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4:14

序论:在您撰写工商企业管理毕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商企业管理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价值观; 企业管理;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1.2、企业文化的作用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 企业文化的有效执能带来以下作用:  

(1) 导向作用:对于企业的整体和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2) 约束作用:对于组织内的员工的思想, 行为, 心理产生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及影响。  

(3)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被员工认可接纳, 形成为自己的信念, 具有相同信念、思想价值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凝聚作用。  

(4) 激励作用:通过熏陶, 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自己内心的信念, 对自己的有引领激励的作用。  

(5) 品牌功能:企业树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及形象, 在公众心目中的形成品牌形象, 构成公司的软实力。  

2、XX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  

2.1、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况  

组织文化建设从外到内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精神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 如同一颗种子, 包含企业的愿景, 使命, 价值观, 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 精神作风等, 它也决定着组织的文化建设。  

制度层:制度层主要是企业根据精神层的要求, 在企业规章制度层面加以约束和体现, 保障内外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制度层能反映精神核心层, 同时也为其实现提供制度的保证。  

行为层:企业的精神层、制度层搭建之后, 通过长久的熏陶, 潜移默化, 转变员工的信念, 最终通过转变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企业的行为, 以及企业内部的环境, 风俗, 故事等方面。  

物质层:包括企业客观物质环境, 办公场所、文化设施、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对外宣传的价值观及形象、企业logo等客观物质来体现。  

2.2、企业文化理念  

愿景:  

锐意创新, 优质服务, 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使命:  

尽最大可能满足行业内的客户需求。  

经营理念:  

专注于某领域, 不断超越, 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服务于市场。  

发展理念:  

以质量求生存, 跟随市场变化, 结合自身发展让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2.3、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 诚实守信:言必行, 行必果。  

(2) 执行力:不拖延、不懈怠, 当日事, 当日毕。  

(3) 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体验, 提高市场效益。  

(4) 服务:客户至上, 向客户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5) 成长:不断学习, 超越自我,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4、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员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规范及准则。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从员工必须具备的个人修养、价值观, 对员工提出了10项行为准则要求:  

(1) 承诺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无信。  

(2) 当日事, 当日毕, 勤勤恳恳, 脚踏实地完成好每个任务。  

(3) 锐意创新, 提升工作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市场规模和效益。  

(5) 主动服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6) 对待客户及伙伴, 互相尊重, 态度谦和, 微笑服务。  

(7) 客户至上, 努力提供最优值的服务, 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8) 不断学习, 成长, 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9) 与时俱进, 学习新知识, 新理念, 不被时代淘汰。  

(10) 顾全大局, 服从领导, 坚持公司利益高于部门和个人利益。  

2.5、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  

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传播和监督的职责, 组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影响者, 其每一具体的管理行为都向员工传达着企业文化的要求和信息, 影响着员工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根据企业文化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16项行为准则要求。  

(1) 以自己作为团队的表率, 用良好的素养影响他人。  

(2) 践行企业文化, 通过传播和日常管理让企业文化一点一滴传递学习。  

(3) 对公司未来和目标承担个人风险, 达到并力争超越公司要求的业绩。  

(4) 承诺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无信。  

(5) 当日事, 当日毕, 勤勤恳恳, 脚踏实地。  

(6) 锐意创新, 提升工作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7) 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可能提高市场规模和效益。  

(8) 主动服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9) 对待客户及伙伴, 互相尊重, 态度谦和, 微笑服务。  

(10) 客户至上, 努力提供最优值的服务, 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11) 不断学习, 成长, 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12) 与时俱进, 学习新知识, 新理念, 不断更新升级自己。  

(13) 尊重关爱员工、给与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营造开放、分享, 共同进步的环境。  

(14) 给与员工充分的指导、培训, 有效评估绩效, 设定员工职业发展目标,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和发展。  

(15) 奖罚分明, 让奋斗者、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16) 从公司大局着眼, 坚持公司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6、企业文化的LOGO (略)  

3、企业文化的落地实施  

3.1、企业文化的实施步骤  

企业文化如想有效的事实落定, 一般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知信行  

3.2、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  

(1) 知:通过内部传播渠道将企业的理念为全体员工所熟知, 常见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传播渠道:  

(1) 员工新入职培训的传播, 新入职员工培训有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行为准则要求等, 让员工清晰透彻的理解企业文化, 在内部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识。  

(2) 公司举办重大活动或事迹的传播, 在企业重大事纪或活动,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传播, 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耳濡目染, 最终被员工熟知和接纳。  

(3) 企业公文及内部资料的传播:公司开展的各类会议、下发的通知、文书、或者企业内部的公文、制度、文件等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运用好公司会议、公文系统在日常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企业的媒体信息渠道:如企业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信息等渠道或者企业内部的期刊、杂志等是很好的企业文化宣传载体和传播渠道。  

(5) 非正式渠道的传播:通过言传身教、人际网络、小故事等各种方式渠道传播。  

(2) 信:将企业的理念转变为员工认可和接受的信念, 让全体员工相信企业文化, 成为员工内心认同的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道了企业文化而已。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领导的不断宣传、示范和关注:公司的上层领导、老板在公开场合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宣讲、传播, 在实际的工作中关注和重视, 也在行为中体现, 会在员工内部形成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氛围。  

(2) 规章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 应该对倡导的企业文化有所指引和体现, 制度推崇、激励什么便引导员工遵守并向该方向去奋斗。规章制度相对于企业文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并且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相关, 很容易使员工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信念。  

(3) 氛围的强化和营造:公司内部的环境、实物logo、企业的文件、通知、会议纪要、等文书, 企业重要的文化庆典活动等, 在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中逐步熏陶成为员工的信念。  

(3) 行:行就是要让全体员工将自身信服的信念、文化、精神、作风等转变为日常的行为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中渗透、体现, 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 并长久的保持, 不断地互相影响传承, 最终形成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的方法有:  

(1) 榜样模范的力量:通过内部评选奖励的榜样, 公司内部评选优秀员工等方式, 让员工见贤思齐, 向着榜样的方向去学习努力。  

(2) 通过经验的推广来鼓励员工的行为。  

(3) 通过内部的行为规范和领导的言传身教、讲演等方式鼓励员工的行为。  

第2篇

题目: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上篇金牛区工商企业面对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金牛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外部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金牛区工商企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节金牛区工商企业的特殊环境不利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章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管理和改革的需要

第一节十大骨干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一些私营企业管理落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第一节营造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劲助力

第二节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节培育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节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章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造金牛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优势

第一节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升金牛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努力为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第五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一节构建金牛实验区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

第3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而难以自拔,有的甚至已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想摆脱同类型企业造成的竞争压力,获得能与大企业相抗衡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把社会需求和企业的现有能力结合起来,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创新方向和发展策略,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一章 我国近年来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我国60%的工业总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率来自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自己做强做大并不容易。许多弱势小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往往产品开发上市时轰轰烈烈,但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7年,生存10年以上的只占民营企业的15%.中小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得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营销方式,实施创新新举措,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赢得广大消费者良好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企业将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壮大。要做到这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加入WTO以后,全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落后,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行效率低、消耗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第四、人才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既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空之下,依托各自的优势,凭借中国企业家的卓越才能,定能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在中国加入WTO这个机遇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

第二章 中小企业经营创新的条件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创新的领域有很多。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创新”概念包含下述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虽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企业经营中的各个创新层面,但考虑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创新中具有经营体制灵活、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以及承担风险的创业冲动易于激发等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加以关注的3个领域。针对不同的领域,可以采取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创新策略。

(一)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开放创新的相互关系

1、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

由于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将“自主创新”纳入到其发展战略中,但多数仍只为名义上的自主创新,实为技术引进或模仿创新。这是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开始,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引进是通过一定形式从国外向国内引进先进或适用的技术成果,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模仿创新是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二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的模仿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模仿新技术的难度将会更大。

2、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国内企业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了创新能力,最终还靠自主创新来增强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其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物化产品,其中更深刻的还在于技术是缄默知识派生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缄默知识论”的基本逻辑是:知识可分为编码化知识和隐性知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前者可不受空间的限制快速传递和扩散,而后者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创新过程涉及大量隐性知识的输入,而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才能有效获取。缄默知识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诀窍来自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组织学习的结果,依赖于企业内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的努力。也就是说,企业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只能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手段,目的是要在消化吸收的技术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站在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点上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 3、正确理解“开放创新”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一般认为,“开放创新”模式,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利·切斯布朗(Henry Chesbrough)教授,于2003年在他的专着《开放创新:技术创新和收益的新需要》中倡导的。他认为,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企业越来越难以从其研制的先进技术中获取市场收益,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公司只固守自己的理念,而近年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创新剧变,使大企业不再具有垄断创新理念的能力。因此,必须消除存在于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界限,特别是要让大学分享企业的研究成果,这种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将大大超过付出的成本。他强调企业自有技术和外部技术有机融合,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之外产生新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创新可以使企业充分、有效利用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创新壁垒和障碍。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很难找到合作对象或成为被合作对象,所以不能急于实施开放创新,否则就重新

回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老路上。 (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

1、外部环境。

①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国外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会缩短其在国内市场的扩散周期,使模仿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同样,国内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经常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如制鞋业和纺织业的“反倾销”事件。所以,广大中小企业不能以“世界制造工厂”而沾沾自喜,而应适当注意长远利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因素。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至关重要。而目前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但执行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当,某些保护措施和保护对象超出了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变成了对垄断知识产权的少数跨国巨头的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变成了跨国企业的谋利工具,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阻碍了公众享受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

③国家产业政策。当前,国家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进结构调整,已经把自主创新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的国情是,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要推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必然需要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此,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法规,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内部原因。

①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特别是一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劳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很少经营自己的品牌,结果导致大量利润流失。

②技术基础落后。企业技术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③资金相对短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

④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虽然目前高素质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的对口创新型人才仍然匮乏。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缺乏两类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一类是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两类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第三章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一)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更新的技术和知识,谁就占有了更大的优势。这在信息技术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网络经济泡沫导致了许多依靠信息技术企业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是信息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创造着亿万富翁,微软公司更是创造了世界上最多的财富。而创造知识的源泉主要是自主创新,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走以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不再受制于人。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立适合自主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从内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要把创新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科学地协调组织起来,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建立决策管理制度,对创新机会的把握,对创新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正确决策的核心;建立员工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吸引和储备创新型人才,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科学规划企业资源,加大技术创新的工艺改进的投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中小企业创业时期最为艰难,其中启动资金是最大的障碍,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常因为缺乏资金注入,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品,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这需要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它们的自主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在武汉光谷,中小企业只要凭借所拥有的被认证的专利技术,就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启动资金,无需其它抵押,这降低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门槛,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进程。如武汉恒硕光电科技公司、武汉利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就是快速创业成功的典型;又如凡谷电子也谱写了创业传奇,短短几年内,成为摩托罗拉、深圳华为等国内外着名通信业巨头的主要供应商。

第4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工商管理“90后”教育教学模式

民办高职生不仅具有“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其他方面也凸显了其独特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源为文理兼收,专业界限不明显,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各大民办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作为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新新人类”在教育措施、管理模式上应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特点分析

1.1 “90后”大学生共性分析

“90后”是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事情,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教育水平都同父辈大相径庭,个性也相差极大。具体表现为:

(1)思想活跃,理想现实

“9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代脚步相适应,他们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喜欢人与亦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更容易体察,能较快地适应同时代产生的共鸣。

(2)个性张扬,能力不够

“90后”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展现自我,强调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但是由于大多数“90后”从小在家长呵护中长大,自身生活阅历不深,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突出的独立自主能力,对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遇到问题很难客观分析正确对待,不能积极承担责任,有时候甚至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

(3)勇于创新、心理脆弱

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现代资讯的发达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接触新事物的平台,他们知识面较宽,眼界开阔,喜欢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但是心理抗挫折能力极差,遇到困难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行为上的偏激,这就造成了在“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害怕失败又存在一定的趋同从众心态。

(4)目标明确,功利性强

“90后”大学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营造的温室中培育长大,父母对子女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此“90后”大学生为人处世目标明确,轻过程重结果,而且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观念往往使得“90后”大学生出现个人道德修养的缺失,他们热衷于追求现实的短期成就和眼前利益,缺乏集体主义思想,更谈不上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

1.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个性特点分析

(1)被动学习,率性而为

正确的学习目标、态度、习惯和方式是一个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很多民办院校“90后”高职生由于基础差,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上显得被动而且随意:根据笔者对江西几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的调查,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只要尽力就无所谓,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逃课现象十分普遍。

(2)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盲目性大

专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社会角色,是其职业生涯形成的首要阶段。然而在民办高校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对专业选择盲目性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专业分支越来越细,给学生选择合适专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报读民办院校学生本身对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学生或单纯根据专业名称选择,或听从他人推荐。

(3)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对拥有宽口径就业需求,这是很多毕业证选择该专业就读的主要出发点。但总体来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职业选择随机性大。毕业生大多愿意去沿海开放城市或是内地发达城市,很少选择偏远地区就业。很多同学期望从事的工作体面、收入尚可、劳动强度不大, 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心里辅导,开设就业讲座,加强专业实训以及军训等科目,磨砺学生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有理想的规划,对职业岗位有清楚的认识,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改革

2.1 教学思想改革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地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由于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更容易受西方现代金钱本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竞争意识的影响,表现出另类叛逆、个性张扬、不服管教、虚荣、自尊心强等特点。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突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就读本专业的依据是“父母朋友的推荐”或者“好学” “好就业”,在这样盲目的选择下,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民办高职院校招生人员可以利用充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客观地全面地介绍不同专业的特点,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学生录取以后,校方应该第一时间聘请企业家、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开讲座讲经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3)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提倡肯定教育

适当的赞美与表扬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方法上的延伸,是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受挫能力较差,通过适当的赞美和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出于积极状态,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能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错误,并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2.2 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应推行启发式,废除填鸭式

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目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专家讲座、讨论班、网上实验等,针对“90后”高职生,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90后”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这所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

(2)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基础差,学习热情较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能力和弱点通过各种手段予以诊断,为学生提出适合个人需求、兴趣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建议。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网络教学、视频教学、企业实地参观实习、模拟管理等。

(3)注重课堂以外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场所。就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那么,作为校方更应该提供学生积累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能力的平台。具体做法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辅助考证等。

2.3 教学手段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可直接使用图表、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等直观教学手段,这使得教学朝着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知识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其直观性、动态性和大容量信息导致了教学内容对时空的超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4 考试方法改革

随着对“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各高校考试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建立试题库,有些课程利用计算机出题,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学生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等。考试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闭卷、开卷、两页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

2.5 教学实践改革

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基础定位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特别是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些在企业无法动手的生产环节,可以购买有关的电子音像制品使学生通过观看而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通过摸拟实验室,如会计模拟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培养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现代营销的技能、商务谈判等课程宜采用这种方式。

(2)聘请企业管理者做兼职教师并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民办院校来说,由于目前的条件所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很难对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聘请企业管理者或本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作有一个深入了解。聘请的企业管理者来自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因此通过他们的讲座,学生可以对各类企业都有一个了解。

(3)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高职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环节,有助于学生感悟和领会所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对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应包括两种形式:顶岗实习和调查实习。

参考文献:

[1] 《“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赵文博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8月

[2] 《“90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需求研究与教育反思》 毕佳萍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 《柔性管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范式》 叶志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8月

[4]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 李桂陵 彭斯超教育论坛 2009年12月

第5篇

关键词: 绩效考评; 科学性; 软实力; “三化”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64-01

绩效考评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关系单位业绩考评的公正性,影响着单位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烟草企业因其计划性、垄断性色彩较重的原因,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上,忽视对任务指标科学性的调研,缺乏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等“软实力”等方面的考评;绩效考评体系的内容繁多,要求老套,影响考评作用发挥。笔者以为,加强和完善烟草企业绩效考评,要高度重视对考评指标科学性的研究,注重对“软实力”指标考核的设置,激发员工活力,使绩效考核朝简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绩效考评工作发挥更大的管理效能。

1 加强调研分析,提高考评指标的科学性

1.1认真分析单位上年度考评指标的执行情况。绩效考评一般由上级下基层单位听出汇报、组织检查。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一个单位全年业绩的基本评定,基本上没有时间对考评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考评只起到了检查汇总的作用,而没有起到指导指引的功能。因而,每次绩效考评应增加对一个单位上年度考评指标执行的科学性分析,将各种因素所起的促进或者制约作用一一列举,形成详实的分析报告,作为下年度考评指标下达的重要参考。

1.2深入调研单位新年度发展面临的环境情况。单位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是下达考评指标的客观依据。上级部门在新年度计划制定前,有必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对每个单位的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的调研,实实在在地掌握基层单位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发展潜能,在此基础上再拟定绩效考评指标,就比较客观、接近单位的发展实际。

1.3反复讨论单位拟定的绩效考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拟定后,应先让接受考评的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由上级部门商议,再反馈基层单位再讨论,基本上确定考评指标内容。最后呈送上级部门领导层会议审批,审批通过后予以下发。

2 加强人性化考核,增加“软实力”考评指标额度

2.1 增加员工持续学习能力方面的指标考评。员工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员工如果学习适应能力不强,也不追求个人进步,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企业就谈不上发展。学习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技能考核、学历职称、资格认证等方面,重点突出业务技能的指标考评,促使员工保持学习上进的积极状态。

2.2增加企业文化理念执行方面的指标考评。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工作团队。不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不尽相同,但其凝聚人心,教育引导员工的目的是相同的,关键是否将文化理念执行到位,一些文化理念挂在墙上,印在册子里,却未融入到员工的脑海里,没有应用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当中,形成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的“两张皮”,不利于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增加企业文化理念执行方面的内容指标考评,促使企业重视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优秀的文化理念发挥作用。

2.3增加创新精神方面的指标考评。创新其实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与平时的工作密切相连,每个环节如果都能创新地改进工作,聚合在一起,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小力量。因此,在考评单位科研创新项目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考评单位员工的创新精神,如每年创新类的论文有多少,“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有多少,开展的创新性活动有多少等等,以激发全员创造精神,在节约型、环保型、创新性行业的建设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加强工作创新,使绩效考评迈向简约化、系统化、信息化

3.1突出重点,精简考评要求,力求简约化。简约,是力求语辞简洁扼要的风格,其特点是简洁洗练,单纯明快,辞少意多。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在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上,尽可能地提炼考评的指标,减少一些同类项,对一些日常程式性的工作要求,不出现的坚决不出现;一些指标,随着烟草行业形势的发展,在发展绩效的程度上已说明不了多少问题,也没有多大的激励促进作用,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考评。比如基层县局的毛利,虽然与品牌培育有一定关系,但货源的投放权在市公司,也就是说,不同单位的毛利获得与市场的货源投放有较大的关系,考核一个单位的毛利,就显的不太切合市场实际,而要侧重考核县局的品牌培育能力、把控市场的能力等等,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毛利自然而然就上升了;一些综合工作方面的考评指标更应该简约,比如稳定、依法行政等工作,没有必要考评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这些程式化的痕迹资料,因为这些是每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没有必要出现在考评指标序列里,而应该侧重于稳定的结案率、事件发生率、法规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融合程度等等,这些指标,让基层单位能够抓重点,重点抓,提高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

3.2突出统筹,整合考评体系,力求系统化。统筹,就是统一筹划,即对单位的绩效考评体系,统一目标,统一预测,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指挥,进一步地整合、凝练、完善,使各单位能够相对站在较为公平、合理的竞争舞台上,形成以中心任务完成为主的系统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如当前“卷烟上水平”是行业的战略任务,就要围绕这一任务,统筹安排,对现有的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完善,对考评指标重新筛选梳理,构建起了“一主多辅”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即以“卷烟上水平”的核心指标完成为中心,建立原料保障、市场营销、市场管理、科技创新、基础管理、信息化建设、基层建设、人才培养上水平等辅助指标考核体系,从而使企业更为清晰地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能够集中精力求突破、创佳绩。

3.3突出规范,完善考评机制,力求信息化。规范是烟草行业的生命线,绩效考评工作更需要规范的意识和手段来支撑。仅靠单位的自觉行为来规范考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绩效考评工作走向规范化、高效化,体现公平公正,是真正反映企业成绩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首先,将考评体系设置为信息系统,平时,系统就会自动上传录入企业的一些基本的工作信息,及时地进行信息分析,就能将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次,通过信息化,考核指标就不可能人为地减少或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评工作的影响;其三,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考评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考评的质量,给上级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

第6篇

自学考试助学实践教学体系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无论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发展方向应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在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和渗透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提高自学者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是克服自学考试自身局限性,发展自学考试教育所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在自学考试教育尤其是全日制助学中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实践课程的考核,在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的接轨的需要。

一、分析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

从浙江近年来的实践看,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关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若干方面的创新及发展走势:

1.全日制自考助学从单一的高等学历教育补充走向全面素质教育。如浙江东南外国语职业学校所倡导的“一个门进来,多渠道成才”的理念,就是指学校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自考生构筑了学业成才、技能立业、政治发展、素质提升、兴趣张扬等多种成才平台,这个学校在自考生源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形势下选读自考的学生年龄、身份、求学目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历文凭已不是唯一目标。

2.从单一的以考试为终极目标走向全日制学校教育,注重过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浙教办[2008]171号文件围绕学校设置条件作出了严格、明确、具体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对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实行年度评估制度,对评估合格的学校核定招生计划,在省考试院建立招生网络平台,由省考试院统一监制入学通知书,因此在浙江,全日制自考助学已成为高等自考教育的重要形式。

3.从单一的满足学历要求转向满足开放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自考教育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如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推出的“同层课程超市”,这是浙江省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上一项非常重要的新的改革举措,允许学生在修完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达到学分要求,按核心课程专业毕业。这种做法实现了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性的三位统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又如自考装潢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体育教育等专业所开课程中有50%以上为实践考课程,可以说自考教育正从单一的国家标准化考试转向国家标准化考试与“应知应会”实践技能考试的有机结合。

二、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教自考助学院校自身教育品牌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新高职的介入,使得主要以招收高考落榜生的高校自考助学生源几近枯竭。1999年,很多高校自考助学单位招不到学生,减招以至停招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2000年以后,虽然高校扩招增幅趋于平缓,但高校现有资源一时难以满足扩招带来的需求这一现象已经凸现出来,自考助学原来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现在却与普通教育争夺短缺的资源。

据统计,“2008年底前,浙江省登记在册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有110余家,宁波成规模的就有5家”。由于多年的高校扩招和适龄学生人数的下降,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有不少已处于停办状态,构建科学有效的自考助学质量体系已是迫在眉捷。实践教学体系是自考助学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手段。

教学质量是自考的生命线,助考院校开展自考助学活动对于提高自考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它是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提高自考助学的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考生及家长与办班高校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采取自考助学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就是要帮助许多想进入大学而未能如愿的学生通过自考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助考院校在开展自考助学活动中,在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考通过率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考助学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片面追求通过率而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要保证人才的严出、优出。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自学助考的特有特征,“宽进严出”必然造成生源质量的落差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重要的是高校在开展助学活动中要能够针对这些多元化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组织活动采取培养措施,构建以素质教育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有基础的

2002年召开的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确立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重发展的指导方针,强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考试的同时,探索在新形势下与行业部门合作发展的沟通与协商机制,积极开展职业资格的教育与培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自学考试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在双证书教学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考了12个自考“双证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电力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方向)、餐饮管理、调查与分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双证书人才。

浙江省对自学考试与职业学校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践探索已历时数载,2006年全省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参与情况见下表。类型上包括了自考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沟通衔接、自考非学历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三个层面,沟通衔接的形式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课程衔接、学分互认、专业共建、功能互补四个方面。我省上述几方面的实践,受到了广大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自考助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自考学历与技能证书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同的专业配套相应的职业证书。只是实践教学内容还时分散的,还没有体系化,一般的只局限在技能证书的范畴,没有系统化得考虑。

在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可行的。以宁波工程学院自考学院为例,其一,举办助学自考时间较长,有着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务实的政策把握;其二,有宁波工程学院的教育资源可以依托,其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更以应用性见长;其三,在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利用。

四、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情况的现状

1.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具有较大的弊端与局限性,自学考试教育属于较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与生俱来就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宽度、广度不足,专业知识的深度不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些薄弱环节影响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认可程度。

自学考试的国家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环节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试(笔试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系统的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相对来说,实践环节考核由于自学考试专业本身、主考学校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实践环节考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质量,抓好实践环节考核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自学考试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健全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是当前自学考试的重要课题。

2.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的实践教学零碎且形式化

多数自考助学院所依托的母校通常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与条件,很多自考生也是冲着这样的条件来的,由于普通高校多年扩招,使学校的教学资源紧张,多数自考助考院校在实际自考教务操作中,简单套用一般学历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安排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形式化的现象。因此,对自考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往往是能精简就精简,对其也没有严格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素质较差。

更有些自考助学院校自身资金匮乏,实习场地、指导教师受到限制,实验设备更新程度较慢,工科不是很齐全,且多数新开设的专业因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条件远跟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专业不仅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缺乏,而且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自考助学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即到自考助学院校任教,所掌握的一点实践知识比较肤浅,对学生进行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能力的指导,显然效果不会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企业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师职业后。不注意知识更新,实践教学能力不能持久符合需求。

五、探索符合自考教育规律和自考助学院校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一些自考助学院校的成功做法,主要是借鉴高职类和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不死搬硬套,需适应自考考试自身规律和自考生特点及专业要求。

1.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目标

(1)具备专业相关领域的核心技能

专业技能培养应以该专业业务流程为线索,将核心主干课的知识高度浓缩,进行必要的整合训练,将专业课中没有系统讲授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应用到的知识,都融会到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衔接和灵活应用。

(2)获取该专业方向相关从业资格证。

(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相关基本能力。

2.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由主辅线两部分组成,详见下图: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即专业技能应用方面,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交叉贯通,分别安排理论课程环节实践、专业技能仿真操作、毕业实习和总结。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是自考学历考核的要求,而专业技能仿真操作,则要对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单项实践的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合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对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的辅线主要包括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以及在本专业外送的比赛活动。

3.自考助学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课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对本校老师提出明确要求,起到导向作用,使他们逐步增加实践方面。二是在社会上聘请的教师必须有实践方面的经验。三是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做专题报告,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

(2)把职业技能证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中,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省考试院考核统一起来。

(3)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项目建设应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常规实训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对原有的实训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实验比例;二是建设实践教学项目密切联系与所依托母校、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共享。通过仿真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毕业实习监管。

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用校友会等各种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注重毕业实习环节,试着建立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应由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应做出详细记录,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应专业技术内涵的毕业论文(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

(5)在校期间,把素质素拓展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生管理之中。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是学院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应用到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同学中,自考每位同学在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以后,鼓励和帮助同学有目的性地选择并开展一些有主题的课外活动,拓展自身素质;即学院教学部门在规定的教学学分之外单独划出一块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学生根据所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进行学分申请,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

总之,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学考试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参加助考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增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职业的基本素质和适应力;对于自考助学院校而言,完善了整个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相长,丰富了自身教育品牌的内涵,提高了竞争力;对于自学考试事业而言,有了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自学考试的办学质量,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维护和提升了自学考试声誉,从而促进自学考试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山东省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创新教育,2001,(1).

[2]彭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初探.中国考试,2011,(4).

[3]刘永浪.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中国考试,2011,(7).

[4]郝吟菊.普通高校助学全日制脱产班的现状与对策浅析.创新教育,2011,(9).

[5]毕胜.自学考试实践性课程考试质量控制体系初探.中国考试,2011,(6).

[6]黄家柱.高教自考实践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

[7]郑志坤.论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8]李笑月.在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职业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职业教育,2000,(28).

[9]邢礼阳.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的认识与思考.教育研究,2010,(9).

[10]周长青.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中.科技信息,2011,(29).

[11]张勇.加强自考助学实践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现代企业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