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3 15:37:25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毕业论文

第1篇

针对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因,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厌学,就无法期望其在这一学科上取得优良的成绩。老师要从当今英语的广泛应用以及英语在今后学习上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向学生进一步讲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变成其内在需要。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上课不能随意性太强。讲课不能面面俱到满堂灌。有些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结果教师讲累了,学生听瞌睡了,学生也不知哪是重点,哪是难点,不会的还是没听懂,学习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师讲课一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强调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并且把难点、易错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十分钟讲,这样讲课效果会更好。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样重要,使学生对每学期英语教学的内容,难点,重点分布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克服为难情绪,增强学习自信心。老师用饱满的激情、流利的英语、精当的教学安排、娴熟的驾御课堂能力征服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学生中考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一节课,要关注平时的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成高效率,高收获的精品课。每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单元的特点准备一个有趣的或有吸引力的导入。或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一段优美的歌词或小诗、或是一段精彩的演讲、或是对这一单元的介绍、或是一曲优美的歌曲、或是同学们的精彩的讨论。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教学就事半功倍。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需要老师有百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学生学习不出成绩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不能轻易的批评和放弃。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心理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老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平等的对待他们,尤其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对落后学生多鼓励和多帮助,少批评和少责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使用也就失去了他的魅力,所以,教法多变才能提高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复习一单元的单词,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法,看谁编得生动有趣且用上的词最多;复习课文内容时,采用学生一问一答竞赛形式;复习知识点时,让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来补充等等,比教师在上面一遍遍讲,学生在下面听背效果好得多。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孔子曰:“知之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的学生,通过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多采取有利措施。变换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的变换教学形式,如编课堂剧,进行值日生报告,分组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英语。利用环境因素营造英语氛围。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办英语板报,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起到增加学习兴趣的效果。树立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要使学生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还能使每个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应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能力相当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优势心理。回答错误的或不完全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或补充完整。这样能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英语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三、把归纳和总结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师生情感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适合毕业班学生的方法是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一、二、三册内容已经学过一遍,所以毕业班复习时,不管是教师讲课中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归纳和总结,使知识联系起来,成为知识链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和测试是初三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注重平时的练习的选择和阶段性考试试题的选用。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给学生选择一些恰当的练习。好的恰当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每一单元上完以后我布置一些读、写、听的作业,语法词汇较集中的段落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每个单元中的阅读部分,较长一般只要求学生熟读。两个单元上完以后进行阶段性测试,恰当的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可以诊断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得失。同是也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情感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置身于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重视智力因素培养

在传授知识时,以新带旧,增加已学知识的重现率。并注意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

识,要求学生注意复习形式的多样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不但提高了复习效率,巩固了已学知识,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了记忆力。通过英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智力因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都不仅限于智力活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并且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展速度和效率,如果学生学习动机端正,目标明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和成功,兴趣又得到加强,储备了新的能量,并培育了较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优秀学生,就必须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俗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取得中考最后的胜利,教师心中必须有个全盘的计划。复习时运用三轮复习方法。第一轮,打基础。紧扣教材,细讲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是专项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如单项选择专练,补全对话专练等;第三轮,是综合训练,也就是中考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总之,初中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引导、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适当多出些较简单的试题,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摘要】初中毕业班的一些英语教师为了迎合应试,课堂实行满堂灌,课下布置海量作业,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还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在新课改教育的大背景下,该文就如何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成绩,提出几点方法。

【关键词】针对性学习兴趣师生情感因素培养

参考文献:

[1]邓小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6.

第2篇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我国,初中毕业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身体发育正处在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急剧的生理变化会带来极为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变化。而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青春期的学生都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这使得他们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地位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青春期的学生既要经历“心断乳”危机,又要感受自我意识的觉醒,加之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的不适应。同时,内心深处的许多矛盾也等待着他们的处理,如:渴望被理解和选择自我封闭的矛盾,渴望人际关系和拥有独立空间的矛盾等等。基于这种特殊时期存在的矛盾,笔者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笔者利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结合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st)对本市几个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随机抽取本市初中毕业生300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6份。结果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学习的压力感过重。初三毕业生在学业上的负担无疑是很重的,许多学生表现出对课业负担无法承受的状态。这种不适应加上对未来抉择的迷茫,让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敏感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毕业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当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落差时,许多学生会产生压力过大、自卑感强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应试教育,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主科课程让路成为主流,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第二,强迫症状。对于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及行为的强迫症状,通常都伴随着焦虑及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因为担心成绩,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及检查,同时总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的情况。通过调查后期的面谈,发现这一时期的强迫症状与学习压力及对未来选择的压力有关。第三,人际关系不适应。在由童年进入青春期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开始逐渐摆脱父母和师长的束缚,想用自己的方式结交朋友。但有些学生因在家中习惯了被照顾和关注,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能很好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加上没有有效的社交技巧,导致在学校没有知心朋友,如果回到家里再没有人理解,就会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第四,在情绪上的不平衡。根据调查问卷的测评结果显示,情绪不平衡上的得分明显偏高。这是因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情绪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成熟与幼稚、依赖与独立、闭锁性与开放性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及时,就会造成情绪体验不平衡。

二、对初中毕业生心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

根据以上给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学习成绩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度紧张。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满怀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中考,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既有考出好成绩的自信,又有发挥失常的思想包袱。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导致了他们产生焦虑,继而过度紧张。第二,迷惘无助。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但到了毕业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失衡,会经常考虑是否能够如愿考上高中;如果中考失败,是否能顺利就业等问题。这些忧虑导致了迷惘无助心理的产生。第三,失落而导致的对抗行为。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以往的学生生活中大多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到了毕业阶段,由于成绩始终不能提高,他们对自己升学感到毫无希望,此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进而表现出对抗行为,如利用骂人、打架、故意违反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三、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第3篇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根据《条例》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体卫艺司于1992年,确定北京等省、市为全国试点单位;于1993年5月,印发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开展。1995年1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传达了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加大管理力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体育取得了很大成效。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全国考试体育的现状,研究对策,促进考试体育工作的完善,使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全面贯彻,我们于1997年初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委体卫主管部门发出了调查表,对各地考试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综述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

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6.针对考试体育初期个别地区存在的安全、运动损伤问题,各地采取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保健指导,严密体检制度,严格把关等措施,消除了隐患。

总的来看,考试体育的考务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可信度较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尤其是考场监督方面各地都采用了联合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各地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四、关于考试体育的科学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考试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各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高了考试体育科学化程度,使可行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

1.各项考试项目标准的制定以《体育教学大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结合各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使考试标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

2.仅仅把考试作为一种杠杆,以推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如遵循“不追求考试本身的测试作用,而重视因考试带来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滞后效应’”的原则,各地将考试标准定在“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得到较高分”这一基点,用统计控制方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好成绩。调查表明,就整体而言,得考试体育总分59%以下的仅占学生总数的6.3%,得总分60~70%的占29.9%,得总分75~89%的占37.6%,得总分90~100%的占28.2%。学生成绩优良率达65.8%。

3.各地对“考试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1)考试是公平的,评分标准是恰当的,且相对较低。(2)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大脑积极休息,对文化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锻炼对于身体素质和机能提高相对容易,因此,考试体育是一项一举两得的举措。

4.由于严格控制考试体育总分比例,并用统计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调查显示,在总体上不会对文化尖子产生影响。内蒙古、湖南的调查表明,文化尖子在总体上比其他学生的平均体育成绩要高,加上考试项目难度小,分值低,其对升学的影响微乎其微;山东省的一项调查表明,略受影响的文化尖子比例在0.4%以下。

5.在考虑项目的确定方面,各地考试到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特点,经过研究,各地都设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同时,针对男、女学生考试项目不同的特点,各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调整评分尺度和给分比值,使男、女生得分相对平衡。

6.调查显示,体育考试总分平均为37.3分。总体来说,各地对于目前总分水平都表示满意,总分的确定结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调查表明,如果分数太低(低于30分),不足以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足以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利于考试体育工作的开展;如果总分太高(高于60分),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制度,除个别地区外,不利于社会认同,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同时,由于考试体育具有组织工作复杂、难度大、易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等特点,分数定得太高,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高,致使考试不尽公平。

一些地方提出可以在目前总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46.1分),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加大考试力度,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各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个意见值得考虑,但必须通过实验尝试。

7.针对考试体育工作中部分地区出现“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一些地区(24%)采取了建立题库,考前(1—3月)随机抽题的办法,此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调查显示,这个做法得到了近一半(47%)省、市的认同。

8.为最大限度保证考试体育的可信度,避免人力测量可能带来的误差,一些地区自行开发了许多测量器具用于考试。如沈阳市的考试工作,采用光电仪器测速、电脑计次的方法进行耐力、仰卧起坐项目的测试,给考试体育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消除了一部分人对此项工作的疑虑。

五、关于考试体育目前面临的困难

1.目前对于考试体育工作在认识上不尽一致,特别是一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不予支持,挫伤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考试系统内部业务部门不能协调一致,在实施考试体育工作的一些地方(23.5%),学生体育成绩不能全部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造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落实中不能保证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造成学生可以择校而轻视体育。

3.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制约了考试体育工作在一些地区的推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气候、地理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每年考试时间正值梅雨季节,加之考生分散,给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国家教委对考试体育工作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在目前全国试行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统一基本要求,以免部分地区观望、等待。

六、建议

1.对一项日趋完善,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国家教委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推进,国家教委应在近期出台更有力度的实施措施和管理办法,以便在政策上引导考试体育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消除一些地区工作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2.调查反映,1995年1月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应“停止考还是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的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意见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工作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国家教委要加强宣传力度。同时,国家教委,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利用多种媒介、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考试体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以取得社会、家庭、学校各界人士的理解。

3.国家教委体卫部门要同基教、职教、招生等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政出一门、政令一致。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语文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主导地位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规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结合实际在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语文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在培养数量和质量上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教育课程结构设置并不合理,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内容滞后的矛盾日渐显现,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滞后于现实需求,专业课程偏重学科建设,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综合能力有培养。这个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师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在沿用。教师大都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练习,偏重于理论型、知识型逻辑思维训练,因而学生难以获得事物具体表象的支撑,语法概念、人文伦理、文体表达方式、语体风格、语文结构在不少学生的头脑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识条文,缺乏活灵活现的具体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语文教学的欠缺,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出现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产生困难,影响了学生全面思维的发展,认知和实践能力较差。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显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工具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弱化了这方面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只强调学技能的职业特点,而忽视个人发展的文化内涵,使他们在掌握从事某种岗位技能的同时却无法达到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因其专业技能低,文化素质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是指其服务于适应职业社会需要的教育教学质量,即培养具有通专多能实用型、适用型、适需对路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其核心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度,是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后给社会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利益的多少,则会成为中等职教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上来,使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规格质量培养与劳动市场的流向趋于一致。为此,中等职业语文教育尤其重要,作为科学文化学习的基础学科,与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主导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创新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平台。在学生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各种情感、态度、意志、兴趣对技能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职业教育中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的语文教学,应在选文和教学形式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职业方面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读职校当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选取一些歌颂当代劳动者的诗歌、散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角色互换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经历审美和情感体验,正确认识到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找回自信;组织学生听取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做典型报告,写出感想认识,语文课上进行评讲,使学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语文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经营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其人文性在解决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对专业技能形成影响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的体现,如对人的接纳、容忍、理解、尊重关怀和爱护、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体现出极大的社会性和人生价值追寻。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互相配合,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各种新途径、新方法。通过语文教学不断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强化学生学习和练就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适应将来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实行灵活模块的教学策略,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把语文课编为文选预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文刊板报编辑与排版训练四个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基础语文能力训练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既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又适应和满足技术专业的需要,从而强化学生今后岗位实践活动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岗位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时效、培养学生把握语文的能力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把教材变为学材,提高以专业为本的教学程度。语文教学不能做简单的课本执行者,应该做教学方案的编辑,做教学实践的导演,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把学校选定的教材改变为“学材”,如针对机电类专业,增设或加强说明文、产品说明书等应用文方面的教学训练内容;针对土木建筑专业,就增设或加强古今建筑物诗词、散文和专业技术性文体结构的讲解。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教学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专业需要,提高以专业为本的教学程度。增强语文教学实践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教学范畴内,需要不断学习开设的所有专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今后岗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第5篇

作者:严辉文

四川大学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刊等媒体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10月11日《京华时报》)

川大新闻系想必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实际上正如川大新闻系主任张小元先生所说的,目前本科论文缺乏真知灼见,学生写起来痛苦,老师指导起来棘手,在社会上已沦为笑谈。是的,现在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论文,已经沉沦到学术底线的临界点之下。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是效仿川大新闻系断然取消毕业论文,还是任凭“粗制滥造式” 、“剪刀加浆糊式”、“粘贴复制式”、“公开抄袭式”的所谓毕业论文继续糊弄下去,亦有待于时间检验。不过,笔者更奇怪的是,在一些地方,对于中学生甚至于小学生却提出了“创新素质”之类的要求。

比如某地教育部门推出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无论是对发明创造作品、信息技术作品还是文字作品的要求,几乎都类似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作为配套措施,这项活动对于初中毕业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升学加分奖励。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公示获奖的作品中,大多以文字类为主;而这些文字类作品中,又以与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学校生活、学生心理、校园建设、青春期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等等无关社会热点的问题为主。有些得奖篇目一看题目就大得吓人,比如某年度获奖作品曰《中国动漫现状之分析》,别说本科生,我看足以吓趴研究生。

看到川大新闻系本科拟取消毕业论文,一些地方还在竭力鼓捣中小学生搞加分论文式的“创新素质”,只有徒唤奈何了。奈何?奈何?

第6篇

初中毕业提高学历的方法有:

1、初中刚毕业,可以选择继续读高中,继续求学,以提高学历。

2、初中毕业多年,可以选择自考提升学历,因为自考没有学历要求。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学位英语的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授予成人学士学位、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参与指导物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来看,民办高职学生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自己东西少,抄袭严重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下载各种信息的便利。从网络上搜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成为可能,这样造成学生大量下载资料,大篇幅引用,而自己的见解非常少。复制率大往往造成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严重制约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对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消极影响。内容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尽管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内容和结论,大多是课本或期刊早就存在的东西,这样造成文章内容陈旧,毫无新意。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引用的物业管理方面法律或条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近年来的物业管理法律或条例被引用的不多。学生论文整体布局不规范,缺少论文组成要素,尤其是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重点内容不突出,有些论文还存在“跑题”现象。师生交流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在理论上讲时间比较充裕,然而实际上这一学期学生大多在单位实习,甚至有少数学生还在外地实习工作,因此教师很难当面给予他们针对性指导,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少。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邮件或QQ,这样论文中存在问题难以解释清楚。只是在答辩前几天,学生才主动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造成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指导,所发现的往往只是毕业论文中的小问题,这对论文整体质量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是,目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基本上采用普通高校毕业论文模式,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这样毕业论文就不能充分体现民办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也不能体现民办高职学生的专业特长。由此,造成毕业论文选题普遍偏离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不出民办高职教育特点,也没有顾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撰写论文的困难度,也给学生草草了事、大面积抄袭他人论文提供了理由。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因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甚至有些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在现行高校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处在高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在这一批次中学生分数比较低,知识基础较差,具体表现在这部分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高,概括、归纳、总结及提炼能力欠缺,很难把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民办高职学生撰写理论性毕业论文存在很大难度,一些学生为了毕业,只能抄袭、找人论文,应付了事。此外,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生对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心里不满意,没有个人职业规划,因此学习缺少兴趣和能动性,在毕业论文上表现为不主动联系教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修改意见,原封不动上交论文。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因素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把精力大多用在找工作或毕业实习上,放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只能通过邮件、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联系,不能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使得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事倍而功半。此外,民办高职学生没有开题报告这一过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搜集哪方面资料,教师也不能提前了解学生撰写内容。指导老师因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高,具有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也是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不能激起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兴趣,表现为不能认真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往往是草草了事;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对每篇毕业论文给予针对性指导;专业教师缺乏,不能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往往是非本专业毕业教师指导本专业毕业论文,教师根本不能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有些专业教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更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

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求对症下药,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拟定符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毕业论文主题选题是毕业论文第一步。要根据民办高职教育特点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毕业论文主题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篇幅适中,不必要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结论合理就可以。毕业论文题目拟定要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这样可以确保毕业论文主题质量,避免出现偏差。严格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首先,抓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寒假前完成,避免和学生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通过开题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拟定写作大纲,并帮助学生完成参考文献搜集工作;其次,做好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这个阶段重点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初稿,针对初稿提出格式、专业知识以及撰写内容方面修改意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做好组织答辩,此时教师要配合学校毕业生答辩安排,严格审查学生论文,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指导教师管理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在师资水平、教师专业结构以及师生比等方面不像普通公办大学那样合理。因此,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严格指导教师管理。可以通过培训让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具备指导毕业论文能力;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应有责任心,认真对待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尽量让骨干教师协助指导年轻教师,避免毕业论文出现专业知识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