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专业技能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9:55:26

序论:在您撰写专业技能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专业技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美术;素描学习

素描学习是大学美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人认为它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造型练习。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长期的素描专业训练中,搞好素描宜从以下几个面进行。

1.千方百计调动兴趣,找到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自己的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那么如何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欣赏优秀作品,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悟透艺术精髓-优秀的素描作品看起来简单,但是却作为经典流传的根本所在,从而加深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艺术大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要跃欲试。其次,虚心向老师学习,看老师的作品,从而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对自己要高要求,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素质。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这更能激发自己的素描兴趣。

2.虚心求教,感悟精髓,加强训练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学好绘画的关键。在作画的训练中,经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要虚心向老师学习,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由表及里地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比如:当发现形不准时,科研向老师求教,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方法,以便老师给予相应的微观指导,从而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多种方法并举,加强科学性

素描因素分析法。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要进行认真把握,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从而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移位、组合学习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训练方法的新的手段。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有时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可以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检验自己的成果

第2篇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类进出口企业的迅速增长,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因此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和岗位资格标准,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方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

关键词:报关;国际货运;人才培训

重视报关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单设实训即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5、组织课程知识竞赛

第3篇

专业技能养成系统主要由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技能测评四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实习为钳工、金工、数控等各工种实习;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技能比赛等;技能测评为职业资格考证或其他考证及企业级试题的测评等。具体组成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1课堂教学安排了为本专业技能培养所必备、必须的课程。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度,要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如本专业中对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技能)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针对制图、识图能力的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加上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技能得到了初步训练,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1.2专业实习,即工种实习。以06级机电专业培养计划来看,工种实习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中分别安排如下:

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说,高职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训教学搞得好不好。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以上的工种实习,可对学生的机械制图及机械工程基本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维修能力、机械加工制造能力、生产管理基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养成。

1.3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和技能比赛的形式进行。其中兴趣小组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学习兴趣小组,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尖子生和技能骨干为主,安排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可安排在校内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工或副教授、教授进行指导,也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本专业和宁波东睦公司合作的安排学生双休日实习,就是在各班中挑选学习、工作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校外实习兴趣小组,学习该公司一些先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另一类兴趣小组则以学习互助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改善学风,培养尖子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比赛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内部的技能比赛,一种是院级技能比赛,如学院技能节时安排的相关技能比赛,还有一种是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1.4技能测评主要有考证和企业级试题测评为主。考证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工作,通过考证促使学生在相关技能上的突破和养成。如本专业中安排的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CAD中级、Pro/E高级考证等。企业级试题测评是指用企业所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拟面试的形式进行,也可对收集的企业级试题通过整理后在校内进行。由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所提供的考核内容应该作为整个专业技能培养的指导意见。

2技能养成系统的实施

有了以上对系统组成的认识后,可以对具体的技能养成进行针对性的实施,现结合06级培养计划,介绍部分技能养成的实施方案。

2.1机械制图、识图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2机械制造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3电工应用基本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3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师资保障在整个系统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实施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教师的方针,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实现所有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的目标,使理论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熟悉职业技能考证内容和训练要求,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这一中心任务,完成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3.2经费保障一切活动都需要经费的保障,专业应对系统的实施,拟定一个经费预算表,并报学院教务处批准,确保经费的合理、正常使用。

4结束语

通过专业技能养成系统,对本专业所要求的任何一项技能的培养不再孤立,而是一个整体式的养成,类似于“反复训练、直到精通”的教学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4篇

电子信息工程是我院2010年才开始招生的新建专业,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招生规模基本稳定,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相对而言,学生基础较差,如何使进入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是我们必须要很好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由于电子类专业技术发展很快,诸多因素造成专业技能教育存在以下必须要改革的实际问题。

1.1专业技能教育方向不够明确

我院两个专业,应用电子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还划分不清,专业设置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培养目标,由于电子信息企业在研发、制造生产以及管理销售和服务的产业链中,需要该专业不同职业能力的人才。我们不可能培养什么都能的全才,而应该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现在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应聘时,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合作交流能力也不强。

1.2技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在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方向不够明确,所以课程体系构建中不能强化某个方向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还可能根据现有教师水平和工作量来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接触到相关专业知识少,而第二、三学期课程又较多,学生只能疲于应付各门课程的考试,不利于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同时,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还较弱,如相关技术资料及技术文档的写作能力差等,在省级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中显示出学生这方面的弱点。

1.3课程教学改革不深

对理论知识较深的课程仍然开设,也没有增加实践过程的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上,教材部分内容还存在过时,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不够,如单片机应用课程教材不新,理论多,仍然以汇编语言编程教学,学生难学懂,完整项目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也较差。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比如我院2003年至2004年建设的应用电子专业的电子技术与电工实验室设备较为陈旧,有些课程的个别实验教学还无法实现,部分实验只能在计算机上仿真完成。因此,毕业生对电子仪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影响了职业能力培养。

1.4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不够强

该专业的教师参加本专业科研项目少,在企业锻炼机会也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方面综合能力不够,对产品设计生成过程工艺也不熟悉,虽然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但离“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还很远。

2专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技能培养的引领

从2012年和2013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省电子设计与制作项目的职业技能大赛过程看,其内容所涉及的课程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以及传感器应用等。因此,我们在修订人才方案上下功夫,调整模拟电子技术到大一第一学期,单片机应用技术调整大二第二学期。重点是在实践教学中采取项目化教学,以大赛形式组织将学生分组完成实践电子设计制作任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的参赛项目内容很广,省选拔赛中电子信息类项目主要有: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动漫,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等。不同学校专业方向不同,所以选择适合本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符合的赛项参赛。我们选择了“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动漫”、“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分析该项目中显示应该所具备的能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哪些方面,这对我们在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以及更重要的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3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经过四年的研究和探索而创立的。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主要体现了现代工程师所应该具有的知识运用、产品及系统设计能力。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目标,以服务行业需求,把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结合电子类专业特点,并且通过对电子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内容,将CDIO教育理念和高职“做中学”的办学理念相融合,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构建符合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3.1确定职业目标

通过走访企业,以及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进行多方面市场调研和论证,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是培养面向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中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目前,对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组装检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售前、售中、售后)等,每一环节都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将高职电子类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3.2职业能力大纲制订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分解,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专业能力大纲。CDIO专业能力大纲包含4个层面:一是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二是个人职业能力和素质;三是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四是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每个层面又包含更多能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确定培养职业能力目标的前提下,细化专业能力,如知识结构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实用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制图与CAD,并要求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能力考证。

4专业技能教育改革措施

4.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充分体现CDIO环境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各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协同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我们遵循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现行专业课程体系,使之符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等理论性较强实践难度大的课程不再开设或为选修。采取以项目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来精心规划本专业CDIO项目,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三级项目体系为育人环境。首先设置了能体现知识综合与专业能力要求的一级训练项目,并要求其贯穿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二级为包含课程群和某一方面专业能力要求的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加强核心课程的学习,减少理论课程,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来增加实践课程内容,以提升实践能力;三级项目为某一课程及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可以将课程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设计为课程设计类项目。整个课程体系把专业核心课程教育与项目训练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CDIO工程应用能力。

4.2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选择实际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任务提出、知识学习、分析实施、任务检查、交流评价”五步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3实践教学改革

从行业需求出发,在现有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电子生产设计与制作及工艺实训室,构建满足CDIO教学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深化校企合作,新增以本地区大中型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训基地群。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实训项目,充分发挥与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省、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大赛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进而培养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3)建立开放实验室,实施学生创新社团训练。如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由学生自己寻找项目,组织教师进行评审,对立项的项目提供辅导和部分资金支持,开放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学生自己完成项目,充分锻炼自己的工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4.4师资队伍培养

加强与省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联系,积极选拔教师参加省级和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其先进的职教理论与方法。以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突出,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申报相关科研项目,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承担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途径,提升专业驾驭能力。每年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多种工作,在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同时,提高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步建成“双师”型教学团队,以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求。

5结束语

第5篇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传统模式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没有能够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知识与技能素质未能得到协调发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技能训练是突破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其立足于教学大纲,着眼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紧扣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技能鉴定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块整合,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综合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而且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更为紧密,有助于中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

2.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理念

开展电子应用专业技能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首先要对本专业未来就业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的任务、技能要求以及所需掌握的知识等方面状况,将其细分为电子整机装配、维修电工以及家电维修等不同的培养方向。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以及综合技能等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编写教学计划与方案,组织开展教学训练活动。另外,还要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以及技能训练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对教学成效开展检验。

3.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的实施要点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与过程优化,紧扣实施要点开展教学工作,重点要抓住“四个三”。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三个方面的细化,依据实际情况调整为电子整机装配、维修电工以及家电维修等三个不同侧重点的方向。其次,要对不同方向培养内容进行三个版块的划分,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版块、专项技能版块、综合技能版块。第三,要将一体化训练内容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要求与层级,最基础的要求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毕业的资格,第二个层面的要求为专业技能获得认可,取得专业技能证书,第三个层面的要求为培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教师在这一模式的运用中,要紧扣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互动反馈”这三个基本环节,这也是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项目引导是将技能训练的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项目训练为载体开展教学训练。任务驱动是指教学中依据项目要求,将知识点掌握以及技能训练的目标要求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将这样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相互的合作去突破学习难点。互动反馈是指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辅导,尤其是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显得较为重要,并及时搜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训练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教学为例,笔者将教学训练项目设置为8个方面的学习任务: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选择元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依照电路图装配电路、分析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与原理、电路的测试、装配制作直流稳压电路板、测试调试电路板、制作电路板的实际应用。整个教学训练的难点要点也在这一组学习任务中有效体现出来,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揭示出来,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相互协作,以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的项目训练中,依据自己的独立思考、想和合作,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在“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任务中,学生对电路图原理的分析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在“选择元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任务中,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在“依照电路图装配电路”任务中,学生的焊接技术及其电路安装工艺等方面得到了训练与培养;在“分析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与原理”任务中,学生对电子电路图识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电路的测试”任务中,学生能够提高电路检测与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类电子仪表的运用;在“测试调试电路板”的任务中,学生调试与排除电路故障能力以及综合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制作电路板的实际应用”任务中,学生学以致用和改革创新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4.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的显著优势

第6篇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第7篇

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交流极剧增加,随之应运而生,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交流、学习、工作、生活,人们都可以清晰地发现,英语无时无刻不渗透在生活之中,虽然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对于西方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缺乏实践和交流经验,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这体现出教育方式、方法、体制的弊端,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驱动假设理论”为教育改革灌输了活力。她认为没有语言输出,就没有学生对外界知识的大量获取,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就难以灵活的运用,不利于语言能力素养的强化和拓展。不同于完全强调输出,该假设认为应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拓展同学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就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职场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转化为能力,更加适应现代化英语教学的需求(。马蔚华,2011)然而,现在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专业性不明确。职业英语课程应该区别于其他本科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保守。虽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英语教学方法,但仍难以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3)实际操作能力差。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知识水平,难以应用于生活实践,造成职场竞争能力差等弊端。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举措

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的内涵和目标,笔者进行了一些理论方面的探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较大的变革,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输出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目标阅读、情景写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其主要包活一下几个环节(林立新﹑杨金国,2010):

(1)设置输出驱动性任务。通常设置为情景模式、目标阅读,设立情景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学习具体化,即教师给予一个具体的场景,有学生自行编排对话、剧情设计、主旨表达,这能极大地驱动学生的表现欲望;目标阅读,即教师给予课程的主要任务或者问题,由学生带着目标去交流、探讨,教师则负责课程方向的引导和纠正,以任务为依托,能够极大地驱动学生们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交流。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分组,这是英语学习和当前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小组交流的意义就在于将比较复杂的任务分块处理,这样极大提高合作效率,减低输出焦虑,对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任务分工的合理安排也有极大帮助。

(3)展示成果。小组成员通过海报、视频、宣讲ppt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这是推动前期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成果的展现,并不仅仅考虑的是荣誉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学习内容的回馈、本组的任务分工、项目合作交流,这极大地提高了输出驱动的效率,对学习内容巩固、小组内部团结建设、个人自身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4)用实践印证以提升英语素质单一的英语学习如同温室的花朵,并不能适应求职就业等社会需求。英语作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能将它局限在学习,应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教师要为学生拓宽渠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笔者看来,教师工作者应加强学生们在校内外的英语交流,不同团体、不同组织之间应创建有意义的活动,加强校企间联系,通过参观、交流、实业、助理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竞争力(文秋芳,2011)。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