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专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1:35:30

序论:在您撰写中专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专教育论文

第1篇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可以教育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

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

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勤俭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反对奢侈浪费,禁止学生抽烟、喝酒、女学生禁止涂口红、佩戴金银首饰、穿袒胸露背的奇装异服等。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比如,会计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祖国山水是美,可是近年间由于种种原因环境污染严重,有的山不再青翠,水不再碧绿,花不再芬芳,草不再茂盛,天空不再蔚蓝,……借此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爱惜祖国山水,做环保的卫士。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学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班主任会同学生科对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此项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效果很明显,它有利于严肃校风,整顿校纪,规范校貌,使“树文明形象,做文明学生”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要求。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比如,我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参观汽修厂,了解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事迹,我们还请已任经理厂长、修理技师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其亲身的经历论证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进步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的道理。这些生动、直观的报告加深了学生对钻研务、提高技能的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对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认识。

2.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素质,与实习单位或联办单位签订协议,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在实习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紧密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教育和熏陶。我校在制订学生实习前的教育计划、实习中的指导计划和实习后的总结时,都要把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入计划之中。实习前,学校举办了关于“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分别邀请参加过实习的老师、企业领导、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对参加实习的学生介绍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实习中,班主任深入到各个实习单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写出实习中期评价。实习后,每一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上交“职业道德”的作业。从学生的实习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开始把职业道德的理论内化为自身行动要求。

综上所述,中专生是21世纪职业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推动伦理学的发展,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严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

第2篇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6-01

1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

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将学生的能力予以快速良好的培养,就必须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中专老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总是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把阅读课作为文章分析课进行讲解,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框架的分析。在全套的语文教材中,“语体”知识在里面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相关的知识短文,语文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只趋于表面化。就语体知识而言,老师应该把课文中语体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课后的练习题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后予以完成,并在之后进行课题的讲解以及答案的公布。总之,在中专学校的教学课堂中,语言文字的感知品味和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点缀”,不能成为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也只是单纯的从文章结构进行讲解,对于语句的连贯性、词语的合理性训练的时间非常的缺乏。在学生写作的文章中,频繁的出现错别字和病句,语段中语句的顺序也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性,老师在进行作业的修改时,也只是单纯的标注错误之处,并不进行适当的修改。

1.2教学过程轻视操作训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课文的分析,老师在课堂上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其少,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对于说和写来说,老师只重视训练的形势和次数,对于学生的训练结果和训练质量都不予以检测,导致学生的训练不踏实、不深入。人的基本素质是在不断的操作和训练之下形成的,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之下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要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必须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力度,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之下才能进行有效地培养。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写和说的训练上,开展的训练课程也非常的少,学生的写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在作文派发下来之后,学生也不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弃之一边,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2针对问题探讨出的解决对策

2.1加强理论教学,钻研教学规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学校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多,从1998年开始,中专学生都是在学校的安排之下进行工作,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中专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师应该加强理论的教学,钻研教学规律,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予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尽可能多的阅读中外教育学家的教学论著,对教改专家的经验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学校应经常性的邀请专家进行教改动态的讲解,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教学的第一信息,以此来开阔语文教师的视野;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展观摩课,在一定的时间段举行教学技能的比赛、课堂研究以及教改实验,不断补充老师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2.2加大语言教学力度,强化操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合理的利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科学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巧妙的组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现在的中专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在众多的教材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如“国家教委司职教组织编写的《语文》,该教材一共分为四册,该教材的具有明显的中专特色,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文体知识和文章知识的编排上,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分序编排,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内容都明显的表现出来,推动老师的正确教学。

(2)进行扎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的训练,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写作之前,老师应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理顺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写作之后,老师应把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将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并为学生编写出修改的思路,在写作作品派发到学生手中之后,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作品的修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从“半成品”转变为一个“成品”。

参考文献

[1]郭敬.浅谈中专语文教学[J].神州(上旬刊),2011,(11):29.

[2]亢华.浅谈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206.

第3篇

一、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教学内容入手,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察作者的情感,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一部好的教材,应该在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传递丰富的情感,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要让中专生学习具有时代性和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培养学生积极积累文学语言的热情。而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感的喷涌结晶,在教学中要注意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情感脉搏,挖掘文章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如沐春风,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广采博览,力求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引导学生领悟情感美。

朗读,必须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课文中无法用文字体现的情感变化读出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意,用有声的语言,把作者描绘的形象、画面再现出来,朗读要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人,陶醉于作品的意境之中,充分体验到课文中的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在诵读中理解、感悟,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关于审美兴趣的激发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联结点,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作正确引导。教师可以采用以训练语文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也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到阅览室去,到多媒体中去,到生活中去;也可以主动参与教材改革,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只有千方百计地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抢占激发审美兴趣的制高点,他们才会带着一颗心去阅读。可见,激发审美兴趣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切入点。

(二)关于尊重学生审美体验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实际、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智力及能力状况不同,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种差异,尤其是对学生的真情告白,教师要持尊重、包容、接纳的态度。这种正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有创见,让学生有各抒己见、发表言论的安全感,实现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第二,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作出正确的辨析与评判。对切合实际的见解,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其审美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情感不健全、态度不端正、价值观歪曲的错位见解,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其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价值关系作出正确选择,及时地认识自己,纠正自己,超越自己;对片面性的见解,教师在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性的同时,重点引导其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全面思考,培养审美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求知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也正是在不断的情感体验、态度修正、价值观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陶冶,实现了人格的升华。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感教育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情感,也随时演绎着情感的人生。亲人离别时难割难舍的是情感;亲人团聚时哭断衷肠的是情感;英雄凯旋时赞颂褒扬的是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实现情感教育呢?

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感课堂。平时的节假日、双休日等可以让学生体验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感;寻找特定的场景,如亲人离开人世、感受当事人的悲哀与忧伤;同学聚会、商考状元的恹意、参军青年的兴奋,体验欢笑与快乐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目的是将情感体验的理解和感悟化为学习课文的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融入角色之中,净化心灵。演课本剧也是丰富情感体验的好方法,通过改编课本内容,品味人物性格,感受环境影响,背诵台词等可以锻炼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物的理解,角色的塑造,必然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精神世界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

第4篇

(一)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专计算机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容,在平常的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一步步搞明白,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学会用计算机语言思考问题,在教学前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上机实训方面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搞一点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从兴趣中慢慢拓展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反应到教育上是要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实训实验。教师要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课大部分是实训型,在实训中,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做,教学生组网的时候不仅可以将PC连PC,也可以将一些设备作为终端连起来。允许学生有大胆的想法,并努力实现,创新是教师应有的观念。

二、被动因素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差异很大,只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不同计算机课程,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计算机课相应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以讲授为主的普通课

在平常的教室进行的理论性内容的学习,比如计算机基础理论介绍,语言编程学习等都可以用这种教学方式。与普通的讲授课相同,是以传达固定知识原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易产生疲劳感,所以一定要结合当下一些现实应用讲解,能展示的一定要展示,这样才能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验课

一般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比如C语言、OFFICE基础与实训,PPT基础与实训,EXCEL练习等。也有在实验室进行的,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施工等。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当学生比较多时,教师辅导时间不足。

三、以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是近年来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件贯穿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软件的指引下学习。适合多种教学内容,国外应用比较多,但其对软硬件要求比较高。

四、发展学生自主能力项目的任务教学方式

也有的将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任务驱动。中专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让学生有完成的兴趣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就感。比如教学生综合布线时,可以将布学校教学楼网络为项目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比学生的结果和实际教学楼网络的结构,看看哪种更合理。当然这只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除此外还会有很多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必拘于形式,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有利的,都可以采纳,或者是结合其中的几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可以的。

五、总结

第5篇

1.1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

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中专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5-01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由于中专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业的成绩考核往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绝大多数中专学校的教学往往以学习和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教学系统中,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主课程,对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授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

中专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生源方面,由于近些年大学扩招,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大学学习,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差,对待生命意义的意识淡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办学压力大,中专学校招生均采用免试入学,大多数中专生进入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学习缺乏动力,部分学生还有自卑和失落的心理,这一切造成多数学生对生命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教师方面,中专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更偏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语文课程由于不属于考察范围部分学校不给予开设,更谈不上语文课上的生命教育。学校对于语文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学生造成的深刻长远的影响。最后,在大环境方面,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的氛围不浓,当前社会利益至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十分淡薄;二是网络媒体对恶性事件的宣传,这些媒体只注重点击率,却忽略了生命教育,社会媒体没有担负起到应尽的教育义务;三是中专学校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非常专业化,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来学校只为学到某门或某项技术,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让生命教育大打折扣,最终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为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对有关生命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升华和拓展,做到每节语文课都有生命教育的影子,生命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呢?第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要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古人对生命的感慨,有今人对生活的感叹。在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今名人的情怀,从古人跌宕起伏人生中看到豁达的胸怀,从圣人宁静致远的哲思中看到超人的智慧,从前人百折不挠的奋斗中看到现在生命的可贵,从今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中看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生命的唯一性。第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美好的事物人们都会珍惜,生命更是如此,只有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学生才会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内容片段要经常让学生分享感动,分享快乐,分享美好。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观看一些承载美好生命意义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生命中虽然有各种烦恼、不幸,但是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当学生从老师、同伴那里获得了力量,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去欣赏,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去享受,那么多美好的理想去追求,学生自然就会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三,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生命最终会逝去,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的过程中赋予了什么内容,诠释了什么意义。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课程,更是一门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课程,在这个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过程由自己书写,生命的意义由自己确定。乞丐和科学家的人生都是人生,但其人生的意义大不不同,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变成了永恒,而乞丐的人生如同水中的痕迹,当其生命逝去时,其人生的意义也随之消失。只有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才没有虚度光阴,生命的意义才会得以彰显。第四,改善中专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中专语文教学没有占到重要的位置,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有敷衍的现象,学校要将语文教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不要一味的重视专业知识。为了更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专门教学,不应只局限在将生命教育穿插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更需要集思广益,开发新的生命教育方式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中专及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体现。全体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 2011.

第7篇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形成了丰富的道德以及价值取向。中专学生正处在心理不断成长的时期,为形成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如果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今后充满信心,将对中专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有利。然而,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尚浅,心理素质存在局限性,针对社会之中各色现象,分辨能力不足,因此当面对传统道德同当前生活存在冲突之时,无法做出科学的选择,并会被迷惑。中专生接触信息的渠道丰富,例如网络或是报纸、书籍等。其中负面内容或是消极信息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进行的正面教育甚至无法与电视剧、小说相比。而一些教师则没能全面的注重选择良好的教育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另外,中专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较易冲动,没能形成良好的法规意识以及正确的是非观念。而教师采取的管制方法力度有限。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针对中专学生的发展特征,体育教师应明确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在专业教学中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方能契合学生思想发展状况,真正打造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2德育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长久来讲,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作用影响,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仅注重讲授体育知识并传授技能。学生单纯的进行模仿,对学习知识仅能知其然,而无法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导致学生不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智育教育,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为此,有效的更新传统德育教育方式,成为当前中专体育教育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融入德育教育,明确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令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素质教育明确,一切应为学生着想,应将传统文化教育同德育教学有机统一,而非割裂开来。只有全面融合,方能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身心,过硬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德育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统一。

3中专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3.1严于律己,渗透德育教育

中专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情感丰富,学习接受知识快速,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方式,契合学生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应避免采取刻板说教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应凸显生动性,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兴趣教育,鼓励鞭策,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表率,其日常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率先垂范,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师德感染学生,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例如,教师应严于律己,严守社会公德,体现出正派的作风。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表现出整洁的仪表,言行举止得体、文明。再者,应全心全意的服务学生,热爱本职工作,不断的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对学生应表现出深刻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坚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的不足,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偏差的现象,教师不应一味的批评、说教,应语气平和、态度亲切,给予耐心的纠正与引导,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体育运动的精髓,并形成良好的心态,提升道德水平。

3.2有效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之中,较多活动需要集体配合。例如篮球、排球等,需要团队成员默契的配合,积极的竞争。该类活动为每一个群体成员提供了有效沟通以及协作的环境,利于使学生群体更加融洽的相处,通过比赛不断的亲和。虽然人员组织与构成不尽相同,却均以集体方式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均需要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仅仅凭借个人力量不可能完成。同时个人行为会对团队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集体产生影响。为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德育渗透使学生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团队争光,为了集体荣誉不断拼搏。在不同的团队之中参加活动,不但需要发挥个人能量,还要兼顾同伴核心需求。应同心协力,紧密配合,方能确保体育活动良好的举行并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在组织体育训练、竞技比赛等活动中,可有效的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的适应复杂环境,良好的融入其中,同他人更加友好的合作。

3.3积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为德育教育的核心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拥有健康的身心,进而积极的投入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列之中。为此,可首先使学生掌握我国体育发展史,使他们为我国体育健儿在各项运动中取得的骄人成绩而骄傲自豪,进而形成民族自信心,构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锻炼一些项目较为复杂,且重复不断的练习尤为辛苦,需要学生形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道德品质。因此,应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奋勇向前、坚韧不拔,向着目标不断拼搏,最终获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