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8:31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计量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2004年各地工业总产值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工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它可能对工业总产值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工业总产值进行数量化分析,就当前形势下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提高工业总产值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多因素分析投入固定资产劳动计量经济学
Summary
ThispapermainlybyChinain2004toaroundindustrialoutputformulti-factoranalysis,establishagrossvalueofindustrialoutputwastheexplanatoryvariable,Otherpossibletotheindustrialoutputvaluehasobviousimpactonthevariablefactorstoexplainth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anduseofindustrialoutputmodelfor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bywhatmeanscanimprovetheindustrialoutputvalueofsomeoftheadviceavailable.
Keywords:IndustrialoutputMultivariateanalysisInputFixedassetsLaborEconometrics
(二)建立模型的步骤
(1)建立模型
1、解释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直接取工业总产值,用Y表示。
解释变量,即影响解释工业总产值的变量选取哪些呢?
我们知道,对于影响产量的主要变量是投资(K),劳动(L)和技术进步(T),所以在我们选择工业总产值解释变量的时候应该含有K、L,但是由于技术进步(T)的数据我们不可得,所以我们无法将其列入模型中进行定量研究。除了以上两个变量,我们还应该选择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固定资产,因为工业总产值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型工业产值组成的,这些工业的固定资产大小会对他们的产值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一个大型工厂在以前用价值100万的旧生产线生产产品时,投入10万,产值是14万,后来引进新生产线,同样的投入和劳动,产值会是20万,这就表现出固定资产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了解释变量K、L之后,我们还要加上固定资产(B)。至此,对于工业总产值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我们已经找到。
建立如下产量模型
Y=f(K,L,B,担
其中,凳瞧渌幸蛩氐淖酆洗恚撬婊哦睢
2、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
根据经济理论和数理经济学的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另外,我们通过描绘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通过下图大致可以判断,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于是,我们设定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为
Y=b0+b1K+b2L+b3B+
3、拟定参数的大致范围
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及固定资产(B)的增加都会导致工业总产值(Y)的增加,所以,b1>0、b2>0、b3>0
(2)样本数据的收集
现在做的关于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中所用的数据为截面型数据,我所收集的数据为我国2004年全国各省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包含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原价、主营业务成本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
14-3各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
地区工业总产值
(Y)
单位:亿元固定资产
原价
(B)主营业务
成本
(K)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人数
(L)
(万人)
北京5974.703322.085244.46158.03
天津6119.082476.965197.60168.93
河北10194.404735.218427.93440.99
山西4173.933351.303197.32278.13
内蒙古2327.481866.931859.00110.14
辽宁9140.615538.817696.00354.20
吉林3551.722177.682802.44138.29
黑龙江3955.702990.532789.85187.48
上海14594.155842.6512777.87340.93
江苏29476.6610173.9625208.811018.91
浙江21227.207746.8617862.06861.59
安徽4236.392368.233407.16235.81
福建7516.053014.866185.11364.53
江西2736.691511.752279.37179.17
山东24678.509398.7820133.49935.93
河南9236.804589.397361.50530.25
湖北5329.234129.674245.60235.48
湖南4341.882341.413339.51262.40
广东31519.6110118.8628557.181338.13
广西2242.261503.991809.14126.67
海南429.42306.40341.1414.77
重庆2598.841320.982074.64144.62
四川5303.643515.934221.95297.31
贵州1546.171444.601107.9993.89
云南2344.071839.661616.54103.53
24.8573.0617.072.31
陕西3150.792614.742280.36175.43
甘肃1695.791495.521386.7298.09
青海388.12639.32287.7618.10
宁夏605.19489.34479.3533.11
新疆1656.021675.521206.7356.81
其中,工业总产值就是我们模型中的Y、固定资产原价相当于模型中的B、主营业务成本相当于投入资产K、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相当于劳动L。
(3)参数估计
对于参数的估计,我们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计算相关数据,在这里我们用eviews3.1来计算。
步骤:
1、打开eviews软件,通过file-new-workfile选中undatedorirregular然后在下面文本框中输入1到31建立实验所需表格。
2、在操作区输入datayklb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数据输入页面并把数据准确输入到相关项目中,如下图
obsKBLY
15244.463322.08158.035974.7
25197.62476.96168.936119.08
38427.934735.21440.9910194.4
43197.323351.3278.134173.93
518591866.93110.142327.48
676965538.81354.29140.61
72802.442177.68138.293551.72
82789.852990.53187.483955.7
912777.875842.65340.9314594.15
1025208.8110173.961018.9129476.66
1117862.067746.86861.5921227.2
123407.162368.23235.814236.39
136185.113014.86364.537516.05
142279.371511.75179.172736.69
1520133.499398.78935.9324678.5
167361.54589.39530.259236.8
174245.64129.67235.485329.23
183339.512341.41262.44341.88
1928557.1810118.861338.1331519.61
201809.141503.99126.672242.26
21341.14306.414.77429.42
222074.641320.98144.622598.84
234221.953515.93297.315303.64
241107.991444.693.891546.17
251616.541839.66103.532344.07
2617.0773.062.3124.85
272280.362614.74175.433150.79
281386.721495.5298.091695.79
29287.76639.3218.1388.12
30479.35489.3433.11605.19
311206.731675.5256.811656.02
3、在操作区输入lsycklb再按回车键,得出软件对这个模型的参数的计算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3:42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56.8089133.5327-1.1743110.2505
K0.9793550.04378722.366460.0000
B0.3702630.0901314.1080570.0003
L0.7381820.8556700.8626950.3959
R-squared0.998486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17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5.7126Akaikeinfocriterion14.64901
Sumsquaredresid3226965.Schwarzcriterion14.83404
Loglikelihood-223.0596F-statistic5934.064
Durbin-Watsonstat2.028371Prob(F-statistic)0.000000
由上结果得出模型方程如下
Y=-156.8089+0.370263B+0.738182L+0.979355K+
(4)模型的检验
1、经济检验:由上方程可知,b1>0、b2>0、b3>0
符合我们的经济学意义。通过了经济学准则检验
2、统计学检验:由上述软件得出的计算结果可知
①拟合优度检验R=0.998486,很接近1,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
②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5934.064,数值很大,通过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解释变量BLK
T检验4.1080570.86269522.36646
由上表可知,K和B的T检验都明显大于2,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可是L的T检验值明显小于2,不能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
我们可以导出这三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线性表,可以看出,Y随着K和B的变化而变化,而L几乎和Y没有相关关系。此图说明在我们设定的三个解释变量中,L变量是多余的,我们必须将其舍弃。
舍弃L解释变量后,我们的模型方程变为
Y=b0+b1K+b2B+
我们再通过eviews软件得出这个方程的相关参数如下图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4:17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4.7105132.1864-1.0947460.2830
B0.3882660.0872804.4484850.0001
K1.0042170.03281430.603170.0000
R-squared0.998444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33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4.1301Akaikeinfocriterion14.61168
Sumsquaredresid3315915.Schwarzcriterion14.75046
Loglikelihood-223.4811F-statistic8982.774
Durbin-Watsonstat2.012255Prob(F-statistic)0.000000
继而得出我们的新的模型
Y=-144.7105+0.388266B+1.004217K+
可以看出这次得出的参数与前面带有L解释变量的参数相比,在满足的经济学意义检验后,统计学检验R检验变化很小,F检验结果则极大增加,同时K、B的T检验也都通过,可见,这个模型是比较好的。
至此,新的模型方程通过了所有统计学检验
3、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
①序列相关性检验: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GENRe=resid(求残差序列ei)
GENRe1=e(-1)(求残差序列ei-1)
SCATee1(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可以看出,ei与ei-1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检验误差项凳欠翊嬖谧韵喙兀阂阎狣.W=2.012255,若给定a=0.05,查附表,dL=1.30,dU=1.57,因为dU<D.W<4-dU,依据判别规则,认为误差项挡淮嬖谧韵喙亍
②异方差检验:
将K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K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K地区YK
广东31519.6128557.18江西2736.692279.37
江苏29476.6625208.81重庆2598.842074.64
山东24678.5020133.49内蒙古2327.481859.00
浙江21227.2017862.06广西2242.261809.14
上海14594.1512777.87云南2344.071616.54
河北10194.408427.93甘肃1695.791386.72
辽宁9140.617696.00新疆1656.021206.73
河南9236.807361.50贵州1546.171107.99
福建7516.056185.11宁夏605.19479.35
北京5974.705244.46海南429.42341.14
天津6119.085197.60青海388.12287.76
湖北5329.234245.6024.8517.07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2.44415+1.241964K+
残差平方和Σe1i=145350.74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30.0243+1.132635K+
残差平方和Σe2i=4680196.526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32.20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32.20>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K(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K(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K(求出Σe2i玻
GEMRF=4680196.526/145350.74(求出F=32.20)
将B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B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B地区YB
江苏29476.6610173.96内蒙古2327.481866.93
广东31519.6110118.86云南2344.071839.66
山东24678.509398.78新疆1656.021675.52
浙江21227.207746.86江西2736.691511.75
上海14594.155842.65广西2242.261503.99
辽宁9140.615538.81甘肃1695.791495.52
河北10194.404735.21贵州1546.171444.60
河南9236.804589.39重庆2598.841320.98
湖北5329.234129.67青海388.12639.32
四川5303.643515.93宁夏605.19489.34
山西4173.933351.30海南429.42306.40
北京5974.703322.0824.8573.06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6.29035+1.360224B+
残差平方和Σe1i=2096059.48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8181.280+3.712556B+
残差平方和Σe2i=28414056.94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13.56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13.56>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B(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B(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B(求出Σe2i玻
GEMRF=28414056.94/2096059.48(求出F=13.56)
下面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软件操作如下:
SMPL131
GENRX=1/(K*B)
LS(W=X)YCKB(以X=1/(K*B)为权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21/07Time:13:50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Weightingseries:X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856300.886460-1.6759140.1049
K1.1899020.01581175.255680.0000
B0.0824490.0153875.3583930.0000
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9935Meandependentvar50.55315
AdjustedR-squared0.999930S.D.dependentvar133.1075
S.E.ofregression1.113330Akaikeinfocriterion3.144353
Sumsquaredresid34.70608Schwarzcriterion3.283126
Loglikelihood-45.73747F-statistic214397.9
Durbin-Watsonstat1.854200Prob(F-statistic)0.000000
Un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2805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2291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739.9753Sumsquaredresid15331778
Durbin-Watsonstat1.098686
得出模型Y=-1.485630+0.082449B+1.189902K+
T值(-1.68)(75.26)(5.36)
R=0.999935F=214397.9D.W=1.85
满足所有统计学检验
③多重共线性检验
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来检验我们的模型。我们先把解释变量中的固定资本量B去掉,得出一个模型
Y=3.221972+1.267023K+
T值(19.50)(138.40)
R=0.999868F=219251.0D.W=2.05
可以看出,除了R检验值略小外,其他值都有所提高,B不会引起多种共线性。
我们再把解释变量中的K去掉,得出模型
Y=-58.17087+1.136486B+
T值(-8.88)(12.73)
R=0.986728F=2156.025D.W=2.17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值都没有原来模型的好,说明该模型缺不了K,K也不会形成多重共线性。
(五)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影响产出的因素归结为投资,劳动和技术,这次我们的研究没有涉及技术,只分析了前两者,后来我们发现劳动在其中的作用变的很小,以至于我们将它舍弃,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现在下岗工人如此的多,近些年来,由于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以往的劳动水平已经超过我们需要的劳动要求,劳动的增加已经不能提高产出,反而增加了成本,所以各个企业纷纷裁员。所以,要想提高产出,已经不需要也不能靠劳动力的提高来提高。投入将会在影响产出的众因素中越加凸现出来。
论文关键词: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投入-产出法,经济效益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降水量丰富,土壤肥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总经营面积134.8万hm2,有林地面积120.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69亿m3,年生产木材89.3万m3,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材生产基地,以培育、经营森林资源、木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林特资源综合开发为主。随着天保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的深入实施,在木材和林产品需求与生态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势下,在商品林区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林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缓解森林采伐压力,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林区。
一、绪言
吉林森工集团是中国国有林区开展森林集约经营试点最早的企业农业论文,相对于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2000年实施了用材林集约经营试点建设阶段,工业原料林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分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和杨树中幼龄人工林改培为工业原料林两种方式;2003年-2006年集团实施了工业原料林试点建设阶段,该阶段阶段全部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1(柏广新,2009)。集团现有杨树工业原料林面积9114.5hm2(商品林区),蓄积53.5万m3,平均hm2蓄积58.7m3。其中:幼龄林面积428.5hm2,蓄积3.5万m3;中龄林面积796.8hm2,蓄积5.7万m3;近熟林面积1707.3hm2,蓄积17.0万m3;成熟林面积1979.2hm2,蓄积22.6万m3;过熟林面积266.1hm2,蓄积4.7万m3。应该特别指出,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位于各林业局商品林区内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各种环境因子适合树木生长和营建短周期杨树工业原料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在高产出木材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2(杨树速生丰产林考察组,2001)。
随着天然林的锐减与人工林建设的发展,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研究不断发。国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与不同种类人工林生产经营活动效率来计量其经济效益;国内主要集中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国有林区由于思想观念、配套机制滞后,工业原料林建设地区规模有限,进而导致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计量处于初级阶段。王炳南3等(2008)对南方集体林区案树不同无性系树种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此文以案树不同性系树种分类通过计算成本、年利润等指标分析讨论人工林经济效益。柏广新4(2009)年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森林成熟龄提出森林市场成熟理论,实证部分通过工业原料林生长仿真数据求轮伐期用四种方案对工业原料林分析经济效益;本文拟结合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在细化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经营活动与深入林区调研获得试点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吉林森工集团国有林商品林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效益模型,从多角度考虑其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模型
本文拟运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模型构建适合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核算的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是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量经济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他先后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美国经济结构研究》阐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1973年Leontief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获得第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下载。下文将结合投入-产出法总利润等于总产出扣除总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及发展现状对经济效益模型进行设定。
(一)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本文假设工业原料林过程中最求利润最大化原则,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目标。为研究方便,假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且在第7年进行抚育伐农业论文,第15年主伐;工业原料林建设不考虑林地地租,即地租为零。
(1)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为I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建设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为整地费用,A2为苗木费用,A3为植苗费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为补植费用,C2抚育费用,C3掰芽修枝费用,工业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预防病虫害、火灾、偷伐、盗伐在内发生的年例行管理费用且每年只进行一次病虫鼠防治,主伐前1年结束,C5施肥费用(包含肥料与施肥工费),Iij=Aij+Cij;
(2)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木材产出为Gij(G为目标林地蓄积X与相应出材率z乘积),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产量,且包括期初现有林采伐、抚育间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产量,G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产量,G3表示主伐木材产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产量,G= X·z ;
(3)设Kij为采伐生产成本,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为现有林采伐单位成本,S2为抚育间伐单位成本,S3为主伐单位成本,S4为剩余物采伐单位成本,此处主要是指木材从活立木到伐倒木过程中发生的采伐人工费用与从伐倒木到可销售的原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如伐后运输费、加工费、销售运输费、营销费用等项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设木材销售收入为R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销售收入,P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价格,P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价格,P3表示主伐木材价格农业论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价格,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所有木材价格均为含税价,在计算过程中不再考虑木材税收问题,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据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经营方案与1995-2005年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国家林业局2009年出台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为从原15%降为10%,若假设育林基金为Tj,Tj=0.1R
(6)设吉林森工集团总利润为V,总利润为总收入扣除生产销售成本、建设投入、育林基金;Vj为集团在第j年利润收益;
(7)设r为银行同期利率,资本增长以利率为r的速度增长,则n年后的资本价值为Vn与现值V0的关系为复利关系,Vn =V0(1+r)n ;
(8)设NPV为资本净现值,NPV为资本毛收入现值扣除支出现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资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贴现率r时对现阶段投资的一种衡量方式。
如图 1所示,根据吉林森工集团规划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时,以单位公顷新植工业原料林第一次工业原料林经营的第一个轮伐期为例,其期间每年发生所有经营活动可表示如下,表中0-1之间时间段表示第一年,以此类推。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科博会上,国内惟一独揽三项国际顶级设计大奖———IF国际设计大奖、红点奖和红星奖的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展示的“炫彩系列”指甲刀惹得观众们纷纷驻足。这是一款普通的指甲刀吗?不完全是。这是一款时尚的装饰品吗?也不完全是。“炫彩系列”指甲刀以柔软的皮质贴附于刚劲有力的金属材质之上,从而引发出一种奇妙的视觉及触觉感受,充分挖掘出指甲刀传统功能之外潜在的形式美,打造出现代都市时尚前卫的完美“虹色心情”。
身为洛可可的设计总监,31岁的贾伟已经算是圈子里的“老人”了。洛可可等国内一批工业设计公司有着共同的鲜明特征:创意产业、人员年轻、规模较小、私营企业、订单式生产、无经验可循,等等。一句话,工业设计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
早有业内人士担忧,“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品牌,但是利润率低,附加值低,要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必须要有中国设计。这就要求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而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在于工业设计的创新。对此,贾伟的理解是,工业设计是“小领域,大作为”。
在贾伟看来,尽管目前工业设计属于朝阳行业,但或多或少地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内部来看,主要在于设计师的培养,贾伟的愿望是,“要让全体设计师都能成为获奖设计师”。
在制约工业设计的外部因素方面,贾伟更多地将之归咎为“客户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还比较狭隘”。他认为,“在产品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趋同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外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外观设计不仅仅是指外形、样子,它更应体现出人的感受、人的体验和人机交互”。因此,一个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市场理念,这样才能和市场有一个很好的结合。
企业统计工作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及时。其中,准确是最重要的要求,是统计工作的关键。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不恰当的调整,对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影响企业发展。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高度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减少统计数据的差错,做到准确无误、迅速及时,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常见的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由于所列项目的资料搜集不准确、不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准确、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总结出现象变化的规律,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样,不及时就降低了统计信息的有效性。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符合统计内容的要求,数据不能反映指标的原意。
3.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
4.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5.统计分析简单肤浅。
所做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统计工作不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收集信息后没有综合整理分析,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此外,常见的基层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三、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
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正确,认为统计很简单,加减数据的或汇总数据,填几张报表,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企业普遍存在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会计工作很重要,能帮助企业核算、收支,统计工作显得不那么重要,主要是为应付上级统计部门。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一般首先撤销或合并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只知道《统计法》的存在,但并不了解《统计法》的具体内容,部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统计,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随意地填写报表,使报表不符合规范。
2.基础工作较差,统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不准确,填报统计指标比较随意,统计数据质量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企业中,有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及时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更是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3.企业统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与专职人员相比,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也没有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填几张报表应付领导的要求。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数据统计方法不正确、不恰当,有时根据个人经验处理,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四、控制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1.正确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作用越小管理者就越不重视,越不重视它的作用就越难体现出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不太了解统计工作的内容,或不太清楚统计工作的性质。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企业统计工作可以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科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根据统计数据制定政策和计划,因此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是脱离实际的幻想,管理者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开展各项工作好。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要加强企业统计,因为它的意义十分重要。
2.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以预防为主,全员参加控制数据质量。
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安排专人负责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这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除了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外,还应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使企业统计资料保持完整、形成系统。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在差错的形成过程中就消灭它,控制数据质量按照防检结合,以防为主的方式运行。
3.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和统计部门都能运用统计资料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将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既要满足宏观,又要兼顾微观,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要切实可行,删去不必要的内容,力求简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得好的效果。在宏观方面要满足国家的要求,在微观方面要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详细、具体,以达到市场要求;二是规范性原则。科学设置指标,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规范指标体系,使其统一和符合相关要求;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及时调整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发挥规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决策;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指标体系,并服务于企业管理和统计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1.1质量意识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更多的是把资金投入到自己的销售环节和企业市场拓展环节,很多企业对技术投入和质量管理投入却很少的,这说明我国企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在自己的生产整个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把质量内容纳入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也缺乏对机械工业企业质量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1.2质量管理效益不够高。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不明显,效率不够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业制造业不能仅仅依靠一些非常传统的制作方式,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之策,这需要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战略却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一个难题,很多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念,也缺乏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此导致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下,很难有真正的质量管理成就。1.3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械工业企业如果想有效的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管,必须明确一定的工作机制,而我们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谁管理、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突出,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有效应对质量问题的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比如:在工艺定型阶段,对一些质量特性的影响因素并未完全识别,工业化生产暴露出来;质量标准不明确导致生产各环节包括售后对质量问题判断标准不统一。这些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要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对企业内部来说的,还应做好质量管理的整体架构设计。
2现场质量管理是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场质量管理的落脚点是生产现场,主力军是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管理的主体是人员的思想教育、物资准备、设备、环境、执行工艺、半成品与成品检查(或者简称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从查找质量事故的危害、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的制订到保证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综合合格率,最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地控制,从而不断提升现场质量管理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1)提高管理者认识。机械工业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以身作则,坚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管理遵循精益化思路开展工作,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2)因地制宜,找准精益化切入点。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以消除工作流程中的浪费为例,首先需要系统梳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各种浪费;其次要围绕资源浪费、管理不畅的流程节点进行系统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再次要明确责任人,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整改。1)机械工业企业在制造上普遍用到机床切削加工。刀具选择、进给量、进给转速、装夹及机床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应先做好工艺试验和调试工作,设计及工艺定型阶段要广泛论证;质量问题的解决要有设计和工艺人员共同参加;对质量问题的措施要标准化,文字化;定期培训相关人员,尤其是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待质量稳定后及时总结每个细节并进行工艺固化,以确保零件加工质量稳定。2)严格控制装配质量。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功能的有效实现,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装配质量主要体现在装配精度上,装配精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对于轮、轴类的最后装配的质量,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其精度,所以为了加强装配质量控制,可以制订严格的装配检验标准并据此把关检验。3)多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在控制过程中要对质量问题进行识别,采用项目管理,组成跨管理部门的质量问题解决小组。同时采用先进质量方法和工具,例如六西格玛,QC等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4)及时兑现质量绩效。对质量监控和管理要全过程地精益化管理,对异常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解决办法,并追究责任,兑现质量绩效。
4结束语
中国必须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而机械制造业作为重要的门类,必须进一步的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增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在精益求精的指导思想下推进质量工作,确保自己的产出效率和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必须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能力,建立健全产品实现过程,更快更高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实现“质量强国”的梦想。
作者:高诺 单位:中核(天津)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路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平面设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平曲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平曲线要素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逐桩坐标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纵断面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竖曲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横断面设计 .......................................................................................................................... 1
1.6.1 路基宽度的确定 ........................................................................................................... 1
1.6.2 路堤和路堑边坡坡度的确定 ....................................................................................... 1
1.6.3 超高与加宽 ................................................................................................................... 1
2 路基路面设计 ............................................................................................................................. 2
2.1 一般路基设计 ...................................................................................................................... 2
2.1.1 路基的类型和构造 ....................................................................................................... 2
2.1.2 设计依据 ....................................................................................................................... 2
2.1.3 路基填土与压实 ........................................................................................................... 2
2.2 软基处理 .............................................................................................................................. 3
2.3 路基防护 .............................................................................................................................. 4
2.4 支挡结构设计 ...................................................................................................................... 4
2.5 路面结构设计 ...................................................................................................................... 6
2.5.1. 路面结构组成 ............................................................................................................. 6
2.5.2 路面类型 ....................................................................................................................... 6
2.5.3 沥青路面设计 ............................................................................................................... 7
2.5.4 水泥路面设计 ............................................................................................................... 8
2.5.5 路面比选 ....................................................................................................................... 9
2.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 10
2.6.1 横断面面积计算 ......................................................................................................... 10
2.6.2 土石方数量计算 ......................................................................................................... 11
2.6.3 路基土石方调配 ......................................................................................................... 11
3 排水设计 ................................................................................................................................... 15
3.1 公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 15
3.2 设计依据 ............................................................................................................................ 15
3.3 路基排水设计 .................................................................................................................... 15
3.3.1 地表排水设备的类型 ................................................................................................. 15
3.3.2 边沟设计 ..................................................................................................................... 15
3.3.3 排水沟设计 ................................................................................................................. 16
3.4 路面排水设计 .................................................................................................................... 16
3.4.1 路面表面排水 ............................................................................................................. 16
3.5 涵洞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涵洞分类及各种构造型式涵洞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涵洞选用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3 涵洞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是指公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隔离栅、环境保护等设施。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2)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任意减、并农
田排灌沟渠。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为了节约用地,如当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边坡。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1.6.1 路基宽度的确定
路基宽度是指公路路幅顶面的宽度,即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到与路肩宽度之和。
根据规范,二级公路采用单幅路形式,行车道宽2×3.5m,硬路肩宽度:2×0.75m,土路肩宽度:2×0.75m。路基宽:7+1.5+1.5=10m,路拱坡度2%。
布置如下图4-1所示: 土
路
肩硬路肩行车道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
图4-1 路基设计简图
1.6.2 路堤和路堑边坡坡度的确定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路堤边坡坡度取为1:
1.5~1:1.75;路堑边坡取为1:0.5~1:0.75。
1.6.3 超高与加宽
2 路基路面设计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1 一般路基设计
2.1.1 路基的类型和构造
(1)路堤
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天然地面标高时,需要进行填筑,这种路基形式称为路堤。按填土高度的不同,划分为高路堤、矮路堤和一般路堤。路基边坡坡度取1:1.5和1:1.75,在路基的两侧设置边沟。高路堤的填方数量大,占地多,为使路基稳定和横断面济济合理,可以在适当位置设置挡土墙。为防止水流侵蚀和坡面冲刷,高路堤的边坡采取适当的坡面防护和加固措施。
(2)路堑
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天然地面标高时,需要进行挖掘,这种路基形式称为路堑。挖方边坡根据高度和岩土层情况设置成直线或折线,一般坡度取1:0.5和1:0.75。挖方边坡的坡脚设置边沟,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径流,路堑的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
(3)半挖半填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堑的特点,上述对路堤和路堑的要求均应满足。
2.1.2 设计依据
《公路路基设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1.3 路基填土与压实
(1)填土的选择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取决于土的性质和当地的自然因素。并与填土的高度和施
工技术有关。在填土时应综合考虑,据《路基设计规范》可知,二级公路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如下表: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
(2)不同土质填筑路堤
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位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层下面,则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应
自填方轴线向两边做成不小于4%的坡度。如透水性较大的土层位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则透水性较大的土层表面应做成平台。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可覆盖透水性较小的土层。允许使用取土场内上述各种土的天然混合物。水的土与不透水的土,
不能非成层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
(3)路基压实与压实度
路堤填土需分层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土的压实效果同压实时的含水量
有关。对于路基的不同层位应提出不同的压实要求,上层和下层的压实度应高些,中间层可低些。
据《路基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度应满足下表:
路基压实度(重型)要求表
软土地基,通常情况下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建筑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地基失稳,
造成路面严重破坏,处理好路基,是设计的重大环节。公路是一条带状的承受动静两种荷载的特殊人工建筑物,由于它分布较广,使用要求较高,因而对地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设计所经过的路段除田间地段有淤泥的不良地段外,其它地段的地基承载力很好,地质也良好。对于有淤泥层的地段,由于深度都在3m以内,一般通过清淤泥换填法进行处理。填料采用碎石土,石渣等,其上铺0.5m的砂砾垫层土工隔栅。
对于地质条件差,且在路基范围内有少量地下水渗出的土质地段,边坡采用护面墙进行防护。
2.3 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是确保道路全天候使用,使路基不致因地表流和气候变化而失稳的必要工程措施,是路基设计的主要项目之一。
路基的防护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坡面防护主要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类。对于土路堤的坡面铺砌防护工程,最好待填土沉实或夯实后施工,并根据填料的性质及分层情况决定防护方式。铺砌的坡面应预先整平,坑洼处应填平夯实。冲刷防护有间接和直接防护两类。对于冲刷防护,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坏作用较弱地段,可在沿河路基边坡设砌石护坡、石笼和混凝土预制板等。
(1)路堤边坡防护
路堤高度小于3米边坡均直接撒草种防护;路堤高度大于3米均采用方格网植草护坡,具体尺寸见图纸《路堤方格网植草防护图》。
(2)路堑边坡防护
路堑高度小于3米边坡均直接撒草种防护;路堑高度大于3米均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
2.4 支挡结构设计
(1)挡土墙的用途
挡土墙是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在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于支挡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桥梁两端及河流岸壁等。
(2)挡土墙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挡土墙类型分类方法较多,一般以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类为主,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加筋土式、锚杆式和锚定板式。按照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
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以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方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已有的重要建筑物。
路堑挡土墙设置在堑坡底部,主要用于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边坡,同时可减少挖方数量,降低边坡高度。
(3)本路段挡土墙设置
在路段K0+960~K1+100右侧,为收缩坡脚、加强路基的稳定性,设置挡土墙长140m,高2~4m,具体布置及构造见《挡土墙布置图》和《挡土墙构造图》。
(4)挡土墙排水设施
挡土墙的排水处理是否得当,对岩石或土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安全与使用效果。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组成。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背填料或地基。因此,可设置地面排水沟以截留地表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以减少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应加设铺砌,采取封闭处理。为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可夯实墙前回填土及加固边沟等。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墙后积水。通常是在非干砌的挡土墙墙身的适当高度处设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设计中采用10×10cm的方形孔,间距为2m。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距地面30cm。
沉降缝和伸缩缝: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应根据地基地质条件及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为了减少圬工砌体因硬化收缩和温度变化作用而产生裂缝,须设置伸缩缝。
通常,把沉降缝和伸缩缝结合在一起,统称为变形缝。设计中,沿墙身10m设置一道变形缝,缝宽20mm,缝内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塞入深度不应小于15cm。
(5)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
①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干燥;
②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③墙趾部分的基坑,在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4%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
④浆砌挡土墙的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灰浆应填塞饱满,浆砌挡土墙应错缝砌筑,填缝必须紧密,不得做成水平通缝,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做成竖直通缝;
⑤墙体应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回填墙后填料;
⑥回填前,应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根据碾压机具和填料性质,分层
填筑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⑦墙后回填必须均匀摊铺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利于排水。墙背1.0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防止碰坏墙体,并用小型压实机碾压,分层厚度不得超过0.2m。
⑧墙后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如铲除草皮,开挖台阶等)再填土,以免顺原地面滑动。
2.5 路面结构设计
2.5.1. 路面结构组成
⑴面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及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次,并为车辆提供行驶表面,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因此,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面层可由一层或多层组成;其上层可为磨耗层,其下层可为承重层、连接层或整平层。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混合料等。
⑵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及足够的水稳定性。基层厚度大时,可设为两层,分别称为上基层和底基层,并选用不同强度或质量要求的材料。修筑基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稳定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和砾石、片石,各种工业废渣等。
⑶垫层
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将基层传下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不一定要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常用的材料有:砂、砾石、炉渣、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
2.5.2 路面类型
按面层所用的材料来分,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高等级公路路面的特点是强度高、刚度大、稳定好、使用寿命长,能适应较繁重的交通量,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2.5.3 沥青路面设计
2.5.3.1 设计资料
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r=7%计,路段属平原微丘,西南潮暖区(V2区) ⑵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
交通量组成表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33.1 (0.01mm)
H( 4 )= 15 cm LS= 34.9 (0.01mm);H( 4 )= 20 cm LS= 30.9 (0.01mm); H( 4 )= 17.3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7.3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3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3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3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17.3 cm(仅考虑弯沉); H( 4 )= 17.3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根据上述结果,干燥状态下取二灰土厚度H( 4 )=18cm。
② 中湿状态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33.1 (0.01mm)
H( 4 )= 15 cm LS= 37.1 (0.01mm);H( 4 )= 20 cm LS= 32.7 (0.01mm); H( 4 )= 19.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9.5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9.5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9.5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9.5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19.5 cm(仅考虑弯沉);H( 4 )= 19.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根据上述结果,中湿状态下取二灰土厚度H( 4 )=20cm。
⑼确定路面结构
①干燥状态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c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 cm
---------------------------------------
水泥稳定碎石 20 cm
---------------------------------------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18 cm
---------------------------------------
土基
②中湿状态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c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 cm
---------------------------------------
水泥稳定碎石 20 cm
---------------------------------------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20 cm
---------------------------------------
土基
2.5.4 水泥路面设计
2.5.4.1 设计资料
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r=7%计,路段属平原微丘,西南潮暖区(V2区) ⑵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
交通量组成表
其中,小汽车的前后轴都小于两吨,在路面设计中因其轴载太小无需考虑。
确定路面结构
①干燥状态
---------------------------------------
普通水泥混凝土 24cm
----------------------------------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15cm
----------------------------------
土基
②中湿状态
---------------------------------------
普通水泥混凝土 24cm
----------------------------------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18cm
----------------------------------
土基
2.5.5 路面比选
两种路面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1)沥青路面的优缺点
优点:
①沥青路面由于车轮与路面两级减振,因此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
②柔性路面对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强;
③沥青路面修复速度快,碾压后即可通车。
缺点:
①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宜产生水损坏,一个雨季就可能造成路面大量破损;
②沥青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差,脆点到软化点之间的温度区间偏小,包不住天然高低温度,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
③沥青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使用数年后,将产生老化龟裂破坏; ④平整度的保持性差,不仅沉降会带来平整度劣化,而且材料软化会形成车辙。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
优点:
①水稳定性较高,在暴雨及短期浸水条件下,路面可照常通行;
②温度稳定性高,无车辙现象;
③水泥混凝土是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既是其强度的主要来源,既耐老化,又无污染。但在更长时期,会与所有岩石一样,产生风化现象,水泥石风化与沥青老化相比,时间长10倍以上,不构成工程问题;
④平整度的保持期长;
⑤在相同技术和工艺水平下,水泥路面大修前的使用年限长。
缺点:
① 在相同平整度条件下,由于刚性路面不减振,因此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噪音较大,我国对低噪音水泥路面尚未开展研究和应用;
②在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易形成脱空,附加应力很大,极易产生断裂破坏,对路基稳定性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差。
③水泥路面强度高、硬度大,即使断板后也难于清除,修复难度大,新浇筑面板的养护期较长。
鉴于沥青路面对公路周围的土地、地下水等会造成污染,造价要高于水泥路面;而修建水泥路面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提升当地水泥的质量和知名度,所以选择修建水泥路面。
2.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侧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的路基上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于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2.6.1 横断面面积计算
路基填挖的断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面积计算方法。
①积距法:适用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把横断面图划分成若干条等宽的小条,累加每一小条中心处的高度,再乘以条宽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与三角形条块,每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为: Fi=bhi
则横断面面积:
当b=1m时,则F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Σhi。
要求得Σhi的值,可以用卡规逐一量取各条块高度的累积值。当面积较大卡规张度不
够用时,也可用米厘方格纸折成窄条代替卡规量取积距,用积距法计算面积简单、迅速。若地面线较顺直,也可以增大b的数值,若要进一步提高精度,可增加测量次数最后取其平均值。
②坐标法
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则断面面积为:
A = [∑(xi yi+1-xi+1yi ) ] 1/2
坐标法的精度较高,适宜于用计算机计算。
计算横断面面积还有几何图形法、数方格法、求积仪法等。
2.6.2 土石方数量计算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V=(A1+A2) L 2
式中:V——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
F1、F2——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
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法计算简易,较为常用,一般称之为“平均断面法”。
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
(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
(3)换土、挖淤泥或挖台阶等部分应计算挖方工程量,同时还应计算填方工程量;
(4)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扣除、挖方增加);
(5)路基土石方数量中应扣除大中桥所占的体积,小桥及涵洞可不予考虑。
2.6.3 路基土石方调配
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为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通过调配合理地解决各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上,以减少占用耕地和降低公路造价。
填方土源:附近挖方利用
借土
挖方去向:调往附近填方
弃土
(一)土石方调配原则
(1)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
(2)不跨沟调运: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
(3)高向低调运: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段优先考虑上线向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4)经济合理性: 应进行远运利用与附近借土的经济比较(移挖作填与借土费用的比较)。
远运利用的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等
借土费用:开挖费用、占地及青苗补偿费用、弃土占地及运费
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
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等。有时移挖作填虽然运距超出一些:运输费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未必是不经济的。
(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6)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借土应结合地形、农田规划等选择借土地点,并综合考虑借土还田,整地造田等措施。弃土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在可能条件下宜将弃土平整为可耕地,防止乱弃乱堆,或堵塞河流,损坏农田。
(二)土石方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及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等,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该法不需绘制累积曲线图与调配图,直接可在土石方表上进行调配,其优点是方法简捷,调配清晰,精度符合要求。该表也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具体调配步骤是:
(1)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注在表旁,供调配时参考。
(2)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方情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
(3)在作纵向调配前,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可能采取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的经济运距,供土石方调配时参考。
(4)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方法是逐桩逐段地将毗邻路段的挖余就近纵向调运到填缺内加以利用,并把具体调运方向和数量用箭头标明在纵向利用调配栏中。
(5)经过纵向调配,如果仍有填缺或挖余,则应会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借土或弃土地点,然后将借土或弃土的数量和运距分别填注到借方或废方栏内。
(6)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十纵向调运十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十纵向调运十弃方=挖方
挖方十借方=填方十弃方
以上检查一般是逐页进行复核的,如有跨页调配,须将其数量考虑在内,通过复核可以发现调配与计算过程有无错误,经核证无误后,即可分别计算计价上石方数量、运量和运距等,为编制施工预算提供上石方工程数量。
(三)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
(1)经济运距
填方用土来源,一是路上纵向调运,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况调运路堑挖方来填筑距离较近的路堤还是比较经济的。但如调运的距离过长,以致运价超过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费用时,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经济。因此,采取“调”还是“借”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其值按下式计算:
经济运距 L经 = B+ L免 T
式中:B——借土单价(元/m3);
T——远运运费单价(元/m3·km);
L兔——免费运距(km)。
由上可知,经济运距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当调运距离小于经济运距时,采取纵向调运是经济的,反之,则可考虑就近借土。
(2)平均运距
土方调配的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路线工程中为简化计算起见,这个距离可简单地按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称平均运距。
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
(3)运量
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单位:m3·km
在生产中,工程定额是将平均运距每10m划为一个运输单位,称之为“级”,20m为两个运输单位,称为二级,余类推,在土方计算表内可用符号①、②表示,不足10m时,仍按一级计算或四舍五人。于是:
总运量=调配(土石方)方数×n
式中:n——平均运距单位(级),其值为:
n = (L - L免)/ A
其中:L ——平均运距;
L免——免费运距。
在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无论是“弃”或“调”,都应予以计价。但对于填方则不然,要根据用土来源来决定是否计价。如果是路外借土,那当然要计价,倘若是移挖作填调配利用,则不应再计价,否则形成双重计价。因此计价土石方必须通过土石方调配表来确定其数量为: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十借方数量
一般工程上所说的土石方总量,实际上是指计价土石方数量。一条公路的土石方总量,一般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对于独立大、中桥梁、长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应另外计算。
具体计算及调配见《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表》
3 排水设计
3.1 公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公路排水设计可划分为四部分:
(1)横向穿越路界排水——由涵洞、桥梁引排穿越路界的溪流、河道中的水;
(2)路界表面排水——指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表面排水,包括路面排水、中间带排水、
坡面排水和由相邻地带或交叉道路流入路界内的排水等;
(3)路面结构内部排水——通过裂缝、接缝或面层空隙下渗到路面结构(面层、基层
和垫层)内部,或者由地下水或道路两侧滞水浸入路面内部的水分的排除或疏干;
(4)地下排水——危及路基稳定或影响路基强度的含水层地下水的排除或疏干。
3.2 设计依据
《公路路基设设计规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3 路基排水设计
3.3.1 地表排水设备的类型
(1)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2)排水沟:用来引出路基附近低洼处积水的人工沟渠。
3.3.2 边沟设计
挖方路基及填土高度低于路基设计要求的临界高度的路堤,在路肩外缘均应设计纵向人工沟渠,称之为边沟,其主要功能在于排泄路基用地范围内地面水。边沟内侧边坡坡度按土质类别采用1:1.0~1:1.5;梯形边沟的底宽和深度不应小于0.4m。边沟的纵坡度应尽量与路线纵坡保持一致。当路线纵坡坡度小于沟底所必需的最小纵坡坡度时,边沟应采用沟底最小纵坡坡度,并缩短边沟出水口的间距。
边沟出水口的间距,一般地区不宜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边沟出水口的排放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桥涵水道位置,引排到路基范围外,使之不冲刷路堤坡脚。
(1)设计流量的确定采用公式
Q=16.67qF (3-1)
式中:Q——设计流量 m3;
q——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 ,min;
——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 ,km2。
3.3.3 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主要用于排泄来至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以形成整个排水系统。排水沟的平面布置,取决于排水要求与当地地形。排水沟的布置,必须结合地形自然条件,因势利导,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宜,必须转向时,尽量采用较大半径(10~20m以上),徐缓改变方向,保证水流舒畅;纵面上控制最大和最小纵坡,以1%~3%为宜,纵坡大于3%,需要加固,大于7%,则应改用急流槽。
(1)排水沟断面形式:
排水沟一般为梯形断面,其大小应根据流量确定,深度与宽度不小0.5米。排水沟边坡视土质而异,一般在1:1-1:1.5。
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小于0.5%,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减小到0.2%。
(2)排水沟的平面线形:
排水沟应尽量采用直线,如必须转弯时,其半径不小于10-20米,排水沟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在500米以内。
(3)排水沟与水道的衔接。
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h=0.5m,b=0.5m,边坡率m=1。水文水力计算同边沟,在此不另行计算。
3.4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纵坡、拦水带或路肩矩形边沟,路肩排水沟、泄水口和急流槽等组成。路面排水设施的设计,按暴雨强度采用当地任意连续30min的最大径流厚度(mm)。路面排水设计重现期规定:高速公路3—5年,一级公路2—3年,二级公路1—2年。
3.4.1 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降水排走,以免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安全。
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堑时,横向排流的表面水汇集于边沟内。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堤时,可采用两种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
目前,安徽茶园面积超过12万hm2,茶叶总产量超过8万t,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分别位居全国产茶省份的第6位、第7位和第3位,2011年产值突破30亿元,“茶产业振兴工程”已列入安徽农业十二五规划。目前,安徽拥有初精制茶厂7000多个,各类茶叶机械11.1万台套,茶叶交易市场700多个,茶叶合作组织200多家[1],改变了过去农村制茶手工状况,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制茶。
从2005年开始,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名优茶叶加工机械实施地方财政补贴政策,茶机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黄山市名优茶机械总量已达5.1万台,名优茶机械加工已达85%以上。另外六安、宣城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也相当高,分别达到70%和65%,仅2010、2012年两年,全省各地购置更新先进适用的茶机2万余台,茶叶产业蓬勃发展,为茶农增收、地方农业经济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安徽省茶机企业现状如下:
(1)推广鉴定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水平、购机补贴机具质量的关键环节,我站从20世纪90年代年起,我站就开展了茶叶机械的检验和鉴定工作,并在全国鉴定品目、人力资源、检验水平走在前列,已核发了数百个推广鉴定证书,影响力逐年提高。近几年,茶叶机械企业已在安徽省内办理农机推广鉴定证的情况是:2003年,1家1个型号;2004年,2家2个型号;2005年,6家6个型号;2006年,9家11个型号;2007年,7家15种;2008年,15家46个型号;2009年,19家84个型号;2010年,18家75个型号;2011年20家78个型号(见图1)。近几年来,企业通过择优汰劣,调整产品结构,布局基本完善合理,能满足省内外市场供给。
(2)从分布区域来看,我省茶机企业相对集中在黄山、宣城、安庆、六安4市,均为我省主要产茶区,形成了皖南、皖东南、皖西三大板块。各地企业依托惠农政策,加强管理,引进先进技术,整体行业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最新取得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目录资格企业13家,这也是我省茶机行业的骨干,入选品目147个,茶叶理条机和烘干机各占34.7%,茶叶杀青机和茶叶揉捻机占16.9%和9%[2]。令人欣喜的是,除了传统的茶叶初加工机械外,涌现出一批电热连续式、程控连续式、连续式网带茶叶烘干机、电热连续式茶叶理条机等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上目录企业省外市场拓展需求明显。安徽省茶机企业入选2012-2014部目录一览见表1。
(3)据安徽省2010年、2011年2年农机补贴数据分析,我省现有茶机制造企业36家,从茶机生产企业生产产品来看,茶叶机械由于存在品种多、参数变化范围广,系列化强等特点。各企业均生产多种系列茶叶加工设备,黄山白云、宣城三九、宣城华阳、宣城绿源分列前4位,各地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约占40%。省内企业连续两年占据补贴总额首位,市场占有率优势明显。传统强省浙江茶机在安徽市场份额近一步缩小,全国最大的茶机企业浙江上洋2011年较2010年下降1位,排名第3[3]。2010-2011年安徽省茶叶机械购置补贴情况一览见表2。
(4)各生产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投入,更新配备茶机生产设备,提高工艺水平,与茶叶接触部件材质多选用食品级安全卫生材料,除部分铸造件、标准件须外协外购外,能独立加工完成整个工序。如宣城三九,从大山里起步,历经出山、租厂、购地、建新厂区,发展成有资产总额1000万元,占地面积15000m2标准化厂房,并于2010年和安徽农业大学联合组建“安徽农业大学茶叶机械研究所”和“产学研实践基地”。我省目前茶机产品配置日趋合理,零部件档次提高,外观美观实用,并研制一批如加长理条、山林特产烘干、网带烘干等新型名优小型茶机,在用户定位、经济适用、售后服务等方面与浙江企业抗衡,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
揉捻机、理条机加工对茶叶中铜、铅的影响
茶叶加工过程是茶叶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在揉捻和理条过程。笔者选取了我省部分企业有代表性的茶叶揉捻机、茶叶理条机作为分析对象,在茶叶加工前后共抽26个茶叶样品进行比对检验,样品送至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安徽),对每个样品均做了水分、铜、铅的测定并出具检验报告,力求以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材质对茶叶中铜、铅增加量的影响,为企业选用新型、安全卫士的加工材料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1茶叶揉捻机
揉捻机与茶叶接触材料材质多选用普通钢板和铜、铝、不锈钢等材料,揉捻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桶内茶叶受到揉捅盖的压力、揉盘的反作用力、棱骨的揉搓力以及揉桶的侧压力使茶叶部分叶细胞破碎,致使部分重金属微量进入茶叶中[4]。揉捻工序加工过程时间长、力度大,不同材质的揉捻机对茶叶中铜、铅的含量有不同的影响。目前,我省生产的揉捻机型号有25、30、35、45、55、65型,与茶叶接触的材质为大多为铜桶、铝盖、铜盘、铜棱骨。揉盘木板选料各不相同,主要有不锈钢或铜、杈木和枫木并经沸水处理定型的木盘。主要产地为黄山市,本次共选取3个县4个企业5种型号茶叶揉捻机,均为企业主导品种。其中6CR-30有2台,6CR-45有3台。采取集中测试的方式抽取茶叶样品10种,主要零部件材质详见表3。茶叶揉捻机加工前后茶叶中含水分、铜对比详见表4。由表4可知,(1)国家标准对铅的限值为≤5mg/kg,由于检验机构对铅的方法检出最低限值为0.1mg/kg,样品中铅的含量小于0.1mg/kg,检验结果均为“未检出”。因此,显示选取的茶叶揉捻机对茶叶中铅含量的变化量轻微。(2)所做5组样机的检验结果,茶叶揉捻机对茶叶中铜的含量有较大影响,除一组样品由于数据异常予以剔除,一组无变化外,其余3组含铜增加量分别为57.6%,34.5%,76.4%。平均为56.2%,茶叶加工后含铜量分别是22.105mg/kg、20.805mg/kg、28.467mg/kg、14.126mg/kg,均小于原先国家标准60mg/kg(国际限量,我国现已取消)。由于本次抽取的样机均为新机,相对于在用茶机应能反映揉捻机对茶叶含铜增加量的最大量。因此,茶叶揉捻机虽然能增加茶叶中的含铜量,但增加量不影响茶叶的卫生指标,也不会对饮用者的人体健康造成危害。(3)黄山祁门D企业生产的6CR-45型揉捻机因采用较先进的换代材质不锈钢揉桶和揉盘代替传统的铸铜件,结果显示:铜含量无变化,加上维护保养和机械磨损等其他因素,使用效果大大提高。(4)茶叶揉捻工序因使茶叶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行加工,水分含量无明显变化变化。(5)揉捻时间和加压方式我们采用统一要求,揉捻时间25min,加压方式采用轻-重-轻方式,实际生产时,由于鲜叶嫩度各不相同,不同的揉捻时间和加压方式对铜、铅含量的变化应有不同程度微量影响。
2茶叶理条机
茶叶理条机是我省茶叶机械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机型,热源有木炭、煤、柴和电热等多种类型,热源对U型炒叶锅加热,加工叶被不断炒制,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杀青和理条工序。锅槽多以薄钢板或不锈钢冲压而成,作业部位为高温部件。我们共选取黄山市(2台)、宣城市(7台)、安庆市(2台)3市11台样机做实地检验,抽取茶叶样品16种样品(宣城市集中检查,茶叶加工前鲜叶充分匀堆抽取一种)。(1)茶叶产地对茶叶中的铜含量略有影响,平均后我省黄山市休宁县、宣城市宣州区、安庆岳西县三地的鲜叶含铜量分别是:15.216mg/kg、13.372mg/kg、11.687mg/kg。(2)茶叶理条机对茶叶中铜的含量基本无影响,除一组样品数据含铜量略有增加,增加值为2.321~18.220mg/kg,仍然大大小于原先国家标准规定的60mg/kg。(3)由于检验机构对铅的方法检出限值为0.1mg/kg,所抽取11台样机中,由于样品中铅的含量小于0.1mg/kg,加工前样品均未检出,加工后铅检出有3台,分别达到0.368mg/kg、0.134mg/kg、1.247mg/kg,均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5mg/kg。因此,茶叶理条机轻微影响茶叶中铅含量的变化。
茶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多项支农惠农等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不断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范围,并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我省茶叶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山区农机部门从机具选型、购机、装机到使用,开展了一条龙的技术服务,做到了让农民愿买会用,真正促进了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茶叶加工设备急需更新改造
茶机行业应很抓机遇,顺势发展。茶叶加工机械已也由单机向成套、由简易向高档、由小型向大型发展,落后的半机械化的加工机具逐步被淘汰。20世纪90年代推广的小型作坊式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是茶叶加工复式化机械设备,如:茶叶杀青工序已普遍使用连续滚筒杀青机;理条工序使用连续理条机;链板式连续烘干机代替原来的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等新型名优茶加工机械。茶叶加工装备结构正在优化调整,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省大宗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滞后。初制茶厂量多、面广、分散、弱小,技改落后,多数企业很难按照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操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品质的提升。据了解,2000-2005年期间购置的设备占总量的40%左右,而这部分设备已陆续进入报废和更新期,安全生产隐患较大。我省茶机企业应抓住机遇,努力开发市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依托科研部门,开发出具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品[5]。
2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深加工技术发展缓慢
茶叶的卫生安全体现在全过程,减少人工的直接接触对防范茶叶二次污染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农户都向我们表达了对茶园管理机械化的渴望,但由于目前该类产品市场定价较高(仅采茶机进口机型8000元~10000元,国产机型6000元左右)。我省目前尚无专业生产茶园管理机械的厂家,建议有实力的茶机企业将目光瞄准这块市场,发展茶园耕作、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机械。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目前茶叶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也未涉及,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以成熟的销售渠道占据这块市场份额。
3茶叶机械技术标准制、修定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茶机产品的行业标准部分是20世纪90年布实施的,行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产品标准一直滞后。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阻碍了制茶机械的连续化、自动化、通用化的发展要求。2008,中国农机院牵头修订的JB/T9814-2007《茶叶揉捻机》,JB/T6674-2007《茶叶烘干机》JB/T8575-2007《茶叶炒干机》等系列标准正式实施,部分条款不适应产品具体要求或存在瑕疵(如茶叶杀青机千瓦小时生产率、烘干机单位有效干燥面积生产率等),已不符合当今茶机行业的发展,如今市场保有量很大的茶叶理条机至今还无行业标准,茶机标准严重滞后。建议茶机企业,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取得行业话语权。
4茶叶机械向加工清洁化、装备配套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鼓励茶机企业使用先进的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要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选用清洁、高效能源,逐步降低煤、柴在制茶中的使用面和使用量,积极推广液化气、柴油、电、沼气等清洁化能源[6]。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采用食品级接触材料和输送带,减少烟、尘、油等带来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