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9:22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音乐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接受高层次培训、研修,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认识,很难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三、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的建议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等不起,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都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乃至教育理想,久而久之,埋怨、无奈、惰性接踵而来。记得首都师大音乐专业博士生导师郑莉教授在与西部地区一线音乐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时谈到:“音乐课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感受音乐,要让学生多听,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电视,央视音乐频道每周都有“名曲赏析”可以让学生按时收看,在音乐课上进行讨论、交流”,试想,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坚持下去,相信农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利用、开发、普及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比如,甘肃地区有兰州鼓子、陇东的道情、临夏的花儿等等,还可用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等等,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农村音乐教师。
目前在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关注的都是语文或数学方面的成绩,并与重金挂钩。而音乐教育则好像被遗忘在一边的角落,显得那样的孤单无助。如果我们只重视主科而忽略了次科,尤其是音乐,就好像“拣到芝麻,丢了西瓜”。在教学机制转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主体改变、教学内容扩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音乐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和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全面改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
二、促进交流,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这片贫瘠的土地里,我们不应该原地踏步或故步自封,要向那些优秀的学校学习。据我所知,县的教育部门也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每个学期都举办音乐的方面的优秀课例,或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也举办中小学生的文艺汇演。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教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音乐的教学仍旧是老调子——改变不了。许多优秀课例无法推广下去,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步,但只是讲,并不付诸实践,理论脱离实际。音乐是实践的艺术,离开了实践将是纸上谈兵。音乐实践活动会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音乐素质及其水平,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如举办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校学生合唱团、学生管乐队、舞蹈队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均有受到各种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的机会,促进师生的交流学习,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三、丰富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潜能
1.音乐教育的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许多学校都建起了崭新的校舍,开通了远程教育,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是,在许多农村学校,开展音乐教育所必须的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教学器材却迟迟不能配置到位,甚至有些学校连音乐教科书都没有订购。与音乐教育相关的音响资料、音乐书籍更是奇缺。
2.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我们的考试制度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还在实行过去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中小学教育“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的目的性还很突出。没有被列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音乐、美术等学科也就只能靠边站了。学生在升学与考试的压力面前不堪负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音乐,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态度也就不可能端正。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也就无法得到落实。许多学校的音乐课要不被其它学科代替了,要不就成了学生的自习课、睡觉课。
二、关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第35条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应该是当前农村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何东昌先生曾经呼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现在是结束这种不完全教育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就此问题谈几点拙见。
1.鉴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要切实加强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让更多的音乐院校毕业生走进农村学校,保证每一所学校至少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倾斜,扩大就业,鼓励广大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改变一边是音乐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到处奔波,一边是农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而无法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音乐教育在该地区或该学校的地位,并深刻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改变过去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落后观念,彻底消除对音乐学科的歧视,才能还音乐教育一片发展的蓝天。因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敦促各级学校从行动上对音乐教育给予足够重视,而不是将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广大农村学校开足音乐课时,以保障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3.教育教学离不开设施的改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鉴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还相对落后的现状,各级部门要有计划地逐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学校购置一些音乐课教学所必需的键盘乐器,音响资料,音乐书籍等,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4.考试制度是长期以来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考评制度。而现行的考试制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考评,对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方面体现的很少。因此,笔者以为,对现行的考评制度应作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把音、体、美学科成绩融入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来。或通过增加课时,补充教学内容来强化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音乐感染学生,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1.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音乐教学设备是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没有多媒体音乐教室,上课多用黑板进行教学,少数具有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琴,且这些设备还有许多需要申请才能使用或已经坏掉的,而打击乐器以及其它各类乐器更是少之又少。90%的中小学校所具的教学设备达不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于音乐教学设备的要求,对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无疑是极大的阻碍。
2.音乐教育观念陈旧。
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课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直至将一首歌曲唱会,一堂音乐课便结束。在调查中问及是否严格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时,有80%的教师选择:否,偶尔教课本外的歌曲。只有20%的教师选择:是,按照课本逐课教学。音乐教学应当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出现“随意”的教学情况。将音乐课定位于教唱课,与新课程基本理念相背离。
3.音乐教师业务水平难以跟上学生的学习需求。
海南省贫困地区任教的音乐教师基本为海南籍,这些教师教龄普遍偏高、知识更新慢、知识技能偏低、课时量大。在回答学过何种乐器时,有一半的教师没学过任何乐器,1/4的教师学过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学过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教师仅占1/4,表明音乐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偏低,且难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回答上综合课一般采用哪种方式时,仅有一位音乐教师能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余教师皆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法。这样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在上课时只能勉强进行课堂互动。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强化提高。
二、海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
1.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俗话说得好:根深叶茂,树壮果稠。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的根基在于音乐教学设备的完备。国家和海南各省、市、区的相关艺术教育部门应当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解决教学设施配置不齐全这一问题。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海南农村贫困地区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学会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的丰富校园文化。首先,该地区有一半的黎苗族居民,应当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其次,海南有许多热带仅有的植被,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这些植被制造成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创造性思维、还能创造演奏绝无仅有音色的乐器。
2.树立开阔的音乐教育视野。
利兰提过:“生命在思想发展中得到延长,因为思想是衡量生命的尺度”。这要求我们看待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用深度、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首先,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应当正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其次,海南省农村贫困地区音乐教师应熟悉“新课标”,能按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各个音乐教学领域,正视课外音乐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第三,各大媒体应当慎重选材,多选用健康向上的音乐。总之,音乐教育靠音乐教师教授出一堂堂优秀音乐课的同时,需综合所有外在的环境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并用深远的视野来对待。
3.以教师为核心推动音乐教学整体水平发展。
提高海南省农村贫困地区音乐教学水平关键要素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相关部门严守教师招聘关卡,招收知识技能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综合水平强的音乐教师。第二,提供给任职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机会,使知识技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第三,开展优秀音乐教师、教研员进课堂,为该地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量体裁衣”发展建议。第四,积极开展音乐教师职业技能比赛。
三、结语
(一)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现将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a.此次调查的的40所中小学中,中学音乐教师人数为15人,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数为12人。超过50%的学校仅有1名音乐教师,辅助教学设备仅仅为电子琴;b.教师构成人员为本省师范学院毕业、艺校毕业、职业高中毕业、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其中兼职情况最多,占到总人数的3%,师范毕业教师的数量仅仅为总人数的8%。兼职教师并没有专业的音乐修养;c.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学校并不加重视,音乐课被当成学生自习课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d.学生认得曲谱的情况十分罕见,绝大多数学生哼唱音乐作品都是从电视、网络中学得的。
(二)皖北农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尴尬
1.教师队伍不足,且教师素质难以达到教学标准
通过对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过程,师资力量是困扰学校音乐教学顺利展开的核心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a.教师队伍在人数上无法满足教学需求。40所中小学,全部拥有的教师人数仅仅为27人,这就意味着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不仅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授众多的学生,教学压力大。更加令人失望的是,数目不少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音乐教师,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进行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程中,根本就没有接触到音乐这门课程的机会。b.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7位音乐教师中,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总人数的比例是十分少的,尤其是高质量的师范毕业音乐教师,更是奇缺。而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是兼职,他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因为自身本来就没有音乐素养,只是单纯的爱好音乐,他们教授的音乐课基本上单纯就是教学生唱一些民歌和通俗乐曲,学生难以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c.音乐课在学校的教育系统中,并不是象想语文数学那样是必不可少的主课,而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就客观上导致了广大音乐教师并没有觉得受到重视,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转行、辞职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队伍本来就不足,教师流失现象又使得教师队伍雪上加霜。
2.音乐课堂进行中严重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拥有教学基础的硬件设施是音乐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音乐教师能够高效开展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这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普遍认知的一条规律。然而,通过对皖北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学校在音乐设备上是十分匮乏的,相关的教学、辅导资料并没有达到教学的标准。有93%的学校不具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钢琴更是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候基本上是电子琴。此外,学校的教辅资料也没有普及,新课改要求使用的书本资料、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远远没有在教学中配套使用,音乐教学硬件设备的缺失,使得整个教学无法顺利、高效进行,大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3.音乐课的课程设置随意,并没有体现音乐教学的重要地位
此次调查问卷中有一项是关于本校音乐课的每周课时是多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音乐课一周仅仅为一节,且通常设置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课这门课程。设置该门课程的学校,在课程实施时,通常会有这两种情况:第一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定时授课,教学过程中不参考任何教材、没有音乐欣赏、没有教授器乐演奏的过程,只是单纯的进行歌唱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是流行音乐。个别拥有音乐教材的学校,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的教科书还是像新发下来的一样崭新。第二种情况就更为糟糕,每逢重大考试,音乐课便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各科教师理直气壮可以占用的公共课,跟本就不给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机会。随意的课堂设置使得音乐教学处境尴尬。
4.学生音乐素养亟待提高
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下,皖北农村的学生音乐素养不容乐观。此次调查发现,能够识得乐谱的学生数量仅仅为总人数的8%,能弹奏简单乐器的人数为3%,唱歌跑调的情况十分普遍,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这种情况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教育部门全面倡导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注重艺术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从小学抓起,让学生们从小便能够接触到基本的音乐知识,然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十分令人沮丧,学生对现代音乐的接触、演奏器乐能力是十分低下的,基本音乐素养无法达到基本的要求,这是皖北农村音乐教育所面临最大的尴尬。
二、新时期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探究
(一)将民间艺人引进到音乐教学中,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
要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科班人员出身的师范学生必然是学校需要首先考虑并选用的人才,然而对于皖北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要顺利的实现对高质量教育人才的引进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硬件软件设施跟不上,工资待遇等问题都是制约着学校师资力量可以走现代化路子的客观条件。鉴于此,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子,即大力发展当地的民间音乐。在当今中国教育大环境中,“特色”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将民间艺人引进到音乐教学中,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未尝不是解决现今皖北农村音乐教学的可行手段。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同当地民间艺人的交流、访谈,发现尽管在经济上,当地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然而在地方特色上,当地却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音乐传统。该地区有数目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目,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客观地讲,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演奏水平,特别是坠子戏、梆子戏、淮北花鼓、二夹弦、唢呐更为人称道。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隋景山曾经这样说过:“安徽民间吹打水平,在我国众多的民间演奏中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音色上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安徽本地人民在日常的红白喜事中都有请唢呐乐班演奏的风俗。因此,在皖北地区,这些唢呐乐班并不少见,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两个及其以上的乐班,并且以很旺盛的生命力蓬勃发展着。当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对学生进行地区特色明显的音乐教学。这种方法是十分可行的,通过和艺人们的访谈,笔者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艺人们的生活是相当清闲的,重大节日是他们最为忙碌的阶段,因此他们完全可以在时间上予以配合。此外,艺人们由于生活在当地,并不以教学为生,他们并不会像“眼光高”的师范毕业生一样对薪资待遇十分挑剔。此外,技艺纯熟的艺人通常自己也会带有一定数目的土地,这就为他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一项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们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迅速改善当地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也可以有效地弘扬当地音乐传统,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二)大力使用小乐器,通过自制乐器弥补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生活在当地的学生无法向城市的孩子一样,接触到各种高端的乐器与音乐作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阶段学习音乐的权利就被剥夺了,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更加自然、纯真的环境,他们身边有着更加天然的音乐演奏“乐器”。只要善于发掘,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便能够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魔力,演奏出神奇的音乐。举例来说,在音乐课的进行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特点,进行乐器演奏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熟练地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空饮料盒、沙子、豆子这些常见的事物通过有效地组合,制作出可以充当沙锤乐的乐器;教师教导学生学习高音时,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面带来空的啤酒瓶,在课堂上对不同的瓶子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引导学生敲击这些瓶子分辨高低音。为了达到乐队演奏的效果,教师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锅碗瓢盆餐具,通过这些物件的组合,形成一个小小的击打乐队,提高音乐教学的生动性。此外,文具盒、小石子、竹子甚至是植物本身都可以用来当做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除此之外当地的唢呐戏班如果进入课堂,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触到唢呐、笙、二胡等乐器的机会,使学生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大的乐器想要引进课堂,必然会对经济条件不富裕的学校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学校可以将小乐器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那些价格并不是很贵的竖笛、口琴、葫芦丝等乐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家长为学生购买,这些并不是很庞大的教学乐器,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乐器,学生们一定会很喜欢,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肯定更加上心。
(三)对音乐教材进行改编,为皖北地区的学生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教材
皖北地区经济落后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扭转的客观现实,学生们使用的教材已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严重的脱节了,使用这样的教材,不仅仅会让学生觉得教材无用,一个学期下来,把崭新的教材随手扔掉不仅可惜,更浪费了巨大的财力资源。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教育局应当联合起来,通过多方组织、协调与出版社商议,使他们编出一些高质量的、与当地教学实际相吻合的音乐教材。具体来说,改编的教材应当注重对生活中小物件改造成乐器的实践活动、多融入一些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这样的教材一旦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用到的器乐完全在教科书中有提到,并且有详细的解说,他们便会自觉的参考教材,主动的进行乐器演奏学习,这对于提高他们音乐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不应当紧紧地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局限在课堂知识上,而应当积极的为他们创造展示、表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切身的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歌演唱;可以将简单的事物带到课堂上,看学生们谁能够把这些东西组合成为一件成功地小乐器;可以找出一首诗,是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展开舞蹈、朗诵表演,教师在旁边吹奏民间乐器演奏,积极地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音乐练习活动中,为他们在清苦的环境中,感受到音乐鲜活、生动的魅力创造更加有益的外部环境,为改善当地学生音乐素养亟待提高的现状,做出各种有益的尝试。
三、结语
九店小学的整体音乐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仅有的一位音乐教师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音乐设备也无法使用,学生基本上不到一堂精彩而正规的音乐课。(2)学校对音乐课普遍不重视。一直视音乐课为“副科”,在教材上是“能省则省”。(3)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的热忱度很高,但对当前的音乐课授课并不满意。这些以既是九店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的主要问题,也是广大农村音乐课程教育的普遍现象,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湖北省乃至全国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
二、荆州区九店小学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音乐师资建设,大力招进专职音乐老师
在荆州区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很多的音乐老师是身兼数职。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学校有必要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对该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改革,以便使学校音乐教育发挥其作用。
(二)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喜欢上音乐课,都不希望被其它课程占去。要改变当前的九店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首先要改变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的教育理念,明确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九店小学这种寄宿制而且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小学,更需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大农村音乐设施投资力度,改善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一堂正规的音乐课的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政府及学校应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最基本的音乐教室和必要的乐器及教具要配备,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及音响资料给学生查阅,充实留守儿童音乐知识。
(四)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留守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不是很喜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把音乐课堂与艺术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设计音乐游戏课,在留守儿童走进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让留守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通过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五)以情育人,强化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喜欢抒情性的音乐,音乐教育应该适当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相结合,关注留守儿童兴趣,提高留守儿童情感外化的能力,使留守儿童善于用音乐来调节和表达内心情感。例如《父亲》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情感达到共鸣,让他们理解父母,也能让其心中的的感情得到释放。
(六)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本土化,即从儿童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出发,发掘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农村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喜闻乐见、流传甚广的民间音乐、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热爱。尤其是在民间传统节日,人们更是通过扭秧歌、打腰鼓、跑旱船、吹唢呐等形式,载歌载舞来表达对欢乐吉祥的幸福生活的赞美。在这种欢乐的节庆中,儿童受染于其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间艺术启蒙,更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引入到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在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的这一基本精神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有相通之处,即都强调了音乐的“原本性”。因而,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公益事业。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受到本土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于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文章以山西原平某农村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例,探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形式
多样的图谱、丰富的乐器等是奥尔夫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谱、乐器的运用不仅使幼儿的音乐活动变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反思:反映幼儿生活的直观形象的图谱,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简单的乐器,也给幼儿的音乐活动带来无限的乐趣和活力。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创造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利用农村的日常材料,与家长、幼儿一起制作图谱或乐器,如用葫芦做摇筒、用木片做响板等,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乐曲的选择
音乐的选择是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本土音乐的开发,教师在选择奥尔夫音乐时,结合本土音乐的素材,不仅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使幼儿感受乡土音乐带来的愉悦,又可以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反思:教师在保持本土风俗完整,又尊重奥尔夫音乐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幼儿体验了传统特色音乐“凤秧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本土音乐,可以使幼儿感受本土音乐之美,体验蕴藏于本土音乐中的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不仅丰富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使幼儿在感受本土音乐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幼儿热爱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三)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要领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性质,强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天生具有艺术敏感性,尤其喜欢自由表现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表情、语言、动作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反思:在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音乐活动“过山坡”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表达不同情境中上坡、下坡的感受,并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感受,使幼儿的创造基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既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又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三、农村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建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活动
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迎来了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春天。“国培”“省培”的行动计划,为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根据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需求,采取集中培训、脱产培训、送培下乡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艺术教育素养。同时,也可以组织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寒暑假送教下乡,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的艺术培训,还可以号召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支教等。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艺术教育的能力,而且,活力四射的大学生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发掘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原本性”,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而“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清澈的小河,土地上爬来爬去的小动物,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田间的种子、葫芦、谷物等,都可以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而广大农民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作出的民歌、民谣等,以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欢庆民间传统节日的扭秧歌、敲锣鼓、舞狮子等,也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绝好材料。
(三)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丰富农村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