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5:5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数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数学论文该怎么写呢?大家在数学论文时有没有特别迷茫呢?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所有的论文写作烦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论文该怎么写的详细讲解,希望可以在大家写作当中有所帮助。
1.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
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当确定。太大了,力不胜任,难以完成,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
确定了选题以后,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论述角度选得恰当,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贪大图深,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也不要应付差事,贪图便宜,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2.定好论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3.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在安排文章结构时,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4.写好提纲
5.按照提纲撰写初稿
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
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选村,怎样布局,怎样开篇,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
在写作时,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不求华丽。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要求
小学数学论文文稿格式基本要求
文章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题文相符,条理清晰,文字简明,用A4纸打印,一般上、下、左、右页边均取2.5。具体要求如下:
1.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小二号黑体,副标题
为小四号楷体加粗。
2.摘要及关键词字数在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左右。五号楷体。3.正文
(1)正文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字体一、二、三……依次排序;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一)(二)(三)……依次排序;三级标题用小四号楷体加粗1.2.3.……依次排序;四级标题用小四号楷体(1)(2)(3)……依次排序。标题均要求空两格后书写。
(2)正文内容字体、字号、行间距分别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其中列举的案例可以为楷体。
4.注释以下两种情况列入注释:(1)对论著中某一特定内容做进一步解释或说明;(2)引文来自内部资料。注释采用脚注,用圆圈标注在文中需注释处的右上角。格式如下:
①作者:《题名》,《刊名》,xxx年第x期,第x页。(引自期刊)②作者:《书名》(内部资料),xxx年,第x页。(引自著作)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照的文献书目,除注释中所列情况外,其余引文所参照的著作皆列入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列于文后,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格式如下:
[1]责任者(3人及以下全列出,3人以上加“,等”,多个作者之间用,——下同).题名[J].刊名,出刊年,卷(期):起止页码.(引自期刊)
[2]责任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引自著作)
[3]责任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引自报纸)
[4]责任者.题名[C]//论文集责任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引自论文集)
[5]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著作中析出的文献)
[6]责任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引自会议论文)[7]责任者.题名[D]:[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引自学位论文)[8]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引自报告)[9]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自标准)
[10]责任者.题名[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或DB/MT(磁带数据库),或M/CD(光盘图书),或CP/DK(磁盘软件),或J/OL(网上期刊),或EB/OL(网上电子公告)].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引自电子文献)
6.编排顺序文章请按以下顺序编排:(1)题目;(2)摘要;(3)关键词;(4)正文;(5)注释、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下面是小学生的论文范文: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
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米),112.5+18=130.5(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正处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数学课程应重点体现课程的发展性、普及性以及基础性,促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面向所有小学生。新课程改革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课外知识的丰富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史,可以更深入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努力学习数学,为更深入的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或者教材上适当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有趣的游戏或者丰富的故事,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过程和数学课本的趣味性,而数学史中有趣的游戏和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小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并且还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如,数学课堂或者数学课本上有趣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有趣的故事:十进制(一个手指的故事)、高斯的故事;有趣的游戏:七巧板拼图、摆火柴等,这些故事、游戏、问题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活跃数学课堂上的气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小学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上提供的故事、游戏、问题,还要通过其他方式收集一些有趣的、对于学生学习有利的数学资料,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融入这些有益的教学材料,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三、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提高对于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的认识,对教师加强相关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还要督促学校建立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的考核,增加数学思想渗透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努力使数学思想渗透成为数学教学的考核重点和教学重点。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在小学阶段,教材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哪些,明确了这些数学思想,还要完善具体的教学策略。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新内容时要渗透数学思想。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数学思想的启发,将数学思想与新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避免只讲知识表面不讲数学原理,只讲习题不讲思想。在讲授新内容时,不能直接将相关概念和定理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步探索、猜测,慢慢接近,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相关思想,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去推理,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深刻。
第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离不开解题,但是解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多一种方法就可能多一种数学思想。如苏教版的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1998×3.14+199.8×31.4+19.98×314。先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关联性,学生会很容易看出数值1998小数点在往左移动,3.14的小数点在往右移动,两个数值相乘,根据小数点移动的知识,学生能够推断出三个乘积是相等的,无论它们怎么变动,小数点后面一共是两位,只要算出1998×3.14再乘以3就可以了。这个解题思路实际上渗透了划归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在解题之前就开始向学生渗透,解题之后还要进行深化点睛,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第三,经常讲,反复讲。数学思想渗透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坚持这一过程,在讲课时不断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深刻领会。
第四,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
二、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习惯
所谓思维的有序性就是思考问题时有条理、按一定顺序地进行。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思考时就不遗漏、不重复,这是良好思维活动的开端,教师应当把这个习惯的培养摆在首位,并时刻提醒学生。如《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思考:①根据公式S=pr2计算一个底面积,②用一个底面积乘2得到两个底面积之和,③根据公式S=ch计算侧面积,④把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相加即是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又如教学《分数基本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四步曲”来完成:一找关键句,即找出表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二确定单位“1”,即找出关键句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三写关系式,写出“单位‘1’的量×分率=另一个量”这样的乘法式子;四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二、思维的多向性
所谓思维的多向性就是指学生能从数学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具有灵活的解题思路,养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思维更灵活。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列表法解答:假设鸡兔各有10只(折中法),发现腿的总条数比原来多,说明兔的只数多了,需调少一点,通过调整再调整,调至腿的总条数与原来同样多为止;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假设法即算术法解答:①假设全部是鸡,一共有20×2=40(条)腿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相差的腿条数有54―40=14(条),是由于每只兔少算了4-2=2(条)腿,从而得到兔14÷2=7(只),鸡20-7=13(只);②假设全部是兔,一共有20×4=80(条)腿,相差的腿条数80-54=26(条),是由于每只鸡多算了4-2=2(条)腿,从而得到鸡26÷2=13(只),兔20-13=7(只);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方程法解答:设兔子为X只,则鸡为(20-X)只,列方程为:4X+(20-X)×2=54,解得X即兔子7只,鸡13只;或设鸡为X只,则兔子为(20-X)只,列方程2X+(20-X)4=54,同样解得X即鸡13只,兔子7只。
又如: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只能使用6小时,已知飞出的时速为每时600千米,回来每时750千米,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①从分数知识出发,把飞出的总路程看作“1”,则飞出的时间为1/600,回的时间为1/720,根据“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得算式6/(1/600+1/720);②从比例知识出发,由于出去和回来所走的路程相等,飞机去回所用的时间比正好是速度比的反比,再把6小时按比例分配。
三、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来自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对非本质属性的排除。为此教师可以变换思维方式,如用尺子量一张纸的厚度,让学生学会运用归一思想量出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还可以进行情节叙述的变式如“甲筐水果比乙筐多10千克”可以变为:①乙筐再填上10千克和甲筐一样多。② 甲筐去掉10千克和乙筐同样多。③甲筐给乙筐5千克后,甲乙两筐同样多。④甲筐给乙筐4千克后,则比乙筐还多2千克站cssci期刊目录。⑤甲筐给乙筐6千克后,则比乙筐还少2千克等。
此外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既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深刻性的重要策略。如教学分数基本应用题“面粉有40千克,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大米有多少千克?”在让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答后,可以把第二个条件“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改为① “是大米重量的3/4”②“大米重量比面粉多3/4”③“比大米重量少3/4”④“大米重量比面粉重量的3/4还少3千克”等,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提高解题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如在低年级教学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时,可以安排如下习题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1、我家种了2行树,一行6棵,一行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我家种了2行树,第一行6棵,第二行也是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通过分析判断第一题用加法计算,“2行”是多余条件,干扰学生,要学会选择条件进行解题,第二题除了“2行”是多余条件,还要帮助学生从过去的加法算式中跳出来,运用新学的乘法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四、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教师均需加以保护。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课时,教材介绍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pr2。此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还能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吗?通过学习小组的不断操作、反复验证,学生们发现:①可以把圆转化成近似的梯形,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直径(即2r);②还可以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高相当于半径的4倍(即4r)。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思维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发展。只有爱动脑,勤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才能不断地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良好思维习惯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论文关键词:先“丢”后“拾”,皆为顺应学情
2011年5月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执教老师都能启发学生运用数方格方法得到圆面积的多少,并且不约而同地要求学生填好书上表格,以期发现圆的面积与它半径的关系。
作为听课者,我当时头脑中不自觉地冒出如下疑惑:上面教学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数出圆的面积。表格中却给出“正方形的面积”,甚至最后一栏还要算出“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是先知的老师强拉着学生“鼻子”走,还是学生内在探究要求?
二、我的尝试
师:(呈现3个大小不同的圆)哪个圆的面积最大?哪个圆的面积最小?
学生轻松回答。
小结: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师:(手指第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面露困难色。
师:我们上学期怎样研究自己手掌面积的?
有相当部分学生争着说:数方格论文怎么写。
生1:(似有所悟)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圆的大小。
教师顺势在圆上蒙上方格透明膜,并说明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圆面积大小。
师:对用数方格方法研究圆面积的大小,你有什么看法?
生2:可以数出圆面积的大约数据。
师:(追问)怎么是大约的数据呢?
生2:(急切地)整格很准确,把不满一格当成半格就不够精确。
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算出圆的面积有多大?
(接下来,教师激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经验,启发引导学生把圆剪拼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我的追问
上面的尝试实践,我感觉教学过程顺畅了许多。从小学生认知特点来看,运用学生已有的数方格经验得出圆的面积小学数学论文,进而反思结果不够精确,产生研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需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的内在要求。但我心中的“结”并没有解开,教材例题中“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真的毫无价值吗?
四、且行且思
【练习环节】:
出示课本“练一练”:
学生尝试解决后汇报做法和结果。
教师小结:知道圆的半径,直接用公式计算;知道圆的直径,先求出圆的半径,再用公式计算。
师:(追问)如果知道圆的周长,你又会怎样求出圆的面积呢?
生3:也是先求出圆的半径,再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再示例9:
教师引导学生文图对照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又示:
左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小学数学论文,
求圆的面积有多大?
多数学生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推想:边长×边长=4(平方厘米),边长是2厘米,圆的半径也是2厘米,圆的面积为22×3.14=12.56(平方厘米)。
改上题为:
左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求圆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读题,思考,教室里一片安静论文怎么写。
师:(富有挑战地)不就是把上题的“4”改成“5”嘛,怎么不好做呢?
生4:边长×边长=4(平方厘米),边长是2厘米,圆的半径也是2厘米;现在边长×边长=5(平方厘米),边长是几没法知道,也就是圆的半径不能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其他学生点头称是)
师:(反问)要求圆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圆的半径吗?
(经过一段思考)
生5:这题可以这样做:5×3.14=15.7(平方厘米)
师:(假装)我没搞明白小学数学论文,你们清楚他的做法吗?
生5:(急切地)知道圆的半径,也要先算出它的平方,再乘3.14,求出圆的面积;现在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也就是半径的平方为5平方厘米,直接乘3.14,就是要求的圆面积了。
(从学生表情看,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已经搞懂了,还有少部分同学似懂非懂。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反思S=πr2 , r2 在图中指什么?S在图中指什么?这里,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有着怎样关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题做法的道理。)
五、我的收获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尊重教材无可厚非,但更该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因为教学的终结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教学的第一要义。“圆的面积”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我用学习者的眼光审视教材,丢掉“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的探索,直接由数方格结果的不精确,引入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研究,顺乎自然。练习环节,学生思维定势于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我毅然拾起丢掉的“宝贝”,反思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白:这里,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π倍,从而知道用正方形的面积乘3.1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差生的表现状态和转化方法
缺乏来自家庭的有效监管和辅导,差生的面比较大,常常令数学老师们头疼不已。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学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每次的单元素质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差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考试题目,让差生认识到学习上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回报。考前教师应抽时间对差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开小灶”,这样可使有些差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得较高分,逐步改变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卑感,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差工作艰巨而繁琐,上述各种转差方法综合运用对提高差生的成绩有一定效果。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引导转化差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