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3:25
序论:在您撰写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模式 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 供应链理论概述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本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的提出为供应链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财务等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操作效率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型的管理体系,研究扩展到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合作制造和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上的链接问题,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
早期的观点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资源利用,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仅限于与供应商之间,而且各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美国的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活动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及至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哈理森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络。
二、供应链理论模型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结构模型如下图: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因此,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动态性。指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以满足核心企业的战略需要,这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式、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用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动力源。
交叉性。供应链节点企业既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大量的研究结论表明,供应链有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一种称为推动式,一种称为牵引式。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以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用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牵引式供应链上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取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作为供应链管理战略内容之一就是要选择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和范围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分解、整合、重新设计的过程,使供应链中流程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它的竞争力。它可以划分为部门内业务流程再造、部门间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内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间业务流程再造四个不同的层次:
部门内层次的企业重组是对生产、销售等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的再设计。这时的业务流程再设计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应对部门内的程序”。
? 部门间层次的企业重组是对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等各部门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经过重新设计的企业业务流程所形成的组织,能将各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具有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平行处理许多工作的特点。它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应对部门和部门间的程序”。
企业间层次的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发生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这种类型是目前业务流程再造的最高层次,也是再造的根本目的。要求企业重新审视与其他企业的业务方式、关系,它的问题是“如何与其他企业合作”,与其他企业的战略性合作成为中心课题。
2.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特征
企业发展的非连续性思考。这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根本特征,也是其区别于传统管理改进方法的关键。整体观。流程重组理论在分解基础上的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务的面貌。流程重组的整体观强调为顾客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全面性,并以此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进行整合。顾客为中心。其强调从客户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整个流程,着眼点是整个流程的顺畅、快捷、优质,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效率,从而使企业流程无论在时间、质量、价格等方面都能输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流程导向。流程重组理论要求企业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既定部门范围内的、狭义的操作和工作上,而要关注整个的业务流程。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管理运行系统。强调人的作用。传统的管理理论希望员工循规蹈矩、听从支配。流程重组理论则是希望员工进行自我支配。与此相应,组织的结构便会扁平化,衡量员工绩效的重点也会由注重过程变为注重结果。企业整体绩效的突变性。这一特征强调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而是要使改造落后的整体流程,取得绩效的显著增长或质的飞跃。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再造面临的问题
如何实现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整合。供应链企业如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企业间流程的无缝衔接,最终实现供应链集成,达到整体最优的状态。以前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再造对象往往集中于企业自身内部流程从而改变企业的绩效。这是一种局部观点,单个企业的绩效改善并不能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思想。
企业如何控制自己的核心业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的竞争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该知道自己的核心流程是什么,然后使其优化。其中的主要在于没有认识到企业非核心业务流程的存在,例如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有一定的职能,是一种增值活动,也是流程再造的对象,但相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单个企业的这些活动,一般还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这些活动完全可以从企业消除,对其再造本身也是分散资源或者说浪费,还可能掩盖问题真正的原因。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在这上面形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协调更加艰难。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可能使企业管理过程的协调更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各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相互不匹配。首先因为这些业务流程是各个组织独立创立的;其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它们通常会具有截然相反的功能。企业的局部优化和供应链整体优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的边界会对流程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四、结论
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了企业流程再造,使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局限被打破,为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企业现有能力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提供了一种可能。特别是企业甄选内部优势资源分析自存的优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特别是中国的正处在上升期的中小企业,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研究。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2.
[2][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6.
[3]唐纳德・A・马灿德等编,吕传俊等译.信息管理[J].2002.102.
A Analysis About the Mod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 Qinyang
(Econom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Institute,Yantai University)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36-01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 供应链内涵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见图1)。供应链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在大多数商业供应链中,供应链的价值与供应链营利紧密相关,供应链营利越高,供应链也就越成功。
1、2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理论是物流管理与系统论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领域,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2 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而笔者将这几个方面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素:
2、1 货物的实际流动
货物在物流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是供应链活动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分析供应链时,要分析从原材料或零配件供应的起点开始,通过生产制造环节和分销配送环节,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货物流动。
2、2 供应链信息化
电子商务是一种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它也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2、3 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精要,是对管理供应链建立一种整合的方法,从而使供应链内部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一同去面对市场竞争。
3 中外控制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对比与分析
3、1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国外的企业发展,很注重企业环境的发展,以下笔者列举两种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结构的解决思想。
(1)归核化战略:美国在与日本很多企业都实施归核化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整条供应链中,虽然一些位于关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根本无法达到关键环节企业的环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在众多环节中,如何选择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供应商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3、2 国内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目前,很多企业的“现代化的”领导者都已经开始引进外国关于这方面的先进措施。例如,①中国卫通的全面实施归核化发展战略。2006年,中国卫通加强了集群通信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对IP业务进行了积极调整,已经见到成效,中国卫通在2006年顺利扭亏为盈,并为2007年归核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2003年,红塔集团从中国烟草产业状况、烟草业的演化规律出发,开始了红塔“以烟草为主业,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归核化战略的定位,在中国烟草业引起较大反响。红塔在2003年提前实现了三年内止跌回升‘的目标,而同时,红塔卷烟产品也成功进入东南亚、非洲、欧美和中东等地市场。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还远远没有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可以说在我国普及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
除了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在探索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结构的改造道路。并且解决的方向与国外有所相似,例如都开始意识到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3、3 国内关于控制供应链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式的建议
(1)注意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的改善。要推进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实现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协议化,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差异性。
(2)强对供应链组织结构的改造,开放思想提高合作意识,努力改革组织机构,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从而创建畅通无阻的供应链。
(3)建立供应商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可以使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企业重要问题的改造,与其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4)在企业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做好项目评估,减少企业高成本的业务和冗余的投入,集中企业核心资源,充分应用业务外包。
(5)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以整体供应链为核心的观念,要以行业供应链管理规范为管理规范准则。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 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消费者选择的多层次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发展,企业未来只能选择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选择抓住机会逆流而上,或是选择被市场淘汰。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已经在企业中得到运用。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在通过对采购管理的定义以及传统采购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的对比中提出了传统采购管理的不足,以及正在被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所一步步取代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文认为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很有必要。
一、分析传统采购的不足
传统采购以申请为依据,以填充库存为目的,这从很大一定程度上导致采购的实际结果和企业本身的需求目标发生偏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企业成本。传统采购一般是通过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进行询价、比价、和商务谈判来完成采购任务。因此,本企业通常会保留企业自己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以求在采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于我们是在多个供应商之间选择,供应商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使他们也会保留一些信息希望以此来战胜对手。传统采购一般都是一锤子买卖,这次合作之后下次就会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换言之,这意味着公司需要花费长期的时间去寻找短期的合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还使采购过程更加注重价格,而轻视甚至忽视产品的质量,增加采购成本和后期工作量。
二、分析现代采购的优势
现代采购模式也就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是指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采购。我公司的采购需求可以直接在向供应链内部的供应商发订单,供应链内部供应商通过订单向我公司发货。这与传统的采购相比不会刻意的为了填充库存而进行采购,大大避免了库存的浪费;而且由于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一定是本企业的长期合作目标,彼此之间的利益也就是共存的,所以从很大成分上可以保证采购的价格是互利的,产品的质量也是最优的。虽然采购的概念和形式没有变化,但是采购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利益相悖,对抗竞争的情形变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形式。
三、供应链模式和采购的关系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个相关企业的连接或者企业业务之间的连接。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一个功能网络结构。因此供应链就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采购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有机体,而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是供应系统上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质量、节约成本的关键,也是减少企业多余工作量的关键,只有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浪费,包括时间,金钱,精力,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与激情去面对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的要求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架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制造商就没有原材料,分销商就没有产品,供应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工作的管理也要细致入微,才能更好的配合企业其他部门完成任务。
(1)合理的数量:采购部门要及时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保证生产部们能够按时高效率的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尽量避免采购数过多造成库存积压提高成本。
(2)准确的时间: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要约定准确时间,避免浪费时间成本。
(3)便捷的地点:交通便利的交易地点是保证采购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4)安全的来源:采购部门的员工一定要保证供应商的来源以及供应商的材料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如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采购管理
(一)采购工作以订单为准则按需采购
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部门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不考虑企业是否需求以及需求多少,盲目的认为库房是满的工作就很出色。采购部门与企业的生产部门基本上是零沟通,采购部门不能很好的了解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而盲目的填满库存势必会造成企业成本不必要的浪费。根据订单进行采购可以使采购过程变的目标明确,按照生产部门的需求订单采购,供应商按照企业采购部门进行配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保证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
传统采购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的合作只是单次的合作关系,一次交易之后就没有了后续的合作。对产品的质量不能及时监控,很多企业只能采购后进行把关,这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很大程度会降低企业的运行,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双方的互动关系,可以使双方更明白彼此的需求,同时为双方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强强联合,势必更强。
(三)从单次交易变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传统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企业之间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不能达成利益共识,甚至有时候双方的利益是相悖的。供应链模式下,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经营成绩,而不是对立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提高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提高供应商的代入感,使供应商有意识的降低双方成本,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等问题。供应商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关系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供应链信息的准确流畅是供应链的基础,加强采购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采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也就使企业具备了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
虽然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在我国还不太成熟,但是很多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将供应链管理这种思想运用到了企业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追赶上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准则。
1、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1-2]。
2、传统物流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分析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当前新出现的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继而将物流活动看做是一个整体的,在运用其进行物流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分析文/陈建鑫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其战略决策要结合企业群所依靠的整个供应链来进行,另外,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从这个管理理念下的视觉看来,库存管理只是起到了平衡作用,这也体现了二者的区别所在。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3]。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作用
当前发展中,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以往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就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环境来看,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供应链管理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
物流企业的运营中,其中的流通方式在传统称谓上,被叫做零售和批发,这是由其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零售被称为C2C或B2C,而对应的批发则被称为B2B,综合以往的发展来看,在传统的批发在社会商品的流通中占据的份额即为B2B,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从流通方式的革命视角来看,物流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商圈相对稳定,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供应链管理所能做到的。
3.2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型现代化流通方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暗合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借助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能胜任在物流企业中的管理及运用,继而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综合相关方面的发展来看,比较优势的理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基础,并借助于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凝聚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实现全球化的采购、组织生产及销售,继而有效地衔接了现代物流与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物流的有力工具,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方面意义重大[4-5]。
3.3改变现代社会竞争的方式
根据以前的物流行业发展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其行业企业竞争的主体,细分之下有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同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会对生产和流通的规律和次序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而从以往的发展实例来看,严重的情况下会加速产品的灭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低档次的竞争方式,在其对应的手段方面,往往以降价为主,这将严重威胁到企业自身在未来的有效发展。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更注重于促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以往社会竞争主体的改变,使其逐渐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逐渐走向了台前,成为了竞争主体的核心所在,使其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更高水平的竞争,对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以往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基于利益主体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势必将会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复杂,这其中以各企业的地域分布更广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作为当前供应链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ECR和QR中,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众多的信息技术,如厂家管理库存(VMI)、自动补货(CAO)及EDI、POS等等,以上技术都产生自供应链管理,同样地,其也会对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不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的有效运用,能促进物流行业的更规范更高效发展,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6]。
4、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策略探讨
4.1加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新时期的物流发展中,其基础是无可非议是现代信息技术,这也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对于当前的供应链运用有着积极的改造和优化作用,基于物流发展的影响,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促进效应,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作用重大,是满足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4.2面向客户,重组流程
综合而言,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若想合理高效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应党注意到其更强调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这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将日趋重要,无可非议,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的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7]。
4.3诚信合作,发展核心竞争力
综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联合、规划和运作,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数组合运用,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4.4促进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用户登录便可立刻识别身份并辨别其需求,并结合用户组成的不同,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继而将整个供应链系统顺畅的连接起来,使得整条服务链将以客户为导向,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8]。
5、结束语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供应链管理理论是物流概念的逻辑延伸,是将企业的文化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企业资源的范畴扩散到社会,并对材料供应商、工厂、分销库存、用户信息、用户物资以及服务等实施全面管理。一般来说企业是以一条或者多条供应链来参加市场竞争,另外供应链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像企业文化、投资培训、战略等都有涉及,所以说供应链的管理工作非常的复杂繁琐。在一定情况下供应链还需要随着竞争环境等的改变调整顺序,非常地灵活、
二、采购管理的概述
企业内部的传统采购主要功能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获取企业所需物料,这就限定了采购部的日常工作不具有战略性。近年来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采购管理在企业者眼里也越发突出,采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购,逐渐带有了利润的色彩,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利益。目前对采购管理的概述为:(1)将库存投资以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2)不间断为企业提供所需物料或供应,保持企业的正常运作;(3)时刻保持和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4)发展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降低所需物资和服务的总成本投入;(6)尽可能降低管理支出;(7)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水平。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转变特点:
1.转变为订单采购
相比传统采购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不再单单是为库存而采购,逐渐转变为订单采购。在订单的驱动方式下,采购更加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订单来驱动供应商属于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周转率。一般来说,订单采购是具有降低交易城成本,运作同步化、实现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等特点。
2.将供应商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的转变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模式可以将供应与需求的简单关系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全局性问题:①首先还是解决了库存问题,通过双方达成的合作关系,将双方数据共享,将采购决策变得透明化,避免了合作信息的失真情况发生,更能保证双方信用问题;②双方合作是避免不了有风险的存在,但是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便可由降低风险的发生,例如信用风险、担保风险等;③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通过战略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合作的方式中降低运行成本;④双方战略合作的关系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通道,避开了繁琐的程序,双方可以直接协定采购供应的长期合作方案。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
1.采购管理的竞争策略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采购企业与供应商在竞争角度是明显的对抗关系,一般在这种对抗下形成的结果为三种情况:①双方实力均衡;②采购方做出让步;③供应商做出让步,针对以上的情况都有不同策略来解决。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供应商占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多角化策略,以积极的防御措施对抗,扩大对市场的研究,尽可能多的寻找到其他渠道供应商或者代替材料;如果是采购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压榨策略,以激进的方式对抗,尽可能压低采购价格,但是不能够做得太绝,以免破坏供应链条;当双方处于平衡状态之时,采购企业需要采用均衡中庸的策略办法,对的商品价格进行协商,当然在这时要保持存货,以免急需商品而失去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
2.阶层采购
企业各管理层采取的策略综合被称之为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各阶层采购任务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层是采购企业最高阶层,从管理层面来说,采购者的议价能力决定了竞争策略,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再来就是事业部阶层,其主要任务就是全面、系统的分析各渠道供应商的价值,并对存货和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管理。再下来就是企业采购管理中最低的部门阶层,其主要职责是管理采购资源,对费用严格把关,并将采购活动列入企业战略目标当中,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及措施。
3.全面采购的策略
研究者认为,企业的采购从系统方法入手是最有实效性的,可分解全面采购的策略,从单一的可实现的策略入手:发展新的供应商,专业化采购、代购,长期合约的签订,垂直整合等。综合以上的策略,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①满足制定的长远策略,此策略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议价和供需,所以为确保策略的有效性,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收集资料;②采购企业可以全面掌握供应商的专业技能和议价手段;③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很大,所谓的环境因素是指政府出台的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采购中一定要辨清风向和市场格局,采用最为合理的策略。
五、加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1.库存的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库存的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就是补充库存,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长此以往如果市场突然变化,将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显然不利于企业经营。企业的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必须与企业发展相衔接,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借助与供应商“无缝”的合作关系及通过专业的方法将物料所需和产品所需编制成详尽的计划报表,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库存。
2.双赢的采购模式
在双方合作关系之间建立起平衡的竞争承诺就是双赢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取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稳定价格,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以及将库存降到最低。另外,双赢模式能够最先获取新的产品设计并适应市场变化,不仅实现了供应商稳定自身市场的要求,还满足了采购企业的需求,并帮助企业运营思路的改善,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3.采购的战略管理
企业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是以流程为载体,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贯穿到整个配置过程,有机结合,交流顺畅,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模式;特点;企业物流管理
目前,企业界尝试了很多新的理论,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模式、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等,这都为企业进一步适应多变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例。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中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在定义上并未很好的统一。无论是哪种定义,这种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网络。这种网络中有点有线,每个节点都是上游和下游的联系,每个贸易参与者都是下游的供应者,也是上游的客户,可向上游节点通过某些渠道来选择产品或者服务,又可通过某些渠道向下游供给产品或服务,每个节点都有利益关切点,强调的是一种用线串联起来的集合体,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打包的管理理念,是将供应和服务两者通过线串联起来,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整合的目的。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更强调链的作用,供应链的打包集成性和整合后的各个单元的协调性。各个节点要根据各个渠道,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渠道对信息和其他交流信息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对供给和服务反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
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上的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模式,是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的过程,打破了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信息局限,优化组织结构。管理的理念也发生革新,这是由于核心节点组织和企业在供应链上采用信息互相分享的策略,集成了整个链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在扩散和移植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使得企业的计划和规划得以在链条综合下实施。最后,联通这些手段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整合了所有企业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就是以流程为载体,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贯穿到整个配置过程,有机结合,交流顺畅,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
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链条上的各个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交织的网络,宏观上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更大的组织。因此这个组织是否是一个有机整体会对整体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如果链条出现某个节点的信息局限,没有形成网络传输,就会造成整体性的错误发展,所以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建立高度统一的安排,整体协调信息和资源配置,达到链条管理的新发展。
3.全新的库存观
如果整个链条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和信息流畅,相关节点企业或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
4.注重核心竞争力
实体经济或链条上的节点组织如果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链条上与其他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形成网络,构成合力,抱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互补的体现,是合理分工的又一次整合。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关系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在供应链中贯穿着整个物流流通,物流流通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串联在一起,是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枢纽。从历史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是晚于物流管理产生的,物流管理显示出来的一体的趋势。在横向上,同一行业中链条上的企业在物流上合作共赢,整体发展能够获得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物流的效率。在纵向上,某个企业应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的服务都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并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生产环节和物流形成多纽带、多互通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在横向纵向上一体化。从某个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延伸,但是供应链涉及的面更加宽,因为它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种供应链可将各种链条通过协调组合成有机整体,有机整体包含了各种供求关系,如产品的供求、服务的供求、资金的供求或信息的供求,这样整体面对市场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物流,还包括原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生产商的产品供需评测,产品设计与优化,销售商的产品销售平台建立,销售咨询的共享,企业间的资金流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调整,用户群体的管理咨询,与其他供应链的信息交叉融合等。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各个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有效建立统一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而物流管理仅仅侧重于物品的流通,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供需保障,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二手物品的回报等所有与物品发生的关联。这就是物流活动的高度统一,从而保障较快的协调物品的流通,增加物流运作效率。而在供应链上则包括企业的高度优化、业务的高度集成、从原材料到销售的整体快速协调机制,从而使得客户和供应链下游的协同发展,效率最高。总之,供应链管理内容更为宽泛复杂、范围更为广、层次更为深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1)由于信息流进入了网络化,物流管理信息增大和加快了很多,通过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供需运行情况,每个节点上的物流变化信息都能够很容易查到,不会造成信息滞后和转述失真的情况。(2)在供应链健全的情况下,库存相关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库存减小就会减小企业风险,保证安全储量,有助于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进行集成化的管理。(3)物流管理在网络健全以后,各个节点的反应速度明显增加,各个企业通过网路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很积极做出相关措施,加速物流业务的流通,长期以往,成员企业就能够对这种产品需求加速反应,减小误判,保证安全交易。(4)供应链能够保证安全协同运作,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运营都必须能够对接紧密,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出现懈怠,比如下游需要产品,在信息流上体现很急切,但是在运输上或者原材料供应上出现了问题,这都是节点内部问题,需要在内部就化解,保证整个物流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下去,否则无从谈起合作协作。(5)在供应链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于下游的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一系列用户的反馈及时追溯到生产环节,在生产和设计上下苦工,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来,物流运营效率高,会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更加快,更加务实。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1)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利用。供应链中各种流的运行主要依靠网络,如果没有网络就无从谈起链的组成。供应链下需要大量的信息互通、数据互通、信息更新、数据更新。只有利用新型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更好的为客户体验服务,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总和客户需求的汇总,提高物流运营效率。(2)供应链上的网络就是渠道,渠道必须建立二级节点,加大物流运输的运载能力,这样物流才会更加便捷。在重点需求地区加大仓库的建设力度,加大配送站的配送能力,在产品途径万水千山之后,尽快到达客户的手里,这就是高效的商务性。(3)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物流体系,就需要重新增加二级节点,这些二级节点就是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理念和实力,加速企业的供应链架构的建设,把核心业务建设好,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功玉,阳明明.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6-82.
[2]朱昌磊.考虑风险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马根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张明丽,李方,秦笑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