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6:42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将会越来越复杂,21世纪是自动化、网络化的时代,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了ILAS系统,网络各子系统熟练的使用,以及整个系统的维护都需要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图书馆重点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网络服务能力,要会利用网络进行采访和编目工作,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倾向和出版动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应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利用网络知识,帮助读者从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还应具有熟练的系统管理技术水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具备随时解决新问题的技术能力。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伴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各种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等咨询活动都以外文的形式出现。如果图书馆员不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不能读懂信息内容,就不能及时获得和收集国外的信息,从而就不能准确地为读者提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服务。
三、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图书馆工作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个铁饭碗,没有太多的压力,也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这种意识致使图书馆员工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的懈怠,觉得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错就可以,没有工作进取心。因此图书馆要根据本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岗位。可以实行技术岗位双向选择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时刻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从而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其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
四、抓好在职培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在学中干,干中学
“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对资料的建设工作对资料的建设
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是包含与图书文献的采购、分编、收藏、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典藏、图书保护、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上世纪的90年代前,图书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着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来进行的。这一教育的特点,是围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外部形态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图书馆学专业的范畴。随着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开始逐步吸纳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如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服务、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学、情报学、文献描述学,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与图书文献的管理、数据库、多媒体文献、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图书馆内部设计等有关的建筑学、环境学、美学,与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典藏、保管等有关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不断拓展。时代越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本身越深入,图书馆学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也就越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和人类所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各学科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一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的。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深化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了与之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学科。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出现了由单纯对知识载体的依赖——书的管理对“书”的内容知识本身的研究、梳理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是由图书馆职业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二、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延伸
从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多媒体视听的当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这些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形态,从看纸质文献到看缩微胶片、电子屏幕等,减小了知识贮藏的体积;从书架典藏到光盘、数据存储等,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从普通阅读到多感官的虚拟阅读等,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从检索卡片目录到计算机搜索、网络搜索等。所有这些变化,扩大了图书馆学的内涵,图书馆学专业成为一个涉及各门学科专业的“广博”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比得上图书馆学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也决定了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图书馆的职业需要来看,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的专家,更需要熟悉其他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因为图书馆是“管书”的,“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图书馆人的任务不仅对书的外部载体形态(包括书皮、书名、编者、版式、提要等)的管理,更重要的将是对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纯、加工和完善。给读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目录、索引或是某本特定的图书、某些相关的文献,而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书中的内容——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而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不同知识门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图书馆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与日俱增。因此,培养造就更多的图书馆学专家,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来看,应该发展成包含各学科、各专业、各种人才相互融合的图书馆。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的知识要涵盖一切,尤其是要具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才能满足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知识需求。二是在人才方面,图书馆的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既需要复合型人才,又需要对某一知识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型人才。有了这样既“博”又“专”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各种读者需求奠定牢固的人才保障。三是在服务方式方面,图书馆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要搞好馆内服务,还要主动走出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管理方面,要强化机制建设,调动图书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图书馆中“死”的书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还在于把图书馆馆藏书中的内容——人类创造的“活”的知识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这就需要把管理书的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图书馆人的所长,进一步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因此,图书馆面对社会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广泛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加快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知识需要。
三、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论文摘要】本文就高校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的方案、内容、服务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原有高教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专业单一、低水平重复办学的弊端被逐渐打破。通过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各高校都相应调整了专业结构,加强了重点学科建设,增强了自身竞争和办学优势,突出了办学特色,相互之间形成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局面。而各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和配合学校的这一系列转变,必然相应地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文献资料的收藏和开发力度,这也使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了各有所重、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化程度已相当高,校园网、教科网、因特网已相继开通使用,而且部分省市已经准备在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架设光纤,把各馆相互连通,用于馆际文献传输。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使那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做到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巫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1建库的方案及原则
1.1建库的方案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建设或准备建设各自的全文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大都缺乏组织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分工,数据库的建设停留在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的状况。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以及各馆在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开发,不仅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而且使数据库普遍存在结构单一、标准不统一、涵盖面窄、内容重复、共享度低、通用性差的问题,这对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文献资源共享的实现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建库时,首先要考虑到建库的方案问题,是各馆独立开发还是联合协作开发?本人认为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库方案可以参考目前各地区在建设的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方案,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采取地区网络联合数据库的方案。首先,建立本地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模式。在对各院校学科特色和馆藏特色进行调查研究后,对其数据库开发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具体操作中可把学科门类分为几大块,如理工、财经、医药、农林等等,然后再由几个同类型院校共同承担该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当然,其中还需相互分工,各有所重。其次,各馆应打破原有的封闭现象,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孤军作战、小而散的建设方式,在组织机构的指导下相互联合、有计划、有分工地共同开展建库工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可持续的开发。各馆在建设各自所承担的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则可按照分工要求自行开发,进行建库的设计、源文献的收集整理、文献的数字化处理、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当然,在联合建库的形式上还可参考国外的一些联合建库模式。
1.2建库的原则
1.2.1实用性原则
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需求有多大、投人和产出是否相宜,即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盲目上马。因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从其目的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特色优势,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益,充分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因此,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1.2.2趋势性原则
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要顺应专业学科和数据库本身的发展潮流,包括国内与国际的发展趋势。如:规模、形式、多媒体化、网络化等。把握这一原则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寻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位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1.2.3共建共享原则
即联合开发、资源共享。
2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各高校馆丰富的特色馆藏是专业特色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源。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各校在自己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各馆同时也收录了大量相关文献,并且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人那些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的文献资料,使之尽可能的丰富、系统、完整,形成各馆的特色馆藏。
2.1专业文献资料
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会议录、其他报刊和内部报刊中有学术价值的本专业文献,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网上文献资料。
2.2法规、专利、标准
主要包括国际上各行业及国际组织颁布的最新标准,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索引,国家颁布的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及国内外的专利文献。
2.3专家科研成果
本学科著名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特色。主要应收录其发表在核心报刊中的论文、研究交流报告、学术演讲报告等文献群体。
2.4学位论文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的分布较为分散,读者难以查找,故应予重点收录。
2.5学科综合信息
系统全面地反映学科信息,展示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如: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重大攻关项目、工程应用和设计项目,目前最新的具有影响的各种科技产品、近年来有关学科已完成的成果及获国家和省市的科技奖的科研项目等。
在对数据库文献源的收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时效性与过期可获得性,要对文献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严格的收集、加工和筛选,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多、更准更全的文献数据。
3良好的服务功能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传统纸质和其鸽载体形式的文献数字化,而且有其最本质的特征,即智能化的检索。相对于传统的特色文献来说,特色文献数据库与其最大区别就是强化了其信息服务功能,在其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化是相对传统文献而言的信息形式上的改变,最本质的改变仍在服务质量上,而这也正是读者和用户最为关心和希望得到的。因此,数据库必须实现智能化检索,为读者用户提供快捷、全面、准确的检索工具,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3.1检索界面
检索界面应该简洁、清晰,没有繁杂的检索步骤,可操作性强。帮助功能应具有实际指示作用,并提供留言功能。
3.2检索方式
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关键词、主题词、题名、著者、出版机构等多种检索途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项检索、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并可使用截断符、接近符、省略符、替代符指明词间关系或扩大、缩小检素范围,也可增加一些限制功能,如:限制时间、馆藏地点等。
3.3检索选项
3.3.1跨库检索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实现一个检索命令跨多个数据库自动检索,以获得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信息。
3.3.2多年检索
应可以同时检索最新文献和过期文献,使用户在二者之间方便进行切换。
3.3.3检索历史
让用户可以保存、查看自己的检索历史,在当前检索区可以利用和修改以前的检索。工作人员则可利用它跟踪用户的需求或将其加工成某些动态信息。
3.3.4主题词表
数据库应提供主题词表检索功能,即利用主题词表进行检索词的规范选择,并根据主题词的上下位关系、相关关系和替代关系调整、确定检索词,然后直接启动检索。还可根据需要修改主题词表,或通过对用户检索词的统计扩充主题词表。
3.4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的实现包括排序、显示浏览、聚类、套录、打印、E-mail发送等。超级秘书网
4建库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4.1要注重全文数据库的一些技术特征
包含内容的原始性、信息检索的彻底性、所用检索语言的自然性、数据相对的稳定性、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结构的非结构性。
4.2数据准备
要注重对文献源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类。
4.3文本预处理
要做到统一著录标准,规范格式和标引。
4.4数据维护
要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和清理修正以及对所用词表、存储空间的利用统计和调整。
4.5统计功能
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和用户信息,量化各项指标,使之成为决策依据。
4.6做数据库的宣传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5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其素质包括:对某学科及其分支有充分研究,对某专题领域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了解,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获取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骏.大学图书馆丈故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4)
2谢琴芳,白祈萍.书目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3魏建华.奋共图书馆自建数据序的原则与方向.图书馆论坛,1999(2)
1工作目标“制度”明确
“在各教学单位师生和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将我校的学科专业文献建成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的文献资源,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资源。
2人员组成“制度”规定
文献选审小组由选书教师和学科联系人组成。其中选书教师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也可由专业负责人或在教研室主任指导下的科研项目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兼职教授担任;学科联系人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担任,也包括图书馆采访岗位的专职人员和图书馆馆长。
3工作内容
首先,征订目录的收集与制作:征订目录统一由图书馆文献采访岗位的馆员提供,各学科联系人负责本专业征订目录的整理与制作,同时选书教师须熟悉和关注本专业文献资源的出版和发行信息,并向图书馆推荐所搜集的专业书目;其次,征订目录的勾选和审定;再次,选审教师还会不定期参加现采活动,积极搜集读者需求信息。
4考核办法
将学科联系人和图书馆采访岗位馆员的考核纳入图书馆的年度考核中。对选书教师的考核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
5有关政策教师的选书工作量由学校按每小时2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
二专业文献选审制度实践情况
1每个专业配备“A”和“B”两名选审教师“制度”规定
选审教师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或骨干教师担任,每个专业配备A和B两名选审教师,以A为主、B为辅,保证了选审工作参与率和持续性。
2专业书目
勾选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我馆在日常文献采购方面由资源建设部组织各书商的新书书目信息,由学科联系人根据“专业学科与图书分类映射表”对对口专业的图书目录进行初选,初选结果送至院系选审老师,再由专业选审老师确定所需专业书目,作为图书馆采购专业文献的重要依据。
3参加现采活动
除勾选新书目外,我馆每学年组织选审老师参加书商组织的大型书市活动4~5次,让选审老师及时了解本学科当前学术动态,通过直接看样书,直观而准确的把握所选择的专业文献,图书现采质量和数量往往都是比较高的。
4参与按需印刷工作
由于我馆建馆时间短,所藏图书大部分为建校以来所出版。为了弥补馆藏这一缺陷,我馆与北京朗润书店签订了图书按需印刷合同,补充专业所需经典专著,对于图书目录的把握需要极强的专业人士参与,这正是我校专业选审专家所能胜任的工作。目前我馆已经按此方式印制了两批图书,无论品相还是质量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另外,每一学年专业期刊的订购也广泛征求专业选审老师及院系领导的意见和建议。2011—2013年专业文献选审老师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5考核对选审教师的考核
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中。根据各学院选审教师参与学科专业文献的建设情况,2012—2013学年全校7个学院中,5个学院被评为A级,2个学院被评为B级。被评为B级的院系需要院系领导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选审教师的去留。
三专业文献选审制度执行效果
1专业文献
在馆藏总量中比重增加以我校4个重点专业涉及的5大类图书为例,分析文献选审制度实施前7年(2003-2009年)和实施后4年(2010—2013年)的馆藏情况,4个重点专业所涉及的5大类图书在前7年占馆藏总量的比重为8.5%,在后4年占馆藏比重为10.12%,专业图书在馆藏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另外,前7年图书平均复本为4本,后4年图书平均复本为3本,复本数降低而百分比上升,表明品种明显增加。
2重点出版社的图书
比例上升近三年来因学校评估需要,图书馆出现了突击购买大批量图书的现象,影响了重点出版社图书在馆藏总量中的占有比例。即便如此,16家有代表性的重点出版社的图书的年平均占有率从31.8%上升到314%。
3专业文献的借阅数量上升
首先年均借书人数上升:前7年年均借书人数为4684人,后4年年均借书人数为6547人;其次,借阅量比重上升:前7年年均借阅量比重为33%,后4年年均借阅量比重为6.68%,专业图书的外借量上升。我校专业文献选审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专业文献的保障水平,为学校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训提供了较有力的支撑。我校专业文献选审制度运行机制完善,在选审教师的AB角选定、选审内容安排、学校劳务补贴政策、院系工作考核等环节中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得到了校领导、院系领导和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执行效果明显。
四小结
1保证执行力
独立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学科专业文献建设必须保持与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协调一致。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明确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是全校的工作之一,而非图书馆内部事务;其次,“制度”的颁发要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再次,制度内容的传达自上而下,需要得到院系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调动积极性
在用户参与的学科专业文献建设过程中,学科联系人发挥了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连接着用户与图书馆两端。在制度上,将对选审教师的考核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在情感上,学科联系人与对口选审教师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合作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薪酬上,建立明确的薪酬制度,对选审教师的付出予以肯定。
3拓宽建设面
目前,高校教师和学生利用电子文献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各高校借助校内图书馆购买的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资源的满足率。但同时也存在盲目跟风采购,导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用户参与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可逐步由参与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拓宽到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4完善考核机制
(一)如开卷2013年建筑预算类图书前100名中,书名多有“快速”、“速查”、“图解”、“一本通”,突显图书的实用性特点。此外,要求封面的形式、色彩能够吸引眼球,封面的文字信息能够更加深度地提炼出图书特色以抓住读者。同时,可在封面和封底加入时下比较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将图书所能提供的下载资源、增值服务等一一展现,并可对出版社其他相关图书进行宣传。
(二)版式设计建筑专业科技学科门类多、公式多、插图表格多,其特点决定了版式应该更加注重其科学性、美观性。在现今的科技类图书中,已有一些版式设计方面的创新。比如将复杂的原理构造图形比拟成手绘图,复杂的结构设计图配以现场的照片图,这一对比不仅便于读者理解深奥的构造原理,熟悉结构物的内部形式,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使版式更加活泼起来。又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建设工程公式速查与例解》一书,按照工作流程列出目录后,增加了公式索引,读者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找到所需公式,体现出这套书的便查、速查性。又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快速识读》一书的封面书名很突出,快速识读用灰色底纹凸显;在版式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章首页、灵活的页眉设计,并且采用专色印刷。本书的表格的标题栏都用蓝色底纹凸显,内容更有重点。此外,在建筑专业科技图书中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小经验、小提示等便利贴形式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图书内容,同时也使传统的技术图书版式灵活、生动起来。
二、互动性与多元化营销
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以后,还要积极配合营销编辑的工作,进行互动性和多元化的营销活动。
(一)互动性营销科技图书传统的营销工作主要有制作配套的宣传资料,整理媒体推荐、相关专家推荐、精彩书摘、广告语等内容,制作精美的宣传书单和海报等。随着微博、微信及APP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也可以组织撰写书评和书讯,在封面和封底加入二维码技术,与图书在其他平台的形成互动。微博微信与传统的营销模式不同,它不但能让每个人分享信息,还能及时、迅速、便捷地和消费者进行互动。通过微博吸引粉丝关注,将目标受众催化成购买者,从而达到获得实际收益的目的。
(二)多元化营销针对科技图书的产品特点,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营销模式,如开发数字化出版、开发不同版本、开拓图书培训市场专业会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依托《看范例快速识图》系列良好的市场效应推出入门版,将内容锁定在更低端的读者群。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读者对于图书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一些畅销科技图书,可以尝试适当地开发不同的版本。由于科技图书的自身特点,通过针对图书开发的培训可以树立作者在此专业的地位,随着培训的开拓,一方面作者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同时也会给图书带来销售。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发的选题《纯粹手绘》一书,作者现已为业内著名手绘专家,且带动图书重印14次,累计销售3万册以上。
三、结语
1.1掌握计算机、图书情报、外语等综合知识
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信息时代,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走向,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当顺应时展潮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图书馆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只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擅长,这尚未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为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要首先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做好数据库管理以及搜集、整理与利用网络资源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随着地球村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专业人员要能够利用外语知识搜集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学习国外的书刊资料,因此外语专业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1.2发展创新、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
提升个人职业素质除了掌握计算机、图书情报、外语等各专业综合知识之外,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发展多项综合能力,以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目前信息化时代,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共鸣,掌握综合能力的人才成为社会、企业的宠儿,对于图书馆专业人员来说更是如此。首先,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创新成为个人、社会、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开拓创新思维,创新工作形式,创新服务手段,从而与信息化时代相挂钩。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图书馆专业人员以搜集、整理、开发与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为工作重心,因此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去粗取精、去伪求真,提高工作质量。
1.3培养责任、服务等思想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图书馆是重要的文献情报中心,是读者、研究者汲取知识、进行科研的关键场所,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掌握综合知识与发展多项能力是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而服务意识与责任感是其开展工作的灵魂所在。首先,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服务意识,表现在为读者与科研人员全心服务,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料的效率与质量水平;为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服务,建立一支团结合作的队伍,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树立责任高,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以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为指导,在工作中奉献小我,热情工作。图书馆专业人员高尚的思想意识不仅是其自身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是图书馆的潜在资源,这对工作的开展、团队的协作与图书馆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2.信息时代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更新速度令人咋舌,固守传统的知识与经验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此,要提升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在掌握综合知识、发展多项技能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面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培训力度。图书馆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出发,保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与有效性。为此,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培训工作日常化,让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第二,积极邀请优秀专家开展讲座、做学术报告,使图书馆专业人员得以学习先进理论;第三,安排图书馆专业人员走出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将学习经验与总结教训于一体,做到扬长避短,提高综合素质。最后要注意,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要落在实处,不能流于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
2.2利用激励理论,实行奖惩制度,创设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市场经济时代,要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工作动力,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图书馆应当吸收激励理论的精华,实行奖惩制度,使员工的工作情况与工资、奖金、升迁等相挂钩。竞争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动力,使他们有意识、有针对地掌握综合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竞争能够快速地增强图书馆的活力,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保证图书馆各项活动有机展开。除了必要的竞争之外,图书馆还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小组合作制度,使员工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取得共赢。竞争与合作竞相发展,使图书馆专业人员在提高自我素质的同时促进小组进步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奖励先进与惩罚落后相结合,使图书馆专业人员鞭策自我,向先进行列发展,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取得不断收获。
2.3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要想真正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图书馆需在建立培训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上发挥导向作用,做好引导、指挥、协助工作。除此之外,作为图书馆专业人员自身来说,更要重视内因的积极作用,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固步自封只能落后于时代潮流,既无法满足自身发展也无法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为此,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当在思想意识方面转变思路,做好投入学习的准备。第二,在这种先进意识的指导之下,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实践上要及时充电,完善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为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丰富知识的引导下,更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最后,要树立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将自己塑造为德才兼备的时代佼佼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