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4:17
序论:在您撰写检验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检验科工作环节复杂,工作比较分散,涉及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检验前中后等多个环节,样本检测项目繁多,有些检测项目时效性要求高,必须在样本采集后的规定时间内检测。因此,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不符项,从而保障检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1.1内部审核的组织策划。
检验科实验室应当根据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内部审核程序,要求实验室按照此程序文件来指导内部审核工作的进行,从而可以避免内审员在审核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规范化。在内部审核前,检验科实验室需任命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由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同时需制定审核方案,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及具体实施方法。此外,检验科必须授权一支合格的内部审核员小组以保证内部审核的高效和顺利进行,内审小组应人员安排合理、需考虑内审员在检验工作中的职责及专业的分散性,内审员应从不同专业组中挑选,要求具有一定的检验工作实践经验,并通过严格的系统培训获得内审资格证书[3]。
1.2内部审核的准备。
在内部审核前,需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成员组成审核组。编制详细的审核实施计划,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审核时间和地点、各主要审核活动的预期日期和持续时间、首次末次会议时间、审核报告的分发和日期。为了使内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运行,一般还要做好内审文件的准备工作:如内部审核日程表、审核项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表、跟踪审核验证报告表等。这些提高了审核效率,保证审核的完整性,减少了审核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性。
1.3内部审核的实施。
通过内审组的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安排审核的工作进度及相关问题等。在各专业组的现场审核中审核员应按审核安排表,合理计划控制审核时间,按检查表逐条检查待审核内容,并收集客观证据,做好审核工作记录。将审核过程中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进行整理、筛选、归类、核对,在此基础上形成审核证据。并将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及时与被审核方说明沟通,在此基础上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最后通过末次会议介绍内审工作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结果,报告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和审核结论,内审组根据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采取相关纠正措施,定期跟踪检查各专业小组落实内审纠正措施的后续情况。
1.4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分发。
内审组长在内审实施结束后将内审报告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交质量主管,内审报告内容包括:内审目的、内审情况介绍、内审结果、预防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评价等。不符合项报告和其他的相关资料作为内部审核的报告附件。质量负责人审批内审报告后分发到各管理层,内部审核即完成收尾工作。
2实施内部审核应关注的事项
2.1提高管理者作用。
最高管理层的正确领导是内部审核的关键。管理者在检验科实验室内部审核中要把握检验科全局,制定合理的内审计划。协调各受审部分配合内审员进行审核工作,并督促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措施,以便能够及时改进现有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
2.2加强内审员培训。
内审员是内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应要熟悉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还应进行经过严格的内审培训,熟悉审核要求、审核方法、审核技巧等。此外,实验室内审人员的选择要避免审核员平日参与被审核的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以确保内部审核的公平公证性,从而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3提高对内部审核的认识。
(1)检验申请:①医生站录入检验申请单;②可打印多种形式的检验申请单,如:标签、条形码等。(2)样本采集:①门诊患者可在采样处打印标签或条码;②住院患者可在护士站工作站打印标签或条码;③可记录采样者、采样日期、采样时间、样本描述等。(3)样本核收:①可按照执行科室、日期、患者标识等条件对比核收检验申请;②可在样本核收的同时自动计费。(4)样本检验:①计算机不仅自动接收仪器检验结果,还能向仪器下载检验任务;②可键盘录入、修改检验结果,包括单个和成批方式,同时写入日志系统;③自动生成计算项目,判定结果高低状态,标示结果异常状态危急值判断,同时发送至医生工作站;④可区别常规报告、急诊报告、打印报告、未打印报告。(5)报告审核:①可以单个报告审核,也可以批量报告审核;②可以按照设定规则自动审定检验结果。(6)报告:①自动向相关科室通过网络发送常规、急诊检验报告;②自动将异常检验结果通过网络发回申请科室工作站;③单个或成批打印检验报告。(7)查询:①可按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病房、病床、检验医师、检验项目等条件进行查询;②可按单项条件快速查询;③可按多项条件组合复杂查询。(8)统计分析:①相关分析图:相关直线方程、相关系数、直方图人工比较;②正态分布图:t检验t值变异系数等;③细菌有分离率统计,阳性率统计等。(9)报告打印:①提供多达十种以上报告样式由用户选择;②提供远程报告打印。(10)检验计费:允许录入检验住院时收费、检验科收到检验申请时收费、报告时收费。(11)权限管理功能:①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可记录每个进入系统人员的操作内容;②具备多层权限控制,不同组、不同检验技师拥有不同的操作口令;③具备多种权限管理,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力。(12)微生物学模块:①含有完整规范的细菌/抗生素分类库;②培养结果的默认自动输入;③阳性率及跟踪;④细菌发生率及跟踪;⑤抗生素耐药性及跟踪。
2业务流程
①门诊流程:CIS门诊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并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患者持电子申请单到收费窗费,HIS收检验费并打印检验发票,患者再持检验交费发票与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登记处登记(刷条码登记)并打印检验标本条码,之后到抽血窗口排队抽血,由抽血员贴标本条形码标签,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门、急诊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患者也可刷条码打印检验报告。②住院流程:CIS住院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可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护士审核检验医嘱,打印标本条码并执行(抽血、贴条码),送标本到检验科,检验科登记处刷条码登记核收标本并连接自动HIS记费。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住院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住院患者历次检验结果都可查阅。
3应用LIS系统的意义
1.1检验科要有合理科学的布局
检验科的设置要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布局要科学合理。
1.2检验科的人员配备要合理规范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科人员在取得检验资格证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科室管理者要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再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保证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运行有条不紊,保证检验质量。
1.3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影响到临床诊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同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本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科有责任送到上级检验单位检查,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并必须与上一级检验单位签订检验委托协议书。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精密的检验设备相继进入检验科,这就要求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试剂必须有据可查,仪器必须要有厂方提供的仪器校准报告,试剂要有供货方提供的量值溯源资料。
1.4医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
一个合格、标准化的医学检验科,除了精密的检验仪器和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验人才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1.4.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不断开展新项目,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密切与临床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4.2建立标本接收制度,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拒绝接受,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对无法重新采集又非做不可的标本,报告单必须加以批注、写明,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结果时参考。
1.4.3建立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
报告单的审核应考虑标本采集是否合理,检验过程中质量的评估,检验结果可否发出的标准(质控在控或失控),异常结果是否复查,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有无漏项、有无涂改,报告单是否按规定双签字。
1.4.4急诊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科必须能提供24h急诊检验项目,明确急诊报告时间、急诊标本接收时间,临检项目30min内发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h内发出报告。
1.4.5“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了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有效采取处置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应制定“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
1.4.6医学检验信息反馈及回访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证临床与医学检验科的信息畅通,应建立信息反馈回访制度,并记录保留。
1.4.7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科要建立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检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制度。
1.4.8医学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水、电安全及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科主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登记情况。
1.4.9医学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几乎所有检验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分泌物都集中在检验科,检验科是重要的传染源集中地,所以必须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2医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工作的不断细化,检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进行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建立,仪器的管理与检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质控物、校准品的选择;实验室环境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物的选择:三级医院至少选择2个浓度质控品,以保证高的误差检出率与低的假失控概率;正确分析质控结果,以确定质控是否为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或假失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日常室内质控必须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失控报告单,分析失控原因,如何处理,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质控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工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必须由临床检验医师或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医师执行,并且严格遵循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检验科主任每月要主持讨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确认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改进措施。
3结论
应用题常用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联系实际检验法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实经过加工而成的,所以,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求出的结果也应与实际数量相符,否则有误。如求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26岁,每公顷产小麦13千克,汽车每小时行400千米等,就与实际相距甚远,可判断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2.估计———比较检验法根据题中条件,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例如:
有甲、乙两堆煤。甲堆有400千克,比乙堆多20%。乙堆有多少千克?
由条件可知,甲堆煤比乙堆多(不必考虑多多少),所以,求得乙堆煤的重量必少于400千克,否则必误。
在解平均数应用题时,平均数必须在所给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在工程问题中,合做完成所需时间必少于单独完成所需时间;等。
3.代入检验法把解答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进行逆解答。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原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如:
某车间有13人,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零件30个,这个车间5小时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30×13×5=1950(个)
检验:某车间有13人,这个车间5小时共生产零件1950个,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1950÷13÷5=30(个)
检验结果与原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
4.替换检验法检验时,可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相同,则原解答正确。如:
现有250棵树苗,按2∶3分给甲、乙两个组去栽。甲组要栽多少棵?
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250×2/(2+3)=100(棵)
然后,可用归一法、倍数法和比例等方法去解答,进行验算。
如用归一法解:
250÷(2+3)×2=100(棵)
两种解法所得结果相同,可初步判断解答正确。
若通过检验发现解答有误,可分以下两步寻找错误所在。
第一步:检验列式是否正确。
这需要重新审视题目,弄清题中事件发生、发展顺序,每个数量所表示的意义,题目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然后据此分析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否正确。若列式正确,则进入下一步检验。
第二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检验时,如果是综合算式,首先检验运算顺序是否有误,再分别用逆运算检验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一、检验项目的选择
诊断中哪些检验是确诊的关键实验,相同的诊断效率那种实验最经济,如何选择检验项目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机构不断引进、更新现代化的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这些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对于各种疾病在检测项目和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这就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实际,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正常情况下检验项目选择,应当遵循时效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二、检验单的申请
检验单包括各种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它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和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近年来,由于检验单的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除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外,检验单的不规范和缺陷也是其重要原因。主要问题一是申请单字迹过于潦草,胜似“天书”,检验人员在录入患者信息时往往靠猜测判断,因无法辨认极易出现“错字、白字”问题,患者误认为医院不负责任,患者失去对医院信任,进而引发矛盾甚至纠纷。二是申请单保存未作妥善保管或存期过短。一旦出现问题或发生纠纷,查找原始申请单困难,责任往往划分不清。目前尚无有关红头文件中的规定,但在ISO15189的认可文件中见到应将申请单保存2年。我认为标准规范的检验申请单须涵盖以下信息:住院号(门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送检科室、病室、床号、诊断、申请检验项目、送检样本类型、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因此,检验单的标准化管理已势在必行。检验单内容一定要求填写清楚,字迹工整,并分类建档,注意妥善保管。
三、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患者在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习惯等其他注意的条件,许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患者不知道,因此采集样本前的告知非常重要。除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固定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可变因素:如:饮食、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为内在因素,药物的影响为外在的因素,还有采血时患者的等。
(一)饮食影响。正常情况下吃完饭后,可使血血脂增高50%,糖增高15%,所以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检验取样前禁食12h空腹采血。粪便潜血检查,则需要患者素食3d后方可采集样本[2]。
(二)运动影响。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采集样本时,必须叮嘱患者在平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进行。
(三)药物影响。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及颜色干扰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另一些药物由于其物理化学性可与检验试剂起反应,从而干扰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如喷他左辛可引起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尿中含有青霉素时,会使尿蛋白检测中出现假阴性。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使医师诊断错误,贻误病情和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检测之前须告知患者停服影响或干扰检测结果真实性的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也必须说明药物因素影响程度。
四、样本的采集与传送
临床检验结果是反映机体病理生理状态的客观指标,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资料。但如果临床上屡有检验结果失真的情况发生,势必影响或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样本没有正确的采集和传送是其原因之一。
(一)检验样本采取。样本的采取收集必须把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应避免污染、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首先,采集前必须了解检验项目、目的,一定严格规定程序和技术要求。如:样本生化检验必须做到样本不溶血;大便常规应随时送检,大便培养必须在用药前进行;常规及培养小便的采集要采集早晨第一次中段尿,24h尿液必须加防腐剂;痰培养及结核杆菌涂片检查采用肺部咳出的早晨第一口痰;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h~14h采血;的检查用干燥清洁小瓶收集一次的全部量,于收集样本后,1h内检查。只有正确采取样本,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水平的真实情况。其次,干扰因素影响。某些血浆组成的浓度可有昼夜节奏性变化,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上午8时至10时最高,夜间则为上午的1/2,因此则应规定恰当的样本收集时间。注意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很重要,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样本溶血[3]。根据检验项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如错误使用采血管,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三,采集样本后要进行查对确认。有些检测样本对容器的的要求非常严格,容器须清洁干净,尿液样本留取时,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等。
(二)检验样本传送。现在许多医院对检验样本的传送不够重视,传送样本人员并非专业、专科人员,更多的是临时工。只要符合“较熟悉当地路况,对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分健康”条件都可任用。如此,很难保证检验样本传送质量和安全。样本采集后应由专门检验人员按规定的时间、照规定的方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并确保样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拿不准又高危险性的样本,应严格按相关条例包装,并有检验师传送,以防止传染他人。
五、样本的验收及处理
1.1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具备样品采集程序及统计技术,加强采样技术管理,将采样工作规范化和统一化。贯彻落实样品采集制度,掌握熟练的采样技巧,确保样品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2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中的工作要求
分析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同时要求也较高,对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样品的前期处理、过程总结、室内审核、登记报告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要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及控制程序进行分析理化。
1.2.1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级检测人员审核制度及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查看技术人员档案,了解技术人员的学习经历、培训及教育情况、及科研成果[2]。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工作的专业态度都会对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检测结果报告,一般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完成各自工作职责之后的几个具体数据汇总,将整个检验结果对外公布,接受广大社会群体的检验。由此看来,检验结果不仅仅是检验人员的个人研究成果,它代表的是整个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2.2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仪器必须配置齐全,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经得起专业机器的检阅,使得检测工作能顺利进行。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维护措施及核查记录制度,操作大型仪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技术,对其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都要了解清楚,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仪器档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将仪器设备准备计划、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维护工作及报废处理纪律全部记载在档案之中。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检定、标识和校准,检验合格之后,仪器还要定期进行维护、核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2.3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研究的主体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实验室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验过程中检测需要,配置相应的实验设施,对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加以控制和记录,尽量使设施与环境达到检测标准需求,使得检测工作准确无误。实验室除了配备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验功能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及时监测和记录某些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灰尘、辐射、温度、震级等等,将不相容的检测活动隔离开来;针对一些可能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实验室,将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离开来。实验室中的用水量、器皿、技术资料、等都需要满足实验要求。
1.3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后期工作要求
质量控制与保证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守数字修约准则,谨慎选取异常值。对以下数据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分析数据的准确记录、数据离群值检验、数据方差分析等等。一个分析机构的整体水平是利用技术,综合分析评价技术的高层次信息,这样分析结果才能全面,数据才能更准确。理化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需要分析目标、实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整体要求,采样、以及样本的贮存等等。进行理化检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报告。
2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管理功能
2.1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
要使得实验室发挥其最大作用,就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方针。我国应该根据实验室系统发展的实际特点,建立质量体系方针政策,所制定的方针必须全面、科学、有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随着硬件、人员、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变化,也呈祥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此看来,建立灵活完善且全面的质量体系方针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情况,方针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方针,要与食品检验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以及项目各个环节相适应,质量体系中的细则有明确的责任权属和奖惩制度划分;其次,根据质量体系方针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零部件的维护工作纳入质量体系管理范畴之内,每一台机器的专属名称、使用年限及维护人都详细标注出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与检查环节。最后,在了解食品检测样品试剂的检测方法、监测要求、监测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体系方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能单独操作,要与采购部门、质检部门以及督导部门共同协作。验货时,谨遵质量体系标准,将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规格进行比较,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抽样、盘点。一旦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更换,使得食品实验室内各项机器设备以及各项物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2提倡全员参与
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实验室,领导层可以加大试验室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门聘请一些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相关管理层进行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员工人员对食品检验的认识。培训时,剖析重点内容,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业务水平,做到样品摆放整齐,药剂量数及使用方法准确,对资料的统筹规范了解透彻,设备的维护方法掌握到位。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多多交流,交换彼此的意见及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做能节省培训费用,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及实验水平。具体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展的,采用分组审核、全员内审的方式,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对机构设置、实验流程、岗位分配等工作进行审定,将内审员组长与分层统筹结合起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保证实验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样的方式能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定准则,统筹全局,做好工作,使得审核工作有原始凭证及准确的业务指标作支撑,成为最有效且最有力的审核标准,将质量体系管理高度上升到另一层次。
2.3规范细化质量体系监督考核
(1)制度制定之后,除了执行,还需要监督考核机制的辅助。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在质量体系标准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不定时的监督考核。将考核指标的工作进行整改,严格遵从质量体系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将工作人员的权限及职责分配好,每个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人员分配不均,工作环节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的发生。此外,领导层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上下级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运作阶段,将实验步骤详细化,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流程,发挥监督考核的最大功效。(2)提高监督考核标准,主要体现在操作流程、实验质控、操作规范等方面。食品检验实验室新员工一定要进行全面培训,帮助其早点适应实验室的工作氛围。管理层帮助提升其专业技能,将量化与考核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考核者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指导。除此之外,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完善好各方面工作。例如:操作流程、设备保养、全面规划质量控制、及时登记、备案记录等,为监督考核工作作铺垫,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
3结论
1.1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现状
近几年,医学检验实验室重要性增大,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实验室实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很大程度上也仍需人工进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约束,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另外,出现操作的失误等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2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环境行为,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制定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规范等,完善相关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仪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实验中所用的原始记录等。另外,对实验室弃置的培养基及被污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将实验室废物置于密封防漏容器中运出,按规定分类收集,统一存放及处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另一安全问题就是实验室的污染。医学检验实验较为复杂,医院的一些传染性血液标本或致病性病原菌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被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妥善处理,器皿需要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清洗,禁止直接用手进行清洗。
2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临床沟通,注重检验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各阶段质量。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中广泛采用各种不同的检验仪器,这不仅加速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也对实验室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室检验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对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
2.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
加强沟通可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检验科提交的检验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完整的信息,如果信息欠缺,检验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补全信息。检验人员只有持有信息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才利于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使检验工作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将其交由临床医生解决。
2.2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的程度不仅影响样本质量,也影响结果准确度。患者准备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及服用药物等。
2.3检验样本采集工作
采集样本过程中,尽量保证得到高质量样本,因为样本的不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可信度。严格要求每个环节,包括样本检验及样本运送等在内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取得高质量样本。
2.4运送、处理样本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于检验科。运送过程中,避免标本污染;如果因各种突况样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运,需要专业人员预处理标本。此过程按国家部门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样本只有存留期限过后才可以处理销毁,这一段时间内应加以保存以备复查用。另外要注意的是,送于检验科的样本,经查验后未合格者,停止检验。
3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要求,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配有相关安全仪器,保护工作人员、设备及环境。这些仪器的作用是聚集感染空气,使其无法自由扩散。实验室人员需定期检查并备案身体情况。其次,实验室人员经培训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日常保养,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与维修记录,并在使用前完成对仪器调试。最后,开展对外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
4试剂管理
实验室各种物品的存放须科学化与条理化。所有药品须分类存放用标签标明名称及含量或浓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试剂及剧毒物品应设置危险物品专柜并专人保管。有机试剂柜须设置通风管,避开阳光照射。另外,酸与碱应该分开存放;易挥发药品须存于通风柜;有氧化性的药品应与还原性药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药品试剂应规范管理,使用之后要归位,试剂借出时需记录,腐蚀品及危险品不可以借出。
5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