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7:11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内源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但其总体状况却不尽人意。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依赖于内部人融资的程度很高。企业内部股东的亲朋好友和企业内部股东提供的初始资本以及随后追加的资本起了主导作用。其次中小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自身积累意识淡薄,在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分光”。
2间接融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首先,银行贷款数量少。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国有大型企业致使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例远低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例。其次.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等特点因而银行贷款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最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
3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近几年随着中小板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的股票融资机制还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IPO审核时间长、不可预测。虽然我国证券发行上市采用了核准制但仍以实质审核为主基本无法确定能否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其次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较单一。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此外,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股市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其不发达程度在交易市场上表现突出1995年~1999年股票交易额占交易额的8356%,债券占1644%其中企业债券仅占233%。由于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获取资金。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情况。
1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有较大的财务风险。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选择不同而发生变化企业更多地利用债务融资增加债务资本比例,会提高财务杠杆比例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应提高。由此中小企业为了求得较低资本成本会尽量保持较高比例的负债。然而较高的负债水平,必然会使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增大从而导致较高的财务风险。
(2)中小企业信用道德风险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而且大多缺乏抵押品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依赖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因此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中小企业通常自有资本较少,面临更为激励的市场竞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破产成本低自身没有更多的商誉价值因此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破产逃债的动机更强,这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证明。
(3)权益资本成本过高。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要求融资规模大这样与筹集到的大规模资金相比.发行费用微乎其微。而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规模一般偏小.发行费用相对来说很大,导致其在资本市场上等资难。
2外部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长期以来.我国在资金配置方面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因素,融资渠道被国有银行垄断,银行贷款完全为国有经济服务。改革开放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不可能一下子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而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个转变需要更长的过程。国有银行垄断了资金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资本市场处于政府控制之下,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只能从银行得到很小一部分贷款。
(2)过度的金融管制。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金融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借款人的请求而会进行信贷配给。在金融过度管制下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更为严格并且金融机构对风险也会更加敏感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透明更加严重从而它的风险也就会最高,从而中小企业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配给的首要对象,甚至会拒绝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对长期资金需求最为迫切金融机构即使给予贷款多为短期一般在1年以下这种短期资金只能作为企业流动资金运用而对于企业长期资金周转和长期发展投资资金则无法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过少实力和规模也不大使得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
[2]孙兰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是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个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解决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核心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其自身的个性原因,以及和传统的中小企业一样的共性原因,使融资难问题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继续研究并探讨这个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跟传统行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决定了其融资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与传统大多数中小企业相比,他们手中只有技术,甚至只有创新创意模型等,这些很难估价的技术特性因素,使得银行和担保公司望而却步;其次,发展整个过程中资金投入风险大,运行不确定性较多。从前期研发、中期试验到市场开拓,均需要有资金支持,但成败与否,很难预料。再次,从科技成果本身的角度来看,成功的成果不见得有好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收入,投资者还是债权人一般不愿投资。
2.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金融业由于种种原因不重视、不信任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而且正处于转轨中的金融业对低效投资和投机活动提供了软信贷支持,再加上多年来金融机构不断的整合,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预算约束,这使得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逐步转向以城市为重心、大型客户为重点,并收缩其经营机构,给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留下了空白,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也使金融机构的贷款标准过分的严格,短期内信贷资金的增长呈下降和紧缩状态。
3.政府的因素。政府在融资方面起到导向和调节的作用,由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客观实际情况等限制,目前在政策上只能顾“大”不顾“小”。首先,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订。国有商业银行的多项优惠政策几乎都偏向于大企业。其次,尽管近年来,政府也逐渐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但由于起步较晚和其它诸多因素,各项配套措施契合度不高,最后,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大都出现在发达地区,造成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4.社会方面的因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快速发展,缓解了一些信贷难题,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在担保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等定位上,目前有关规范性文件和管理上存在许多矛盾、混乱之处。其次,多数担保基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众多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再次,组织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受政府的干预过多,运作不规范。最后,民间资金及其他投资中介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个特殊群体大都抱着观望或者谨慎的投资态度,甚至很少投资中小型的科技企业。
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工作,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能力。首先,要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社会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其次,要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多渠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不断更新融资理念,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
2.金融机构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首先,要不断改革完善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机遇和条件。其次,要建立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大力整顿和逐步规范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金融环境。最后,要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要利用行业优势,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等金融配套服务。
3.政府要推进和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首先,政府应重视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建设,促进其规范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推动和优化公共政策、法律保障体系,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满足其融资需要,促进良性成长。再次,要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专门金融机构,采取优惠的贷款措施。
4.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和发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及其民间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首先,政府应号召和引导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平台,为其创造良好的文化和信用融资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和为企业服务的民间组织,引导其发挥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政府要在逐步放开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的同时,加强市场规范管理,逐步将其纳人正式的金融体系。
探讨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对于促进其形成良性的融资循环机制,加快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生力军,将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内源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但其总体状况却不尽人意。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依赖于内部人融资的程度很高。企业内部股东的亲朋好友和企业内部股东提供的初始资本以及随后追加的资本起了主导作用。其次中小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自身积累意识淡薄,在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分光”。
2间接融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首先,银行贷款数量少。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国有大型企业致使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例远低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例。其次.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等特点因而银行贷款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最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
3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近几年随着中小板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的股票融资机制还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IPO审核时间长、不可预测。虽然我国证券发行上市采用了核准制但仍以实质审核为主基本无法确定能否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其次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较单一。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此外,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股市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其不发达程度在交易市场上表现突出1995年~1999年股票交易额占交易额的8356%,债券占1644%其中企业债券仅占233%。由于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获取资金。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情况。
1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有较大的财务风险。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选择不同而发生变化企业更多地利用债务融资增加债务资本比例,会提高财务杠杆比例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应提高。由此中小企业为了求得较低资本成本会尽量保持较高比例的负债。然而较高的负债水平,必然会使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增大从而导致较高的财务风险。
(2)中小企业信用道德风险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而且大多缺乏抵押品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依赖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因此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中小企业通常自有资本较少,面临更为激励的市场竞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破产成本低自身没有更多的商誉价值因此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破产逃债的动机更强,这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证明。
(3)权益资本成本过高。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要求融资规模大这样与筹集到的大规模资金相比.发行费用微乎其微。而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规模一般偏小.发行费用相对来说很大,导致其在资本市场上等资难。
2外部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长期以来.我国在资金配置方面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因素,融资渠道被国有银行垄断,银行贷款完全为国有经济服务。改革开放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不可能一下子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而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个转变需要更长的过程。国有银行垄断了资金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资本市场处于政府控制之下,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只能从银行得到很小一部分贷款。
(2)过度的金融管制。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金融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借款人的请求而会进行信贷配给。在金融过度管制下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更为严格并且金融机构对风险也会更加敏感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透明更加严重从而它的风险也就会最高,从而中小企业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配给的首要对象,甚至会拒绝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对长期资金需求最为迫切金融机构即使给予贷款多为短期一般在1年以下这种短期资金只能作为企业流动资金运用而对于企业长期资金周转和长期发展投资资金则无法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过少实力和规模也不大使得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
[2]孙兰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关键词]中小企业海外上市
自1992年金杯汽车作为全国首家规范改制的企业上市以来,辽宁省先后有92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发行股票84支,累计融资突破1100亿元。截止2007年末,辽宁省上市公司总市值611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6%。锦州万得包装是我国第一家登陆英国AIM市场的企业,沈阳峻煌生化是我省第一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沈阳三生制药成为我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营企业,这些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为自身的发展解决了后续发展的资金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缺乏股权融资渠道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进行股权融资的渠道,二板市场尚在拟议之中,沪深股市的门槛又设的很高,基本以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为主。这篇论文
2.债务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实现投资增长,然而作为商业银行其必须要考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而当银行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必将缩减信贷规模来规避金融风险,从而影响到对企业的信贷投资,这也势必影响到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放。再有,目前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不足,而国有商业银行把大量信贷资源投入到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减少了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最后,中国货币市场发展还存在缺陷,发育程度不高,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很早,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在1988年~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基本停止。加上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程度不高,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货币工具进行短期融资在目前情况下也具有难度。
3.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缺失
由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问题,导致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私人产权缺乏保护,大量资源通过政府控制和分配,自然难以确保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信用普遍不足,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股本投资不足,信用担保机制又严重缺乏,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抵押、担保又要求严格,因此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债务融资信用不足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都不充裕,能够拿出用做设立担保基金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政府主办的担保基金是一种政策性机构,收益性和营利性并非其首要目标,这一限制使得企业或投资商不愿意拿出资金参与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是担保基金规模扩大的一个重大约束,而规模太小的担保基金又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纯粹的商业性或民间担保机构由于其对资金的安全性和营利性的考虑,关注的对象不会是普通的中小企业。而且目前的担保体系无法覆盖县及县以下的90%以上的中小企业,而中小金融机构缺乏,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控制方式和手段的约束及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高成本,即使信用担保问题得到解决,他们也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顾及。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1.逐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现有信用担保体系覆盖范围太小。从世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践看,通过信用担保解决的银行贷款一般都不超过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10%,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最成功的日本也仅为8%。而四大商业行,他们在考虑其经营成本的同时不会更多地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贷款。而担保基金放大的倍数又会给银行带来信贷风险,可能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出现风险必然要发生代偿,如何有效控制担保风险、如何建立再担保体系及信用担保的补偿机制都是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2.发展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还应考虑发展能够适应中小企业成长特性、融资特性的灵活的中小型非国有金融机构。我国有10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有200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在这一地域从事经营活动。然而,县域内的金融体系却在总体上呈现收缩的态势。四大商业银行的逐步撤离、分支机构的减少,贷款额度的下降,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又无法真正担当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发展中小型、地方性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3.发展分级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两个过度,一是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二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这两点决定了未来中小企业不可能再将银行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因而,在中国发展分级资本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之一。中国曾出现过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设立,是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开辟了直接股权融资的渠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过去的经验表明,发展分级资本市场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我国曾经出现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几乎都是中小企业的股票,即使在沪深市场急速扩张之后,仍然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这表明,不同“级别”的场内交易,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服务功能,难以互相替代,却可以互相补充。因此,发展分级资本市场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加快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NASDAQ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NASDAQ巨大的示范作用下,世界各大资本市场也开始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市场。1995年6月,伦敦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Aim;1996年2月14日,法国设立了新市场LeNouveauMarch;1999年11月,香港创业板正式成立。从国外的情况看,创业板市场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等等,这些规定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撑;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有价值、高成长性的企业;在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里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推出创业板市场,增加供应能够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应加快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发展迅猛,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GTP贡献率达到60%、提供75%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和财税收入,却普遍出现资金链严重吃紧现象,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自身积累56%,亲友筹借14%,金融机构融资30%(绝大多数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只能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
融资成本高,负担沉重。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加大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次数多、信用担保弱,造成银行经营成本高,管理费用上升。对此银行采取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融资风险大,影响企业生存。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短,企业本身资产少,受经营影响,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归还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会为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后续资金,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都集中在老板手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般比较缺乏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审批贷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经营风险。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大大压缩,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
(2)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人员变动频繁。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很多企业为逃避税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金融危机下,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为得到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作假。这就使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别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3)资产担保不能令银行满意。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弊病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抵押品。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自身利益出发,对资产担保抵押品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中小企业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资产评估的费用也较高。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1)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失衡。我国目前仍然是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体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财务管理等原因,使的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比较谨慎。金融危机下,银行为了保持最佳盈利水平,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得到及时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到40%,直接造成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里,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众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有一些中小商业机构,从总体看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这也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下,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也会更加考虑自身的盈利性和贷款安全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也会更加谨慎。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直接融资,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刻薄,增多粥少,最终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从政府方面来看:
政府部门的扶持一直倾向大企业,对大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距中小企业的需求还是相距甚远。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完善自身体制
(1)事前做好论证,充分评估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正是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资金是用于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保障,还是用于市场竞争的规模扩张,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项目。
(2)扎扎实实运营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收益,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基础。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银行才会放心地把资金投放给他,让企业投入其生产经营,从中获取预期收益。中小企业在其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现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产,优化经营,扎扎实实运营好现有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必备素质。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都无法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拟,因其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又没有健全的融资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那么出色的沟通能力将是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如实说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并向其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和回收计划,用真诚取得信任,用实际行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赢得其认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与银行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银行人员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视察,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验证资金投放到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认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心,使其能够自愿给予企业的更多支持。可以说,对每个中小企业,能够保持与银行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其实现融资策略的必备素质。
(4)树立良好的融资信誉,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是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企业信誉整体而言比较差,从而造成各类融资渠道都比较谨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长期融资项目很难达成协议。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长期融资机会,抓好企业自身管理,优质运作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的超预期收益,这是与融资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根本和基础。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5)培养风险意识,重视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是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融资因素。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尽可能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就是因融资规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额负债而走向死路的,对此,中小企业必须引以为诫。(6)中小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的同时,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方式。金融危机下,就业环境不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下,员工不会轻易离职,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会太高,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式融资,设定若干业绩和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融资的目的,也能留住核心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还贷能力。
2.完善金融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金融危机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寻找和培养有市场、有潜力、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也给自身带来新的利润支撑点。
(2)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政府加大扶持。金融危机下,及时的资金补充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比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总之,金融危机下,只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措施
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市县域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它们发展迅速,吸纳就业多,市场拓展能力活,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化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政策环境不完善,创业门槛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尚缺乏相应有效的配套措施等等,而其中,融资难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①金融市场不够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②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③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信用体系比较薄弱,信用担保机构商业化运作程度较低;④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客观效益相对较差,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服务产品的开拓,银行的制度安排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匹配;⑤相当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够活跃,管理水平较低,信用意识较弱,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等等,都使中小企业面临成长的困惑。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又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影响;既有外部环境不够宽松的因素,又有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多管齐下、加强引导,提升服务、综合推进。
一、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城市、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诸多方面处于劣势。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体系,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从行业准入、风险控制、补偿机制、信贷投向、网点布局等等方面,向县域中小企业倾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经过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仅为其“副业”。依托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在理论上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与成本,因而适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有必要创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区域性银行基础上改制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支持。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社发展战略与国有商业银行趋同,市场定位模糊,极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城市、大企业客户。从其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细分的观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社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市场,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隐性成本高的特点,国家应加强引导,给予适当补贴,调动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积极性。同时,要通过改革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把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包括资金、税收、融资方面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主动作为,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产业选择、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法律保护、金融支持以及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这对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作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当前国有银行的改革中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①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观念创新。应辩证地对待大、中、小企业关系,真正做到贷款行为准则以效益为中心,步出以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作为贷款依据的误区。对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应一视同仁,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比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投向,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修订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贷款环境。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从企业创办、生产经营、贷款回收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分析、项目选择、融资担保、财务管理、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内容。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将极大地增强了客户市场竞争力,保证了贷款的回收,降低了信贷的风险。③主动参与中小企业改制与重组。中小企业改制与重组是盘活沉淀在中小企业中的银行债权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换置及变现,部分银行贷款得以回收。要积极对照国家产业政策,运用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转变粗放式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银行对中小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稳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实现银企“双赢”。当前,特别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力气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累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经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和工作调研,切实更广泛更深入地掌握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金融业务的拓展,在政策扶持、改善环境、破除垄断、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意见、主动作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好有成效的金融服务。
三、积极引导,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是导致其融资难问题而制约其发展的突出因素。所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着眼于诚信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诚信文化、诚信观念的培养和引导,夯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同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服务的社会化。当前,特别要注意联系县乡实际,扎实抓好创评“文明信用企业”、“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推广,组织县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诚信档次、信用等级评定和欠贷情况及时掌握,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改善。一方面,要着眼于营造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面向县域、面向农村的各种金融组织,更新经营理念,改革机制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推广小额信贷、联保贷款以及林地、资产担保等多种模式,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推动信用担保评估和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引导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实践证明,我市将乐等地采取“典当、担保、咨询、评估、拍卖、投资”六位一体的新型担保模式,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借鉴推广。
四、精心运作,促进更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股市中小企业板设立以来,为中小企业专设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培育、规范、引导和示范作用日益显现。我市不少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特别是生物医药行业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通过上市融资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要采取切实措施,组织专门班子,对列入全市重点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分类指导,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支持和力争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企业上市不仅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由于有现代资本市场一整套严格的监管和风险保障措施,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进入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新兴企业的经营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浙江省政府方面因素分析
政策性银行业务涉及中小企业范围小。到目前为止,浙江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还没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而现有的政策性银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业务也不多,扶持力度相对不够。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小,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农业发展银行,更多的针对农产品方面的金融支持,服务范围狭窄,即使能够提供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也很小: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在一些进出口、海外投资服务等,所涉及到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不大。如果,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可以为其提供保障,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浙江省金融机构方面因素分析
1.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浙江省中小企业基本上绝大多数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特别是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而言。其次,股票市场融资要求企业明确的财务审核制度,财务报表真实准确,财务状况清晰,而浙江省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些要求。
2.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中国当前是在经济发展期的特殊时期,金融市场不完善,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健全,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相比于更大的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存在着更加紧密的关系,它更适合服务于中小企业。
3.银行的经营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当前信贷管理原则是基于大中型企业建立的初期,对于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不同治理机制。中小企业对于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急、少、频”,即资金需求急,需求量不大,而且贷款的期限较短。而银行审核一笔贷款时间长,审计程序、担保程序复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与国有企业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这与银行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缓解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企业要建立清晰的财务制度,财务报告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企业贷款。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培养专业性人才,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这样银行借款给企业才会比较有信心,推动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拓展融资渠道,关注融资租赁。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利润留存、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企业运营或者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其实,企业应该拓展其融资渠道,增加其融资成功的机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困难,推进中小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浙江省中小企业不妨将融资租赁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方式,可以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工作。
(二)浙江省政府方面应对策略
1.完善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在贷款担保实行、货款管理及财政税收等方面,浙江省应出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并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具体规定的可行性有利于维护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合法权益。
2.筹建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是指用来扶持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主要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其资金来源可按照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募集,银行实行股份制,使股东拥有与优先股股东相似的收益权,并采取贷款企业的所有权与贷款企业的收益权相分离的方式,如此一来,政策性银行的所有权和有效的政策执行就不会被影响。如果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使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实现市场化,可以改善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困难的现状,还会减轻财政方面的压力。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可以由政府出面建立一有个权威性的信用评估机构,或者也可以对现有的评估机构进行改造;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利用政府本身所具优势,通过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搜集中小企业数据信息;加强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管理,可以出台法律对中小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加强企业家个人的信用管理。
4.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动。民间融资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的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所以对于民间资本流动加强管理非常有必要。温州市试点改革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及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对资本的监管和借货利率的控制,使资本管理更加有效。
(三)浙江省金融机构方面应对策略
1.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管理条例中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别规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能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浙江省是非常典型的中小企业大省,可以先在浙江省建立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试验点,使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能满足融资需求,也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对双方而言是双赢的结果。
2.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鼓励推广动产、存货、应收账款质押的金融信贷业务,鼓励开发专利权、著作权、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质押。银行可以要求中小企业对所要贷的款项提供保险,这样既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收回的风险,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较低的门槛、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
3.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当贷款利率制度。建立一个合适的贷款利率制度非常有必要,并且可以因地制宜。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当地的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货款的浮动利率区间,以此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