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5:41
序论:在您撰写上市公司财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共有五种:营业额或利润明显下降;资产质芷不高,运营效率低下,利息负担过重,到期偿债能力弱;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大幅小于现金总流出量,企业盲目扩张,投资不当,效益低下。上述财务风险现象明显时,企业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财务危机,亡羊补牢己经不能挽救企业。只有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建立财务预警分析系统,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1.2财务预警分析的概念财务预辈子分析是指企业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对经营资料和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关于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以及企业财务、经营体系巾隐藏问题的结论,并将结论预先告知经营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的管理手段。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子系统,它为企业纠正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产损失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3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作用
1.3.1参照、作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依据相关的经营和1财务特点,从若干信息中筛选中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标,并用具体的数量方法测试出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使其成为分析财务风险的判断依据。
1.3.2预测作用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根据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信号,根据信号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并财务适当的措施。
2财务预警分析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基本方法有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经营利财务资料以及一定的数学段,型或数理统计方法,边过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定性分析法的主要依据则是由分析者的主观判断进行预警分析。
2.1定量分析法
2.1.1单变盘分析法
单变量财务预警棋型选取了美国1954-1964年间资产规棋模相同的79家经营失败企业和79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对多个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具有良好预测性的两个财务指标依次为: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负1;1总额〉、资产收益率(泞’资产/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单变量分析实施简单,但由于有时会出现对同一企业运用不同指标测试约果不同的现象,逐渐被多变量分析法取代。
2.1.2多变是分析法
Z值脱型是具有代表性的多变盘分析法。该模型对33家经营失败企业和33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对5个指标加权汇总对财务信息、进行预测,研究结论就是著名的Z指模型型。该模型如下:Z=1.2Xl+1.4X2+3.3X3+0.6X4+1.0X5,其中,X1=营运资金/总资产;X2=商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X5=销售收入/总资产。根据得到Z值的不同对财务情况进行判断,当Z<1.81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极大。Z值模型从企业多方而的综合信息指标考核企业财务状况,是具有代表性的多变芷分析方法。
2.2定性分析法
2.2.1标准化检查法
该方法又称为风险分析调查法,是通过专业的风险分析咨询公司、人员等对企业可能迎到的财务危机进行调查与分析。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提出的方法普遍适应于大部分组织或企业,缺乏对企业个性特征的分析,都某些存在财务危机隐忠的问题无法进行识别。
2.2.2不同阶段症状分析法
该方法认为企业的财务危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在四个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营特点。因此,分析人员需要及时将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与各阶段经营特点对照,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财务的正常运在企业实施财务预警一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约合的方法,对于各种内外部因素产生的财务影响运用定性分析进行分析,当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现象时运用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当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内,分析原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遏制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不同。企业应当根据历史信息建立适应于本公司的财务指标以及预警临界值。
3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的措施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多数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都是因为出现财务危机,现金断裂,而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囚则扑不相同,外部原因主要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囚素和技术环挠等原因,而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决策不当引起。为了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实施财务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建立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财务预警系统中必须包含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存货的机关信息,是企业短期内能否正常经营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经营企业的现金流量应该能够保持正的现金流量。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异常现象时,企业往往已经陷入危机当中。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危机预警信号,使经营者和管理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选取适合与企业的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建立
正确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可以从长期期指标和短期指标两个方而进行选取,其中,短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负债情况有关,常用指标有现金流量、营运资金等,而长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潜力有关,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收益率等相关指标,为企业设计合理的指标系统,并分别设定指标的上下线值,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研究的限制性越来越大,处于滞后状态,然而作业成本法(ABC)这一高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广泛运用[3]。作业成本法异于传统成本法在于它更加重视成本核算的精确度,尤其是更加合理化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主要按照“作业”为根据,把整个物流运行程序划分为很多作业,从而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较下来,作业成本法更有利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
1、作业成本核算对象更加精确,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多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提升了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要想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前采取必要的手段规避损失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就需要通过财务预警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原因,单纯依靠传统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已经难以满足企业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此时国内学者把目光纷纷投向了E-VA。EVA(经济增加值,1982年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作为一种创值指标能够体现出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这些特点使得EVA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但EVA毕竟不是本土经济的产物,其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融合尚需一定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将EVA应用于我国财务预警研究时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论证分析。
二、文献回顾
EVA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财务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有关EVA的财务预警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运用统计学知识建立预警模型和个案预警分析方面,如:周娟、王丽娟(2007)以沪深两市的111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45家ST公司和66家财务正常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研究样本200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状况的36个传统财务指标中通过非参数检验筛选出应付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3个指标,于引入EVA(EVA取自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公布的数据)前后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入EVA后的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有所提高,此外,闫二梅(2008)、吴永贺(2013)等人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董雪雁(2008)以沪深两市2001至2004年间被戴帽的65家ST公司和75家财务正常公司(其中ST公司的选取是以EVA数据是否存在为前提,EVA取自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公布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传统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EVA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发现该模型对检验样本的ST-2年的综合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3.8%。施赟、张蔚文(2009)以2003至2004年的60家上市公司(包括正常公司30家,ST公司30家)为样本,初步选定18个财务指标,将其中涉及到净利润的指标均以EVA(EVA取自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公布的数据)代替,以修正后的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检验,发现用EVA代替净利润后的预警模型的综合准确率为72%。戴蓬军、任天然(2013)以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的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1990至2000年期间,单从安然公司财务报告中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反映的情况来看,安然公司的业绩似乎良好,但如果采用EVA对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却是相反的,这期间安然公司的EVA在急剧的下降,鉴于此,文章认为EVA应用于财务预警相比于传统财务指标,理论上具有灵敏度高、提供财务信息更可靠的优势,此外李宪华(2012)以ST吉炭为案例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笔者认为上述文献存在两处不足,一是部分文献仅通过个别公司的案例分析得出EVA能够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的结论说服力不强;二是部分文献实证研究中的EVA都直接取自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所公布的数据,而没有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计算调整,并且在预警模型引入EVA前,没有针对EVA作为预警指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鉴于此,笔者将根据国资委2010年颁布的《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阐述的EVA内容及其计算方法,对EVA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三、EVA用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计算分析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为了解决不同规模制造业上市公司之间EVA不可比的问题,采用相对数EVA资本率(EVA/资本成本)进行研究。根据2012年修订版证监会上市公司分类指引,从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选出30家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15家ST、*ST公司作为财务困境组,15家财务状况正常公司作为正常组,依据2012年30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布的数据,分别计算两样本组的EVA与EVA资本率,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15家正常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的EVA资本率是负值,即总体来说,正常组的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错的,而ST、*ST组公司除了有4家公司的E-VA资本率为正值外,其余11家公司均为负值,即ST、*ST组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差。但这只是两个样本组之间的比较结论,该结论在两类上市公司总体之间也成立吗?这需要对两个样本组的EVA资本率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观察EVA资本率均值在正常公司与ST、*ST公司的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由于独立样本的t检验要求两个测试样本的总体要呈正态分布,所以要先对两个样本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本文采用Q-Q图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Q-Q图是一种能够直观体现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的方法,通过SPSS软件绘制的两个样本组数据的标准Q-Q图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表格2%正常组标准Q-Q图表格3%ST组标准Q-Q图标准Q-Q图中的直线是以样本数据的均值为截距,标准差为斜率,如果观测值所形成的点与该直线的拟合程度很高,即观测值所形成的点分布在直线上或紧密的分布在直线周围,则可以认为该组数据呈近似的正态分布。通过观察两组样本数据的标准Q-Q图可以认为两组样本公司的总体皆呈近似的正态分布,即可以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是双总体t检验的两种情况之一,即两个总体按相关性分为相关和独立两种情况。双总体的t检验是用来检验某一数据的均值在两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方法,其公式如下:其中:X1,X2代表两样本平均数,本文中分别为正常组与ST、*ST组的EVA资本率均值;σ代表两样本方差,本文中分别为正常组与ST、*ST组的EVA资本率的方差;为相关样本的相关系数,在本文中,由于正常组与ST、*ST理论研讨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样本组,需做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以令样本的相关系数γ=0。将两组样本公司的EVA资本率输入SPSS软件进行IndependentSamplesTest分析,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是对两组样本公司总体之间的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方差齐性检验的sig值大于0.05,则可以认为两组样本公司的总体方差齐性相同,均值方程的独立样本t检验就选择假设方差齐性相同情况下的sig值;如果方差齐性检验的sig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样本公司的总体之间不具备相同的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独立样本t检验就选择假设方差齐性不相同情况下的sig值。观察表4中levene检验的sig值为0.536>0.05,即可认为两类样本公司总体之间具备相同的方差齐性,所以均值方程独立样本t检验的sig值应选择假设方差齐性相同情况下的0.000,由于0.000<0.05,这说明EVA资本率均值在两类样本公司的总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EVA资本率对上市公司是否陷入了财务困境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EVA资本率可以作为财务预警的一个指标,将EVA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是可行的。
四、结论
管理不善。
8.应收帐款周转率。期内营业总额除以年初与期末应收帐款的平均值。反映公司的收帐快慢程度。周转率高表示资金周转一次所需时间少,过低则为资金尚未充分运用,相比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商标权论文。效率高。但过高则表示太多的负债经营,表示资金周转快,反映公司财务不健全状况。
7.净资产周转率。期内营业总额除以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平均值。我不知道要义。反映公司自有资本的运用效率。该比率高,须另筹措资金,说明公司的固定资产不足于抵押长期负债,对长期债权的保障也愈强。若该比率小于1,论文。比率愈大,你知道要义。说明公司的固定资产可作长期负债的担保,或是固定资产过度膨胀。相比看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
6.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率。等于固定资产除以长期负债。若该比率大于1,反映公司或是资本不足,我不知道公司财务。表示固定资产中有部分为负债购置,其实商标权出资。若该比率小于100%,也会造成资金投资浪费。
5.净值与固定资产比率。等于净值除以固定资产。侵犯商标权罪。它检测公司的固定资产是否过度扩充,要义。但若过高,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全部债务可以偿还。该比率愈高,我不知道商标权保护期限。说明净值高于负债总额,若大于1,其资本结构越健全。
4.净值与负债比率。等于净值除以负债总额。该比率显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财务报告。负债越少,说明公司自有资本越多,表明公司具备即时的偿债能力。速动比率一般小于流动比率。想知道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商标权论文。
论文关键词:财务治理;资本结构:财权配置;信息披露
一、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是指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机制安排,对上市公司财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解决利益矛盾,保证上市公司效率。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的特点是:
1、负债率较低。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美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是较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37%,股权在资本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加之法律禁止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使得股权在财务治理中的效应明显强于债权。
2、股权分散,且绝大多数股票为个人所持有。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早且较成熟,上市公司多,股票发行额度大,股票流动性强,股权极为分散。
(二)上市公司财权配置
上市公司财权配置就是将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控权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地分配,以形成主体自我约束与相互制衡。美国上市公司的财权配置表现为:
1、对经营者行使财务监控的主导力量方面。
美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的优势使得股东成为监控经营者的主要力量。股东大会基本上能够代表股东的利益,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向经营者提出严厉的质询,甚至把不称职的经营者赶下台;更重要的是股东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间接监督经营者。而债权人主要是通过派驻代表担任非执行董事,监督权比较有限,影响力也不大。这种靠“相机治理”取得的财权也只是在短期之内有效。
2、财务治理的权力核心方面。
财权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分离,使经营者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而财权在经营者内部再分配,使经营者中的董事会或总经理成为上市公司更精确意义上的财务治理核心。
3、财权配置的集权分权程度方面。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财权在经营者及下层财务人员之间的再分配体现出浓厚的分权思想。近年来。这种分权的级次表现出向员工个人延伸的趋势,一些公司的基层人员开始拥有诸如一定限额的资金调用权等财权。
(三)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美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特点是:
1、具有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美国有着世界上最成熟的竞争性很强的资本市场。激烈的公司控制权争夺、完善的证券市场披露机制、严谨的外部财务监控和审计机构的鉴证对于经营者的约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权分散导致的股东直接监控能力的弱化也由此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2、高额的物质报酬。美国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采取包括高额薪金、奖金、股票期权等形式给予报酬。
(四)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
1、注重诚信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培育。积极实施信息有效披露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帮助一线监管者发现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问询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增加信息披露深度,帮助投资者发现尚未关注的问题。通过互动的、多次的连续问询信息披露,让公司经营彻底透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虚假信息的效用。
2、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建设,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责任,加强监管。包括将审计委员会明确为法定的公司财务监督机构、锁定CEO/CFO个人责任,即公司定期报告须有CEO/CFO认证、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二、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作用
通过以上对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机制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优点:
1、出资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权;2、上市公司财权是独立的,经营者是财务治理的核心;3,激励约束机制到位,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成立,财务治理最基本的框架得以构建;4、信息披露机制规范。当然,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并非十全十美,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对现有财务治理框架进行补充、完善,以提高治理效率。结合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缺乏流动性等问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制缺失,以致大股东可以随意操纵,采用担保与互相担保、连环担保等形式或是进行大量非公平的关联交易,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从而损害广大中小股东乃至公司的利益。(2)经营者的激励与业绩相关度低.且形式单调。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薪金水平总体偏低,薪酬结构单一化,激励目标短期化等问题。(3)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存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历史较短,相应的法规法制都不够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常常表现为某些方面监管不力,而在另一些方面又监管过度。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大债权人,大都未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其实施有效监督,难以胜任上市公司有效监督者的角色。(4)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由于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上市公司为了使证券顺利发行或保持较高的价格,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企业进行虚拟包装、恶意制造虚假信息、遗漏重要事实,蒙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产生误解,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借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有益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须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提高股权的流动性
“一股独大”或股权集中在极少数国有股东手中,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并且前几大股东之间应均衡持股,从而起到权利相互制衡的作用,并克服股权集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至今,只有1/3流通股上市,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为非流通股,大量股权不具有流通性,股东“用脚投票”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从而造成一些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违规失信现象。为了能够真正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解决股票全流通问题,具体建议:一是进行国有股减持,同时引进其他所有者,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二是确定今后发行新股全部实行全流通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赋予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可以把国外广为流传的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方式引入激励体系中,以弥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经营者在中、长期激励方面的不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德雷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经营者拥有公司的5%-20%时,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强。因此,一定意义而言,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标准之一在于是否对公司员工实行了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激励方式。此外.高息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及职工福利基金等激励方式也是比较好的中期激励方式。总之,在我国上市公司已有的激励机制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长、中、短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可进一步克服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不力或过度的缺陷,首先要加强监管的权威性,加大公司违规失信的成本,确保监管独立性,防止监管不力。同时,通过构建一套相应的机制来约束监管机构,防止监管权利的滥用,从而防止监管过度。另外,可以引进银行作为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银行对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债权和股权一样,都分担了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合情合理。为此,上市公司可以引进开户银行的相机治理机制,即允许银行进入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的经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
1.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财务管理和对外投资失控。
4.2002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1.07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1.07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5.南京熊猫在2003年11月,为了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真实情况,向两家有限公司开具了两张金额均为4000万元的本票,上述两家公司将上述8000万元本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上述交易在一天完成。上市公司替大股东出钱归还欠款的行为,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6.天津磁卡2003年与天津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公司”)和天津某文化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分别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开发公司将其评估价为3247.61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交流中心将其评估价为4406.53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因开发商原因,上述两处房产均未取得土地证及房产产权证,造成资产置换存在风险。该上市公司年报未披露上述两项债务重组置换的7654.14万元房产未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该公司在2005年4月29日《增补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其他业务利润的相关事项公告》中做了披露。
7.华菱管线这2003年进行了在建工程——连铸高效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14410.93万元,已转固定资产(暂估)9019.72万元。而年报中只披露了当年完成投资额1270.53万元,少披露当年完成投资额1705.4万元,未披露已转入固定资产的9019.72万元,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
另一在建工程——以转代平工程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在建工程项目账上未记录投资完成情况,但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该工程投资完成情况:为期初余额7180.66万元,本期完成5839.06万元,已转固定资产13019.72万元。造成会计帐目和财务报告数字不符。
8.ST昌源在1996年~2001年期间,为多家公司提供担保,取得贷款人民币1.56亿元,港币3747万元。2000年以来,上述公司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经法院判决应由ST昌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上市公司仅对应赔偿的贷款本金计提预计负债,对应赔偿的贷款利息1616万元一直未计提预计负债,造成利润不实,未计提部分占2002年当期损益的213.6%,根据其年报,该上市公司2002年利润总额微756万元,以《4号公告》所述公司应计提未提的预计负债1616万元,恰占213.6%,由此可见,当年利润为虚假数字。
9.古井贡1996年以来,未经国家税务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2005年6月27日,古井贡公告,州古井销售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行与本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2002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966万元,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25万元。
10.吉林敖东在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和修订了不少财务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可行性较差。
(2)执法不严,长官意志浓厚,虽然《会计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单位的行政领导的心中,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全然不把会计法规放在心上,虚报瞒报,随心所欲,甚至是凭感情办事,关系比法大,权大于法,甚至会计人员也无法坚持原则。
(3)企业法制观淡薄。
2.企业内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从上述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可见为10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查不出,即使有几家能查出的,也没有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基本不起作用,大都是按长官意志做帐,因此,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很难查出。
3.注册会计师素质有待提高。(1)是注册会计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办事。(2)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上市公司略施小计,注册会计师就查不出问题了。
4.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如果,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法规能够这样规定:凡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不予以指出的,无论是查不出,还是查出而不指明的,应该取消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五年。那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
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预防对策。(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高层及会计人员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观念。(2)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教育。使每一个财会人员都了解财会法规,争当执行财会法规的模范。(3)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财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够熟悉会计和财务业务工作,减少由于业务不熟而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4)深化体制改革,使上市公司运行正规化、国际化,以减少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财务造假的可能性。(5)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都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给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造假问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6)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如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严格费用支付的审批手续。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1)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问题,对企业涉案人员和有关注册会计师实行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一旦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通过媒体爆光,造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誉。使企业不敢财务造假。(3)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如建立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机构。及时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做出处分。(4)建立注册会计师财务造假一票否决制。即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参与和包庇财务造假行为则取消其执业资格,收回其资格证书,从此,终身不得从事会计、财务和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股利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的A股市~20022007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股权分置改革,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为拓展行为公司财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行为股利理论;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
一、行为股利理论的理论综述
行为股利学派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股利政策,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财务学家的研究视野,使得对‘骰利之谜”的阐释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行为股利学派是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决策领域的延伸,所以行为股利理论的很多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行为财务学。
(一)国外行为股利理论文献回顾
Lintner(1956)提出股利行为模型,根据公司公平的观点,即把盈利中的多少返还给投资者是公平的,设定了一个股利支付的目标比率。由于公司管理者认为稳定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将受投资者欢迎,存在现金红利溢价,投资者对公司增加和减少现金红利的态度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公司尽可能稳定现金红利支付水平不轻易提高或降低。Shefrin和Statman(1984)在投资者自我控制问题、期望理论和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投资者为何偏好现金股利的模型。现金红利可以使投资者克服自我控制问题。同时,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有利于投资者从心理上容易区分公司盈利状况,避免遗憾心理,增加投资者的主观效用。这一理论可以说明公司支付现金红利实际上是迎合投资者偏好。Baker和Wurgler(2002)通过放松MM股利无关论的有效市场假定,构建了股利‘‘迎合理论”(cateirngtheoryofdividendso)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dividendpremium)。即当投资者对支付现金红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红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发放股票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发放股票红利。
(二)国内行为股利理论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形成机理。陈炜(2003)采用超额收益率的事件研究法,利用深市1995~2002年数据,提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政策的制定与公司管理层迎合市场和投资者需求有关,某时期市场对某种股利政策感兴趣,则投资者倾向于该种股利政策。黄果和陈收(20o4)运用Baker和Wurgler的投合理论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根据股票价格所反映出来的投资者的需求,投其所好制定出相应的股利政策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饶育蕾和马吉庆(2004)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存在心理值域,一旦派现超越这一值域,不仅使企业流出大量现金,而且可能物极必反,引起投资者对恶意派现的猜忌。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也有学者提出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并没有真正考虑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沈艺峰、黄娟娟(2007)认为,在一个中小股东法律保护较弱的市场中,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股利剥削中小股东的动机,作为股利供给方的上市公司所制订的股利政策往往只迎合了大股东的股利需要,而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股利需要。
(三)本文思路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以及股权分置导致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形成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支付水平偏低、分配动机复杂和政策稳定性较差三大特征。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内股票市场中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这使得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状态,造成股市过度投机,短线投资者远多于长线投资者。他们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派现不感兴趣,而是更为关注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同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约占总股数的l/3,流通股股东很难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产生影响。而Baker和wurgler的股利迎合理论以及所进行的两个检验的样本都是基于股权相对分散、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好的美国证券市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类似于在中国等股权相对集中、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又较差的国家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现金股利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所有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年度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下列上市公司:①含有B股或H股上市公司的样本;②上市公司处于特殊处理(ST或PT)的样本;③在2007年l2月31日之前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④金融或公共事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⑤上市公司总资产或净利润小于0的样本;⑥所需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本文选取每股现金股利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对股权结构产生了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的研究都表明股权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股权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为了量化股权结构,本文取了股权结构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作为解释变量: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因此,建立以下模型:CDPS=a+bLTBL+cH1+dEPS+eRI+Ⅱ£PC+gDA+hSIZE+8其中:a为常数项;b—h为回归系数;£为残差项。
考虑到各公司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以及不同年份各影响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不同影响,因此,该模型适合本文分析的需要,即通过分别计量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利政策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流通股比例、盈利能力、现金充裕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关联性作纵向比较,来考察股改前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否有影响。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的理论解释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控制变量包括每股收益(EPS)、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资产负债率(D/A)企业规模(Size)。
(二)现金股利实证结果分析
1.股改前2002~2005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1)。
表1显示:(~)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0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常数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I)、每股收益(EPS)、企业规模(Size)的t统计值都大于2,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③流通股比例(LTBL)、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的t统计值小于2,说明参数非显著可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和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每股收益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由此推断: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甚微,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几乎并没有考虑流通股股东这一因素。
2.股改后2006~2007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2)
2)。表2显示的是股改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显示:①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43,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除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的t检验值小于2外,其余五个自变量连同常数项的t统计值都大于2,说明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可取。③回归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企业规模与每股现金股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流通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现金股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股改前的正相关转为了股改后的负相关,同时参数估计值由股改前的非显著可取变为显著可取。换言之,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几乎无影响;而股改后,流通股比例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增大了2倍,说明股改后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和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是相吻合的。但从股改前后参数估计值的比较来看,股改后,参数估计值在减小,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在降低。根据股利迎合理论,以往的股利政策仅仅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要,而不考虑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局面有所改观,这说明股改的效应开始体现。
此外,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和每股收益都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得出的现金股利与当期盈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盈利波动现象突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股改前后每股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每股现金股利关系不显著。说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只想赚取买卖差价,获取资本利得,并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以企业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外部投资者是否会看好企业的成长潜力。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逐步增加,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代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财务支持,使它们快速地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一批亏损的企业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这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2003年对478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的一个访问发现,仅有18%的中高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危机识别能力,而超过七成的人仅具备对危机识别的较低能力,现代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却不断地多样化和复杂化,危害程度不断地加深。因此,通过早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来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别
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系统,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典型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和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公司外部风险以及财务实务风险。一是筹资其中一个渠道是借入资金,当公司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本付息时,需要筹借更高代价的资金,严重时甚至导致倒闭;另一个渠道是所有者投资,这种资金属于公司自有资金,不需承担收益风险,但当经营业绩不佳时,则会令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进一步的筹资,影响公司发展。当公司的投资项目时,由于市场调研失误、项目执行错误、资源投入不合理、交易过度等原因,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如2003年中航油则因为衍生品交易巨亏而申请破产保护令。二是当公司不合理的控制产能,通过赊销来扩大销量,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或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时,会导致现金流的缺乏甚至资金链的断裂。三是在股利分配决策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支付股利和支持在投资的比率,一旦没有合理的分配,则影响着未来的筹资或者企业的持续经营。四是当公司担保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还款付息时,公司需要付连带责任;当外部汇率剧烈波动时,公司以外币计算的资产与负债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如今年发生的卢布下跌。连带责任风险和外汇风险是现今主要的外部风险。五是由于公司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处理方法失误以及内部控制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处理不当而最终破产。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方法建议
最有效率的财务风险识别方式就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识别并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从而提前改进财务制度和控制资金流动,规避或降低损失。当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年报被出具了不发表意见、保留审计意见或怀疑意见时,应该研究公司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夸大了资产和收入等等,尤其是对存货的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方法以及折旧提取过程需要倍加注意,并注意现金流所反映的真实情况。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时评估财务的状况去调整公司的经营,通过调整筹资、经营生产活动、销售过程、存货周期等等的管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维持正常,当发现筹资成本上升、经营收入未达预期、股利分配过高或过低,或销售回收资金延期等等风险时,应该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并预测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其会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时,公司应组织财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对被担保公司进行理性的审查,避免因为管理人员主观的原因轻易为企业进行担保。相关人员应该详尽地评估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水平、商业信誉、还款能力等等。在形成担保关系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地对担保企业进行评估,当发现风险时应当及时主张权利,并做好使用抗辩权、追索权和免责规定的评估。当公司由于对外的经济和贸易而存在以外币计价的财产和负债时,财务人员也应该关注外汇汇率的波动,遇到以某些以外币计价资产或负债金额数目较大,或是该种外币汇率风险较大时,应评估损失的可能性并考虑使用选用如远期外汇合同等外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该再订立相关合同式尽量采用对公司有利的货币计价。如果公司有控股的子公司,在分析财务信息时则应该先合并报表,使管理人员清楚公司整体真正的财务状况,对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变动较大的项目;同时,财务人员应该观测各种财务比率的变动,常见的有:一是流动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二是负债比率:总资产负债率、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三是获利能力比例:总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资金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等等,当发现某项目年度变化过大或某种比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管理层,让公司可以及时地调整筹资、投资活动、销售以及经营,使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另外,为了获取清晰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应该在报表附注中清楚说明采用的会计方法如合并、存货、折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所得税、股票计划、债务与借款安排等等,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评估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能合理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方法变更,需要向管理人员解释不同会计方法会导致的财务结果。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应该定期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为了避免人生操作的失误或者员工由于利益关系的故意隐瞒,公司应该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逻辑以自动发现财务信息的异常,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系统的业务逻辑,尽量涵盖新增的财务风险范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