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术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0 08:34:26

序论:在您撰写技术经济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技术经济论文

第1篇

水处理技术经济论文范文一: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摘 要】作为一个焦炭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的焦炭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成分复杂的焦化废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焦化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单的对焦化废水作了介绍,分析了其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重点就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生物脱氮技术、活性污泥技术等已发展成熟的技术和催化式氧化法等新型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处理焦化废水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焦化废水 处理技术 有机物 污染物

一、引言

中国的焦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大的,近年来我国焦炭的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伴随着焦炭的大量生产,焦化废水也大量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加剧。在炼焦生产、煤气回收和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废水统称为焦化废水,由于煤源性质各异,煤化产品的回收工艺的不同,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其中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此外,有机物还包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等,而无机物的主要包括硫化物、硫酸盐等,因为焦化废水的氨氮元素的含量很高,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生物降解的难度较大,不易处理,使得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的水质不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如果排放出去,将会严重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所以,必须重视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完善已有处理技术,研发新型的处理技术。

二、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因为,含有难降解物质的焦化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人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对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技术,主要包括生化方法、物化方法、化学法及物理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一)生化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脱氮技术

生化法作为焦化废水处理中使用范围最广而且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吸附作用来将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除去。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以生化法的作用原理为基础研发出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技术等,实现了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降解。生化法处理废水的处理量大而且应用广泛,但是,由于设施的规模较大,花费时间较长,所需费用较高,再加上依赖于废水的水质条件,所以生化法仍需改进。

1.活性污泥法:在活性污泥法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为生物絮凝体和活性污泥,二者通过与有机物发生接触而将可溶解的有机物吸收、吸附,经过氧化做作用最终生成以一氧化碳为主的产物,此外,不具溶解性的有机物在被转化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后被微生物代谢和利用,最终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降解,但是,此种处理技术并不能使焦化废水完全达标,其对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几乎为零,所以仍旧有待完善。

2.生物脱氮技术:由于上述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法并不能将焦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含氮有机物充分降解,所以以普通生化技术为理论基础的生物脱氮技术得以研发,其中包括又包括缺氧/好氧(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缺氧/好氧一好氧(A/02)等多种工艺技术,使用生物脱氮技术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厚,结果表明生物脱氮的各项工艺不仅能脱氮还能将废水中的许多有机物降解掉,经过处理的焦化废水基本可符合排放标准。相比较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技术的除污率明显提高。但是,生物脱氮技术的各项工艺对于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等的好氧与厌氧特性的针对性不同,因此有时几种工艺需结合使用对其进行综合处理。

(二)物化法处理技术

经生化法处理技术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的含氮有机物等的含量虽明显减少,但是一些难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依然存在,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的难以降解是导致化学需氧量(COD)较高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物化法即物理化学方法的处理,主要是应用其吸附作用和氧化作用,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的处理,而且这种方法的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成本较低,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三)化学法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化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达到除污或改变污染物性质的目的。化学法通过向焦化废水中加入各种类型的絮凝剂,使絮凝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利于降解或去除的化学物质,或者是难溶的物质,从而净化污水。化学沉淀法作为化学法处理废水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多用来降解含NH,一N的有机物,有时为了更加有效地去除氨氮有机污染物通常将此法提前在生物处理法之前。

(四)物理法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物理法相对于其他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来说原理相对简单,操作也不是非常复杂,规模也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将可见的、可以悬浮在焦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离过滤。物理法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改变。目前,应用物理原理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萃取法以及吹脱法等,由于吹脱法的操作更加简单、易控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对含氮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所以使用较普遍,对其的研究改进的投入也较多。但是,吹脱法的针对性较高,只能对含有氨氮元素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而且容易对大气造成污染,技术还有待提高。此外,物理法的缺点是对污水的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所需费用较高,相对来说,不是非常适合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三、展望

通过对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方法的探讨,不难看出,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人们不断地研发处理技术以求降低焦化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等各种类型的处理方法中均不断有新的工艺手段被研发,但是单单一种处理方法并不能将焦化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效地去除,必须将多种工艺结合使用,才能达到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所以说,未来焦化废水等的处理技术必将朝着多种技术工艺结合使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不断研发的新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而言之,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致力于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的研发,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秦川.模糊综合评价在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化工环保》.2009年5期

[2]高敏江,李素芹,王习东.纳米TiO2/Fe3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水处理技术》.2010年9期

水处理技术经济论文范文二:浅析水处理技术

摘 要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饮水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从而对水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对现今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主要的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阐述,从水处理技术当中的重点内容和操作的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在实际当中加强此项技术的运用,为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作出微薄的贡献,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高的保证。

关键词水处理;技术;应用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living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afety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us th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 basic situation in detail, the main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expounded from th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 key content and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to undertak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ctual technique, as the city and rural area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sues a modest contribution, also for peoples life with higher guarantee.

Key words: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现在,在许多地方,由于常年开发与环境的污染破坏,导致水源被污染的程度比较的严重,对当地人民的饮水质量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所以,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需要对水源进行一系列技术上的处理,使其达到相关的要求和规范,减少水源中存在的高氟、苦咸、高砷以及微生物病害等问题,解决影响人民生和质量和身体健康的质量问题。本文根据对水处理技术进行多角度的详细分析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这项技术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根据对技术特点和操作的详细分析,得出各种技术分别适用于哪些环境下,并且,针对实际使用和操作当中的情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得出不同的水处理技术当中的优缺点,帮助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一般的来讲,在水处理的技术当中,比较常用的是离子交换技术、膜反渗透技术、电渗析技术、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以及电絮凝技术,在这几项技术当中,根据实际的使用和操作情况来看,膜反渗透技术存在有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在操作和使用过程当中,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电渗析技术也存在有同样的问题,虽然其在理论上面操作的成本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在实际工程当中不同的设备,造成的运行费用会比较的高。离子交换技术由于介质更换较为频繁的缘故,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会造成管理的复杂和应用上的不便,运行费用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介质来源和更换的频率都会造成其成本的不同。另外两种技术,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是现今的两种较新的技术,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电絮凝技术集中了电化学技术上的一些优势,与此同时,此种技术还具有运行操作费用较低、管理较为简易的优点,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克服了其他的离子交换技术上的一系列的缺点,在运行成本和操作使用上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和提高。这两项技术是当今运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不仅是因为其可以很好的控制使用的成本,更是因为其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的优势,符合现今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一般的来讲,水处理技术应当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在进行相关的处理之后一定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和规范;第二,技术需要安全可靠,需要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理论方面都较为全面;第三,运行费用要较低、管理要较为方便,不能选择会造成很大成本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不能选择管理起来较为麻烦的技术,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更是要对技术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技术的繁琐程度进行严格的把握;最后一点,投资需要尽量的节省,在满足了以上几点原则之后,需要对技术的投资进行一系列的节省,这一点对于维持经济发展和保证经济效益来讲,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以上的阐述,可以对现今的水处理技术现状有着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下文就将对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采集数据的结果对两种技术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旨在加强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二、电絮凝技术原理和流程分析

电絮凝技术是一种电化学技术,它集中了电化学当中的一些优点,使用电能来对化学试剂进行有效的替代,在减少了经济成本的同时,还能较为有效的去处水源当中的重金属以及悬浮固体等等物质,对乳化有机物以及其他的污染物质都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去除,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电絮凝技术真正起步于上个世纪末期,但是其理论在上个世纪的初期就已经逐步的建立起来,由于设备的不成熟和实践较少,所以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一直到上个世纪的末期,才真正的在实际使用当中得到改进和提高。现今,这项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欧美等国,已是水处理当中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合理的控制了经济成本和设备的管理的同时,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的显著。下文将对其主要的技术和操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电絮凝技术通过对多块钢板进行直流加电,从而在钢板之间产生电场,待处理的水流在进入到钢板之间的缝隙之后,正在进行通电的钢板会有一部分被消耗,进入到水源当中,与此同时,电场中的离子和非离子的污染物质,在受到了电场的作用之后,和电场中电离出来的产物进行相互的反应作用,电场中的消耗水也加入到反应中去,各种离子之间相互作用,以最为稳定的形式结合成一些固体颗粒,在水流中逐渐的沉淀出来,达到了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电絮凝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在电絮凝技术当中,水源由井池进入到均化池当中,均化池的作用是平衡水泵当中的水量,很好的控制其与电絮凝反应器当中的水流量之差,对反应的进行作严格的保障。然后,水流进入到反应器当中,一般的来讲,是两个反应器连接在一起,将水从均化池当中抽入至反应器,内部置有钢板,可以与水中电离出的离子进行反应,可以达到预处理的目的和效果。在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倾斜的空腔,这个空腔的作用是将水流当中的较重的颗粒吸引进去,对水流中还存在的一些铁垢等污染物质,一并进行处理,这些物质由于质量较重,会逐步的沉入到空腔当中,不会随着水流一起前进。然后,水流会依次经过污泥储存设备、除沫池、沉淀池以及沙滤池等等,在其中进行进一步的污染物质处理,完成一系列的工艺流程,除去水中的颗粒、尘埃物质以及砂石等等,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根据实际当中的使用和操作情况来看,电絮凝技术的效果比较良好,在合理的控制了成本和设备管理的情况下,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三、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原理和流程分析

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根据对水源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处理,符合环保以及能耗低的要求,没有化学药剂的使用,在达到水源处理的要求和标准的同时,对成本也进行了较好的控制,整个处理的过程只需要使用较少的逆清洗水,所以,在实际的使用当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技术也比较的成熟,应用较为广泛。在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当中,由于一系列现代化全自动处理系统的运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水源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读读数和操作起来较为的便捷,可维护性较强,整个的工艺流程较为简易,同时,费用成本也较低,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

在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当中,水源首先进入到加压泵当中,加压泵根据流量以及压力的要求,将水泵入至水处理系统池当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水流经过全自动的逆洗介质处理器当中,处理器可以很好的过滤水流中的泥沙以及沉淀物,然后,在过滤完毕之后,水流进入到逆洗的活性炭吸附器中,此过滤器根据椰壳活性炭的使用,对水流当中的异味进行有效的处理,还可以进一步的清除水中的氯化物,除去水中的臭味。然后,水流依次经过除砷装置、阻垢器、水紫外线消毒进口等等,对水中存在有的砷、铁、锰等介质进行一些列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水垢,对水流进行臭氧分解以及杀毒,进一步的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上述过程即是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

四、数据分析和效果对比

根据某地区使用和操作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采集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使用了水处理技术之后,水中的有害物质明显的下降,对污染物质起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根据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中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先絮凝技术对比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其使用和操作方面较为成熟、成本较低,同时管理方面比较的方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维护程度都比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强,但是,电絮凝技术也有其自身的劣势所在,其一次性投资较高,对于较为贫困的地区,不是非常的适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对现今主要的水处理技术有着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电絮凝技术和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的详细阐述,可以对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有着较为详细的掌握,加强相关技术在实际中的使用和操作,加强水处理技术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加强管理,以最佳的方式对水源进行处理,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最优质的保障。

参考文献

叶锐.浅析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J】.水电原理技术,2005.6

第2篇

随着国家及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经济工作的不断重视,建筑技术经济工作越来越成为各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对于环境湿度要求极高,倘若地面不干燥会直接影响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当时施工时正是雨天,空气很潮湿,地板有水渍,常规来说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误了施工进程,也对施工的成本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为节约工程成本,盲目缩减工期,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满足业主的时间需要,缩短施工工期,擅自调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将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乱安排,导致后续的施工对屋面防水材料的损坏严重,延误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费用和维修费用。这一案例,也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问题。

3.建筑技术经济的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项目的结算管理和统计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阶段资金流向数据统计不及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相关账目登记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造成项目结算依据不足,项目款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决建筑技术经济工作问题以及更好实现经济为技术服务的对策

1.明确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制定好建筑经济相关工作的内容,才能不断加快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公司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还是从外公司引进,都要收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一种关系;再者建筑技术使用之后能对技术引进公司以及技术享用客户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二种关系。在建筑实际施工中,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各建筑公司应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各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减少甚至杜绝施工中错误施工方法的出现,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技术错误导致的施工成本的浪费问题,从源头上缩减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应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国家及各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并完善对财务监控的力度。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资金流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标价、施工周期以及建筑质量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在比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逐步完善施工各款项的审批制度,深入建筑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减少施工进度款的盲目支出,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资金的使用,降低建筑建造成本,更好地实现建筑资金向建筑技术创新方面的转化。

3.建立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各种需求,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让建筑技术在满足必要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消耗,并在经济技术相关原理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各项目涉及情况进行各相关性分析。当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程度一定时,其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越少,企业经济效益越大,这就显示出制定完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经济活动中,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经济技术的分析方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技术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制度保障。

4.积极寻求建筑技术的技术创新。建筑经济工作主要是围绕降低建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来不断展开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及时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更要制定方案破解项目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不断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技术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项目研发、建造过程中,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

三、结语

第3篇

1.1氧气:中性介质中金属腐蚀主要为氧的去极化过程。

没有氧气,金属的大气腐蚀不会发生。有资料证明,镀锌的铁钉泡在脱氧的海水中几十年仍保持光泽。金属表面上吸附的水膜相当薄,大气中的氧易溶于其中并扩散到金属表面阴极区,使氧的进极化过程进行甚为顺利,故氧在大气对金属腐蚀中常起着主要作用。

1.2温度:输电线路铁塔在大气腐蚀中,当相对湿度处于临界面状态以上时,反应速度才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每当温度提高10℃,腐蚀速度增加一倍。如果温度急降时,相对湿度大大增加,甚至产生凝露,就会促进腐蚀。例如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或季节,环境温度大幅度下降,金属表面就很容易凝结水膜而锈蚀。

1.3大气中污染物:大气中除了水汽和空气以外,还含有各种各样的污染杂质,并且因地区而异。

气体杂质如:SO2、氮的氧化物、CO2、HCl等。海洋大气中包括有含盐分的粒子。在工业地区,固体的尘埃每月每平方公里上落降数量达数十吨之多。这些尘埃包括有腐蚀性的与非腐蚀性的,有促进腐蚀作用的各种粒子。

2输电设备防腐的由来

镀锌角铁塔是输电线路常用铁件材料,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应用。另外其它镀锌件也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如钢管杆、钢管组合塔、镀锌横担、金具、镀锌灯杆等。一般镀锌件表面在涂装前,施工单位一般要做一下擦净油污的简单表面清洁、除锈工作后就涂以普通的油漆,如醇酸磁漆,油性红丹漆等,这样的涂装效果就很差,使用不久后就发生脱落。许多应用部门并未了解镀锌件表面漆膜剥落的原因,往往认为是油漆质量不高,而不知是选择涂料和涂装工艺不当所引起。油脂类涂料或醇酸涂料均含有干性油,含许多双健,在钴、锰皂等催化下迅速氧化而干燥成膜,但它们成膜后氧化作用并不停止,还在缓慢地进行。由于氧化作用,会产生许多副产品物醛和羧酸,包括蚁酸。这类酸能与锌元素起反应,生成如蚁酸锌的盐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而使体积膨胀许多倍,这样就造成涂膜的附着力下降,结果是涂膜的大片剥落。

3输电设备防腐方案的设计关键

3.1材料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防腐材料对于输电线路的防腐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广东地区多数是潮湿海洋性气候,所以只有选择耐潮耐碱、耐酸及抗击紫外线曝晒的涂料,才能使设备得到有效的保护。

3.2防腐蚀结构涂层的设计

涂层的结构形式对输电线路因化工大气、酸、碱、引起的大面积腐蚀、缝隙腐蚀等关系很大。应根椐设备所处实际环境状况及结合涂料的准确数据来制定涂层的结构,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采用3~4层,由面漆、中间漆和底漆组成。常用的底漆包括红丹防锈底漆、环氧富锌防锈底漆;常用的中间漆包括J6502铝铁氯化橡胶中间防锈中间漆、环氧云铁防锈中间漆;常用的面漆包括醇酸磁漆、氯化橡胶面磁漆、丙稀酸面磁漆。针对高压输电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杆塔的防腐工作必须要多道涂层才能满足防腐蚀的要求,并且底漆、中间漆、面漆设计要根椐周边环境的工业及污染状况而定。

4现场的对比分析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我们选择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防腐方案,于2004年9月份分别在110kV碧开线和碧开线文冲支(同塔双回路)上进行了实验对比:方案A——底漆:红丹防锈底漆两遍;面漆:醇酸磁漆面漆两遍。用于110kV碧开线#01~#04铁塔防腐。方案B——底漆:环氧富锌防锈底漆一遍;中间漆:J6502铝铁氯化橡胶中间防锈中间漆一遍;面漆:氯化橡胶面磁漆两遍。用于110kV文冲支线#01~#05铁塔防腐。方案C——底漆:环氧富锌防锈底漆一遍;中间漆:环氧云铁防锈中间漆一遍;面漆:丙稀酸面磁漆两遍。用于110kV文冲支线#06~#09铁塔防腐。

4.1方案A

4.1.1红丹防锈底漆的技术特点红丹:又名铅丹,分子式Pb3O4,含有2%~15%的PbO。红丹应用历史悠久,从19世纪中叶起就一直作为缓蚀材料使用,至今仍未衰败。它和亚麻油配制的油性底漆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对于被涂装的铁塔金属表面处理要求不高,涂在铁塔带锈带油状态下的表面仍有很好的防锈效果。(1)红丹防锈底漆的优点①红丹防锈漆主要是靠晶格离子的交换作用在阳极区和阴极区均起缓蚀作用。红丹防锈漆在阴极区的作用是能破坏新生的过氧化氢,抑制钢铁表面不再氧化。红丹在水和氧的存在下,能与油性漆料生成铅皂,进一步分解成短链产物后,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②红丹具有很高的氧化能力,在与钢铁表面接触时,能使表面氧化成Fe3O4的均匀薄膜,使钢铁表面钝化而防腐。(2)红丹防锈底漆的缺点①油漆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红丹防锈漆含有大量的铅化物,不仅在油漆生产和施工中会引起工作人员的慢性铅中毒,而且在去除旧红丹漆膜时会造成环境严重的污染。②红丹防锈漆的油性基料耐碱性差,不耐盐雾、海水的浸渍或化学品溅滴。而且漆膜交联度低,不耐酮类、酯类、芳烃等强溶剂,红丹防锈底漆只能配套醇酸面漆涂料,不可与强溶剂的环氧、聚氨酯等涂料配套,以免咬起,故红丹防锈底漆只能适宜于城乡的普通钢结构、江河的桥梁等,不宜适用于海洋环境、化工厂的镀锌钢结构上。③由于红丹防锈漆含有铅类重金属,不可用于铝、镁、镀锌的输电铁塔等轻型金属表面上,以免引起电偶腐蚀。4.1.2醇酸磁面漆的技术特点醇酸磁面漆是以醇酸树脂以多元醇和多元酸的酯为主链,以脂肪酸为侧链构成的。醇酸脂中含植物油的百分数不同而分为短油度(45%以下)、中油度(46%~60%)和长油度(61%)。醇酸磁漆价格便宜,原料宜得,在国内涂料总产量中约占25%~30%。自干醇酸涂料品种众多,应用面广泛。有代表性的户外醇酸品种有CO4-42各色醇酸磁漆,CO4-53醇酸防锈底漆。其中用于输、变电设备的醇酸磁漆耐久性只能达到3年左右,抗紫外线、抗酸雨能力较差。4.1.3应用与效果2007年10月对110kV碧开线#01~#04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变淡,失去光泽,小部分脱落,漆面硬度变软,有部分经摩擦起粉状,防腐功能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方案A的防锈周期是三年左右。

4.2方案B

4.2.1环氧富锌的特点它是用环氧树脂、超细锌粉、填料和混合有机溶剂制成组分一,使用时按比例加入组分二,使用时按比例混匀。在被涂金属表面不能完全清除锈蚀后,不能做到完全渗入表面的不规则部位时,采用环氧富锌防锈底漆能提供优良渗透及保护性能。锌做为一种牺牲金属,保护了钢铁不受腐蚀。4.2.2J6502铝铁氯化橡胶中间防锈漆的特点它是由氯化橡胶加入氧化铁红等颜料经研磨后加入铝银浆、助剂及有机溶剂调制而成。漆膜干燥快、耐水、防潮,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和防锈性。4.2.3氯化橡胶磁面磁漆的特点它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的异戊橡胶降解后氯化而得,呈白色粉末。氯化橡胶磁面磁漆有优良的耐水性、耐候性,在防腐及其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四氯化碳,产生大量四氯化碳蒸汽,带来污染问题,有致癌的报道,处于不发展状态。国外采用其它氯化烯烃树脂代替氯化橡胶。4.2.4应用与效果2007年10月对110kV文冲支线#01~#05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光亮,未发现脱落现象,漆面硬度正常,经摩擦不会起粉状,防腐功能完好。2009年9月又对110kV文冲支线#01~#05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变淡,失去光泽,小部分脱落,漆面硬度变软,有部分经摩擦起粉状,防腐功能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方案B的防锈周期是五年。

4.3方案C

4.3.1环氧富锌防锈底漆的特点它是以环氧树脂、超细锌粉、填料和混合有机溶剂制成组分一,使用时按比例加入组分二,使用时按比例混匀。在被涂金属表面不能完全清除锈蚀后,不能做到完全渗入表面的不规则部位时,采用环氧富锌防锈底漆能提供优良渗透及保护性能。锌做为一种牺牲金属,保护了钢铁不受腐蚀。4.3.2环氧云铁防锈中间漆的特点它是以环氧树脂、云母氧化铁粉、防锈颜料、有机溶剂调制为甲组分,由聚酰胺树脂液组成乙组分。云母氧化铁简称云铁。它的主要成分是a-Fe2O3,一种特殊形状的赤铁矿,呈薄片状的结晶体。它的耐碱性好,但对酸较为敏感,颜料很容易为所有的涂料基料和溶剂所润湿,且水溶性很低。4.3.3丙稀酸面磁漆的特点它是以(甲基)丙烯酸及苯乙烯为主的含双健的单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由基聚合的高聚物。该涂料具有极高的装饰性、突出优点是耐候性好,在长期暴晒下,涂层保光、保色性好,在航空航天器材、汽车工业、户外输、变电设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定型产品有B04-11各色丙稀酸磁漆(自干)、B04各色丙稀酸烘干磁漆。4.3.4应用与效果2007年10月对110kV文冲支线#06~#09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光亮,未发现脱落现象,漆面硬度正常,经摩擦不会起粉状,防腐功能完好。2009年9月第二次对110kV文冲支线#06~#09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稍为变淡,未发现脱落现象,漆面硬度正常,漆面经摩擦不会起粉状,防腐功能完好,2012年9月份第三次对110kV文冲支线#06~#09段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漆面颜色变淡,未发现脱落现象,有小部分漆面澎胀,漆面硬度正常,漆面经摩擦不会起粉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防腐功能开始下降,综合上述,方案C的防锈周期达八年以上。

5选择涂料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正确的选择材料对于输电线路的杆塔防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选择涂每条输电线路之前,都要确定使用该涂料的预定寿命。通过对材料组成、使用检测情况、经济指标等一系列的分析比较,丙稀酸是一种防腐性能优异、保色、保光性能良好的环保型涂料,有效耐用时间已证实了这方面的性能优势,虽然比普通涂料昂贵一些,但有效地减少设备的维护周期。它一次性投资相比普通涂料高,但保护设备耐蚀时间最长,是氯化橡胶磁漆的2倍,是普通涂料的3倍。防腐工程成本,环氧丙稀酸漆每吨塔材的防腐成本是普通醇酸磁漆1.6倍,是氯化橡胶磁漆1.2倍。

6结语

第4篇

1.1净现金流量法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算出净现金流量,以样本果园不同年份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计算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由此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产投比等各项经济指标,以便直观地反映出该项活动的经济可行性。

1.2折现法即将矮砧集约栽培与乔砧栽培2种不同类型的栽培方式,在不同时间发生的现金流量放在同一时间点上考虑,社会收益率以8%来计算(200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中将社会折现率规定为8%,供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的统一采用),把各点的货币值折算成现值,分别计算其各项经济指标。该法体现了资金利息和纯收益,可使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具可比性[5]。

2结果与分析

2.1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1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4933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36.62%、32.44%。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7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四年趋于平稳。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表明苹果产业是一项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而如今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日渐稀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比乔砧栽培苹果园每667m2均省力约22.8%,所以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节省劳动力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在生产成本中施肥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劳动力成本,这表明提高苹果园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苹果生产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目前肥料施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不断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提高苹果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5]。从整体来看,20a一个生命周期,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仅高2.7%。

2.2乔砧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2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2954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48.72%、24.40%。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2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两年趋于平稳。

2.3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3中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产周期中,累计收益净现值(NPV)=49335.15>0,累计成本现值为29148.78,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2.69>1;内部收益率IRR=49.12%>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6-1+|-1693.12|÷4322.96≈5.39a,其中,投资回收期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就是净现金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时的年份[6]。综合上述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

2.4乔砧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4中可以看出,乔砧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命周期内,累计收益净现值(NPV)=22406.56>0,累计成本现值为28050.30,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1.80>1;内部收益率IRR=32.86%>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8-1+|-2175.29|÷3263.22≈7.67a。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在20a一个生命周期内,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累计净收益是乔砧栽培苹果园的2.2倍,收益成本比2.69大于乔砧栽培苹果园的1.80,内部收益率49.12%>32.86%,投资回收期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缩短2.28a。从以上财务指标的对比可以说明,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能取得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建议

第5篇

全世界、研究机构内部、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程度均在增长,合作者通过合作开展了相互的学习并能在学术领域产生比个体更强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合作确实能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同时通过合作发文整合合作双方竞争力和技能,进而能攻克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成功的机会。而两个地方之间的科学合作强度,一方面取决于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则由合作所需的时间与金钱所决定,如研讨会、学术会议、学习交流、研究室资源共享等形式的科研合作所形成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会随着研究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交通及信息沟通方面的技术进步通过简化科研合作过程,降低远程信息沟通的交通成本及耗时促进了科研合作这一增长趋势。Hoekman的研究假设指出不仅是物理距离,地区边界、国家边界、语言边界也会影响欧洲科研合作,但这一影响程度随着时间减弱。那么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本文将沿用Hoekman的研究假设体系,形成本文的假设。假设1: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随着距离的增加,在NSFC项目资助下科研合作会随之梯级式减少。假设2: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研究主体在跨越不同边界时,科研合作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产出包括发明、数据库、专利、技术、专著以及发表的论文,其中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从而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及独创性,从而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科学合作的载体以及一个体现个人学术价值的指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关于论文的统计数据来源有三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文献计量和数据库中所提取的已发表的论文。合作是指在科研项目中两个或更多学者之间的密切交互,这种交互是带有一个或更多目的的,如为获取资源而合作等。Cumming提出了五种科研合作行为:责任划分、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学术会议、交互技术,观察Cumming论文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五种合作行为与六种项目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知识转移与项目产出之间的6个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四个合作行为。进而科研合作可以看作在公开发表物上的成对出现的地区名称,所以对于本文所建立的数据库而言,是在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上发表的由NSFC项目资助下的共同发文的单位名称。本文研究团队于2013年7月5日-12日期间在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按照期刊检索条件为“支持基金”,并在该选项中输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396名博导在1999-2012年间所获475项NSFC项目的批准号进行摘要式检索,共检索到8156篇论文。采集检索结果中的“作者”、“作者单位”、“年份”三项信息,所检索出的信息逐一录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项目数据库”。Katz总结了影响科学合作的十类因素,其中第十种就是空间距离的缩短。他提出分析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合作关系应包括三个步骤,参照Katz所提出的步骤,本文在第一步中构造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科研合作面板数据库,同时对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进行了扩展,如引入了引力模型开展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

3研究结论

3.1随着距离的增加,合作是否会随之梯级式减少

距离所造成的合作障碍因素包括文化的、语言的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因此大部分的交流强度在本质上会随着两个交互主体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削弱,同时因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项目参与者频繁地开展研讨活动,从而处于相同或邻近地域的学者之间开展科学合作的可能更高,更倾向于空间上的集聚。从空间上看是否是这样呢?从图1中展示的是1999-2013年期间8156篇论文中合作发文单位所在城市(同一城市内部的除外)对子,可以看出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经度23°117''''E至45°75''''E以及纬度104°067''''N至126°65''''N的不规则梯形区域里,这一区域的四个顶点分别为成都、广州、上海、哈尔滨。另外,华东地区是七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便引发了如下问题,即图1中仅是展示的是城市之间的合作,若从地区层面来看,又呈现出怎样的更为深入的现象和规律呢?Hoekman对2000-2007年期间的WOS数据库中33个欧盟国家的313个地区的合作发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就总体而言,样本的科学合作发文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地区边界效应要强于国家边界效应,而后者又强于语言边界效应,这三者的弹性系数依次为:-3.342、-1.645、-0.969,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发文具有地域性,且“远程逻辑”与“地域逻辑”并存。本文对Hoekman的远程逻辑进行细化,对应图2中的地区③间合作以及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而地域逻辑对应图2中的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图2中三种合作占比在2003年以前呈振荡态势,以2004年为界地区间合作占比与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占比两折线开始呈现明显的交错上升态势,地区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为2009年的0.067,而地区内相同城市不同学校间合作占比的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0.052,地区间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最高值于2012年达到0.051,这两个占比的最低值均大于地区内不同城市间合作占比的最大值,且从2005年开始后者一直远远低于前两者,说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NSFC项目资助下在发文上呈现出的“同城”偏好④以及“跨区”偏好,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得到了加强。这两个偏好的发现恰恰与Pan不谋而合。尽管当前交互工具有较快发展,但科研合作中的引力定律仍成立,意味着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寻求与他们位于同一区位的合作伙伴。然而远程合作却并不少,且相互作用的强度呈指数衰减。由图2发现假设1部分成立,即合作会减少,但不是梯级式的,而是发生了主体的跃迁,即跨区偏好和同城偏好之间的偏好跃迁。

3.2跨越不同边界时,合作是否会呈现出不同规律

牛顿第三定律可用于揭示位于空间上不同点的主体之间的交互问题,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区域网络中科研合作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强度取决于两个地区各自的发文量及两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分别借助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展开进一步分析,可借助静态面板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NSFC项目资助下所开展的科研合作进行分析,关于距离与科研合作相关关系的代表性文献使用引力模型建立静态面板的总结如表1所示。Montobbio总结了距离的四种测度:地理距离(包括三种计算方法:两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也可用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经纬度距离,亦可用两地区的最大城市之间加权的距离来衡量);考虑了交流成本的“时差”距离;文化历史相关的距离;技术距离。由Montobbio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发现第一种距离中的三种类型的距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99,从而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即可,同时结合表1的归纳,本文采用的是与Pan相同的测度形式,即以两个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度量。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博点的分布,参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的划分,中国七大地区的中心城市最终确定为⑥:沈阳(东北)、上海(华东)、武汉(华中)、广州(华南)、重庆(西南)、和西安(西北),本文中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采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度量。本文所使用的引力模型与表1中Hoekman以及Ponds的形式相同为:Cij=kPα1iPα2jdβij,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pubi+α2lnpubj+α3lndisij+vit(1)式1中co.pubij为地区i(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地区i)与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pubi表示地区i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pubj表示地区j在NSFC项目资助下在CNKI上的总发文量,disij用两地直线距离⑦表示。α0表示截距项,误差项为vit,i=1,…,7为横截面下标,t=1,…,13为时间单元下标。经过LLC单位根检验,发现co.pub、pub、dis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不存在伪回归,可以使用OLS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⑧,结果如表2所示。(1)地区合作的距离效应、自我效应、寻他效应与滞后效应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性,但在地区间的重要程度不同,一个地区的知识生产不仅受到其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而且与其所处的研究网络中关系邻近地区的影响,Scherngell研究发现两个组织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00km,两者的合作会减少27.8%。表2对某个地区其他地区之间合作发文的计量模型进行了静态面板回归,发现七个地区的距离与合作发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负值并介于-0.16至-0.31之间,即距离disij与双边合作co.pubij呈负相关关系又即存在“距离效应”。其中华南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弱为-0.1615,说明短期内空间上的邻近性对于该地区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而华东地区的距离系数最强为-0.3017,表明在短期内空间距离仍是影响该地区开展科研合作的关键因素,意味着该地区开展区际间合作时地域空间的邻近性显得更为重要。地区i及其他地区j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与该地区自身发文量pub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华东地区自身发文量每增加100篇,其与其他六个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64.83篇,在七个地区中“自我效应”最强。“自我效应”强即当对方合作发文量一定时,某地区自身发文量越多则其会吸引其他地区参与合作发文的意愿越强。西北地区的“自我效应”最弱,其相关系数虽也为正,但不显著。自身发文量弹性系数低于0.3的地区有东北(0.2899)、华北(0.2998)、华南(0.2609),高于0.3的地区为华中和西南其系数值分别为0.3368和0.3442。地区i的合作伙伴j的发文量pubj也会对这两个地区间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影响,但却呈现出正向和反向两种情况:如华东地区合作伙伴发文量会对华东地区的合作发文量产生反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0191(虽然并不显著)。华南和西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虽然会对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产生正向影响即为正相关系数,但却不显著。东北和西北的合作伙伴发文量与这两个地区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均高于0.3,在显著性水平均为1%时分别为0.3270和0.4707,其中西北地区的“寻他效应”最强,即当该地区自身发文量一定时,其合作伙伴发文量越大,则西北地区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发文的意愿越强。表2的分析均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合作的短期规律,那么长期条件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规律呢?借助动态面板开展进一步分析,引入co.pubij的滞后项,建立模型如下:lnco.pubij=α0+α1lnL.co.pubij+α2lnpubi+α3lnpubj+α4lndisij+vit(2)由于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进而造成了估计的内生性问题,可采用由Blundell和Bond所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减小了一阶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了更多的样本信息,可以控制某些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式(2)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所示。当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作为解释变量后,发现华南、华中、西南的Sargen值均低于0.05,分别为0.0000、0.0139、0.0049,表明未通过Sargen检验即存在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问题。表3中仅有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个地区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观察表3发现东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会对当期合作发文量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存在正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3574,表明东北地区上一期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文量每增加100篇,下一期的合作发文量便会增加35.74篇。可认为东北地区存在“滞后效应”即前一期的合作发文量L.co.pubij会对后一期的合作发文量co.pubij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这与Defazio以及Jonkers的研究结论相吻合。Defazio利用GMM模型对1990-2004年间欧盟项目资助的科研网络中296位学者在基金资助下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在资助期结束后,科研网络中的合作对科研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上一期的论文产出对后一期的论文产出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2.40-2.55之间。Jonkers在2009-2011年期间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CONICET科研机构124位受访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同时前期发文量与当年国际合作发文量之间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1.01。可以发现这两项研究结果中的相关系数均高于本文表3中的相关系数值。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对当期合作发文量的弹性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分别为0.3310和0.2713。而华北地区的“滞后效应”不显著,东北地区的滞后效应最强。另外,当解释变量系统中引入滞后一期合作发文量后,其他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四个地区中仅有华东地区的所有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不仅作用方向没有改变且作用强度加大了,称为华东模式:短期内华东地区的距离效应(显著)、自主效应(显著)均在长期内得到了强化,而短期内不显著的负向寻他效应在长期内却变得显著了。这表明华东地区在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该地区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知识基地,吸引其他地区与其合作的引力会更强。长期内距离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地区为华北、西北,表明短期内华北、西北两个地区寻求合作伙伴的距离障碍在长期里却会“消融”,这种现象也发生在5thEUFP项目的公共科研合作中,Scherngell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要求每个科研项目中必须有国际合作伙伴。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为中国国内数据,基于此可以认为NSFC不仅应加强国际地区间合作,更应首要加强国内(地区)合作。但多长时间才能出现距离的消融却是一个问题,部分取决于NSFC能否以及多大力度在项目资助政策上鼓励合作研究,若是则距离消融的时长会大大缩短。Montobbio采集了1990-2004年间11个发展中国家与7个发达国家的USPTO专利申请者的14684项合作开发的专利,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新力越高、人口越多的国家的预期合作越多,越多的当地需求会降低空间距离对开展合作的影响,反映在相关系数上绝对值减小。这一原因也可用于解释为何长期中西南、华东的距离障碍却未消融,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开展科研合作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地区内部。长期内华北地区合作伙伴的发文量对华北地区合作发文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994(不显著),表明条件充分的时华北地区可能会向华东模式演进,而条件之一便可能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导的时空迁徙,本文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期内发生迁徙的博导中有16.7%的迁徙进入华北地区。而跨省合作的现象并不显著,但对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其开展科研合作是否也如是呢,且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细化特征?本文对20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城市开展合作发文占比为前三四分位数的邻省合作占比、同省合作占比以及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三个指标在图3中进行了展示。发现图3中大椭圆以及小椭圆所包括的点呈现出“剪刀差”走势。城市内合作占总体合作的占比大于20.00%的为:哈尔滨40.98%,南京32.93%,长沙29.02%,合肥27.92%,北京26.65%,西安24.24%,天津23.08%,上海21.13%,武汉20.25%,成都20.00%。图3中,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所在的20个城市按照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值由高到低对三个指标同时进行了排序,发现福州、南昌、长春、杭州、哈尔滨、南京、北京、沈阳、长沙、成都这10个城市中的不相邻神域合作占比折线与同省合作占比折线形成了一个大“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邻省合作的意愿和频率均很低,说明随着这10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意愿的减弱,同省合作的倾向却得到了加强。相对而言,福州、南昌、长春三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倾向几乎是占绝对主导的。而重庆、武汉、合肥、西安、太原这5个城市的不相邻省域合作占比折线与邻省合作占比的折线也形成了一个小“剪刀差”趋势,且由前至后开展同省合作的意愿均很低,说明这五市开展邻省及不相邻省域合作的意愿及频率均相对较强。综上所述,研究结论显示不论是从地区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均发现假设2成立。

4主要结论及展望

第6篇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铁矿的开采情况,铁矿开采企业应满足的新型矿山的建设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建矿,提高可行性铁矿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欲治理恢复方案》和其他规章制度的规定认真执行,依法合理经营,办理全套证件照片,使企业日常行为更加规范,促进开采方案可行性不断提高。

(二)加强管理,规范标准铁矿企业必须自觉遵守《新型矿业公约》的相关规定,积极投入到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中,制度符合新型矿山建设的制度和标准,切实落到实处,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全体人员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复垦、环境保护等方面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措施,以促进铁矿资源有效利用率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技术,提升水平在铁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革,在实践生产过程中,铁矿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要高于总产值的百分之一,以保证企业铁矿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升,尽可能的达到与先进科技技术同步。与此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铁矿企业环境和经济等各方面效益的显著提高。

(四)严格要求,综合利用根据国家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涉及到的相关规定,铁矿企业必须按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相关指标认真执行,尽可能的完成指标,使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在我国同类矿山中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按照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淘汰等技术目录的相关要求,进行矿山开发和利用,保证开发工艺、设备等符合新型矿山建设的标准,并且保障企业“三率”指标接近或者超过我国相关规定标准,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五)提升形象,促进和谐新型矿山的建设,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因此,矿山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必须提升企业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在涉及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上,能够有效解决,促进社区关系和谐,给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新型矿山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实施

根据铁矿企业的发展情况,在进行新型矿山的建设时必须符合上述条件,才能保证企业的建设能力,因此,新型矿山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考评如下:

(一)对开采进行可靠性估算现代化建设中,对铁矿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估算,可以采用的新型矿山技术,并不断探索和创新更新的技术,因此,在技术方面要对技术改善水平、新技术采用率和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估算,根据各自的度量方法进行考评。在矿山企业的实践生产过程中,企业所采用的新型矿山技术是矿山建设不断优化和实现能源集约化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铁矿开采前期的方案分析在铁矿开采前期,针对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和新型矿山建设的要求,制度合适的开采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保证企业的生产力,在设备、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铁矿资源的有效开采量,促进铁矿开采量不断提高。

(三)初步设计方面的相关指标在新型矿山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对初步设计进行概算,要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减少开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环境方面主要注意水污染、矿石减排和生态环境改善三个的考评,防止环境污染产生。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矿石堆积、矿井水污染、地表下沉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新型矿山在环境方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善开采环境,严禁环境污染的产生,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生态平衡。

(四)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矿山企业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遵守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经济效益的评估和监督,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履行义务和职责,保护矿山环境,促进社会与企业的协调发展,给企业长远发展提高可靠保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铁矿企业要在降低成本、增长利润和提升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重点预算,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三、结束语

第7篇

遵循《工程经济》的一般原理,卷烟企业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投入产出、生命周期以及投资回报等。而生命周期与投资回报这两种评价分析方法分别用于产品决策与财务决策。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在实物量的投入和产出上,可以作为卷烟生产企业获取能源消耗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能够了解卷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能源使用的结构情况,能够为企业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制定节能策略。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对用能对象的生产与用能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其流程的分析层级与分析节点进行确定,接下来再对不同节点的分析指标进行确定。同时也要对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将卷烟生产企业的节能潜力挖掘出来,有利于企业制定较佳的节能策略。要对卷烟企业的生产进行投入生产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设立能耗分析指标,确立并根据卷烟生产过程中其能源使用的相关流向,将投入产出分析指标设置在每个关键环节中,从而通过分析各个指标而获取卷烟生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涵盖卷烟整个制造过程中的设备技术、工艺管理、生产组织、作业流程等核心要素。如果设投入产出量为R,输入能源、材料或者资金量为i,产出的合格产品量为o,那么可以得到投入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为R=i/o。分析目的不同,使得一些具体指标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因此,需要针对分析对象的具体特点来进行确定。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有价值结构模型和实物平衡模型两种。卷烟生产行业容易受到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通过价值指标因素来对企业用能水平进行真实反映。因此,应该采用实物平衡模型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从而获得客观的能耗分析数学模型。

2卷烟生产能源消耗技术应用分析

文章主要列举不同地区的甲乙丙三家卷烟企业的能源消耗技术应用来进行分析。

2.1总能耗指标

由表格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家之间综合能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影响因素为企业能源种类、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地域气候以及管理水平等。甲丙两个企业的能源种类都有燃煤,具有比较低的热转换效率,导致综合能耗相对比较高。而乙企业则使用外购蒸汽来避免自产蒸汽造成的燃料损失,降低综合能耗指标。而丙企业处于东北,冬季取暖时能源消耗十分大,其综合能耗显然比甲乙两个企业高。根据三家企业的能源结构来看,必须最大程度地将能源转换环节减少,而且还要利用高效转换设备以实现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

2.2企业内部生产系统能耗

如表,制丝环节占主要生产系统能耗的比例十分高,介于78%和94%。甲丙企业采用真空回潮工艺,比没有采用的乙企业的能源消耗要高。但甲企业制丝生产能力高于丙企业,但由于规模效应影响,其能耗却比丙企业低。而从卷包车间来看,甲乙丙企业万支卷烟装机功率分别是6.46、4.21和3.02KW/亿支,与能源消耗具有正比关系。由表可见,生产单位质量膨胀烟丝能耗比较高,而叶片处理、制梗丝、润叶以及干燥等能耗都比较低。因此,企业产品配方的不同会使得综合能耗存在较大差异。而从横向来看,有没有在叶片处理段采用真空回潮工序极大地影响着单位在制品能耗。因此,要提高能源使用率,就必须要使用高效转换设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转换环节,关注卷接包工序和制丝工序(包括打叶复烤)等主要用能设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用能设备单元操作水平。另外,还要避免采用真空回潮工艺,选择的技术路线要具有能耗低的特点。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