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食品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3:27
食品市场营销论文

第1篇

1、理论新颖,紧贴“互联网+”时代潮流,阐释最新市场营销理论,理论性强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互联网+”思维迅速在各行各业深入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间的优化调整,打破了传统行业的链条和营销模式。对于食品行业而言,“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市场讯息、转变传统生产与销售之间相互脱节的现状、提升社会经济实体生命力,为传统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销售环节。《食品品营销学》在第二章和第三章详细阐述了食品市场营销的理论和环境,特别是网络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例如书中提到的“6Ps营销理论”,该理论是在营销学界专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基础上,添加了Power(权力)和PublicRelations(公共关系两个元素,尤其适用于“互联网+”背景的时代营销,一方面,“6Ps营销理论”提出在公共关系上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建立良好的销售关系维护;另一方面,“6Ps营销理论”在权力方面指出互联网营销要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建立起包含专家权力营销、信仰权力营销和形象权力营销等在内的食品企业网络品牌。

2、内容丰富,探讨了“互联网+”下的多种营销模式,指导性强

“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食品市场营销也从单一的线下推广转为线上线下O2O多渠道并存,在营销模式中,食品企业借助自身文化和内涵,针对性地为每位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食品营销学》详细阐述了食品市场营销的组织、实施与控制,对“互联网+”下的食品营销具有指导作用。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食品企业应加大网络在营销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企业APP和企业小程序、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接入服务,特别是注重大数据平台的利用,以拓宽食品营销范围、探寻更多的营销机遇与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企业品牌,并通过传播性、趣味性的创意,借助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渠道传达给消费者,达到“网络品牌——用户口碑——营销引流”的目的。例如三只松鼠在食品营销上便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特点,在细节上做到极致、注重人文关怀和主流文化、打造人格化品牌形象。

3、体系完整,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营销应对策略,应用性强

第2篇

关键词:营销学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57-01

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1]。食品营销学和药品营销学是营销学的两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们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原则和客观规律应用于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的实践活动,重点研究食品药品行业营销活动的行为规律,分析营销工作中的内在因素,为改善食品药品行业经营管理、提高营销工作的服务质量,正确调整营销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的需求,努力创造市场价值,为企业谋取利润而展开总体营销活动[2-3]。食品营销学和药品营销学这两门课程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因它们同是营销学范围,教学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又因药食同源,再结合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原则,所以我们在整合课程的时候,把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统称食品药品营销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食品药品企业内的质量监督、基层生产管理、化验、产品技术服务和营销等,这些岗位都需要了解食品药品销售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依赖性强,基础较差,学习欲望不高,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容易走神,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排斥上课,另外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所学的专业,加上专业知识结构不同于高中的知识结构,学生很不习惯大学学习生活[4]。如果还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去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跟新教学理念,运用新颖互动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决定了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而应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特点,将其作为一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课程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食品药品市场经济现象、解决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此,笔者本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宗旨,结合食品药品行业实际需求,通过教学实践,对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食品药品营销经典案例教学

高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学生,前期没有学过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只讲授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讲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很难掌握食品药品营销学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食品药品营销经典案例,如有农夫山泉天然水、王老吉凉茶、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金龙鱼1:1:1调和油、脑白金、黄金搭档、白加黑感冒药、斯达舒胃药、汇仁肾宝和金嗓子喉宝等营销案例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食品药品营销的理论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食品药品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

二、问题“派对”教学

要提高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一种方式是,有目的地安排一些课堂问题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报纸等搜索信息并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开问题“派对”,让学生对有关问题收集的信息进行发言与大家一块分享交流。另一种方式是,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开始问题“派对”,先让学生们相互讨论解决,最后老师再对没解决的问题给予讲解回答。通过问题“派对”教学,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交流之外,还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手机,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如在课堂上穿插使用手机教学,如,让学生通过手机提问题及回答问题,查询答案,还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等,这样不但可以让上课学生更有效的利用手机,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时尚的信息营销模式,更重要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食品药品营销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亲验性教学方法,通过此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巧妙地创设一定的营销情景,给课程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模拟平台,如讲到食品药品营销渠道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食品药品生产厂家销售经理、厂家推销员、销售商等,情景设计过程是把厂家的产品,通过推销者,让销售商销售该厂家的产品。然后,让学生组建情景模拟团队,团队成员讨论,确定情景模拟角色,创设情景演示,最后,根据营销模拟过程中的语言技巧,营销策略和营销结果进行评价。食品药品营销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因此,可以使课堂教学任务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五、食品药品产品实战营销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的营销知识和技巧,我们根据食品监督管理专业特点进行食品药品产品实战营销活动。首先,因食品药品营销学开课时间与食品工艺课开课时间在同一个学期,而食品工艺课上学生会制作出很多食品产品,我们就与食品工艺课老师结合,让学生把做出的食品产品在全系学生中进行销售,锻炼学生的营销技巧,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食品制作技术的提高。对于药品加工销售,在实训室内直接加工治疗性的药品进行实战销售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就与药品专业老师协调,生产维生素片剂,牛奶片等营养保健食品进行实战营销。其次,利用双休或节假日,通过老师或学生联系企业,督促学生参与食品药品企业的超市或药店产品促销活动。还有,我们建议学生根据学校学生的食品消费市场特点,到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少量食品到校销售。这些实战营销做法,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理论得到应用和升华,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考核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食品药品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有效地提高食品药品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考核中可以适当缩减营销理论的考核成绩(占总分的30%),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平时实践教学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占总分的70%),这样有利于把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发挥出来,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总之,通过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后,继续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规律,大胆尝试教学方法,把食品药品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徐岚.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2]卢万强.食品市场营销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

[3]李丽.药品市场营销学[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11:2.

[4]李华.高职教学中引入营销学理念的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0,(29):648-649.

[5]戴国亮,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107.

[6]董琼华.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2):36.

第3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4Ps;4Cs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80 ― 02

2002年齐齐哈尔市被命名为绿色食品之都,此后经过十年的努力,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起来。当前全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众多,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绿色健康的环保形势下吸引消费者,通过顾客忠诚实现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形象的价值实现,对于齐齐哈尔每个绿色食品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营销策略应该由从4P向4C转变,才能有效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形象的营销建议。

一、4Ps与4Cs营销理念

4Ps理论是由美国营销学家麦卡锡教授提出的经典的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1990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劳朋特(Robert Lauterborn)教授提出了4Cs营销理论,该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顾客的需求与欲望(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在新的营销形势下,营销创造价值也是需要改变的,应营销手段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的,应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由过去的增加价值转向为用户提供价值方向,4Ps营销理念向4Cs转变,即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不是企业成本导向的定价策略,而是考察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不是选择企业传统的渠道策略,应当考虑消费者购买的“方便”;不是单一的令人生厌的促销宣传,而是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4Ps与4Cs并不矛盾,只是所站的立场不同,4Ps站在企业(或产品)的立场,而4Cs则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4C是营销理念和标准,4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4C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

二、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营销上存在的问题

被命名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后,齐齐哈尔市加快打造绿色品牌,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和认证上强势推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尽管市场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绿色食品品牌形象的提升。

(1)营销理念落后

多数绿色食品企业的经营理念还处于营销理念的早期阶段,无法适应新的营销环境,因此企业在确定营销目标时往往侧重于品种、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等短期目标,对于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声誉、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等长期目标重视不够。

(2)营销策略尚未整合

齐齐哈尔市多数绿色食品企业往往通过单一的价格手段夺取市场,过份依靠政府主导的展销会,忽视各种营销工具的整合。在宣传力度有所欠缺,手段上落后,不能利用除传统促销工具外的网络、手机、分众传媒等新的传播工具。

(3)品牌多但知名度差

齐齐哈尔市多数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较小、产地分布广、经营单位分散、品牌多而杂,许多绿色食品企业品牌不响、整体优势不明显、市场认知度低。多数消费者只知道齐齐哈尔有“克东”腐乳、“红光”绵白糖、“北大仓”系列白酒等,但对于其他的绿色认证产品克知之甚少。

(4)销售渠道落后单一

由于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1〕,所以产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太远,为中间商持续高效的供货能力弱,齐齐哈尔市绝大多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还是过分依赖于传统的销售渠道,不能提供全系列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2〕。销售渠道单一,多年来形成以“绿博会”为主体的展会营销是目前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主要销售模式。

三、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形象提升的营销建议

4Ps理论主要注重宣传产品知识, 4Cs理论注重品种资源的融合,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建立品牌,把品牌的塑造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因此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企业应转变营销观念,从4Ps策略向4Cs策略的转换,才能有效提升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即由企业立场转向消费者的立场,重新定位,要做到:不仅提供好的绿色食品还要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出发开发品牌;不是从企业角度制定绿色食品的价格而是从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角度确定绿色食品的成本与定价;改变单一的铺货渠道为覆盖面广消费者随处可见的便利式渠道模式;增加消费者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促销。如图1所示。

1.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4Ps理论提出的是自上而下的运行原则,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而4Cs理论是强调消费者为导向。因此,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提品。同时,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客户价值。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是绿色、健康、放心、安全,回归自然,齐齐哈尔市拥有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产制造出的绿色食品也是放心安全的。但我们在绿色食品营销上却缺少对绿色食品的真正宣传,我们需要让消费者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什么是有机食品、什么是无公害食品;A级、AA级产品的区别和不同,这样消费者在选购时就会因对产品质量的认知而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绿色食品企业是营销的主体,针对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杂而散的问题,应加强品牌整合力度,扩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营销规模,应引导优势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整合营销,依靠名牌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3〕。

2.灵活制定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绿色食品价格

4Ps理论是以产品策略为基础,制造商决定制造某一产品后,再设定一个弥补成本又能获得最大利润的价格。4Cs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顾客的购买成本。我们通常在营销上所说的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的总价值减掉顾客的总成本,那么4CS中的cost要考虑顾客实际支付的价格,以及顾客购买商品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体力以及风险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我们知道绿色产品营销需要支付绿色价格,即包含绿色成本在内的绿色价格,在整合营销视角下,我们要制定灵活多样的组合定价方式,满足不同档次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比如,新疆的和田大枣是核心的产枣区,所产的和田玉大枣拥有很高的消费知名度,由于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有的是自己食用,有的是作为礼品赠送,因此,昆仑山牌和田玉枣(有绿色食品标志)就制定了从三星到六星的价格,当然不同档次的产品质量也有不同,而且还明码标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无论消费者在哪里购买都是统一的价格,这样也增加消费者的信赖感。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种做法非常值得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企业借鉴。我们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绿色食品品类和档次,细分不同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产品质量的不同制定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

3.增加绿色食品的接触点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4Cs营销理论强调企业在制订分销策略时,要更多的考虑顾客的方便,而不是企业自己方便。要通过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来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便利。便利是客户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齐齐哈尔市本土的绿色食品专卖店很少,只有博物馆旁边一家“齐齐哈尔市绿色专卖店”是长年开放的,但里面的品类不完全,档次不全,严重影响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形象的宣传与提升,无法满足消费者便利性购买的需要。既然绿色食品已经长期占有了消费者的餐桌,绿色食品企业就更应该让消费者随处可以看到购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建议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企业铺货广泛,不仅是一家绿色食品专卖店,要在多个CBD(中心商业区)和NBD(邻里商业区)和每个居民小区等常年开设绿色食品专卖店。建立形象统一的绿色食品连锁店,还要成立绿色食品连锁配送服务中心。有条件的企业开设自有品牌的专卖店,比如:依安大鹅专卖店、龙江小米专卖店、龙江粉丝专卖店等。在这方面,北大仓集团的作法可以推广。

4.互动营销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从传播来看4Ps理论的主要媒介是大众化的单一的;4Cs理论的传播则是双向的,选择媒体多,更加关注小众媒体,通过双向沟通和消费者建立长久一对一关系。4Cs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通过与顾客之间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新型企业/顾客关系。这不再是企业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而是在双方的沟通中寻求各自利益。因此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企业应在绿色食品营销上充分利用会展营销、网络营销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在2011年的绿博会上北大仓集团设立了特展柜,用粮仓型的造型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拿出珍藏的纯粮白酒请消费者免费品尝,增加了与消费者的互动,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互动营销的理念要求与消费者经常的沟通,不仅体现在售中,应加强售前的引导(如产品演示)、售中的咨询(如产品的功能、定位等)、售后的服务(不同季节的提醒、产品的储存与使用等)。

总之,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企业应转变营销观念,从4Ps策略向4Cs策略的转换,才能有效提升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推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营销力度,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乔朋华,王维.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要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

第4篇

一、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渠道流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绿色食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拓展速度很快,但目前仍没有形成规模。绿色食品种类少,结构单一,这对经营绿色食品的商店产生了限制。如按一般商业标准,店堂每m2经营的品种一般应为15~20个,这样100m2的商店,其经营品种至少要达到1500~2000个,而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品种总数发展有限,再除去水果、蔬菜、粮食、肉、蛋等鲜活农副产品以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于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品种较少,很难搞绿色食品专营。因此,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相当规模的独特渠道。绿色食品单枪匹马进入市场,发挥不了市场聚集效应,而更多的时候是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一起出售,销售业绩平平。

(二)地域范围广,物流有困难

绿色食品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的过程中,受到我国地域限制。据统计,在453份绿色食品资料中,长江以北共有354种,占78.1%;长江以南有99种,仅占21.9%。而且,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由于绿色食品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产地主要分布于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然而,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上阶层,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销售中心也建立在这些地方。这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的困难,产供销脱节,产业化步伐减缓。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大多不具备独立处理物流的能力。绿色食品及其主要加工制品的主要原料是有生命的鲜活产品,在物流的储存、运输、分级和加工环节中,为保证其鲜活性及绿色食品特性,必须具备特定的无污染的光、热、风、气等自然环境,避免二次污染,否则就会失去价值和使用价值。据统计,在生产绿色食品的495家加工企业中,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占15%,超过1500万元的企业占47.4%,还有53.6%的小型企业,它们技术力量弱,规模小,资金周转困难,渠道控制能力差,无力系统地组织流通。从全国来讲,我国食品工业属弱质产业,在运输、储藏和加工环节中技术力量急需发展,其完善还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条件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必定使物流困难长期存在。

(三)供求价格不均衡,价值流存在障碍

(1)绿色食品价格定位高。在我国主要产粮区,农民已养成了施用化肥和农药从事常规农业生产的习惯。从常规农业改为绿色农业栽培,初期成本高。同时,由于流通费用的增加和考虑树立绿色食品优质形象,价格定位较高。目前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5%~20%,如进入深圳市场的绿色食品均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以上,而椴树蜂蜜、苦瓜酒等,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高出50%以上;在饮料类市场上比名牌产品如健力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非绿色食品高出40%;在茶叶类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30%。在此情况下,若经历更多中间商,价格更是大幅度上涨,有时比同类产品高出200%~300%,甚至更高。(2)需求拉动表现不足。在我国中下层消费者中,基本无力消费绿色食品,而在中上层有能力购买绿色食品的阶层中,并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信念和态度。据调查,由于全国许多城市没有进行展销活动,也未成立绿色食品销售中心,60%以上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含义,包括一批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企业负责人,以为天然食品、野生食品和绿颜色食品就是绿色食品。在他们眼中,没有绿色食品是“最好的食品”的概念。因此,绿色食品供给价格的高定位与需求拉动不足的共同存在,使得绿色食品价值实现产生了一定障碍。

二、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及营销的制约因素

由于绿色食品产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和阳光产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营销这一“产业链条”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与其产品开发、认证管理及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的现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诸多制约因素。

(一)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产销缺少对接

由于缺乏绿色食品市场开发专项资金,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重产品开发、轻市场营销现象普遍存在,生产销售缺少有形市场载体和中介环节支撑。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建设和绿色中介组织亟待加强。

(二)企业宣传力度不够,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由于对绿色环保意识及文化理念宣传不够,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缺乏完整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食品的消费,制约了绿色市场培育。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资源缺少有效整合

Internet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网络商贸已成为潮流。而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市场营销与其他农产品一样,由于现代科技应用不足,最有条件的绿色营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几乎为空白,市场销售大多数仍处于初级现货市场阶段。

(四)消费市场真假难分,执法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绿色食品越来越被市场认可,由于执法不严、宣传不够等原因,一些急功近利者以假商标、假产品冲击绿色产品市场,使绿色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真假难分,造成“绿色食品”商标被侵权严重。

(五)实践经验总结不够,缺少营销理论支撑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政府官员、农业企业家认识到绿色营销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一些地区和绿色食品企业已经开始摸索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营销的方式方法,但遗憾的是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理论发展远远滞后于绿色食品开发和营销实践,对我国各地在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绿色营销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成功方法和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

三、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对策

(一)建设绿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市场体系,应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应重点抓好市场规划、市场建设、市场管理、资金投入等几个环节,为绿色食品“安家立业”,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市场,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绿色品牌良好声誉和形象。同时,绿色市场建设必须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投资、信贷、税收、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可以借鉴一些省区在引导、扶持政策方面好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加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绿色流通提供良好场所。要切实推进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8部委针对食品种养、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食品污染等“不安全”因素提出的“三绿工程”的实施,各级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创建出十条绿色通道、百家绿色批发市场、千家绿色零售门店、万种绿色品牌”目标。

(二)发展中介组织,开通“绿色流通”

大力扶持产业引路人、致富带头人、流通经纪人、营销能人参与绿色食品市场流通,鼓励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农村营销大户、农民联户及农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绿色食品营销活动,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全国性绿色食品流通网络,实现规模效益。选择强劲的产业载体,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鼓励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流通型龙头企业可直接领办连锁超市,加工型龙头企业可配合连锁经营搞好绿色食品集中配送。大型连锁经营公司完全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发展成为具有低温冷藏、运输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现代化生鲜绿色食品配送中心。鼓励外资企业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及个人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更多地进入绿色食品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促进绿色食品深购远销,多销快销。

(三)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

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绿色食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络,建立部、省、县市三级绿色食品信息平台,逐步向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生产企业延伸,完善绿色食品供求和价格等信息采集与设施,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绿色食品信息资源共享,绿色产品网上营销。现有网站要加强协作与整合,鼓励绿色食品企业建立绿色食品专业网站,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促进绿色营销。

(四)加大广告宣传,增强绿色意识

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绿色食品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品特性,使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增加新的认识,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五)总结营销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必须加强绿色营销理论研究,解决市场营销学的本土化问题,将国外引进的市场营销理论与中国绿色食品营销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绿色食品营销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尤其是要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制定我国绿色食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应对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和措施,完善系统科学的中国绿色食品营销理论。

(六)实施品牌策略,体现绿色价值

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场对本身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对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满意定价策略。同时绿色食品应该早日从主要面向高收入消费者转为面向中低收入消费者,让其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走上普通市民的餐桌。同时,“绿标”产品向经销商和消费者证明产品的品质的同时,要想卖出好价钱,关键还得做强品牌。品牌是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品牌知名度越高,其绿色的价值体现得越好。

(七)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要积极配合工商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依法打击各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现象,切实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市场抽检,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提高绿色食品的信誉度。坚持把“质量与发展”作为工作主题,产品开发要严格执行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二者不可偏废。

(八)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绿色食品系统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有影响的国外认证机构进行的合作,奠定与重点贸易区域认证机构之间合作的坚实基础,为国内绿色食品企业和有机食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创造条件,提升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的影响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将我国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或推介会,直观、集中地向消费者推出绿色食品,扩大绿色食品影响。绿色食品企业要“借会出海”、“借绿出海”,争取更多订单,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四、拓宽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措施

(一)建立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为充分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以绿色食品数量和种类相对集中的形式,建立集散地。通过合同,帮助解决边远地区和小企业的储运技术问题。聚集数量有限的绿色食品,使产地分散的绿色食品有一种“百川归大海”的方向感。同时,由于绿色食品本身数量和种类的不足,批发市场还可辅助经营其他名优食品,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组织零售网络,销售绿色食品

专业批发公司作为一个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的中间商,担负着组织零售网络的重任。根据绿色食品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统一设计,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绿色服务意识”的作用。应借鉴国内外经验,着重“八个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调配,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装修格式和统一服务规范。(2)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柜或专卖店。建立时要注意,首先不能过多,大城市3~5家为宜,中等城市2~3家为宜;其次要对中间商的营业面积、销售额和客流量等指标进行考核,让商家感到获得绿色食品专柜是一种荣誉;最后,允许名牌产品与绿色食品摆在一起销售,但不能太多,要突出绿色食品特色。(3)开展绿色食品配送业务。在大、中型居民小区内设立绿色食品固定或流动销售网点;在大型酒店、宾馆和机关食堂开展绿色食品粮油配送业务。要求绿色食品分销率达到一定水平,以保证市场占有率。

(三)弘扬绿色文化,消费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销售不仅是在销售一种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而且是在弘扬一种爱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文化。绿色食品是绿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弘扬绿色文化,可极大刺激需求,提高流通源动力。应进行CIS设计,弘扬绿色文化。要综合考虑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的氛围。如专业批发公司可以“销售绿色食品,增强人类体质”作为理念识别,指导一切工作;在企业行为中,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宣传活动,以绿色食品作为主导产品销售,密切与公众的关系。在建立视觉识别时,结合绿标、公司名称和品牌,以标准字体和标准色,综合设计一种具有绿色氛围和环境意识的图案标志,申请注册,进而运用到产品、日常用品和广告媒体的宣传上,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第5篇

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1]。食品营销学和药品营销学是营销学的两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们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原则和客观规律应用于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的实践活动,重点研究食品药品行业营销活动的行为规律,分析营销工作中的内在因素,为改善食品药品行业经营管理、提高营销工作的服务质量,正确调整营销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的需求,努力创造市场价值,为企业谋取利润而展开总体营销活动[2-3]。食品营销学和药品营销学这两门课程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因它们同是营销学范围,教学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又因药食同源,再结合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原则,所以我们在整合课程的时候,把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统称食品药品营销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食品药品企业内的质量监督、基层生产管理、化验、产品技术服务和营销等,这些岗位都需要了解食品药品销售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依赖性强,基础较差,学习欲望不高,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容易走神,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排斥上课,另外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所学的专业,加上专业知识结构不同于高中的知识结构,学生很不习惯大学学习生活[4]。如果还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去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跟新教学理念,运用新颖互动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决定了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而应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特点,将其作为一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课程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食品药品市场经济现象、解决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此,笔者本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宗旨,结合食品药品行业实际需求,通过教学实践,对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食品药品营销经典案例教学

高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学生,前期没有学过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只讲授食品药品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讲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很难掌握食品药品营销学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食品药品营销经典案例,如有农夫山泉天然水、王老吉凉茶、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金龙鱼1:1:1调和油、脑白金、黄金搭档、白加黑感冒药、斯达舒胃药、汇仁肾宝和金嗓子喉宝等营销案例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食品药品营销的理论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食品药品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

二、问题“派对”教学

要提高食品药品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一种方式是,有目的地安排一些课堂问题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报纸等搜索信息并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开问题“派对”,让学生对有关问题收集的信息进行发言与大家一块分享交流。另一种方式是,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开始问题“派对”,先让学生们相互讨论解决,最后老师再对没解决的问题给予讲解回答。通过问题“派对”教学,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交流之外,还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手机,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如在课堂上穿插使用手机教学,如,让学生通过手机提问题及回答问题,查询答案,还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等,这样不但可以让上课学生更有效的利用手机,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时尚的信息营销模式,更重要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食品药品营销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亲验性教学方法,通过此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巧妙地创设一定的营销情景,给课程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模拟平台,如讲到食品药品营销渠道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食品药品生产厂家销售经理、厂家推销员、销售商等,情景设计过程是把厂家的产品,通过推销者,让销售商代理销售该厂家的产品。然后,让学生组建情景模拟团队,团队成员讨论,确定情景模拟角色,创设情景演示,最后,根据营销模拟过程中的语言技巧,营销策略和营销结果进行评价。食品药品营销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因此,可以使课堂教学任务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五、食品药品产品实战营销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的营销知识和技巧,我们根据食品监督管理专业特点进行食品药品产品实战营销活动。首先,因食品药品营销学开课时间与食品工艺课开课时间在同一个学期,而食品工艺课上学生会制作出很多食品产品,我们就与食品工艺课老师结合,让学生把做出的食品产品在全系学生中进行销售,锻炼学生的营销技巧,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食品制作技术的提高。对于药品加工销售,在实训室内直接加工治疗性的药品进行实战销售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就与药品专业老师协调,生产维生素片剂,牛奶片等营养保健食品进行实战营销。其次,利用双休或节假日,通过老师或学生联系企业,督促学生参与食品药品企业的超市或药店产品促销活动。还有,我们建议学生根据学校学生的食品消费市场特点,到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少量食品到校销售。这些实战营销做法,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理论得到应用和升华,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考核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第6篇

讯: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承受着成本上涨、食品安全等负面冲击,但大部分企业仍然能够实现增长。这就是食品行业的独特之处,就笔者观察,食品行业从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破局变革的迹象。

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化发展三十年来,营销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这种跨越多半来自于理论的过早切入。西方营销理论的发展史是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但在中国,很多营销理论是在行为之前进来的,美其名曰,理论指导实践,但这更像是西方营销方法在中国“软着陆”的过程。在过去三十年的营销行为中,我们见识了“概念战”“、广告战”、“渠道战”“、价格战”等多层级的营销战模式。食品行业的高度市场化决定了营销方式的变革与突破大多来源于此,从价格混战到以福建企业为代表的“明星”

战、更有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定位”战,2011食品行业的营销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发展必然引起食品业渠道的变革“,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推动食品营销的重要手段,具体模式仍需市场检验,能够真正把握市场规律的“电商”营销模式将继续创造食品行业经典营销案例。

渠道专业化分化趋势明显——80、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流,根据新群体的消费特点,更加具备专业化的食品终端模式会成为新的热点。苹果的成功营销,给食品行业渠道的专业化分化做了很好的范本,具备“时尚化”“、个性化”等文化特点,以个性产品结合时尚终端的新型渠道模式,将会成为食品企业营销方式中的“传播之锤”(来源:食品招商网)

第7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一、品牌营销理论概述

品牌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它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是产品区分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一种方式,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来的。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开始的USP理论,经过品牌形象论、品牌定位论,品牌理论现在已经发展成熟。

在品牌营销理论中,主要包括品牌的识别、品牌的定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品牌的推广。品牌识别主要需要了解品牌的核心与灵魂,价值以及目标;在品牌定位中主要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来进行品牌的营销;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需要坚持民族化、个性化、长期性、可持续性这些原则,从而让消费者维持对品牌的忠诚;而在品牌推广中,则最主要的方式是整合品牌宣传,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传播工具以及方式发挥品牌的效用。

二、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作为生态环境独特,资源富集的一个地方,发展绿色食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些年来,黑龙江的食品工业已经成了当地的第二大产业,有AA级绿色食品300多种,无公害食品更是有5000多种,并且在这些食品中已然形成了粮、油、菜等系列开发格局。但是在黑龙江的绿色食品生产中,虽然说市场很好,但是由于在品牌的宣传力度等方面欠缺使得黑龙江的绿色食品生产并没有发挥其品牌效应,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营销观念落后,影响营销的顺利实施。意识观念往往决定着行动,因此,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由营销观念决定的。目前,在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市场中企业不仅规模小,资产欠缺,而且,许多企业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仍然利用原始落后的营销观念。这种落后的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对于产品本身的关注程度要胜过对产品品牌的关注,如赵金阳[1]通过对大豆种植业调查发现豆农对于大豆价格的预期主要来自大豆质量,而忽视了销售、品牌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因此,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忽略了产品的销售过程和对于产品品牌的宣传,导致产品市场出现“卖方市场”,这种观念,其实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二)品牌的定位相对模糊。品牌的定位就是通过对于消费者的兴趣进行挖掘之后,找出一个利益点,然后找出一个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并且和其他竞争对手不一样的形象,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给潜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力的位置。一般而言,企业通过对品牌的准确定位,从而向消费者传递其核心内涵,这也是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市场承诺。

目前,黑龙江大多绿色食品企业将绿色产品进行了基本相同的定位,主要包括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健康、优质等,其确定的目标群体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较高的购买能力,并且非常注重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消费者[2]。这种定位,尽管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强调更多的也只是绿色产品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却并没有将绿色产品的优势和内在特征呈现给消费者,也没有将企业品牌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优势诉求明白,因此,让品牌定位相对模糊,无法将品牌的内涵真正表现出来。

(三)产品价格没有统一的规范。绿色食品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相对于普通食品而言,价格要高很多。但是,目前,黑龙江的许多绿色食品企业不仅没有先进的营销观念,对于产品品牌的定位也尚不明确,更没有对产品市场需求和产品自身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深入挖掘,只是盲目地将产品价格提升,导致产品价格无法与市场定位相适应,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这样,最终导致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绿色产品的价格,即便有购买欲望,也没有响应地执行能力,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仅仅只局限于一些中高档收入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消费群体,这种现状,对于绿色食品的市场流通有着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四)缺乏健全的渠道网络。绿色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条件的限制,其营销渠道和方式应该不同于普通食品,只有通过专门的渠道网络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其流通过程中的其他成员的利益也能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就黑龙江而言,绿色食品的营销网络渠道大多以农贸市场及批发市场为主,只有少数发达城市有专门的绿色食品专营店及销售中心,但总体而言,绿色食品渠道网络建设仍然相对落后[3]。另外,有许多绿色食品因为各种原因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无法通过专门的渠道网络进行流通,加上我国没有建设健全的绿色食品渠道网络,致使绿色产品没有畅通的渠道网络而出现品种少、数量不足的现状。而且,由于批发商和生产商没有相应的超市供货生产技术,加大了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选购难度,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信心和热情。

(五)缺乏对品牌的宣传传播。对于任何企业的任何品牌而言,要让消费者熟悉和接受,宣传传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黑龙江许多绿色食品企业对于产品的宣传传播不到位,由于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以及思想观念的局限,对于品牌的宣传传播投入不足,导致其产品品牌无法真正走进消费者,更不要说被消费者接受和信任。而且,许多企业只注重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却轻视了对其的包装打造和广告宣传,或者宣传不到位,无法充分地利用绿色食品这一全国质量认证的标志去为企业谋求发展,无法付出代价去做一些各大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活动,因此,错失了许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三、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分别从产品质量、价格、定位、渠道网络、宣传传播等方面提出绿色产品企业品牌营销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对绿色食品质量的控制力度,提高产品影响力。绿色食品质量是品牌营销的基础,只有拥有优质的产品,才能打造一流的品牌来提升产品影响力。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质量的要求本身就是源于对品质的更高要求,因此,绿色食品企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从原料的选购、加工生产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要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而且,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确定其产品不会受到污染,另外,企业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绿色食品管理监测体系,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行严格的监控,让消费者放心。

(二)具有品牌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品牌。企业在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多时候要依靠对于品牌的不断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常情况下,企业产品品牌只有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才能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于绿色食品企业而言,对于品牌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不仅要具有品牌创新意识,更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品牌进行不断创新,首先,要充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及种类,并不断提升其科技含量,其次,要对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不断的开放和研究,让企业依托文化来展现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这样,就能在对品牌的不断创新中,实现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和动力。

(三)合理制定品牌价格,提高品牌竞争力。对于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不仅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样,产品才能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绿色产品而言,其在生产领域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质量标准,其流通的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是专门的渠道网络,更加增加了其成本,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企业将绿色食品定价过高的理由。要明白,对于消费者而言,其需求的第一要素便是价格,在这一点上,消费者不会更多的去在乎产品的质量,如果价格在消费者的承受购买能力之外,当然会被拒之门外,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品牌的推广力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绿色食品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品牌价格,这样,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选择并优化营销渠道,对产品进行合理分类。绿色产品企业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并优化营销渠道,而且,要对其产品进行合理分类,其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加工程度、贮藏程度、需求、生产企业规模等进行分类,并选择适合其自身的营销渠道,例如对于一些初级产品及鲜活易腐烂的并且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可以在大型农贸市场或者通过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签合同的情况下进行直接销售零层渠道,这样就能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费用。

(五)引导消费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绿色产品企业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品牌的广告宣传力度,对于产品而言,质量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广告宣传造势也是比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才能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和视线,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了解认识并接受产品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广告应该明确品牌的主要诉求点,这就需要对于品牌的个性、特色都要充分展现出来,要找准其特殊性及利益点,并同其他产品区分清楚;其次,应该选择合适的媒体,对于较为成熟的品牌,可以利用一些广告的形式进行,这样,通过对品牌的广告宣传,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为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金阳, 基于博弈模型的油脂行业“企业+农户”模式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1):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