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市场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29:59

序论:在您撰写市场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市场学论文

第1篇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在教育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金融市场学》这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辅以仿真实训和双向互动模式的手段,以期能使学过《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学生能适应现行的金融毕业生从业环境和人才甄选要求。金融市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牵涉到金融市场上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融通和运作活动,同时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典当、抵押、拍卖等数十种金融活动有关,而且,还要研究和分析金融市场的发育、形成、成长和发展过程,对现实经济中的宏微观经济中出现的金融问题都应不同程度地有所涉及。金融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在银行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开列仿真实训类的课程,但是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仿真实训类课程必须以案例教学为先导。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课程里的实践方案设计

(一)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案例选择与开发

案例教学是金融市场学创新的教学方式,它不同于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它以案例分析与讨论作为基本教学内容,以师生互动为基础,辅以仿真实训为检验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案例教学基本是以案例为依托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案例质量。甄选案例和设计创作案例应是展开教学研究活动的第一步。适用于金融市场学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包容性和百科性。所选案例应该涵盖当前需要讨论的知识点,应使得该案例能够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同时,该案例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百科性,能使得学生在案例情景中了解相关行业背景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对所学章节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其次,代表性和启发性。学生在经过讨论案例,学习案例这个阶段之后,应该能够在今后就业面临实际问题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汇市场的案例选择为例,外汇市场的案例中不仅应该包含形式各异的外汇市场专业术语,同时案例中应该辅以外汇牌价的汇兑计算。学生在经过外汇市场理论的学习之后,应能够处理银行等金融机构柜面业务汇兑窗口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除了选择具有以上特点的案例之外,教师应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或金融机构,了解行业内的现行实务,争取用自己的业余知识编撰出一系列案例库。教师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尤为重要,案例开发的情境应该尽量丰富,从工业制造到政府部门,从非营利组织到金融机构都应该包罗。

(二)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讲授点评与讨论技巧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结合金融市场学课程内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授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第一,从理论出发,帮助学生向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引导。金融市场学的教学对象是已经掌握了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基础课程理论的本科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各金融主体的行为(包括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利、政策行为和监管行为),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关于各章节中由教师精心甄选或是开发的案例,必然包括了各金融子市场主要术语和概念,往往情境都设定的是现实金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着高度的真实性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讲授抵押和资产证券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应用情况,结合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危机,展开一系列有意义的分析讨论,研讨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通过案例教学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市场学中金融子市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第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金融市场学课程多是与金融工具的运用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内容设置,而金融工具在这样一个金融全球化的时代早已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金融市场学的案例教学,也早已转化为关于形色各异的金融工具的案例教学了。案例教学原本就注重于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同一个案例,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必须适应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其他人的见解,并提出有说服力的答案。案例教学过程中,主体的角色转化也已成为学生替代教师作为主角。学生在教学内容展开的前几周,就已收获相关的案例材料,预习案例内容是学生们课后的主要功课。如果课程内容中设置了小组讨论,那么学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向同组人表达其对于案例的看法,同时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作为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及小组的整体见解。这种教学安排,无形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传统的金融市场学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即是该市场理论知识的传道授业者出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甄选出案例的介绍也不应当仅仅浮于表面。引导组织课堂讨论是教师首当其冲的,其次,启发学生形成自己对案例的独特的有条理有学术根据的见解才是教师案例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受限于阅历,受限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薄弱,受限于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不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而这些障碍是有碍于学生形成自己言之有理的观点或见解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整场伴随式的引导就显得意义重大,这种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讨论顺畅或是观点的表达,更有利于研讨结束后教师的点评工作。学生从中肯的点评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整场案例研讨的有建设性的评价。这些点评作用极具有启发性,更是教师今后编写开发案例的第一手素材。

(三)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考核机制的优化

第2篇

金融市场学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个入门课程,几乎所有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在教学中都安排了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授课老师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认识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随着高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稳步展开。

二、金融市场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陈旧

之所以经济管理专业将金融市场学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体系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所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态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任课讲师对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持排斥态度,以至于在讲金融市场学的时候,更多的内容侧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视“市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误导了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正确认识,还使学生对了解整个金融经济体的构件格局产生了影响,实属人为因素。

(二)教学环境单一

金融市场学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解析,还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详细的讲解一些经济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很强,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经贸业务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紧扣时展的主题,选择较为新颖的教学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那种单一的教学环境下的实际授课效果,非但让学生达不到对经济管理学有深刻的认识,反倒会对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学教学新方法

(一)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

金融市场学中的理论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管理格局而言,目前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资本市场和经济金融环境中存在很多变数,要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完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内容。这样做一是能把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发挥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总结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后的职场规划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客观的了解我国经济管理组成能有很大的帮助,四是能让学生既能把在课堂理论过程中在实习实践中得到明确的解析,还能把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再带回课堂上进行分析;五是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转变,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这种实习实践学习过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让学生接触较多的经济实体,不要局限国企和金融经管单位,因为受到体制的影响,这些单位中许多经济数据的上报过程较为漫长,而学生的实习实践周期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尽量找一些民营经济体或非公有制经济体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为最佳。在这些经济体内,会计和金融措施应用较为灵活,能让学生在较短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最大化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阶段里,理论知识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验证的,所以穿插着理论知识,期间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作为印证。这其中也包括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总结出来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的,讲解起来既得心应手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课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考虑既成事实的成功案例来进行讲解,还要综合一些经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拿出来讲解,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金融经管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规避了这些风险,才能使其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课老师在进行案例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离教学环境最近的时间段来进行选择,这样有的放矢是为了能配合理论的时效性,让二者产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战时期的经济环境来套用美国次贷危机下的金融措施的话,那就贻笑大方了。与此同时,要充分地考虑中外不同经济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虑经济基础而单纯的讲解外国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话,那对于综合分析整个经济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与其他课程做好衔接和融合

金融市场学是经管和金融范畴里的一个基础课程,无论学生的日后专业方向是财政学、会计学还是金融学、经济学,都要将金融市场学作为基础,经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特定的学科分类概念,其中很多知识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与之想融合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印证金融市场在整个经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树立学生更强的学习信心,增加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甚至是经管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第3篇

传统教育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中心,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与建构主义的观点相悖。建构主义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而教师的作用也由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要职责转变为以引导、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为主。因此在建构主义者眼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提出一种与建构主义相配合的教学方式。[2]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我们可将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设计原则概括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并建构其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充当被动的接受者。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应该转变其在教学中主导的作用,而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学设计时应时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建构知识应该是一个人主动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二是积极运用知识。学生应该在多种不同环境下积极运用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外化”。三是努力实现自我反馈。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学生能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二)强调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者对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进行了区分,前者是由教师控制并主导的,而后者则更加自由。在学习环境中,学习是主动且自由的,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工具和资源完成自己的学习,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其他学习者的协作与帮助。自由开放式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情景的构造,因为知识总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的,且在不同情景下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造各种与现实相似的虚拟情景,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使其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自主的学习。

(三)坚持合作学习

如果学生孤立地凭借自身的经验对某一知识进行学习,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对知识的建构也是不全面的,同时也缺乏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合作学习则克服了这个缺点,它更加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协商互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的建构。在设计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组,给每一个小组特定的学习内容,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并提出问题和总结小组结论,然后与全班分享小组成果并再次展开全班内的观点交流。[3]这样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在讨论中汲取他人的观点,完善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新的领悟。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只是教授者,还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亲自参与到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起导向性作用。

二、《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金融市场学》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作为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金融市场学》有许多显著特点。

(一)内容重叠,篇幅宏大

《金融市场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重叠之处。例如,传统金融市场部分一般是《货币银行学》所侧重介绍的内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部分是《金融工程学》的主体内容;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证券投资、金融监管等部分则有专门的《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和《金融监管学》等课程加以对应并详细介绍。在体系方面,一本较为全面的《金融市场学》教材往往除了涵盖上面已提到的内容外,还包括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效率市场理论、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风险等内容,俨然是一部范畴众多、体系繁杂、篇幅宏大的金融学小百科全书。《金融市场学》课程的这一特点提高了教师教学时对授课内容安排的设计难度,任何一个知识点的脱节都会增加下一节内容的理解难度。

(二)注重实践,史论结合

《金融市场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现实中的金融市场体系及其运作状况有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并在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金融市场问题的能力。讲授这种旨在将课本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学科需要教师借助良好的实践认知和和广阔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学》涉及很多历史事实与典故,在讲授《金融市场学》时,要熟悉这些内容,要善于从各种零散、破碎的历史事实与典故中找出相关理论的线索,梳理理论,总结规律。反过来,为了将这些历史讲得有骨有肉,又需要将相关理论贯穿其中,拓宽广度,挖掘深度。

(三)时效性高,开放性强

在这个日益开放和自由化的经济环境中,金融市场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交易方式、工具乃至市场层出不穷。教科书的更新步伐难以跟上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学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校园与书本的象牙塔中,他们终将会面对这个迅速发展的市场。一旦他们跨入金融市场,显然仅仅依靠书本上教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金融市场学》是一门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时时注意紧跟金融市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金融市场理论的最新进展,对市场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有目的、有前瞻的筛选和加工,然后结合课本,合理地给学生传授及时、科学、新颖的知识。

三、基于构建主义的《金融市场学》教学设计

《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建构主义理论对其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之贯穿于《金融市场学》教学设计,无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根据构建主义原理,《金融市场学》应做好如下几点教学设计:

(一)提纲挈领,抓好入门介绍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爱因斯坦的这一说法为实现构建主义教学原则提供了一种思路——培养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金融市场学》的兴趣,教学伊始,任课教师就应紧紧抓住师生第一次见面的宝贵机会,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与对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提纲挈领地做好入门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对有经验的教师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很多。以己为例,为了介绍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使其能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地了解并体会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和《金融市场学》的学习意义,笔者采用了图解法,具体如图1所示。图1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模型,它对现实中市场主体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关系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简化与抽象。其中,在商品市场上,作为要素的唯一所有者,家庭部门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获得收入并凭此购买消费品;而作为唯一的生产者,企业则向家庭购买生产要素生产商品,并将其出售给家庭部门。最初,家庭与企业之间通过直接的物物交换来获得彼此的产品,这种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货币尚未出现,因而也就没有所谓的“金融市场”。但物物交换面临所谓的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创造了货币,用来作为交易媒介方便商品交易。随着货币的出现,货币流通产生。但货币流通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现代金融,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部门有了闲余资金,即储蓄,而企业又需要借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资金融通才成为可能并必要。于是,金融市场应运而生。金融市场是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桥梁,决定着社会资金的融通规模与效率,对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作为一门研究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学科,《金融市场学》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现实世界和深入了解国民经济如何运行,也有助于我们积极投身现实,成为金融市场的弄潮儿。

(二)讲练结合,突出学生自主性

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与实践,《金融市场学》的教学内容现已大同小异,其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显然,这些教学内容既涉及一般知识的介绍,又涉及各种理论的应用。因此,在教学时,不能让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相反,应根据建构主义教学原则,突出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多练习,实现干中学。这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金融市场学》教学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备课,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展开全面、科学的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授课时精讲、重点讲,甚至只讲这些内容,而对其他内容则需泛讲或略讲;二是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课前将教材中容易理解的章节布置给学生自学,课后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三是介绍一些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和专业报刊杂志,引导学生多浏览这些网站,多看财经报纸杂志,并鼓励其在课堂上多利用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展开讨论;四是针对教学内容,开列参考教材书目单,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教材,采众家之长,加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案例,强化合作学习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通过使用比较能反映教材内容的实例,让学生展开分析讨论,使其从特殊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研究使学生活用课本知识。[4]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能使书本上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高度契合。因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关注的不再局限于学生对课本中基础理论的掌握,而是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台前走到幕后,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入小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和探讨,小组成果可以通过ppt和演讲等形式予以展示,然后全体再就小组结论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这种群体间的观点和思想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套适合其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金融市场学》案例的选择方面,可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在讲解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可以使用一些说明式案例来辅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规避功能时,可以通过举一个套期保值的实例让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加以形象化理解。另一种是在讲解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时,可采用讨论性的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股票市场的发行和流通时,可以让学生就目前国际上不同的股票发行制度展开讨论和研究。

(四)借助网络,突破书本局限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推进,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面对这一形式,市场营销日益成为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航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社会对专业化、年轻化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基于此,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手段来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0引言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也是经济管理各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核心课程的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通开设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教材、教学方法在不同的院校出现,虽然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但若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不成功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发现,认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大,所存在的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即使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但采用的案例也是老一套,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有时会出现教师“一张口讲,学生就知道讲些什么”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了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步伐抛到了后面。(2)专业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专业型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使得教师只能从一些参考书上借鉴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给学生讲解,实事求是的说,有的教师备一次课用上几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所授课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潮流不相吻合,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严重“缺钙”。(3)教材建设滞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明显欠缺。虽然近几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有几十种,但是主要内容相互借鉴部分太严重,缺少特色,尤其是能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编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2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在短期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营销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必须在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删去这几门课程的共同部分,从整体上把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科教师就能突出重点,能有充足的时间从整体上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后,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更加突出,给学生能留下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以便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是实践锻炼后,学生进入社会,就非常容易的把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营销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相粘合的现象,这样就能够在短期内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市场营销人才。

2.2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换角色,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手段需要加强:

(1)案例讨论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只讲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陷入“学生厌学一教师厌讲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陷阱,最终导致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市场营销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角色互换

要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单纯教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知识,可到网络上搜索一些案例,可通过报纸、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或亲自实践,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到讲台进行10分钟的主题发言,通过角色互换,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教授课之外,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循环滚动式教学

所谓循环滚动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相关大类,一个阶段讲解每一大类每一部分,等第一大类第一部分讲完之后,接着讲第二大类的第一部分,如此循环下去,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同一类知识的听觉疲劳,可以给学生不断补充新鲜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前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框架,避免学生出现“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得知:把市场营销的“4PS”分阶段的循环滚动式教学比单纯的按章节依次讲下去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循环滚动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4)情景模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厂商、推销者、顾客等不同角色,给教学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平台,使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到一定得场景中,达到在演练中学习,在演练中提高。正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授促销的手段时,就把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确立一个组长,分头讨论每一个小组要促销的商品和采取的主要促销手段,然后创设情景演示让学生演示,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参与气氛非常热烈,每一位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时教师要认真的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指导,这样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任务在和谐、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3教学考核的改革

为了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教学考核手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在教学考核中可以适当缩减营销理论的考核成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注重学生平时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教学观察把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按照3:4:3的比例是合适的,这样有利于改变传统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有利于把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发挥出来。

考核的方式一旦变化,学生就会灵活的跟着成绩的“指挥棒”走,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一步加强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程度。

第5篇

尝试教学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地展开.要想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有更多收获,就需要教师做好知识教学的有效铺垫.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到的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都已经有所接触,高中时期则进一步将这些知识实现了拓展与延伸.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讲授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于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效回顾,尤其是要为新知教学做好铺垫.这样能够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并且帮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明确方向性,这样能够保障尝试教学更加高效地展开,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初中时期学过的向量知识进行回顾,再来告诉学生新课讲授时需要研究的内容.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法告知学生用几何的方法来研究向量和进行向量的运算,本节课开始在直角坐标中来研究向量及其运算的问题等.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几何的方法来研究向量和进行向量的运算等技能.在这节课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如果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那么在后面的课上要让学生掌握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以及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等内容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必要的知识铺垫很重要,这不仅能够保障新知讲授更加顺利的展开,也是为学生的尝试学习进行良好铺垫.

二、善于发现相关问题

在高中数学尝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要让学生在积极的尝试中应用学过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与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犯错,犯错后对于问题的处理非常重要.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意识到自己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漏洞.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做好尝试教学的回顾与总结

第6篇

1.翻转案例教学。目前,很多任课老师面临案例创新的困境,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随意找来案例有个很严重的弊端。因为资源的共享性特征,学生有机会并能在网络上找到答案来应付,本应该锻炼的能力被抄袭拷贝所替代。案例的时效性经常被忽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已经“过时”的案例故事。对任课老师而言,使用这些案例是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案例是否被精心准备过,学生心知肚明。

2.小组化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与学生讨论方式来引导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快速的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由于授课班级人数众多,会导致课堂混乱、嘈闹的情况。如不能适当引导必然会偏离讲授的内容。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求实现小班化教学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项目小组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来配置小组。运用PPT的方式汇报讲解本组的调查过程与分析结果。通过一次完整的市场调研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如何解决教师的困惑

1.引入现代化教学工具。市场预测相关章节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公式,这些复杂枯燥的计算一般都是要求学生通过手工进行的。在课堂题目练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相互抄袭答案的情况。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大量企业开始着手使用专业软件来取代原始手工操作来整理、分析数据,所以信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会有很大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期望教师能介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比较普及的数据处理、分析、预测软件,如Excel(数据处理软件)、TSP(时间序列分析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如能在实训课上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不仅能解决枯燥的计算问题,降低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对理论转化成实际市场数据信息处理的能力。

2.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用获取积分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上课状态。回答问题就加分,调动其积极性。小组在做作业时,先相互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的方式收集idea(想法、主意)。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教师此时可以进行点评打分。平时分占比例高于期末卷面分这个方案并不是对学生的减负,而是重新分配了学生的“负担”。每天做一点,积累分数,通过一门课程就不再是难事了。让“一考定终身”情况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在平时”。

三、结语

第7篇

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是第一阶段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思维,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1.市场营销岗位认知实习,通过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增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营销活动的策略与手段的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2.邀请企业各层次营销工作人员、营销专家学者或者往届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课堂进行经验交流,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要做好营销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掌握哪些技能。3.由校内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开展营销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讲座,开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营销专业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4.开展营销相关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建立营销论坛,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

(二)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

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第二阶段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专业思维意识和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以校内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的分模块的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四大专业核心技能: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网路销售能力、销售与谈判能力专业1.实验室软件模拟实践一是通过引进模拟创业软件、网络营销模拟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这三个实验室模拟软件体验市场营销活动的流程和营销决策的制定、创业的整个流程、市场调研的程序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网络营销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模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掌握。二是让学生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系统,进行模拟企业决策。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组建虚拟的模拟公司来熟悉组建公司的各项工作流程,并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从多全面了解和实施营销决策,并采用软件对抗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创业模拟的认识[2]。2.以竞赛促实践竞赛的方式因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对抗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是采用校内比赛的方式,如商学院学生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节、实践周活动等方式,开展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品牌策划、商品模拟销售竞赛等比赛活动。通过校内比赛可以在学生中间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为将来参加校外的比赛积累经验。二是借助校外各层次与营销相关的学科竞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学生能深刻体会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3.举办大学生商品展销会展销会可以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每次3-5天,整个活动由营销专业学生进行组织,参展人员是各年级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展销会期间参展学生自己选择商品、联系货源、设计展台和销售商品,自负盈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完整的从寻找货源、采购到现场销售的整个过程,同时可以锻炼学生销售谈判的能力和与客户交流的能力。

(三)实战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战式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真正的深入实际企业开展生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营销能力,是实现营销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集成,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应用。在这个阶段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1.创建大学生市场调查咨询中心该中心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指导、规划和监督。其主要业务是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咨询服务,同时可以为大企业或政府机构专门提供电话调查服务。由学生担任公司经理、业务经理、办公室主任、分析员、访问员等职务。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突出培养营销专业学生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发现并衡量创业机会,提高创业能力,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市场调查实际工作中。学生团队可以跨年级不断滚动,以老带新,师生共同创业,使市场调查中心成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摇篮[4]。2.成立网络创业中心网络创业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开网店进行网络创业。其工作内容是使学生熟悉网上开店技巧、注册正式网店、选择网络销售的商品和货源、学习网店运营技巧、熟悉网络推广方式等,帮助学生在未走出校门前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毕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6]。3.成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宗旨是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或者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创业的基地,鼓励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园设置管理中心,可以聘请学生、校内老师、校外企业人士共同管理,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掌握从从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筹集资金、工商注册、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店面设计、财务管理、照章纳税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经营流程。通过创业实践,可以实现学做合一、教学相长、师生共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6]。4.组建学生营销公司为了培育实战型、创业型营销人才我们可以尝试组建学生销售公司,它可以将学生的能力培育与素质教育合而为一。学生通过销售公司的运营和项目化的营销实战训练,可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营销业务工作流程、操作情境的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营销知识。该实体营销公司需要由学校出资进行工商企业注册,并规划专门的办公区,对外联系货源或者客户,对内进行销售。营销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在学生中招聘和选拔,并能容纳一定比例的专职教师担任管理人员,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可以由学校派出。与在模拟环境下的实践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营销环境更真实也更复杂、学生在营销公司的角色是真实的并对营销公司的业绩负责,学生在工作中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决策,考虑问题周密,对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为老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并可以弥补校外实训基地在数量上的不足[7]。5.校企合作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和万胜呼叫中心、屈臣氏、娃哈哈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但是合作方式仍需不断深入。下一步的校企合作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学生深入企业某个岗位进行长期深入学习,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能够和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更全面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实际知识和能力,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将来的职场环境,同时实习企业也可以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表现优秀的还可以作为储备人才。第二,与企业联合举办定制班,校企共同培养。这种方式是在企业的参与下,学校不再按照以往的培养方案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而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岗位需求特点来安排相应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的文化等基本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订单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企业的岗前培训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直接对接。第三,校企联合组建实体销售公司。此种方式可以和前面的学生销售公司相结合,由学生进行管理,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业务拓展。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在实际工作岗位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第四,校企联合进行营销决策。此种方式是企业允许学生参与到一部分的营销决策中去,比如市场调查、促销策划与执行、渠道开发与市场开发、广告策划、产品设计、商品销售等决策。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展开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智慧帮助企业决策[8]。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