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8:46:16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结构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第1篇

服装结构设计起始阶段的教学而言,课程内容大多数属于专业理论知识,如若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中职生将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趣全无。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通俗的形式,让中职生轻松的学习专业知识,如可以引导中职生动手操作或者画设计图,让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与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兴趣激发环节,教师可组织开展中职生与教师之间的各种专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多方面了解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服装专业的兴奋点,接着结合兴奋点及课程内容之间的促进作用,借助实际教学、创设情境、质疑、探讨与研究等的不同方式,挖掘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同时,动手操作可以促使中职生始终保持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学习兴趣的一种绝妙方式,不仅可以让中职生的认识力与思维力得到提升,还能发展中职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创造性开展教学,多角度引导思考

借助有效的教学形式促使中职生构建一个完善的服装结构设计知识结构,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应以教学、传授知识及提高能力三者为组织课程开展的重点,构建教、学、做3合1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能够让中职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提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创新。把平面纸样设计跟立体裁剪进行结合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尝试。有很多的企业都选择采用平面制图后立体裁剪调整这一方式来开展制版工作,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已被实际所检验。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平面和立体的有机结合可以让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并且,教学活动的多元性,也能提升中职生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1)多媒体教学的多元性。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穿插到教学当中,借助录像、幻灯片与图片等的不同形式,能很好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直接作用,可以让中职生具有更强烈的参与欲望,发展中职生的思维能力。(2)制图教学的多元性。制图活动作为一个相对完备的课堂质量检验过程。制图教学即可对中职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效检测,又能在绘图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让中职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分析力与应用力。(3)语言表达的多元化。服装专业教师口头表达的水平,将直接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水准的口头表达能够巧妙地唤起中职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3结语

第2篇

1.1色彩搭配

色彩的选择在幼儿服装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初步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喜好,在选择及购买服装时,幼儿常常能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因为明亮色彩的冲击性强,幼儿大多比较喜欢明亮的、色调偏暖的、隶属大自然的颜色。但是,与此同时,2-3岁幼儿的视力发育还不完全,视网膜较为脆弱,长时间接触过于明亮的色彩会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发育。因此,幼儿服装设计时在色彩的选择上应选择纯度较低,例如粉红、粉蓝、深绿色等一些对眼睛刺激较小但同时也能吸引幼儿的颜色。当然,幼儿服装的选择购买大部分意愿还是来自于家长。2-3岁的幼儿常常会将衣服弄脏,因此,幼儿家长在选择幼儿服装时会考虑到服装的色彩尤其是易脏部位的色彩是否耐脏,面料是否容易清洗,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还会配一些灰色、咖啡、黑等深色。

1.2图案设计

幼儿来到世界不久,对万物都感到很新鲜,同时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都是非常可爱、天真烂漫的,所以家长也愿意将孩子打扮得可爱活泼。其次,随着媒体产业的发达,很多卡通节目,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热播,很多小朋友在选择服装时都偏向带有卡通人物的服装。因此,在一些图案设计上经常会选用卡通的、富有童趣的。幼儿服装上图案的选择在满足幼儿喜好、富有童趣的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积极向上,对幼儿智力、性格等方面起一些积极的作用。例如一些英文字母、数字、等有关知识的图案;一些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方面的图案;或是一些童话卡通人物,满足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2廓形和结构设计

廓形是指服装正面或侧面的外观轮廓,体现了服装总体形象的基本特征,是服装的直观形象。被喻为服装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可以使服装款式设计具体化,是服装造型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手段,同时其结构设计更关乎到穿着的舒适性以及功能性。以下就是围绕A、H、O这三种适合幼儿穿着的廓形与结构展开的讨论。A廓形的设计主要表现为服装上半部较为紧身、下半部较为宽松,这一设计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幼儿肚子部凸起这个体型特征。肚子部分较为宽松的设计既能够较好的遮住幼儿肚子凸起这一体型不足,展现幼儿的天真可爱,同时又没有禁锢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得幼儿的体型健康发展。例如这款裙子,采用了A字廓形的设计,款式上比较宽松,能够遮住幼儿的凸肚,从结构图上看,裙片从腋下开始加放松量直至裙摆,像一朵盛开的花,既符合幼儿的特殊体型,又体现了幼儿可爱、天真烂漫的特性,采用无领设计,方便儿童穿脱,裙子上两个插袋的设计,既方便孩子储物,又给衣服带来了功能性。O廓形的风格特征为内部造型线的设计没有明显棱角,外观较为饱满、圆润,达到服装外形上下收紧,中部宽松的特征,O廓形的服装宽松且易穿脱,现在可见的连体服和幼儿下装在设计上多选择O型的设计。例如这条裤子,采用的就是O型廓形的设计,整体轮廓像一个圆圆的O字,O型的裤子比较宽松,便于幼儿的行动,同时加大了臀部以及裆部的设计,穿着比较舒适,这款裤子既考虑到孩子穿着行动时的舒适性,又不失美观,是时尚与个性的结合。从结构上看,臀部到脚口的的线段采用圆顺的弧形设计,裆部到脚口同样如此,这样做使得臀部以及裆部比较宽松,穿脱比较方便,增加了穿着的舒适性。从美观性角度来看,O型的设计比较可爱,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H廓形的造型线设计往往偏重于直线形,服装的设计多呈现简约、中性化的特征。2-3岁的儿童性格好动,H型服装呈直筒状,上下等宽,这一特点适合儿童好动的特征。H型的服装设计简洁,通常适用于幼儿下装的设计和男童服装的设计。例如这款男童背带裤短裤,就是采用的H型廓形的设计,上下呈直筒设计,宽松舒适,同时又便于穿脱,裆部给出的余量较大,便于幼儿活动以及生长发育。背带裤腹部裁片的设计比较保暖,防止幼儿吹风着凉,同时采用假拉链,既有美观性还具有时尚性。门襟处和贴袋处采用卡通图案,符合了孩子可爱的性格。从结构上来看,裤子立裆深度加大,有利于儿童活动的各种方便;臀围处呈明显的曲线结构,利于儿童的走路。总之,整条背带裤的设计,既有设计美感,同时又体现H型廓形的简洁大方的特点。

3零部件结构设计

领、袋、袖、腰头等均属于零部件的设计,零部件的造型设计决定了整体服装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3.1领型设计2-3岁幼儿颈部较短,同时会自己吃饭,但是常常会掉饭粒,所以设计领型时以无领和领座较低的领型为主,要求领部开口较大,方便头部

活动的同时也易于带围兜或者食饭兜。

3.2口袋设计

2-3岁幼儿手部变得灵活,有抓握的能力,喜欢大大的口袋,能够将喜欢的东西装进去,通常幼儿的服装中以贴袋为主,避免了口袋布弄伤孩子娇嫩的皮肤,贴袋通常设计卡通图案,整体造型可爱天真,位置能够自由变化,同时具有实用性。

3.3袖子设计

2-3岁幼儿活动量明显增加,袖子多采用插肩袖或者连身袖,这样的袖子与肩部没有明显的区别,宽松舒适,易于活动,同时,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保证了衣物的合身性。

3.4裆部设计

2-3岁幼儿基本能够知晓是否要上厕所,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上厕所,裤子大多采用不开档设计,但需要比较宽松,在冬天衣物较多、穿脱不方便时会使用尿布,所以也有部分裤子采用开档的设计。

4配饰设计

第3篇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语

第4篇

造型,即服装的外部轮廓,它对整体的服装款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因素。服装的造型设计是在遵循人体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活动状态的基础之上,依据人体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赋予服装形式美感。在当代解构主义的影响之下,服装造型的原有结构被打破,呈现出了一种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形态。在具体的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对服装的原有造型进行大胆的改造,先把服装原有的结构进行拆散分解,然后进行创新性的组合,以形成一种充满视觉张力和吸引力的复杂造型结构。具体而言,解构主义在服装造型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打破服装原有的结构。在现代服装造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严格遵守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对传统的服装造型以及外部轮廓进行大胆的改造,并通过拼贴、重组等手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造型,从而使服装造型既鲜活明确又严肃庄重。以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服装作品为例,该服装在造型上打破了原有的服装结构,就像是一块披在肩膀的毯子,只有极少的几处开剪衔接处,并且整个服装设计中没有一处省道。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服装结构的突破,是对传统意义上借助不同位置的收省处理方法来塑造人体线条的服装造型设计概念的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其二,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是解构主义设计大师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也是解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其恰好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设计空间。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否定了对称、均衡等常规性的设计原则,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服装造型会呈现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视觉效果,细细品味又会发现其蕴含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和神奇魅力,可谓是“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如英国时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就经常采用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来设计服装造型,他所设计的1988年春夏女款中的一款就是将女性衬衣中的领口处替换为男性的尖角领,衬衣门禁也随意敞开,胸部再配以一只看似无意之中塞入的方形手帕,从而带给人一种毫无逻辑的颠倒错位之感。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色彩方面的应用

在所有的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传统方式之一,它能够赋予人们不同的视觉影像和心理感知能力,服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服装设计就十分注重服装色彩的表现力,并将极具现代感的解构主义巧妙地融合到了服装设计过程中,从而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色彩形象。保尔·西涅克说过“色的分解是为了赋予色彩最大限度的光亮,并通过相互排列的色点在眼睛里产生一种色彩的光、大自然的光以及色的灿烂。”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解构主要包括“结构色彩”与“重构色彩”两个过程。结构色彩是一个集采集、过滤与选择为一体的初始阶段,是对色彩的分解;重构色彩则是将初始阶段的色彩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新的色彩形式。下面我们就将针对这两个过程对服装色彩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其一,归纳解构。从具体的服装设计及其操作角度来讲,归纳解构可以理解为对色彩的分解,即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原有色彩的色调、色相、色块面积等进行统一的分解,然后重点采集其中最具典型性或是个性的色彩,将分解出来的色彩正式应用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去,包括抽取与支解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个分解、发现、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服装设计师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也最具有解构价值的色彩素材。如服装设计大师胡塞因·查拉扬在2002年春夏装会上对分解色彩的运用就十分成功,他借鉴了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并对色彩进行支解,重点提取其中的黑色,削弱原有的高明度与高纯度的色彩,成功演绎了对我国少数民族服装中五彩缤纷色彩的解构设计。其二,创意重构。色彩的创意重构是建立在归纳解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不同的构成原则将原来不同物象中的不同色彩注入到新的组织中去,以重组产生一种新的色彩形象,这是更高层次方面的色彩分解,需要设计师对色彩有敏感的感知度和操作力。色彩的创意重构有利于打破服装色彩的单一化和沉闷化,实现传统服装设计和现代前卫化的服装设计之间的平衡。以色彩大师MarcJacobs的05春夏服装为例,其在不同明度与纯度的蓝块中加入了橙色以及黄色两种颜色,从而打破了原有色彩的和谐,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方面的应用

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无论何种款式、何种色彩的服装都需要借助服装材料表现出来。解构主义影响之下的服装材料打破了传统服装面料和组合方式的限制,对于材料的解构和利用到了一种无所不能及的地步。一般来说,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常利用消解、否定或颠覆等手段来作用于服装面料,改变服装面料固有的样式和形态,以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服装材料在解构主义的修饰之下则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特征,或是富丽堂皇、或是清新质朴,亦或是浪漫唯美,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具体而言,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一,拼贴与堆砌。拼贴与堆砌是指设计师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将不同质地、色彩、纹样、手感的材料进行并置结合或是简单的重复叠加,以使人产生一种多元并存且具有不同起伏感和空间关系的视觉感受。这种解构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自由性,并且会随着拼贴材料的摆放位置以及材料形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其完全颠覆了传统服装材料的选用原则,赋予了服装材料新的肌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服装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如张肇达时尚会上的时装就采用了这种拼贴堆砌的解构手法,其将不同质地和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堆砌组合,或是层叠褶皱、或是流苏缠绕,将服装的妩媚妖娆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变异与夸张。变异与夸张是指对服装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损害”,通过改变原有材料的形体特征和动势特征来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刻意制造出一种残缺、模糊、夸大的异化效果,其常常应用于服装的局部设计。例如,Viktor&Rolf03-04秋冬成衣中一款大衣的脖领处采用的就是夸张变异的解构手法,其将原本由一层材料构成的脖领领面进行了夸大数倍的应用,设计出了8层领子,从而提升了该材质面料的挺括度和夸张度,产生了一种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第5篇

其实,这种现代服装结构的挑战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很多欧美国家的社会充满着反叛与探索,每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表现自我,思想前卫时尚。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摇滚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影响,人们在服装及发型上也喜欢穷极表现,另类的发型及古怪、叛逆的着装在这时都能被人们接受并被推崇。例如70年代的朋克一族,衣衫破烂、行装拖沓、闪光豹纹等以前是被上层人所鄙视的激进着装,英国的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运用解构的方式设计许多含有朋克意味的服装,这类反叛文化渐渐成为时尚主流。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在设计上强调对服装的破坏或夸大服装的原有概念,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宣泄与昭显自我的目的通过服装表现出来,其实她的设计与服装中的解构还是有着微妙的不同,她早期的服装设计更受披头士的追捧,而近期的设计作品则显得更加理性化,是真正趋向于现代服装的解构。

1970至1980年代服装界发生重要改变的另一因素是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一批日本服装设计师。随着日本经济的日渐稳定及发展,日本服装行业与国际接轨,当时的服装行业,独具特色的东方风格在国外设计界受到欢迎。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就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例如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人的设计作品展现出有别于传统服装的样式,他们独特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一统的服装舞台,用解构来表现服装新面貌,渐渐风靡世界各地。如今,当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如果运用了解构原理,在作品中则更倾向于体现个体本身,体现服装自身的独特性。正如山本耀司所说:“凡穿我所设计服装的人,所欲表达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的个性。”而在川久保玲的设计中,总是喜欢打破华丽高雅的传统女装审美习惯,着装另类化,例如在做裙子设计时有意把裙的下摆进行斜裁,毛衣上故意做出破洞,川久保玲喜欢把一些不同材质的面料或款式组合在一起,例如极薄的乔其纱和毛织物、粗花呢与雪纺进行拼接,一半的职业装与优雅的晚装相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格服装与时尚的摩登款式结合等,从各种对立要素那里寻求组合的可能性。从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中都能从德里达的解构方法论中得到启示。

如今的服装日新月异,设计师在设计时寻求的解构方法也多种多样,解构后重组的服装式样更能体现现代审美意识。如果只是简单地打破结构不能算是解构服装,只有通过设计师对服装进行重新改造、创新才算是解构服装。由于亚洲和欧洲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做解构主义服装时所展示的风格及细节设计也各有不同。就女装而言,亚洲解构服装以日本为代表,设计师主要运用大片面料进行巧妙拼叠、捏褶做出奇特的服装风格,作品中展示出设计师的个性。欧洲的解构主义服装则是强调人体着装后的性感与服装风格的体现,欧洲的服装设计师喜欢在胸部和臀部大做文章,常用各种解构手法将这两个部位重点突出,并用其它部位错落的外观来凸显女性身材的优美。

当然,这些都只是服装解构的简单表现,想要真正做好解构设计,必须在服装设计中对服装的正统原则及正统标准进行批判,对服装进行重新诠释,这才是解构主义的真谛,而不是单单对服装的结构或服装中体现的性别、地位、经典等流行套路的解构。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上喜欢打破男女装之间差异,例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的设计作品常常破旧立新,他的设计常令时尚界哗然。这位设计师设计过穿在长裤之外的裙子,将内衣当作外衣穿着,并时常将男女的传统服装颠倒,这种对于性别与传统的挑战,正是服装界所需要的新鲜的设计方向。

第6篇

解构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种分解构成的主义,就是将事物整体,分解成独立的单个元素,对单个单位元素进行研究,再进行重组构成的一种主义。它最初是一种哲学思维,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语言文字学中的结构主义提出批判,反对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结构主义,认为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把结构的构成当成一种枷锁。主张对其单位元素的研究,反对结构,通过对单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构。这一哲学思维反映到设计领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当时社会开放化的环境影响,人们在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维,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开放、大爆炸时代。解构主义体现在服装设计领域,就是将服装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进行解构。通过对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的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设计,注重对某一单个零件的研究设计,然后重组此类零部件,以期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在服装构成的构件上的应用是解构主义应用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应用于服装的整体之中,实现服装设计的新发现。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奥公司的产品中,其推出一款与传统的开片方式结构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绿色长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倾斜,再向左下方旋转的的缝合线开片方式,同时它对缝合线部位还进行了深绿底色宽饰边的修饰。如此打破传统的开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设计者对缝合线这一单位元素进行了抽离,从服装整体中将缝合线这一元素抽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创新,然后应用于整体的创新,实现以点破面,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时它又体现出服装设计者的一种思维,一种线条思维,变换的缝合线,改变的线路,是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这快速变化时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设计当中,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呢?服装上的图案的结构向来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通过对服装图案的挑选,人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对服装设计图案的选择,是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敏感点,这一图案的选择可以反映时事,也可以反映设计者的思想,总而言之,图案的设计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让人看到能够引起思想的共鸣。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时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的头像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图案,在美国曾流行一时,因为这一头像代表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一种象征。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鸣,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所以对于服装图案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运用解构主义,将其实现的时代精神归于服装设计之中。解构主义思维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服装设计者的解构主义运用是服装设计解构主义运用的灵魂核心,无论是服装的构件还是图案的分析研究、精选创新,都离不开服装设计者,它都是服装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体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服装设计者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当中就是在服装中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情感。譬如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安特卫普六人组”中的维尔特•范拜尔唐克,它的服装设计主张“无性别主义”,认为它所设计的服装男女皆宜,其作品的灵感来源源自于视觉艺术、文学、大自然和音乐、宗教等。它喜欢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受到无比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狂放力量的无比共鸣,这种思维的打破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服装元素的及其组合的固有思维,从思想元素进行创新,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如此实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创新。

三、结语

第7篇

论文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高等服装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企业急需“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高等服装院校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结构设计实践教学革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革新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必经之路。 

 

服装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是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样板的准确度和制板效率,直接影响服装的成本与质量。为了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生产的需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研现状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及调研目前国内外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只传授“怎么办”,很少解决“为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内容直接制约学生技能的拓展,直至影响行业的发展。 

2.操作方法陈旧,未能及时将行业的先进技术或最新技术引进到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核心部分是30年前乃至更早的日本文化式原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的体型和时尚的要求。 

3.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工艺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这两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紧密的联系,使两者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学完服装结构设计后,不能“乘热打铁”的进行工艺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掌握。 

4.结构设计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训练,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探索 

对于服装高校要解决以上问题,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服装人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革新: 

1.课程的合理设置 

课程的课时数量、先后顺序、间隔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符合服装专业教学规律、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合理设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课时数量,不能“一刀切”把所有课时都定成一样。其次,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最后,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将三门课程紧密排列。让学生真正在课堂里就体会实践到“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种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结构,学生在下面“依样画瓢”画1:5的结构图。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后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的情况。这种枯燥抽象、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现代教学及市场需求的。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教师以1:1的结构制图做教学示范,并结合图纸进行理论教学,以工厂板房制图的程序来做教学示范。同时把教学示范的结构图纸检验裁剪后,在人台上做快速的立裁缝合,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到如何从平面的结构制图合理转化为三维的立体造型。示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进行1:1的结构制图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款式变化的示范及讲解,并让学生自己设计新的款式和新款式的结构设计。最后由老师综合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做讲解示范,新的结构设计课程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问题。同时,服装结构设计的制图过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这一措施在服装工程专业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三个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接触不同时尚年代的款式,发现结构设计中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此外,在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各科的教师间要科学合理系统的联系安排。选取能够渗透各科目知识点的课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三大项目。服装款式设计安排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完成,然后安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课程,两者结合完成服装成衣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的全过程。通过一个项目、几个任务的实践和进行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能较好满足服装岗位需求。 

三、结论 

现代服装工业飞速的发展,服装企业急需全面的、综合的实用型服装人才。面对目前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制定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成熟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使学生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为学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论基础,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