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3:33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教师个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完人教育

“人文”是人类在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这三大问题时的态度,同时也是解决它们之间矛盾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针对现代化过程的全面人性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措施。但是在我国高教改革中,教育者总是难以摆脱对传统教育的文本化、应试化和封闭性等方式的缠绵情结。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良方式根源于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理性盲目地控制和操纵了人文理性,造取向错误。针对这些现象,主体性教育改革的多元化发展,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完人教育,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导向内涵。

一、创新教育,实现从知识型人向创新能力型人的转化

文本式教育存在三个缺陷:一是重结果、轻过程;二是重获得、轻感悟;三是重逻辑、轻情感。对文本式教育方式的缠绵,将会使体育教学过程失去勃勃生机,将导致大量被动式的“工具型”人才。创新,无论是倾向于过程,还是倾向于结果,都存在求新、求异、创造的特征。因此,创新教育是一种尊重和培养个性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 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 “优选”、“创业”的能力,它有机地包括了三个方面:(1)创造,即发现新东西,注重“从无到有”的创立的科学精神;(2)创新,即革新优化,关注“从有到优”的人文精神;(3)创业,即开创事业,强调“从优到用”的实践精神。它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直接关注人性的释放与个性的培养。这里讲的人性,是指与体育相关的人性概念。众所周知,体育是人类原始力的文明表现。正是人类原始动力所产生的自发性、攻击性、情绪性、无规则性,才有了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倡导人性的释放,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束缚,让学生把人的原始动力充分地以文明形式表现出来,并加以保护和培养。

二、素养教育,实现从边缘型人向现代型人的转化

对应试化教育的缠绵,将会使教育目的严重迷失,又会使教育的功能受到严重弱化、教育的结果将会背离教育目的,而造就出的是大量难以投身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所谓“边缘人”,是在社会转型期的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在文化冲突和交融的价值选择上,他们表现为犹豫不决,盲目无主,既不是传统人,也不是现代人,而是兼有两者的双重人格或者放弃社会人格的这样一部分人。从实质看,教育的功能不但应该具有服务社会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引领社会的能力。但是,体育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一方面,教育理论界在批判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实践环节,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却普遍存在,它片面地,也是人为地确立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和绝对权威。在这样片面地重视“做事教育”而忽视“做人教育”的应试化教育环境中,学生无法增长应对多样化人生挫折和复杂性社会危机的人文素养和能力。从而使缺乏个性和独立能力的学生容易滋生出无所适从的“边缘”心态,把自己变为而游离于主流社会的中心之外的“边缘人”。

素养教育是高校主体性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与应试教育显著不同,素养教育活动就是要把外在的知识体系、社会规范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觉意识,转化成为生命体的社会属性。由此可见,素养教育所形成的识别和重组人文的价值能力,对于克服边缘心态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改造或预防边缘人的作用是明显的。素质教育提倡“淡化专业,拓宽基础,强调通识,培养通才”,正确地理解就是要培养全面的素质。培养全面的素质与培养个性的创新教育并不矛盾。全面的素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素质教育的不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正如我国学者吴国盛先生所说的:“科学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一件事办好,人文教育告诉我们这事该不该做。”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应教师转换角色,变“主宰”为“主导”,改变以往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采用实践一一思考一一创造一一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多元的、 多角度的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积极参与的心态。

三、完人教育,实现从单向度型人向全面发展型人的转化

对封闭式教育方式的缠绵,将会丧失教育与生活、与人的互动性,导致教育对象片面发展。这种片面发展型人就是被后现代学者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人”。人文工具的缺位又使人朝单向度滑落的可能性被彻底地演变成为了一种广泛的既定事实。在现实中,封闭教育方式直接表现为教育理念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其令人惋惜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在技术能力和人文品格的单向度发展。单向度精神危机折射在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精神状态的脆弱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在价值选择问题上,对己对人相互之间采取双重标准。

完人教育是高校主体教育的又一种价值取向。完人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能力教育、素养教育,其教育核心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所谓完人就是完整性的人,是一个在价值取向上全面发展的“过程”人,既包括自然人性的完善,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也包括社会人性的完美,还包括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存在两种基本可能,他既可以堕落而失去人性,完全受兽性摆布,也可以升华为神,使自己充满创造力。人的这种待定性是由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的,人要使自己多一些神性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因此,全面发展的人不是一个“阶段性”就可以终结的问题,它是持续发展的。西方现代化遭遇的全面人性危机,已令人觉醒:科技与人文的分野是人类走向困境的根本原因。人们逐渐把关注的焦点聚到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本质问题上来,即人的发展。封闭式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存在诸多明显的弊端,过分强调肌体,强调训练,忽视人文教育,势必造成以肤浅的概念代替体育本身,最终导致肉体与精神的分离,注重对人的肢体的培养与锻炼,忽视人的灵魂的净化与升华。高等体育院校应该把握好社会发展趋势,努力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方法、素养、能力,特别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与人和睦、与社会协调、与自然和谐的综合能力,从而造就“健全的灵魂寓于健全的体魄”的优秀的体育专业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黄进,胡甲刚.“三创教育”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3]吴国盛.重视人文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1-01-04.

[4]李钢,程远生.人的现代化与创造教育再透视[J].晋阳学刊,2003,(2).

[5]许纪霖.寻求―――现代变迁与文化标准[M].上海:三联书店,1997

第2篇

关键词:教师人格力量;教育任何一种社会职业,都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期望和严要求的约束。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及其这职业的角色特征,另一方面,也应归结于优秀教师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的影响。

一、语文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

由于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格特点及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受教育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人格形成上的影响,无论是在学科指导方面,还是在生活指导方面,凡是同学生有关的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来。

教师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其教学方式是可以探讨的。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取得最优效果的途径,以及在班级教学的场所里,使学生通过同教师、同学的互相接触来发展自己的人格。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人格形成的正面影响呢?笔者觉得应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既是认知主体,又是发展主体;从德育角度来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是主体,就是说他们生来就蕴涵有一定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要靠语文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固有的“四性”表现得当。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

(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在教学中多用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开放式。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基本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学能力;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应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等。提高能力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正面引导,因为能力是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想办法提高学生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落实教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学生老是认为教师在严肃地教育他,而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就会产生压抑、拘束和受约束感,会在无形中造成心理屏障,从而教育效果就会违背初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冷淡、消极、不屑、不满,乃至产生对立抗拒情绪。

二、教师的人格差异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领导方式是不同的,从而显现的人格力量也不同。我国的钱家荣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结构也分为三种,即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PAC)结构。

父母态(Parents):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优越感和权威感,往往凭主观印象和经验办事,在课堂上常用命令方式。学生是畏惧和被动的,会抑制他们对旧知的回忆、新知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学习达不到高效高质。

成人态(Adults):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善于把握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性,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们对学生既宽容、鼓励,没有框框限制,又有明确的指南和帮助,采用民主型的教育行为,因此常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鼓励并允许学生的参与,又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学生的学习是低耗高效,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儿童态(Children):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像儿童那样冲动、没有主见,遇事畏缩,优柔寡断;他们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情绪不稳,纪律松懈;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缺少行为监控和指导,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学生也很少有创造性。

民主型、成人态的教师是“促进”作用;而轻微型、放任性的教师,由于其人格的不良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格、道德的发展。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转变为优良人格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人格的完善

(一)教师是普通社会群体,却应有独特、丰富的人格特点。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不仅用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而且也是通过教育工作,体验到自己的人格深化的存在。为师者,大都有这样的共识:经过和学生几年的相处,班级的整体风格就和班主任老师的外显的人格极为相似了。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35-01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在学校教育课程架构工程里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高分,把活泼有趣的语文学习变成了机械枯燥的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这种忽视人文关怀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认知而轻情感,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缺乏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的行为,它直接导致了语文课不能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由“学科本位”向“人文关怀”的转变,让“人文关怀”走进教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那么,语文老师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这转变呢?

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应贯穿于语文授课的整个过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时展的要求和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去实践这种人文关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因为小学生是小孩子,就忽略他们的个性需要,因为师生之间如果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就无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形成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教学效果就肯定会打折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准许和理解学生的出错。由于语文是一门很灵活的科目,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很考验理解能力,成年人学起都很吃力,更何况小学生还要受年龄、身体状况、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考方式、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习中出错是无法避免和完全正常的。而且,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学习。如果老师在学生出错后一味去责怪他们,将会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畏惧感,打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有意无意中禁锢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宽容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不足,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少一点斥责与打击,少一点讽刺与挖苦,多一点宽容与谅解,多一点表扬与赞许,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多一点人文关怀,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老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实现“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的目的。

文章没有感情,就没有生命力;课堂没有感情,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入丰富的情感,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那么)即使无人督促(他们)也能自学不辍。”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入丰富的情感,还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表达他们的自我情感,要放手让学生开动他们的思维大胆评价所学的语文词语、句子、课文等传达出来人情美、人性美等所有“美”的东西,从评价中开发思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老师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和学生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创造友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零距离的、亲密的师生情感交流中建立起与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振奋活跃的积极状态,真正实现“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的最佳教学状态,使教学目标事半功半地高效实现。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课堂既是传递知识的殿堂,也是培育人文素养的圣殿。古人说得好:“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生活。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堪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料。课文中那些文学形象的优秀品质,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文学形象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在教学中,我们要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使学生在增加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健全和发展他们的人格素养。

总之,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让“人文关怀”走进教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悉心关注学生的人性、个性、道德和人格,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让语文教学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天籁之音,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生活品味和道德素质,才是对“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第4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增强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保证,对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年来,我们以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主线,坚持教研、科研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启动教师培训管理和学时认定的网络系统。学历培训成绩喜人,到2013年,我校取得硕士学位的有24人,20人在读,研究生率达23.4%,所有专任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本科率达100%。1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教师网络培训,15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考试,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5名教师报名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1名教师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6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江苏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4名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数外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有1名外语教师和1名物理教师参加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出国学习交流,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相关学科教师提高培训的培训。所有骨干教师参加镇江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评价活动”。高一高二全体语文教师、高三全体英语教师及高一二英语备课组长、高三物理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学校新老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学校管理干部暑期培训。4名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课程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镇江市201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高三全体任课教师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教师参加了丹徒区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2.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严格执行“八要”“八不”。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师德建设公开承诺书》,《教职工师德公开承诺书》;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开展志愿导学活动方案》,广大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导学活动。学校分别成立了高一、高二和高三名师志愿导学中心,组织了“践行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承诺活动。

3.教师竞赛:15名教师在省基本功竞赛丹徒区选拔赛中获奖,其中4人获区一等奖。我校代表队获镇江市首届数学教师解题大赛团体一等奖,陈庆菊、吴学伍老师获个人一等奖。8名教师参加了镇江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师命题比赛,6名教师参加了“信息化教学能手”和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张蓓老师参加市政治课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并参加了省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优秀奖。申高峰和贾梅萍老师参加市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唐玉萍老师参加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获二等奖,贾梅萍老师参加江苏省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获二等奖。吴春乔老师参加市数学评优课比赛获市二等奖。此外,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3.教科研:通过专家培训、校本培训,使老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20__年完成1个“十一五”课题结题。“十二五”省市课题的开题研究,市级以上共有19个课题开题,其中省级课题2个,市级重点课题1个。现又有18人申报第三批市级课题。

20__学年省级以上23人发表52篇,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15人论文15篇,其中4人有,共计有34人或者获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占教师总人数的18.9%,距离30%的目标差距较大。

在2013年镇江市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高中组单项竞赛类3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科研类4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指导类1人获镇江市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综合类二等奖一个。

教科室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排队,对培养对象下任务,压担子,要求学校管理人员首先积极参加到教科研活动中,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前进。目前论文的发表篇数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出现的现象是少数教师较多,大部分教师的论文还停留在区、市级获奖层面,要达到有30%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在省级论文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及省辖市级论文竞赛一等奖的目标,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师写论文的人数不多,这可能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较大有关。教科室要求大家平时工作中积累问题和素材,利用假期进行 总结和理论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完善课程研发机制。根据未来三年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高考方案的调整,完善课程研发方案,开设适合我校校情,彰显我校特色的系列体育、艺术、信息和心理健康等课程。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各学科组的课程研发目标。开齐开足各级各类课程,在规范上下功夫。年级开设校本课程超市,校本课程形成初步特色,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利用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丹徒田歌、丹徒历史名人等区域资源,立足宜文化定位,建设内涵语文、历史、地理、书法和音乐等多门学科的生态教育特色课程。

“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建设获得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审核通过,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的建设,将有效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宜文化的综合学习,致力于教育的“宜”品质——和谐、生态,是港中教育人的梦想。在丹徒地域的层面上具有山水相宜的特性,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拥有人文物理相宜的机理,延及至课程学习层面,葆有知性合一的生命活力。使宜的教育品质成就一种人文化的结果。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开设富有成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了“心灵驿站”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增强了心理咨询的服务能力。镇江市心理健康课题结题,3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陶善国获“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我校参加了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了镇江市学校特色验收,下半年顺利通过了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评选,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5.名师工程:深入开展“三名”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束鹏芳、於罗英入选第二批镇江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我校是全市唯一有2人的单位。蒯忠山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名师”称号,被丹徒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8名教师入选镇江市高评委库,40名教师入选丹徒区中评委库。6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后备人员评选。以特级教师王荣林、仲伟贵为首的校骨干教师讲师团利用暑期在丹徒区中小学进行巡回演讲,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为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我们深入研究,制定了个性化的骨干教师成长菜单,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二、展望

1.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上级行政部门要求,组建丹徒区名师工作室,以发挥领军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拟组建校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优先提供学习、培训、竞赛的机会,促进骨干教师特别是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的成长。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拟与镇江翔平心理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全员培训,以增强班主任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第5篇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本学期我能认真的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按要求认真的学习了以下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昌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昌图县教师八条禁令、《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并按要求记好了学习笔记,完成了个人论文、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内容。通过学习,我能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其它部门开展好各种活动。

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高尚的师德。

第6篇

热场嘉宾:郑慧玲

教师简介:郑慧玲,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教师。热爱阅读,努力构建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指导学生发表优秀习作200余篇,个人论文和作品多次获奖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郑老师:最近我们共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学园,走近小豆豆,聊聊各自的阅读感悟。

陈艺锋:我很羡慕调皮的小豆豆遇到了一位关爱学生的小林宗校长;羡慕她能进入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羡慕她在巴学园里可以遇到这么多可爱、有趣的事情;更羡慕她有一位宽厚、慈祥、爱她、接纳她的好妈妈。

肖奕:小豆豆在别人眼里是个坏孩子,可她在小林校长的爱护下,却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爱的好孩子。小林校长能耐心地倾听一位六岁小孩说四小时的话,这是我难以想象的。我真希望大人们能多花点儿时间来和我们沟通,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苑艺馨:《窗边的小豆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巴学园’的校长。他管理学校有自己的一套:“电车教室”“山珍海味”“自己学习”……富有绝对的创新意识。我打心底佩服他!因为他有一颗宝贵的童心,能弯下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架子十足的大人们所缺少的。如果能多一些像小林校长这样的大人,我们将更快乐!

陈婷莉:与伙伴们的那段纯洁的友谊可以说是小豆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黑柳彻子的笔下写出的童年用悲惨的战争结尾,写出了她憎恨战争,热爱和平。

叶丰玮:我喜欢在纸上画巴学园的地D,画出那独特的电车教室,再去数数那与众不同的电车教室。能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小豆豆好幸福哦。在巴学园里上课的方式也特别,可以从喜欢的那门课开始,那多带劲啊!

吴月B:我好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很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棵自己的树,可以自己爬,也可以邀请别人来爬。善良的小豆豆邀请了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男孩爬树。看到他们俩经过好一番努力才爬上树,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涂宏伟:巴学园是个充满欢笑与新奇的学校,好似躲藏着一只快乐的精灵,让小豆豆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这样的校园我也好期待拥有。

易星昱:《窗边的小豆豆》里小豆豆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去一个更适合你的学校。"小豆豆这才有幸到了巴学园。有这样的好妈妈,小豆豆能不幸福吗?

第7篇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

学校教育科研,即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或遵循教育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其要点是

1、在已有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即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这些内容大部分在师范院校中学过。包括教育学导论、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德育论、教学论,行为科学,美学,未来学。

这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点,可以指导教育科研的方法,开拓思路。为怎样设计研究,组织实施。怎样总结研究的成果提供依据。

2、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对象教育就是教育实事。一是理论,二是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目标),可以是教育的过去,教育的现在,教育的未来。把教育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性科学和实际教育技能,技术。如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才算是创新,怎样做才是素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因才施教,有四个要点:诚实,爱心,现代公民意识,良好习惯养。

案例1:张熊飞的“诱思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经过思维。探索研究,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

案例2:邱学华的“尝试创新教学理论”的主要框架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认为尝试是一种探测活动,是为了解决新问题。以“尝试、研讨、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大地。鼓励学生“学会争论,在争论中合作”,其中心是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

案例3: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情境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

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形真,即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学生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

②,情切,以老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教学成为他们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的过程。

③,意远,“情境教学”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情境教学便是顺应作者的思路,创设出意境深远的情境。

④、理寓其中,形象、情感、意境三者融为一体,其命脉便是内涵的理念。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正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的形式。运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是: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生动性。方法上的启发性。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情境教学法从小学语文拓展到整个小学教育,甚至影响到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

案例4: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调查及教师素质培养目标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和培养目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的2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工作性质。继续教育、师范教育所学课程的适用性、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毕业后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和进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课题提出了新时期教师素质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等。

该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其研究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省内同类课题研究的先进水平,尤其是本课题在新时期教师素质目标方面所做的一些有益探索,对理顺目前师范学校的办学思路。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转换等均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在我省者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领先水平。

3、学校的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基本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运用到教育科学研究中形成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实验,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

4、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科学性和教育性的体现。即不随意性的,从提出研究目标(课题),明确目的。为实现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进行。

5、学校教育科研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如探求学校教育各方面的未知,发现新规律,求得新结论,创造出更科学的新的教育方法如诱思探究。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现在学校有很多问题,大家人人谈论的问题,(减负、素质教育、创新等)有的就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为什么学校要搞教育科研

(一)教师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是专搞研究的人做得事,我们搞不了。实际上是各有侧重点的。

专家学者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获得有价值的发现,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这同样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不同于前者,不能为前者所代替、更为重要的研究。

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一个置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

每个教师都因为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活经历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这种“个人知识”,“个人哲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学生、师生关系的理解,对教育活动的意义、方式的建构。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他自己反思教育行动背后的“个人哲学”重建教育教学活动的信念,进而改进自身教育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制度化、课程开发自上而下,学校管理制度约束等,迫使教师成为别人研究成果的、专家课程、外在规范的照搬者、被动执行者,其教育行为背后的传统观念“内隐理论”、“个人哲学”得不到应有的触动与重建,难以适应教育革新的要求,以致于不少教育革新的方案写在纸上,专家的建议、理论工作者的设想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的落空了。

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并不排斥合作)不宜用专家学者旨在构建理论的严格的学科规则,来规范教师丰富多样的个别化的研究之路,不能用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式来排斥、否认教师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价值、水准。近年来,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主动、自觉的到中小学去,参于小学的教改实验,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盖缘于此。教育史上许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乃是理论工作者从外到内参与教学改革实验,与教师学生对话互动而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双方知识的共振与视界融合的结果,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魏书生产生于教学,生存于教学。

教学是一项艰苦、细致、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一个教师,实际上我们天天在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应用研究。(可叫自由由研究)。但存在问题是随意性在大一些,我们有时称事物性工作,天天忙忙活活,回头一看,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

2、有时看到别人论文时,自己都做过,想写可自己又写不出。这关键是自己积累少,没有掌握方法,方法掌握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十分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天天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每个人都要自信、果断。有实现自己计划的能力。我们有水平,有能力在教育科研方面拿出成果。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提出是对原教育教学工作规范。

1、国家重视。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11条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30日,报道设立“青年教师奖”:各类人才支持项目中,强调教学科研并重,鼓励科研创新,体现教学导向的优秀人才奖励计划。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研究”第十届年会在济南召开。

2、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各级教委和学校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从政府令到改革纲要都强调。从国家来讲,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教委来讲,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学校讲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从教师讲是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必须学会教育科研。科研的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人才也是以成果来证明的。学科同样要以成果来证明。

 

三、课题的选择与确立

1、课题的特点,价值性(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尝试教育理论大家听后都可以重复实验)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

2、课题的来源,重点是教育实践中来,学校、社会社区、教育信息的分析、比较,理论上等。如热门话题,现在的网络与教育的关系等。

3、选择与立项,研究的方向要明确,可行性论证,多看别人研究情况,把握进度与个人价值趋向的有机结合。(每年教科所提供课题)

4、制定研究方案,以书面的形式对研究思路进行描述。(一般有标准的申请书)

四、组织实施

开题,收集研究资料,(各类杂志,书刊物,对自己有利的论点都收集,注意标明引文出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会生存;)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抽象概括出结论,总结研究工作形成科研成果,结题,

五,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对教育科研的成果进行文字加工,以一定的形式(论文、科研报告)准确的表述和再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育科研报告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题目:要求简练、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文。

引言:交待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等。

正文: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条目,分门别类的叙述。防止引文过多,空洞无物。

讨论和建议: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表明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论: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注意:

1、语言文字的规范。标点符号,格式,文字等。

2、防止空。大话空话多,名人名言多,少新意,少高度,少难点,重点。

只要留心处处皆文章。手勤、脑勤。

六、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与应用

七、学校科研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建立一种“借鉴超越”模式,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先检查自己到借鉴,再到博采众长,然后凝聚力量,认定目标,到最后开辟捷径,直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