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6:35
序论:在您撰写词汇教学法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词汇是语音的基本建筑材料,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虽不如会话教学那么重要,要求四会的单词非常少,但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词汇教学是比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英语词汇,继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或发展。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孤立教词,讲得过多
孤立地教词、孤立地讲解,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例句。而实际上词汇是有规律、成体系的词汇,一方面与语音、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法,大幅度减少教师讲知识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
(二)学生与词汇接触少、吸收少
不少词在初学时虽被记住,但以后则被渐渐地忘却。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不够,而导致词汇重复少、吸收少;反过来,词汇量小又导致听、说、读、写难以大量进行。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中学英语教学步履艰难,不少学生英语难过关。由于害怕记单词而讨厌学英语。
(三)不同词汇的教学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
在实际中不少教师经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学生将所有词汇的音、形、义、用法全掌握,听、说、读、写都会用。结果是该达到的要求没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未在词汇的教和学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并没有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去付诸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词汇教学内容
(一)读音和拼写的教学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的存在基础,是各个方面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学历来受到重视,无论中学英语教学采取何种方法和路子,对此都不能忽视。在词汇的音和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见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记形。
(二)意义和用法的教学
教单词除了读音和拼写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一些意义具体的单词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动加入词汇学习之中去。对于词的用法教学,则要注意与句型、会话教学紧密结合,在句型中练习词的用法,并强化词与词之间的纵向(一词多用)和横向(一义多词)联系,使学生更准确更迅速地掌握词汇。
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交际本质,强化了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中词汇反映的不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在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一般而言,词汇教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主要用于实物名称教学,如钟表、杯子、苹果、桔子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接着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强化学生对单词音、形、义的统一意识。
2.利用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对于那些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如何运用视学校实际条件而行。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简笔画或挂图来进行;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运用多媒体。通过这些教具,教师能轻易地将词汇的意、形、义呈现给学生。
3.借助手势、动作或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动词,我们可通过手势、动作、表情,使学生易于领会。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也可以请一些英语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按教师所示做动作,教师可先叙述,接着要求学生跟着单词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师并将动词及相关句型板书,带领学生操练熟悉词汇。
(二)创造情景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等,同时请拿着相应单词的画的学生向前跨步展现该词的词形、词义。或者是教师设计一个情景,把两组间的过道当作街道,那些拿着画的学生为车站、医院等地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情景里把单词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复联系,直至能灵活运用为止。
(三)对比教学法
词汇教学的对比教学法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近(同)义词对比,一种是反义(相对)词对比,还有同音(异形)词对比。同义词对比: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利用同(近)义词代换或对比的方法讲授词汇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反义(相对)词对比:对比反义词或相对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联系地记忆。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这样的对比不仅便于熟记,还能使单词在句中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准确地运用。同音异形词对比:教师在教生词时,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同音词板书出来。如:no-know,week-weak等等,区别这些词书写和意义上的不同,并分别用这些词造句,促使学生深刻记忆,牢固掌握生词的读音、词性、意义、拼写。(四)词汇组织法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教师可根据单词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组织、归类,帮助学生发现记忆规律,利用词汇组织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归类组织法:即根据同类关系来将单词归类,教师先提出一个概括词,让学生将学过的属于这一类的词归集起来。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这样的归类使分散的单词集中起来,便于联想和回忆。接近组织法:即根据接近联想的原理,将两个以上在空间和时间上很接近的印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只要想出一个,便会联想和回忆出与之接近的一种印象来。如想到天体,就会想到star、sun、earth、moon,进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联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汉释义法
这种方法包含英语释义和汉语解释。首先是用英语来解释词汇,锻炼学生用英语想英语的思维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汉语解释词义。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时,如air、traffic等,用英语解释可能中学生较难接受,此时教师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戏、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整个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猜测游戏”、“单词接龙”等;竞赛的形式也有多种,如“看谁举例多”、“看谁最快完成”等等。游戏、竞赛可用于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面所介绍的几种教法中也可将游戏或竞赛渗透其中,但教师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单词拼读规则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语音基础上。英语作为拼音文字,字母和读音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音规则。教师在教学词汇中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更直观、形象的讲解。如a在开音节中读[ei]:name、cake、late等,引导学生利用读音规则发音和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单词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单词教学生发音是大多数教师过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传授知识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读法”。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将它变为“探索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
下面是一个词汇“bread”的教学实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该单词的读音,掌握了读音规则,还学会了思考以及寻求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因此,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展望
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见的几种。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词汇教学必须立足于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以一定的科学教学理论为依据,在实际中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满足时展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断关注和学习新的教育动态,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结合实际,创造出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法——导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单词;词汇教学法
词汇是语音的基本建筑材料,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虽不如会话教学那么重要,要求四会的单词非常少,但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词汇教学是比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英语词汇,继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或发展。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孤立教词,讲得过多
孤立地教词、孤立地讲解,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例句。而实际上词汇是有规律、成体系的词汇,一方面与语音、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法,大幅度减少教师讲知识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
(二)学生与词汇接触少、吸收少
不少词在初学时虽被记住,但以后则被渐渐地忘却。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不够,而导致词汇重复少、吸收少;反过来,词汇量小又导致听、说、读、写难以大量进行。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中学英语教学步履艰难,不少学生英语难过关。由于害怕记单词而讨厌学英语。
(三)不同词汇的教学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
在实际中不少教师经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学生将所有词汇的音、形、义、用法全掌握,听、说、读、写都会用。结果是该达到的要求没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未在词汇的教和学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并没有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去付诸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词汇教学内容
(一)读音和拼写的教学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的存在基础,是各个方面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学历来受到重视,无论中学英语教学采取何种方法和路子,对此都不能忽视。在词汇的音和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见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记形。
(二)意义和用法的教学
教单词除了读音和拼写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一些意义具体的单词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动加入词汇学习之中去。对于词的用法教学,则要注意与句型、会话教学紧密结合,在句型中练习词的用法,并强化词与词之间的纵向(一词多用)和横向(一义多词)联系,使学生更准确更迅速地掌握词汇。
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交际本质,强化了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中词汇反映的不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在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一般而言,词汇教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主要用于实物名称教学,如钟表、杯子、苹果、桔子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接着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强化学生对单词音、形、义的统一意识。
2.利用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对于那些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如何运用视学校实际条件而行。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简笔画或挂图来进行;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运用多媒体。通过这些教具,教师能轻易地将词汇的意、形、义呈现给学生。
3.借助手势、动作或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动词,我们可通过手势、动作、表情,使学生易于领会。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也可以请一些英语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按教师所示做动作,教师可先叙述,接着要求学生跟着单词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师并将动词及相关句型板书,带领学生操练熟悉词汇。
(二)创造情景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等,同时请拿着相应单词的画的学生向前跨步展现该词的词形、词义。或者是教师设计一个情景,把两组间的过道当作街道,那些拿着画的学生为车站、医院等地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情景里把单词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复联系,直至能灵活运用为止。
(三)对比教学法
词汇教学的对比教学法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近(同)义词对比,一种是反义(相对)词对比,还有同音(异形)词对比。同义词对比: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利用同(近)义词代换或对比的方法讲授词汇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反义(相对)词对比:对比反义词或相对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联系地记忆。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这样的对比不仅便于熟记,还能使单词在句中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准确地运用。同音异形词对比:教师在教生词时,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同音词板书出来。如:no-know,week-weak等等,区别这些词书写和意义上的不同,并分别用这些词造句,促使学生深刻记忆,牢固掌握生词的读音、词性、意义、拼写。
(四)词汇组织法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教师可根据单词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组织、归类,帮助学生发现记忆规律,利用词汇组织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归类组织法:即根据同类关系来将单词归类,教师先提出一个概括词,让学生将学过的属于这一类的词归集起来。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这样的归类使分散的单词集中起来,便于联想和回忆。接近组织法:即根据接近联想的原理,将两个以上在空间和时间上很接近的印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只要想出一个,便会联想和回忆出与之接近的一种印象来。如想到天体,就会想到star、sun、earth、moon,进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联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汉释义法
这种方法包含英语释义和汉语解释。首先是用英语来解释词汇,锻炼学生用英语想英语的思维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汉语解释词义。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时,如air、traffic等,用英语解释可能中学生较难接受,此时教师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戏、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整个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猜测游戏”、“单词接龙”等;竞赛的形式也有多种,如“看谁举例多”、“看谁最快完成”等等。游戏、竞赛可用于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面所介绍的几种教法中也可将游戏或竞赛渗透其中,但教师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单词拼读规则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语音基础上。英语作为拼音文字,字母和读音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音规则。教师在教学词汇中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更直观、形象的讲解。如a在开音节中读[ei]:name、cake、late等,引导学生利用读音规则发音和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单词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单词教学生发音是大多数教师过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传授知识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读法”。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将它变为“探索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
下面是一个词汇“bread”的教学实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该单词的读音,掌握了读音规则,还学会了思考以及寻求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因此,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展望
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见的几种。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词汇教学必须立足于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以一定的科学教学理论为依据,在实际中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满足时展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断关注和学习新的教育动态,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结合实际,创造出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法——导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发现教学法的产生已经有了将近40年的时间,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任何事物背后都有其内部的结构和规律。比如说,大脑记忆有其固定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也有其内部的框架和体系。所以,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呈现规律和大脑的认知规律进行联系和练习,将有助于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这种认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学习者要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知识的内部结构和体系。通过对这种内部结构和体系的掌握来促进和实现认知水平和认知效率的提高。目前,发现教学法在幼儿启蒙教育和学前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使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现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数十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尝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因为一个学生的词汇量直接影响着这个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单词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阅读的文章对来说就是一本天书,满眼是单词,但由于不认识词,所以文章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发现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发现教学法中要求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距离。具体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的词汇认知水平,不可以任意的拔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最终挫伤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一个专题是关于艺术的介绍。这其中有一些诸如:music,musician,musical,museum的单词,教师要从简单的music的构成入手,循序渐进的教会学生掌握它的几个衍伸的词汇。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系列词汇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词源上来进行介绍Muse(希腊艺术女神缪斯),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联系和思考,在未来的词汇学习认知过程中,只要单词中含有muse这一前缀,其意义一般都与艺术有关系。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上下义词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词汇教学,在讲解词汇时要考虑到词的上下义,适时的归纳、整理、总结课堂中所学的词汇使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形成链式记单词的模式,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高效的扩大词汇量。
其次,在发现教学发的实践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革新,我们应该建议教师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观念和意识。在发现教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法在不同的班级中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排除了教师个人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之外,我们发现,只有重视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班级取得的效果比较好。原因就在于,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掌握其背后潜在的认知规律,从而不断地建立和深化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由原先的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用当前在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由要我学,变化为我要学。这种变化体现在发现教学法的实践中就是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的思想。
最后,在发现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注意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以前。教育界流行这么一句话: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的背后揭示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于考试的抵触情绪。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如一颗种子从栽下到发芽,再到开花,孕育果实,中间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呵护和等待,学生也一样。所以,在发现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过去为参照物,不断地向前登攀。向别人学,跟自己比,这种不断累进的节奏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信心。只有当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的时候,他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都会迎刃而解。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比较;文化词汇教学法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三、利用文化词汇教学法,促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比较;文化词汇教学法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三、利用文化词汇教学法,促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了解词的构成,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词的含义
现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开展的很早,几乎快达到刚会母语,就急着掌握第二外语的程度。从短期看,似乎这会有利于孩子尽快习惯第二外语,但是,这也无形的影响孩子对英语的讨厌。一些城镇地区也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英语课程,很早就开始记忆单词,如果记不住,就会被罚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开始厌恶,但是又不会反抗,这种情绪会一直延续到初中,如果老师不采取一定的方法建立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到高中时,这种厌学情绪就会爆发,很难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了。所以,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必须具备丰富语言学知识,充分运用构词法来科学地指导学生。例如,单词depressed在课文中出现时,我在教学中,不会直接说这是一个形容词,它的意思是沮丧的,抑郁的,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感受。而是从它的词根“depress”来引导学生,然后将不同词缀所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给这个词根加上不同的词缀,体验词汇的构成的乐趣。当学生加上-tion后缀时,就获得一个名词,表示压抑,沮丧。加上-ing表示令人沮丧的。以此类推,多举一些例子,学生就渐进掌握这些基本后缀,这样既巩固了基础词汇,又扩大了词汇量。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词汇量的问题。
(2)有助于记忆词汇,建立词汇关系网
记忆单词应该是高中学生的困难之一。很多学校的高中生反应新课标的词汇量太大,有的同学记得快,同时忘得也快,甚至有的同学根本记不住。这也就给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带来很大的困扰。通过对理论分析,在教学中常用的构词法有:合成法、派生法、转类法。基于这些构词法,将教学中适合此方法的词汇归类,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不断积累,建立自己的词汇联系。例如,学生知道词根port可以作动词用,意为“搬运”,同时她们又知道后缀———able(能够);———e(r人或工具);前缀im———(向内);ex———(向外),学生就可以很快猜出下列一串新词的词义:porter(搬运工),portable(可以搬运的),impor(t进口),importe(r进口商),expor(t出口),exporte(r出口商)。经过这样科学的学习词汇,学生会探索出词汇间的规律,词与词之间也建立起了联系。(3)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兴趣,训练学生深入和全面理解词义的能力。词根的含义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掌握了词根的含义也就掌握了词汇的基本意义。例如,当学生掌握基本词汇以后,也就是掌握了词根的含义,当遇到以———tion,———ment结尾的单词,学生们会很快的说出词性和词义。经过对构词法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构词法的运用,学生会渐渐建立对词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词汇量的提升,会不断清扫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会全面理解词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论
1.1“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不是一种分类命名集;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并提出用“所指”和“能指”分别来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要注意的是,所指和能指二者都是心理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所指并非客观地描述世界或事物,而是“这个事物的心理复现”,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本质理解。同时,能指也并非指语音或声音,而是声音留下的心理印迹,是人们对声音产生的感觉与潜在音响形象的合一,其本质是储存在大脑中的音响形象;声音只是引发音响形象的工具,不借助声音我们也可以进行在默读或自言自语,这就说明了能指的抽象性。
1.2“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1)“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这是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中明确指出的,比如“天空”这个观念与其法语中的能指“ciel”没有必然的或内在的关系,不同语言对于同一个概念使用的“能指”不同也恰恰说明了这点。但“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是强制的”。在语言使用中,个人不能随意为一个“能指”搭配“所指”。(2)“能指”和“所指”互相对立却又互相依存,共同构成符号。语言符号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缺一不可。“所指”表达了语言符号的内容,“能指”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形式。二者需要有对方才能有自身的价值,也才能表达出语言。
2“能指“”所指”理论与法语词汇
2.1词汇中的“能指”
“能指”是储存在大脑当中的音响形象,它主要借助于声音来引发,声音是思想的工具,词汇中的声音自然就是每个单词的发音。此外“,语言中只有音响形象,我们可以把它们译成固定的视觉形象”,即用文字把它们表示出来。因而词汇当中的“能指”需要由词的语音和拼写两个方面来唤起。例如法语“水”这个概念是由[o]这个声音来引起我们的联想,用文本符号eau表示。
2.2词汇中的“所指”
“所指”是概念,对于词汇来说便是词的意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对词汇意义做出较为详细和系统的划分: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又包括五种: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1)概念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涵义,比较直观也比较明确。如mouton表示“绵羊”,changer表示“改变”,faire表示“做”等等。教材中的词汇表一般都是以这种方式对词语进行解释,方便记忆。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词语的概念意义有助于学生迅速记住单词并掌握基础涵义。(2)联想意义是在词汇概念意义基础上受到社会发展、风俗习惯以及时间演变等等因素而延伸出的涵义,通常在具体语境中显示出其意义;它使词汇的语义更加丰富,使用也更加灵活多变。先来看看词汇的文化涵义,它是词汇社会意义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通常结晶在词汇层面上。如mouton的基本语义是“绵羊”,绵羊温顺的性格使这个词可以表示“温和的人”,unmoutonenragé表示“一个突然发脾气的老好人”;又如dragon指的是神话中的一种凶残的动物,象征着魔鬼,一般翻译为“龙”,转义为“凶恶的看守;悍妇”,中国学生很容易因为自身文化背景把它与中国神话中象征祥瑞、权威的“龙”等同起来,在理解和使用上就会出现误区。再以词语的搭配意义为例,意义的体现与搭配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注意changer的用法,学生会把changerlachambre和changerdechambre的意义等同起来,事实上,前者表示“改变房间(的样子)”,后者为“换房间”;再如,uncoupdefil表示“一通电话”,donneruncoupdemain表示“帮一把”,coup在不同的搭配中意义不同。词汇联想意义的掌握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正确的表达。
2.3词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正如在语言符号中一样,词汇的“能指”与“所指”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词汇。而由于词汇书写、发音与词义关系的任意性与偶然性,增添了学习词汇的难度。
3“能指”“所指”理论对法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真正掌握词汇包括能够正确地拼写和发音,熟知词汇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不同搭配中的词汇意义,能够在正确地语境中使用和表达,等等。在教学中对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要两手抓,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性质的词汇采用相应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1词汇学习最基本的是读和写,也就是词汇的“能指”
法语是一门拼读语言,发音的规律性有助于书写形式的记忆。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模仿录音带和反复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每个音素的发音方式,并重点区分相似音素。同时要注重发音规则的掌握,比如an,en,em,an几个字母组合都是发[ǎ]。建立良好的语音基础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读写问题。
3.2词汇的“所指”决定了它的使用
教材中的单词表只是提供词汇的基本涵义,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拓展。在学习的入门以及初级阶段,过多的解释容易引起记忆混乱、增大学习难度,教师应侧重于概念意义和词语基本搭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进行简单的运用。如donne(r给)表示“给某人某东西时”固定搭配为“don-nerqch.àqn.”,不可根据中文习惯随意编造。待学生积累了一定词汇并初具词汇使用思维之后,加重对词汇各种联想意义的教授,如donner还可以表示“判断,认为”等多种意思。此外,词汇的文体意义、文化涵义、感情意义等也可根据学生水平和兴趣进行扩展。如初学“Salut”和“Bonjour”这两个都可以表示“你好”的词时,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前者多用在亲朋好友之间,而后者可用于正式场合,这样的对比既拓展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3.3强化词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词汇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
词汇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使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只知其形、不知其意”或相反的情况。教学当中,也应当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二者之间在脑中的联系,促进记忆和使用。首先是直观教学法,即利用实物、图片等工具将单词的形象结合句子呈现出来,这种适用于各种物体,让学生在见到物体时,脑中自然蹦出相应的词汇。其次是词汇的多听多用。声音是唤起音响形象从而引起概念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重复句子、创造语境等方式加强词汇的“出镜率”,在反复运用中自然熟练起来。再次是寻找和总结规律。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词汇的构成和语义仍然有一定的规律,老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构词法、词源法的介绍就是很好的方法。如前缀“-re”多表示重复,后缀“-iste”表示从事某行业的人或专家等等,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结合这些方法轻松记住新词汇。最后是词语的归类和比较。归类可以让零散的词汇变得系统,例如在lesmoyensdetranspor(t交通工具)以下就有bus(公交车),métro(地铁),train(火车),tax(i的士)等。而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发音相近的词之间的互相比较可以让词语的形象和概念在脑中更加清晰,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