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17:22:53
序论:在您撰写诚信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随着当今社会不同行业的诚信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诚信更为重要。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建设会计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措施
会计人员有意识的对会计账目进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作假账、偷税漏税等来非法获取金钱。若要在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首先,加强高校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诚实守信,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多让会计工作人员接触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用档案机制的逐渐完善,应该将那些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个人能够通过网络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查询,进而增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1.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个人或是单位的道德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会计诚信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1.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会计诚信受到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将严重下降。而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诚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信息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并有可能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诚信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1.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企业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如果企业能够对所有的合作以及即将合作的企业诚实守信,必定会赢得良好的,甚至是极高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对外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对内更是应该如此。其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传播下去,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助于企业员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
2建设良好的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上面论述了加强建设会计诚信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关于建设良好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2.1在会计诚信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来指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针对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同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到广泛的弘扬。
2.2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使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会计行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诚信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监督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的不良、违法记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
2.3强化会计诚信文化的教育力度
在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一,可以将会计诚信文化纳入到会计从业考试内容中,并将个人的平时诚信消费或是其他诚信相关内容也列入到考核范围内。第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观念。第三,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文化的培训,要尽可能地将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概念、内容、内涵等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来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2.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这样一则晋商小故事:太谷曹家计划在东北开办钱庄,曹财东招聘了一位掌柜并给他经费七万两白银,结果一年后,掌柜空手而归,曹东家非但没有责怪掌柜,还鼓励掌柜再次闯关东,结果掌柜又一次失败。曹财东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造成亏损的责任不在掌柜,于是他再拿出七万两白银鼓励掌柜三闯关东。这一次,掌柜抓住机遇,从开办酒坊做起,不久就开办了钱庄,不仅完成了财东重托,而且为曹家在东北开辟了新的市场。在晋商的经营过程中,掌柜与财东的关系是建立在“信”和“义”的基础之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东家和掌柜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对于晋商的发展尤为重要。2.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山西商人的诚信观还表现在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辛,努力完成自己职责内的事情。由于财东的无条件信任和优厚的待遇,才使得掌柜、雇员有动力不畏艰苦,走南闯北去经商。山西榆次人秦必忠,早年经商,胆识惊人。嘉庆时期茶行兴盛,要到南方去贩运,途中水路险要,有一次南下,正遇上水灾,洪水淹没了十多个县城,他们被困在船上两个多月,后来绕到广东,回来后没有人不惊叹于此。虽然历经此难,可秦必忠照旧南下经商,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这充分反映了山西商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信精神。(三)公开公平的商业活动1.发挥行会的作用。行会是在外地的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商业群体,在晋商经营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行会的建立可以帮助晋商联系情谊。设立在全国各地的行会,使在外的山西商人倍感亲切,也更加团结。每个遇到困难的山西商人,都会得到山西同乡的无偿帮助。其次,行会发挥管理规范的作用。行会通过制度来约束晋商的行为,如有人违背了公共道德规范,将会受到谴责,同时也无法在行会中立足。最后,行会还起到对外抗争、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利用其强大的势力对国内商人进行敲诈勒索,行会团结起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行会的建立和发展使当时的商业活动更加公平公正。2.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始终。晋商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掌柜与学徒、掌柜与雇员、财东与掌柜上下级之间都是以信任为纽带,在合作经营过程中给予对方无限的信任以保证商业活动的良好运行。晋商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信任才能够汇通天下。诚信是晋商管理机制的基础,也是票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其次,晋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牢固的合作关系。俗话说,“诚招天下客”,只有诚信才能引来回头客。晋商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打造”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二、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一)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诚信待人,重义轻利”是晋商经营的基本准则,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把诚信的观念贯彻其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立足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诚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晋商诚信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晋商活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对失信行为如何处罚,仅靠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对晋商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口头承诺已经无法保障经济的有序发展,诚信体系有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在对晋商诚信文化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不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起到很大作用。
(二)晋商诚信文化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与推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新人。1.从宏观层面来看,诚信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首先,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推进经济的深化改革。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经济的深化改革需要诚信来支撑。当今市场经济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才导致市场混乱及商业行为的不公平。而晋商在其商业活动的始终都遵循诚信原则,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当今时代,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牵引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可以保证民主的充分发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及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总的来说,诚信是使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最后,晋商诚信文化的推进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诚信文化不仅给社会带来物质价值,而且也带来极高的精神价值。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晋商诚信文化中的“利以相通,重利轻义”“,利以义取,信誉至上”等都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体系的核心,道德观念则是价值观念的基础,而诚信观念又是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核,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道德支撑。2.从微观层面看,晋商诚信文化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立根之基,是个人的立身之本。首先,诚信经营是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诚信是其无形资产,企业只有诚实经营,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树立诚信意识,才能为企业争取好的信誉。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绝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欺骗消费者,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引来了无数的回头客。所以说,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次,诚信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一个人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总之,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加速个人和企业诚信观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晋商诚信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
1.构建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也得到了肯定,这就激发了人们内心的物质欲望,而这些欲望的驱使,使得一些人变得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甚至在面对物质利益时,禁不住诱惑,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现今某些企业主为了获得自身利益,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有的甚至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坚持用诚信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却还没认识到诚信的作用,认为诚信“不值钱”,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们没有认识到诚信是无价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2.严于律己,坚守诚信。在当今社会,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他能那样做,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界限的划定,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可以做。而晋商一直坚持恪守诚信、严于律己,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也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目前,一些人热衷于跟风,人云亦云,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丧失自己的良心,例如:铺天盖地的短信诈骗;无处不在的小偷;产品质量不过关,危害消费者健康;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所以,个人在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待人;企业更应遵守商业规范,不为不法利益所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二)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诚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信用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晋商的经营管理就是以诚信为基础,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今天,企业应当汲取晋商的管理精髓,以信为本,保证良好的商誉。即便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要坚持以诚为本的道德准则,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制度;对待客户应当做到保证商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与顾客互相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商业活动氛围,建立公正、法治的社会。2.建设以人为本的诚信社会。相比传统的晋商活动,现在的市场经济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点,同时还受法律的保障与约束。所以说,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需要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但是,在拜金主义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道德约束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但是,不可否认,人是构成社会的最重要主体,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应当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社会。
(三)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信用体系
论文摘要: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信用文化的缺失以及学生个体自暴自弃、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思想倾向,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当前,高职院校要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并在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做到疏、堵结合。
加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树立,从根本上抑制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其意义十分重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又通过不同渠道冲击着校园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因而做出一些诚信缺失的事情来。
2.学校信用危机的影响
有的学校为争生源出现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做法,如平时学与不学一个样,考试宽松、监考不严;有的学校在全日制教育中,为稳定生源而对一些考试作弊学生从宽处理等。学校和教师的信用危机影响了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
3.学生诚信价值观念面临着冲击
一些平时学习认真,凭自己的实力考试,但成绩却不如作弊同学的学生,一方面对这种不诚信现象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也会由此产生自己因没有作弊而未能考出好成绩的惋惜之情,有的甚至会认为“老实人吃亏”。这种现象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学生诚信的严重失落。
(二)主观原因
1.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招生批次中的最后一批。这批考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后,并未因此而感到高兴,相反会因为原有的期望值与现实相差甚远,对未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
2.缺乏敬业精神,急功近利
一些学生在读普高或职高时养成的懒散习惯,使他们缺乏敬业精神,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方面想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不想付诸行动。由于急功近利心切,只得弄虚作假。
3.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目前,多数学生对诚实、守信、履约、不说谎、不弄虚作假等诚信内容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又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也深知诚信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是做人的根本。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却又会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二、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三)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四)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王泽应.大力加强诚信教育〔N〕.光明日报,2004-06-23.
〔2〕徐志刚.《论语·子路》,《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学工处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做了一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平均分69.30分,标准差为9.630。得分显著高于中分,接近于“比较符合”评价标准,表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评价呈积极意见。研究一种文化就应当重视“文化”概念本身主要特性:(1)历史性;(2)群体性;(3)影响性。调查中分别援用“文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思想文化”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三个主要特性。值得深思的是,大学生在“思想文化”项目得分与年龄变量成反比,与其他要素相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思想文化”的提名相对较少,且很提名内容单调重复,多为耳熟能详的“孝道”“仁爱”等词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来讲,虽然其中的任何一项信息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部分博大精深,如此低数量、窄内涵的涉及警示着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把握,“思想文化”的忽视折射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蜕变。高校一直是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地和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灵魂,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价值教育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价值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承担着光荣使命。
1.构建大学生理性民族认同情感民族认同涉及国家政治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的特性。由于在政治领域中政治因素具有多变性的特点,而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感形成的根本和土壤,相对来说较为稳定。民族认同感表达了个体对文化浸润后的态度评价,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民族认同对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认同的状况既会对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影响,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造成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识里具有强烈的感彩,它是国家认同心理的深层源泉,每个民族成员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世代相传地承受着同一种文化传统,个人的价值观念就是在这种集体文化传统的潜移默化中构建起来的。中国新时代大学生思考的问题是爱国与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崇尚统一”是这个文化价值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民族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石,没有民族认同固然无法产生华族文化认同,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应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谋求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我们很清醒地知道中国的独特不在于她的地大物博,更不在于她的人口众多和她是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解释是回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价值,其意义也就在于发展民族事业,巩固国家利益,振奋民族精神。国,必须理智去爱,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使中国强大起来。
2.缓冲现代性对大学生的猛烈冲击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文化认同,她是凝聚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文化认同是指个体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某个文化中多数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相同或相一致的程度。随着人类从原始文明经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到近现代的工业文明,文化认同也由一种天然自在的形态发展到作为一个问题存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之中,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特殊的功能: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粘合剂”,是培育社会成员国家统一意识的深层基础。文化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这已经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一个在完整意义上传承下来的文化模式。但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传统文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性在社会结构、交往范式、公共管理等各个方面冲击并解构着传统的一切方式,在十字路口传统文化将起到一种怎样的作用,这是祖国和历史交给我们中华儿女的无法逃避的使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当代的生活中依旧存在着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片断,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文化认同和归属,就不能不从青年大学生的行为、思想、观念和语言研究起,青年一代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符号标识的了解,青年的关注程度会影响到人生价值观的构建,甚至会关联到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
3.塑造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人无时无刻不处在文化之中,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存在,文化认同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比如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等。但是在剧烈变动的现代社会中,个人经常容易“迷失自己”,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和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因为“现代生活的社会力量往往是一种导致不稳定的力量和从根本上进行摧毁的力量。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化倾向和主体意识,强烈要求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和尊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这使得个性充分展示的同时,也导致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如果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就会导致心理孤独,形成心理障碍,影响自我认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寻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统一的高目标的自我实现,表现出重精神和重物质相结合的特点,并试图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因价值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协调性而往往达不到和谐和统一,进而也影响到自我认同。现代性的视野里,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形成自我的确定性而又稳定性的认同呢?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种正处于个体自我意识形成发展、自我认同走向完善的重要飞跃大学时期,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自我认同危机的问题,面临着角色冲突紧张、角色紧张、角色中断、角色扮演失败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压力、需求以及混乱中容易迷失自己,角色混乱一旦发生,就会在未来的几年中失去目标感,而如果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体系,他们就很难发展出成熟的、可以引导其生活的价值体系。可以说,自我同一性的人格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
三、大学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价值的基本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同价值在大学校园中的建设应广泛而不失特色,兼容并包,和谐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新一代接班人。
1.制定层次分明的认同价值教育目标认同发展是动力,基于这一点认识,认同价值应在关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的教育上提出具有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民族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石,没有民族认同固然无法产生华族文化认同,但文化认同不足,也无法强化民族认同。因此,我们的民族认同价值教育目标可以注重培养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政治目标和最高利益,这种民族认同心理应沉积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价值系统的最深部,主导着我们大学生一切的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而信仰、价值观、规范、习俗等使大学生在文化认知上具有共同的心理情感和意识,从而塑造该民族成员的共同个性、行为模式、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即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民族心理。自我认同教育目标则着重强调学生为主体,使他们的理智活动与意志活动达到统一,使他们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价值选择趋于统一。通过如此针对性认同价值目标教育使得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2.构筑三位一体的认同价值校园文化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三位一体的认同价值校园文化应该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既包括学校校舍的设计规划、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内容,当然也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师生价值取向、集体舆论、校风、学风、教风等精神文化形态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认同价值观熏染,为和谐校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更加自觉的接受熏陶。认同价值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会使学校存在着一种强大的文化气场,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也是一个较高满意度的和谐校园。
1、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
信用社在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面对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异常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熊市行情,信用社审时度势、处变不惊,信用社在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带领下,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行三信工程在创建,得到政府的支持。在不寻常、不平凡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信用社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政府,利用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发挥行政资源的优势,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取消对信用社的歧视性政策,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自主选择到信用社开户办理业务;严厉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增强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投资信心,建立农户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帮助农民和县域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等。另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维护农村信用社的自主利益和经营自。
2、三信工程与农户的关系
三信工程开展使得农村信用社切实规避了信贷风险,三信工程与农户的关系是基石的关系。信用社推行三信工程目的就是,立足“农”字做文章,在方便农民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额贷款上扩面、扩量、扩额度,着力促进“三农”信贷投入,致力把“三信工程”打造成农民受益,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工程”。先后开展了文明守法信用工程建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款难贷、门难找、事难办”的问题。
通过开展“三信”工程,信用社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支农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存款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3、三信工程与信用社的关
,三信工程与信用社的关系就像是水与鱼儿的关系一般,只有把鱼儿放入水中,鱼儿才能游得欢快,成长的更快。同样道理,信用社只有实施了三信工程,才能前进的更稳健。联社领导班子紧密结合县级政府政策方针,立足信用社更好更快发展,着眼新农村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广泛统一思想,达成充分共识。
4、三信工程中信用社与信用社的关系
各个信用社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充分认识。全面加强“三信”工程系统建设,致力谋求农信“三农”共生双赢。这是各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三信工程”建设的工作缩影和真实写照。三信工程中信用社与信用社的关系变得更加团结,各个社认真贯彻落实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信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立足“三农”市场定位,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面改善和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致力打破信用社“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两难”制约瓶颈,成效显著。
5、三信工程与宣传报道的关系
三信工程与宣传报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信用社推行三信工程,有助于宣传报道信用社的正面形象。信用社以加快实施和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契机,进一步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服务流程、营销流程,建立健全业务一线农村贷款拓展市场、创造价值。信用社以为农户专业化理财、特色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紧紧围绕“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服务模式,成立综合业务管理中心,切实推行三信工程,加大对信用社正面报道的宣传。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效能和市场拓展能力,促进农村金融贷款业务的全面转型。
6、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的关系
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制约环节。将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业务挂钩。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推行分级考核,打破传统的“大一统”考核模式,以业绩论英雄,凭贡献兑工资,实行末位淘汰。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考核挂钩,信用社实施贷款交接。对新投放“三信工程”贷款实施审计交接,对原存量贷款进行审计外核,查处违规贷款责任人即可开除查办。增强了员工只有“三信工程”贷款的认识。
7、三信工程开展中农户与农户的关系
三信工程开展协调了农户与农户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牢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聚精会神抓管理,群策群力谋发展,通过恪守“三农”市场定位、走活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一步棋”,实现了业务经营发展“全盘赢”。同时,在全国分社全面加强“三信”工程系统建设,致力谋求农信“三农”共生双赢。全联社认真贯彻落实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信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立足“三农”市场定位,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面改善和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致力打破信用社“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两难”制约瓶颈,加强了农户与农户的联系,成效显著。
8、三信工程建设中集中评定和非集中平定的关系
三信工程建设中信用社明确提出了以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突破口,尽快把信用社建设成为立足“三农”、以小额贷款为“主打产品”的社区零售银行发展目标。农村信用社把“三信工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实施了评定信用村、信用户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工作“大会战”。把“三信工程”打造成农村信用社受益百年的“战略工程”,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农村信用社如何处理好这若干关系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更为坚定,当前实施的“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是一项促进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共赢的创新工程,为了加强对实施“三信工程”的指导,社专门成立了“实施三信工程领导小组”,发动全社业务员、代办员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同时积极面向农户、中小企业、工商业户三个“市场”进行评定、授信。农村信用社如何处理好这若干关系关键是,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为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活动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市各级党政部门着眼长远,以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拔地而起的农村新用户像一个巨型的惊叹号,向世人宣告:三信工程使得农村信用社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由于三信工程,信用社赢得广大农村贷款市场,诚信打造共赢。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文化诚信德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总结日本管理经验和美国管理教训才提出来的,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我国学者魏杰总结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同时,企业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构建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归纳创造,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要素和精髓,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作为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值得流传和发扬的精华,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这一企业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商品经济下的手工作坊文化,它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完善;第二阶段是在工业发展时期的中国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当代中国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创新。
一、以德治企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德。孔子认为,人要讲高尚的道德品格修养,守信于德,古代皇帝用“仁德”来教育他的臣民,陶冶修炼,塑造美德,以德服人,当今提倡“以德治国”,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职业道德,教师讲师德,医生讲医德,企业讲“企德”,就是以德治企,把德熔铸到企业管理中,并在企业行为中加以提倡和应用,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德是商之本,无德不成商。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海内外四百多家药店,以其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于世。自创办至今,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秉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信条,历经风雨,阅尽沧桑,铸就了一块享誉中外的金字招牌。同仁堂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企业精神,以“德、诚、信”作为企业的职业道德,以堂训、古训为企业的基本内涵,以“诚信为本,药德为魂”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以“以义正,义利共存”作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在同仁堂的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以德治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在管理中要实行以“德”服人,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使企业充满和谐的氛围。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药作坊式加工厂,如今已是拥有资产上10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拥有“太极集团”、“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三家上市公司。靠的就是“忠诚、团结、努力、责任”的太极理念。太极集团实行以“德”服人,成功地开创了哑铃型发展格局下的“全员营销”模式。以“德”治企业,持续推动企业资本优势快速扩张。
二、重视人才
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拥有多少资产,而是拥有多少人才。人才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企业,得人才者得未来。企业家艾科卡说:“你可以取走我企业的所有存款,拆去我工厂里所有设备,但务必请你留下我们所有的员工,因为他们才是我们企业的真正财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聚合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有一句口头禅:“我宁可放弃可赚100万元利润的生意,也不放弃一个有能力的人才”。在美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下,美的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的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深远。重视人才表现在企业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企业给做出成就的员工给予奖励,给有才华的员工提供升迁的机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海尔集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等竞争方式选拔人才,惟才是用,而不是讲资历,所以在海尔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实现企业管理人员的年轻化,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太极集团的董事长白礼西说:“能够经营管理好人才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太极集团选拔人才从不论资排辈,而是采用“德才兼备为上用,先德后才为中用,先才后德为下用,无德无才为不用”的思想,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加速了企业的发展。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隋元柏常说:“我们对待员工要像五星级宾馆对待客人那样,特别是我们的科技人员”可见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方法争夺人才。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史上永远记载着这样一个例子: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博士想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发展,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听到此消息后,认为他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就给他发去了任命书,并给他配置了专车和安排了一套住房,这位博士来到公司不到一年就主持开发了一套大型电子自动控制系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这就是得人才者得企业的鲜活的例子。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不足百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拥有18亿资产的大型企业,靠的就是人才的引进。
三、诚信经营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本。一个人讲究诚信,其它人才会相信他;一个企业讲究诚信,消费者才会信赖它,才会去购买它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作为道德化理,千百年一直贯穿于企业的管理之中。伟志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由一个由5000元贷款起家的服装作坊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400多家服装专卖店的集团公司,伟志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向炳伟先生在《我的财富——善诚智勤》一书说:“谁的资本和谁来经营资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经营,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向炳伟先生制定了“善诚智勤”的企业理念,遵循“不满意就退货”的服务承诺,推出“你穿衣我洗衣我烫衣”的服务理念。为顾客着想,有时公司遇到能赢利但对公司信誉有影响的业务,公司为了长远发展和对顾客负责都给以拒绝。
诚信铸造信誉,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海尔集团认为公司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在海尔公司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有一位销售员为潮州的一位用户送洗衣机,当车开到离潮州还有2公里地方时出现了故障。怎么办,是明天再送,还是再等车修好再送?为了公司的诚信,为了顾客,这位销售员背着75公斤重的洗衣机,走了2公里路把洗衣机送到用户家里,有如此员工维护企业形象,海尔“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就能真正地实现。
诚和信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东西,国家提倡诚信,企业用诚信来铸造辉煌,用诚信来教育员工,用诚信和以义取利精神来善待顾客,企业只有在诚信中才能发展壮大。四、追求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任何企业要发展,都必须要不断创新,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需要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需要以人力和物力为后盾,所以创新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企业学习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和技术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海尔集团,用了二十的时间,把一个亏损147万的小厂把它变成了中国的第一品牌,其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是什么原因使海尔获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创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创新是海尔公司的灵魂”。海尔公司所倡导的海尔文化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海尔的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别人的精华,创造性的学习和借鉴。太极集团在准备销售“曲美”产品时,太极集团高层就决定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创新,于是成立第一个产品经理组,对市场进行的调研和上市论证,制订营销模式。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就完成了从产品论证到上市,并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效果。太极在业内首创中国第一个药品经销权拍卖会,第一次用法律程序来选择经销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效果出奇的好,也提高了太极集团的知名度。可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创新的成果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今天的成果到明天就不一定是成果,所以你这个成果在别人推倒你之前,自己要先否定自己,只有自己不断推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打倒。1995年,当海尔的研发部门对整个市场调研之后发现每年的6月~10月是销售洗衣机的淡季,其原因是整个洗衣机市场只有大洗衣机,人们无处买到洗少量的衣服能节约水和节约电的小洗衣机。海尔公司的员工经过200天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这种小洗衣机——小小神童洗衣机,一个多月就销售了10多万台,小小神童问世后不久,海尔又推出第二代、第三代,到如今已开发了第八代小小神童洗衣机。此后,还成功地生产出能洗水果、削土豆皮等独具功能的洗衣机。可见,海尔集团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中国的企业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优秀品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着企业向前展,但也应看到,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也有一些不足,如人情大于制度,“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使企业有小生产经济的印痕,不过,这些不足已得到了改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完善,从而形成灿烂的中国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王成荣:企业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俊心等:企业文化学—企业现代管理致胜宝典.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