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3:26
生活药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应用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34-01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其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后提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个基本主张:

1.“生活即教育”

一是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二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三是只有过好生活、前进的生活,才能受好教育、前进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水融,不能脱节,这是教育的真理所在。

2.“社会即学校”

强调既要了解、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范围和学习内容,使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又要把整个社会作为一所大学校,在社会中学习、成长。“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

3.“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在实际行动中将所学转换为真知。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医药应用文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解决问题时都会用到应用文。社会各行各业在广泛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应用文的同时,也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和熟练掌握医药应用文基本知识及写作技能,有利于其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医药应用文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教材编写生活化

陶行知反对中国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生动地比方道:“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医药应用文教材尤其要突出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对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着眼于岗位需求,创设任务情景、选择教学案例,如药学应用文教材中应主要涉及与食品药品行业、药企、药店相关的内容。

2.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所学的,即是所用的。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

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应用文写作应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标准,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生活需要拟定教学内容,忌平均用力,比如通知、请示、报告等日常用应用文,医药广告文案、医药市场调查报告、医药活动策划书等行业用应用文可以着重讲授,其他生活和行业中都不常用到的可以略讲。以能写会写为教学重点,概念、特点、种类等知识性内容适当讲授即可。此外还应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文项目为顺序进行讲授,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打破教材编写书序,将个人创业企划书、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与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放在前面。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医药应用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写作指导。如指导学生筹划“书香校园 你我同行”演讲比赛,赛前用应用文会涉及到请示、批复、邀请函、比赛海报、会议纪要等文种,活动期间涉及演讲稿、主持词等,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新闻稿。组织学生参加毕业生就业创业大赛,对准岗位需求,撰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创业企划书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应用文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为兼职教师、或由学校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充分接触岗位实际,积累教学素材。

4.学习体验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车站上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的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是学习的对象。医药应用文写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医药应用文的使用,如营销海报、各种药物说明书、药物广告……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医药应用文使用的广泛性,增进其与医药应用文的亲近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本体论的回归,同时又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大语文教育”不谋而合,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育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层面,医药应用文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要提高其教学质量,就必须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实践中锻炼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福霞.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10(20)268-269.

[2]顾倩.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8-49.

[3]王艳霞.对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9(6)113-115

第2篇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其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后提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个基本主张:

1.“生活即教育”

一是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二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三是只有过好生活、前进的生活,才能受好教育、前进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水乳交融,不能脱节,这是教育的真理所在。

2.“社会即学校”

强调既要了解、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范围和学习内容,使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又要把整个社会作为一所大学校,在社会中学习、成长。“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

3.“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在实际行动中将所学转换为真知。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医药应用文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解决问题时都会用到应用文。社会各行各业在广泛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应用文的同时,也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和熟练掌握医药应用文基本知识及写作技能,有利于其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医药应用文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教材编写生活化

陶行知反对中国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生动地比方道:“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医药应用文教材尤其要突出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对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着眼于岗位需求,创设任务情景、选择教学案例,如药学应用文教材中应主要涉及与食品药品行业、药企、药店相关的内容。

2.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所学的,即是所用的。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

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应用文写作应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标准,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生活需要拟定教学内容,忌平均用力,比如通知、请示、报告等日常用应用文,医药广告文案、医药市场调查报告、医药活动策划书等行业用应用文可以着重讲授,其他生活和行业中都不常用到的可以略讲。以能写会写为教学重点,概念、特点、种类等知识性内容适当讲授即可。此外还应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文项目为顺序进行讲授,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打破教材编写书序,将个人创业企划书、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与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放在前面。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医药应用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写作指导。如指导学生筹划“书香校园 你我同行”演讲比赛,赛前用应用文会涉及到请示、批复、邀请函、比赛海报、会议纪要等文种,活动期间涉及演讲稿、主持词等,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新闻稿。组织学生参加毕业生就业创业大赛,对准岗位需求,撰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创业企划书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应用文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为兼职教师、或由学校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充分接触岗位实际,积累教学素材。

4.学习体验生活化

第3篇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学生的暑期实践一直难以摆脱被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命运。难道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的学生就真的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吗?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认到饭店里端盘子、打扫卫生等一些所谓的暑期实践,诚然,这些工作也能是我们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得到一定的历练。但是,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是学生,我们之所以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课程、服务于我们的专业;将平日里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予以检验;服务于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事业;但绝不是为一些不怀好意的商人所利用!不少商人早就扬言暑期是盈利的绝佳时期,这并非仅仅因为暑期是学生消费的黄金时期,更主要的是因为暑期会使大量的学生涌入这个劳动力市场。对学生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只要能够有点收入就已经满足得不得了了;而不少商人则认为: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现在看来其实多为盲目的打工),给他们的大规模盈利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只要稍微给学生一点甜头,这些傻学生就会为自己忙得不亦乐呼。因此暑期的市场上最不缺的的就是廉价学生劳动力。同时商家给学生冠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名义,一方面就可以少给学生工资,毕竟给了你锻炼的机会,你又怎好过多的跟人家多谈工资啊,既能实践了,工资嘛,有总比没有好吧,管他多少呢!另一方面,又可以逃避劳动部门的检查,我们用的是学生,是让其实践的,不是正式录用的,因此大可不必受相关用人法规、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了!对企业来说,既少花了钱,又合法,何乐而不为呢?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是细想下来,对企业来说毫无损失,而且大赚特赚;而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了毫无发言权的弱势群体了,为别人赚钱,自己却得不到应得的,到底冤不冤啊!

此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较多都是缺乏相应一些的保障的。例如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且抛开其他安全不谈,就工作本身的安全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企业还会不会管你的死活呢?可为啥不管啊?毕竟我们没有签订相应的合同啊!那当初又为什么不签的啊?那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又会问了,我为什么要跟你签合同啊?我又没录用你作为我旗下正式的员工,只是给你方便,让你有个社会实践的机会,这难道还不够吗?难道我做了好人还要我承担责任吗?这也太不合理了吧!乍一听,企业的老总们说得太有道理了,他们太冤了啊,可再细想一下,真是这样吗?难道我们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只是在消费你们的资源,没有给你们创造任何价值吗?我看未必吧!我们的大学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不如企业的熟练人员那么多,但是也远远足够企业盈利,更何况企业给学生的报酬远远低于他们的劳动所应得的!试问这么合算的事情哪个企业不心动,哪个学生不吃亏?

笔者和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一样,一直在探讨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道路!从发传单到餐厅打工;从做推销到做营业接待;从做家教到搞设计······可以说是尝试了不少路子,也许不少人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做什么,只要自己辛勤付出、虚心学习,总会有所收获的”,但是,我要说,对于在读大学生来说,时间是十分紧张十分宝贵的。不要一直愚昧地认为:大学的时间是很多的,与其将大学生活视作高中艰苦生活的疗养,不如将时间花在打工上!笔者并不是反对大学生和准大学生们将暑期打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和载体,而是觉得大学生不应该盲目地选择打工,毕竟大学里还是有不少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巩固的;毕竟大学里还是有各种考试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毕竟大学的生活对我们合理安排和规划时间的要求相当高,那么我们所剩的真正的空余时间其实就不是很多了,再去选择社会实践,我们就要学会有相对性的选择,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去实践,这样也就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啊,至少这样会减少一些“书本无用主义”和“唯书论”者,让我们这些目的和理想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毕业后专业不对口的尴尬,至少能通过实践知道我们现在学的,将来有哪些工作自己可以去做。这样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就达到了其应有的效果了!超级秘书网

第4篇

[关键词]中药理论;硬性知识;手工业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32-01

1 引言

中医学在产生初期就存在于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中医学能够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及影响,另一方面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这一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本草著作也随之产生,但是任何形式的著作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其中不仅涵盖着传统文化,农耕经验等生活内容也被列入其中,在时展进程中,以往古人所认为的难以言表的内容,慢慢成为人们难以细化研究的隐性知识,这就对中药理论的形成及拓展带来阻滞性影响。本文就在结合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药理论背后的隐性知识进行细化研究及讨论。

2 中药理论背后的隐性知识

历代本草著作均为博物之作,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鸟文化与禽类药物理论、饮食文化与滑类药物理论关系密切。药物在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影响到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学知识及实地采集辨识药物也是理解学习中药理论的基础。中医学根于传统文化与农耕生活,文化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1)传统文化知识。滑类药物的应用机理,源于古人尚甘滑的饮食文化。古人饮食尚甘滑,上至君王大夫下至百姓,饮食均以甘滑为尚。在《周礼》中,滑与酸苦甘辛咸一样,是味的一种。用药理论则是,“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人身上的孔窍都有分泌功能,以起到作用,古人认为孔窍中这些涎滑的液体也是长养孔窍的。如果孔窍有了疾病,就用具有涎滑性状的液体或药物治疗。有些动植物含有滑溜溜的液体,不易拿捏、无法附着,故古人认为涎滑能去着。南北朝徐之才《药对》中,滑剂占十剂之一:“滑可去着,冬葵榆皮之属是也。” 滑能通利,治疗闭塞不通之症。所以滑溜溜的葵菜成为百菜之主,农书将其放在种菜的首位,秦汉时期已广泛应用于瘤疣附着、小便淋漓不通等种疾病。

(2)传统手工业知识。许多中药在传统手工业制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药物理论的产生与传统手工业有密切关系。如朴硝的功用可从制革熟皮中得到体会:朴硝生于盐卤之地,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故今俗有盐消、皮消之称。从皮革制作过程,就能清楚地看到朴硝软坚散结的作用。制作过程大致是:将整张皮泡在石灰水中两天,附在皮上的毛就掉了,在清水中摆洗过,生皮就做好了。如果我们需要柔软的皮子,将三四斤皮硝在大铁锅内加热溶化,放进一张生皮,如不急需,泡两天翻几次,皮硝就被吸收了,生皮就变成了柔软的熟皮。如急需,则用小火在锅底加热,不断翻动,两个小时后,同样地得到熟皮。老羊皮袄、狗皮褥子,因为保存毛,需要另一种熟制过程:夏季,在大缸中放入水、皮消,将熬好的黏稠的小米粥倒入缸中,搅匀,把铲掉皮下组织的硬邦邦的毛皮浸泡其中,经两周时间,期间翻动三五次,捞出清水摆净,将内皮铲薄些,就得到了雪白柔软的小羊皮。从皮匠的制皮过程中,我们可以亲眼见证朴硝能软坚,当身上长了硬块时,人们也用朴硝敷在外面,硬块随即变软消失了,当大便干硬时,人们自然也想到了朴硝。

(3)农耕生活经验。农耕生活普遍能够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这一阶段中他们还会养殖鸡鸭、兔子等牲畜,这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能对古人研究后传承下来的中药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及挖掘。通过对兔子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是无法对其雌雄状态进行精准掌握及判断的,只有对兔子周期了解,并饲养过兔子的才可以对其雌雄进行判断。当兔子进入期后,雌兔子的眼神会发生变化,并始终处于迷离状态,而雄兔行为则会出现异常情况,在这一阶段中,雄兔往往会做出后腿向前扑并扑打抓地的行为。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鸡无外肾而亏小肠,但是只要杀过鸡就可以发现,其本质并非如此,鸡的肠子就长在鸡胗下面,并且有二寸增粗,上部分的直肠也有部分增粗,其余的部分就有粗有细均匀分布,也就是说鸡与兽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没有大肠及小肠之分。

(4)中医文献学知识。用文献学中的目录学知识,可熟悉每味中药在本草文献中的著录情况。以文献学中音韵、训诂方法,可考证药名从古至今的变化。如胡芦巴,又时写作葫芦巴,很容易被当作葫芦科植物葫芦的蒂把,其实胡芦巴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胡芦巴的成熟种子。又名芦巴子、苦豆、胡巴、芦巴。胡芦巴原产于胡芦碛(今新疆哈密),当地名小木夏、香豆子,种子肾形,如萝卜子大,含有大量黏胶,水浸泡后形体膨大,白色半透明肥厚的胚乳触之涎滑,水液亦呈黏液状。“巴”是古人对粘接性物品的称呼,如泥巴、锅巴等,胡芦巴是由产地与种子的黏性得名的。其子豆形,入肾补肾。其性黏能粘,能收下焦,治精冷自遗。

(5)实地辨别药物。采集辨识药物是历代医者、本草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药物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药物的功用,药物的形貌是取象比类的依据,品尝药物是认识药物的基础。如生长于水中、湿地的药物泽泻、浮萍、蛇床、石韦等多能却水行水利湿,黑色、豆形多入下焦、肾。如沙苑蒺藜是在华北、西北旱地广泛分布的豆科植物,并非仅仅产于潼关之沙苑。将其称为蒺藜,并非因为它结蒺藜样种子,是因为它有象蒺藜一样丛生的茎叶,如果未开花结果,沙苑植株很像蒺藜,但沙苑全株被有白色毛刺,视之大有涩象,触之碍手,故能收敛。种子豆形黑褐色,故能入肾补肾。因入下焦,故能收敛下焦不禁之症,治疗遗精,白浊带下,尿血、小便余沥等。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的产生并不是无据可依,它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及文化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以古代文化及生活经验为基准,其中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更为其发展带来了相应影响,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文献学知识等,都是中医理论囊盖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现展进程中,农耕生活已经消失不见,这就更需要χ幸├砺壑识背后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及掌握,相对的为了确保对隐性知识能够进行精准理解,还可以到实地去采集药物,并对其进行辨认,这对于中药理论的学习及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 毕业论文; 选题

临床药学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新理沦、新医学论坛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我校的临床药学专业尚处于初步阶段,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目前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尤其是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压力的,经常参加面试、试工,无力全心投入课题研究。针对考研的学生还可以避开考研复试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总之,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也就是实施毕业论文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论文工作要贯穿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4]。这样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对前段的工作总结,并水到渠成的完成论文的写作,简单开设一些科研课题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增加工作前的实际操练。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研学习,去解决就业问题。从我们的部分实践来看,具体来说就是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选题,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将创新活动与毕业论文工作结合起来,尽早接触和开展科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来选择题目,也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长抓不懈。在选题环节,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推进和改善网络双向选题系统;要继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且逐渐扩大全程式培养学生试点,尽早选题、尽在开展科研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闫爱春,郭敏杰,刘俊义.浅议毕业论文的组织和指导[J]. 药学教育,2003,19(1):30.

[2]朱珠,李大魁.试论医院药学中的科研选题[J].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2-3.

第6篇

1透彻解析中药药性理论,加强中医思维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主要内容,各从其不同方面来解释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这些理论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次的人体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其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毋庸置疑,现在有很多的中医药学者试图采用现代仪器来证实和进一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的奥妙。中药与西药不同,不能单纯从现代医学的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来解释中药的功效与应用。中药必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即便是制成中成药也不能完全脱离其根本的药性理论来应用,如小建中汤由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这几味中药中除芍药药性为微寒,但用酒炒后寒凉之性已极其微弱,其余几味中药都为温性,可推断该方剂的药性为温性,即使被制成小建中颗粒剂,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时也应当是属于虚寒型的才可以应用,如属于湿热型则绝非所宜。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时刻保持中医思维,是学好中药的关键,避免临床应用中药时只看药物作用,不分药性寒热,不辨患者体质寒热虚实的胡乱应用。其次在授课时逐条逐句的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临床作用、临床指导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尤其是四气与五味,四气、五味是阐明中药疗效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既要让学生掌握它的一般作用及规律,又要掌握四气与五味的复杂性,采用总结归纳、举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条分缕析地进行讲解,避免死记硬背带来功效应用的混淆。气味相同,作用类似,如紫苏与生姜气味均为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两者均可发散风寒。气味不同,作用有异,气同味不同或味同气不同,则作用亦不同,如白芷与饴糖其气均为温性,但白芷为辛味具有发散风寒之功效,饴糖为甘味,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之效;另外薄荷为辛味但其性属凉,具发散风热之效,与白芷同为辛味,但功效有别。一气兼多味药物的功用有多种,如苍术辛、苦,温。辛温能发散风寒,苦温能燥湿,归脾胃经,能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掌握了药性理论的基本规律,为以后学好每一味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药物气味对阐述中药功效非常重要,但其只能概括出药物的一般作用规律,不能具体指出药物作用的部位,而归经、升降浮沉理论弥补了四气、五味的不足,基本指出了药物在人体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的作用和作用趋向及主治证。因此,阐明药物功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四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具体得出某一药物的功能与应用。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的核心,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要深入透彻地讲解中药药性理论,才能在以后讲解各论中药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部分中药,降低授课压力,也为以后学习中医学其它专业课程树立牢固的中医思维。

2以中药药性理论为主线,解释功效与临床应用

中药药性理论、功效、主治证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中药药性理论是对功效与临床应用的概括总结,在教学中不论是讲每类药的概述,还是单味中药,都可以从药性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病因病机及主治,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由点到面,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将中药药性理论与功效、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融会贯通,例如:麻黄,辛、苦,温,归肺、膀胱经[1],因辛能发散,苦能降泄,温能胜寒,入肺、膀胱经走一身之肌表,故能发散肌表之风寒,风寒除,腠理开,汗自出,表自解,故有发汗解表之功。适用于风寒外袭,腠理闭塞,卫外之气郁内不能宣发于外,体温不达之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等风寒表实证;因其能辛散苦泄,温通宣肺,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职,故善宣肺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又因其能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疏通水道,下输膀胱,以助利尿之功,故能利水消肿,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风水水肿,小便不利者。通过系统性,一环扣一环的讲述,启发学生从性味、归经引出功效,从功效引出主治证,反过来,从主治证推出功效,从功效推出性味和归经,运用中医思维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3引入中医医案,运用中医思维分析如何用药

中药是中医师治病的法宝,中药的应用必须在中医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应用,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理过程,在选用中药时要考虑到病证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的盛衰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学习中药学课程时即使将中药的功效、应用、使用注意等都背下来,也不能在临床上游刃有余的应用中药。因此,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中医医案来讲解,如讲祛风湿药时引入保定市首届名中医邢国献主任医案[2]:患者,女,35岁,中学教师,2014年5月16日初诊,肢体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2个月,以双腕、双肘、双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晨起后关节僵硬,活动后僵硬缓解,全身不适,乏力,酸困,双腕、双肘、双踝关节肿胀明显,有压痛,双踝关节跟腱部可见风湿结节,舌红苔黄,脉浮。辨证为风湿热瘀凝滞关节。治以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方用祛湿捻痛方加减:羌活15g,独活15g,川芎10g,牛膝15g,威灵仙20g,秦艽10g,豨签草30g,红花10g,黄芪30g,赤芍15g,薏苡仁30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2014年5月24日复诊,患者关节肿胀减轻,仍疼痛,晨起僵硬,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上方加透骨草15g,骨碎补15g,血竭2g(研冲)。10剂,水煎服,药渣热敷患处。2014年6月5日复诊,疼痛消除,守上方继服半月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分析邢国献主任治疗风湿除用羌活、独活、秦艽、豨莶草、透骨草这几味祛风湿药之外,还用到了川芎、牛膝、红花、骨碎补、血竭这几味活血化瘀药,同时也加用了黄芪来补气养血,其治疗用药印证了古代中医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3]“养血可以祛风”[4],同时针对关节肿胀疼痛,施以赤芍、薏苡仁清热消肿,方药中牛膝、透骨草、骨碎补又可补肝肾、强筋骨,以防肝肾不足。通过分析这则病案使学生不仅对风湿病多采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补养阴血等治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以后临床用药养成运用中医思维来选择药物的习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避免出现临证用药将功效或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简单堆砌的现象。因此,采用医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体会借鉴医家治病救人的丰富经验,培养临证知常达变的能力,为其将来步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5]。

4深入浅出,将中医文化融入课堂

既要深入,又要浅出,似乎矛盾,实际是辨证的统一。“深入”是要求教师对教材所涉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的熟练度。“浅出”则要求教师把自己理解和消化过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形象比喻法,借用“国老”———封建国王的和事佬,来形容有“调和诸药”作用的甘草;用“将军”———威震三军的统帅来形容功大力强的大黄,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提高学生对学习中药的兴趣,加深对这些药物性能的理解;将传说与故事等中医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人参,枸杞子、黄连、女贞子、三七的传说,车前草、当归、何首乌、刘寄奴、杜仲等药名的由来,山药、玄参、延胡索等药名的变迁等;将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与中药的功效、应用相结合,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说明灵芝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不怕到处痛的凶,吃了玄胡就会松”指出了玄胡索(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知母、贝母、款冬花,咳嗽神仙一把抓”指出三药均有止咳作用,“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表明二药有截疟之效,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些传说、故事、民间谚语等中医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药时既感到了趣味性,又体会到了中药的实用性。中医文化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使得生命能够繁衍不息,代代相传,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一位中医青年的责任与使命[6]。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医文化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时刻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在现代人对中医药的应用尚未完全获释的大环境下能够增强信心,加强对中医药的学习与研究,以期在以后的中医职业生涯中,能熟练运用中医药文化与理论来阐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灵魂,是中医药学得以传承与发扬的根基,深受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影响,运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使用中药,才能更准确地体现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中药学的授课中必须时刻灌输中医药理论及中医药文化,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临床中应用中药不被西药化,才能将病人的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来辨证论治,从而获得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我们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中药饮片与生药材辨识,中药动物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一步拓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与素材。

参考文献

[1]陈蔚文,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36.

[2]杨树国,邢国献.邢国献主任辨治风湿痹证经验拾萃[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0.

[3]李中梓.医宗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4.

[4]张景岳,刘孝培,邱宗志.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9-20.

[5]林怡,戴铭.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医案教学法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88.

第7篇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 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