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16:07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职能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审计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计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策、规章、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校的财务收支及其见,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高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形式。
1.监督职能
高校审计的主体职能包括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其中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监督职能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但这三者的监督方式、监督力度都不相同。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且高等学校的审计应当对高校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行独立地监督,所以,监督职能应该是高校审计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
2.管理职能
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首先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控制与监督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效益观念的增强,投资主体的拓展,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园经济的壮大,高校审计在实施控制与监督的同时,利用其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更多地围绕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发展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校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取决于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观念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审计人员本身,包括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二、目前高校审计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路创新
审计力量不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现象。在机构设置上,一部分高校合署办公,由1至2名工作人员;有的高校虽设有,也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两三名审计人员,在职的审计人岗或“转业”到审计部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计人这项工作,素质参差不齐。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程度认识不足。高校在配置审计工作人员时把关不严,把一些没有审计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部门,致使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强化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参与督促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重视审计工作。国家审计部门依照审计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业务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高校审计工作纳入高校党政负责人考核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审计工作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广泛征集审计线索。省级审计机关、高校审计部门应在高校内外广泛宣传审计工作,扩大高校审计线索来源途径。改革现行审计主体,改变目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引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机制,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强制性、权威性职能,形成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真实的优势。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较强、审计经验丰富、人员素质整体较高的优势。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审计规划或计划高校审计部门、社会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等制定审计计划,召集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中的询证、计算、实际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复核确认,审计机关负责终审并出具审计意见,公布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报告的监督、执行和反馈等后续审计。
1.增加审计经费,提高审计工作物质基础条件,建立审计经费的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在学校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时充分考虑对其审计工作的经费安排。
2.强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中除基建审计等专项审计之外,经济责任审计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方面作为审计重点,能控制经费、预防腐败、发现问题、健全制度。①对财务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主要内容:是否根据《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收入,并及时足额入账等。②对设备管理部门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学校各类资产状况是否安全完整;公用经费和专用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务制度和预算规定,设备费分配方案是否合理,设备的使用效益如何。③对基建规划处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重点在于:基建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基建投资是否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有无自行改变原批准建设项目或扩大建设面积;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手续是否完备,经办的经济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执行情况如何等等情况。
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审计成果在高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实,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发现的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报、恶意欺瞒等事实,如实记录其人事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将从此不作选拔和任用,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健全高校审计工作评价体系,把高校审计反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重要依据。审计评价可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社会效益方面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师生员工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一杆标尺;经济效益方面可以采取对被审项目和社会同类项目经济效果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进行分析,对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要将高校审计结果列入高校主要负人业绩考查内容,维护高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第二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高焯.审计学(修订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4]葛长银.审计经典案例评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国家审计的职能主要是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从古代以来,公共受托责任主要体现出专制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国家审计的职能也相应表现出了专制的色彩。在古代,国家的审计职能是单一性的监督,逐渐发展到了包含评价的监督,但是这时候的监督是最高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来执行他的权利,巩固统治地位的一种工具。评价职能主要是用来评价官吏对于最高统治者意愿的执行情况,从而对他们进行思想上以及行为上的控制。在现代民主的制度下,现代的公共受托责任充分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国家的审计职能已经成为了推动法制以及民主的有力工具。从本质上来讲,审计的目的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最大程度实现人民的利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意志不断丰富着国家审计职能的内涵,逐渐形成了审计职能的开放系统。
1.2国家审计职能的广度以及深度在不断扩展公共受托责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深化,推进了国家审计职能的广度以及深度的扩展,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的扩展。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是指在功能性职能方面的拓展,据我们所知,国家审计职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从古代到现代,基本性的职能是监督,除此之外,国家审计的功能性职能从之前的简单的查错纠弊职能直接扩展到了现在的建设性职能、鉴证职能以及评价性职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显现出更多的职能。
2.国家审计职能进行演化的总体框架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讲,所有的事物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主要的问题是我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第一,国家的审计职能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有了横向以及纵向的演变。本文主要来分析国家审计职能的纵向演变。审计职能是审计内在的固有的一些职能,当固有职能向现实职能进行转变时,需要特定的条件,可能只是一些小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在审计职能中,横向的差别是相当渺小的。除此之外,从时间不断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国家的审计职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本质性职能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会丰富它的内涵,拓展它的外延,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所以,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具体研究审计职能的演变规律。第二,应该对国家的审计职能进行科学的界定。国家审计的规律是比较抽象的,来反映普遍、共性的东西。本文给出了对审计职能进行科学界定的标准:一个是将审计职能和非审计职能进行科学区分;二是确立国家审计职能时,要对所有时期的审计职能进行详细的解释。
3.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变规律
首先,国家审计的本质性职能是固定不变的,换句话说,国家审计的本质性职能--监督职能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次是国家审计的本质性职能的内涵在逐渐丰富,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职能的外延。虽然基本职能是固定不变的,但不等同于基本职能的内涵以及外延不能有所发展。然后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能不断发现出国家审计隐藏的职能。最后,就国家审计的功能性职能而言,具有一定的发散性以及收敛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审计的功能性职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功能性职能的发散性以及收敛性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4.总结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正确认识并恰当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间接管理职能,而不具有鉴证职能。
内部审计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本部门、本单位规章制度,执行定期考察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协助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控制组织经营的一种组织活动,是相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组织所进行的外部审计(习惯称为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而言的。我国的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伴随着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同时,由于大多数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是“奸细”、是“内线”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观点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企业内部内审机构势单力薄,被其他部门所隔离,最重要的是,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它的双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审计手段没有电算化、信息化,审计程序没有规范化。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各种专业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等事项,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在审计程序上,各个企业由于没有共同的参考标准,程序设计上多样化。在对本公司实际情况的审计方案规划时,考虑不全面,取证不合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3.审计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差错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查证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便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探讨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事务的多样化和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使得管理阶层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的第一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这就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督,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达到加强控制、严肃制度、加强管理的目的。
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障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内部审计摆脱了双重身份,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替代。它的监督职能,将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项职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计量手段评价企业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三)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要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相反,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认为它应当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也是不全面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管理具体事务的权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内部审计均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间接管理职能,和其他部门一样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总之,由于内部审计特殊的性质使它在企业内部中既处于“参与者”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间接参加企业管理同时也不失其独立性进而影响公平性。
(四)不具有鉴证职能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鉴证最大的特点(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第三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委托人(董事会)并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的决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对外没有充足的说服力,同时,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具有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现代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与国际接轨,也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正确地意识到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一)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将由财务领导转为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的独立机构。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2.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求得企业发展。这时,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于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二)规范对策
1.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加强,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协调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一改目前从属地位的状况。
2.尽快完成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职能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不仅要查错防弊、评价企业内部各机构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还要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审计模式,健全的独立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有董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和监事会领导模式。因此,在对领导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是通过监控、管理和审计等各种方式方法,及时的发现医院内部中存在的各种的经济漏洞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和现实状况对医院的内部管理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尽可能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使医院内部的各项工作运行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以下是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一)财务审计
各项的审计活动都是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在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制度中进行的。因此,财务审计是各项审计活动开始的基础,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收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会计报表的正确编制往往是进行各项审计活动的依据。通过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审计,可以得出医院日常收支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中得知医院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并对医院收支的合理性和标准性进行日常的审查和监督,规避医院内部违规的状况出现,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更何况,可以通过对医院内部财务审查的具体结果,及时得出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各种弊端,使医院内部及时作出解决方案,促使医院及时改善财务管理状况。
(二)经济审计
经济审计和财务审计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都是通过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各项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过经济审计相对于财务审计,更着重于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反映,更着重于对医院的各种财务资产进行统计和全面的审查,并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运行和作用进行审核,从中找到医院内部管理的发展空间,促使医院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
(三)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顾名思义,是对医院的各种资产数据进行审计,而这里的资产大部分是指医院内的各种固定资产,即是对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进行审计等。在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的过程中,设备购置的预算计划编制和资金的实际运用计划编制都包含在审计的范畴内。因此,通过这种审计活动,对整个设备的购置交易活动进行监控,预防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规避交易风险,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必须要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为医院带来的各种效益进行审计和分析,对一些因为落后或者过期而弃置不用的各种设备进行统计和处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价值。
(四)合同管理审计
因为经济型合同种类繁多,内容杂乱,所涉及的知识广度和宽度都十分大,进行整理时十分复杂,所以所有的相关经济合同和发票都必须要经过财务部门按照正确的程序一步步的送审,而不能打乱送审秩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经济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的监察力度,确保工作能够按照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确保工作能够有秩序的进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程度,要审计签订的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规避风险,保护医院的合法效益和资金安全。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一)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发展目光也逐渐放在了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上。然而,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只有一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医院的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没有其他较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也没有可以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所有的审计活动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审计的风险,降低了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没有一个较为正规的工作规范的限制,不仅得出的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还严重的影响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使管理层对审计结果抱有一定的怀疑。
(二)缺乏独立运行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的工作繁杂,还基于其审计的特殊作用,应设立一个独立的部分,方便其对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审计。然而,某些医院尚未设立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只是从财务部门中划分一个工作区域给内部审计进行工作;有些医院虽然已经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或者私交关联,导致其工作依然无法独立。更何况,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范畴分工不明,权责关系混乱等问题,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高效落实,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按照我国的医疗服务现状而言,相关的医院内部审计专业尚不成熟,也不发达,各类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十分有限。许多医院内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由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再加上,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专业性也就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已经无法称职的担任内部审计人员。因此,许多医院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三、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弊端和不足的更正和改善
(一)健全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许多行业都逐渐开始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规范其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要快,直接导致了相关的内部审计的规范不健全,甚至没有提及。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标准,这样将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低效和不法分子的有机可趁。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参考外国的先进内部审计理论的成功经验,再融合自身的国情和医疗服务的现状,推行一个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系统,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要设置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使医院管理层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让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有个大概的理解,才能为其做出更好的工作范畴的划分;其次,要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和使用模式,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三,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必须要设立一个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进行监管,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没有特殊关联;最后,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直属医院管理层,要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对每个部门进行审计。
(三)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
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内审人才,吸纳具有一定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投资、审查知识的高质素的财务人员,提高整个内审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
四、结束语
关键词: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发挥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当谈及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强调审计监督多,而对其服务职能涉及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查出企业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这是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就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完成审计项目后,不仅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出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例如,审计部门通过对局外部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外部项目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现金坐收坐支现象严重,于是提出了加强外部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等审计建议。局领导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及有关部门的调研,责成财务部门建立了网上银行制度,并在外闯市场单位工作量集中的区域设立了财务结算处,要求局所属单位的货币资金全部纳入结算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了资金周转,缓解了局资金紧张的局面。
其次,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审计过程中发现局属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修复、自制、加工形成的产成品上千万元,均未通过“产成品”科目核算,而采取材料领用时直接计入车间成本,成品销售和自用时仅作销售收入,造成产品销售收入无相应销售成本相配比,同时,未销售的产成品游离于账外,致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审计人员根据上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弊端,建议该单位将自制、加工形成的各类成品物资纳入“产成品”核算,实现销售时列相应收入,同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以真实反映其经营业绩和资产的实际价值。该单位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及时制定了产成品核算办法,报上级财务部门批准后付诸实施,不仅规范了产成品核算,而且保全了资产的完整性,同时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以至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对被审单位,尤其对当事人无疑能起到震慑、教育作用,对社会其他单位、其他自然人起到辐射教育作用。从大局讲,维护了经济秩序,服务了经济建设。因此,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其主要服务形式。
1.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之后,对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进行衡量,确保企业管理的有效性。随着现代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的自在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对企业发展和运营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企业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经营和持续性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2.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主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价和分析之后,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改进意见以及关于企业运营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服务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发展趋势,也是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策略
1.创新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随着现代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内部审计也要抓住机会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有效治理提供更优质的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审计体系的三个分层,第一层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这一层次是审计的基础部门;第二层次是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承担高于审计部门的审计事务;第三层是企业最高审计委员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不断发展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企业领导者必须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其职能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为企业各项审计事务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企业领导要注重强化和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和效力,同时也要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环境,保证制度的良好实施。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和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审计人才队伍的支持,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就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于监督、评价、管理和服务,因此,审计人员结构中不仅仅要有掌握良好的财务、审计知识的人才,也要有具备管理能力、运营知识的人才的合作和配合。所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要进行不断优化。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要求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和企业的发展要求。
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的指导和支持,因而完善企业审计手段是保证企业审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要重视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审计软件,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审计工作的一大助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可以在良好的审计体系中平稳健康运行。
三、总结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将道德素质渗透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当中。
一、养成教育的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处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完成。养成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规范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也要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色,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将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相融合,加深对所从事职业的感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的教育。
二、加强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人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种新文化、新事物铺天盖地地袭来,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无疑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让许多没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不胫而走,使许多青少年在信息的洪流中丧失自我,成了典型的“游戏迷”、“网络迷”。西方文化及一些传媒网络带来的一些有害信息,吞噬了青少年单纯而天真的灵魂,使其沦为时代文化下的牺牲品。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张扬个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日趋“功利化”和“以自我为中心”,这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建立一种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
(二)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青少年在家中俨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过分娇宠让孩子变的任性、刁蛮,遇事不冷静,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离婚现象也很严重,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呈现“真空”现象,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也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频率。在教育方式上,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往往感到就业压力的严重,因此对孩子倾向于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日趋“功利化”,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具体,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用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应对新时期德育建设提出的挑战已难以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道德教育,或干脆采取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的方式,把德育的任务完全交给德育课的老师,把德育任务的执行完全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去分析养成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彼此关系,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只是利用外界的校纪校规、惩罚这些硬性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贯彻道德教育。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反感,不利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仍属于未成年群体,他们自身不成熟,容易被一些表面看起来新颖的事物所吸引,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也很薄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践的脱节,进而导致学生从高度的自尊转向盲目的从众。他们的情绪也不够稳定,容易失落和迷茫,容易开心和愤怒,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和过失行为的发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着手,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三、职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道德认识不足
有的学生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缺乏公德心,破坏公物等,完全不顾及学校的道德行为规范。集体荣誉感差,拒绝参加集体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攀比成风、物质至上、极端的拜金主义,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往往驱使他们不顾一切后果去偷窃、抢劫别的同学的钱财。诚信严重缺失,借书不按时还,把书上有用的内容随手撕下来为己所用,等等,还常常对教师和家长撒谎,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道德情感淡薄
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职校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扭曲,淡薄民族感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盲目地跟风和崇尚,张扬个性,注重潮流。对美的含义的理解也已经完全的扭曲,重视外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提高。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不够关心困难同学,对于一些救助生病同学的捐款活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注意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道德意志消沉
有的职校学生因为成绩差、基础差,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没有资格和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竞争。一直以来也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学习上缺少动力,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及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挫败感,抗挫折能力相对薄弱,自控性也不强,无故的旷课,试图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因为身心发展不成熟,道德行为意志薄弱,常常因为兴趣和好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正确的行为,导致自我方向感迷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同感降低,因此而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过早的抽烟、酗酒,有的甚至靠来麻痹自己从而导致各种道德失范和道德犯罪。
(四)道德行为散漫
职校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生活习惯很差,自理能力也不强,有些维修家电专业的学生,却完全不会操作日常电器。有的任性骄纵,遇事不冷静,性格暴躁,遇事动怒,自我约束能力差,打架斗殴现象严重。纪律观念淡薄,无视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屑于别人的批评教育,自我感觉良好,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受到社会不良团体的影响和诱惑,拉帮结派,注重江湖道义和哥们义气,在校园里任意妄为,蓄意破坏公物,甚至走上了青少年犯罪的深渊。这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了职校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1.在各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体现职业道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高低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道德情感的培养,德育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将德育的精神渗透到所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从而导致本末倒置。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培养,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职业理想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加深对于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感情,养成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质的自觉性,达到德育培养的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
德育的培养并不等同于“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特征和目标。学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想填充多少就填充多少,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德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的,以任何一种道德教条向学生进行灌输的做法,都会阻碍学生道德的养成。要以人为本,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辩论会、黑板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完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达到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落实是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而并不只有德育课的任课老师来担当,应该建立一支从校长、校团委、科任老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的合作化和正规化德育队伍,共同将德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新形势下,社会的变迁对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认真贯彻新的德育精神和内容,在道德上、政治觉悟上、思想上、生活作风上自觉提高,并努力学习从事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跟随时代的步伐,认清形势的需要,达到与新的德育精神一致的要求。要求真务实,决不能把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靠每周几次的例会而敷衍带过,校长要首先带头学习,给全校师生树立典范,并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一些管理条例来帮助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对班主任的指导工作,实施德育激励体制,要求全员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并将德育表现与年终奖励相互挂钩,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其与学生团体接触最紧密,影响最直接,其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养成,对其的工作表现,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重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4.加强职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沐浴到知识的阳光,呼吸到清新的人文空气,在和谐中互助友爱,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除了具备教学楼、图书楼、实训基地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具有职校的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校外合作,组织参观校外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加强对其的了解,培养对其的热爱。学校也可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一些课程的讲座,从而将企业的精神融人到学校的精神中来,塑造具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校园广播要发挥积极的媒介作用,将校外优秀的社会文化,及时传播到校内,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清除不良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搭建校园资讯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全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5.加强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职校生大都处于十五六岁,是人生阶段一个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身心都还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对社会、对人事容易产生一种极端和偏激,这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和学生一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跟踪指导,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只有打开彼此的心扉,给心灵的土壤灌溉爱心的雨水,才能使心灵的嫩芽茁壮成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曾在应试教育中受挫,他们会自卑、会厌学、会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缺少动力,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犯了错,也不能采取惩罚措施,要从心理上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打开学生心理的缺口,用爱心,关心加上耐心去融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1.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更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中职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仍然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但有的家长却以为,孩子一旦人了学,这些责任都是学校的了,父母可以落个清闲了,于是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只是在经济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对孩子娇惯溺爱,这种过分的宠爱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养成教育造成了反效果。并且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了,学到知识了,可以轻松的就业了,目标就达到了,并不关注孩子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家长对此应该转变理念,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导,无时无刻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任务一以贯之。
2.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十五六岁是一个叛逆的年龄,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的家庭,更是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及时弥补孩子心灵的缺失,理解孩子,及时与其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或是一味的强加管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差就粗暴的打骂,而不摸清问题的根源所在,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膜,阻碍与孩子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家长要不断的反省,找准教育方法的错误所在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改进。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有的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家很任性骄纵,在学校却表现得很乖,显然,学校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全然不知,只能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教育孩子。家长要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家长更是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在送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的与班主任采取短信沟通或网上交流的方式,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完成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这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要使青少年在其伙伴式的关系下健康成长。
(三)发挥社会补充延展的作用
1.利用舆论宣扬德育观念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多元的,既有正面影响的存在,也有负面影响的干扰,青少年在不良影响的诱惑下,其克制力是很差的,社会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道德规范标准,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来保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观念上扭转青少年思想出现偏移的可能性,并且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学校、家庭,充分发挥社会的凝聚力作用,共同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指导。
2.加强德育的管理和监督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德育的环境大大开放起来,因此各种不良现象也纷纷涌进来,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在学校附近传播着不良文化,如一些黄色报刊、网吧、迪厅,给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社会应加强对于学校周围的环境管理,坚决取缔不良的文化传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和谐而温馨的环境。
3.社会对德育建设给予足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