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9:35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英语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事务所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也是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保障,所以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一方面,具有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审计经验较为丰富,注册会计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比较容易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小所相比,大所的独立性更强,不会因为害怕流失客户,而向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客户让步;另一方面,大规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自己的长期竞争力和声誉,不会因为个别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去承担审计失败的风险。所以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2.审计收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般而言,审计收费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机会和空间越小。审计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而收取的等价劳动报酬。当然,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审计收费相应也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就越容易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换而言之,会计事务所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也会承担较高的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事务所也会提供出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更多关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就更容易识别出企业是否为了某一利益群体在刻意安排经济业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3.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方面,会计事务所不会轻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因为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事务所将会承担较大的流失客户和诉讼风险。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自己审计意见附有连带责任负责,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也会出具相应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旦被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公司的股价、声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受到证监会的处罚,所以一般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综上,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4.结论
【关键词】战斗精神;军营文化;棘轮效应
1.棘轮效应的概述及问题的提出
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又被称为制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提出的,他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存在,绝对收入水平变动不可能直接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动。理解和运用棘轮效应,重在从以下三个特点来把握:一是棘轮效应的核心是消费的不可逆性。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当收入增加时低收者的消费会赶上高收入者,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二是棘轮效应强调消费水平决定于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绝对收入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而实际收入是指短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三是棘轮效应重点研究短期内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说明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收入与消费大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消费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
2.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的棘轮效应模型
2.1军营文化建设作用下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分析
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性,是指战斗精神形成之后,易向上调整,而不易向下调整。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简单的经济学视角下均有正相关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筑牢理想信念,树立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军营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官兵坚定信仰、激发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明确使命任务,深化献身国防的道德责任。我国军人自古以来有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军事文化对当前军营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道德基础。三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扎根本职,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先进的军营文化在和平时期对官兵形成一种思想引导,培养军人意识;在战时,突出表现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2.2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决定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
棘轮效应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相对收入的变化而非绝对收入的变化。同样,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而非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军营文化建设投入量上的绝对增加、范围的绝对扩大和方式的绝对统一。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在前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质的相对提升、形式的相对丰富和效果的相对增强。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影响,是军营文化建设投入增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实际影响,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变化过程和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比例关系。战斗精神的培育效果的增强,并不在于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单纯的设施改善和流于形式的活动开展情况等要素来加以评价,而是要效果增量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因此,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的变化不是战斗精神培育效果变化的必要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集中体现为一种增量的改善。
2.3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棘轮效应着重分析了短期内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也对短期与长期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界定。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长期来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军营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必然促进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也就是在长期内,军营文化建设与战斗精神培育的正相关关系是稳定的。在短期来看,军营文化建设的具体变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大于在长期内的影响。通过说明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一方面是进一步肯定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强调短期军营文化建设对短期战斗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即具体性文化建设活动对具体性战斗精神培育、阶段性文化建设活动对阶段性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建立健全军营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军营文化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机制。组织领导,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把握以铸魂工程为核心的军营文化建设方向,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推动军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精神的培育。二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规范的文化运行机制包括规划建设好军营文化设施、挖掘军营文化发展动力、发展文化服务项目、注重文化活动质量等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为实践效益高的运行体系。三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完善的军营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对军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军营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形成作用效果明显的激励机制。
3.2努力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
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也就是摒弃对绝对质量的依赖。一是从纵向上来看,在对传统军营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发展军营文化,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军营文化的总结和继承。只有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才能我们的军事文化与时俱进、永葆先进。二是从横向上来看,在对我军军营文化坚持的基础上,有所借鉴。我军的军营文化,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我军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坚持我军军营文化的基础之上,奉行“拿来主义”,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军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着眼于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军营文化的世界性、时代性的特征。
3.3注重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
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是在短期内,文化建设政策、措施和行为的变化,对军营文化建设效果的影响程度。有效运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操作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近期效应,转化为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重大的事件和活动,特别在短时间内,对人的直接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应当以重大事件和活动为契机,挖掘事件和活动的内涵,进而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军营文化建设,以达到短期效应的预期效果。二是战争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进行及时、即时的宣传鼓动,实现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战时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营文化建设短期效应,是战时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对遂行军事任务,用文化的力量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遂行军事任务的同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文化内容,从中可以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达到增强战斗精神的最终目的。 [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2]路加模.战斗精神培育[M].出版社,2005.05.
[3]李明辉. 先进军事文化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影响[J].政工学刊,2009.07.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应用资本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企业会计准则将谨慎性原则作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遵循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2006年2月15日,中国颁布了38个会计准则和48个注会条例,对谨慎性原则有了新的理解。
1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说法,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是有必要的,它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必要补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当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竞争、新技术的使用等情况,企业必须谨慎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的运用
2.1在资产的定义上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应具有实体的控制性、计量的准确性、潜在的利益性等特点。这样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虚资产就不得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如“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如果在期未结账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的,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转入当期损益,并在报表附注中做说明,“固定资产清理”在年末要进行分析处理。
2.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准则调节利润。
2.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上
我国不少企业过去一般选择了直线法,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需要,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选择加速折旧法,加快固定资产折旧速度,让企业早日收回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2.4或有事项的处理
新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只有同时满足三个同时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将预计负债表上单独列项反映。另外,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而对于或有资产企业不予以确认,一般也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同时满足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这个条件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才能计入当期损益,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而且对商业实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确认,充分体现了谨慎原则,也就是可以预计将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但不能预计资产和收益。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还有对于对外投资出非现金资产评估价高于账面价值,不确认为收益;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也不确认收益,而是在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收益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上,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经过相当长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对资本化的范围进行了扩充。总之,会计假设的基础、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设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着谨慎性思想。3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问题
由于谨慎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较为抽象,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当前,企业运用谨慎原则的意识增加,在会计实务中也就发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滥用谨慎性原则。如滥用减值准备,集中在某一特定年度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目的是造成当年亏损,以便下一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为下一年的利润虚增埋下伏笔。四川长虹在2004年亏损36.8亿,年报显示,2004年度长虹增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5.06亿元,补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0.14亿元,短期投资增提减值约2.22亿。明眼人都知道,是长虹新老总赵勇在清理前任老总倪润峰的旧债,为以后年份的盈利打下了注脚;第二,不考虑谨慎性原则。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为了使自己股票价格上升,人为地高估收入,不考虑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定时炸弹,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第三,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即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而“合理的判断”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4谨慎性原则的完善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贯彻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完善:
4.1完善会计准则,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前提
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是准则,如果准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和规定,操作性不强的话,会计人员操作就困难了。而实际上,新会计准则中有些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尚不够明确应逐步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比例或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南,让会计有章可循,避免了个人的主观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2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保障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选择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谨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企业经营安全系数,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应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滥用这一原则。同时,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
4.3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关键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应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会计人员准确把握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的尺度,必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企业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主动性,在对“不确定性”事项、“可选择性”范围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应采用正确、谨慎的态度充分的考虑市场风险,有利于保护企业,同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施静波.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应用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6(7)
2李刚.资产减值会计探讨[J].商业会计,2006(6)
一、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审核中的工作目标
盈利预测是企业对未来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是指公司对上市后的一个会计年度内的经营成果的预计和测算,一般在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盈利预测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就上市公司而言,其盈利预测是广大投资者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社会公众评价公司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为了增强其可靠性,各国普遍存在盈利预测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规定。我国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也规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要上报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的公司下一年度盈利预测文件。可见,接受公司委托,对其所编制的盈利预测文件进行审核,对盈利预测的编制质量发表审核意见,已是注册会计师一项重要的法定业务。但是由于这一业务的审核对象—公司所编制的盈利预测具有本文前段所述的特殊性质,因此,盈利预测的审核目标也与一般财务审计的审计目标有着重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一般财务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而盈利预测的审核目标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判定被审核单位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盈利预测的编制需要依靠许多假设。这些假设是指被审核单位在有关的经济、政治、市场、金融和其他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以及其它被审核单位的假定状况,例如市场状况良好、税收政策不发生改变等。这些假设在未来能否成为现实,对企业盈利预测结果的实现具有根本的影响,因此,必须判明其合理性。
⒉判定编制盈利预测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适当。盈利预测须依据适当的政策编制。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审查盈利中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与被审核单位前一会计期间的实际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如果在某些方面不相一致,审计人员应当审查其变化理由以及这种变化对盈利预测的影响,判定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应关注这种变化及其变化理由和影响是否已在被审核单位以外公布的盈利预测信息中做出的明确反映。
⒊判定盈利预测是否根据其基本假设等编制基础适当编制。所谓编制基础是指被审核单位编制盈利预测时所建立的基本假设、被审核单位的历史资料和下一年度的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以及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等。该项审核重点在于判定盈利预测是否依据这些基础资料适当地编制,判定盈预测编制程序中逻辑上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即审核验证盈利预测中最终测定的经营成果等指标,是否是由被审核单位所做出的基本假设等编制基础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得出。
⒋判定盈利预测资料是否已恰当表达和充分披露。被审核单位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信息应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因此被审核单位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资料不应仅仅是预计的经营成果,还应包括盈利预测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假设、被审核单位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计划、影响预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和重大不确定因素以及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等。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和充分,对盈利预测的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审核中的责任
我国《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中规定,按照该公告的要求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并保证其合法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合并编制并充分披露盈利预测是被审核单位的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其所出具的盈利预测审核报告负责,对其在审核报告中所发表的审核意见负责。考虑盈利预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注册会计师在其中的工作目标,在对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中审核责任的认识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⒈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完成必要的审核程序,以实现审核目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与其审核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要正确地对企业所编制的盈利预测发表审核意见,必须完成其审核目标。而要完成审核目标,注册会计师必须履行适当的审核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盈利预测的审核证据与一般审计证据相比有很大差别,如一般审计证据基本可以得到,而盈利预测中有些基本假设根本无法得到正面证据来证实。尽管如此,注册会计师仍不应放弃对审核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如应关注被审核单位的经营环境、行业特征、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关注当时国家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必要时应聘请专家参与工作。对于确实无法从正面取得证据来证实其合理性的基本假设,也应考虑是否存在表明其不合理的反面证据,如果不存在,方可认为假设成立。注册会计师应在了解被审核单位的经营情况及影响未来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其审核目标,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审核程序。
⒉注册会计师应对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必要的审核程序后,应对盈利预测的信息的使用者等有关方面负责,发表公正客观的审核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在盈利预测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如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明显不切实际,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恰当等,应当提请被审核单位进行调整;被审核单位如果拒绝进行调整,注册会计师应视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分别发表保留意见或反对意见的审核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工作中,其审核范围或必要的审核程序受到了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审核报告或撤消约定。此外,即使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盈利预测中已不存在重大问题,但其仍有责任在审核报告中向报告的使用者强调盈利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某些有重大影响的敏感因素。
⒊注册会计师应对盈利预测的审核并非在于确定其预测结果未来可以实现。
注册会计师对盈利预测的审核,并非是对盈利预测结果的可实现程度的保证,这是由盈利预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盈利预测具有固定的不确定性,不能避免主观判断。可以说,盈利预测在未来出现偏差是必然的。盈利预测所依据的任何一项基本假设在未来都有可能与实际发生偏离甚至相背,因而必然会造成盈利预测偏离实际。对此,注册会计师并非必然需承担责任。只要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完成了必要的审核程序,依据完成审核工作时的条件公正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审核意见,就应当认为注册会计师尽到了其应尽的职责。注册会计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那些一旦盈利预测与未来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就对注册会计师大加指责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多媒体应用技术与英语教学互渗透的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包括展示型教学模式、操练式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展示型的教学模式
展示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AuthorWare、Excel或是Word将教学内容制作好,然后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对学习者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chillingoutwiththefolks时,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分为revision、presentation、check、summary、homework五部分,然后还可以下载一些关于伙伴的英文电影进行展示。
(二)操练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支持。操练式的教学主要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口语交际与检测练习模式。口语交际操练主要是利用相关的软件精心制作,结合具体的句式句型进行口语练习。检测方面的练习,例如语法、词汇,可以结合英语网站进行,例如沪江。
(三)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chillingoutwiththefolks学习时,可以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下载、查找关于chillingoutwiththefolks的英语视频或电影,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其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同时还扩展了视野。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当前的英语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例如,结合多媒体进行单词、语法的练习,如果学生在单词和语法练习中出现错误,多媒体会自动画出错误,帮助学生改正,澄清其学习的模糊认知,起到规范英语学习的作用。
二.当前多媒体教学与英语教学新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英语课成为课件播放课,教师成为课件播放员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的新模式许多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过分地使用多媒体,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使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专注于播放课件,不再使用肢体语言和眼神进行交流,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一味地强调灌输。学生缺乏兴趣,只是关注于做笔记,但是多媒体课件的更换速度远远大于学生记笔记的速度,使学生无法抓住重点。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无法使英语教学取得实效。
(二)片面追求教学效率,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图、声、像的立体化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优势,因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与其相比的。由于新模式采用多媒体屏幕进行展示,教师板书的要求降低,课时变得充裕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尽量讲解更多的知识,超过了学生的承载能力,使得学生疲于应付,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再利用。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学生的承载力及自学能力是当今多媒体融入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多媒体应用技术与英语教学互渗互融的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多媒体课件辅助功能的关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可以忽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思考及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学的多个环节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
(二)趣味性原则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形象性,易于理解、活跃氛围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要遵循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原则。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要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使教学方便、实用、有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清晰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思想教育性原则
思想教育性原则应该是所有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在新模式的实际使用中教师要有意识将所授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将教材思想延伸至实际的社会和学校生活。例如在进行GiveandSacrifice的教学中,要结合时下社会价值观构建这一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一、 互文理论影视化深度融合的具象化表现
(一)物象的具象化互文表现
在影片的开篇中可以明显看到,男主角的若有所思的短暂且快速的恍神反应,男主角妻子离开后,男主角先是面对床上的被子、然后视线移向窗外,窗外触目的公共汽车,成为了重要的展开具象化互文,并将整部影片带入到大段回忆的一种关键物象。而男主角也仿佛再次看到了不同时空中那辆公共汽车里青少年时期的自己。观众可能已经注意到,回忆甫一开始,镜头转瞬即切回相对现实,男主角将面前的那扇窗子关闭并试图反锁的动作,同样是一种物象表现的具象化与短暂回忆形成互文的技法。这种物象具象化互文技法,其实是男主角主观上试图将紧密关联着的物象互涉,进行现实与回忆的切割。因为,那是一段既充满激情令人难忘,却又充斥着生离死别的悲伤过往。[2]在这里,现实与过往的以物象为关键节点的互文式闪回,却最终未能令男主角如愿,反而继续放纵着观众的所思所想,任由着时光倒流,任由着男主角的思绪向回流淌。
(二)身体的具象化互文表现
《朗读者》中的具象化互文随处可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同时亦是本片一大吸引观众眼球的,显然就是身体的具象化互文表现。这部影片极富技巧性地将两个不同身体进行了一前一后的基于身体本相的互涉式呼应。男主角之妻的身体的自然呈现,与男主角青少年时代的相处过女主角的身体的冲动呈现了一种同构异质性互涉。同时,在影片的情境之中,身体在这里亦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喻化的集能指与所指于一身的象征。这种以身体为根系不断展开的一种历时性的互文,以及由此可以无限展开的身体演绎,在影片中构成了一种调剂叙事过程的最大亮点,并且在不断调剂的过程中,亦不断地以其互文性,生成着新的演绎。这种可以无限循环式的互文式创作技法,既不断地加深了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间的炽热情感,又同时为二者后续不断出现的冲突、变故、离散、救赎等,提供了异常坚实与充分的情感铺垫。
(三)情感的具象化互文表现
《朗读者》一片中身体的具象化互文,为影片增添了弥漫全片的情感韵致,同时,片中的情感表达亦有诸多具象化互文表现。情感互文既是影视作品所罕见的,又是主创者最难以透过视觉语言表达的。而在《朗读者》一片中,我们却惊喜看到了这种情感互文的多种形式与多层次的演绎。例如,在开篇的相对现实中,男主角之妻提及,没有哪个女人能够了解男主角的心思,这种情感具象化互文表达,恰恰与男主角青少年时期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式的暗合,同时,亦以这种情感具象化互文技法,对剧情的未来发展给出了委婉式的暗示。这部影片对于情感的表达是极为深沉的,这种深沉表达不仅表现在开篇的情感基调上,而且,与开篇的情感基调形成互文地表现在整部影片中的大段回忆的整个情感表达的过程之中。
二、 互文理论影视化深度融合的抽象化表达
(一)以表象与具象演绎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影视艺术创作重在互文等高级影视艺术技巧的灵活且因应运用,而不应如中国某些当代电影那样,更多地着力于明星与场景的过度机械化堆砌上。在《朗读者》中,以表象与具象灵活且因应演绎的抽象化模因互文的情景较多,影片在开篇中的一系列物象、身体、情感等的互文表达,已经为进一步由物象向表象与具象的抽象演绎提供了深厚的积淀。人性与爱情是这部影片所着力表现的生命旅程中的两大主题,人性的抽象化互文,体现在二战时期集中营事件能指,所投映的女主角这一个体上;而爱情的抽象化互文,则以三段爱情形成一种共时空性的互文,三段截然不同的爱情,以男主角这一相同个体在过往与现实迥异化的互文,展现了一种爱的跨越代际的相同模因。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既看到了一种正视生存尊严与正视自我心灵的人性审判,又看到了一种跨越代际的可歌可泣的爱情寓言。
(二)穿梭时空的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在人生旅程之中,必然会由爱情交集所凝聚成一种令人生更加丰富的共时性,在《朗读者》一片中,这些共时性则由一系列的可以细数爱情的历时性构成,而其中又有太多能够勾起回忆的模因,而正是这些勾起回忆的模因,在这部影片中引领着观众,从而演绎成了一种引领观众穿梭时空的虚拟共时空性模因。影片中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状态,不断地进行着穿梭式的以事件为模因的互文,例如,公交车、公交车内的人群、公交车外的景象等,还有最为重要的那场同样穿梭于过去与现在的勾起无限过往与无限情思的既知时节又牵绊情思的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部影片以穿梭于时空的互文诗行,串起了一种既穿越了时空,又充满着诗性的互文,而这种诗性互文,恰似男女主角各自生命交集过程中所溅起的水花,永恒地留在了男主角的记忆中,“只有一样东西能让两个灵魂更加完整――那就是爱情。”[3]
(三)多主题多重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朗读者》一片建构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人生场景回顾,这种宏观与微观的参照式反映,更需要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语境加以诠释。在人生层面上而言,影片中男主角的人生抽象化互文,以其过往人生经历与现实化生存,更掺合了曾经的生离死别的难以解脱的死结,一并成为其持续着的情感忧虑困境的抽象化的指涉式互文,而与这种互文并行着的则是其爱的旅程的一种单一主题下的那种多重抽象化模因互文。从文学意义与影视意义的深度融合而言,《朗读者》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荷马第二部史诗《奥德塞》的一种抽象化的模因互文,这部影视作品不仅在叙事性、故事性、结构性等诸多方面,化用式借鉴了《奥德塞》的模因,而且,出于向荷R史诗《奥德塞》的致敬,在这部影片中亦多次提及了《奥德塞》,这种提及显然是有意为之且内化于心的。[4]
三、 互文理论影视化深度融合的意象化升华
(一)朗读的意象化互文言说
在这部影片中,艺术性地运用了与简单的基于文本性的回答阐释有着巨大不同的过度性解构。在这部影片中的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朗读亦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意象化的指涉意义,尤其是朗读意象掩盖着的爱的意象化指涉,更产生了另外一种后果。男主角由一个类似于学习和生活中的“loser”,在爱的力量感召下,竟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惊人成长,无论是学校的体育运动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了一种爱的滋养下的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实际上,这种成长亦与影片开篇中的消沉、寡言、失落的青少年形象构成了一种成长语境下的意象化指涉,显然,后者成为前者的所指。而这部影片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却是沉郁的,女主角出狱前的悬梁自尽,亦与影片中的那句“连对你敞开怀抱的天堂也会说,你生命的终局比开端更美丽,我死,即我生”若合符节,共同形成了一种充满爱的生命的互文式言说。[5]
(二)朗读的意象化救赎互文
伟大的作品总是由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广阔的时空语境中建构出来的,事实上,回到现实,每个青少年在其人生成长之路上,都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者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本片中的男主角在其青少年时期的那段情感人生,则使其事实上已经背负起了一个一生难以卸下、难以消解、难以释怀的较为沉重的十字架。因此,才会以隐性的朗读者身份出现。实际上,这恰恰是一种圣经意义上的救赎表现,尤其是在女主角入狱其间,男主角的可持续的在影片中以意象化表达的救赎,更以一种两个年代、两种朗读者身份、两种不同境遇诠释了一种高级互文的意象化兼涉。这部影片中的意象化救赎互文从形而上的高度针对人类根性灵魂进行了一系列质询,而这种质询的答案则应求诸于人类的根性灵魂。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向根性灵魂的上溯已经升格为一种互文理论向影视化的深度融合探索。这种意象化回归的探索,显然为更为进阶的意象式升华作足了意象化铺陈。
(三)朗读的意象化升华互文
《朗读者》一片中的男主角与女主角,二者均带有一种情感与理智在心灵中长期徘徊的奥德塞式情结,二者的深度融合与消解则以一种代际罪恶的朗读者救赎,一并升华为一种心灵救赎的映象。在影片的最后,朗读的意象化指涉互文与意象化救赎互文的作用,随着女主角的逝去却并未消失,反而在男主角的努力之下,实现了意义更为深远的对于现实的规训。这部影片中的意象化的指涉展现了一种互文的精妙的影视艺术化表达,这部影片没有丝毫的传统意识形态类影片中的刻意式道德说教,而这种卸下道德焦虑的意象化释出反而成为一种形而上的心灵解脱。同时,这部影片亦表现了,青少年个体在时代剧变大背景下的灵魂深处的那种难以排遣的孤独,以及生命个体之间的那种极其微妙的看似 完全没有关系,实则有着互文式千丝万缕关联的奇妙之缘。
结语
诚然,互文性理论已经成为后现代文化创作与研究等方面的核心术语,而优秀的影片总是能够由人物与故事的互文演绎,为观众开打一个充满意象化的世界。《朗读者》一片在围绕人物与故事的互文演绎过程之中,以其进阶的互文性影视创作技法,将人性与爱情巧妙地置入于不同的时空中,以其历时性、共时性、共时空穿梭性等互文技巧,展现了一部与荷马史诗《奥德塞》一样,描绘一场生命的无尽旅程的人生。同时,更在以互文性描绘爱情寓言中诠释了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性拷问、人性复苏、人性觉醒。
参考文I:
[1]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4):9-14.
[2]米高峰.影片《朗读者》:文本朗读背后的爱情挽歌[J].电影评介,2011(3):47-49.
[3]王涛.自我的重建与毁灭――电影《朗读者》女主角心态分析[J].电影评介,2010(9):46-47.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
引言
审计收费(AuditFee)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是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并日益成为事务所之间进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比较多,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上市公司规模、经济业务复杂程度、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所在地、审计任期、审计风险等。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关于盈余管理,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是一种欺诈性(fraud)行为(GoelandThakor,2003),是一种不道德(immoral)行为(Brown,1999);但也有人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盈余管理则是企业灵活运用法规准则所赋予的会计选择权利对账面盈余进行调整,是不会在会计法禁止行为之列(宁亚平,2005)。那么,国内外学者究竟对盈余管理持怎样的态度,其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辨析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识,仍处于进一步探索中,但总体上来说,国外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RScott(1992)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弹性地运用会计准则来操纵会计数据,本身并没有公然违反会计准则,其中隐含之意,盈余管理是正当的。该定义的基础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便自然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此观点的不足之处,即忽略了“人的非理性”。
(二)Healyand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该定义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三)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management),该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而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此定义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实质上是对所披露信息的操纵。
国内学者围绕这三个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研究目的给出过盈余管理的定义。孙铮(1999)指出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是生成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都叫盈余管理或盈余操纵,他认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同属一个概念。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操纵包括盈余管理和盈余造假两个内容,两者既为互斥关系,又是盈余操纵的全部形式,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盈余管理利用合法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盈余造假属于违法并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
根据以上分析,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均体现出了: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手段是选择,即主观选择的结果。而且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盈余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要诸如分红、上市、配股、融资等与会计信息有关,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就会存在。
二、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关系分析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市场活动,其收费标准必然受到审计市场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用于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自发调节决定,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政府管制等的影响。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及制度背景,目前,中国的会计、审计市场尚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阶段,因此,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往往会受到政府管制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1998年后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其承接业务时不得不考虑成本效益问题。但是,过于降低审计收费,减少审计成本的投入,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报告,一旦被资本市场和理性投资获取了相关信息,不仅妨碍事务所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因此,为了防止会计师事务所的过于压低价格招揽客户,降低审计质量,财政、物价部门对审计收费制定最低标准,实行价格管制制度。而且,为了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就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有关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可见,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独立审计的收费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在资本市场中,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尤其是其中的会计盈余信息及其质量正受到投资者的空前关注,因为会计盈余是企业制定各种契约的重要参数。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公司的股票价格可能下跌;当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时,还可能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报酬。基于此,公司管理层会不会与审计师合谋人为地修改会计盈余,即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参与市场竞争,虽然其收费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但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征决定了事务所提供服务的价格必然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不禁要问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密切相关呢?下面分别站在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此,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审计风险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于盈余管理概念角度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本文在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关系时,倾向认同上面谈到的有关盈余管理的第二种定义,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与审计师进行合谋,报告虚假或者不真实信息,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过程。这种契约过程,双方各有目的,比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以高额审计费用购买审计意见,获得财务信息,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为了获取配股资格、或为了保牌、或为了再融资,当然还可能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等,在我国特有的监管制度下,保牌、配股等契约使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有着强烈的动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审计收费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动力,因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收入等目的,通常难以抵制以低质量审计获取高额报酬的诱惑,于是违心认可,与之合谋。这种审计合谋是社会审计独立性丧失的表现,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必然受到较大干扰,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审计独立性。正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收费应当能够真实地反映其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过高或过低的收费都可能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质量,这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降低往往正是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因此,反过来可以推测,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很可能给予会计师事务所更高的审计收费。
(二)基于审计风险角度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盈余管理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被人为地操纵,在财务报表中盈余管理比其他要素更具有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对该项目较难审计。通常在国外,盈余管理被视为高固有风险。固有风险包括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在中国,盈余管理也被视为固有风险;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过高地评估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在某一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某个合理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以降低检查风险,这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耗费更多的资源,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来识别公司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增加,从而就要求其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补偿所花费的审计成本。
另外,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收费之间具有相关性。Defond和Subramanyam(1998)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度量因素之一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discretionaryitems),结果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相应增加审计收费。王振林(2002)、李爽和吴溪(2004)从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角度计量盈余管理,发现客户盈余管理迹象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孟焰(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亏损年度有多报非经常性亏损以“透支亏损”现象,注册会计师面临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意图,必然会在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张祥建.大股东控制下的配股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