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16:03
序论:在您撰写水产类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内容设置
以水产类专业大一阶段开设的两门课程为例,即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windows操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不同的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内容讲授上以C语言为主要载体,通过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经过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发现,在我校水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仍存在问题,即内容设置与学生专业结合少。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但是,由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同专业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也必然不同,继而,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就不同。显然,对所有学科专业使用完全相同的授课内容是不科学的。水产类专业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殊性,针对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应该有其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然而,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水产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重点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讲授,与学生自身专业的结合很少,这必然导致学生抱怨课程内容抽象,晦涩难懂,与专业和工作没有关联,因此学习积极性降低。
2.水产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水产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国计算机教育目前正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慢慢普及,但是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同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新入校的大一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一致性。第二,学生普遍不重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的慢慢普及,大学期间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已经变得非常简单,甚至是重复内容,导致这部分学生不重视这些课程。另外,也有学生认为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需要学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即可。这些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片面的认识使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非常简单,甚至认为自己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计算机操作,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上课。第三,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除了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外,还包括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讲授的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不紧密,学完了不知道怎么用,因此,学习主动性较低。第四,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学生面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态度往往是混及格、混学分,平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死记硬背,不能积极跟随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步骤,因此,尽管考核及格了,也没有真正掌握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置上,大量采用面向水产类专业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作用,使他们有意识地将本专业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形式,并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生产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结合水产类专业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其专业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我们应对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分别负责收集、积累和不断更新水产类专业在实际生产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并定期研讨,整理、归纳形成相应的教学素材库,这样有利于各位教师熟悉所负责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应用需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以藻类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例进行Excel统计工具的讲解,以海水污染沉积环境的生物修复为例进行Word流程图的讲解,以鱼类幼苗自动计数系统为例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的讲解,教学案例的设置应注重针对性和典型性。以大量结合水产类专业的教学案例和课后习题为载体,通过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效融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有用性,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经过对以往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分析,发现统一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水产类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及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训练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能,让他们习惯于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学时安排上,注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加深掌握程度。综合训练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水产类相关学科领域内进行创新及科研工作。内容设置采用计算机知识与水产类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训练题目。组织协调相关教师与水产类专业教师、工程师进行座谈研讨,深入实验室及生产一线,了解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求,并收集具有教学意义的实际生产案例,继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三、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及水产类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以下教学方法改革。第一,摒弃传统古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打造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课堂上,在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全权负责,而是结合知识点,给出一个水产类专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应用背景,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必要的时候,请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和分析,教师的职责转变为整体协调,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第二,借鉴微课教学方式,适当采用视频形式的教学素材。微课将信息量最丰富、最直观的视频教学素材与传统的课件和板书授课方式相结合,克服了传统ppt课件容量有限、形式单一的不足。第三,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结合制定的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体差异,在班级内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按摸底成绩分班给基础差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学到最多的知识。
四、结语
论文摘要:总结了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的授课及教学改革的切身体验,提出了对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测试方式进行改革的措施,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专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
一、当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实行四、六级考试,就业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语言基础明显扎实了。但是,基础英语后续的专业英语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多数水产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两年教学计划内英语学完后即放松了英语的继续学习,思想上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远远不如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探索明显少于基础英语阶段。首先,由于没有材,导致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目前使用的教材一般是任课教师从专业文献中选编的材料,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知识特点和连贯性。学生使用这些教材犹如随意阅读专业文献一般,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3]其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味输入。教师的教学一般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课程缺乏对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这样就造成学生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和长期的不良影响。[4]
二、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水产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建设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我国的水产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落后的水平,因此必须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上的科学发展动态,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尽快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教材是决定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要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在大量搜集和检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具有较强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材,将一般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结合专业特点,收集各种不同文体的期刊论文、专著节选、文摘索引、单证图表等等,同时也应包含常用的科技词汇和一定的专业术语。[1]
2.建设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
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形式死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形象、生动、有趣的影像资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我们的改革建立了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效果。
3.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教师做指导,学生当主角。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学习角色的转变。过去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授课中,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要综合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师主导集中学习后,让学生分组分别对课程的不同专题进行扩展学习,并以答辩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解和接受提问。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具体步骤为:
(1)教师按专题讲述教材中专业知识,播放相关英文科教片,让学生用英文对所学内容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对课本中的一个专题进行扩展学习,通过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
(3)在课上小组成员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首先以论文内容汇报的方式对材料作介绍,然后听讲者提出问题由小组成员回答。以上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
4.丰富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形式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搞好专业英语课的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将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作为专业英语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口试在班级统一笔试前进行,重点测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一组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类似seminar形式的讨论,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其分别打分。口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对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改革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用,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主角,使其在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我们根据专业英语的改革措施,针对改革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水产类专业在读本科生以及毕业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
我校是从以培养学生生产技能为主的中等专业教育(历经6年),发展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高等专科教育(历经20年),再发展到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为主的高等本科教育(历经30年)。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决定了学校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我们学校以水产和海洋等工程类专业为主的教学型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的面向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近些年来,我们按教育部要求,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上,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深刻领会实践教学重要地位,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各种练习和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静听、静观,而是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形势,这就更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要实际动手参与生产,学会掌握一些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要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试验能力、观察与调查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四,实践教学架起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各种实习和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与社会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会遇到经济、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多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的良好过渡,是理论课教学无法完成的。
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要把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充分体现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已取得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学校对各专业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1)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都应由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部分组成,各专业可按其具体培养目标,对上述组成部分的要求和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2)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要贯穿到课内、集中实践教学周、课外和假期,整个四年全部时间内不断线。在空间分布上要延伸到实验室、实现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部空间中;(3)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要求分别为:农学、工学和理学类专业在28%~35%(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5%~20%),管理学类专业在23%~30%(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0%~15%),人文学和社会学类专业在18%~25%。
实验课:安排在课内(课表中),在实验室中完成。
实习与实训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安排在各学期的集中实践教学周(教学校历中),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机房)中进行。
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也有的假期进行,在大学生创新基地进行,也有的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进行。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人文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类专业在集中实践教学周内也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实践教学,有的社会服务等实践在课外随时进行,活动空间是整个社会。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活动空间分布于实验室、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至用人单位等整个社会。
二、逐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学校近些年来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立项、重点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都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上。
在2001年立项进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39个项目中,包括实践教学改革的项目有23项,占总项目数的61%,其中完全是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有12项,占总项目数的31%。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确立30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有23门,占77%。
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其成果也必然会固化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各自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而学校的总体定位和服务面向,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研究创新性实践构成。
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技能,提高基本素质。通过认识实践,知道本专业技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要了解社会,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这个层面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军事训练、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初步社会调查和一些科技文化活动等。
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的职业技能,增加对生产工序、产品质量、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这个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训练、专业调查、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
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了解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也是通向产业、接触社会的桥梁。这个层面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教师科研、自主立项科研和创新活动等。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在不同层面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水产养殖学专业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教学改革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29280611)],针对改革前各门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简单、分散,缺少综合应用等问题,将分散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水化学”等4门化学类课程中的实验,优化整合为“化学实验”,成为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又把“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研究动物体内变化机理的实验整合优化为“动物技能学实验”,构成了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教学实习是把“水化学”、“水产饵料学”、“动物学”、“鱼类学”和“贝类学”等5门课程的单门课程传统教学实习模式,以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为实习内容和结合点,通过密切协作的方式,改革并创建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教学实习的新体系。生产实习是按鱼类学、虾蟹类、贝类等三个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跟班参加典型生产环节劳动,有目的收集有关数据,定期召开生产效果分析研讨会,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开展小型科学实验,构建起综合应用性层面上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新体系。毕业论文是在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实验和参加教师的一部分科研项目研究后,初步具备了收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后,学生可在水产经济动植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水环境和遗传育种学等方面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联合办学企业与科研单位设立的课题,申报科研课题先期工作等项目中进行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构成了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能得以保障,科学建立起一套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按标准严格实施和检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中,理论课质量标易制定和实现,正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总会说到某老师课(理论课)讲得好,很少有学生会提出某老师实验(实习)指导得好。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难度更大。
我们根据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并努力贯彻执行。
以实习课程为例。从实习教学大纲的讨论制定、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实习计划的安排、实习准备工作和实习备课笔记的完成、实习记载簿的记载(包括对学生考勤、实习中学生表现、出现问题与解决情况等)、学生实习报告的完成及教师批改、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及实施、实习教学总结和完成等项,都作了具体要求。教师按要求逐项完成,中期进行检查,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论文摘要:总结了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的授课及教学改革的切身体验,提出了对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测试方式进行改革的措施,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专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
20世纪以来水产科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获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然而,在记载这些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中,英语占到85%以上,[1]为了能够了解、赶上世界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国外专业发展动向,本科生应该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新形式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能够阅读,也应该能书写技术文件,能够进行语言交流。如今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多,在各种海洋科技论坛上,学生们对国外学者带来的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新的理念是非常渴望的,但苦于专业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进行进一步交流,师生都觉得十分遗憾。此外,学生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质量较差,英文文献数量极少,原因也是专业英语的基础不好,对英语有恐惧心理。[2]因此,要本科生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尽早在专业上与国际接轨,这就给水产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目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实行四、六级考试,就业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语言基础明显扎实了。但是,基础英语后续的专业英语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多数水产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两年教学计划内英语学完后即放松了英语的继续学习,思想上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远远不如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探索明显少于基础英语阶段。首先,由于没有材,导致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目前使用的教材一般是任课教师从专业文献中选编的材料,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知识特点和连贯性。学生使用这些教材犹如随意阅读专业文献一般,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3]其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味输入。教师的教学一般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课程缺乏对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这样就造成学生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和长期的不良影响。[4]
二、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水产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建设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我国的水产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落后的水平,因此必须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上的科学发展动态,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尽快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教材是决定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要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在大量搜集和检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具有较强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材,将一般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结合专业特点,收集各种不同文体的期刊论文、专著节选、文摘索引、单证图表等等,同时也应包含常用的科技词汇和一定的专业术语。[1]
2.建设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
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形式死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形象、生动、有趣的影像资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我们的改革建立了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效果。
3.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教师做指导,学生当主角。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学习角色的转变。过去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授课中,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要综合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师主导集中学习后,让学生分组分别对课程的不同专题进行扩展学习,并以答辩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解和接受提问。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具体步骤为:
(1)教师按专题讲述教材中专业知识,播放相关英文科教片,让学生用英文对所学内容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对课本中的一个专题进行扩展学习,通过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
(3)在课上小组成员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首先以论文内容汇报的方式对材料作介绍,然后听讲者提出问题由小组成员回答。以上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 转贴于 4.丰富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形式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搞好专业英语课的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将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作为专业英语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口试在班级统一笔试前进行,重点测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一组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类似seminar形式的讨论,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其分别打分。口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对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改革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用,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主角,使其在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我们根据专业英语的改革措施,针对改革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水产类专业在读本科生以及毕业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满意度较高,认为教材做到了专业性和科普性的有机结合,通过教材学习能够接受更系统、更具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当前常用的新词汇。大部分学生对所采取的“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是认可的。学生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长,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实施新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方面的听说能力,培养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章的技巧,并在专业领域具备了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对于口语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督促口语练习,克服紧张、害羞心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希望能够继续推行。特别是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反馈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撰写英语专业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日后的科研工作中的要求。
虽然此次水产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形势,需要实施不同的改革措施。因此,如何通过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更加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有待于广大的英语和水产科学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伟,陈晓阳,李慧.生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8):78-79.
[2]张艳玲,胡青.大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81-83.
[3]张恒,金叶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院学报,
关键词:水产学科 专业英语 以学生为主
20世纪以来水产科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获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然而,在记载这些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中,英语占到85%以上,[1]为了能够了解、赶上世界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国外专业发展动向,本科生应该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新形式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能够阅读,也应该能书写技术文件,能够进行语言交流。如今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多,在各种海洋科技论坛上,学生们对国外学者带来的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新的理念是非常渴望的,但苦于专业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进行进一步交流,师生都觉得十分遗憾。此外,学生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质量较差,英文文献数量极少,原因也是专业英语的基础不好,对英语有恐惧心理。[2]因此,要本科生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尽早在专业上与国际接轨,这就给水产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目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实行四、六级考试,就业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语言基础明显扎实了。但是,基础英语后续的专业英语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多数水产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两年教学计划内英语学完后即放松了英语的继续学习,思想上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远远不如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探索明显少于基础英语阶段。首先,由于没有材,导致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目前使用的教材一般是任课教师从专业文献中选编的材料,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知识特点和连贯性。学生使用这些教材犹如随意阅读专业文献一般,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3]其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味输入。教师的教学一般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课程缺乏对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这样就造成学生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和长期的不良影响。[4]
二、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水产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建设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我国的水产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落后的水平,因此必须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上的科学发展动态,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尽快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教材是决定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要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在大量搜集和检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具有较强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材,将一般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结合专业特点,收集各种不同文体的期刊论文、专著节选、文摘索引、单证图表等等,同时也应包含常用的科技词汇和一定的专业术语。[1]
2.建设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
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形式死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形象、生动、有趣的影像资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我们的改革建立了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效果。
3.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教师做指导,学生当主角。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学习角色的转变。过去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来。授课中,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要综合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师主导集中学习后,让学生分组分别对课程的不同专题进行扩展学习,并以答辩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解和接受提问。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具体步骤为:
(1)教师按专题讲述教材中专业知识,播放相关英文科教片,让学生用英文对所学内容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对课本中的一个专题进行扩展学习,通过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
(3)在课上小组成员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首先以论文内容汇报的方式对材料作介绍,然后听讲者提出问题由小组成员回答。以上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
4.丰富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形式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搞好专业英语课的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将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作为专业英语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口试在班级统一笔试前进行,重点测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一组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类似seminar形式的讨论,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其分别打分。口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对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改革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用,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主角,使其在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我们根据专业英语的改革措施,针对改革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水产类专业在读本科生以及毕业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满意度较高,认为教材做到了专业性和科普性的有机结合,通过教材学习能够接受更系统、更具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当前常用的新词汇。大部分学生对所采取的“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是认可的。学生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长,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实施新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方面的听说能力,培养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章的技巧,并在专业领域具备了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对于口语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督促口语练习,克服紧张、害羞心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希望能够继续推行。特别是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反馈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撰写英语专业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日后的科研工作中的要求。
虽然此次水产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形势,需要实施不同的改革措施。因此,如何通过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更加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有待于广大的英语和水产科学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伟,陈晓阳,李慧.生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8):78-79.
[2]张艳玲,胡青.大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81-83.
[3]张恒,金叶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12(2):48-49.
【论文摘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在分析该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要想做好水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积极采取五个转变的工作新模式,如从管理转向服务,从事务转向研究,从营销转向行销等。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激增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涉及到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非常不妙,2007年上海市教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3-2006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科类一览表”,其中水产类排在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且满意的工作,成为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而这恰恰说明,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依据社会需求积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顺利地就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水产类毕业生,我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海洋类、农业类高校,数量较少,全国累计举办水产类专业的高校不到40家。我校自1958年就招收水产类本科和专科专业,当时主要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工业捕鱼三个本科专业,目前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全部办在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高职专业办在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主要有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捕捞学等,近四年的毕业生数量分别为112人、105人、109人、148人,而这几年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也高出其它高校水产类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我校水产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
1、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处于下降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用人单位的老总或决策者意识到,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而大学生毕业生进入单位后,一定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由此可见,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目前,我校在高考招生时就面临水产类专业生源不足、专业一志愿偏低等问题,因此相比其它专业,水产类专业的生源质量就差一些,再说许多被调剂到水产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端正,又道听途说一些水产类专业就业面窄,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等一些负面信息,对学习丧失兴趣,成绩也处于下降趋势。
2、用人单位越来越希望学生能吃苦耐劳,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还是偏高
水产类专业的用人单位(如养殖场等)一般都办在偏远、不发达的地方(海岛上、农村里),要求学生先下海从事捕捞生产几年(如海洋渔业公司或远洋渔业公司)等,到学校来招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毕业生能吃苦耐劳,能忍受寂寞,但毕业生们根本没想过,他们觉得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家长含辛茹苦的供养,今天还到农村去,还要去当个渔民,心理就有抵触情绪,幻想自己能考上公务员、能到大城市找到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因此,经常会出现一边用人单位急着要人,一边毕业生根本不肯去,或者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但那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等条件比较苛刻,动则要研究生学历等,毕业生根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虽然我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但就业质量趋于下降趋势。
3、学生越来越希望校院能提供更多服务,但校院提供服务非常有限
考虑到就业的成本等问题,我校的水产类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希望学校或学院能提供足够的用人单位信息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供他们挑选,希望给他们上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最好是教授或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资源部经理等,希望校院就业工作人员在暑假期间也能随时为他们办妥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的改派等事宜,但校院由于人员、财力、物力等有限,提供的服务质量往往上不去,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水产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探讨
针对我校水产类专业就业工作的这种现状,笔者与其他一些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积极探索,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做好五个转变,并取得良好成效:
1、就业工作模式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快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从以前的以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模式。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加大人力投入,建立学院就业辅导员、班级就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建立就业信息网,开通网上就业短信平台,提供就业短信服务,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让生产实习单位变成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想方设法让水产类毕业生多接触用人单位,多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会。同时,学院要和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安排校级大型招聘会和面试,而小型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则由学院负责,要保证让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就业工作理念应从营销向行销转变
以前,我们开展就业工作往往将毕业生当作“产品”向用人单位进行营销,自2009年起,我校在就业方面开展的新的工作模式的尝试,主要就是改变以往的就业营销模式,实行毕业生就业行销模式,制定出《浙江海洋学院毕业生就业行销方案》,创造性将市场行销理论引用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来,对就业工作实行就业行销的思维、就业行销的策略、就业行销的层次。根据此方案,我们对水产类专业毕业生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强调学生的主体功能和学生、班主任、学院、学校四个层次各司其职,采用行销的4P理论,对毕业生采取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通路策略和促销策略,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3、就业工作机构应由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
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手续繁杂,重复性高,很容易导致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他们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学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本学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启动了,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始终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以指导学院开展具体的就业工作为主来开展全校性的就业工作。首先,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整合流程,精简步骤,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量化各项就业指标,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最后,主动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就业指导应从学生毕业前指导向全过程全方位指导转变
以前我们开展就业指导,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目前我们明确提出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全过程就是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或三年生活;全方位就是指多途径、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为了保证能达到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我校的就业指导课实行了教学改革,目前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改变以前集中于毕业前夕授课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实行分段教学(模块)教学。第一模块以职业规划内容为主,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涯规划、能力素质培养等内容,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12学时;第二模块以社会实践为主,社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暑假安排6学时,要求学生开展职业认知的社会活动,第二阶段在高职二年级、本科三年级寒假安排8学时,要求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市场调研、就业信息采集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招聘现场感受就业氛围,并对职业规划进行审视、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第三模块以求职过程指导为主,包括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内容,在高职二年级、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安排12学时,讲授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实务。校院每年都要指导每一位水产类专业学生填写《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让他们对自身的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进行深思,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加强自身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同时积极开展职业规划计划竞赛、就业简历制作大赛,并邀请知名校友、用人单位领导或相关的专业学者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努力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5、就业资源应从收集方式向挖掘提供方式转变
在就业资源方面,我校原先主要是靠就业工作人员去收集,这样就业信息量少,时效性差。目前我校已改变以往的做法,注重整合全校力量,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挖掘就业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友及全校教职工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动作用,让他们主动给学生提供就业资源。一是积极发挥校友会这一巨大就业资源的重要作用。我校十分重视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利用校友会资源,经常邀请历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学校及学院举办的联谊活动,为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牵线搭桥。相应地,历届毕业生也为我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一些创业成功或任职领导职务的校友还直接到学院来招聘水产类专业毕业生。二是发挥广大教职工在推荐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学生就业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为此,水产类专业毕业生所在学院在广大教职工中积极倡导“学生就业人人有责”的理念,动员全院教职工为学生就业积极献计出力,同时提出每一位教职工至少帮助推荐一名毕业生就业的口号。教职工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目前,全院已形成了“上下一心关心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和氛围,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林.上海市教委高校38个最难就业专业[N].市场报,2007-07-23(22).
[2]程良越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一)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综合实践平台制度体系的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包括学校的实验平台、校内渔场、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等部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借学校和学院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随机评估的东风,整合学校与学院资源,组建全院共享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水产动物营养实验教学平台、水质环境实验教学平台、组织胚胎实验教学平台、遗传育种实验教学平台、微生物与水产病害实验教学平台,并规范了各个实验教学平台的各项制度即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工作规范、实验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固定资产使用人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须知、仪器药品保管领用制度、仪器设备报损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工作制度、实验室毕业实习工作制度、科研教学借用仪器制度、精密仪器使用规则、实验考评制度等。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制度、基地的制度方面主要是水产系三项实习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和实习基地各项制度等。水产系三项实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水产系三项实习指导委员会职责、水产系三项实习指导教师职责、水产系三项实习学生职责;基地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地遴选和基地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基地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则包括了专业基地的建立与管理制度、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基地学生管理制度、实习基地孵化车间值班制度、实习基地住宿制度、实习基地就餐制度、学习学生优惠措施、实习生考勤制度等。另外还有教学实习制度、毕业论文相关制度等。水产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制度体系基本上包括了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各阶段的实践环节。
(二)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构建为了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综合创新平台,在水产养殖专业原有的生物类课程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基础上,参考刘焕亮、赵文、何洁等人研究,在学院一级开展的工作就是组建水产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及构建水产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干,每一学科课程由几门相关运行课程组成课程体系,如把水产专业相关运行课程整合成11学科课程,如水产增养殖学课程包含:内陆水域增养殖学、池塘养殖学(双语)、水簇动物养殖学、淡水养殖学、名特水产养殖学、海藻栽培学、海水鱼类养殖、淡水观赏鱼养殖;水产疾病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簇动物疾病学、鱼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包含:水产微生物学、水簇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动物免疫学、水产品检疫检验;水生生物学课程包含: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学、水簇观赏动物学、水簇观赏植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理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学;渔业资源与捕捞课程包含:淡水捕捞学、渔业资源与环境、水生经济植物栽培鱼类行为学;渔业管理课程包含:水族产业经营管理、水产标准化、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休闲渔业、渔业经济管理;生态与景观工程课程包含:水簇馆创意与设计、水簇景观生态学、水质净化与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工程、水簇工程设计、鱼类生态学;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包含:鱼类遗传育种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基因工程;科技论文写作与专业英语课程包含: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课程。
每一学科课程由一位老师作为负责人,运行课程则基本上由两位老师组成,这既加强了该课程的教学力量,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为该课程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不同老师互相组成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避免重复能起到一定作用。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建设除了在课程上组建教学团队外,另外重要的是实行导师制和校院两级关工委的组建和运行。导师制是在2008级开始在新生入校时实行,主要是对每一位新生在入学时指定一位导师,从专业思想、学习方面、就业发展、科研实践等学生可能需要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帮助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等。而校院两级关工委主要是由本专业和相近专业退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有一些还是同时担任学校关工委的专家。这些关工委专家在学校和专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把关,成为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的宝贵财富。
(三)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分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展开。两个方面主要是指校内和校外,三个层次主要是指教学实习层次、科研实践层次、社会实践层次。校内综合实践基地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校内基地有面积103亩,其中有大的成鱼池、亲鱼池、苗种培育池、科研池,也有孵化环道及实验室与相关房屋设施,交通方便。近两年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陆续地扩建和添置了许多循环水处理实验槽。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方面主要有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正式签订协议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湖南常德湘云生物公司、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鱼类原种场、洞庭水殖公司、东江水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沙市水产局等。以及多年来科研、教学等各方面有着深浅不同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如:湘潭水产科学研究所、宁乡水产局、常德市畜牧水产局等。教学实习层次是在校内基地和校外各实习基地及各实验平台内完成的。
科研基地方面主要是由专业老师的科研而建立的合作,如大通湖生态有限公司、益华水产公司等;学校双百工程基地也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如安化柞系溪水库等,每年基地都会安排专业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科研等活动;科技特派员基地是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为加速科技下乡和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湖南省及市、县都开始在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挑选科技人员作为特派员的形式,进驻比较贫困或有一定发展实力的企业,来推动和加速其发展,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共有六位成员成为省市科技特派员(有三位湖南省省级特派员,三位长沙市科技特派员),这样他们所联系的基地同样成为专业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科研提供了新的平台。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在学校安排的地点、科研实习基地及家乡进行。每年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则根据情况的变化,主题和形式有一定的变化,如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和双百工程基地为主题的等等,都很好地为专业水产养殖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
(四)创新实践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践体系建设方面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学校每年都进行,学院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都会积极申报和投入,并每年都有一定项目获得学校立项;而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首创,一直都获得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好评。
(五)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目前实行了毕业论文的考核细则,在专业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很多,目前还处于调查和讨论之中。
二、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创新和管理的初步成效
(一)教学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和创新事迹。例如,2012年2009级水产养殖学生李伟在湖南澧县竹天湖渔场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期间把渔场的卫星地图、地形图、渔场的进排水系统画出来,一一进行了优劣对比分析,并对鱼苗的孵化培育程序进行剖析;另外在同升湖实习的学生将匙吻鲟胚胎发育全过程制成标本,做成ppt材料;还有几位学生一毕业就自己筹集资金,在长沙城边黄金乡一水库下方承包40多亩水面,进行观赏鱼繁殖开发、经营工作,目前进展相当不错;另外许多同学毕业实习期间由于专业技术掌握到位,每月可以获得2000-4000元不等的薪水,并得到所在实习公司领导的好评。
(二)专业技能教材建设水产养殖专业为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针对每门专业课程都加重或重新设计了创新和综合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水产养殖技能学》一书。
(三)考研率、免推生近3年来水产养殖专业的考研成功率达33%以上,2013年考研率达52%。自2007年学校开始实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政策以来,水产养殖专业已有11位本科生获得这样的机会。而报考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只要上了分数线都会被录取,因为往届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以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而被认同。
(四)大学生创新项目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会积极地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而且由于选题多与专业切合很好,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成功申报的多。
(五)企业调查学院在2007、2008年对用人企业的随机调查中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能力也展开了调查。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用人单位对我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很满意,评价很高,在知识面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方面总体评价也较高。在文化素养的各项调查中,素养较好的毕业生均超过90%,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毕业生更是达到了100%。近年来,水产养殖毕业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达到良好以上的毕业生均超过了90%,其它各项指标也大多超过80%。
(六)毕业学生调查与发展1.毕业生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毕业生的才能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极少数毕业生(6.7%)认为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原因可能跟毕业生定位、所处岗位有关。很多毕业生都认为可以通过现工作岗位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才能,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同时,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相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但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就职于企业,从事工作主要还是以营销、生产为主。这种就业状况与社会人才需求和相关企业的项目分布规律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联系的。2.毕业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评价从图2可看出,毕业生普遍对我院专业建设评价较高,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都较合理。毕业生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评价为合理或较合理的分别占97.8%、93.4%、95.6%和93.3%。只有6.7%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3.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的评价从图3可知,有95.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的改革措施比较得力,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仅有4.4%的同学认为学校教学改革措施不得力,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
(七)就业率尽管这几年来大学生分配日趋困难,但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7%-100%间,一般每一个同学都有3-5个就业选择机会。有的学生甚至在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时就基本落实了就业单位,在毕业实习时就已经获得了较高的工资,开始了正式的上班生活,即便有没立即就业的,那也是因为要继续考研、手里已经有多个选择的单位拿不定主意或者期待有更好的选择。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距离,而其中主要在政策、资金和观念等方面更需要花大力气和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一)政策方面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人事、财权等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的政策、人事和财权等比较少,更不用说一个专业了。因此,许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措施和方法都难以开展。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学生毕业前怎样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并且这个考核的方法和成绩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怎样与学生的毕业评价和成绩联系等,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就是目前学校正在试行校、院二级管理,学院的自要比以前更大,这对后续的改革和试验很有益。
(二)资金方面在改革中许多措施和方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有时候即使有政策支持而没有资金的配套,那么政策也就不能被执行,只能被束之高阁。如水产养殖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因为不同的鱼繁殖和孵化时间不一致,在实习中实习内容比较难兼顾,一个实习小组一般只能开展一类鱼的实习环节;实习时间的安排尽管已经考虑到了气候、季节因素,但实际操作中仍然还会出现需要进行课程调整等情况。目前,我校在实践环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就是,生产实习经费和毕业实习经费近20年来都没有变化,生产实习经费为80元/人,毕业实习为110元/人,分配到每位学生身上时还要扣除学院和系一级的管理费用、教师指导等费用,到学生身上所剩无几。这样数目的费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适合的,但目前物价已经上涨了十几倍以上,由此可见,资金方面的缺乏是相当严重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同类院校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三)观念方面一些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还是值得商榷的。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办学就像办产业一样,办学中投入的费用要在短期内获得实实在在的产出,最好是低投入高产出,就像文科类专业一样,新办一个专业并不需要多少投入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而传统的农业类专业要很大投入,产出也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建立教学改革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政策方面学校甚至教育部可以考虑给予一些专业在培养目标、质量要求等重要事情上确保的前提下,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给予一定的自由和权限,就像目前部分学校可以采取自主招生一样。
(二)资金方面学校应与时俱进,增加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这样像水产养殖专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在内容和时间上更充裕地进行安排。如学校和实习地的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相关专题的讲座和交流,实习学生或小组应该带着一些调查报告、观察和小实验等项目进入实习单位等。
(三)观念方面在办学观念方面,像水产养殖专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农学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理应给予重点扶持和投入,而且其投入产出不能仅仅计算其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投入产出,更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