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6:46
序论:在您撰写提问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认知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的职责是在促使学生去从事各种学习活动以便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促使某人去做某件事的动力即称之为动机。但要引起他人的学习动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提问是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回答反应的语言刺激,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提问乃是一种刺激,常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填空题的第13题:
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的x的范围是。
就采用诱因提问需求学生有所回答,故个体对之反应常可获得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回馈作用,因而产生增强效果。回答正确,可获得正的增强;反之,则产生负的增强,所以提问具有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
二巧妙提出问题
提问本身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型式,当学习者无法回答其所建构之问题时,即表示他们对文章不理解。而提问本身是一种后设认知的历程,包括策略的认知选择、将策略配合作业目标、及理解的监控,并协助学习者专注于问题解决之历程,自觉进步之情形,提升问题解决之成功率。故经由提问,学习者能知其所知,亦知其所不知,自我提问就如同自我测验。学生自我提问与阅读间关系中指出,学生藉由自我提问以觉知文章的重要部分,且学生自己提问问题比由教师问问题更能加深对文章的处理。当学生所问之问题若属于较高层次,则表示理解较佳,学生所问问题愈多,表示对文章的处理也愈多,因而能导致较佳的理解与记忆。
三引起学生学生的方式提出问题
启发提问是指教师在讲授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归纳、总结,并进行推论,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也利于教师拓宽思路,得以总结和归纳自己还未曾考虑到的情况,使今后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后,再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中往往会有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准确地判断对错并进行讲评和记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启发提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针对教学中会出现的重点、难点,选准提问的时机和突破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比如,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题填空题的第9题:
该题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该题目中应该是否都要把函数中的未知数都计算出来?应该有什么办法算得更快捷?是采用看图的形式还是采用计算的形式计算出来?提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新鲜有趣的故事或活动,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能设计问题由浅入深,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促进深层思考,加深学生完整的教学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学者则认为,学习不全是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而已,认为学习活动应是主动的、整全的历程,介乎个人既有的知识经验与所欲学习的内容之间,常有积极的交互作用存在提出有意义的学习,认为学习者自行发现知识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因而提出前导组织的概念,利用前导组织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新教材整合而融入旧知识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四采用提出质疑的方式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有一重要功能,就是引起动机,第一阶段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困惑引起认知冲突。而提出问题可以由教师提问来达成。教师提问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问答的问题,系指教师和学生间一问一答的对话;另一种问是包含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因此教师的提问可以是提出质疑,也可以是问题。
关键词: 问题 问题类别 问题设计
问题自身特征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问题设置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相关特征及内在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问题即疑难,就是一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些障碍必须得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都包含三种成分:1.目标,指对有关问题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等结果状态的描述;2.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起始阶段的相关信息和状态的一系列描述;3.障碍,指阻扰问题解决达到目标状态的种种因素。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一、问题的分类
Bloom的分类法
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若干种,各有其特点,其中最广为采用的是Bloom(1956,1984)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创立的分类法。后来,语言学家们对这一分类法作了一些修改,使其更为简明,更加适合阅读教学。这两种分类法的共同之处是在认知领域的范围内,对所有的提问按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等级,由上而下,逐渐加难。
记忆(memory)
转化(translation)
解释(interpretation)
应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
综合(synthesis)
评价(evaluation)
如图所示,这种分类法把所有的提问分为七大类,从最简单的一级(记忆类)逐渐上升到最复杂的一级(评价类)。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分类法中,由于各层次的提问有一定的交叉重叠现象,因而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把同一提问归于不同的类别中。另外,尽管是按认知的难易程度分类,但并非说在较低层次中没有难以回答的问题,在较高层次中就没有较易回答的问题。这取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各类提问作进一步说明。
(1)记忆类提问(Memory Questions)
记忆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或有选择地记忆文章中所涵盖的内容、陈述的事实,以及相关的细节。如事件及相关情节、人物、场景、因果关系和主题思想等。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明白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什么内容,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奠定基础。如:What happened in the article?
对于记忆类问题,教师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提问思路。一般来说,故事性的文章通常用“When?Where?Who?What happened?Why and how?”等问题串联整篇文章,其间穿插其他提问,着重人物描写的文章可以围绕人物提问,如:“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l’ve met”中可提问what are the charecteristics of the hero?Why do you think he is open-minded/ shy/passionate,etc.?议论文则应围绕作者观点、论据等提问,可提到what is the author’s argument?What has made him think so?How does he argue?等。
对于记忆类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类型及特点来采用背诵、描写、定义、列表、配对、判断等。
(2)转化类提问(Transl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与记忆类提问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忆所读文章的内容,表述原文的思想。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原文的熟悉、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Would you tell us in your own words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Could you paraphrase this sentence?
(3)理解类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
它是一种完善、合理的论证和说明。即能够对文章中的事件、现象和观点做出有见解的、合理的阐释、说明和翻译。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需要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表征方式,既让文章中的信息以另外一种更清晰、有序、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换、文字与具体的情境之间的转换、不同词语之间的转换、图表转换成话语或反之、数字转换成语词等。它能够使文章中模糊、复杂、疑难部分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容易理解。
(4)应用类提问(Application Questions)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生活环境及亲身经历来设置问题。如,一种是让学生运用所读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经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原文的词语、句型及篇章结构,从而,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借鉴别人的语言,让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二是假定情景寻求解决办法,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一个和文章中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自己会怎么做,如何反应,当然这些情景往往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的事件或相类似的事件的感受和看法。如: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a wounded enemy soldier in your house?
在此类问题中一般用类比型提问比较合适。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掌握那些可以通过人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概念、理论。因而对于已经看到过的文章、了解过的知识,学生当然是能较快地接受、理解。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用具体的概念、事物结构去认识、推理那些感觉器官无法接触、感受到的抽象、复杂概念和事物结构。让已知概念域的结构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从而让事物与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逻辑等各层面上呈现出规律,建立起固定性的关联。
(5)分析类提问(Analy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常是将事物、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来研究其性质或结构,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观察解释某事物探讨导致其现象结果的原因。在此分析过程中,提问者要会整合、分解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联系与推理来探讨分析,最终找出其原因。
(6)综合类提问(Synthe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在答问时进行有独创性的思考,能把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预言或结论,如:
What is the author’s message in telling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he advocates?
在这类提问中,通常会涉及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7)评价类提问(Evalu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一定的原则,对人或事物(如方法、观点、产品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价值上的评价。如:
What kind of charater was the heroine?Was she a heroine?or a traitor ?Give reasons.
二、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情境性
情境就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它是人物活动、冲突的具体环境。问题的情景性常常指问题存在、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及特定场合下问题产生的起因与经过,等等。情境可以将抽象、概括、规律性强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情景,形象地现象表现出来,实现从抽象向具体的转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蕴涵于特定的场合之中,包括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在特定场合中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通常有两种主要的问题情境设置方式:一,视像手段,通过把问题情景融入于图像中再呈现给学生;二,把问题的情境融入某类事件的故事中,然后再叙述给学生,这种方式通常比较简单、适用。例如,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ersonal success?这样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作答。首先给学生讲述有关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经历方面的故事。然后再对学生提问:“How does Chairman Mao’s family affect his political career?”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具体的故事着手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语法规则的学习与词汇的运用更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所以在设置有关这两类问题时,在语言情境中给学生提问题是灵魂所在。
2.问题的序列性与关联性
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连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和关联性,而不是杂乱无章、相互脱离的。而是按照认知规律去合理地安排,通过联想、推理、类比等各种方法将其串通起来,彼此之间在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互相联系,富有层次,前后衔接,相互呼应,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互为一体。如:now the whole world is seriously polluted,what should we do?What cause the pollution?How does the polluta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三、结语
问题设计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它通常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本身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问题自身的定义及组成因素、常用的问题分类以及问题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相关内容。这些有关问题规则与信息不论是在英语阅读,还是口语教学中都起着至关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lexander.J.E.Teaching Reading.3rd Ed,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1988.
[2]Harris,A.J.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8th Ed.Edward R.Sipay Longman,1985.
[3]Melker,R.D.Guiding Extensive Novel Reading Through Questions [A]. Selections From MET(Modern English Teacher)[C].Helen Moorwood.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78:63-65.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2).
起落架接地点参数设计
起落架接地点的设计要根据飞机的重量、重心包线、几何外形、执行任务等来确定。在给定输入条件后,要使得接地点的设计满足飞机结构、漂浮特性和使用特性的需求。
1起落架布局形式
现代民用航空运输飞机大多选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形式。与“后三点”式起落架布局形式相比,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使得飞机在地面状态时,客舱基本呈水平状态,有利于改善驾驶员视界,减小起飞滑跑初期的高阻力。由于主起落架在飞机重心之后,飞机在刹车、地面操纵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在飞机着陆时,主起落架会产生一个使飞机低头的力矩,帮助飞机减小着陆攻角,有利于减小着陆场长。该种布局的缺点主要集中在主起落架接地点的选取,即如何处理好在最大限度满足各种使用特性的前起下,使得主起落架在收藏空间、结构形式上合理、可行。
2起落架接地点参数设计
起落架接地点的设计原则是在满足飞机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依据飞机的重量重心、几何外形等特征参数,最大限度地满足飞机在滑跑、起飞和着陆阶段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要考虑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需求。
2.1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设计
(1)飞机起降特性限制
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参数包含接地点的纵向站位(用%MAC表示)和接地点距飞机客舱地板高度的距离。其参数的选取主要受到飞机起降所需求的迎角θ的限制。为了满足飞机的正常起降要求,飞机的起飞迎角要求不小机的着陆迎角,对于干线飞机,一般在8°~10°。同时,要重点考虑飞机单发起飞时的极限迎角需求,一般是在正常起飞迎角的基础上增加1°左右。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也可以通过计算分析的手段,将飞机腾空时的迎角θLOF作为输入条件,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αLOF为正常起飞时预期的最大迎角,VLOF为正常腾空时空速,CLLOF为对应VLOF的升力系数,为升力线斜率。l1和l2参数如图2所示,分别表示主起落架全伸长状态接地点与飞机尾擦点连线与停机状态地面线相交的两段线长度。对于干线客机,飞机抬头率一般取4°/s。此外,还需要考虑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需求,给系列化家族中的加长型飞机在起落架布置上留有必要的空间。对于干线客机,基本型飞机最终确定的起降迎角一般是在其起降需用迎角的基础上增加2°~4°,要视客舱增加长度和机身后体修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
(2)飞机结构设计限制
现代民用运输机大多采用高气动效率的超临界机翼,其外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后缘部分收缩剧烈,这就给下单翼布局形式飞机的主起落架收藏带来了较大的空间限制。另外,采用较后的主起落架接地点,可能会出现主起落架的转轴较长,主支柱后倾角较大,主起落架转轴偏角较大等设计情况,这些都会造成主起落架重量和寿命上的损失。所以在设计之初,要依据飞机的结构特点,主起落架的接地点不能过于靠后。
(3)翼下吊大涵道比发动机限制
现代民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普遍采用油耗小、噪声小的大涵道比喷气发动机,而随着民航业环保、节能要求的提高,发动机会采用更大的涵道比,其对应的短舱直径也有较大增加。目前下一代新研发的发动机涵道比已经增大到12左右。为了满足短舱与地面的间隙要求,就需要起落架有一定的长度来支撑飞机。对于翼吊布局的飞机,其短舱与地面的最小间隙为458mm(18in)。
(4)地面维修高度限制
飞机机体表面设有许多检查、维护口盖,根据机场现有的维修程序和维修设备的需要,同时考虑人机工效学,需要对飞机的高度有一定的限制。
(5)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参数选取限制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绘出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参数选取区域限制图,如图3所示。对于采用放宽静稳定技术的飞机,其重心后限位置较后,在考虑加长型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基本型飞机不可能在狭小的参数选择区域内选取到防倒立角大机擦地角的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位置,这也是现代民机主起落架布局设计的一大特点。在可选域的参数选取中,要考虑在最严重的重量、重心组合的情况下,使得选取参数对应的飞机防倒立角能尽可能的比飞机运营过程中起降的最大迎角θ大。
2.2主起落架横向接地点设计
主起落架横向接地点即表示飞机的主轮距(用%SPAN表示),其参数的选取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如图4所示。
(1)主起落架收藏空间的限制
在选取主起落架纵向接地点参数后,就需要开展主起落架横向接地点的设计,即在飞机上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满足主起落架对收藏空间的需求。
在起落架收藏的概念设计中,需要考虑轮胎的膨胀、膨胀轮胎与收藏路径上各种结构件的间隙等影响主起落架收藏的主要因素。轮胎主要考虑充气膨胀间隙和由转动引起的形变间隙,在名义轮胎尺寸的基础上,加上这两部分间隙变化尺寸,构成起落架收藏设计中的“协调用轮胎”尺寸。由于“协调轮胎”所考虑的膨胀和转动形变间隙均为最小间隙,加之飞机后继机对特殊机场适应性要求的需要,因此对于“协调用轮胎”在径向方向与收藏路径上各种结构件的间隙就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2)主起落架转轴结构布置空间限制
主起落架的展向位置设计被限制在机翼后部由后梁和襟翼辅助梁所形成的“三角区”,如见图5所示,主起落架过分的沿展向靠外布置,会过分挤压起落架转轴的布置空间,给起落架转轴设计增大难度。其具体限制条件可依据机翼后梁走向、机翼kink位置、主起落架接头形式、襟翼舱布置空间、管线布置空间需求等确定,见图4中条目2。
(3)侧风与单发着陆限制
飞机在侧风或单发着陆的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滚转角Φ,一般在5°~8°。在主起落架横向接地点位置选取时,就需要考虑由机带滚转角着陆,发动机短舱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间隙,一般要大于152.4mm(6in),见图4中条目3。
(4)机场使用限制
飞机机场适应性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其中有一条是根据机场的不同分类对飞机的几何参数进行限制,具体限制如表1所示。
2.3前起落架接地点设计
(1)操纵稳定性限制
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接地点构成一个平面,有效地支撑住飞机的重量,当飞机的重心及主起接地点确定后,需要合理的选取前起落架接地点的位置,以确保飞机在侧风及地面转弯时的稳定性,一般用侧翻角Ψ表示,如图5所示。对于民用飞机,该角度不应大于63°。
(2)载荷分配限制
合理地选取前起落架的接地点位置,能较好地分配起落架所承受的载荷。一般情况下,前起落架的载荷系数为8%~15%,见图5。当前起落架接地点过于靠前,前起落架的载荷较小,会使得飞机在小重量状态下,前轮丧失部分或全部操纵性。相反,当前起落架接地点过于靠后,前起落架的静态载荷较大,在刹车产生的附加载荷作用下,很可能超过前起落架的设计强度。因此,需要合理地安排前起落架接地点的位置。
(3)结构设计考虑
起落架上的载荷需要传到飞机机身,为了减少飞机重量,需要使载荷的传力路径最短,最合理的方式是在靠近加强框的位置进行布置。
(4)飞机停机角设计考虑
由机在停机时其重量、重心会有不同的组合,因此飞机的停机角是一个范围,目前民用飞机的停机角范围是-1°~1°。可以根据停机时客舱地板水平或是有轻微低头的需要来选择前起落架的长度。
飞机地面180°转弯检查
飞机起落架接地点确定后,在地面操纵时,除了要满足之前所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操纵性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在预期的最低运营机场跑道宽度的条件下,实现飞机180°转弯的要求,如图6所示。对于超大型民用客机,会对飞机的接地点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ICAO附件14卷Ⅰ中机场跑道宽度要求和起落架距跑道边界安全间隙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式中,b表示飞机的前主轮距,t表示飞机的主轮距,β表示飞机前起落架的转弯操纵角,s1表示主起落架图6飞机地面180°度转弯外侧双轮间距,s2表示前起落架外侧双轮间距。
当选定最低跑道宽度和对应的安全间隙后,根据公式(2)计算出前起落架转弯操纵角β。一般情况下,还需要考虑轮胎的侧滑现象,即在求出的前起落架转弯操纵角β上加3°~5°,该值以不大于45°为宜。
1、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83、民间非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措施
Abstract:Thegraduationdesignisanteachingcontentinauniversity,andisalsoankeycontenttoimprovethestudentoverallqualityandtheinnovationability.Thecontentisnotonlyaessentialpracticetrainingindependently,butalsoanimportantsynthesisreorganizationaboutknowledgeintheschool.Thepaperintroduceimprovemeasureaboutteachingqualityfromtheselectedtopic,decidedtopic,Instructionofgraduationdesignandgraduationreply.
keyword:mechanicalandelectronicintegration,Graduationdesign,Measures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选题、开题环节、毕业设计指导,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立足实际,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小 学 教 育
班 级: 08 理 本
学 号: 200x8085
学生姓名: 王 x
指导教师: 罗 x
XX 年 9 月 15 日
凯里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名称 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
论文(设计) 来源 自拟 论文(设计)类型 a 指导教师 罗国涛
学生姓名 王x 学号 XXx085 专业及班级 08级小学教育理(本)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中国知网)、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XX年6月—XX年8月 选定论文写作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 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XX年9月1日—XX年10月8日 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XX年10月9日—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2] 林雄. 从建构主义看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 新课程(小学), XX,(z1).
[3] 魏永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XX,(05).
[4] 单清水.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现象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半月),XX,(05).
[5] 叶婷. 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XX,(03).
[6] 王贞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XX,(04).
[7] 叶连国.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XX,(05).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