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9:57
序论:在您撰写成人护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临床资料
总结2005年10月~2008年5月78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气管插管35例,气管切开53例,包括气管插管后改行气管切开10例。
2术前准备
2.1环境管理病室内应光线充足、安静,经过有效的空气消毒,室内湿度要求18℃~22℃,相对湿度60%~70%。床边备有抢救包、气管切开包、氧气、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盐水、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纱布、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
2.2病人准备按常规和医嘱做术前准备工作。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在术前2~3min进行简要的讲解,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清晰、能实现的目的体系,让病人树立高度的信念,避免有害意念和防止意外拔管。
2.3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操作步骤,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各参考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故障的排查及各种应急处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派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护士做责任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督促检查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不断调整护理计划,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设专人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恒定,室内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用500mg/L“84”消毒液拖地,每4h一次。严格控制探视制度,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洗手,进入病室内应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以减少感染机会。
3.2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立即检查气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套管自气管脱出或压迫气管,注意创缘及套管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情况应警惕窒息,必须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3切口处理切口常规换药,2次/d。遇有污染应随时更换。套管固定带系牢,松紧度以能容一指为度,注意观察系带松紧度并及时调整防止脱管。观察有无感染和皮下气肿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做细菌培养。
3.4气管内套管的护理保持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关键,套管口覆盖1~2层无菌湿纱布,纱布干后要及时更换。内套管也是细菌寄生的重要部位,每天取出清洗、消毒2次,痰多时每4~6h清洗消毒一次[1]。我们采用煮沸消毒法。吸痰后将内套管取出煮沸15min,彻底清洗后再煮沸15min即可。
4呼吸道管理
正常人上呼吸道有滤过、调节湿度及混合空气作用,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管的建立使吸入气体绕过上呼吸道,因此必须湿化气道。
4.1气道湿化我们采用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cm,以0.2~0.4ml/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应在200~250ml/d[2]。湿化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4000u。痰液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100ml+沐舒坦30mg+庆大霉素8万u。持续滴入湿化液更接近气道的生理湿化状态,并且滴入速度缓慢均匀(<10ml/h),对气管刺激性小,减少了刺激性咳嗽,患者感觉舒服,呼吸道感染也明显减少。
4.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不能有效及时排痰,护理人员应定时翻身、胸部叩击,适时有效吸痰。
4.2.1吸痰指征包括以下指征:(1)床旁听到痰鸣音;(2)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3)气管压力增加有警报;(4)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吸痰。
4.2.2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各给予高浓度吸氧2min,以提高氧储备和防止缺氧及窒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后吸咽部再吸鼻咽部分泌物,以防把细菌带入气管内。吸痰时插入动作要轻柔、迅速,严禁导管在气管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s,连续吸痰最多不超过3次,以免引起剧烈呛咳加重病情。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关键词: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问题;调查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教学目标的整合《成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讲述了18岁以上成人主要健康问题的护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7]。通过对《成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使护生对护理学主干课程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另外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之实践教学,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
1.2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社会和国家对护士的执业准入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将疾病以器官、系统分类,把《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整合成《成人护理学》,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包含成人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二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体现整体护理思想,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三是能力与知识并重,注重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四是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注意体现知识的更新,反映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避免各学科讲授相同知识点时出现重复,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
1.3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精品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断更新和补充网络教学资源,积极推进网络学习训练体系,逐步实现教师护生交互式的在线提问和答疑,并力争通过2年~3年的建设将《成人护理学》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教学形式的整合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改革教学形式,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体验为主导的案例教学、循证护理教学、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教学法,使护生在体验中强化专业学习情感和技术水平,提高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改变当前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实施“早接触护理、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临床”的“三早”教学组织模式,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接轨,把护生培养成符合临床、社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1.5教学评价体系的整合根据护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把握护理教学特点,树立全面动态的教师评学、护生评教、教学管理督导组评教评学的三维教学管理评价方式。同时加强学习性听课、指导性听课、同行听课、检查性听课及校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信息收集、评价、干预和调控的教学管理循环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与不足,达到教学质量管理外部调控和自主调节的统一,确保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使培养出的护生既能达到学历教育的要求,又能在毕业后具有充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顺利通过考试,为就业创造竞争条件,提高就业率。
二课程整合的优势
2.1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缩短教学时间摆脱传统的“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通过将《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删除其中的重复内容,按机体功能系统进行内容的重组,将有相同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的病种组合在一起,克服了将一种疾病分割为内、外科护理的缺点,有利于护生连续动态地观察病情变化,力求教材内容结构化,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节约了教学实践,留给护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2.2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推行“体验式为主体”的多形式教学,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循证教学、角色扮演、课间见习等多种形式教学法。以护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景,让护生在参与过程中自己去积极地观察、探求、思考和体会,从而把新的理论、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护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转到我要学习,在体验中完成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应用、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3顺应护士资格考试需求,有利于考试通过率的提高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护生的新要求,制订相应的学科规划,及时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培养合格护士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使毕业生能在毕业后具有充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通过师生的不断努力,2012年和2013年我校护生职业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8.38%和98.00%。
三小结
1.1研究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成人护理专业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8人(92.91%),男生9人(7.09%)。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量表)由英国Dundee大学研究开发,中国医科大学翻译修订而成。分别为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5个维度,共50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分制,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以0~4分表示,满分200分;DREEM量表是尤其适用于改革变化中的医学院校教育环境测量的世界性测量工具,于课程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27份DREEM量表,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9.21%。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研究
结果显示,DREEM量表的5个下位量表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最高,该项得分为(39.69±4.14)分,得分率82.69%。教育环境子领域内得分最低,3项分别是我感到太疲倦而无法用心学习课程,得分仅为(2.14±1.24)分,得分率53.50%;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得分为(2.62±1.14)分,得分率65.50%;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得分为(2.77±1.02)分,得分率69.25%。教育环境子领域中得分最高项依次是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表安排教学,得分为(3.67±0.49)分,得分率91.75%;教学重点明确,得分为(3.65±0.56)分,得分率91.25%。
3讨论
纵观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校成人护理专业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学生求知欲高;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对教师要求高。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决定的。成人学生以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又具备工作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和提升愿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时间不足一直是困扰成人教育师生的棘手问题。这种时间短缺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绝对性时间不足,身兼数职的成人学生往往是有心无力地学习。与此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应关注“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有利于实现有效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由于人们长期的传统思想,对于护理这一门学科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护理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处于依附于其它医学专业的地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现今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存在并且得到相当的重视和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专业技能娴熟的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又非常巨大,所以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上,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培养而忽略了护理人文教育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表现为:过于强调技术性而忽视了临床护理的艺术性,过于强调技术性忽视了对人本体价值的尊重,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导致护理生与病患的沟通协调、人文关怀方面会呈现出不足的现象。近段时间频频出现的医患矛盾等等也给医学类学院的人文学科教育、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
2护理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
2.1护理学科的人文内核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在为患者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安慰、同情、关心等方式给予患者情感的关照。特别是护士工作与病人打交道的时间最长,对于病人术前术后的整个阶段全程参与,对病人的顺利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护士是最具人情味的职业。中国自古就有“医乃仁术”的经典命题,自从有了人类的存在,也就有了医疗活动。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对于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医学、文学、哲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与渗透。“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艺也,术仁乃医”。我国古代的医家认为医学其实是一种哲学思辩、关照生命的艺术。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体现。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2.2护理学与人文科学研究对象的统一
医学与人文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人。医疗技术使人们的身体没有病痛并且时时充满活力,而人文科学可以让人的精神境界保持健康,时时对人生充满希望。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成为护士,给予病人的人文关怀,很可能影响着病人对于自身康复的信心和对于疾病的看法。所以护士要加强人文类学科的学习,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个性需要,建立协调的护患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人文学科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医疗技术层面所能解决的。
3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前文的分析,在医学类护理院校进行人文课程的合理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很多医学类的大中专院校近年来都意识到这一点,也做了相应的课程安排,但在课程开设和课时数上还是不够重视,现对于护理教育人文课程设置提出自己一点意见和建议。
3.1必须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我们所设置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工具性”的人才,而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具有整体护理理念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医学类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以往的有医生看病,有护士换药就行的粗放型需求了,病人需要的是更多更为具体的人文关怀,甚至是心理辅质的治疗。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仅要求具有专业的医疗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整体护理的概念。合格的护士除了对于病人疾病的关注外,还应当加强对病人本身的关注,这包括如:病人所处的环境、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病人的疾病史及其他的物理因素等等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整体护理的观念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护士已经不单单是护理技术的操作者,更是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病人健康指导者。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的合理化,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2优化课程设置
3.2.1课程设置合理
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进一步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规划人文课程的设置,形成核心体系,与医学类课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在我国,医学类的院校大多不是综合性的大学,而是独立的医学类院校,护理专业在医学类院校中也属于比较新的专业。所以在医学类院校固有的课程设置里往往会忽略人文课程的设置。即使有设置一些人文类的课程,但是往往表现为与专业课程的协调性比较差、课程结构随意性比较大、课时数少、课程体系整体失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面对这种现状,要结合自身医学院校的特点和护理专业的特色,文化类课程的老师和医学类专业课的老师一起来合理的规划护理专业人文课程的培养方案和设计。使得人文课程设置与医学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互相影响。注重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医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有机联系,构建一个统一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
3.2.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他们更清晰理解人文学科与今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联系,让他们认识到人文课程的设置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而是为了日后他们能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设置护理专业人文类课程时,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有的放矢的开设人文类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讲座及相关活动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开设“护理应用文写作”、“护士人文修养”等必修课程。开设“文学欣赏”、“社会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开展社交礼仪、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等讲座;以及合唱、话剧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学校的人文教育还应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如:营造学校浓厚的人文环境,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学生进行人文学术类的讲座等等。
3.2.3加强师资培训
1.1研究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成人护理专业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8人(92.91%),男生9人(7.09%)。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量表)由英国Dundee大学研究开发,中国医科大学翻译修订而成。该量表由5个下位量表组成,分别为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5个维度,共50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分制,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以0~4分表示,满分200分;DREEM量表是尤其适用于改革变化中的医学院校教育环境测量的世界性测量工具,于课程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27份DREEM量表,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9.21%。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DREEM量表的5个下位量表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最高,该项得分为(39.69±4.14)分,得分率82.69%。教育环境子领域内得分最低,3项分别是我感到太疲倦而无法用心学习课程,得分仅为(2.14±1.24)分,得分率53.50%;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得分为(2.62±1.14)分,得分率65.50%;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得分为(2.77±1.02)分,得分率69.25%。教育环境子领域中得分最高项依次是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表安排教学,得分为(3.67±0.49)分,得分率91.75%;教学重点明确,得分为(3.65±0.56)分,得分率91.25%。
3讨论
纵观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校成人护理专业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学生求知欲高;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对教师要求高。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决定的。成人学生以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又具备工作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和提升愿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时间不足一直是困扰成人教育师生的棘手问题。这种时间短缺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绝对性时间不足,身兼数职的成人学生往往是有心无力地学习。与此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应关注“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有利于实现有效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可以随教学需求和应用环境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