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8:04:21
序论:在您撰写业务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设置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商务英语学习的五大要素是:英语语言、商务英语、商务知识与操作技能、沟通技能和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商务英语课程可优化整合为五个模块:语言综合技能模块、商务技能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商务英语实践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经调查,商务英语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有: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商务助理、涉外文秘和商务翻译等。针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后,可设置以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和写作实训、商务英语口笔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国际商务模拟操作等。
2.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商务英语教学就是要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培养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及相关业务的操作能力。可以说它既是英语语言教学,又是商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定位,注重培养语言应用技能、商务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语言交际能力实验室。包括:语言实验室、翻译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商务操作能力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通过外贸单证实训软件、外贸函电实训软件、国际商务谈判软件等,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实训模块,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商务相关的业务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商务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3.以双赢为原则的校企深度合作在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面对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传统优势逐渐消失,必须从制造向创造转变,这就需要企业拥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产品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这一体系,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是构建科学有效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无论校内的实训条件再好,也替代不了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功能。要求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和企业深度合作,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指导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岗位实践后,了解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并促使其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态度,为毕业后迅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外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认知实习。针对具有初步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访问实习单位,对工作性质和简单的业务流程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等,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专业实习。针对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通过实习,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职业素养,为顶岗实习做了充分准备。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技能,也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新常态”下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作为应用型复合型极强的商务英语教学,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常出现以下问题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企业行业指导性;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中缺乏制度保障;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指导和监督检查作用等。
二、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1.提高职业教育认识在教育领域中,“重学术,轻技术”的观点比比皆是,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社会、家长、学校、学生都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型人才属于“蓝领族”,社会地位不高,不受人重视。应该呼吁全社会改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要从“学历本位”转化为“能力本位”。同时并不摒弃学历教育,而是此基础上,以发展能力为核心,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积极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重点建构各职业教育间“立交桥”的互通机制。优化校内实践教学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连贯性,做到商务与语言、商务知识与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校的工作重心和资金投入放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2.提供校企合作制度保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总会出现“校热企凉”“工学”教学模式质量不高、产学结合度不高、校企合作缺乏法规保障、校企合作中缺少政府的监督检查行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尽快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纳入到《职业教育法》中。内容包括: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师生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引导政府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基金,并明确用途;对具有职业教育资质的企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争取其他项目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强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保障等。通过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规模制约
行业的发展至2013年底,宁波有十三所中职学校、八所高等院校,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其实每年向宁波本地电子商务行业输送的人才只有不到1500人,而宁波市的电子商务行业中仅企业网店有4万多家,有四分之一的电商企业缺人严重,所以宁波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输送无法满足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
行业的发展宁波职业院校现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虽然也有部分的院校组织相关的学生创业指导、校企合作等项目。但无论从参与人员的规模上来看,还是从项目的专业性方面来看,与电子商务企业员工要求的实战性、专业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部分电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难以直接和企业对接,而宁波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缺少的市场运作与营销类人才。其次缺少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挖掘方面人才,是宁波职业院校现有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来的。
3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的缺乏
制约行业的发展宁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职师资配备人数每个院校从2个到10个不等,电子商务专业现有师资大多是从计算机、营销或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其知识储备单一,缺乏电子商务要求的综合性,对相关学科的了解不够系统深入,在授课和科研的时候很难做到把商务和技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此外,大多数教师一毕业就走上讲台,没有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只是纸上谈兵。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师资的配备更向考证方向倾斜,在实践方面的指导留于表面,不够深入。从行业特点出发,从事电商行业经验丰富者,更倾向于企业运作,好的电商老师都下海了,而海里的成功者却很少上岸来当专职老师。
4校企合作模式制约行业发展
宁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企入校,把企业的产品或工作室引进到院校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其产品进行代运营或协运营。另一种是企业部分工作服务外包到学校,利用学校的学生资源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前一种合作模式,因为受规模和特性限制,能参与到里面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进行成规模定标准的复制。后一种合作模式,企业往往把一些简单的工作环节外包到学校,对学生全面的技能提升及就业辅导缺乏长期规划。
二加快宁波职业院校
电子商务教育转型升级的策略电商换市、人才为先,宁波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宁波职业院校需加快电子商务教育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电商人才就业及创业机会,更多电商专业人才供应,更多在职员工再培训机会,更好地降低人才招聘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并予以实施。
1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来统筹宁波电商教育资源,为行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应用O2O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互动统一为策略,以线上一网、线下多点、线上集聚、线下分布、联动呼应、兼容共生为创新理念模式,构建宁波电子商务教育平台。线上一网是聚集师资资源库、培训机构库、企业需求库、培训课程库、就业人才库、联盟在线服务等,随时随地开放共享资源平台;线下多点是分布式整合多个培训网点、实训网点、电商企业,为课程学习、个、实习实训、人才对接等服务提供场所。线上线下资讯共享、课程共享、需求共享、会员共享、服务共享满足学员碎片化学习、娱乐化学习及数据留存和分析,统一管理后端的内容管理、客户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分析等体系,真正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用线上快集聚、快反应、随时、随地、多样化课程手段弥补线下名师资源、时间、空间、方式和环境的缺点,同时用线下真实化、个性化的体验弥补线上用户体验的不足。
2建设电子商务教育
产业园区通过外引内联,内外结合,把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引进到宁波,结合本地教育资源,共同建设电子商务教育产业园区。以教育平台为一心,承担培训教育园区整体管控任务,负责平台整体运营的行政审核、管理、监控,负责平台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等;以职业院校、成教体系、培训机构为多个分布式培训网点、实训网点。整合各类服务机构、教育相关企业入驻,为学员创业、企业用人提供支撑;整合电商企业或者电商服务企业提供就业实习、实践实训场所;整合宁波本地特色商品、特色资源,为学员创业提供货品资源。
3推广新模式下的紧密型
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一种人才培养、企业实践、市场检验、产业链整合相结合的教育服务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教育园区的建设,积极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对接,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为主要任务,加强校企间紧密合作,构建多元合作机制。如建立“专业工作室”,任命专业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的骨干人员担任工作室导师,仿照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组织项目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项目实施对接。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派教师参与企业运作流程,与电商企业员工共同完成项目开发,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具体工作方案和专业教材,开发和建设精品课程,开展技术服务于交流等。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定向培训班,根据企业个性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按需培养专业人才。
4优化电子商务教育
1.1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
目前,很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上存在偏差,没有对整个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清晰认识,直接影响了其专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时,一些高校仅仅将其视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看到其在学生未来创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此错误观念的指导下,一些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时过分强调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创业教育实践和实训内容较少。学生无法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教育针对性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此外,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被学校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岗位工作流程,无法有效提升其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落后实训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强调要加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学,但上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PPT演示方式进行授课,学生无法通过观看视频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一些高校缺乏科学的课程编定原则,导致其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差,学生难以理解,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专业实训任务缺乏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完成任务,其完成效果可想而知。
1.3教师创业能力不足。
现在学校电子商务创业课程教师多缺乏相关专业创业经验,创业理论授课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限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在教师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意识开拓方面都很欠缺,远离真正的社会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导致现在的高校电商创业教育就是闭门造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创业者心理素质。
1.4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要想学生全部掌握创业技能、素质、意识,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还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培养模式。大学生要想实现高质量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就必须积极加强专业实践锻炼,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化其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但在当前的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下,很多高校都无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指导体制,不利于其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5高校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支持有限。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积极出台了一些电子商务创业指导和扶持政策,以期推动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体制发展,提升其创业教育水平。但这些政策的实行必须依靠坚实的资金基础。很多高校因资金不足无法积极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融资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其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这个电子商务创业浪潮中,高校大学生没有在电子商务创业中占到先机。
2对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2.1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在进行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教育时,高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高效整合资源,以便有效地提升其创业教育质量,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优势,提升其创业成功率。在课程培养目标上,高校应该将培训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强化其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其自觉树立其科学的创业观,增强创业信心,勇于接受创业失败。同时,学校还要开展课堂内传授专业基础课程、创业基础课程;而课外则开展创业讲座(聘请专家及创业成功企业家)讲座、多种方式的校内创业实践以及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大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迅速的运用和实践。
2.2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实现电子商务创新教育目标的可靠保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在积极鼓励专业老师参加实战培训的同时,广泛地从社会上聘请有关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开展讲座,尤其要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2.3高校应尝试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平台是展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平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基地+学生”、“企业+学生”、“项目+学生”等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创业、运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4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政府、学校对创业支持政策进行创业。
积极向学生介绍宣传政府、学校出台的多种创业扶持政策、所有相关创业教育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以及银行对创业能够提供的贷款扶持;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创业项目带动大学生创业,增强其创业信息,并为其提供各项创业保障,使其顺利开展相关电子商务创业活动。
3总结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Abstract:Theteachingappraisalistheteachingprocessfinallink,establishesthesciencetheteachingevaluationsystem,strengthens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paysgreatattentiontheinnovationabilitytheraiseisthefinancialcontrolspecializedundergraduatecourseeducatestheresearchtheimportantquestion.
keyword:Financialcontrol;Professionaleducation;Evaluationsystem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制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即从学生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到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对学生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考核。
传统的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有两大弊端:①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常会临时突击,把该门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单纯地去背去记,而很少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差,知识的含金量低,这样,四年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知识量的简单积累过程中,而很难达到质的飞跃。②传统考试会形成由于一次偶然失误而影响整个课程最终成绩的结果,从而也导致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倡导实行动态的、全面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制度。考核学生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发言、书面作业、科研论文写作等。
1.课程参与及评价。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完全靠期末考试来争取好分数是不明智的,只有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学生才会有若干次让教师了解他的机会,而期末考试却只有一次机会。其次,选择适当的评价课堂参与质量的时机。笔者认为,课堂参与质量的评价应放在每一次课结束后,因为,课堂上的打分,会影响教师听取学生发言的注意力,同时也可能会干扰学生自由发言。比较好的做法是:每节课后,教师回忆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情景,标出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标出能推动一堂课前进的学生;标出能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贡献大的学生;标出那些被点到名才被动发言的学生;标出那些发言偏离主题的学生;标出那些有独特观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期末考试及评价。对于标准化的考试题,教师应给出每一主要步骤的评分要点,而对实务性的案例分析考试题,笔者认为应采用更粗放的评分方法,只要学生能找出案例中80%的主要问题,运用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判断思路、计算结果与正确结论一致,就可以给出较高的分数。
3.书面作业及评价。书面作业既能起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能为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写作卷面会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论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找出规律,加以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而差的卷面大部分是鹦鹉学舌,重复题目中的细节,很难切入主题。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与灵活的评分方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态的、多样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法,更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同学们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等内容的讲座,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针对这一要求,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超前性、实用性,要求学生增强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能力、财务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三点: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必须摆到素质教育的首位。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学生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初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笔者认为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非是取消考试,而是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考核,建立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各种素质的考核体系,改变考试方法、内容,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上。
3.素质教育主张淡化专业界限,这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益处。我国学校专业设置总数曾经多至2500个,之后,压缩到500个,目前约有25个左右。这种压缩不是知识面的压缩,而恰恰是知识面的拓宽,把相近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这种综合的趋势是与世界科技潮流由分化走向综合的大趋势相吻合的。这种拓宽与综合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对培养一流人才极有好处,素质教育不会冲击专业教育。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问题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根本特点有二:一是首创性,能给予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活动;二是有社会意义,能给社会以有益的成果。心理学专家认为,创造才能是一种广泛的综合才能,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创新思维活动的能力,转移经验的能力,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联想的能力及记忆力,产生思想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创造力完整、统一、有机的结构。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应注意三个问题。
1.培养创造力要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先进的教育方法是以一定知识量的积累为基础的。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把教育的重心从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转到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创新才能上来。创造力建筑在想象力上,而想象力又建筑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创造力的培养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1.1第一堂课
目前,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独立操作电子商务的人才。所以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需要准备一场专业的动员介绍会,但如果只是常规地从正面向新生大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恐怕收效甚微。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示例来打动学生,有意识地介绍互联网业内的成功企业家如马云、丁磊等人的成功故事,以此激励学生。这些潜移默化的滋养,都是在不经意间影响很多学生。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成瘾者都是从高中开始的。试想一下,在这个阶段,学校要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引导到电子商务学习上来,则可事半功倍。当学生对互联网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后,给学生们看一些精彩的Flas、精美的网页设计作品,指导学生在当当网或淘宝网买几样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学生熟悉整个流程。收到商品后,我相信所有的学生会非常喜悦的。然后再教他们如何由消费者变成商人,如何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在开个网店,进而可能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把个人在网络上做电子商务的感受告诉同学们。通过这些措施,本人觉得比让他们看教科书所获得的认知效果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自身定位,让学生知道自己以后“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了解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2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材的基础上,需要准备模拟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实际地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好电子商务的前提是必须熟悉网络
具体包括市场和行业的行情,清楚中国的网络市场和网络特点,以及各个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等。其次要定位准确,这些有了解消费者,以及消费者聚集在网络里的什么地方,什么主题消费者的人流量最大,哪种网站是消费者最喜欢去的,什么时间是消费者出现概率最高!所以必须了解产品,以及这个行业在电子商务里的实际情况。要开展好电子商务,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先调研市场。调研市场是商务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商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调研好了市场,才能了解到市场,最终更好、更快的开展电子商务。试想一下,连自己的市场、自己的产品在网络中的特点,以及连网络里的消费者也不清楚的话,怎么知道如何找到顾客,将产品销售出去!连这些也不知道的话,又如何懂得电子商务的一些细节操作呢!
(2)制定开展电子商务的教学实践计划
首先将学生分组,各个实验有不同的要求。如在B2C实验中,学生3人一组,分别以网上商场的管理员,消费者,物流中心的管理员参加实验。
(3)具体实施让学生独立、自由地讨论思考
如何和宣传电子商务信息,在了解了目标顾客的同时,针对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操作。如果学生选择的电子商务网站是淘宝的话,那么就要求学生了解淘宝的各种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在淘宝大学上去看帖子,对网站的规则要尽量明白清楚。知道什么信息可以发,什么信息不可以发,何时发的信息曝光率最高,如何发信息最容易被淘宝推荐等等。同时在信息之前,必须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组织,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信息不好或者没有经过认真组织,顾客看到了也不会感兴趣,这就很难抓住顾客的好奇心。如果信息没有超过竞争对手的话,那竞争优势就不存在了。比如产品介绍做到很有条理,能吸引住很多潜在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不让浏览者反感,使消费者能够轻松愉快的阅读,并且使消费者一下子记住,如果做到这样的程度,信息的就成功了,同时能更容易做到好而多的业务。
2总结
(1)人才协同培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是否先进,人才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弱,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匮乏。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协同培养是一种企业为核心,学校为辅助的方式。注重企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培养。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招收员工,并与学校沟通建立好培养的计划,提出员工所应有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对自己进行准确的把脉,对缺少的技能人才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拓宽人才的知识层面,利用当前比较前沿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在培养的方式上可以灵活多变,教师可以下企业进行教学,企业也可以把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局面,从而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继续教育为企业服务的整体体系,也促进了高校教师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通过这种服务,企业可以源源不断的从高校中获取良好的科技人才,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了解行业的动向,从而调整自己的招生计划,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一种非常好的双赢体制。
(2)技术协同开发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很好的发挥高校教师队伍的行业精英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技术开发中,同样的,学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参与学校的一些科研工作中,企业与高校可以进行一些高新技术上的协同开发。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行业核心共性技术上我们国家是非常缺乏的。可以通过高校、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形成科研的新团体,整合各家资源,共同研发,推动行业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3)信息协同分享高校与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相互信息共享,企业和高校之间对高新技术的前沿知识掌握的方面不一样,有各自的优势。高校由于所开设的专业比较多,信息比较广泛,对某一种科技的前瞻性要远远好于企业。企业相对比较专一,行业内的一些前沿技术比较敏感,并且专业性比较有优势。信息的相互共享不仅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进步,还能丰富社会的信息资源。
(4)管理协同创新企业所追求的永远是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良好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工作效益,提高利润,这已经是企业界的共识。学校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时,因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事项非常繁多,这就要求院校好好做出管理上的调整,方便与企业的进一步联系与合作。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学习并借鉴企业的管理创新方法,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5)资源协同整合进行合作的学校和企业两方在资源上的整合是必然的,无论是人力资源和实验设备的共享,都是全方位的。这就需要学校实事求是的分析自身与企业的优点和不足,促使资源能够有效的分享与利用。学校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时候,要贴近企业的优势,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素质,增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能够顺利的共享,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2.结语
目前物流人才是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据统计,各类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在200万人以上。人才的缺失是我区与东盟贸易往来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配送体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基础设施上的落后,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落后。缺乏专业物流人才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最致命的一个因素。因此,积极寻求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是广西高校的重要课题。在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方面,罗兰芬[2]分析了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物流人才现状,并从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方面提出物流人才培养途径。周桂萍[3]从宏观角度阐述了自由贸易区人才资源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包括实施东盟人才战略、培养国际性、区域性复合型经贸人才。莫伯预,王东红[4]提出新的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框架。通过分析广西物流业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广西高等院校如何结合自身资源及广西的区位优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相应技能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思路。陆小志认为,从总体上看,广西信息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使用效益低,人才快速老化、被歧视、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情况非常普遍,应从战略高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应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2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需求有以下特点:(1)缺乏了解、熟悉区域经济情况。(2)缺乏熟悉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3)缺乏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物流体系研究。(4)加强港口物流知识。在课程改革中应具体地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因地制宜。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的物流现代化,就需要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熟悉该区域经济情况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3面向东盟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教学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所需。在物流课程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让毕业生“零适应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跟上时代潮流,成为企业所需之人、社会有用之人、家长满意之人、自身认可之人。针对面向区域服务的现代物流的特点———“东盟+信息”,设计面向东盟的课程改革模式,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
3.1课程内容改革(1)在物流课程设计上,增加与本土经济与东盟相关的物流知识与行业信息。如2013级物流班开设了“东盟物流概况”,让学生了解本土物流与东盟物流概况,熟悉目前物流行业在当地区域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增加面向东盟的港口物流课程。(2)增加信息技术的实训课程。在物流实训室,拥有现代化立体仓库操作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到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流操作的便利性和认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信息化。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现代物流自动化及物流系统操作训练课程。课程安排上每一个学期都有1-2周的校内实训,增加学生的实操能力。另外还增加了物流沙盘实训,增加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期安排1-2场行业专家进校园进行物流行业的最新趋势,特别是针对东盟物流的情况介绍,还有对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讲座,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形势,然后又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4)在校外实训方面,安排了系统的实习内容。在寻找校企合作企业时,有针对性地寻找有效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物流的操作特点。
3.2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模式上,开展“竞赛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从个人的竞赛,到小组的竞赛,到班级的竞赛,年级的竞赛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直至专业的竞争与外部竞赛挂钩的竞赛设计。比如,在课堂上对课程内容的学习采取分组竞答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抢答形式,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在实训方面也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仓储作业的操作竞赛,比赛的内容是仓储作业流程从检验———入库———上架———出库———登账等进行流程操作,以时间和操作步骤的正确性作为评价标准,最终决出胜负。并且将这个比赛推广到年级、到专业范围,甚至这一环节的操作是物流技能大赛的一部分,表现好的将有机会组队参加全国的物流技能竞赛。还有每年举行一次的包装技能竞赛,让学生直接感受包装的工作和态度的考验,还有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