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9:53
序论:在您撰写体形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与城市设计创作密切关联的“集体”构成
“集体”一词源于社会学,是指为一定目的而紧密结合起来的许多人,构成集体的三个要素为目标、关系与主体。首先,集体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的主体。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与其关联最密切的主体有二,一为方案创作的设计团队,二为日常生活的市民大众,两类主体都具有多元量化特征。其次,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毋庸置疑,城市设计上述两类主体内部存在密切的联系,设计团队内部的关联主要体现为现代职业分工基础上的“技术关联”,而市民大众之间的关联则比较复杂,诸如血缘关系、职业关系、教育关系、地域关系等。关系,是集体理性形成与存在的基础。再者,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有共同目标。对于城市设计,设计团队的目标在于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市民大众的目标一为空间生产辅助,通过合理参与城市设计的空间塑造过程,辅助设计师营造适于自身生活的物质空间环境,二为合理空间消费,依据自身的条件,创造合理的、多元的空间需求(图1)。
2.以效率与公平为内核的城市设计集体理性
依照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经济人”的理性分为两种,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个体理性的本质是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是个体在既定信息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行为。而集体理性是以群体利益为出发点追求效用的行为,目标是高效率、内部稳定和成员间的公平。[1]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两者之间存在博弈。个体理性应以集体理性为基础,集体理性须以个体理性为前提,绝对个体理性与完全的集体理性都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达到系统最优的基本策略,应在客观现实的制约下,在集体理性的指导框架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机制设计使个体理性得以生成和扩展,即在满足一定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效率与公平是集体理性的内核,集体理性的效率在于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2]集体理性效率获得的基础为集体的良性存在,而前提条件为集体内部利益主体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可持续的动态平衡关系,在此关系形塑过程中,公平是其核心的基础支撑。当代城市设计具有多学科交融特性,其创作不应单单是城市设计师的独秀,完全依照其个体理性去塑造城市,而应是在一定效率支撑下,通过较为公平、公正的机制设计建构具有合理知识架构的城市设计团队,依照团队的集体理性去合理地塑造人居环境。城市物质空间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延续性,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多元的复杂性,具有时空维度上的多元利益主体。为了合理协调与平衡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实现对城市开发的有效动态控制,城市设计应在集体理性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机制与方法建构具有效率的实践操作体系。
二、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机制
为了追逐最大化的群体效用,集体理性指导下城市设计应建构知识结构完备的创作团队,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应建构有效的作用机制保障创作团队的内部稳定与平衡,使其既能够产生有效的集群合力,又能够发挥个体的专业能力。
1.多元专业人员与利益主体有机融合的创作团队
塑造和谐的空间关系是城市设计的作用主旨,和谐空间关系的塑造除了受美学的形式法则作用外,还受到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尺度下空间之间关系的塑造需要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及市政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析与整合需要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城市开发的过程控制需要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由此,依照城市设计实践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其创作团队应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除上述依据知识结构确立的城市设计创作团队构成外,按照城市设计服务对象与实践宗旨,尚需市民大众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当然,两者在参与方式、参与过程上与核心创作团队不同,市民大众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方案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行政管理人员主要通过前期调研的配合、方案阶段汇报的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
2.垂直指令与扁平网络管理有效结合的作用机制
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转变必须依赖合理的制度安排。城市设计创作团队,依据参与方式与实践特性的异同,可分为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直接参与主体与间接参与主体。核心创作主体包括城乡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市政工程师,参与创作主体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之间应采取垂直管理的作用机制,即核心创作主体是团队的中枢,参与创作主体为核心创作主体服务。由于参与时间相对较短,参与创作主体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参与方式,即同时服务于多个核心创作团队,参与节点、参与方式依照核心创作主体的要求而设定。核心创作团队内部采用扁平管理的作用机制,即创作主体之间是对等关系,不同专业之间只是思维角度、设计尺度、专长内容的不同,相互之间应通过集体商讨的方式,整合出方案的主体架构,在此框架限定下,各专业的创作主体再对自身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化(图2)。间接参与主体是指与设计有利益关系的市民大众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主体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他参与主体。间接参与主体的相关诉求是指导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重要因素,应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建构合理的平台吸纳公众与相关行政人员的参与,如前期调研的公众调查、方案形成后的市民公示、方案实施后的公众使用评价等。参与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也可以依托多元的虚拟网络技术。
三、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方法
当前城市设计的方案创作基本上是由规划师或建筑师独立完成的,多呈现出“一支笔”现象①。这种创作模式能够使方案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规避多个设计师不同设计思想与处理技法之间的矛盾,具有较高的“设计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城市设计涉及的空间规模较大,基本以几十公顷为基数,有的甚至达到几或几十平方公里;其次,城市设计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跨度,其核心在于对城市空间营造进行动态控制;再者,城市设计的利益主体具有多元性,主体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纯粹的“一支笔”设计创作模式,并不能满足上述客观诉求。缺乏设计弹性与包容度,缺乏设计的集体理性支撑,容易使城市设计陷于个体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窠臼。为了促进城市设计的实践操作性,切实提高城市设计的“真实效率”,其创作模式应由个体理性指导下的“英雄模式”转向为集体理性指导下的“集群模式”,创作方法应由总图为先转向为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与有机整合。
1.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
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由要素系统内部及多元系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城市设计研究范畴内,其要素系统包括开放空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组织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及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与活动组织系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基础,创作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功能土地量的合理性、多元土地功能之间的有机衔接及不同土地功能的科学理性布局;应注重活动组织的合理规模与理性布局、活动组织的序列性与关联性、参与活动与类型空间的适应性。开放空间系统与道路交通系统是形塑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将绿地、水体、广场等元素有机整合为相互关联的开放空间系统,注重不同等级系统的尺度与功能关系,强调系统内部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嵌入关系;应依据不同功能区设计相适应的路网结构与道路密度,注重不同等级道路的合理布局及多元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强调步行空间的系统化。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是形塑城市三维空间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注重街道界面空间系统的建构、近人尺度下人性空间的塑造、高层建筑的集约化(线性集群或区域集中)布局,强调宏观尺度下城市天际线的塑造。
2.系统之间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策略手段、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教学预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对教案的说明,更重要的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案则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确保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讲稿式、纲要式、表格式、网络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教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中小学体育课教案通常采用表格式,多数以学校自订的标准为规范。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一是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二是都是根据同一堂课所涉及的所有因素来进行设计的。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之处。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实践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学情、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够全面
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背景分析由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单元教学计划等要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由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等要素组成;教学评价设计由安全预案和课堂效果评价方案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与教学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这十一个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对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关键作用(见表1)。
3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课次
安排不合理,东拼西凑出来的,缺少单元考核与评价的课时安排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要先安排好单元教学进度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参考所使用的教材,安排若干个单元;高中阶段的,分必修和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为18个学时,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可由3-4个单元组成。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内容,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此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妥善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措施。单元教学内容简单一点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安排4-5课时,比如短跑、长跑、技巧等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复杂一点的则安排6-8课时,比如广播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式,内容包括:课次、达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内容和方法等六个方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课时应安排考核与评价课,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4教案设计表面花俏,但内容老套;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
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缺少动作要领叙述、身体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布置等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案的格式通常采用表格式。有些教案从表面上看,分了七、八个部分,如:情景导入、情景再现、模仿尝试、合作探究、创新提高、身心放松等等。为方便实用,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有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课改前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来叙述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受到了各教育流派的重视,他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最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地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认知、技能、情感、社会适应和运动参与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编写教案一般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案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构思要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基本部分的设计是一个教案的核心和精华,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构思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能体现体育新课改所要求的分组、合作与探究,师生评价等环节,能运用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指导。还要遵循动作技术教学顺序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围绕技术动作学习时的易犯错误与纠错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在设计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来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简单一点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滚爬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动作展示与评价分组创新(生活化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展示与评价。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水平三、水平四)动作技术难度稍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篮球曲线运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分层分组(男、女分组,分二到三个层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展示与评价游戏或教学比赛(运用所学技术提高能力)。高中(水平五)动作技术难度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纵箱分腿腾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陆地辅练习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分层分组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完整动作练习独立完成练习。教案的教学内容中对动作要领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动作示范很规范,但动作技术讲解时不能用术语精简准确表达,常常用自己的语言随意讲解的现象。对动作技术要领的叙述可以是专业术语,也可以是动作口诀。一个完整的教案,体能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的布置等内容同样不可缺少,体能素质“课课练”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结束后或穿插在整节课中,时间为5-8分钟,选择的内容要合理,与主教材相关联,应充分利用当堂课的场地器材来进行素质练习。课外作业的布置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谭文瑰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晓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11(04).
[2]杜俊娟,潘勇.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及操作程序[J].体育教学,2011(01).
[3]曹桂华.浅谈体育老师如何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有效的考核[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
1.1色彩方面的特点
我国漆艺立体造型设计过程中,在色彩方面注重贴合人文与自然,既要表现出自然的恬静,也要表现出人文的温馨.因此,我国的漆艺作品在色彩方面大多较为艳丽浓重,却又不会失去自然的协调美感.最常见的色彩包括了棕红色、红色以及黑色等几种颜色.特别是红色的朱漆,应用在建筑的装饰中,具有华丽、喜庆、温馨、安康的效果,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色彩.而在现代漆艺立体造型设计过程中,又在传统朱漆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其他的绚丽色彩,使得漆艺作品的美感更加具有多样性.
1.2材料方面的特点
在许多漆艺作品中,并不会仅仅是有漆料来完成,在漆料之上还可以向前一些天然材料,来达到丰富色彩效果、增强作品美感的目的.比如说珍珠、珊瑚以及各类宝石,就常常被镶嵌于漆料之上,让漆艺作品中艺术思想的表现力能够得到增强.另外,在一些漆料中,也会使用鸟类的蛋壳进行镶嵌,虽不如各类宝石名贵,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增强艺术思想表现力的作用.
1.3工艺方面的特点
在工艺方面,漆艺的立体造型设计融合了绘画、雕塑以及粉刷等多个领域的技法,常常采用的是莳绘技法,在涂上漆粉之后进行打磨,之后在焕发光泽的表面进行花纹图案的戗刻,在戗刻面再涂上漆粉或者金粉,让漆艺作品的背景具有华丽的光泽,而花纹雕饰也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在工艺技巧的影响下,漆艺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艺术美感的表达提供必要的基础.
1.4三维空间的特点
漆艺立体造型在三维空间上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完美的漆艺作品,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能发现其独特的美感.在空间上,漆艺立体造型设计要与人体的思维感知息息相关,要求空间的塑造能够与人体最直接的知觉相联系,实现漆艺作品在空间上的韵律美,使得这类作品不再是一类死物,而是可以充满生命力的物体.
2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说我国的漆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在当今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外来思想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了艺术的新生.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漆艺也和其他传统艺术有着相似的局面,那就是艺术技巧无人传承.即使当今许多人都对漆艺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均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对于漆艺的立体造型设计却并没有非常深入的理解,使得传统漆艺中精华的艺术成分逐渐消失.并且在当今的漆艺作品中,现代快餐文化元素体现得越来越严重,急需要通过教学的方式,让漆艺的传统艺术精髓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漆艺立体造型设计的教学工作在当今的漆艺发展领域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不管是在视觉艺术领域还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漆艺立体造型设计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2.1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当今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领域,更表现在文化艺术领域.我国的漆艺有着悠久的发展传统,但在当今与其他国家的漆艺融合之后,却处于新生的状态,漆艺立体造型设计的水平相比于国外一些艺术造诣较高的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可以对目前我国漆艺立体造型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与提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我国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水平在全球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对增加我国的艺术文化影响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漆艺立体造型设计还与美术、雕刻等视觉艺术门类息息相关,在教学措施的影响下,人们对美术、雕塑这类视觉艺术也能够具有全新的理解,为这类艺术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所影响的不仅是漆艺本身,更影响着整个视觉艺术领域.
2.2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性
在上文中有所提到,漆艺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同时具有艺术性与技术性.因此,对漆艺立体造型设计的教学,可以对实际的生产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有利于生活中许多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比如说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如果对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有着更为独特的理解,那么就可以在造型艺术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建筑装饰设计,让建筑装饰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建设进程日渐加快的影响下,许多工程虽然说达到了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却失去了视觉上的美感,需要人们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艺术思想.目前漆艺有着广泛应用的工程除了建筑工程,还有景观工程、室内装饰工程以及市政工程等等.而在当今的许多院校,都充分地体现了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与现实中的许多工程企业都有着一定的合作关系,将教学与生产应用结合到一起,在培养艺术人才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具有艺术底蕴的技术人才,让工程建设中技术人才缺乏艺术思维的现象得到改善.
3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的注意要点
不管是培养视觉艺术领域的艺术人才还是培养具有艺术思维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进行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的时候,都需要注意突出漆艺的特点,将现代漆艺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打破思维的禁锢.对于立体造型设计,应该要有三维空间上的美学感知,通过美学方面的知识,对空间上的造型进行设计思考.因此,在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立体空间美学角度入手,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3.1注意造型空间的均衡稳定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均衡稳定,并不是说需要漆艺作品在物理角度有均衡稳定的特性,而是需要其在心理感知上具有均衡稳定的表现.单一的在物理学角度的均衡稳定只能让漆艺作品成为一件死物,而实现了心理感知角度的均衡稳定,漆艺作品才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从心理感知上来说,不均衡的漆艺作品在立体造型设计上是呆板的、固定的、无变化的,而均衡的漆艺作品则充满了动态的韵律感,可以实现动态的均衡.另外,均衡稳定还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在欣赏漆艺作品的时候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造型空间的均衡稳定是进行漆艺立体造型设计教学的基础,学生首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对如何实现漆艺作品的均衡稳定有自身独到的理解,并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设计出具有均衡稳定特点的漆艺立体造型.
3.2注意立体造型的比例协调
比例问题是许多视觉艺术领域都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十分注意自身作品比例的问题,包括作品内部的布景比例以及作品大小的分布比例.而在漆艺立体造型设计过程中,通常来说比例包括了整体与局部的比例以及局部与局部的比例两种,其比例的协调性,会对漆艺作品的稳定性、美观性以及艺术思想表达能力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协调的比例也可以让作品欣赏者更加舒适,有助于缓解眼疲劳.而在实际的立体造型设计时,为了对漆艺作品的比例进行协调,可以借鉴生物体的肢体比例、植物的主干与分支的比例以及一些著名古建筑的比例等等,在比例协调思想的影响下,完成对漆艺作品的立体造型设计.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比例协调性的感知能力,可以在讲解有关于空间比例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比例协调性成功应用的案例,作为学生自身立体造型设计的基础.当漆艺作品在立体造型设计中各部分都具有协调的比例关系时,漆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将会更加具有张力,对漆艺作品艺术思想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在一些建筑装饰工程中,如果对装饰部分的比例进行协调设计,那么整个建筑可能也会因为这一部分的装饰而在整体美感上发生较大的变化.
3.3注意造型设计的统一变化
漆艺作品在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时,具有均衡稳定以及比例协调的特点,这使得漆艺作品的造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但与此同时,每一个漆艺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中应用,漆艺作品具有很高的变化性.比如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审美思维的变化,即使相同类型的漆艺作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时候也需要以变化为核心,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漆艺立体造型设计的统一特点,更应该让学生具有造型设计的变化思维,让学生的漆艺作品在立体造型设计过程中具有更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目前一些优秀的漆艺作品,都在统一变化上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融合了音乐的律动变化以及色彩的冷暖变化之后,漆艺作品变得更为鲜活.
4结束语
1.1什么是实验性字体设计
实验性字体设计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为字体设计寻找一些新的传达形式,寻找一切可能创新的地方,将文字图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实验性字体设计,是对文字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性设计过程,具有科学实验的特质,在实验性字体设计中我们就像是科学家,要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来剖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实验性字体设计并不意味着对于字体基础的无视,它要求设计者深入的剖析文字,将其看作深层次的传达介质,脱离简单的记录、传达,发展到结合图形语言、表达人的情感的传播媒介,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1.2实验性字体设计的实践
实验性字体设计已经被很多设计师应用,并且可以充分地看到它的优势。实验性可以把文字设计,变得生动有力,让文字图形形象深入生活。为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必须将设计思想和器物(也就是设计的目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介质选择、技术环境、应用方法等各种各样的角度都是必须考虑到的研究方向,必须挖掘适合设计的每一种可能性,让文字和设计充分的贴合,使得字体设计可以深入设计的灵魂。
(1)介质上的实验性
介质的实验性是通过组成文字的材料革新来充分体现设计目的的特质。将我们设计目的通过材质的变化充分地融合在文字之中。例如,在俄罗斯女设计师YuliaBrodskaya的字体设计中,将纸品设计和字体设计融为一体,把文字的传播过程与宣传目的紧密地结合,让观者在感受到语言力量的同时就能够实际感受到作品特质的魅力,给文字赋予了传达含义以外,视觉上的冲击,使文字变得更有力,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2)表现方法的实验性
在表现方法上,文字设计正朝着一种多维度立体的展示与传播的方向发展,我们完全有必要寻求多种的体验模式。例如,当代艺术家先生的动画作品《汉字的性格》(TheCharacterofCharacters,2013,OCAT西安馆)就充分诠释了文字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在先生的作品中,对汉字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民族存在性做了深刻的探讨,将传统的书法与现代的新媒体相结合,将先生对于传统艺术的思考生动地展现在观者眼前,使得作品新鲜别致、创意十足,同时通过一种观者更加容易接受的方法将思想传达了出来。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性表现方法是可以为传统艺术形式带来全新生长土壤的非常有效的手段。3D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字体设计,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在品客薯片的宣传案例中,其海报利用3D制图技术在文字的视觉效果上做了延伸——铺满辣椒酱的文字,让观者从视觉上和理解上,甚至是味觉上感受着最新的口味,达到了望梅止渴的宣传效果。是二维的字体设计无法达到的视觉感受。在3D的辅助下,将文字转化成可以自由移动、变幻的模块,看起来实际存在,但实际上只是虚幻的光影的结合,省去了印刷材料,视觉效果更加令人震撼,甚至可以带给观众置身其中的感觉。总的来说,设计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字体图形设计的可能性。作为字体设计师,可以从两方面寻求创新,首先,开发新鲜的、适合设计意图的文字形态。其次,为文字发掘更广泛的应用环境,为字体设计提供更多的表现平台。
(3)形式上的实验性
实验字体的跨界设计是指将字体的设计延伸到视觉传达设计之外,突破其语言传播的功能,融入其他领域的一种设计方法,这种设计实践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的思路,跟设计建立情感。克罗地亚设计师BorisLjubii为了向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Helvetica字体致敬,找到了Helvetica字体和瑞士军刀的共同特点——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制造了纪念版的瑞士军刀,军刀的各个部件都是由不同字体的字母组成,但标志使用Helvetica的字体,以此表现出Helvetica的地位,寓意其可以取代其他任何字体。这是字体跨界设计一个极优的例子,也说明了字体跨界的潜力,而这一切都是从实验性的想法开始的。设计的实验性的展开是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字体设计师需要做的是跟文字做朋友,随时随地带在身边,融入自身的情感,和它们一起成长。在跨界设计中,需要找到的是两种不同领域的设计的精髓,再将其进行深层次的融合,表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物质的形态而是精神的内容,将被设计物提升到一个情感的层次。实验性,尤其在跨界设计中,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表现出被设计物的特质,是一种思想,甚至是情感上的表达。融合情感的设计,是设计师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设计的表达。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把文字当作是活生生的存在,我们必须和文字一起置身于要存在的环境,通过这样换位思考的办法,以自己的感受给予字体最佳的呈现效果,以自己亲身的感受来传达文字的情感。
1.3实验性字体设计
实验性字体设计就像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深入的了解字体基础设计之上,才能体现出其优势。它是一种能够增加设计灵感的方法。它有力量在字体图形设计已经泛滥的今天,为每一个设计项目找到其独特的、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字体图形。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实验性的方法使得我们寻找到的创意点可以从字体图形延伸到整个设计中,成为设计的精髓。但是,实验性是一种探索的方法、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方法必须从一个设计者开始设计之初就开始培养。
2实验性字体设计的前景
现如今我国形象设计市场过于分散,缺少集“服装搭配”、“发型设计”、“妆容设计”和“礼仪培训”为一体化的公司,而已成型的形象设计公司普遍服务价位过高,远离了大众消费需求。市场上“发型设计店面”、“化妆公司”、“服装租赁公司”过于分散,顾客往往需要东奔西走,而由于店面租金过高,且过于分散,往往顾客进行全部服务所需要的费用高昂。面向大众群体的形象设计类的消费者群体庞大,每年参与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参加公司年末聚会的公司职工、广大民间表演团体与各高校的演出团体等,缺乏专业廉价整体的形象设计服务。对于表演团队而言,还需要联系不同的厂家(比如化妆店、理发店、租用服装的厂家)来保证演出的成功,组织执行工作复杂。但是,由于人们对形象设计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人们一般认为形象设计公司就是简简单单的发型设计等认知,很多人对形象设计存在很多误解,所以需求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象设计类公司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形象设计服务类市场发展状况还是很良好的。
二、面向大众群体的形象设计服务市场潜在竞争激烈
个人形象设计师的职业诞生于欧美,很快风靡全球。纵观国内近几年来,个人形象设计行业发展得迅速,在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厦门,还有广州的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部分形象设计公司或者机构对此行业缺乏正确认知和有效开发,造成现行的形象设计市场无序、冷淡、消费人群少等尴尬局面。项目公司预计主要经营方向和业务包括个人形象设计、礼仪咨询与培训、各业余演出团体化妆承包。其中个人形象设计又涉及化妆、发型设计、服装搭配与租赁等业务。因此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各连锁理发店或发型设计中心、各大美容院、各大形象设计及礼仪培训学校或培训机构和礼仪服装销售行业的各大公司。个人形象设计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新兴行业,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民众物质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美的认识和要求会不断增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党的十以来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势必会有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这一行业,这将是一股潜在竞争力量。与此同时国外形象设计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十分成熟,形成了成熟的体系。随着欧美市场的饱和,国外形象设计业势必会开发海外市场,而我国势必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国内形象设计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形势下势必会给国内刚起步尚无领军力量的形象服务行业以巨大的冲击。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分析及市场调查研究,目前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一是口碑好,在一定区域,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二是服务质量好,所雇员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服务环境优越。三是从业多年,资金雄厚,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周转和服务环境开发。
三、面向大众群体的形象设计服务市场的合理定位
1.保持文字的识别性
这是最基本也是首要的原则,无论设计时多么地追求视觉审美需要,都需要控制好变化的程度,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模糊了文字的识别性。文字的第一要义是传达信息,也就是一定要能让受众辨识出这是个什么字,表达的什么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设计美化。字体标志比较一般的标志设计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字的专属性极高。字体本身即在传达意思,倘若没有了辨识度,其专属性也不会存在。是笔者为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商圈设计的字体标志。从中可见“小寨商圈”中的“小”字和“寨”字有笔画相似的部分“小”,笔者将其进行结合,变化的同时仍保留了汉字原有的识别性。
2.以意造型、形意兼备
“形”主要指形体外观。广义的“形”是指与形相关的可视形态的统称;狭义的“形”是指具体的图形、形状等。“意”是审美心理活动的产物。“意”的发现和创造除了体现理性思维的形式结果外,还在于内在的思想和感情。字体标志设计不单是对汉字外“形”的设计,还要以汉字内涵为依据,创造性地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字体标志设计的魅力在于它将“读的符号”变为“看的形体”,用直观的图形语言来诠释汉字所传达的信息,即汉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字体标志不仅要传达文字信息,还要传达文字信息的视觉差异。有价值的字体设计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形态圆、方、角,经过多种组合方法而形成。汉字的形态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空间,只有准确把握其变化规律,设计得当,才会取得预想中的设计效果。不是简单地将中国传统图形与字体直接相加,必须经过对传统图形进行再创造。汉字的形态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空间,只有准确把握其变化规律,设计得当,才会取得预想中的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只要把握住核心内容,也不必拘泥于外形的限制。正如靳埭强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庞,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中国的设计,我们完全可以用非常国际化的元素,符号是国际化的,但表达的思想可以是中国的,是中国的文化”。以“小寨商圈”的标志设计为例,在完成将“小”字和“寨”字笔画共用之后,再对“寨”字进行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寨”字的释义为“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结合实际,小寨地处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附近有著名的大雁塔(唐代所建)。该标志是在透视字形字意的基础上,抽象出唐朝典型楼阁建筑的框架结构,将两者结合而成,把“读的符号”变为“看的形体”。
3.字体标志应反映出企业文化
优秀的字体标志设计应与商品保持密切联系,画面内容简洁而内涵丰富,美观大方,并且象征性和概括性极强,能彰显企业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品位。字体标志的设计不仅要整体考虑企业的特色与理念,同时也要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如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古铜钱作为古代市场流通的货币,是中国传统图形的重要标志之一。将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传达了中国银行的商业属性。再以“小寨商圈”字体标志设计为例,“寨”字周围的方形是提取方形印章的外形轮廓而成。印章是中国的传统图形,在这含有“一诺千金”之意,用来传达小寨商圈的商业理念,即诚信经营。在色彩搭配上,采用雍容华贵的红色和黄色。黄色表示商业气息浓厚之意,红色不仅代表喜庆,而且与传统印章的“红”色印泥相对应。整体而言,本设计较好地传达出小寨商圈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
二、字体标志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的方法
1.笔画共用法
以笔画共用的方式搭建一体化图形。笔画的共用在传统民间字体设计中是一种很精彩的手法,今天的字体标志设计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像图例中笔者设计的“廿四节气”即是以笔画共同的方式将四个字组合成浑然一体的图形,这是一种不需借用具象图形即可达到图形化的巧妙方式。
2.特征一致法
首先是要将两个元素进行形体特征上的一致化处理。设法改造其中的一个形体,以适应另一个形体的特征,或者双方都往一个方向做适当的修改以取得一个融合点。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资料收集,所收集资料的种类与数量都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这样才有条件将其造型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其次要认真临摹,这样能更贴切地感受到物体的特征。最后根据自己的感觉把经过临摹阶段得来的感受与体会运用到标志字体设计上。笔者在设计“小寨商圈”标志的时候,也是先收集分析唐朝建筑特点,然后找到唐朝建筑特色与字体特征的结合点进行设计。
3.因字状形
在进行汉字标志设计时,可以根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企业的理念,将汉字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前面所提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就是一个以汉字为主要元素的设计典范。它将中央的方孔幻化成“中”字,把“中”字和方孔钱鬼斧神工般连在一起。笔者设计的“小寨商圈”字体标志时,运用的“寨”字,其笔画造型本来就与楼阁建筑的外形相接近。倘若字体外形与准备结合的图形差别很大,就很难设计下去,所以在将二者进行结合的时候一定要因字状形。
三、结语
[关键词] 高考政治;论争型试题;答题技巧;设计要求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一直处于创新发展中,论争型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表现。所谓论争型问题,就是从同一命题对立的双方中,选择一方进行专业的思考论证。既然是论争,就必须对问题有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命题者从考生说理的深刻性和思路的多维性等角度,可以看出考生的辨识能力和辩证思维。
上述高考试题答案突破了单一学科模块知识,综合性强,蕴含着是什么、为什么、要怎么的逻辑构架。让考生从相反的答案中选择一个角度论争,既是命题者的设问创新,也是对考生生活认知的理解和尊重,因而带有点海派风格。这类试题在高考中的普遍出现,直指“论争和探究问题”的考核目标,要求考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对开阔考生答题思路、拓展答案空间、展示考生思路过程,改变以往常见的知识归纳式或理论演绎式的答题方式,进而优化试题结构,甚至促进学生学习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故有“思维中的花朵”之称。笔者着力研究论争型问题的答题技巧及设计要求,可更好地对接高考,提升考生答题效率,还能优化教学方式,打造基于学生成长的魅力课堂。
一、论争型问题的答题技巧
论争型问题因其答案的高度聚焦性,是近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必考题型。从上述试题看,论争型试题的答案往往综合了多模块知识,它超越了道的真理性要求,即不要求考生绝对信从某一认识,但考生必须对自己所持态度、观点或立场能够自圆其说,考生就相当于辩论会中正反观点其中一方的辩手角色。从上述题还可以看出,论争型问题答案往往蕴含着两方面要求:其一是必须调动课程知识,体现课程特色和要求,即考生说理论争时,不能脱离学科知识而单纯运用生活中的大白话。其二是知识间逻辑的递进与答案的层次性。考生必须展示清晰的分析、推理过程,让多角度的论证共同服务于所持态度、观点或立场。这两方面的要求无疑大大增加了考生的答题难度。实践表明,考生要能够激思辨疑,有效驾驭论争型试题,离不开以下努力:
第一,学会概念分析是提高论争能力的基础。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提出:“思辨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逻辑学也告诉我们,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是从对事物的概念开始的。生活中,人们开展论、争、辨的前提都是对概念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考试也是如此。考生对问题中的概念把握得清晰准确,答题方向性就会明确,论争时就会聚焦核心问题,答案的层次性也会增加。如由试题材料中“‘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我们可以推导出命题者担忧的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最终是否会产生反人类的行为?它是人类的合作伙伴还是可能控制人类的对手?这就是问题中的“风险”的本质所在。明确了风险所指后,考生才能在“是否可控”中做出进一步选择,进而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调动知识为自己的观点论证。由于概念是含有具体内容的,如果考生离开材料,对“风险”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把论争的重心放到“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是否有风险”或“如何控制智能机器人的风险”上,就会偏离试题“风险是否可控”的要求。可见,学会概念分析才能找到答题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准确精到的概念分析是提高论争能力的基础。
第二,学会逻辑推导是提升论争效能的关键。论争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逻辑推理的过程。此时考生最重要的是牢记所持立场,充分调动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由于事物本身是多样性统一,同一问题往往蕴含着两种对立的可能性,而论争型试题只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证。由此考生无论是选择正方还是反方作答,都必须有充分的学科依据,在答题时要力求避免思路冲突和思维打架的现象。如上述试题,如果考生选择正方作答,就必须抑制头脑中“市场调节缺陷导致风险不可控”“人的能力有限性导致风险不可控”等专业思路;如果选择反方论争,就必须抑制头脑中“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国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宏观调控”等专业思路。避免思路冲突或思维打架的秘诀在于,时刻牢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由于是思想政治高考,理论观点的运用阐述必不可少,考生在答题时仍应该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的答题方式。因为归纳式说理的方式,可以让试题答案饱满,论证充分有力;演绎式说理的方法,可以让试题答案论证严谨有序。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归纳的并列式论证和演绎的递进式论证的结合,让论证的内容变得丰富,也让答案充满立体感和多维性。
第三,学会运用学科语言是提增论争能力的重点。高考政治试题的答案必须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的味道,这一味道主要体现在考生答题时对学科语言的综合运用上。就论争型试题而言,本身并没有限制考生的知识运用范围,考生可以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任意调动,只要选取的知识与试题要求搭调即可,但考生必须让各模块知识互相配合,发挥综合效能。从上述试题答案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正反方,都没有哪个答案是单一模块知识点的。这启示我们,答好论争型试题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以致用、自圆其说,让固化的知识活化。具体说,选用学科语言首先应立足问题中变动的关键词,把与关键词相关的条件作为论争的重点。如上题,如果考生认为“风险可控”,则选取知识时应该强调人控制风险的能力,反之则应该强调客观条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对应试题要求。其次,选用学科知识时重点在于突出原理名称,而不是阐释原理本身是什么。如上题,考生若认为风险可控,就应该突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等内容,不需要具体阐述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人是如何利用规律等。再次,考生必须让学科知识间的有序配合,形成一个有力的逻辑链条,让自己的说理论证自然有力。如上题中论争“风险不可控”,就存在“市场调节弊端―市场主体作为―市场风险出现”的过程,答题时不能点到即止或一带而过。
二、设计论争型试题的教学要求
任何考试要求,都可以通过平常的训练来固化思路,并转化为应试能力。既然论争型试题在高考中已经出现,我们平时教学就应该予以重视,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第一,巧用教材知识,设置类似“高考体”的论争型试题。高考试题对日常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模仿高考设问,有意识地将书本中的诸多知识设置为论争型试题,目的在于增长学生见识,培塑学生分析、推理、论争的能力。如:“高铁价格既关系到铁道公司的利益,又关系到广大百姓的出行成本,高铁价格可以让市场自由调节吗?”“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它是否包括说谎的自由?”“辩证否定要求我们改变人云亦云的盲从的思维方式,辩证否定就是怀疑一切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文物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现阶段是彻底砸碎还是应该保留?”“无偿性是税收的重要特征,国家是否应该对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吗?”“生活中人们常说‘]有规矩不成方圆’,又说‘创新必须打破一切陈规成说’,你觉得‘规矩’和‘创新’可以统一吗?”诸如此类的论争型问题,若在平时教学时加以训练,很容易让学生透过表象把握问题的纽结,领会命题者的考查要旨。问题是思想诞生的助生婆。(苏格拉底语)为此,教师自身必须走近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中内在的逻辑冲突,多将课堂中的直观性设问,改设为富有启发性两难性的论争型试题,用问题创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思想的神奇,实现心理学家米勒所说的“精神上的觉醒”,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第二,淡化标准答案,从追求标准答案向追求答案标准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培养能够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应试中淡化试题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论争力。众所周知,生活中的事物本来就是多元多样的矛盾统一体,政治高考中的标准答案犹如胶柱鼓瑟,容易固化人的思维,限制人的答题思路,不利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新,也不利于学科理性精神素养的培育。既如此,我们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淡化标准答案,实现从追寻标准答案向追寻答案标准的转变,上述试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它没有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而是将统一的标准答案转化为学生的自圆其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见解,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观点选择并进行分析论证,这实际上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在考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与2018年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性质的定位“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不谋而合。可以说,标准答案是权威,是依据,是唯一,强调的是服从;而答案标准是答案的形成准则和形成要求,突出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智慧的生成。要引导学生答好论争型试题,平时学习中教师必须放弃“权威之言”与“标准答案”,多与学生探究答案形成的要求和过程,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在理性求实的过程中达成结果,养成品质。
第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论争的标准当然是课程理论,论争的过程实际上是理性思考的过程,答案的源头虽在书本原理,但答案却要基于材料涉及的生活事理,也就是结合材料、围绕材料要求进行论证。如果考生对试题材料一知半解的话,则很难归纳出符合题目主旨的答案。高中三年,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智能机器人、共享单车等社会新生事物普遍认识不足,反映到试卷上就是对试题材料中事物的社会属性及本质规定性把握不准,依据试题中的零散信息,凭借主观想象去答题,时常出现答案与试题要求错位的现象。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启示我们,要提升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能力,必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意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首先要求教师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角度,选择一些重大事件和典型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事件的复杂性,了解一些社会事件的来龙去脉,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社会发展共舞。其次,对一些社会热点、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做专题性学科解读,让学生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节奏,并对现实困惑进行原因分析、利弊探究、趋势剖析,做到在慎思的过程中明辨,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洞悟,提升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复习课实际上就是助推学生能力提升的思辨性课堂,其结论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思想的理性法则”。
人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成长的,质疑问难总是促使人们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一书中说:“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明王守仁也曾说:“思即学也。”当我们真正带领学生在思考中悟道时,社会转型期学生浮躁的心态才会平息,新旧观念的冲突也才会淡化,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才会彰显,人的生命质量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寿堪.思辨的哲学和哲学的思辨[J].哲学研究,1987(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