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30 23:21:29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生德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生德育论文

第1篇

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作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方式德育教育

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对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根本育人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紧贴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寻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积极开展了育人尝试,努力帮助我的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一、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生的学习状态中,普通存在诸如学习方向感不强、发展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而且每个学期都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我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具体操作、考核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就业,极少数学生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于是教学中借助于介绍学校推荐就业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眼前的学习目标就是:至少保证各科成绩及格,可以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也借助于高年级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的个例说明,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这项教育内容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提一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学习,否则导致了三年后不能正常毕业和正常参加就业推荐,将悔之晚矣。

我校有着优惠的助学待遇,其中之一就是每学期占到全校总人数40%的奖学金。当然,获得奖学金的条件与每学期的考试科目成绩和其它各科的考察成绩直接挂钩。我会详细介绍每一等级奖学金评定的条件和奖学金金额,鼓励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们为之努力,帮助学生们设立了自己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即争取获得每学期的奖学金。

同时同学们也知道,学校的推荐就业管理规章制度中有相关规定,推荐就业的顺序以各班级三年来的综合大榜排名为准,学习成绩决定着你在班级的排榜顺序,排榜顺序决定你能否参加你所心怡的单位的招聘。

结合数学教学,更要强调说明数学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听学练,课后的耐心辅导,认真的作业批改和点评,都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们设定了学习的目标,校园生活中就有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不会“无事生非”了,既没有闲暇时间网络上瘾,也没有时间看口袋小说了,而且拥有了良好学风的班级自然拥有了良好的班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从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入手开展德育教育

当代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再加上网络的流行,人际直接接触减少,家长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等原因,学生们的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在中职生中也不乏出现此类问题,于是我尝试着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帮助学生们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好思想意识和能力的储备。从课堂上师生间的问侯和告别,到课堂上听课的状态,从路上见到老师要问好到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课堂回答问题的姿势到课后请教问题的态度,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老师的习惯。

主动与学生们普遍聊天,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互相接纳,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于沟通中逐渐消融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包括学生与我、与其他老师间的对立情绪),帮助学生们解决对于老师下达的命令,理解和执行间的关系,即理解了最好,乐于执行;不理解也要先执行,在执行中理解,而不能不理解就不执行,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这也是走入社会首先要做到的行为准则。

教学生讲究言行,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方式,多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讲究公德,不随意动用别人的东西,不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不背后说三道四;讲究配合,互相帮助,平和心态,等等,以此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友善同学,共同度过美好的三年铁校时光。对于学生间发生的小摩擦、小矛盾,见到了就帮忙解决掉,公平公正,不偏不向,也指导学生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亲近家长。中职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于连最寻常的沟通都做不到,有回到家里跟家长没话的,有多长时间也不跟家长联系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利用老师、家长的双重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亲近家长,比如,给学生讲我在养育儿子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教学生回家前给家长打电话请求接站,返校后给家长打电话报平安;记住家长生日和各种节日,主动给家长打电话问候,送些小礼物;假期时与家长一起完成学期总结和新学期计划,做点家务事等等,在实际生活中推动学生与家长的亲近,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交流。

三、从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开展德育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充裕了,而且一家一孩,谁都舍不得让孩子过苦日子,就连农村的家长也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种种要求。这样一来,入校后的学生花钱自己做主了,很容易养成讲吃穿、讲排场、互相攀比、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

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认真引导学生们正确消费,养成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尊重劳动,享受劳动。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法 语法教学 重要性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融入到语言环境当中去,但现实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英语国家学习生活,但这些人如何获取规范的英语学习环境呢?其实,语法就是一种规范的语言环境,融入到语法设置的语言环境中去,是学好包括英语在内的语言条件之一。

一、语法的涵义、特点及分类

㈠、涵义:语法是语言的规则;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㈡、特点: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语法具有强大的递归性;语法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固性;语法还具有民族性。

㈢、分类:从历时角度,可分为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出现为界);从描写目的,可分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英语语法属教学语法的范畴)

二、语法的三个层面:形式、意义、用法

㈠、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结构形式是have been

doing。这是使用语法规则的起点,即首先要做到能够准确地构造某个语法结构,这是语法结构的准确性问题。㈡、意义:某个语法结构表达的意义。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表示“一个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这样的含义,这就是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所具备的语法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特定意义一般是对应于特定的结构形式的,或者说,特定的结构形式能够表达特定的意义。对于一个句子,它的含义不仅仅是来自于句中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而是还有来自于其定语法结构所含有的语法意义。㈢、用法:关于何时/为什么使用某一语法结构的问题。这与在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有关系,即什么样的语境中,采用何种语法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才合适,这是有关语法结构的合适型问题。意义和用法是密切相关的,有时难以严格界定。㈣、语法形式、意义、用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去运用英语语言结构。 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灵活使用语法规则,并进而在思维高度上来使用英语。比如: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翻译一:我来北京有14年了。翻译二:在过去这14年中,我常常来北京。翻译二正确。Have been doing 在英文中表示的是一个重复的动作,具体来说:用短暂动词(如come)的完成进行时(如have been coming)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因此,知道语法结构的正确构造形式只是第一步,还要清楚其表达的语法意义。但知其二并不能保证能够正确使用,还要知道其用法。其用法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㈤、句子与语境: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任何一个句子都不能够孤立存在,都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有时候,语境决定了一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下面这个电影对白发生在一位父亲与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之间:

Father: Do you drink? Young Man: No,thanks,I’m cool.

Father: I’m asking If you drink. Do you think I’d offer alcohol to teenage drivers taking my

daughter out? 这位父亲问他女儿的男朋友(其正准备开车带他女儿出门):Do you

drink?他真正的意思是问这个年轻男子是否有饮酒的习惯,即在询问情况,而不是问他现在想不想喝酒,即不是在提议。因此,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语法规则的使用,通过语篇、语境驾驭语法来达到十分具体的交际目的。我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说(what learners should say),更应该去了解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要“这样”说(what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ctually do say and why)。

三、掌握语法的重要性及语法教学的目标

㈠、重要性。《不列颠英语用法大全》中强调 “要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其语法。只有掌握了语法,最终才能掌握语言,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之。英国著名语言学H. Sweet 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科学和艺术”。㈡、语法教学的目标语法教学具有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

①两个目标:“知”和“能”。“知”是指知道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是指能够正确自如地运用所学所掌握的的语法知识。②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过渡阶段、高级阶段。

③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的关系: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要实现两个

目标,必须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初级阶段就要实现“知”的目标,即要求知晓一定的语法知识,这是基础,只有知晓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要实现“能”的目标就必须以初级阶段为基础,在“知”的前提下通过“练”,也就是光知晓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在实践当中多加练习才能够更加透彻地,更加牢固地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从而才“能够”挥洒自如地去加以运用,也就才能够由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实现“能”的目标。由此看出学习语法知识是第一步,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实现向语言能力的转换,最终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㈢、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语法知识如何转化为语言技能,要做到下面两点:

首先,要“多思考”(think much),要认真领悟书中所讲到的语法规则。认真思考语法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把“课本上的语法”(a textbook grammar)变为“头脑中的语法”(a mental grammar)——即逐渐培养自己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次,要“多练习”(practice much),这里的练习,不仅是指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单项选择题练习,而是包括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练习,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这种语言产出能力的练习。

四、英语语法的构成和特点

㈠、英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名词(noun)、动词(verb)、形容词(adjective)、冠词(article)、数词(numeral)、介词(preposition)、代词(pronoun)、连词(conjunction)、副词(adverb)等词类的用法。㈡、句法:一般规则的用法和特殊规则的用法。㈢、动态中把握英语语法

㈣、把握英语句子由易到难的五个层次的变化,学会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语法在句子中的体现。

㈤、英语句子五个层次的变化

①简单的简单句:ⅰ)六个最基本句型,以及其中包含的六种句子成分(主谓宾系表补)。

ⅱ)SV(主谓)ⅲ)SVO(主谓宾)ⅳ)SVP(主系表) ⅴ)SVOOC(主谓宾宾补)ⅵ)SVIODO(主谓双宾语) ⅶ)There be + O (There be)②复杂的简单句:在六大句型基础上加三大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同位语)后句子变得更加复杂了,但仍属于简单句(即句号前只有一个主谓结构)。③非简单句:当一个句号前出现两个、甚至更多个主谓结构时,简单句就变成了并列句或复合句。④复杂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简单句子中的成分一般由简单的词或词组充当,而随着句子变长变难,句中的一个成分可能就会由长而且复杂的结构充当,如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等。⑤从句套从句的结构。一个复杂的句子中,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从句,这些从句相互之间可以是平行关系,也可以是从属关系(即从句套从句),这种情况理解难度较大。

㈥、下面通过英汉语法的对比来看英语语法的特点

①汉语中有很多无主语句子或省略主语的句子,在用英语表达时,须补出主语(祈使句的情形例外)。如:

ⅰ. 暑假过得很开心。 The summer vacation is happy. (F) We/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summer vacation. (T) (上面的这个汉语句子实际上没有主语,“暑假”在句中是状语。译成英语时须加主语We/They/He/I 等。)

② 汉语中有很多无生物名词作主语,但在英语中要改用生物即人作主语。如:

i. 你的英语真棒。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F) You are excellent in English. ( T )

③ 汉语中的一些句子以生物即人作主语,但受表语形容词的制约,在英语中不可以人为主语。如:i.你方便的话,请在六点钟来。

Please come at six if you are convenient. (F) Please come at six if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T)

④ 汉语中有大量的无谓语动词句子,但英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每个句子几乎都少不了谓语动词(省略句除外)。如:这本书值得一读。

The book worth reading. ( F )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T )

⑤ 汉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状态动词与动作动词的差别不大,界限不明,但在英语 中却有严格区别和固定的用法模式。如:

i.他与她结婚了。 He married with her. (with 是多余的)

五、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难点

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情态动词、虚拟语气、从句、强调、倒装、否定、省略、主谓一

致、比较等是大学英语语法的重难点。从词法、句法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则更偏重句法的教学。句法教学体现在理解语篇当中的长难句,而理解长难句最多运用到的语法知识就是从句、平行比较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三大语法规则

六、如何更有效地掌握大学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学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你读了多少语法书,记了多少条语法规则,而是要看你在实践中能否正确掌握所学的这些语法规则——能听懂,说得好,写得好,理解得好,译得准确。 要掌握好一个语法项目,就得靠多听、多说、多写、多读、多译,也就是做反复的、量的、多样化的练习。

参考文献

[1]薄冰,薄冰英语语法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1

[2]张道真,英语语法大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第4篇

(一)语文教学与生命情感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情感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同时,珍惜、尊重与热爱生命,逐步脱离自我中心主义,发展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的精神。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动语文课程的功能性转变,由单纯关注学生的知识习得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以及人格养成。语文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民族文化情感、审美情感在内的生命态度与价值观。小学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目标与生命教育相吻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真善美、假丑恶等情感体验,将发展成为学生对生命的理性思辨,最终影响学生的心智、品性与道德,彰显学生的生命个性与追求。

(二)语文教学与生命践行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具备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切实地去履行生命存在的职责与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践行生命教育的关系在于: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感染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思想,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进而激励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大量的实验证明:榜样的力量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力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且喜好模仿受到尊敬、欢迎、敬佩的对象。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对小学生行为的示范与激励,不仅能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其践行本身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生命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小学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应以建构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为主。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以苏教版为例)的梳理,笔者针对小学生生命认知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列举了相应的篇目。教师在构建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时,可将其划分为“认识与珍惜生命”、“尊重与爱护生命”、“享受与超越生命”三个维度,整理相应的素材实施教学。合理的维度划分是生成教学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前提。

(二)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小学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应突出情感取向,开展主题式情感教学。比如爱国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民族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生存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道德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向学生重点阐述某种情感取向的思想内涵。以生存情感取向为例,比如《金蝉脱壳》一课,小学生能从课文中直观看到的仅仅是金蝉由卵变为幼虫的过程,教师应重点指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背后是金蝉为延续生命所付出的代价。这样,通过明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使情感教学不流于表面。

第5篇

1.利用比喻,使教中学生动化。为了帮助中学生有效掌握看似枯燥的英语知识,攻克英语学习难点,教师授课时可运用生动的比喻,使知识趣味化。2.利用表演,使教学可感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带入感情,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再现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课。同时,可以把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中学生切身体会,形象可感,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单词、语法知识。3.利用实物,使教学具体化。教学实践表明,实物实景因形象具体而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果中学生把所学的词汇、语法与相关实物有机结合,那么记忆会尤其牢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器材,有时可以举某个同学的服饰穿戴,发生在其位中学生身上的某件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墙上挂着的名人名言的例子,直观的实物介绍,可以使中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相联系,使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促进学习

由此可知,要使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科目,中学英语老师就要多与中学生交流,多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耐心、爱心、‘巨心感动中学生,赢得中学生的爱。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会由此生发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自然学好英语。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第6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相异构想

中学语文难教又难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头脑中的一些“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了解“相异构想”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作用,以找出清除这种干扰的有效方法,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正式学习科学课程以前,儿童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和一些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专家们将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形成的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儿童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或“不同的概念框架”(Alternative Frameworks)。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相异构想”。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学中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要比传授一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困难得多。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知道,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刺激就有反应,反应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可以认为是信息输入,反应可以看作信号输出。有关语文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的刺激作用于中学生,由于中学生本身就已具有的“相异构想”的作用,便使输出的信号失真和畸变,并又以错误的“构想”形式表现出来,再继续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经常有教师责怪学生:“这个问题我不是讲过了吗?”,“上次错的,这次又错啦!”要知道,一个人先有的“相异构想”是不容易抛弃的,因为它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思想方法、逻辑素质的总和,它顽固而错误地影响着一个人学习行为的理性趋向。

二、“相异构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相异构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①来自生活的感受而导致不正确的理解。②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以致“相异构想”相安无事的存在和“生长”。③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正确的概念不愿意接受。④思维定势影响正确观点和概念的建立。

另一方面,①自幼以来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家长错误观点的影响,比如一学生写议论文,每节开头都喜欢用诗词,原来该生家长在中曾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手笔”。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对某些语文知识产生曲解。③广播、电视、录像和广告的错误宣传。④有少数教师对语文概念或知识讲解有误。⑤某些资料对概念和知识的不科学阐释。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相异构想”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1、 特异性由于每个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

2、肤浅性由于中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有限性及其认识过程的自发性,他们在大脑中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往往缺乏逻辑性,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表象阶段,不能正确地通过具体表象形成抽象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隐蔽性当中学生对某一语文现象形成初始观念时,由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只能朦胧地“意会”,还不能明晰地言传。但作为一种观念,仍有其实质性的内容。

4、顽固性“相异构想”含有学生对事物认识先入为主的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认识新知识和新材料所凭借的工具。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学习新知识或新课文之前,中学生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错误地阻碍着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如何清除“相异构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

1、教师要充分了解严重干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相异构想”。由于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既是各自特异的,又是隐蔽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勇于暴露思想。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善于帮助学生理清思想,使他们那些朦胧的意识变成明确的,可用语言表达的清楚观念,使隐蔽的“相异构想”昭然若揭,然后与所学的正确知识进行比较,再予以清除。从教的角度看,善于从学生含糊不清或语无伦次的表达中找出他们的思维脉络,发现其“相异构想”,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理清思维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2、 对于“相异构想”的否定,必须针对其形成的原因引发学生进行思想交锋,不能依靠教师的单边活动,更不能简单地处理。由于学生“相异构想”的顽固性,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同时要设法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认知框架,组织讨论乃至争论,让学生清楚而深刻地发现“相异构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荒谬之处。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拘泥地把一个文言偏义复词拆成两个单音词理解,但是也不可以把一个文言双音词当作两个单音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文释义”,因文辩词。这样,由思维定势造成见到两个文言字就以为是两个文言词的“相异构想”,便会得以纠正。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参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29-02

中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实践活动,其中教师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一、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参与”意识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逐步形成,日益成熟。一方面求知欲旺盛、自尊心很强。想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对语文课堂教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比较单纯、幼稚,害怕批评,唯恐丢面子,对语文课堂教学又会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心理。因此,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语文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体贴和理解学生,要以心发现心,用“火”点燃“火”,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的亲师感。放下了师道尊严,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学生爱师、亲师,与老师心心相印,情感沟通,思维就能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就具有创造性。学生亲其师,必能信其道,更喜欢他的语文教学。

二、优化教学模式,创建“参与”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那么多具体的个体,他们性格不同,志趣各异,要想让全体学生都能思考,畅所欲言,得到有益的语文锻炼,就必须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1.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自始至终要能驾驭整个课堂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不让学生“跑野马”,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改变教学中“老师台上唱”,“学生台下听”的弊端。

2.实行差异性教学。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难易适度的课堂思考题,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实现教学上的真正平等。

3.容纳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因学生认识角度有差异,看问题观点有碰撞,理解有深浅,分析有正误,评价有不一……教师不能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妄加优劣正误评判,要充分肯定学生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和价值,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安全感”和“成功感”,“愉悦感”和“光荣感”。

三、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参与”程度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扩大的、开放的、综合的教学。要达到扩大、开放、综合的目的,就有必要引入竞争意识。所谓竞争意识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相互比赛,争取优胜的意识。这是一种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竟争的“开放期”心理,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着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五要素(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非智力因素(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热烈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和独立的人格)。

1.创造竞争环境。教师要精神饱满地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营造竞争气氛,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人人跃跃欲试,进入最佳竞争状态。

2.强化竞争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和自强意识,做到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拓展竞争形式。根据学生即时即景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在内容上可以从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方面比赛;在形式上可以开展学生个人之间的比赛、团体间的比赛、自己与自己的比赛。这样就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四、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决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的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者,既保持了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交住,也促进了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交往(相互发问,相互切磋,相互争辩)。为此,可将全班学生分组结对,两张课桌四个人,好差搭配。另外,课堂讨论、知识竞赛、作文互评、智力游戏抢答等教学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保证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如口头作文,各人先在组内讲,后由各组推举一人到班上讲。教师选择一两个重点讲评后,布置大家再在组内复述。

过去只有几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现在却人人动脑,个个开口,既有个人活动,又有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既有学生的锻炼完成,又有教师的指导讲评,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立体教学网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一直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教师搞“承包”,学生成附庸。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地位,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