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3:31

序论:在您撰写药学分析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药学分析论文

第1篇

药学专业的教育中,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分析化学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基本的定量和定性观念,熟练地进行滴定分析操作,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不断丰富分析化学的学科内容,也使分析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各种光谱和色谱技术层出不穷,满足更多复杂样品的分析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该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教学与分析化学前沿相结合。分析化学涉及理论十分广泛,从经典化学分析法到现代仪器分析法,但是课时有限,并且结合专业需要,我们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经典化学分析的教学中,做到讲清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各种滴定方法在讲授时突出特点,讲出特色,不拖泥带水。

现代分析中,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在很多药物的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生产研究中大量使用。中国药典2010版比2005版进一步扩大了新技术的应用,除了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正文品种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典化学品种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在原料药和制剂鉴定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气相色谱法全面用于溶剂残留检查,总有机碳测定法用于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中仅HPLC这一种方法,药典一部中采用的品种从505种增加到1138种,药典二部中从359种增加到694种,由此可见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学时适当向仪器分析部分转移。在制订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仪器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我院在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在后续学期开设仪器分析作为选修课,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和实验基础。该部分内容作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内容,为以后学生的考研复习也提供了巨大帮助。

2结合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当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这就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时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大大增加了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信息量,而且使内容准确生动,便于理解。分析化学教学中一些公式推导、计算等采用传统板书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如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曲线,仪器分析中的仪器结构、基本原理,色谱中的塔板理论等,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我们提出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科研作风的培养。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熟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方法、尝试科学研究。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学时设计开设了各种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化学分析部分,开设酸碱滴定、配位滴定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滴定管的正确使用,熟悉实验条件的选择,能准确控制滴定终点,能对滴定结果进行相应运算,建立起定量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在仪器分析部分,结合仪器分析的特点,采用小班上课,实验人数控制在每组8-12人,教师先讲解仪器操作方法,在短时间示范实验操作后,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真正与实践相联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新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紫外法测定维生素B12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含量等,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去学习鉴定假药或劣药的分析方法。

4改革考核制度

第2篇

分别收集了四川、陕西、重庆等产地的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原植物和种子,以及广西、成都中医药大学苗圃的小决明CassiatoraL.原植物和种子。药用植物和药材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

2方法与结果

2.1原植物鉴定

2.1.1决明

CassiaobtusifoliaL.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1~2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2~4对,在下面两小叶之间的叶轴上有针刺状暗红色腺体;小叶倒卵形,长1.5~6.5cm,宽0.8~3cm,先端圆形有小突尖。花成对腋生;小花梗长1~2.3cm;萼片5,分离;花瓣5,黄色,倒卵形,长约12mm,具短爪;发育雄蕊7。荚果条形,长15~24cm。种子多数,菱状方形,淡褐色或绿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各有一条线形的浅色斜凹纹。花期7~9月,果期9~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等地。

2.1.2小决明

CassiatoraL.与决明形态相似,不同点为:植株较小,臭味较浓。下面两对小叶间各有一个腺体;小花梗,果实均较短;种子较小,两侧各有一条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分布于中国台湾、广西、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或半野生。生于村边、路旁、荒地等土壤肥沃处。

2.2药材性状鉴别

2.2.1决明

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形似马蹄,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有多处弯曲。气微,味微苦。

2.2.2小决明

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皮棱线两侧各有一片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无弯曲。

2.3显微鉴别

2.3.1组织鉴别

决明:最外为厚的角质层,表皮为一列栅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在细胞1/2和下1/3处各有一条光辉带;其下为一列支持细胞,略扁状厚,相邻两细胞间有大的细胞间隙;内方为6~8列营养层薄壁细胞,越向内越狭长,内含酸钙簇晶,直径7~14μm;最内一列种皮细胞排列整齐,长方形;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子叶为单面叶,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排列较整齐的细胞,且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大;栅栏组织为两层圆柱状细胞,靠近上表皮的一层细胞较下层细胞长;海绵组织细胞椭圆形,靠近栅栏组织部分细胞呈类圆形,排列较为整齐,可见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现象。见图1~2。

小决明: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为15~23μm,部分支持细胞呈葫芦形,营养层细胞5~6列。见图2~4。

2.3.2粉末鉴别决明:粉末黄棕色。①角质层碎片透明,表面可见波状弯曲的网状花纹。②栅状细胞侧壁不均匀加厚,表面观细胞多角型,壁厚。③支持细胞侧面观呈哑铃状表面观多角形,并可见上下两层同心圆。④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子叶、种皮薄壁细胞中,直径7~14μm。⑤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见图5。

小决明:粉末绿棕色。①角质层碎片较少,表面观可见多角形网状花纹。②部分支持细胞表面观不见两层同心圆,内为一不规则类圆形胞腔。③草酸钙簇晶较多且大,直径15~23μm。见图6。

3讨论

决明和小决明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表1决明和小决明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对比(略)

在收集的商品药材中,决明和小决明的种子常常混杂在一起,其中小决明的种子仅占很小的比例,二者性状相似,因而易混淆,鉴别二者最重要的依据是种子棱线两侧为条形凹纹还是宽带。

本文首次发现了决明子子叶细胞中的海面组织有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的现象,且在决明的种子中排列较为规则、多见,而在小决明中则较少见,是否可以将此作为二者区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决明和小决明在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都有角质层、栅状细胞层、支持细胞层、营养层、胚乳及子叶。子叶为单面叶,叶中有两层栅栏细胞等,但在其形状大小、数量上仍存在着差异,可以利用这些显微特征来鉴别,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草酸钙簇晶和支持细胞。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8.

第3篇

【论文摘要】运用量子物理学的“超因果联系”、“能量场”和“全息场”等基本理论,探讨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对“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的言论进行了驳斥。

1超因果联系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以往所理解的因果联系都是很直观的,因果直接对应,甚至一一对应。但量子物理学[2]揭示出来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联系则可以是超系统超时空的。一个几率波能够与宇宙中的任何其他部分发生联系,且不管它们之间相距多远,作用之间都没有时间间隔。这是一个令爱因斯坦都无法接受的结论,约翰•贝尔却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数学证明,并把它叫做“贝尔定理”。紧接着,法国物理学家又用实验证明了基本粒子确实受空间和时间中存在的不可见联系的影响。这个结论使得已经摇摇欲坠的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最终彻底崩塌。

基于贝尔定理-非局部的不可见的因果律,量子物理学给予第四个启示:人所受的影响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疾病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因果联系复杂到无法测定的程度,并且总有医疗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学者不应该去向建立在已经彻底崩塌了的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上的“科学”俯首称臣[1],也没有必要再用这种科学去解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去分离中药的有效成分。应该承认西医通过现代检测手段检测到了某些病因,但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病因也和通过“望、闻、问、切”所发现的病因一样,远不是导致患者生病的全部原因。既不能过于迷信那些没有思维的仪器,也不能在审症求因的缜密思维过程中过于武断和粗疏,因为中医毕竟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师承有别,流派各异,或温热,或寒凉……都不乏奇效之例,也都有失误之诊。如何参佐为用,这不仅与医者能否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烂熟于心有关,还与医者是否具有杰出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现在,中医已经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和医疗模式走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化”道路,传统的一对一师承关系“化”成了班级授课制的中医学院,传授了知识,丢掉了意会,遗失了自己的传统和精华,培养了一批会在西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的实际上已经不能再被称作是中医的中医师。如果目前这种情况再持续十年,现有的能够按照中医思路看病的两三万中医大夫都退休,中国也就没有中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的中药也就变成了一堆没有用处的垃圾。目前中国中医的状况是何等的危急。

2能量场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从量子物理学中涌现出来的最激动人心的概念就是能量场。在原子尺度上,场无处不在。这不是想象中的可视的实体,它们是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这正象磁铁的磁场不可见,但它能使铁屑产生图案一样。基本粒子跳着永恒之舞[3],它们之间或吸引,或排斥,互相碰撞,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或吸收能量,构筑起一张统一的、连接着整个宇宙的原子关系网。如果说经典物理学的核心隐喻是一台机械钟的话,那么量子物理学的核心则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原子关系网。

基于能量场的概念,量子物理学给了第五个启示:应该从“场”的角度来理解医药。医药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场的作用。在这个能量场中,对靶点的直接阻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持久的,因为阻断或消灭

的只是一个靶点,对于存在于整个能量场中的导致这个靶点出现的、现在还无法知道的种种因素,是无法将其一一阻断或消灭的[4]。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又会在其他地方构成新的靶点,这也就是西医常说的病灶转移。

中医虽然也没有从能量场的高度来认识人的生命过程,但它的经络学说是不是与能量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五千年的经验使然?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别说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远未建立,丁肇中的“反物质”还只是一种猜想,就连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都还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现在就要对积五千年经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学说进行科学阐释,也许是为时太早了。现在不得而知,留待未来的科学去证明吧。当然,也没有必要轻信他人的毁谤而忍痛割爱。中医药学千万不能重蹈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覆辙,闹出“因为笑才高兴,因为哭才伤心”这样的笑话来。

3全息场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杰出的物理学家戴维•玻姆把场看作是宇宙之海中的漩涡,提出了用“全息场”来解释量子事件的非局部关联理论。他把不可见的隐藏的现实称作内含或者“折叠”的秩序,而把外部实在称为引申或者“伸展”的秩序[5]。在他看来,正是“感知透镜”在不断地变化,才有折叠秩序中不同的侧面不断地伸展开来。

全息图是用激光在一个全息盘上创建干涉图式而产生的。光盘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分辨图形,只是当一束激光穿过它,就“好象在池塘中扔了一把小石子”时才出现的一串串同心圆圈罢了。全息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不管这个盘子破成多少片,每一个碎片都包含着所有的完整信息,只是碎片越小,信息就越模糊而已。

基于全息场理论,量子物理学给予了第六个启示:就象“盲人摸象”这个古老寓言所揭示的那样,面对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在世界那“折叠”的内含秩序,在根本上是“盲”的-无法知道大象的完全的实在,而只能有关于它们的直觉的有限的经验。中医的耳针疗法,在过去看起来,也许近似天方夜谭,现在从全息场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也许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因为西医只承认可以检测到的“伸展”的秩序,而拒绝承认现在还无法检测到的“折叠”的秩序,所以,它往往比宁愿“舍症从脉”的中医更盲,也更不科学。

一言以蔽之曰,西医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科学,现在量子物理学已经让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彻底崩塌了,学者没有理由再相信它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药学是在几千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格物致知而形成的理论体系,20世纪以前从未受过经典物理学的影响,它很可能与量子物理学和未来科学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6],中医研究者应该坚定不移地自己走自己的路,力求中医药学的卓然自立,而完全没有必要去顾及别人的多嘴多舌。

参考文献

[1]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北京出版社,1999.

[2]阿莱斯泰尔•雷.量子物理学:幻象还是真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戴维•林德利.命运之神应置何方.吉林人民出版社.

[4]罗杰•S•琼斯.普通人的物理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第4篇

一直以来,我校分析化学理论课程考核以闭卷为主,通过卷面成绩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考试成绩评价规范公平、尺度相对统一;操作简便、易于管理和实施、成本较低,教师工作量不会因此增加太多,同时有助于督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公式,为将来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单纯的闭卷考试缺乏差异性,较难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对学科的掌握程度;考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出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评价效果相对单一,因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综合评价有失偏颇。围绕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2010年药科学院开创性地设立了药学专业创新实验班,重点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学科专业特色形成“强化基础,加强实验,因材施教,重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第一届(2010级)药学创新实验班(以下称为本班)的调查,本班教学目前仅实现了小班单独授课,但是在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方面尚未见改革与创新。

2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方案

根据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教学经验,针对药学实验班的分析化学考试目标一般设定为:(1)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术语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3)联系已学知识解释分析化学的特定操作和相关应用;(4)运用所学原理与概念描述、解释或者说明现象和结果,清晰、有逻辑地表达思想,正确使用专有名词;(5)将所学的概念与原理运用于新问题情境中;(6)正确使用相关图表所呈现的数据信息;(7)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选择适当的实验技术;(8)处理、解释、评估实验,以恰当的形式(文字、表格、图形)展现,用恰当的专业词汇清晰、有条理地交流。基于上述目标,就要求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记忆进行考核,而且应凸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评估。单纯的闭卷考试无疑利于实现考试目标的(1)~(4),但对其余目标颇难企及。故此,创新考核模式极为必要,而在传统的闭卷考试中整合开卷考试以及灵活互动的口试不失为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笔者对本班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按照此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该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具体言之,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是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石,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用闭卷的形式最为合适,而若采用开卷的形式,可能使学生忽视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本次化学分析部分闭卷组成为单项选择题10分,填空题10分,计算题30分,问答题10分。试卷由出题小组依照教学大纲拟定,避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同时也兼顾授课的内容防止应该考的没有考到而误导学生学习。此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教学要点,记忆方面的内容约30分,一般应用的内容约30分。考查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记忆的知识进行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再指导解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1)~(4)。

开卷考试的题目面广量大,覆盖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参考材料,以及对多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全面理解和贯通运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归纳、演绎所学知识,利于今后的自学。本次化学分析部分开卷组成为综合题1题5问20分,设计题1题5问20分。出题小组在B卷开卷采用了《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这个实验作为综合题,系统描述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参考所带资料回答以下问题:结合实验条件解释Cu2+可以氧化I-的理由;解释调节溶液pH在3.5左右以及加入NH4HF2的原因;解释指示剂为何临近终点加入以及加入KSCN的作用(此问有提示,从沉淀溶解度考虑);给出Cu含量的计算式;最后提出本滴定终点变色较难观察(悬浊液),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有无此类测定使得终点敏锐的改进方法。由此可见,该综合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2)~(6),内容涵盖滴定分析概论、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相关内容,学生必须对教材和理论课内容熟练掌握方能进行解答。设计题为蛋壳中Ca、Mg离子的配位滴定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方法原理、仪器试剂、实验步骤、计算公式、结果表格等几部分完成,实现考试目标的(5)~(8)。设计题最后一问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是否可以设计其他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Ca。开卷考试中的综合题、设计题最后一问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考核时闭卷开卷题目同时下发,总时间控制为2小时,学生只有上交闭卷的试题和答题纸后方可取回自带的参考资料再进行开卷部分的答题,这样不再限定某种类型考试时间,增加学生掌控时间的自由程度;不再限定参考资料,随便带什么书都可以,但是限定只能带一本,增加学生掌控教材或者参考书目的自由程度。由此学生所看的书目得以扩展,理论授课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上,学生也不会出现我学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就不看科学出版社《分析化学》的情况,本班学生一般都有不同出版社的分析化学对照参考,而且通过读书笔记能比较教材各自的特点。在口试方面,本学期采用了自行拟题/答辩的形式。学生学习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学生看书自学容易迷失重点,同时不理解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本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指定一个章节,要求该章节结束后本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合作拟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学期结束前,制作PPT介绍所拟题目,并明确考点,分析化学课程组三位老师现场评判,根据所拟题目的质量、与大纲的契合程度、PPT讲解者的表达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对该组学生评分,该评分占平时成绩的70%。这个环节的引入,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问题意识,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适当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并促进其团队合作精神。

3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效能估测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药敷脐疗法,痰浊瘀阻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D)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调脂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减少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代医学提倡综合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等早期干预,根据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药物治疗疗法。中医学无HLD的病名,从病症角度归入“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认为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年老体衰等有关,痰瘀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从痰瘀论治,应用祛痰化瘀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HLD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HLD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的诊断标准。排除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慢性肝胆病所致HLD及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TG)≥1.70mmol/L;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单固醇(HDL-C)≤1.04mmol/L。中医主症头重如裹、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胸闷。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平均(43.7±12.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参照HLD膳食控制方案限制量饮食治疗,重点限制甜食、食用油、蛋、肉类的摄入量,3月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药物组方:何首乌(制)、生山楂、生大黄、泽泻、丹参、冰片,制成药粉,按药5份,食醋3份药学论文,凡士林3份剂量比例调配成药丸并压成饼备用。酒精消毒神阙穴周围,放上药饼用脐贴固定,每次贴敷12h,一周3次,3月一疗程。

1.3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1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mmol/L<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实验室检测未达以上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改善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论文的格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0例HLD患者中,应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的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7

9

6

8

80.0a

治疗组

40

8

4

11

第6篇

优化授课内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设计必须是“药学特色”的分析化学,即:既要符合分析化学自身的基本内涵,又要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和授课选材上,必须合理地、有选择的删减与药学专业联系比较少的纯化学理论以及在药学领域应用较少的内容,选取在药学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和技术,将药学学科中的热点问题及时、巧妙渗透到分析化学教学中,并不断更新、充实分析化学的发展前沿内容,提高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杜刚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47306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详细讲解决定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部分,略讲在药学分析中应用比较少的重量分析法及沉淀分析法,适当增大在新药研发、药品鉴定、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面的内容比重,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实验课内容的选取也要结合药学专业特点,除了选择能代表分析化学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外,还应选择《药典》中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经典案例,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快乐,如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饮用水pH值得测定(电位法)、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维生素B12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这些实验内容的设定,既能使学生了解到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加深对与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手段的理解、掌握。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及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分析化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动画、多媒体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教材中枯燥的理论、抽象的问题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立体化,使枯燥的理论理解起来更形象、更直观,既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既可弥补传统的教材、挂图及实物模型携带不方便的不足,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液相色谱法时,通过播放Flas演示,学生既可明了色谱仪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又可以清楚观察到液相色谱分析过程的产生,再结合教师的适当的讲解,必然加深学生对该法分离机制的理解。

3综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多数高校普及使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但传统的板书仍然有着现代教学媒体无法完全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跟着教师的书写记笔记,板书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第7篇

    医学论文摘要的格式目前主要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abstract),它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教授Haynes博士于1990年4月首先提出的[3]。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规定采用四层次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4个部分。结构式英文摘要字数约为150~200个实词。我国大多数医学期刊都采用了4段式结构式摘要。四层次结构式摘要具体包括的内容如下。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重要性,常常涵盖文章的标题内容。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使用何种材料和方法,并介绍处置方法及主要结果的测定方法,如何对照分组,如何处理数据等。结果:简要介绍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何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此外,还要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着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简要对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或讨论,并进行总结,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说明其理论价值,是否可以推荐、推广或需进一步研究[4]。

    2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的问题及对策

    2.1论文标题问题及对策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缩影,要求简明扼要,明确反映主题,便于检索。一般来说,医学科技论文的标题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少数标题使用句子的形式。我国医学科技期刊英文标题的主要问题是:首字母大小写混乱、标题过长。英文标题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1)每一个字母都大写。2)除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3)除虚词(包括冠词、连接词、介词),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大写。当标题中间有破折号或者冒号时,其后面的冠词、介词通常也要大写。医学论文标题中医学术语多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6个单词,所以应注意省略不必要的词语。在论文标题中,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一般可以省略,但固定短语如afew中的a不可省略。汉语论文标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表示谦虚或者用以引起陈述的“套语”,如“试论……”、“探讨……”、“关于……研究”、“……观察”等标题。这些词语对于研究性的学术论文来说无任何学术意义,只是一些赘语,所以在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将其省略。但是,如果“研究”、“观察”等词带有限定成分时,则不宜省略,如“……的回顾研究”(Retrospec-tiveStudyon…)。试举一例说明正确标题的写法。例1.StudyOnTheEffectsOfBerberineOnPatients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宜省略StudyOnThe且介词小写,应改为EffectsofBerberineonPatients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盐酸小蘖碱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应用)。

    2.2英文摘要时态问题及对策

    由于汉语中没有时态,因此时态是大多数中国作者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以至于不知何时用何种时态。有的全文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时态,或者几种时态杂错,给人不知所云的错觉。结构式摘要主要采用三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完成时。Objective(目的)部分,在叙述该文的写作目的时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试验或研究目的时使用一般过去时。现在常常用不定式短语进行表达,如“tostudy…”。Methods(方法)部分,因为都是过去做的事情,故采用一般过去时。Results(结果)部分,也都是过去得出的结果,也应用一般过去式表达。Conclusion(结论)部分,是作者对所的结果的评语,乃写作时作者所持观点,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客观的,所以谓语应该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完成时态较少使用,一般用来介绍该领域的背景情况,如他人已取得的成果,做过的试验,得出的结果,对现在或过去造成了影响。当然,使用何种时态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最后确定。近年来的趋势是更多地运用一般现在时,国外学者一般现在时的运用比例要大大高于中国学者。例2.CONCLUSION:Thefindingssuggestanassocia-tionbetweensuboptimalcareandcerebralpalsy,butthisseemstohaveroleinonlyasmallproportionofallcasesofcerebralpalsy.此例结论中的句子用一般现在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2.3英文摘要的人称和语态问题及对策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科技文体追求叙述的客观性和规范性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语言学家曾统计,在科技英语里,全部限定动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用被动语态。其原因是被动语态将所要讨论的对象放在主语的突出地位,因而更能突出所要论证及说明的主旨而且,被动结构也往往比主动结构更加经济、紧凑。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也以被动语态居多,尤其是国内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运用更是占据主流,甚至出现了被动语态滥用的现象。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要求用第三人称,不可以用第一人称,汉语的无人称句译为英文就往往选用被动语态表达。然而,被动语态的文风在国外科学写作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摒弃[5],国外医学论文越来越多地采用主动语态,主语多用第一人称复数“we”,这是因为主动语态在结构上更简练,表达更为直接有力。因此,为了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该回避使用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例3.Weenrolled150patients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duringtheacuteillness.本句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we”和主动语态,不但表达简洁、清楚,而且还可以避免实用被动语态造成的句子“头重脚轻”的问题。例4.SUBJECTSANDMETHODS:Weanalyzeddatafromaprospectivecohortstudythatcaptureddetailedclinicalinformationandlongitudinaloutcomesforallpatientswhoun-derwentcardiaccatheterizationinAlberta,Canada.Westudied11,468patients,1959(17%)ofwhomhaddiabetes.(WilliamA.Ghali,etal,2000)本例摘自《美国医学杂志》,对象和方法的叙述中都用了第一人称复数we和主动语态。国外期刊中有诸多这样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

    2.4数字和缩略语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