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29:03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档案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一)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医院没有对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档案资料收集方面并不全面,很多医院仅仅对专业资料相关整理与存档工作进行关注,而没有关注电算化备份工作以及归档工作,使档案缺少联系与整体性。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实现规范化。财务会计档案和其他文件资料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为了后期工作时将经济活动相关历史反映出来,从而给后期决策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可是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医院财会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一般是由兼职人员来负责。另外,档案鉴定以及销毁工作也得不到重视,对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对医院经济效益以及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责任分配存在问题。在医院中,财务会计的种类比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量比较大。比如,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等。为了对财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质量,都对分工进行了细化,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具有便利性,可是却没有对责任分配加以明确。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推卸责任,档案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没有对工作进行系统划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对档案管理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差。从当前情况看,在医院很多财会档案相关管理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导致其管理能力比较差,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最终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二、加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医院财会档案相关管理水平,一定要提升管理意识。首先,领导层要对财会档案对于医院的重要影响有一个正确的意识,提升档案管理的意识,将财会档案当作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自己也要提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并不只是对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对医院中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具有主人翁意识,做好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对财会档案进行严格审核以及鉴定,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当前,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从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看,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医院具体情况相符,不断对其进行强化,确保制度的成熟。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操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另外,还要确保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以及每个岗位,对分工进行明确,确保赏罚分明,从而保证各个部门都能有良好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三)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实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升。时代的发展要求医院的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同时这也是医院管理水平加以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医院的财会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单纯投入和负担经济资源,财会档案同时还是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资源,需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给医院的决策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最终给医院带来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对财会档案以及资料进行充分挖掘并进行科学利用,能够获得较大的成果。由于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医院的财会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与发展,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以及信息化。这就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给医院发展带来机遇,对财会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创造条件,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专业化与规范化。

第2篇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财务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率,但是同时,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特点的工作,要求高校能够以推动高校整体发展为视角来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的统筹规划,通过构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来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前提与保障。当前众多高校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都存在操作有待规范以及目标有待明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位职责进行明确,并确立高校档案管理单位与财务单位在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中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有序的开展财务档案数据化以及电子化工作,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则有必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以做好高校财务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其他相关的高校部门也应当积极参与,通过配合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来做好财务档案资料的归档、收集以及整理工作。另外,高校有必要在构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来对相关制度作出完善,这些需要完善的制度包括高校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制度、财务档案数据信息的备份制度、财务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制度与监控制度等。

(二)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档案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就有必要对与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做出完善,这些设施包括数据存储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安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只有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些具备较强信息处理能力、较大存储功能的存储器与服务器、配备必要的路由器与交换机、使用具有较高安全性特点的操作系统、搭建能够覆盖高校的信息网络系统,才能够让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备硬件平台。同时,高校要重视完善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软件平台,其中包括财务档案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与操作程序、计算机以及数据库监控程序、电子档案管理程序等。在硬件平台以及软件平台的搭建中,高校要重视实现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的匹配,同时要以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为依据来对软硬件做出不断调整以适应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这是推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

(三)高校财务档案数据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高校财务档案信息数据要实现数字化,必须要求档案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并且在收集与归档过程中做到及时与规范。在对高校财务档案信息数据开展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其次需要对具有利用价值的纸质档案开展数字化转换。在此阶段,需要通过提高数字化转换工作质量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做好财务档案信息数据编研工作的基础上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在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档案信息资料的网络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主要渠道。在此阶段,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网络化第一步骤,这要求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者将电子档案以及做好数字化转换的纸质档案录入档案数据库中,并确保其中信息数据被档案数据库识别与存储。同时有必要对高校档案管理网站做出构建与完善,发挥出档案管理网站在传递档案信息中的重要作用,以便在实现高校网站与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结合的基础上提高高校财务档案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也正因为如此,在高校开发财务档案数据库以及其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以高校中各个单位的财务档案信息需求为依据,通过协调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职能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来构建一种具有畅通的档案信息收集渠道、协调运转、高效服务且具备合理结构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同时为财务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资料下载以及信息检索等服务,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来为财务档案信息的需求者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在推动高校发展与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会计业务执行主体发生了变化,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下所采用的档案管理办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即加快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建好用好电子财务档案,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

【关键词】财务档案电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管好用好财务档案是企业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保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会计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和管理效能的提高。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搞好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第二,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第四,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五,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

正如上面所述,电子财务档案或财务档案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的一面。如具有系统依赖性,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因此,即使实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所谓的“双套制”,即将同一份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内容

1、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企业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企业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本单位的财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

2、搞好财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使用效率

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一方面可以将业务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总之,网络财务档案的在线管理和使用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3、搞好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管理使用档案

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由于信息量大、保障要求高,仅凭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四、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账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由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和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2、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3、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本文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5、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财务部门要补充具有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加强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效绩考核评价规定,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激励大家学信息化、用信息化。此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档案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使其了解财务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

根据《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的规定,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备份由数据管理员建立。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贮;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们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3、电算会计档案必要有专人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地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都是不行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电算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主体诚信。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防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第4篇

[关键词]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本人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而且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2)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也才具有生命力。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3)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4)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2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

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会计档案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势在必行。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会计档案的收集范围一般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是形成会计档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熟悉和掌握会计档案的收集范围。(1)会计凭证。它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2)会计账簿。它包括按会计科目设置的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账、应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辅助登记备查簿等。对于这些账簿要分别整理立卷,组成保管单位。(3)会计报表。分月、季度、年度会计报表。每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成本费用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及各种附表、报表附注和决算说明等。(4)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属于财务业务范畴,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料。如经济合同、数据统计资料、财产清查汇总资料、核定资金定额的数据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会计电算化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推动财务组织参与到全方位的管理之中,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然而,在当前整体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宏观背景下,财务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工作难度和强度也逐年增加。所以,随着财务工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改进财务档案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能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既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搞好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2)信息化档案彰显优越性。首先,将财务文件档案转变为电子信息,即电子介质的财务档案后,可以存储于磁盘、光盘及移动设备中,这种虚拟数据模式下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资料在携带、传输及使用方面都更加方便灵活。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电子财务档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较好地适应高数据量的财务档案的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复制和重置,便于、携带和传递;电子财务档案的存储形式多样,既可以存储于软盘、硬盘、光盘中,也可以打印输出到纸质材料中。另外,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当前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很多,以信息化方式存储的数据便于计算、分析,能够方便、快捷获得所需结果。而且,财务档案信息化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等目的需求。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5篇

(一)高校档案真切的还原了学生在校时期的成长历程及行为表现

高校档案管理的确立不仅包括了入学之初的学籍信息、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德育素质的积累及其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记载了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智与思想逐渐完善的整个历程。这是一份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成长记实录,是一份宝贵的信息档案。通过对其进行完整的数据及文件记录,企业用人单位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其思想的全面性,并依此为依据,考察其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需求。

(二)高校档案管理有着其本身存在的权威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及其实行的档案转接制度,大大减少了档案信息被篡改的可能。即使需要档案资料信息的修改或者将其开封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具各种证明来证明其合理性,而这些都会有相应的较为详细的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有着其特有的权威性与不可质疑性,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被用人单位视为学生在学校表现的唯一可靠凭证。

(三)高校档案管理的存在为企业招聘与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双向的机会

我国教育模式与就业机制的转变使得原有的就业体系逐渐被新时期供求关系失衡下的双向选择取代。一方面,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得到学生的唯一也是第一手资料就是高校毕业档案,如果档案记载中学生表现良好,符合岗位需求,那么面试机会随之而来,反之,一旦文件档案记载内容与用人单位需求有着一定的冲突,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工作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作为用人方与应聘者之间的单一媒介,高校档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决定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在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学生档案保存与调动缺乏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

一方面,为了提高高校就业率,一些学校针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了档案“修正”,更改原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也将许多与学生就业有关的证书等放入档案内,导致档案在高校保存期间已经缺乏了原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存档内容大都涉及其入学的材料、在学期间所得奖励,有无记过处分、党员身份证明等,这些资料的添加有着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但从这种角度来看往往不能很好的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对学生长大那一时刻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封档保存,而完全忽视了在其成长过程中心路历程的艰辛,从而导致高校档案在学生就业中产生了相对较差的可参照性。

(二)高校档案在转接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

高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繁重的档案转接问题。第一,毕业生在找到工作后就需要将档案转到企业内部,然而由于缺乏相对明确的档案意识,档案转接时没有准确的企业地址或者档案已经转到企业但找不到相关部门接收。第二,毕业生频繁的更换工作,档案投递地址一栏如果随意变动必然导致档案的丢失。第三,一些外地学生在校期间已将户口转至学校所在地,然而毕业后却将档案转回原籍,户口与档案所在地出现了分歧,如果不及时做好处理,很可能使其档案逐渐发展成为不明档案,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接增添了不必要的混乱因素。

三、企业人才队伍组建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创建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

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档案管理明确制度,将档案记录的范围扩展到学生在校成长经历等范围,以便用人单位进行参考。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学校修改后的“伪档案”,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到实时的监督,使其透明化,尽量保证档案在校管理期间的科学准确性。

(二)加大对社会档案转接部门的资金及政府支持

高校学生毕业期间是档案转接的高峰期,也是以档案为媒介建立校企联合制度的关键时期。因此,政府要在此时给予相关档案转接部门适当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以确保档案转接的准时与顺畅。此外,相关档案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针对转接出去的档案进行有效的核对。一旦发生档案地址骤然改变或者其他纰漏就可以做到及时的更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利益,同时也确保了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人才选拔的可靠实施。

(三)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档案关系的定向信息反馈

第一,企业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位表现的直接反馈,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应将其填充到档案中,以便于以后用人单位的查阅。第二,高校也可以针对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第三,各大高校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已得到的反馈信息,总结其自身的缺点,重新确立就业目标。从某种角度爱看,这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为企业人才的选拔做出的成功战略变革。

四、总结

第6篇

学校的财务档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应学校的经济业务,也是整个学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中职学校的财务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质量就会直线下降,中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受到阻碍。

2.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发展变迁

笔者从事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将近20余年,也目睹了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剧烈变迁。受到多种多样的影响,中职院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靠的是手工管理的方式,无论是收集、整理、装订,还是归档、账簿、报表的处理环节中,还是完全借助财务管理人员手工进行操作,很多院校甚至还是采用纸质版的报表,而没有采用电子版的报表。这些问题在当下的某些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依然非常普遍。

众所周知的是,如果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在其后的查阅、鉴定以及销毁过程中会变得极不方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安全性和规范性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也意识到这种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方式和当今的信息化发展不太适应,与学校的整体管理与发展模式也并不吻合,为了适应时展,开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了中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过程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无纸化办公的态势显得愈加明显,办公自动化、档案处理自动化和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技术被引入进来,使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程度大大加深。可以说,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在近些年来,获得了急速的发展和变迁,这些都是时代赋予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新的意义。

3.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的重要性

3.1为中职院校制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中职院校的会计档案是学校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产物,是一种经营过程中的必须的材料。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各个单位所生成的会计档案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总结,对学校各个阶段的经营状况有一个直观的反映,对于学校在此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3.2为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中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财务工作必须是重中之重,只有有效的处理好了财务工作,学校才可能稳定的发展下去,而财务档案正是保障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近些年来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各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制定详细的规划,并查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单位的财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3.3为保护学校的财产,监督相关的财务制度提供直接依据

财务档案不仅仅只是会计凭证,还应该是登记账簿的一个有效的依据,更是相关经济责任的有效证明,它很好的重现了历史经济事件,譬如说相关的经办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签字和印章等等,这些都是中职院校经济关系的有力依据和证明,为了处理日后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起到很强的监督与指正作用。

3.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问题所在

3.1学校管理者不重视财务档案管理,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众所周知的是,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中职院校来讲,是一项保存发展史实、服务当下的重要工作,但是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本没有正确而有科学的认识,在内心深处存在应付差事的思想。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原始凭证的整理工作的时候,很多领导认为这样的活动耗时耗力,也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档案的管理活动,也不愿意将整理凭证列入到学校管理的议事日程之中,这就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停步不前。

3.2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中职院校根本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财务人员来兼职进行管理,这些人未曾针对档案管理活动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业务情况不熟悉,再加上财务工作工作量特别大,无暇顾及档案管理活动。有的学校虽然有专门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之下,自身不具备一些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图文处理工具都不会,没有办法胜任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1]

3.3管理过程不规范

由于财务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管理者的忽视,很多中职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情况。譬如说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检索工具和纸质档案,很多情况下,电子档案和磁质档案以及纸质的档案没有做到同步;在档案鉴定完成之后,需要销毁的档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均不能按时销毁,这些都是由于管理过程不规范而出现的问题,也是缺乏有执行力的管理制度所形成的问题,亟需整治。

4.中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创新优化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财务档案的管理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譬如说要比以往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中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要求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档案的快捷管理,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离这些要求还有很远的差距,需要认清现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管理。

4.2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中职院校发展

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在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同样是当下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必由之路。所以,在创新和优化财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譬如说防盗门、空调、温度计、灭火器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的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现代化信息管理不可或缺的办公设备,并对财务档案的基础信息实行存储管理。这样不仅仅能够强化管理过程,还能够方便以后的使用和查阅,从而利用大量的会计档案为之后的财务审查奠定基础;其次,必须要建立起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要通过科学的考察,制定一系列的与中职院校发展相关的财务档案管理方式,而且尽可能的避免形式化。针对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规避,譬如说要建立起搜索工具,还要完善纸质档案,及时的做好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按时完成,这些问题都需要落实成制度,认真的贯彻执行。最后,在信息化时代,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活动还必须要积极的引进信息化技术,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化网络,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开展档案的管理活动。[2]

4.3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对千人千面的档案实行专人负责是一个快捷、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当下中职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过程缺乏应有的人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此,要想创新管理过程,必须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作为财务档案管理的首要责任人员,管理人员对财务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程度,对其后的使用过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现阶段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一是要强化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要完善他们的工作技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下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和操作一系列的软件和应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条件支撑下,才有可能完成财务档案的创新应用管理。

4.4发挥财务档案的应用潜力,从而更好地为中职院校发展服务

在发挥财务档案的应用潜力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档案检索,包括目录等工具检索;其二是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检索,提高管理效率;其三是要建立起统计台帐,譬如说查阅登记簿、档案汇总登记簿、档案移交清册等等;气死食药将一些基础建设的档案进行分类存放,并和一系列原始凭证一同归档;最后还需要利用财务档案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对学校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围观的财务运行的不足和问题,都能够提出一系列的见解,从而更好的为中职院校的发展做好信息服务。[3]

第7篇

(一)高校档案真切的还原了学生在校时期的成长历程及行为表现。

高校档案管理的确立不仅包括了入学之初的学籍信息、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德育素质的积累及其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记载了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智与思想逐渐完善的整个历程。这是一份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成长记实录,是一份宝贵的信息档案。通过对其进行完整的数据及文件记录,企业用人单位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其思想的全面性,并依此为依据,考察其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需求。

(二)高校档案管理有着其本身存在的权威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及其实行的档案转接制度,大大减少了档案信息被篡改的可能。即使需要档案资料信息的修改或者将其开封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具各种证明来证明其合理性,而这些都会有相应的较为详细的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有着其特有的权威性与不可质疑性,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被用人单位视为学生在学校表现的唯一可靠凭证。

(三)高校档案管理的存在为企业招聘与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双向的机会。

我国教育模式与就业机制的转变使得原有的就业体系逐渐被新时期供求关系失衡下的双向选择取代。一方面,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得到学生的唯一也是第一手资料就是高校毕业档案,如果档案记载中学生表现良好,符合岗位需求,那么面试机会随之而来,反之,一旦文件档案记载内容与用人单位需求有着一定的冲突,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工作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作为用人方与应聘者之间的单一媒介,高校档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决定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在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学生档案保存与调动缺乏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

一方面,为了提高高校就业率,一些学校针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了档案“修正”,更改原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也将许多与学生就业有关的证书等放入档案内,导致档案在高校保存期间已经缺乏了原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存档内容大都涉及其入学的材料、在学期间所得奖励,有无记过处分、党员身份证明等,这些资料的添加有着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但从这种角度来看往往不能很好的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对学生长大那一时刻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封档保存,而完全忽视了在其成长过程中心路历程的艰辛,从而导致高校档案在学生就业中产生了相对较差的可参照性。

(二)高校档案在转接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

高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繁重的档案转接问题。第一,毕业生在找到工作后就需要将档案转到企业内部,然而由于缺乏相对明确的档案意识,档案转接时没有准确的企业地址或者档案已经转到企业但找不到相关部门接收。第二,毕业生频繁的更换工作,档案投递地址一栏如果随意变动必然导致档案的丢失。第三,一些外地学生在校期间已将户口转至学校所在地,然而毕业后却将档案转回原籍,户口与档案所在地出现了分歧,如果不及时做好处理,很可能使其档案逐渐发展成为不明档案,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接增添了不必要的混乱因素。

三、企业人才队伍组建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创建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

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档案管理明确制度,将档案记录的范围扩展到学生在校成长经历等范围,以便用人单位进行参考。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学校修改后的“伪档案”,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到实时的监督,使其透明化,尽量保证档案在校管理期间的科学准确性。

(二)加大对社会档案转接部门的资金及政府支持。

高校学生毕业期间是档案转接的高峰期,也是以档案为媒介建立校企联合制度的关键时期。因此,政府要在此时给予相关档案转接部门适当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以确保档案转接的准时与顺畅。此外,相关档案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针对转接出去的档案进行有效的核对。一旦发生档案地址骤然改变或者其他纰漏就可以做到及时的更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利益,同时也确保了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人才选拔的可靠实施。

(三)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档案关系的定向信息反馈。

第一,企业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位表现的直接反馈,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应将其填充到档案中,以便于以后用人单位的查阅。第二,高校也可以针对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第三,各大高校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已得到的反馈信息,总结其自身的缺点,重新确立就业目标。从某种角度爱看,这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为企业人才的选拔做出的成功战略变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