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7 17:47:35
序论:在您撰写土木工程大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针对以上问题,长沙理工大学于2009年成立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其建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大学生科技立项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学生课内外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为主线,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与试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体系。经过近5年的建设,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并于2014年正式立项成为湖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主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训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训练模式、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一是建设一支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科研和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二是扩大创新训练覆盖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训练方法。三是建立大学生科技交流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形成创新实践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和学生自主学习与自由探索的有利环境。四是构建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与奖励体系。五是创新训练中心完善运行与管理模式,确保创新训练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六是建立与兄弟院校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加大创新训练师资队伍的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提高土木工程创新训练专职教师比例,确保创新培训稳步、有序地开展。加强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培养,选送指导教师到企业培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传帮带等优良传统指导培养年轻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个老教师指导一个年轻教师,在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聘请优秀企业人才加入指导教师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创新辅导课或专题讲座。构建一支以专业教师、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创新训练指导教师团队。
(二)扩大创新训练覆盖面,改革大学生创新训练方法
1.在土木工程专业试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2014版培养计划的夏季学期设立“创新学习与实践”环节,在创新训练中心实施。针对该环节,编写特色培训教材。2.创新训练中心对创新能力分阶段培养,骨干创新人才与普及人才共同发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分层次、不间断递进式培养。初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吸引有创新积极性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力学理论水平,初步了解结构设计,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践了解工程管理、成本分析和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中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以大学生科技立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院或施工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等为依托,以综合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训练为目标。高级创新训练阶段:以三、四年级学生和一年级研究生为主,以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工程技术项目为依托,如大型桥梁的施工监控项目、合作企业的施工技术难题、设计院的创新结构设计和工程结构的改造加固研究等,并及时将这些工程实践融入到本科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去,以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1.建设力学理论与工程结构相结合、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中心的训练课程与内容将注重力学理论与工程结构结合。对初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性的力学理论专题培训,夯实其基本理论与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力学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与兴趣。对中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有限元软件分析等专题培训,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对高级训练阶段的学生开展大团队创新项目训练,以企业的施工技术研究、设计院的创新结构设计项目、工程结构的改造加固项目以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训练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让力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2.加大软硬件投入通过加大创新训练中心软硬件投入,共享学科专业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建设一个能够同时容纳200人以上的完全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每年吸引超过800名本科学生进入创新中心,力争累计训练学生数达15000人天/年。训练项目来源多样化,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转化项目、企业技术革新和改造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中心招标项目,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结构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3.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撑平台中心组织开展系列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周培源全国力学综合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结构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宣讲会、成果展览会,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扩大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人数,确保每年各类赛事参赛的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上。以学科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改善了学风。4.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技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拓展和申报。创新训练中心每年寻求多家设计院或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吸引企业深度介入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土木特质人才;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促进土木工程教育回归实际工程。一是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向生产力转化;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兴趣。5.建设院校交流与合作管道以创新培训为主题,通过与湖南省人力资源协会协调,建立与省内兄弟院校长期交流与合作的管道,吸收和接纳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到创新中心开展实习和专题培训,中心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中心定期派出业务专精的教师深入兄弟院校进行现场指导,积极参加土木工程各类教学实践研讨会议,学习有效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积极申请承办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增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6.完善网络管理和创新学习平台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交流平台,完善土木工程创新训练网站,公布创新训练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使用现状等。创新项目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具体由创新训练中心办公室完成。
三、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模式
中心成立跨学科、跨部门的创新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发展、学术交流、日常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督。建立校内学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创新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凡对土木工程相关结构的创新设计或结构模型制作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以团队形式申请,经考核批准后进入中心,可参加中心学期培训及暑期培训,有资格选修中心的专有课程,可使用中心会议室进行会议或者学习活动;中心采取项目管理制模式进行运作,学生可以自带项目,经评审批准后进入中心;中心也可以设立项目面向学生进行招标,获准立项的学生进入中心;省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团队、学科竞赛决赛团队,经申请批准后进入中心。中心将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活动所必须的场地、仪器设备条件,并配备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项目要求或未取得实质进展的应作相应处理。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利用学校的学科竞赛经费,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正常开展的创新活动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自主申报工作,争取教育厅和学校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机制,扩大创新项目经费来源;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创新基金,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专款专用。构建训练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创新训练目标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主要观测点及评价办法,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结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共32学时,共10个实验项目,内容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类。其中,涉及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集料的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基础性实验;还涉及混凝土拌和物(含坍落度、和易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设计了两个创新性实验项目,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和新型绿色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实验。我校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既包括基础性验证实验,又包括较复杂的综合实验,更包括个别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并通过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层次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混凝土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二、累积相关实验教学经验
我校在开展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时,累积了以下经验。(1)预先采用尝试性实验,真正了解实验难度。由于吉首大学是第一次开设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对实验内容不是非常熟悉,又缺乏相关实验技巧。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指导老师于暑假期间特地预先带领各年级少数学生(约8名)进行了该独立设置实验课的尝试性系列试验,以了解实验的真正难度、实验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范围开设此门课程实验摸索相关经验和积累必要数据。师生通过系列尝试性实验,了解到各类预先设置的独立实验项目的难度和特点。我校土木工程材料各类实验项目由易到难,由尝试性实验到全面性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2)不同实验类型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土木工程材料实验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一般5~8人一组。不同类型的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的能力稍有区别。①基础性实验内容较浅,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做好。学生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基础性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掌握实验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并具备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辛苦和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在实验中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思想品德。③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并在实验中发挥聪明才智。它们的设置不仅是对我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挑战,还是对老师指导能力的重要考验。(3)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实验助教,完成全面性实验。鉴于目前专业实验教师较少的局面,选取部分高年级优秀生或者前期已经进行过专项训练、熟悉实验过程的同年级学生担任实验老师助教,让这些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工作中,切实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
1.1增设专业汉语学习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初期,汉语水平距离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所要求的汉语理解水平还很远。因此,增设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汉语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词汇,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专业汉语课程的学习会避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专业词汇不了解而阻碍专业课程的正常学习。
1.2创造语言环境应建立学习汉语的语境:①可以尝试安排有意愿的民汉学生合住,这样吃、住、行都在一起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不同民族语言的相互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②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加强民汉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改变学习相对封闭的环境,为课堂互动和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土木工程专业民族班级可以组织本专业的专业汉语演讲比赛,通过选择本专业的演讲题目,让民族同学们大胆用汉语来说,通过比赛来不但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
1.3扩大学习交流范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交流的对象较少,社会交际面窄,信息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利用与外界信息交流的各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新教育
2.1专业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授课应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他们现阶段的汉语水平和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专业课基本理论的讲解尽量通俗易懂,可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易学易懂,授课内容直观、形象、利于理解。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多表扬,多鼓励,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2.2引入教学模型、多媒体等辅助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视频教学、投影仪教学、教学模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2.3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多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习印象。用典型工程实例来讲解专业课程,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应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和创造能力,最终引导民族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行得到相应的结论。并且可以验证已学专业课程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4教学中增加互动交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环节,同时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余时间,任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加强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
2.5加强专业实验课的教学实验课可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动手,这是学习专业课程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技能操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3结语
参考文献是作者对他人劳动成了的尊重表现,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就应该子啊引用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出来,在论文的最后依次列出来。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5]林龙镔,等.《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启示[J].福建建筑,2012,(02).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丁大钧.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贡力.土木工程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佘睿.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
[5]裴星洙.土木工程专业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浩钰.设计类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
[7]张亦静.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
[8]周新刚.土木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1.
[9]崔京浩.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新编土木工程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0]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7.
[11]王作文.土木建筑工程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1.
[12]张志国.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3.
[13]成虎.建设工程法规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0.
[14]巩天真.土木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15]邓友生.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16]叶献国.建筑结构选型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
[17]巩天真.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8]韩峰.铁道线路工程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
[19]周国恩.土木工程施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
[20]肖本林.土木工程与建筑教育改革理论及实践[M].绘测出版社,2014.4.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董菲,徐春媛.试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的创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刘建华.浅议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标,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75-77.
[5]叶志明,宋少沪.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中国大学教学,2006,(8):8-9.
[6]刘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论》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4-85.
[7]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70-71.
[8]张文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69-70.
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学位办加大了对硕士论文的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数量为2014年的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培养单位的重视。根据2014年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中被抽到的两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一本论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一本的论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论文的成果与创新性、研究手段与技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或计算能力及写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评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缺点体现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比较少;缺少对实验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或实验室数据的对比等等。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此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专业指导教师。在会上,指导教师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我们今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我们除了参加省学位办对硕士论文的抽检之外,还把我们的专业硕士论文送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结果也同时作为学校评价专业硕士论文质量和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
五、结论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有科学延续性和真实依据的,同时也是体现作者对科学的态度和对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的基本品德和素养,这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写作质量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欣赏。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邢锋.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3(3):168-169.
[2]秦海.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5(18):119.
[3]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10):22.
[4]斯巨勇,楼海松.关于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5]胡卓鹏.绿色建筑与工程造价管理[J].广东科技,2009(06).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夏广庆.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24.
[2]王道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张鑫.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徐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场与温控措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5]高琛琛.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79-80.
[6]张海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D].门窗,2015,10:77-78.
[7]陈中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94.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
[2]汪福元.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09).
[4]彭慧军.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
关键词: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41-03
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话题。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中国能否向尖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生尤其是工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今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度和方向,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一大批理论研究型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以保证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对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逐渐缩小高校教育和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专业也逐渐增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各大高校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例如,悉尼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研究型为主的研究型学位,又有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型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1]。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年半,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撰写论文,阅读大量文献,同时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研究领域。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即教师以口授为主,学生思维禁锢,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论文答辩形式化[2]。高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与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罗列和堆砌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宽松的论文评价标准和流于形式的论文答辩体制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最后,研究生思想功利化。很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其本身对科研并无兴趣,而是基于本科和研究生就业待遇的差异,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二、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及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在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情操、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与国际形势接轨、掌握建筑领域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3]。
(二)明确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单一的培养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无异于本科教育,大部分缺乏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改革土木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例如将土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类型细化到理论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等方向,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面宽,涉及的内容广,因此,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多设置基础课程[4],使学生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而非单纯地学习课程本身。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等工作中学到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研究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或实际操作中。
其次,针对研究生毕业后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现状,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鉴于土木工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实践与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体制上应尽快为高校创造条件,如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需要,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可以为企业运作带来技术保障。高校还应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真正掌握和更深刻地理解所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导师可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企业导师也可进入高校学习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又可以使土木工程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再次,应借鉴国外教育体制,实行研究生教育宽进严出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又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严格控制毕业论文的通过率,提高论文评价标准,避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可以借鉴国外论文评价体制,对论文的质量采用等级制度,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就业上应缩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差异,这样既避免了研究生学习的功利性,又节约了国家教育资源,使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最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创新能力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需要也是时代所趋[5]。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该领域提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有所创新。由此,提高土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设立该学科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将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将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深入到教学和实践中。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第一,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注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比赛和活动。如建筑模型设计比赛或软件应用竞赛,或者举办学术论坛、设置创新课题等,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可以通过科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安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并且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墨守成规。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在保证研究生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四,教师也应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三、结语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建议,借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本身,应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需要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高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需要认真探索、科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更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来找到一条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2]黄东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6):164-165.
[3]范峰,邹超英,陈春霜.浅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吕志涛.研究生培养中要抓好六个环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3.
[5]沈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Fanghui, ZHAO Yongjiang, ZHAO We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80,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