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研究生个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9:56:24

序论:在您撰写研究生个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研究生个人论文

第1篇

拥有511间时尚客房的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坐落于延安西路与番禺路口,并毗邻于上海的淮海路、外滩、徐家汇等主要商业娱乐中心。距离地铁站及观光购物场所也仅几步之遥。高达53层的酒店大楼将经典与时尚融合,提供419间42至45平方米的豪华房及贵宾房,6间115平方米的行政套房和86间5种不同风格的套房,能满足各类高端人群的需要。精致的室内装修及充满艺术感的家具尽显欧洲优雅风情,所有的客房和套房都配备了大屏幕等离子彩电和尽揽城区全景的超大浴室。其他服务设施包括六个餐厅及酒廊,带来地道的中式、意大利式和西式口味。宽敞的健身中心配备30米长的游泳池、健身房和网球场,另设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行政酒廊。

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的餐厅分为大堂酒廊、美食角(TONGS)、意大利餐厅(AMICI)、全日制西餐厅(O2ON2)、中餐厅、雪茄吧(CO2)组成。每个餐厅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各自拥有餐厅的经理、收银、服务员、领班等。虽然各个部分的经营方向是不竟相同的,但是每个部分的管理基本还是大同小异,存在着许多相同、相通的地方的。

2.酒店行业人员个人能力的现状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饭店业将进一步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而奥运会的开幕与世界博览会的开幕,更是给了我们商机和挑战。无数的高星级酒店在城市间拔地而起的同时,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是否也达到了高星级?恐怕答案并不会让人满意。随着酒店数量的爆炸性的增长,饭店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却跟不上酒店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个应该是酒店管理人员的心头大患。唯一的途径就是对酒店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3.酒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训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在一些酒店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问题,那就是酒店搞了很多培训,但结果还是员工士气低落、服务质量差、员工流动率高、客房对酒店不满意。而从这些问题中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连带的问题,让酒店的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增加内容

4.服务人员个人能力提升培训

要想使培训达到改善饭店经营活动状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目的,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问题:首先,研究客人的需求。其次,要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再次,培训要切实把握培训对象的成人性特点。总之,只有对酒店培训工作不断总结、改进,才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4.1研究客人的需求

研究客人,其实质就是研究客人的需求.饭店企业只有既了解客人的共同需求,又掌握不同客人的特殊需求;既了解客人的现实需求,又努力把握客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发掘客人的潜在需求,真正做到把客人的需求作为饭店经营活动出发,把满足客人的要求,提高客人的满意程度做为饭店经营活动的宗旨,这样才能使客人流连忘返,乐于消费,使饭店企业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饭店的各项功能和各种服务适应市场的潮流,才能使饭店的各项服务项目推陈出新、服务水平精益求精,推动我国整个饭店业的服务水准的提高,从而为饭店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而针对客人的需求,饭店也必须因地制宜的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服务。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这是饭店的取胜之道,也是它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而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是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4.2要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组织

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的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工具。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4.3培训切实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饭店的培训实质上是一种成人教育,不同于学校对学生的普通教育。学校教育的知识传授是传递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而对饭店员工的知识培训则是按速成性、需要性、阶段性原则进行。培训内容要有鲜明的职业性,强调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基本上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知识的培训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能漫无边际,而要与岗位、职位、工作相关所需知识紧密结合,尽可能地确保所培训内容能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强调实用性,从而使员工学到他们真正想要学的东西。培训者自身要通过搜集、查阅资讯资源等途径,在专业知识、培训技巧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使自身水平不断提高,以致力于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鼓励员工充分交流和参与。在培训方式上,应更多地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5.服

以上,可以说是整个个人能力培养途径的大的思路,那么怎样通过落实这些大的思路于日常的工作中来提高服务人员的能力呢?众所周知,一家好的饭店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它的硬件设施有多好,而是其给予客人家外之家的感觉让客人满意。而饭店的服务人员正是落实饭店宗旨的排头兵及整个饭店体系的基础。换句话说,衡量一个好的饭店的标准取决与其服务人员的好与坏。而服务的技巧,在此时就显的格外重要了。而服务的技巧,又包括了“看”的技巧、“笑”的技巧、“说”的技巧。

5.1“看”的技巧

观察顾客要目光敏锐、行动迅速。就拿喝茶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要观察到:哪个顾客喜欢喝绿茶、哪个顾客喜欢喝红茶、哪个顾客只喝白开水,或者哪个顾客喝得快、哪个顾客喝得慢等等。观察顾客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进行:年龄、服饰、语言、身体语言、行为、态度等。观察顾客时要表情轻松,不要扭扭捏捏或紧张不安。

而当遇到不同类型的顾客,服务人员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法。面对烦躁的顾客时,要有耐心,温和地与他交谈。面对有依赖性的顾客时要态度温和,富于同情心。为他们着想,提些有益的建议,但别施加太大的压力。对产品不满意的顾客:他们持怀疑的态度,对他们要坦率,有理貌,保持自控能力面对想试一试心理的顾客时要有坚韧毅力,提供周到的服务,并能显示专业水准。面对常识性顾客时用友好的态度回报。要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顾客,我会需要什么?

饭店里有个口诀:“生客看大三角、熟客看倒三角、不生不熟看小三角。”就是说与不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他面部的大三角。即以肩为底线、头顶为顶点的大三角形。与较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他面部的小三角:即以下巴为底线、额头为顶点的小三角形。与很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他面部的倒三角形。这个,就是目光接触的诀窍。而在你“看”顾客的时候,要揣摩顾客的心理。顾客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顾客为什么希望得到这样的服务?这是服务人员在观察顾客时要不断提醒自己的两个问题。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顾客不愿意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而是通过隐含的语言、身体动作等表情。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对方本人或话题没有兴趣。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1~2秒钟内,而美国人习惯在1秒钟内。

5.2“笑的技巧

要会“笑”。在倡导“微笑服务”的今天,微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人有七情六欲,一个人不太可能每天都有好的心情,工作或生活的烦心事常常会“偷”走我们的微笑,但是我们必须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别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微笑有许多的作用:1.微笑可以感染客户。客户花钱消费的时候,可不想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当客户怒气冲天的来投诉的时候,你这样只会火上加油。相反,如果你真诚地对客户微笑,你就可能感染他,使他调整态度,或者使他感到愉悦。2.微笑激发热情。微笑传递这样的信息:“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愿意为你服务。”所以,微笑可以激发你的服务热情,使你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

微笑可以增加创造力。

当你微笑着的时候,你就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助于思维活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客户的问题。相反,如果你的神经紧紧绷着,只会越来越紧张,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并且微笑要与眼神和身体语言结合,这样才会相得益彰,给客户以最佳印象的。

5.3“说”的技巧

“客人更在乎你怎么说,而不是你说什么”。这是在饭店里很流行的一句话。单调而平淡的语气是在对客户说:“我很烦,对你所说全有兴趣”。缓慢而低沉的语气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的心情不好,自呆会儿”。嗓门高高的强调语气是在说:“我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硬的、嗓门很高的语气是说:“我很生气,不想听任何事情”。高高的嗓音伴随着拖长的语调表达“我不相信所听到的一切。”由此可见,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的话传达给客人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一个是否“会说话”也是是否有能力的体现。

说话的技巧要注意四个方面:一、做个出色的演员。有人形容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演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人员、顾客都参与其中。演出效果的好坏与所有的人都有关系。但担任主要角色的是一线服务人员。所以,一线服务人员要做一个出色的演员,要能比竞争对手更能取悦顾客的心。二、要考虑顾客的记忆储存。根据统计学研究,顾客最多只能同时吸收六个概念。所以,你在说明特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特点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说了等于没说,甚至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三、太激进的危机。太过热心可能令顾客反感。例如多嘴、激动、爱出风头等等。四、在说明时出现意外。如果出现意外,要马上修正我们的错误并道歉。如果是客户的错误,要示出“不在乎”的微笑,并尽可能挽回顾客的面子。对于客人的隐私,比如年龄、婚姻、收入、经历、信仰、身体等更是不能询问。“说“能让好坏事,也能让坏好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取决与服务人员怎样来利用它了。

6.总结

培养饭店服务人员的个人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而庞大,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这并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要靠饭店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但是,只要以坚持不懈的精神贯穿于整个系统,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国饭店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

致谢

在实习期间,作为一名餐饮部的实习生,刚走出校门踏上实习岗位,空白的经历使我在遇到许多问题时显得无措,我的指导老师陈晓磊,在工作时耐心细致的指导我,使我对龙之梦丽晶的餐饮体系有了详细具体的了解,实习期间使我感受颇深地就是餐厅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写作论文的动机,为了更深刻地了解酒店员工培训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和地位,我对龙之梦丽晶的培训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完成了这篇论文,同时也深刻地了解了员工素质对现代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洋、企业指导老师陈晓磊给我的帮助,才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培训经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培训经理全书》海天出版社

[3]《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员工激励—引爆员工潜力的32条策略》九州出版社

[5]《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是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是否诚信的真实记录,是公民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真实凭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理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无论是在招生人学还是进校求学以及最后的求职、就业等各个阶段都存在着种种欺诈失信行为,令人不禁扼腕痛惜。这不仅站污了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对此,本文就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信用记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信用意识会逐步增强。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意识到诚信是一一笔无形的资产,这笔资产无论对于将来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发展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大学生步人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关系大学生未来前途的公证书,它警示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川建立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的“终极产品”—毕业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讲信用、负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客观需要。目前社会上大量假文凭、假证书、虚假求职简历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真伪,担负起打假的重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信息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学生的在校行为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信用档案的内容将作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参考资料,让毕业生带着个人信用档案踏上求职之路。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了社会。对个人来说,有了一张良好的信用记录就等于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竟争市场上多了一份举足轻重的竟争优势;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就等于有了一份清晰可信的关于应聘者品质的鉴定。

第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为了使大学生能按时偿还贷款,各高校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做起来又缺乏依据,显得底气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一间题,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上策。通过这一举措把学生的贷款情况与个人档案一并输人微机,将学生步人社会之前的第一张信誉卡公布于众,让他们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仅能使银行及时了解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和毕业后的去向,而且方便了银行与学生的准确、快速联系。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及时还贷为荣、恶意拖欠为耻,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归还贷款。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有利于助学贷款的继续开展。

第四,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没有个人的诚信,也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诚信,个人信用度之和反映了全社会的信用度。对一个人而言,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不讲信用,无异于自杀,害人害社会,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言,信用环境是衡量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发展之本。综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已越来越意识到信用问题的重要,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构想

个人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就目前而言,刚人校园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在金融信贷、投资保险方面,还是在奖励、惩罚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为他们今后完善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奠定基础。为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要将人事档案作为个人诚信档案的载体。在我国,无论国家干部还是普通工人,都有一个与其一生相伴随的人事档案,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他进人大学校门以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事档案,随着时光的流逝,档案的内容也在一点一点地充实。在人事档案的工资之后再加上一项个人信用的内容,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实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几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涉及、了解并证实有关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人事档案,因为它记录着个人在社会主体活动中的原始情况。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在人事档案中增加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是对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人生刚刚掀开精彩的第一页,最绚丽的蓝图要靠自己去描绘,个人的信用也是如此。

第二,要合理规划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凡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证明主体信用的材料都应视为诚信档案。而对于一名大学生或刚人学就需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来说,他的诚信档案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在未来的岁月中自己去书写,因此应从这一时刻开始,就着手收集能反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资料.具体内容应包括:(1)个人的基本资料。即大学生姓名、年龄、户籍所在地、家庭情况、所在院’校、学习专业、特长、学籍变动、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2)个人信用资料。即大学生与银行签定的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和申请续贷合同、离校后与银行联系还贷情况、学杂费的交纳情况、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作出的信用评分和权威部门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等。(3)个人毕业资料。即大学生毕业与否、就业情况、就业单位、联系方式,以及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院校名称和所学专业等信息。

第3篇

摘要:就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着手分析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汇制对贸易的影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积极面,消极面,以及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

关键词:汇率制度;汇制改革;影响;贸易;未来走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我国根据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揽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如今时隔2年,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的效果已逐渐清晰。本文将分析这次汇率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有关汇率政策的选择。

1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2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初探

2.1改革必要性

汇率制度是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调整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的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经济增长如此迅猛的今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的汇率制度进行一次改革。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这样的经济格局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促进对外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决定汇率水平的内在压力又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更有弹性。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一次改革。

2.2改革积极面

(1)截止到2007年7月23日,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人民币7.56420元,以累计升值7.22%。首先,民币升值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此时国外产品的国内价格相对下降,此时手中的人民币变得更“值钱”了。这样一来,我国对国外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量将增加,从而刺激国内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的成本降低,这会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也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得到提高。其次,人民币升值能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能力。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的成本将降低,会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尤其是饱受反倾销之苦的行业,也许到国外去建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的话,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它们的地位和形象。

(2)采用更为灵活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有较大的根据市场供求和经济融形势需要主动灵活调整汇率定价基础,从而使汇率制度更富有弹性,但是又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这样,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是显著增强了。另外,一篮子货币中的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环境下,中国正好可以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规范金融法规,为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作好准备。

(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来中国外商投资的日益增多,中国与世界更多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2.3改革消极面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韧剑,要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时机把握不当,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弊端:

(1)人民币升值应该把握一个度。由于国外不少人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因此他们抱有强烈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认为现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远不够。如今的小幅升值显然不能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所体现的货币汇率低估程度,必然导致进一步的升值预期。这种升值预期的强化会带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这些流入的热钱大都涌往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中国股市屡创新高,房价不断上涨,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就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以降低国外投资者的升值预期,并缓解央行的压力。而且,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出口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其应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能力还有限,贸然加快升值速度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因此,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兼顾好上述两方面。

(2)人民币升值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人民币的升值将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必将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今后继续保持出口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再加上一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设置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滥用反倾销手段对进口实施限制。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的出口形势会变得严峻。

3升值压力下的汇制对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与商品进出口密切相关,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而贸易条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可以把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分为对进口的影响和对出口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讲,如果本币升值,将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但本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反之,如果本币贬值,用外币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小,则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宏观经济学角度告诉我们本币升值和由此引起的本币汇率高估会起到促进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人民币升值后,将会导致产品进口价格下跌和出口价格上涨,,它对出口产品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比如说一些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且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行业会面临收入下降的冲击。但一方面,海外原材料等进口价格将更便宜,我们老百姓也可以从中受益,比如说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进口汽车和其他进口产品

4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

4.1汇率政策选择

(1)继续采用盯住汇率的方法,但转而盯住一揽子的世界主要货币。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美元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给人民币的冲击,并且能够为日后最终的自由浮动奠定制度基础。缺点在于盯住一揽子货币的选择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要根据全球市场的汇率变动进行频繁调整,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投资的进行。

(2)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为了在长期内尽快过渡到人民币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在中短期内我国应不断完善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1)首先可以逐步扩大汇率的可浮动空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使央行有更大的汇率预警空间,有利于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有利于积极地发挥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逐渐达到均衡汇率水平,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竞争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鉴于浮动汇率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入世后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应首先将目前较为“固定”的汇率制改为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即将汇率浮动设定上限和下限,并逐步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汇率的走势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使人民币汇率将可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央行的操作也会更加灵活,可动用各种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来干预外汇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宣布升值或贬值。

(2)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关于亚洲货币合作最重要最早的构想是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构想,该构想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目前阶段较为现实的考虑。对中国来说,推进亚洲内部的区域货币合作可促进与其他成员间的贸易进一步增长,稳定区域内货币间的汇率。

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的是货币的对外价值的体现,但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人民币汇率汇率改革应该坚持渐进性的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逐步地进行改革。就近几年的改革目标来看,我国的汇率制度还是应该坚持以市场供求为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它只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阶段性的取向,从长远来看,待到国内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尤其是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后,以及国内企业基本能够自由应对汇率风险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终究会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方向转变的,以渐进的方式改革,这也是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德·M·列维奇.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冯用富.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选择方向[J].金融研究,2000,(7).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一、巩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我校学生目前学习的新课程,能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如"整理与归纳""练习与实践""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等。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举行的初三年化学科学习情况不计名问卷调查表统计,97%的学生喜欢学习化学,94%的学生提到"新课程中有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疑问展开讨论,使学生发现了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有趣易学;书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情景交融,帮助他们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使他们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书中设计的探究实验多,使学生勤于动手,在实验当中学习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归纳和得出结论的能力,憝悉了许多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同时,发现许多新现象,学习了许多新知识;新教材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中"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等栏目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教材,特别是章末设立"整理与归纳"使他们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和自我评价的习惯。(以上摘自学生问卷调查表。)说明化学新课程已起到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相对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接受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一点上要逊色得多。正是基于此,在以往的旧教材中以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但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

如新课程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突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每一节都有学生活动的内容,融入实验、思考、交流、讲座小组报告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在P3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在旧教材采用如下流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总结实验中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实验。而按新课程的精神,我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由于我校目前实验条件不足,大部分的分组实验用实验提篮拿到班组分小组进行。),我巡回视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注意点;(至于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如棉花、伸入大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等,我当时也没有指出)。

第二阶段是制取氧气。开始前我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利用自己的装置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制取两瓶氧气,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的现象,大家一起研究并提出实验改进的具体方案。如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使水槽中的水有点淡红色,从而得出试管口放置棉花的原因,在此处许多学生提出了形形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上升,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从而认识到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必要性。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到探究自主学习的乐趣。又比如,"调查与研究""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栏目的设置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先让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亲人,授课老师那里展开调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查阅化学教材,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撰写小论文,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交流与讨论"栏目的设置,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意识,学生还可领悟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讨论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从教师和其他同学身上学到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往的教学,学生习惯于安静地听课,独立地思考,即使让学生进行讨论,也是注重形式,缺乏主动性和动态性,而该栏目为集体讨论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克服思维上的思考动力不足和缺陷,弥补思考的内容单一,思考深度较浅,思考效果不明显等缺点,也使同学们在发言中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学风,拓宽学习内容的覆盖面,使讨论考虑得全面、周到,在讨论中大家互相启发和勉励,得出的结论和方法才更深刻和有条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思想:

新课程给同学们带来的另一转变是,让所有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后进生。每个学生,除有个别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由于长期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低估、漠视,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丧失。记得开学初,学习新教材,感到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课堂气氛沉闷,当时听到最多的话是:"老师,我不会".而我说得最多的是:"试一试好吗?我相信你行。"经过不断的鼓励,慢慢地同学们敢于在小组中发言,当我提出一个议题时,同学们小组讨论激烈,发言勇跃,有的同学还会有教师预想不到的想法。陈文彪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当学习碳与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他就想设计一种设备,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燃烧的余热使木碳与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以降低温室效应;被多位科任教师列为上课最不认真、最调皮的史德生同学在学习"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时,同学们实验发现紫色花遇酸变红色、遇碱变黄色,他就想探究什么花遇酸碱会变成黑色的花,他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是全班中效果最好的一份。

现在化学课堂上,看到的是一张张生机勃勃、洋溢着自信的脸,没有同学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同学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和操作能力,不仅探究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还有不少同学在课外书上看到一些趣味化学实验,就写出实验方案,请我审查并借用仪器进行课外实验探究。当课堂上有请同学上台演示实验,则争先恐后,急着表现自己。在学习上也完全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而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调查、去咨询,主动地获取知识。上学期开学初当我评讲作业时,学生总要求我"老师,你能将标准答案抄在黑板上吗?别的老师都这样,我们自己归纳不出来。"现在不再有学生要求我将标准答案抄在黑板上了,同学们已习惯于用自己的言语来回答问题。最令我感动的是,所任的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其它科任教师已认为基础太差,无可救药的学生,却十分喜欢化学科,上课时表现活跃,在"交流与讨论"中,经常有其他同学预想不到的好点子。化学科成绩也能在中等甚至优。超级秘书网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其核心就是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教育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招生形势严峻,生源素质下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部分职校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背负差生标签,心理不够健康,人格不够健全。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健全学生人格,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了职业教育者面前,急迄解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但人格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有耐心,不能只追求眼前看得见的成绩,而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在传授知识时,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我们不仅只在课堂内渗透,而且要把它引向课外,把学生带进那些优秀文学作品中,让那些高尚的灵魂去影响他们,感化他们。

一、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增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

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就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改革,过去人们理解语文教学,往往只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只限于单纯的知识教学,这种单一的语文教育思想使语文孤立化,隔离了人和现实生活,抽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教条化。首先,语文教学应先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发展,除了学校的语文教学外,还有家庭和社会语文教育,做到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知识,还得到语文能力、智力和思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善于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意识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具体的语言学习中,却蕴含着知识、能力、智力、思想等教育因素。学生在获得与语音、语法、逻辑、文学艺术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并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操的陶冶,得到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感染和优良习惯的培养,使健康人格的培养寓于知识教育之中。所以,语文教学既不是单纯的语文技能训练,也不是架空的人格品德教育,而是体现着知识、能力、智力、思想各种教育因素统一存在、综合发展、共同发挥的整体功能。学生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不断增强,知识视野不断开阔,思维方法不断优化,这些都是提高语言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使语文教学与培养健康人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重视课堂拓展,充实文化底蕴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广阔的兼容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历史、科学、艺术、体育、哲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知识容量,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查找和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样,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丰富课外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兴味。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当然不必处处配合。比如,每个学期可以组织学生外出游玩一两次,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除了集体组织之外,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学会欣赏,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沉稳、勇于开拓的性格。

五、注重师生双边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活动中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有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感悟到了文学形象,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表现个人情思,还接受了科学真理,理解逻辑推理的力量,阐发个人观点,而且从老师的分析阐述、批阅修改中学会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提高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为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内部条件。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充分体现出的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潜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

六、培养语言能力,加大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把健康人格的养成有机地融合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听说教学中养成学生的健康人格。(1)倡导个性阅读、整体感悟的阅读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2)倡导生活作文教学法。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在作文教学中致力于学生观察、感受、内化生活的能力培养,重视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发展思维与作文应试的关系、自主作文与独立人格发展的关系。(3)重视听说教学。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七、把握谈话技巧,增强学生人格的塑造

谈话是通过对话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是班主任常规的教育手段之一。当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听说班主任要找他谈话时,一般都怀有一种准备“受训”紧张不安的心情,同时又在思想上作好了对付老师的准备,所以,我们首先应以热情打招呼、主动让座等礼貌行为给学生以亲切感,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话题。并在教育的过程中,透彻地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教训,冷静地思考问题,谨防说过头话,逐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心理换位法。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明确地塑造学生那可塑性很强的心灵、人格。如果说课堂上的教化是有计划的,那么课外的教化就更具有随机性了。随机就是注意学生的一些言行,针对问题,与之交谈、沟通、引导,使之明辨是非。我们相信,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步强化这种影响力的作用,达到使教育者养成教育者希望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金迎春,语文教学应重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J]湖南教育2008.6

第6篇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起和发展,人文性在语言教学中的制衡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人文”这个词。《易经》被认为是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文献,《易・责》中讲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西方,“人文”一词则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罗马人为了指称那些接受了古希腊文化的罗马人而创造了这个词,以此表示与“野蛮人”相反的“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因而,“人文”这个词具有“教化教养”的意思。而人文性,即是指对人之为人的关注,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宣扬,重点突出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是内含了人文性的张扬的。所以,当站在英语教育的立场上来审视人文教育时,文化教育的推广就是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当从大学英语改革来理解人文性时,人文性不仅要着重突出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且要突出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并将以“人”为主体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其个性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启发式教学,着力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文学科,虽然其人文性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框架支撑的摸索阶段,但是人文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已经开始显露端倪。

2.研究现状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扭转了1985年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体现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应试导向。《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近几年教学研究范式也由工具论逐渐走向本体论,更倾向于将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实体进行研究。教学研究不再是为了寻找某些本质、规律,并为这些本质、规律做出证明,而是要真正面对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中重要的人文课程,如何架构基于人文性的教学改革理论框架,如何回归其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些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近十年以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大量涌现,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4年(《教学要求(试行)》颁布)至2012的期刊进行搜索,主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章共有685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有547篇。这些论著大都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其中理论研究和教学法研究所占文献总量比重最大,如夏纪梅(2006)著的《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束定芳和华维芬(2009)主编的《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等。这说明大学英语界已经普遍关注到理论研究和教学法流派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导的重大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都是借鉴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从人文性文化视角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还比较少。从1995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语言和文化的探讨,陈彩霞(2010)的《强化教师修养,提升业务水平――从〈课程要求〉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文探讨了教师人文修养的培养,范琳、刘振前(2005)的《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验研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和发掘情感策略》一文提出了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策略,冬梅(2010)的《英语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总体上数量不多,且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说明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尚处于利用和借鉴阶段,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正在摸索将人文性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转化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方法。而针对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改革中人文性的研究就更无人提及。

3.研究意义

我国东西部之间在经济、技术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悬殊甚大,学生生源不同,学生语言基础差距明显;很多云南地方高校都是师范性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强本申硕的发展目标。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将“人文性”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何培养、巩固、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合理设计网络教学模式,消除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对英语课业和教师的情感屏障;如何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人文价值,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体现人文关怀,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如何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标准,最终体现《教学要求》中倡导的人文性原则,推动素质教育,展现人文精神,这些对于云南地方高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6月,曲靖师范学院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审核,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进入改革示范点的地方高校。该校率先全面展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估体系到第二课堂都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及时探讨、总结该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同级别的地方院校提供宝贵的借鉴。

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从上世纪开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科技理性文化进行解构,由此,人文主义文化逐渐代替技术理性文化的权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前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工具理性是其学科建立的根基,但其自身必须有明确的文化取向。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多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而对人文取向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可以深层次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尤其是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问题。

4.研究内容

(1)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人文价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建构的维度有多种,但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基于人文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构建,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2)如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传统班级授课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个步调、运用一种教材、执行统一课程进行学习的;基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等特点,主张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人为本,弹性安排教学内容的进度和课程设置,并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

(3)如何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提升教师个人人文修养,展现人格特质;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复杂的人文感悟和思辨逻辑推理;积极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建立以学生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如何科学设计自主学习,彰显人文关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计划和任务,研究自主学习与学生语言水平,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技巧,交流技巧,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5)如何有效实施评估手段,展现人文精神。评估方式如果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挫伤和遏制了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要体现评估过程的动态性、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内容的全面化及评估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强化评估的公平性。

(6)如何积极丰富第二课堂,营造人文氛围。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并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如何以英语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如何主动关心教师心理,体现人文情怀。教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教学改革形势下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空前的:学分制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网络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教师内心想要提升个人素质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工作量之间矛盾的压力等,如何帮助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是大学英语教改中人文性探讨的范畴。

5.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遵循这样的技术路线:查阅文献和对现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批判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人文性倾向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的科学性建构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

因此,本研究从文献梳理开始进行,切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通过文献研究与现状考察,梳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倾向的科学性。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课堂进行实录、行动研究等手段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渗透的问题。最后,研究成果进行终结,提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后续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是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积淀,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采用综合的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答案。

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拟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资料、整理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梳理和分析文献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找到本课题的立足点,形成研究的基本观点。调查法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和座谈,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和数据,以确定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行动研究法是针对教学实际活动,不断提出改革的意见或方案。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这个典型对象的具体研究,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某些共性特征。

6.结语

本研究拟从剖析人文性的思想内涵入手,归纳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路演进的基本要求,阐明教学人文性范式的转换,从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人文性价值诉求,然后分阶段展开调研并及时提出阶段性改革调整,使大学英语教改的人文性价值诉求更好地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健全等各主要教学环节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展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3]刘述先.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土福祥等编.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夏纪梅.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Cohen,A.D,Language Learning[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90.

[15]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6]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09-03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其存在与泛滥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这一现象已引起研究生教育参与各方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亟待改善的问题。我国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研究

国内学者们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的总结各有不同:王翠玲认为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篡改和不当署名四个方面。[1]林美指出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包括三个:抄袭剽窃,假冒伪劣;即伪造论文、数据,引用别人文章不注明出处。低水平重复,花钱买文章、买版权。研究生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容易发表,往往在第二作者上挂上导师的名字或者把导师的名字放在第一的位置。[2]李建伟将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和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归纳为: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不实;一稿多投和署名不端。[3]

对以上学者提出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看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中,主要有:(1)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2)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3)一稿多投;(4)请人论文或为别人论文;(5)虚拟参考文献;(6)署名不当。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在研究生当中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引来一片口诛笔伐。有学者专门探讨过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综观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导师、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

1.导师原因。根据教育部1997—2008年我国博、硕士生及导师人数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平均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逐年递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导师要指导8名研究生,实际上有的导师指导的人数远远不止8名。导师的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学压力难免顾此失彼。[4]另外,由于导师遴选、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对导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监督不严,个别导师的学术道德素养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科研的不严谨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5]

2.研究生自身原因。学术道德是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在学术研究中,文科研究生日益普遍的学术不端行为归根结底是学术道德意识淡漠。此外,研究生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6]当前,部分研究生求学的功利趋向增强,为了获得文凭增加就业机遇,或以学历谋求升迁、追名逐利,缺少严谨治学的态度,这一类学生自然耐不住“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寂寞,急功近利,对学术道德不屑一顾。[7]

3.培养制度原因。我国高校历来偏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重“能力”轻“素质”,对“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此外,研究生监督、惩戒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没有制定专门的学术诚信道德规范。即使教育部于2009年4月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也只是着眼于“事后惩戒”,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预防的作用。[8]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还与研究生课程质量低下、没有统一的学术规范体例有关。[9]

4.社会环境原因。李志巧认为互联网、资源共享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素材,这些都为学术不端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0]王璐认为就业单位招考政策也是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之一。就业单位往往将研究生的数量及等级作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动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几篇以上的论文,否则不予录用。[11]

三、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方面的探讨

关于如何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方面,根据个人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1.加大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监督和处罚力度。一是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健全研究生自我教育系统,使高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有效契合,注重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检查、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2]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本身的学术道德素质,注重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导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和提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应改革评聘制度,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导师能够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1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已聘任的导师应定期进行学术诚信考核,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素质。[14]通过建立导师责任追究体制,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使导师真正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负起责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15]

3.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明确培养目标,多层次培养。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可适当扩大职业类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例如工程硕士、研究生班、MBA等,这类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倾向于实际应用,对于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就弱一些。[16]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单纯的“量化”政策导向等学术管理体制的负面效应。要根据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应用型研究生不同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质量而不是数量为主要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完成高质量、创新性的学位论文。[17]

4.提高研究生个人修养。研究生应自我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目的。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是伴随终生的,只有具备学术道德意识,才不会在学术海洋中翻船。研究生应对自身的研究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自身优势加强研究性学习、关注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多练笔从而逐渐提高研究能力。[18]

四、已有研究简评

毋庸置疑,现有文献不乏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经过梳理发现已有文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强,内容较零散,多为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

2.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辨上的探讨多,缺乏相应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多从个案出发进行思考,理论推理得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少。今后可从多个角度对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以及对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为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依据。

3.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没有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与高校教师、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区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其特殊性,应对此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其次,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方面,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主要集中在学术道德和现行体制上,关于研究生个人因素方面的学术兴趣、态度、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较少。最后,在治理的对策上,我国学者从学风建设、研究生自律、导师综合素质、完善奖励惩戒机制、学术筛选和淘汰机制等方面提出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但所提对策都只停留在较低的层面,缺乏普遍性、规范性、专业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和严厉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翠玲.“谁动了传统优良学术风气”——以研究生学术不端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03).

[2]林美.端正学风?摇净化象牙塔——透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3]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4]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5]赵琴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6]高杰.浅析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J].科教导刊,2011,(03).

[7]郑龙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06).

[8]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9]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10]李志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1]王璐.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12]康建山,刘燕.构建有效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06).

[13]许伟.于立君.兰海.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4]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15]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16]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