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0 18:04:30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晋升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师晋升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职称 论文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康玲,李艳超.国内四大文献数据库医药卫生资源状况对比分析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157-161.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审;论文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已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已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普通期刊。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1)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仅以主办单位来认定期刊级别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一般认为期刊的主办单位等级越高其主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学术水平也越高,但是随着办刊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往往存在期刊挂靠主办单位、一个主办单位办多种期刊等现象。目前,我省一般认定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权威期刊只能有一种,而现在这种挂靠和一单位多刊的现象就造成了刊物级别认定的困难,究竟认定哪一种期刊为权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其公开性、科学性有待商榷。(3)对期刊单位主办的增刊、专刊、专辑等与其正刊在论文级别认定中没有完全区分。(4)刊物级别高低与论文学术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级别高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级别低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

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但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这种对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数。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

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

只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才能够较好衔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这一规定,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申报者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论文条件,有利于调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

建立论文评价的事后补救机制。针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问题致使刊物不能及时取得的情况,应同意该申报者参加当年的职称评审,并在评审会议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对该申报者的论文情况向评委会做出说明。在评审会议结束之后,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该申报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后确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对当年的评审结果给予确认,对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取消其本次职称晋升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称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归根到底仅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岗位设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变当前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审模式。

职称的评聘作为高校一种自身的社会行为,不应受政府行为过多的干预。因此,改革我省职称评审制度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职称评审权。(2)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新办本科和大专层次院校加强评审指导。(3)对研究型、研究专业型、专业技能型种类型职称,采用不同的评审模式:以评为主、以考代评、以辩代评、辩评结合等。(4)高校要尽快出台自主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相关规定。(5)完善岗位管理与考核程序,制定职称评审晋升及岗位竞聘的约束机制。

无论是高校自主评审或是政府、社会组织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关系职称评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励高校教师投身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按照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一九九六学年高等学校教师

[2]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第3篇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大学生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希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重视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礼仪养成有效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文明礼仪具有道德功能,它可以通过文明要求、礼仪规范来规范、调节、修正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控制在道德范围之内。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可以系统的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在可控的道德规范之内。在不断实践中将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文明礼仪养成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入大学意味着马上要向职业人、社会人转换。这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设计自身的形象、如何尽快的适应社会等文明礼仪规范。这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应对招聘单位考核要求的需要。现实表明,具有较强道德修养、较高文明礼仪素养的大学生或者职业人,更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对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态度。因此,打架斗殴、网络谩骂等行为时常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因此,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有优美的环境、处处有文明、人人讲礼仪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势必也会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愉快工作、快乐学习。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是较好的,总体得分79分-70分段占56.10%,及格分以上占92.68%。但是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同学无视学校的规章和制度,不尊重他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同学、舍友关系紧张;在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导致个人责任意识的严重缺乏。

(二)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言谈举止不规范

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在公共场合不爱护公物,男女同学的举止不文明和舍友、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问卷中“你平常举止文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还好占59.49%,在小利益损失情况下也会保持得体的有教养的举止占36.26%。在“你平常的语言文明吗?”的调查中,语言文明一般的占63.55%。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大学生的群体举止语言文明程度的认知在正常情况下仅处于及格线左右,在涉及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时则给予了基本的否定。

(三)仪容、仪表不符合大学生形象

在“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装扮?”问卷调查中,仪容、仪表总体评价基本符合学生的装扮占66.95%。同学们对大学生外在的衣着还是不太满意,仅达到及格分。在“你对学生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中认为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无所谓占9.95%,偶尔穿进教室可以原谅占18.04%,别人穿与不穿与我无关占6.75%,不能穿进教室占37.10%。从对大学生仪容仪表的认知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奇装异服习以为常。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着装问题和日常的仪容仪表还是令人堪忧。

三、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优势

高校国防理论教育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技能、知识和理论为内容育。除了专门的军训以外,还包括集中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以典型战争、事迹,先进人物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国防理论教育中包含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思想,使大学生掌握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包含着国家安全形势、国防的重要性、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内容。使学生胸怀全局,让学生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只有自觉践行历史使命,才会从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等方面来约束自己。

其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军营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除了一般集体所具有的团结、严肃、协调、一致等作风外,还有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被编进了班、排、连、营的集体中,每天都生活在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集体中,“集体”很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

最后,国防军事理论教育给予学生生动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通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补上了集体主义教育课。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一日生活、礼节礼仪、言行举止、军容风纪、内务卫生、请假销假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军营式的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训练,对于克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懒、娇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军人姿态、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以国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以国防教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军事思想、军事技术,领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通过国防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加强个人纪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仪容仪表符合大学生形象。

(一)加强国防军事理论课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存在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视文明礼仪课程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纪律观念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忽视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交往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作为文明礼仪教育载体的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加大对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投入程度,完善国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文明礼仪不仅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在程度上解决文明礼仪教育建设的短板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突出介绍军队对军人站、立、行的要求,展示标准的军容军姿并进行相关练习;通过军人礼仪规范和外交礼仪讲述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及注意事项;突出讲述军队或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三)提高国防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礼仪修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文明的礼仪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威信、示范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耳濡目染国防军事理论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必然有助于修正学生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正确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国防军事理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内修道德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在形象上要做到整洁的仪容修饰、良好的体态、合理的着装、得体规范的语言。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国防理论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第4篇

关键词: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49-04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办学单位,也是基层单位,既接受上级电大的理论指导,自身又处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环节。所以,地级电大在中央电大办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级电大的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经验教训、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一、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

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是站在高起点建立起来的,它面向的是全国,这些理论具有普遍性,但对特殊问题、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并不都适用。而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在办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具有大量的活生生的真实素材,也提出了大量的来自最基层办学单位的想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地级电大的科研成果不但是对上级电大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检验,更是对上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二)地级电大的教研活动,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的办学实体,所以,培养一支有知识、有能力、会服务、善管理的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开展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就是要培养教师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活动,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素质,然后形成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总体把握,最终产生一种合力,提高师资队伍总体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反过来又会大大地促进电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地级电大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和知名度

从地级电大自身利益来说,大力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不但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地级电大办学的总体实力;不但让我们的教师养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习惯,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内聚力和暗能量,其教育教学的成果(论文、报告)的形成,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地级电大的知名度。而电大知名度的提高,又可以为更好地办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地级电大从事开放教育研究的劣势与不足

1.师资力量的问题。地级电大整体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配备不全,总体科研能力不强。这些不足,有学校的责任,更有地级单位人才短缺的原因。

2.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的问题。地级电大教师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皮了,软了,僵了。就连职称论文都不想自己写,习惯于找人。教师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一定的难度。

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地级电大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少给教师们下达教育教学科研任务,也鲜见与教师签订科研任务书的,更没有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的。

地级电大还没有形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风气,也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许多教师写论文不是为了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并不很多。

很多地级电大领导,对职称论文造假问题不管不问,甚至还做了造假者的帮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漠不关心。

4.发表的论文质量较低、数量较少的问题。通过《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可以看出一些现实的情况:各地级电大的情况不同,的数量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几乎每期都是自治区电大的论文多,地级电大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就已经发表过的论文质量来看,水平高低虽说不一样,但总体质量并不高,能评上奖的更少。还有些论文是为评职称而托关系发表的,实在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1]60-64

(二)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优势

基层电大的办学实践,是我们地级电大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

中央电大办学实体是一步步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地级电大,正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主人。从一开始的考点、教学点、地级分校再到县级分校,这一路走来,由小到大,从不正规到正规,地级电大经历了很长的艰辛历程,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实践,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活生生的最基层的素材,遇到过大量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寻求过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经历过无数次心理上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三、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容

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应当立足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理出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存在了多久?有没有人去关注?能不能解决?由谁去解决?又如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对地级电大自身队伍的研究

1.对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对自己学校的教师情况是很熟悉的,哪一年来的,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从事过什么工作,现在的工作能力如何,知识储备怎么样,家里情况如何等,都是比较清楚,所以对教师研究有着有利的条件。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研究教师队伍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构成、学校教师专业配备、教师的学习与知识增长、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教师家庭状况与收入水平、教师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成就、男女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的性格差异与工作特点、开放教育中党员教师的作用、电大教师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对策等等。[2]13-15

2.对管理队伍的研究。这包括学校领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及对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方法、管理人员的社会心理分析等。

3.对服务人员的研究。地级电大的服务人员分为后勤服务、学生服务两类,两类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服务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能很好地把握服务人员的特点,深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提高电大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 对地级电大的学员进行研究

1.对在册学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从生源调查开始,研究学员的心理素质,学员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研究学员的课外活动,学员的工作性质,学员的专业与岗位,学员的入学心理、作业心理、考试心理、上电大的社会心理等,还可以研究学员的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上电大的预期与希望等。

2.对毕业学员进行研究。仅就对电大开放教育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一项,就可以写出无数的论文来。可以分本专科,分不同专业,对不同行业的电大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 并最终写成调查报告。可以写毕业生的走向,社会地位,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思路、知识更新情况,还可以写他们工作变更、地位变化、对电大教育的意见,毕业学员社会心理分析等。

(三) 对服务工作的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地级电大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诸多服务中,对学员的服务是重中之重,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学科的主要工作;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则是教务科的主要工作。

从教学服务环节入手去研究,有很多入口。新生注册、课程选定、课程注册、教学辅导、网上资源、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新生心理、考试心理等等,都可以是撕开教学研究的缺口所在。

(四) 对新疆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进行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但服务汉族学员,同时也在逐步惠及各地少数民族学员,但因多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的远程教育没有民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民文作业,就连考试试卷也没民文试卷(如塔城哈萨克族学员)。所以,少数民族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应当突出少数民族特点。如何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如何有效地实施目前的双语教学,这是我们新疆地级电大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研究成果的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教材编译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对开放教育教材的研究

开放教育的教材,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体系。但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中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对教材中的注解进行研究。这里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应当关注的。

四、制定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

(一)组建机构,完善制度

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长远工作,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和结束的,也不能做一年停一年,要有长远打算。这就要求地级电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建负责、督促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机构,任命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制订和完善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工作制度。

1.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学校可以考虑成立地级电大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进行摸底、督促。

2.组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组建电大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组成,除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外,负责定期召开课题分析会,对教师科研选题、提纲、内容、写法、逻辑结构进行讨论、评析和指导。

3.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教育科研论文进行年度评审。评审委员会也要制订相应的评审标准和规则,做到以理服人,公平公正。

(二)培训到位,辅导到人

教育教学科研,同其它科研一样,既是一种知识积累的释放,更是多种能力的聚合。知识可以一点点地积累,能力也可以一点点地增强。

学校要经常安排一些教育科研的讲座,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由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下来,经过两三年的培训和辅导,相信我们的老师个个都会是论文写作能手。

培训和辅导,就是要增强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认知程度,教会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研究的完成,还得靠广大教师自己的努力。

(三)下达任务,定期督促

地级电大要把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当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什么是任务?任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能力要完成,没能力想方设法聚合能力也要完成。

是任务,就要完成。这样做一开始会让人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但却能大大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力度,用工作激情打败长期捆绑在我们身上的懒惰,开辟一片教科研的新天地。

有了任务,就要签订完成任务责任书,就要认认真真地执行。为了教师们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任务,地级电大有必要形成一个定期报告科研进程的监督机制。

(四)奖惩分明,严格执行

对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没完成或是完成得不好的进行适度的惩罚,是地级电大能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它是关系到科研任务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出好点的成果的重要一环。

(五)结集成册,相互学习

地级电大教师每年的研究成果经过讨论、评析、修改、评审之后,都要集结成册,好的课题和论文,还可以推荐发表。这样做,一来学校用以展示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二来可以赠送给上级电大和其他地级电大,相互学习和交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学校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增强自我素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内行人的指点,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坚决执行的决心,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定会越办越好,也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 量化管理 教育管理 质的管理

在科学主义主导今天的社会里,量化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主要手段,不论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量化管理以其精确、确定的特点为现代人所认可,并不断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去。在今天日渐复杂、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的社会里,量化管理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社会管理的公平和公正。然而,在某些领域,仅仅依靠量化管理不一定就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表现明显。在学生培养上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惟分数论、在科学研究上的科研造假、在思想教育上的形式主义……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和人的素质方面的问题,但导致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说是量化管理造成的。那什么是量化管理,量化管理在教育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一、量化管理概念解析

所谓的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量化管理法是指在布置工作时,将工作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三者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一不可,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我们这里所指的量化主要是数量化,以数字的形式来判断是非曲直。

量化管理最早倡导者可算是“科学管理之父”称号的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这种管理理论的提出并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在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不断有新的理论出现,什么行为主义、科层制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不断补充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新鲜血液。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这些管理理论对学校教育管理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但直到今天,科学管理――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大量存在,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有利的方面,但其弊端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更应引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注意。

二、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量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现实中表现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管理。学业管理方面量化在我们国家也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成了中国教育的创举。科举制度针对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确实起到了进步的作用,保证了录取人才的公正性,为社会选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管理层提供了保障。但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考试范围越来越划定,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固定,明清时代,四书五经、八股文逐渐成了科举取士的代名词。科举取士也成了越来越束缚人的思想的一种人才招录制度,于1905年被彻底废止。

之后,教育考试制度虽几经改革,但科学主义日渐成为世界的主导思想,量化管理也以自身的优势越来越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主导思想。而今天,我们国家日渐走向世界,也概莫能外。

1977年,我国开始了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恢复高考,这一政策措施的实施,无疑为我国新形势下选拔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考制度的作用下,各学校的学业管理也围绕高考来进行,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惟一标准。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趋标准化的高考越来越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桎梏,惟分数、升学率是教育搞得好坏的重要指标,量化的学业判断标准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成了今天我们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走向。

2.学生管理。目前,一些中小学对学生的管理采用“学生行为量化考核”,即把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如两操、活动课、出勤、课间纪律、上课纪律、卫生、打饭、就寝等)通过分数表现出来。学校对班级进行量化,班级对学生进行考核。班级考核的结果与班主任评奖、评模和评优挂钩;学生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和品德评定的重要依据。

不仅是中小学,就连大中专院校也将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以数量的形式来表现,上课迟到、早退,早晚自习、宿舍卫生,凡是学校要求检查的项目一律换算成分数来记录在案,以便学年终测评时使用。有些学校为了获得这些数据,专门成立由学生组成的组织对学生的上课、上自习、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检查,有时候甚至不经上课老师同意就进入教室查看学生上课人数,并按学生不能遵守学校活动的次数的多少公布,有的学校甚至用白纸将违纪学生向全校公布。可见许多学校将量化管理看成了管理学生的致胜法宝。

3.教师管理。在教师管理方面,量化管理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评定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学生的成绩的高低、看学生平均成绩在某一范围内的名次、看学生升学率的高低,老师工作态度要看是否能按时上下班――甚至是否经常加班。在年终评教时,更是将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成效以及教学风格等划分成许多级别的指标来进行打分评定。于是教师就按着这些指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此评价教师,最多也就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的发挥、创新性的体现。

现代教师不仅要教学好,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本是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而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为了管理的方便,又将科研能力的强弱用的级别和数量、申报课题的级别和数量、论著出版的级别和数量等来衡量,不达标者不能进行更高职称评定,于是,许多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提高些许收入,胡拼乱 写了一些别人看不懂、自己也不想看的垃圾论文――职称论文,甚至不惜抄袭他人。这几年,教师抄袭现象屡见报道,一方面我们在谴责抄袭者的道德品行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反思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原因、结果分析

1.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原因。教育量化管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展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范围的不断扩大,科学主义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见增长。科学思想以其精确性、显性化以及确定性的特点不仅深深地影响着生产领域,而且也不断渗透到社会、思想领域,诸如社会管理、教育甚至思想观念等许多领域。(2)管理者的需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效率,高效率始终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不论是一般的生产领域还是社会管理。而量化管理以其独有的显性特点迎合了管理者的需要,从而也成了教育管理者常用的方法。(3)对学校教育的错误认识。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有其自身运作的特殊规律。教育的操作者和教育对象都是人,这就决定了其基本特点有:迟效性、灵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管理不能简单移植行政或企业管理的办法来管理教育,其他社会活动管理重点强调的是效率,而教育管理除去强调效率外,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仅仅有热情、太急功近利是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的。只有按教育的规律来行事才能提高教育的管理效果。

2.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结果。学校教育的量化管理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惟分数是举。“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对教育的评价尽管不无夸张之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难以摆脱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分数”。在现代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考试的分数更是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水平高低、能力高下的几乎惟一标准,对其他方面的培养或者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不予考虑,最终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结果。(2)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于量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便于操作,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往往以指标、比率来衡量一个学校优劣和教师优劣的标准,升学率也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学校、教师为了达标,想尽一切办法来完成指标、提高比率,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造假。为了取得高的升学率,许多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就设置高的标准,把分数不高的学生拒之门外。最终造成重点学校越办越火热,而薄弱学校无人过问的结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只考虑成绩优秀学生的利益,对于差生则漠然视之,最终导致差生越差、优生更优。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论输赢,不能按考试成绩排名公开,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学校仍然不能摆脱升学率的困挠。(3)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应试教育难以根除。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的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难以实现,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不足,很难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创新型人才。打破学校教育中的量化管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应对策略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育管理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人员要去除一般管理中的行政意识,摒弃“官”本位的观念。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教育规律指导和服务教育工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更多的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进行指导,实现教育的战略性的发展。

2.扩大学校办学自,推动特色办学。量化管理造成各学校办学的僵化统一,缺少特色、缺乏活力。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统得过多、统得过死,而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区域的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条件和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打破这种管理体制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教育管理部门也要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要予以鼓励,不论升学率的高低,学校也要按照自身的条件特色办学,这是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学校可以根据所处区域特点以及生源特点设置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符合区域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的人才。当然,特色办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是形式,更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

3.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工作是一种灵活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创造性的发挥,不是简单的“管”所能完成的,对教师的管理,注重“管”,更要注重“理”。要尽量满足教师物质、精神方面的需要,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变让他干为他想干,变“任务式”管理为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量化管理是用数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过度的量化管理使学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必然导致学生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即使有学习存在,更多的也是死记硬背、僵化教条,很难谈得上创造性、创新性。现在的教育,就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特点给以相应的指导,尽可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五、量化管理与质的管理相结合

量化管理的弊端日益显露,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否定量化管理在今天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量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把量化管理和质的管理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管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梁薇(1964- ),女,广西桂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预测与对策。(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63-02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2010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高职院校1246所,高职高专学生招生人数占了高校的52.8%。从人数和规模上高职院校绝对是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虽然也称为大学,但社会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偏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遭到怀疑。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基础课的数学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各种因素下,高职数学老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降低了备课的充分性,降低了对工作的成就感,对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不利。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工科的重要基础和工具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性,及在我国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相应减少理论学时的高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的地位呈现出较为尴尬的局面,一些专业随意删减数学课,一些专业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轻视,导致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与一般的教师相比,职业倦怠在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不仅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需要,也对提高数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压力。随着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已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但许多家长和考生并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还根深蒂固地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末流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另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又面临诸多的发展困难和挑战,我国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简陋,也有些高职院校花巨资异地买地扩张,新建校舍,增添设备,举债度日,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工作时间紧,上班路途时间增加,工作压力大,在心理上需承受较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对现状产生不满,失去了工作热情,产生了倦怠。

2.高职院校内部的压力。(1)来自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上的压力。一些高职院校民主意识不强,官本位现象严重,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广大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加上部分学校领导的官僚意识,一些教师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其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2)来自高职院校有些专业忽视数学教学的压力。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基础”的倾向,只满足让学生掌握某些操作技能,忽视学生后继发展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操作技能会过时,而学生的后继发展能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在这种过分强调技能的短视思想指导下,许多专业大刀阔斧地砍掉能培养学生后继发展能力的高等数学课的课时,甚至一节不留。虽然工科中不少课程的很多内容涉及不少数学知识,但专业课教师在讲课中对涉及的数学知识采取绕过去、避而不谈的方法,导致一些专业教师认为上数学课是浪费时间,表现出对数学教学的轻视。在这种情形下,数学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受关注程度较低,可有可无,缺乏自我认同感,缺乏归宿感、成就感,有在学校里处于低地位、边缘化的感觉,担心发展下去会无课可上,下岗是压在高职数学教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焦虑、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

3.教学工作的压力。(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必须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数学教学和专业融合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大多数学教师对各专业知识缺乏,难以顺利进行。(2)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一刀切的“项目化为主题”改造课程,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项目化改造课程,发动教师进行具体课程的改革,要求每个教师通过学院组织的“教学设计能力”测评,用项目化改造对以操作为主的专业课比较容易,但对高等数学这门理论课程要用项目化改造课程的难度相当大,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对数学教师的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加入数学实验的内容,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要求,这些都迫使数学教师必须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因此,种种原因使本来不堪重负的数学教师带来更多的新的压力。

4.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压力。高职学生招生录取的成绩较低,高职的招生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入学成绩中数学成绩低的情况尤其突出,甚至有不少只考二三十分的学生。这些学生连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要掌握高等数学就更加困难了,上课时要经常补中学数学的内容,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加上高职院校师生比小,大多数高数课都是大班上课,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在繁重的工作中,数学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工作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没有了追求,产生了倦怠的心态。

5.科研和职称评定的压力。数学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忙于继续教育,参加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职称评定要求外语、计算机考试都过关,还要写职称论文等相关的工作。此外,还有评职的竞争,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及主观因素的不足,往往使一些高职数学教师难以如愿,造成心理严重失衡,有些数学教师甚至丧失了晋升职称的勇气,产生了消极、郁闷或觉得什么都不如意的失落心态。

6.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背离的压力。对各种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以及老师的劳动强度、全身心的付出,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应当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排列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是同档次发展国家的1/4。面对不合理的现实,教师就会产生不公的心理。加上有的高职院校课酬实行二级管理,虽然在同一院校中上课,但不同的系,课酬也不一样,作为理论基础课的数学教师虽然上课劳动强度大,改作业花费时间比其他课多,但课酬是在院校里处于低位。按照劳动分配的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数学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7.自身方面的压力。(1)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力也导致部分高职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公与私、名与利、奉献与索取的考验、人际关系不融洽,那么,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仍处于较为艰难的时期,其要求和欲望往往难以获得满足,易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情绪失落也在所难免。(2)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不少数学教师因身心过于劳累,上课板书多,吸入粉尘多,用嗓多,不注意休息,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疾患,如咽喉炎、肠胃炎、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疾病。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全部数学课都开设在第一学期,导致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任务过重,即使有病也要带病上课,无法休息,使数学教师不堪重负,产生身体倦怠。

二、避免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社会层面来说。国家可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明确高职的定位,提高高职教师的地位。加大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使全社会消除对高职的偏见,了解高职教育,认可高职教育,支持高职教育,尊重高职教师。

2.从高职院校层面来说。(1)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美化校园,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给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为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决策提供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学院自身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进修创造条件,促使其专业的发展。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学校要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教师中出现的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一方面,帮助查找原因,消除障碍;另一方面,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关心和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设法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强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2)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强调“技能”是应该的,但不能忽视学生的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某些操作技能,学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操作技能很容易被淘汰。如今很多学校的专业都不设置数学课,但是,高等数学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良好途径,所以作为工科专业基础和工具的高等数学课,不能够被武断地去掉。

3.从高职数学教师自身层面来说。(1)高职数学教师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事业为重,以促进学校发展,培养合格的高职类人才为己任。一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代化教育和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开拓进取,迎接新的挑战。只有以这种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学校的工作中去,教师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做到心态平稳。二是高职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缓减压力、抵抗挫折的方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压能力,培养乐观、自信的个性,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把压力看作是一种动力和挑战,在不断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三是各位高职数学教师要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只有身体好了,才能以健康的体魄应对繁重工作、迎接新的挑战。(2)高职数学教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高职数学教师也要认识到数学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埋怨各专业删减数学课,要找出自身的原因,在高职院校如果数学课脱离了专业课,就很难立足,所以,必须改变高职院校数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乃至内容,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讲专业所需,让学生真正地既学到了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8).

[2]江秀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调适[J].甘肃科技纵横,2006(6).

[3]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