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5:46
序论:在您撰写美容医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以及挣脱“谈美色变”政治氛围的束缚,消除对美容的传统误解与恐惧,张扬人的爱美之心,审美需求在社会人群中迅速增长。需求决定供给和消费,大中城市的社会美容业(包括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逐渐兴起,公办医疗机构也争相设立医疗美容科、中心等。1993年1月1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拓宽专业面,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编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当年,原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原、原大连医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及原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院校经上级批准创办了“美容医学”专业,学制大专三年。当年,上述四所院校在大连、宜春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并制订了美容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编写等。之后,全国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科班,学制五年。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卫科教发[2004]167号”文件,公布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科(高职高专)、本科两个层次的专业科目设置。至今,全国先后有40余所院校开办该专业教育。因此,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根据当年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设置的,是改革开放的一项创新成果,理应继续沿着系统化﹑规范化方向予以建设和发展。
2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系统化发展
在我国,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体系己经确立并逐渐完善,其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均已明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医学学科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并被国际同仁所公认。在此学科及其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虽然成绩显著,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专业建制不全、教学内容欠完善、生产实习配套不均、专业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等。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医疗美容事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和大局的客观需要,也要遵循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2.1坚持美容医学教育的两个专业方向1991年以来,全国先后有原华西医科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宜春学院等20所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成为创办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前奏。1993年以来,有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40余所院校先后开办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我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创办是有政策依据的,诸如:“美容医学”和“美容医疗技术”专业中的“专业”一词,是就其学科的专业性特征而言。各院校在开办“美容医学专业”教育之初的1993年,是根据当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正式文件关于“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精神而经上级批准创办的。后来,又按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而改办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美容医学方向”。此后开办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中“医学技术类”专业而申报的。200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随后《美容医疗机构与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医疗美容项目》和《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范》三个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三个文件明确将“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单列一类,其原因就是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可以由美容医师操作,也可以在美容医师的指导下由技师、护士或经过培养训练的医务人员操作。从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不仅符合了社会需求,也在专业法规方面被肯定。目前,这两种教育结构都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专业性特征上看,它无疑都是美容医学教育中的两个专业方向。
2.2办好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我国美容医学专业教育自1993年创办以来,经历了由三年制专科向五年制本科教育的过渡。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医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因此,美容医学专业采用七年制教育更为合理。七年制专业教育应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前五年可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五年制培养方案,后两年中一年学习美容医学相关课程及美容专业课,一年参加美容专业实习。2001年,中南大学招收“美容医学心理”和“医学审美行为”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2003年,东南大学创办的“医学美学设计”硕士研究生班招生。这一高校成功利用现有传统专业的博士、硕士点开展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高层次教育的模式,对于逐步发展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外科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朝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发展,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日趋走向成熟。
2.3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部分本专业学生对医学美容市场需求还知之甚少,对美容医学学科发展与前景并不看好,毕业后总是把目光停留在公立医院,想方设法能进入公立医院参加工作。调查显示:由于自身兴趣投身该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不足20%,真正能成为医学美容的精英更少。这主要还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而且其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意识强,设备更新快,新技术开发应用及时,多方面往往优于公立医院。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已成为美容医学毕业生施展专业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应积极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有选择性安排美容医学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到民营机构学习,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客观、全面地认识医学美容市场及其发展前景,改变就业观念,也有利于推动医学美容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行业规范化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亚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发展 繁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移民聚居的国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族裔文化。移民少数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又逐渐汇人主流文化。这一现象也充分地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二战以后,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争奇斗艳,为美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异彩,有的已完全汇人美国文学主流,为美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亚裔文学像一棵一直在长大的树,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亚裔美国文学界定
所谓亚裔,顾名思义,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日裔、菲裔、朝裔、印度裔、印尼裔、越裔、缅甸裔等族裔,他们的文学自然是亚裔美国文学,若再细分,则有华裔美国文学、日裔美国文学等,但对它的界定,远非如此简单,不同的学者,作家或评论家对它有不同的界定。
金伊莲(Elaine H Kim)在《亚裔美国文学创作及其社会背景导论》一书中,把亚裔美国文学定义为“中国,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关于美国经历的文学作品。”
集美国亚裔剧作家,评论家,小说家等头衔于一身的赵健秀(Frank Chin)认为,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亚裔作家,他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所在国的了解是从新闻媒体和书本中获得的,这样的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才算亚裔美国文学。
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有重大贡献的林英敏(Amy Ling,1939-)把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华裔美国作家,从他们共有的华裔美国人经历中创作出令人感动的富有艺术性的文学称为亚裔美国文学。
因此,亚裔美国文学可以界定为:出生、成长在亚洲或出生在其他国家的亚洲子女,但受教育,工作,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或华裔的作家,用英文描述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
二、亚裔美国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1972年,第一部主要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亚美作家》出版时,编者许芥昱和海伦•帕努宾斯加斯就表示,他们的选集是为了“代表在美国有过广泛生活经历的亚洲血统作家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作家,并且一直待在这儿的作家”,但是,这部选集只收入了华、日与菲律宾裔的作家作品,因为在70年代初还未产生有影响的越南、韩国、印度裔的作家和作品。
1974年赵健秀、陈耀光、稻田和徐忠雄被称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四位骑手合编了《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这里包括的亚裔作家同样只有菲律宾,中国和日本裔的美国人,他们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已经把美国亚裔作家同“美国化的中国作家”和“白人化的亚裔作家”区分开了。
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洪果评价道:“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件也许是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1989年谭恩美出版《喜福会》,此书当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9个月,后来拍成的电影几乎使它在美国家喻户晓,汤亭亭也承认谭恩美比她拥有更多的普通读者。1991年谭恩美出版《厨神之妻》,2001年出版《接骨师的女儿》。
1991年,赵健秀等四人编了一本续集起名《大哎呀!:华裔和日裔美国文学选集》,这本书仅仅包括华裔和日裔作家,但是篇幅加大了不少,在这部作品中亚裔作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何谓亚裔文学正统的争论。
随着亚裔作家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新移民民族的作家加入到这个集体,越来越多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也“扩容”了,从不到300页的《哎呀!》(还是袖珍本)到619页的《大哎呀!》便是一次大的“扩容”。
1996年,徐忠雄单独编辑了《亚裔美国文学:简介与选集》。作为《哎呀!》和《大哎呀》的四位编者之一,徐忠雄从新的角度看待亚裔文学中的真假问题。
1976年,十来位妇女解放的积极分子为了促进美国妇女的社会,经济与总体的利益,成立了一个名叫加利福尼亚亚裔妇女联合会的组织。文学,尤其是表达了亚裔妇女心声的文学作品自然是她们关注的对象。从准备开始,经过大约20年的艰苦努力,她们先后出版了两本亚裔美国妇女的文学选集。为了表明她们的立场,她们特地将两本书分别起名为《掀起波浪》(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89)和《掀起更大的波浪》(Making More Waves:New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97)。
三、亚裔美国文学的繁荣
当前,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以“文化散居者”身份出现的知识分子和作家的崛起成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戴维• 穆拉于1991年发表的《变成日本人:一个三世的回忆》,移民后裔梁志英创作了《凤眼》,《茉莉花》的作者卜哈拉蒂• 穆克基和《疾病的译者》的作者裘安帕• 拉依里,在印度,欧洲和北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旅行,跨越文化的国界,寻求新的生活。
还有一些亚裔作家把目光投向其他边缘人群和少数族裔。梁志英于1993年出版的诗集《梦幻和尘土的国家》涉及的不但有华裔散居者,还有来自越南的移民。日裔作家HisayeYamamoto 在《威尔夏汽车》一书中探讨了华裔,日裔,韩裔等亚洲族裔之间的关系。任璧莲的作品不但有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描写,在1999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中还涉及了爱尔兰移民的文化。
2000年林玉玲编辑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出版,这本选集收录的作家最齐全。这本厚达560多页的选集除了收入华、日、菲、韩裔作家以外,还有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裔和夏威夷亚裔以及其他民族的作家,有著名的也有新崛起的;这本选集体裁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回忆录、论文,还有口述录,应有尽有;这本选集主题全面,全书按主题分为8章,从移民的经历到亚裔对祖国的认同,从个人的处境到整个民族或群体的斗争,从“代沟”到亚裔民族属性与性别属性确立,涉及亚裔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亚裔美国文学由于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造就出如今的繁荣局面,而这种局面是在美国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里形成的。尽管它仍是处于边缘的弱势,但作为东西文化杂交的新品种,如上所述,它兼具亚,美文化的基因,保持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如今却有不少亚裔美国作家为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美国文学而奋斗着,抗争着。
参考文献:
[1]ELAINE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
1982.
[2]Jeffery Paul Chan, el al. ; eds. The Big Aiiieeee!
Chinese-American and Japanese-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Meridan. 1991.
[3]KaryuHsu,HelenPalubinskas,eds,Asian-American Au
th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4]Garrett Hongo. Ed. . The Open Boat: Poems from
Asian America, 1977 .
[5]Shirley Geoklin Lim. Ed. , Asian American Litera
1 涉及医学伦理问题较多的手术
1.1 隆乳术 采用切口或注射等方法,将正确位置的胸大肌深层使得整个隆起,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发育不良,萎缩,或丧失的妇女解除苦恼,恢复优美的曲线。
1.2 阴道缩紧术 区别不同的阴道松弛度利用手术的方式,分别行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修补达到紧缩阴道和阴道的恢复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以达到改善性生活质量。
1.3 加长术 成年男子短小伴有性生活欠和谐者,对其采用切断浅悬韧带和部分深悬韧带的手术以延长。
1.4 其他如重睑成形、隆鼻、隆颏、下颌角肥大切除、体长增高、处女膜修补术等手术。
2 求医者的心理障碍和不健康行为实践证明,不少美容整形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有些患者由于容貌形体缺陷往往因社会偏见所致在情感和人格方面有心理障碍,学习、就业、婚恋、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产生体形藐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藐视、自我放弃、自我封闭等)和强烈的自卑感,容易陷入紧张焦虑状态而引发社会问题,如导致报复社会或报复他人的不健康行为。
核酸的营养学应用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研究成功,真正揭示了人类起源和健康长寿的千古之谜。基因是能够转录的DN段,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必须由体内合成,一是肝脏从头合成,二是经脑和脊髓补救途径合成。但年龄越大,核酸合成能力越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补充外源性核酸。医学博士富兰克对门诊患者实施“核酸营养学与代谢疗法”,进行抗疲劳、抗病毒、抗感染、美容及糖尿病、脑血栓、冠心病病等“核酸补充”临床试验,创造了生命奇迹,于是各种提纯的核酸制品即基因快餐风行于世。但实际生活中还是以食补为主,下列食品为高核酸食品:首先是鱼虾类,含量最高的为沙丁鱼、鲑鱼、螃蟹、文蛤;其次为豆类、动物肝脏,蔬菜类有芜菁、磨菇、菠菜、芦笋、胡萝卜、花椰菜等,同时每天两杯牛奶、一杯新鲜果汁或蔬菜汁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促进核酸的吸收。充足的核酸饮食可从根本上起到美容的效果,使细胞充满活力。
酶的营养学应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活力酵素,一切生命活动发生的基础,但是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35℃~40℃,60℃以上可使大部分酶失活。正常饮食中通常以熟食为主,高温煎炒会将蔬果中的活性酶灭活、变性,而食物必须靠消化酶来消化、吸收,机体只能动用体内的储备酶,从而影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一项新的研究提倡,适度多进食新鲜蔬果有益于人体补充酶量。如香蕉、酪梨、凤梨、芒果及胡萝卜、木瓜、菠菜等都是富含活性酶的食物,可以减轻体内合成酶的负担、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油腻高脂饮食、食品添加剂、滥用医药等,都会消耗人体大量的储备酶、加快衰老,所以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度多进食新鲜蔬果,可抵制酶的过度消耗、有益身体健康。
维生素的营养学应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C,维生素主要功能是参与各种物质和能量代谢。维生素缺乏症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不足。尽管三餐进食量充足,但因食物贮存、烹调不合理也可导致维生素摄入障碍。如大米的外皮含有较多VB1,若加工过细、过度淘米、煮粥时加碱,则会将其全部破坏,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如饺子馅在制作过程中,将蔬菜切得过小、加盐去除水分也会丧失大部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果把挤出的汁水放进馅里或者用来和面,都是保存营养的方法;高温爆炒也可破坏大量维生素。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保留大部分营养物质,理想的烹调方法为煲和炖,同时减少使用食品添加剂。若为慢性腹泻、胆道疾病、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则需通过其它途径另外再补充相应维生素。维生素缺乏可有相应症状,过量亦对身体不利,因此需要适度的补充合适的食物。如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常吃动物肝脏可预防,但进食过量易致维生素A中毒,进食胡萝卜则可较适度的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进食过量会出现一过性皮肤黄染,停食后黄染即可消失。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花青素、果胶等,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VA,还可清除重金属离子,对毛发、皮肤、黏膜均有益,胡萝卜与脂类物质一起烹饪更易吸收。
糖的营养学应用
糖是最直接、经济的能源,糖无氧氧化可产生乳酸,故长期剧烈运动可致大量乳酸堆积,易造成代谢性酸中毒,故可时常饮用苏打水纠正酸碱平衡。根据一项600例癌症患者体液分布的研究,显示酸性体质癌症患者占85%,而健康人的血液则呈弱碱性,pH7.35~7.45。由于长期饮食不均衡和不良运动方式,体液可成酸性,糖、脂、蛋白质都属于酸性物质,要配合弱碱性的蔬果、海带及茶叶以维持酸碱平衡。轻型舒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网球、游泳等可更多的使糖有氧氧化,可产生和释放更多能量,有助机体代谢。有氧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途径产生大量能量,如果增加循环的中间产物如柠檬酸,则会加速循环进行,产能增加,促进细胞代谢。草莓含较多柠檬酸,故多食草莓以助美容。
关键字:斯堪的那维亚;景观设计;布兰德特;索伦森;安德松
CombinationofAestheticQualityandSocialQuality
——TheLandscapeDesigninDanmark
LINQing
Abstract:Searchingforthecombinationofsocialqualityandaestheticquality,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constructedtheircharacteristiclandscapewithsimpleandclearlanguage,andbecameoneofthemostinfluentialgroupsinthefieldoflandscapearchitectureinEuropeinthepostwaryear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ideasandworksofthreewell-known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G.N.Brandt,C.T.SrensenandS.I.Andersson.
Keywords:Scandinavia;landscapedesign;GudmundNyelandBrandt;CarlTheodorSrensen;Sven-IngvarAndersson
丹麦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由4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南部毗连德国,北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属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包括北欧的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五个国家),要想更好地了解丹麦的景观设计,应该首先了解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设计,因为这些国家的现代设计有着相似的特点,都追求朴实、实用和美观,其风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均地处高纬度地区,有些地方接近北极圈,那里有着漫长的冬季和冬季漫长的夜晚,特殊的气候条件使人与建筑、室内、产品包括环境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设计非常重视人情味,建筑、景观常采用砖、木等本土材料,从传统中吸收设计语言,再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那维亚的自然景观非常平和,这里柔缓的地表变化、整体的植物群落、平静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塑造了人民平和的心态。斯堪的那维亚人民对自然有着强烈的热爱,景观设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向往。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多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人民享有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的接近,使工人阶级的地位明显上升。因此,不同于法国等一些国家,那里艺术的发展在经济和道德上依赖于大城市里的上层阶级。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这种发展依靠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上层。建筑、景观、工业产品没有机会向奢侈品方向发展,功能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运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需求的鼓励,受到普遍的欢迎。为普通人提供普通的、但却是精良的设计是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各个设计领域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设计上,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从来没有试图以纪念碑式的形式或是以绚丽的外表与邻国竞争,他们总是把对舒适和使用的追求放在首位,总是试图改进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盼望着新事物的出现。设计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所以多数设计作品在使用了数十年后,仍然非常实用,并且充满魅力。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也是本土的,是贴近于日常生活的。可以说,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然而在实用的同时,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并不缺少浪漫,设计师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机的形式,以简洁、柔和的风格,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
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师几十年来较少地受到外部环境流行风格的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功能化的、朴素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尊敬。丹麦的布兰德特(GudmundNyelandBrandt1878~1945)、索伦森(CarlTheodorSrensen1893~1979)和安德松(Sven-IngvarAndersson1927~)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常以简洁而清晰的手法,构筑特点鲜明的景观,追求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成为二战后对欧洲景观设计最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
1布兰德特
布兰德特精通植物,善用野生植物和花卉,他的柔和的园林形式体现了丹麦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伏里(Tivoli)花园中,他设计了一系列并排的卵形种植池,池中绿地上点缀着数十个木盆喷泉。在大的环境中他借鉴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园林设计师杰基尔女士(GertrudeJekyll1843~1932)和建筑师路特恩斯(EdwinLutyens1869~1944)的思想,用精细的植物种植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见图1及彩页)。布兰德特倡导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他认为自己更是一位园艺家,而不是设计师,他的设计常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形式(见彩页)。
安德松认为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使用它。如果设计师幸运的话,人们对这个空间的利用会超出他原来的预想。在巴黎德方斯凯旋门环境设计中,安德森在宽阔的场地上,用一条白色的大理石铺装步行道,斜向嵌入宽阔的场地中,旨在丰富广场的视觉效果。这条铺装带无意中成为溜冰爱好者训练的场所,他们将障碍沿线布置,使这里成为溜冰训练的课堂(见彩页)。
在丹麦,安德松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
布兰德特、索伦森和安德松三人代表了不同的时代,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了解丹麦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他们都曾在位于哥本哈根的皇家美术学院(theRoyalAcademyofFineArts)的建筑学院任教,通过教学、著作和设计,他们影响了丹麦几代景观设计师。
参考文献:
[1]Bosselmann,Peter.LandscapeArchitectureasArt:C.Th.Srensen,AHumanist.LandscapeJournal,1998(1).
[2]Brown,Jane.TheModernGarden.ThamesandHudson,2000.
[3]Cerver,FranciscoAsensio.CitySquaresandPlazas.NewYory,1997.
[4]Ogrin,Dusan.TheWorldHeritageofGardens.ThamesandHudson,1993.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主办: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6455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美容医学
曾用刊名: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创刊时间:1992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