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特别是要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痛苦迷茫等等,然后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就业之路。

要素二: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多年来,我做班主任工作一直贯穿一个思想,就是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师生都应该积极为这个大家庭争光,维护集体的荣誉。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新生班主任工作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1.建立班规班纪,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

众所周知,技校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常常跟着“感觉”走,我行我素,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满足,较少关注他人的感受,使班集体出现不和谐的气氛,因此必须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易操作的班规班纪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令其增强自控力,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新生班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班干部管理制度、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操行评定量化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班级就是企业、学生就是员工”的观念,促进学生作好“准职业人”的思想与技能准备),并将这些制度“上墙”,使学生个个知晓、人人熟悉,同时设立检查和反馈系统,使班级工作尽快有序化、稳定化,从而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严格的制度管理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的行为规范,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群体生活。

2.选好班干部,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是班级其他成员的模范。因此,在新生班级中选拔一批有工作能力,愿为班级服务的班干部,既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班级舆论,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又有利于转化为班级内部的需要;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为班级独立地开展工作提供条件。选拔时要注意:(1)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聘班干部。(2)扶、放结合,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3)培养班干部良好的服务意识。

要素三:抓好四个“第一”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学初的各种第一次活动十分重要,抓好以下四个第一,是新生班主任工作的第三要务。

1.开好新生第一次班会

此次班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对彼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围绕以后的学习、就业方向,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该如何全面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这次班会上,班主任应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多年来,我基本上采用的是学生自我介绍,表演绝活等。这样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反应、表现,发现活动的积极分子。

2.搞好第一次卫生大扫除

班主任一定要与全体同学一起挥帚上阵,同时用实际行动向学生提出扫除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之后的每次扫除,劳动委员要根据劳动任务的轻重,安排相应的人数完成,而不是“人人有份”。这样就保证了每次劳动的效率。

3.上好第一节自习课

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自习课的要求自觉上好。刚开学,没有作业可做,可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谈谈自己、家庭、理想、学校等。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

4.做好第一次广播操

这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集合的快慢整齐与否直接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集合要求“快、静、齐”,做操要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一。

第6篇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是制定支出标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目前亟需由财政部门制定的主要是业务用车标准、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及部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1.业务用车配置标准。由于业务用车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为各单位公车膨胀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业务用车数量大大超过公务用车数量;不少单位把超过公务用车编制的车统统划到业务用车范围中,有关部门难以控制和监督。如果只管公务用车,不管业务用车,将难以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的数量和费用。要在科学界定业务用车范围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部门和单位业务用车的标准和编制。配车标准可分为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和特殊业务用车标准: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建议参考一般公务用车标准执行,特殊业务车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各部门从严核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各部门业务用车的编制,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通用办公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单位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两个方面。单位价格标准可根据目前政府集中采购的平均价格确定;数量标准可以按每人占有数量或处(室)占有数量核定。个人用台式计算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标准建议按每人占有标准核定;公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复印机等其他用办公资产,建议按处(室)占有标准核定。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可参考目前各部门的平均占有水平、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是指有关部门为满足专项业务需要而购置的资产,如一些科研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进出境检测检疫设备等。对一般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可由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配置标准的修订。目前执行的办公用房标准是199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上述标准执行,也有一些单位反映上述标准不符合实际。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不规范,超标超编配车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抓紧修订有关标准。鉴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级的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制定中央级配置标准,但可抄送地方参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研究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从实践情况看,做好资产配置预算的难点和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问题。鉴于中央部门2009年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财政部内部审核流程作适当调整:各部门司和两个资产处同时对部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进行审核,由两个资产处提出分单位预算控制建议数,经会签预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门司;各部门司在两个资产处提出的建议数内,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部门司需与两个资产处协商一致后再作调整。在预算执行环节,待编预算、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也应参照上述要求和流程进行审核。建议预算司及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中相关内容作调整。同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单位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充分征求资产部门的意见,资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沟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开发建设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并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系统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架构进行部署。原则上各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标准版本,以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和通畅传输。系统实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布设、操作培训、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前,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经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金财工程”统一框架下,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其他系统的有机衔接,并保障资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五)做好重点资产与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种类繁多,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范围上,应突出重点,主要抓好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的配置,如房、地、车和大型设备(交通工具)的配置;对一般性的资产,由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预算限额内自行掌握,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是一项新业务,应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当前要首先抓好对房屋、土地、车辆和一定价值以上的大型设备的审核工作。

(六)加强监督,严肃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对各部门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建议强化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在资产配置预算监督检查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财政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实施财政监管的责任义务和实施方式。对违反上述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要问题查处;对有关单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资产管理从生到死有3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尤以资产处置环节最为薄弱。

日前,财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受到了地方各级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恰是因其将焦点对准了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并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加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薄弱

之所以要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门出台该《办法》,主要是因为资产处置是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构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口和出口,这两个环节更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也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表示,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资产配置标准等一些具体的配套规定。

那么,为什么资产处置环节会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表示,实际上,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

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江苏省工商局审计处处长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以来资产处置制度缺失或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

任红梅还表示,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处置新规亮点较多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实务工作者,在通读该《办法》后都表示,这个《办法》不仅针对当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红梅表示,该《办法》对报损、报废等以往国有资产处置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定义,非常有必要。这也让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感到该《办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鉴于地方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较为普遍的情况,该《办法》对涉及房屋征收的资产置换作出规定。虽然该规定在篇幅上仅短短一条,但其对维护地方行政单位的权益很有帮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该《办法》中对上级单位向下级对口单位配发、调拨资产进行了限制,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上级向下级单位配发的资产不一定是下级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该规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级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提早更新资产所带来不必要的支出。

刘用铨认为,该《办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就是规定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纳入公共预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实际上,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严格做到“上缴国库”。

刘用铨介绍说,根据以前的办法,资产处置收入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属于行政单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财力,现在则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属于公共预算管理范畴。这样,一者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综合预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体系中,明确了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一般公共预算而非其他预算。

有力推进全程管理

若翻开一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其中固定资产一栏数额庞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状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和引导由来已久。

2006年,财政部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其中对资产处置的部分仅作了框架性规定。

在此之后,财政部针对中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针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处置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这使得中央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外,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有其他相关办法出台。日前的《办法》是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补充和更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 管理 协调 措施

1、 前言

2000年以来进入本世纪,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的推动下迅速升温,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的同时,商品房质量投诉日益增多,房地产开发的现场管理在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等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业主最关心的质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结合实际,以甲方代表的角度,从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方面出发,谈谈住宅小区工程管理及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2、 管理及协调是安全施工的前提

2.1 安全对于开发商的重要性

许多房地产公司管理人员多少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施工安全是施工方及监理公司的事情,与甲方无关,甲方管理人员只要抓好质量、进度及投资工作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业主负责制”已经以法规的形式定了下来,有关工程方面的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等都与业主有关,安全出现问题,业主方照样要承担法律方面的责任;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安全问题对于楼盘的销售、信誉等相当重要。

2.2在安全施工方面如何进行管理和协调

2.2.1熟悉安全技术规范

作为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技术规范,从“三保(宝)四口五临边”、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外架搭设、运输机械、用电保护、施工机械、高支模、深基坑、拆除爆破到幕墙安装、网架安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熟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2.2.2熟悉预算中安全施工费所包含的内容

根据建设部建办[2005]89号《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安全施工费由临边、洞口、交叉、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措施费及其他费用组成。甲方管理人员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施工单位支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并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

3、管理及协调是保证质量的基石

3.1施工中专业协调的重要性

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幢高质量、高标准的转(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即使是普遍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和产生各专业之间协调这样问题的例子并不少,例如消防、电气、给排水和煤气安装等,由于是甲方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它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才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凿楼板,把一幢好好建筑搞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并且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3.2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所以,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有必要,作为管理者或监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做好协调管理工作。我们应在现有管理水平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施工人员目标责任,并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

(2)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建立一套建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

(3)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4、 管理及协调是施工进度的剂

4.1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成本

房地产项目的运作时间较长,一般为3-5年,这其中政策性因素,原材料成本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销售形势的变化等等,都会对项目的运作成本产生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控制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本投入,包括设计成本,建造成本,销售成本及其他相关隐性成本及机会成本等。房地产项目的运作周期中,施工时间一般为2-3年,如果是分期开发,时间还要更长,施工进度在房地产总实施进度中占70%左右的比例,因此对项目的总成本也影响最大。

4.2如何控制进度

4.2.1让总包单位承担起总工期的责任

许多甲方喜欢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后交给总承包单位,让总包单位来按照计划实施,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可行,甲方只需提供总工期,让项目的总承包单位依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来编制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甲方指定的专业分包应按照总包单位的要求进行施工,这样才能让总包单位切实可行地履行起总包的责任。

4.2.2在合同中严格划分总承包、甲供材和专业分包的承包分界面

总承包、专业分包和甲供材等界面划分问题应提前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明确得越详细越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某一项施工内容,不同的施工单位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而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做好不同工序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的有效衔接。甲供材不能对工程的进度造成影响,建设单位尤其要注意甲供的材料和设备不能由于进场时间拖后,或者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而导致施工进度较计划进度滞后。甲方管理人员应做好同材料设备供应商及施工现场的有效及时的沟通。

5、 管理及协调是控制投资在合理范围内的关键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追求最大利润是不言而喻的,而要追求最大利润则首先应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对项目建设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应从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全过程来进行控制,本文从施工方面来谈谈投资控制。

5.1施工措施及方案要在合同签订前确定

由于涉及到工程造价,施工措施及方案必须要在合同签订前确定。例如基础施工中是否需要采用砖胎模、塔楼部分的外墙剪力墙对拉螺杆是穿套管还是留在剪力墙内、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施工方法等等。

5.2建立完善的投资控制管理体系

5.2.1加强工程量计量控制

工程量计价(量)是当前工程计价和承包的主要形式,即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工程量计量是否准确,将影响投资和双方关注的焦点。因此,要重视并认真做好工程计量与复核工作。要明确计量内容和程序,根据设计图纸,按照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和单位进行计量;对隐蔽工程计量,必须严格控制,并预先做好测算工作。如:大型基施开挖工中,关键是开挖高度、放坡系数如何确定。如果挖方高度差 100mm,将会造成大量的开挖方量、回填方量及运输工程量。

5.2.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施工单位通常在保持总报价不变的情况下,将变化较小的项目的单价降低,将变化较大单价增大,这样在竣工结算时,可以成功地达到追加工程款的目的,这些都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能不变更的项目尽量不变更,必需变更的要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由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图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变更项目的单价合同有适合的或同样的单价套用原合同单价;如果没有的适合的或同样的单价,用类似的项目单价进行换算;如果是新增加的项目既无适合的也没有类似的单价,双方协商单价,在变更协议中明确。

5.2.3做好施工索赔和反索赔工作

建筑工程由于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常发生施工索赔。索赔将导致追加额外工程项目或费用,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控制。首先分析引起索赔的各种原因,分清责任;其次是分析索赔事件引起的后果,是否造成了施工方工期或费用的损失;三是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四是是否按照索赔程序进行了申报;五是注重反索赔工作,比如施工单位由于措施不当,延误了承诺的工期;工程质量不合格;交叉作业中,一方因现场清理不及时防碍了另一方正常的工作程序,或因保护不善等情况损坏了工程成品等等。做好反索赔工作,需要有充分有力的证据,保存好现场工程图片和现场记录等原始资料。

5.3协调好总包与各专业分包商的关系

要充分协调好总包与各专业分包的关系,比如说进场时间、临时设施分配、工作面衔接、退场时间等等,协调好了,扯皮就少,引起签证的可能性就小,自然就控制好投资了。

6、结语

工程管理和协调,在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对甲方的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一个好的甲方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出众的技术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很强的管理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2006最新建设项目业主规范管理与操作实务全书》 M 河北音像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