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35:20
序论:在您撰写三公消费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从政府部门高价茅台消费到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住不起会场套房,从新余市高价公务员出国考察费到美国的79元总统套餐,所有这些社会热点都使我们的目光投向了“三公消费”。那么什么是“三公消费”呢?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对民众来说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亟待解决这些问题。
“三公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财政支出问题。财政支出是一项有计划的支出活动,需要国家进行预算。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我国的预算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称《预算法》)进行调整。我国《预算法》自1994年颁布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加强我国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从《预算法》执行18年的实践来看,现行的预算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被热烈讨论的“三公消费”就可以看出,《预算法》在规制政府财政支出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市场提供的服务种类不断地多样化,因服务和产品的档次不同其价格自然各异,各级政府进行财政支出时选择空间不断的扩张,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从法律制度上对政府的支出行为加以限制就很容易滋生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的行为。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公消费”问题,很多学者专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而本文只立足于《预算法》本身进行探讨,并对完善《预算法》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政府财政报告应列明支出明细,加大透明公开度
笔者翻阅了部分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后发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内容太过于宏观、粗糙。我们从政府的财政报告里面看不出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只反映了财政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财政资金宏观的去向,具体的每一笔财政预算资金如何的使用,以及实际使用的情况反馈,在政府的财政报告里面没有反映出来。因此,笔者建议,《预算法》应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编制规定细致的标准,强制要求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尽可能的详尽、细致,这样各级人大在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时,就可以清楚的了解财政资金的预计安排情况,清楚的知道政府支出项目中的资金具体安排规划,从而使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更加有效,从源头上遏制“三公消费”等政府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二、制定相关事项的支出标准,健全预算体系
据《瞭望新闻周刊》刊登的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龙太江教授撰写的特稿称,2004年全国就公款吃喝这一项就高达3700亿元,如再加上公款出国、购买公务用车的费用,将是更为惊人的数字。笔者认为,规范“三公消费”的重要一项就是要制定出各级部门的具体财政支出标准,在《预算法》中明确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在整体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以及根据各级政府具体财政情况,限定三类支出的最高限额。只有明确各项支出标准,细化预算编制,才能使我国的预算制度发挥更大作用,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三、在预算法中加入惩罚制度,增加违法成本
建国以来,我国规制政府消费行为的法律较少,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党的纪律和廉政教育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当发现政府人员在财政支出中存在问题时,往往追究的是党纪政纪责任,而法律责任,由于没有明确的立法依据常常难以追究。笔者认为,《预算法》应加入惩罚条款,违法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重者还应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加大违法成本。对于胆敢逾矩超标进行公务消费的官员,法律将给予多重惩戒,要严肃问责,让超标公务消费变得高风险、高成本,这样才能让官员们上至主席、部长、大使,下至一般公务员,鲜有人敢以身试法。
四、加强财政支出监督,建立多方位监督体系
在实践中许多被查出的“三公消费”事件,大多是因为举报等方式被发现的,至今还没有在各级人大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时被发现的,由此看出,当前各级人大在监督环节的局限性。为了加强对预算的审查监督,《预算法》应增设专门一章,重点规定人大审查监督预算的内容,如人大代表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预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与质询并组织专案调查,人大常委会可以就预算审查监督中的重大问题举行听证会,对预算工作进行评议,作出有关决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发挥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功能,尤其是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用户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的力量,全方位对政府的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监督,促进我国预算制度更加完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文瑞.政府日常性经费支出法律问题研究.兰州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2]愈光远.我国现行预算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与对策建议.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1期
[3]邓淑莲.打开预算的暗箱.独家策划,2011年第5期
【关键词】立法;三公经费;进步;问题;策略
背景: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是一项巨大的社会进步,是接受群众监督、加强预算管理的开始,万众关注。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浪费的,除了公开预算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外,还应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钱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国务院于2012年7月10日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应当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用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不得采购奢侈品、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加强机关资产管理,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提高使用效益;控制会议数量,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保障公务、杜绝浪费、降低成本等。
早至2011年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前,财政部首次公开中央的“三公”总账,接着便是几十个中央预算单位各自公开其“三公”分账,随后又有北京、上海、陕西等多个省级地方政府公开“三公”账目……在此基础之上,国务院法制办通过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显然并不是对此前“三公”话题的一次简单重复,而是一次根本性的质的飞跃和提升―――不仅将“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层次大幅度拓展,而且将“三公”经费公开由一次临时的行政行为强化为一种普遍、永久性的行政制度,并用法律的形式给予确立。这意味着今后“三公”经费公开将不再限于中央和省级政府,而是适用于全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也不再是一种政府可以自由裁量、自主选择的行政行为,而是一份必须履行、非此不可的行政法律责任。
由此,立法规范极大地填补了原有“三公”披露体系的漏洞,法律的强制性使披露行为不再是“可选”的行为,其作用在于,第一,对手握大量公有资源去向的人民公仆起到了震慑效果,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之不得不去掂量违规违纪所需付出的代价;第二,披露的范围的扩大以及要求的细致化(在后文会详细论述)能加大社会舆论的参与度,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了重要平台,有利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法治的进步。
这一进度标志着“三公”经费管理和披露体系的进步。首先,披露范围扩大了。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和职责,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取定员定额方式,根据预算定额和开支标准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其次,提出的要求更细致、准确。第三,公开披露更广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经费的预算、决算、绩效考评情况。这意味着,今后公众要求政府披露“三公”经费有了法律依据――但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各地方政府的落实情况,这一点也被我们大创小组成员所注意到,其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引发我们探讨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肯定此次历史性进步之余,我们也必须充分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这种权力法治的强化,目前法律体系中包括公开“三公”经费在内的制度建设仍然只是初步和有限的。一方面,上述这些制度规定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如“三公”经费应公开到何种程度,是仅仅公布粗略的总体数字,还是细化精确到具体账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实现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等制度的法治价值,也需其他一些更为基础性的制度改革予以配套配合,比如确保财政公共性的预算制度改革、维护税收法定原则的税制改革等。
此外,我们也能从社会的监督发挥的巨大作用中看出现有条例中对于政府内部监督的缺失。立法规范了披露,却无法对政府的实际运行产生规范,“三公经费”依旧存在并且耗用巨大,但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是补充更加严厉的政府内部监管以及惩处细则。比如,纪委巡视日常化纳入“三公”规范制度,部门间的监管,上下级的监管,应当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而且应当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以利公众判断其合理性,出现了问题应有相应的条文明确规定惩处力度。
立法规范“三公经费”披露体系的最终作用,还是在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保证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人民的利益得以保障,压缩或控制庞大的三公经费,我国能有更多地资源投入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民生开支不足、扶贫资金不足、大病救助缺乏、失业救济缺乏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有更多的财力合理地投向涉及民生的公共领域,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三公”经费公开,意义非凡的“第一次”.人民日报.2011.8.3.
[2]公开“三公消费” 时间表是个良好的开端.江南时报(南京).2011.3.10.
[3]三公改革应整体推动.中国.钟声.
[4]国家立法严控“三公经费”.中国青年报.
>> 研究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探寻 审计人员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究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绩效审计 论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基本方法 改进国家审计 推动国家治理 基于国家治理要求的国家审计路径选择 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 国家审计实现国家治理功能的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实现路径研究 浅论国家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试论地方审计机关推动国家治理的传递机制 涉农资金审计对推动国家治理的思考 改进国家审计工作,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地方审计机关实现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选择 国家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路径研究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全球性风险背景下国家审计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路径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从“三公消费”谈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审计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甘肃省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处课题组.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审计突破性发展[EB/OL].[2011-05-24]. .
[6] 黄慧丽.“金砖四国”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论文关键词 畸形消费 马尔库塞 虚假需求 健康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但正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一部分的消费群体出现了畸形消费现象。虽然马尔库塞对“消费控制”的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消费现象的批判,但此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马尔库塞的理论视角来分析我国当前出现的畸形消费现象,从而引导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畸形消费现状的表现
2012年8月9日,“高中生卖肾买苹果手机”占据各大网络新闻头条,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为买一部苹果手机和ipad,通过黑中介以2·2万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一个肾卖给非法倒卖人体器官组织。2012年8月中旬,一位即将上大学的女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要求母亲为她买iphone4s、ipad3、mac book“苹果三件套”,她母亲因承受不起高昂的价格被气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淘宝”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了支付宝,生活真潦倒”已成为许多网购爱好者的真实写照。据报道,2012年11月,一个网购狂热爱好者王女士为了戒除网购瘾尽剁下自己左手大拇指以表决心。此类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青少年、中年、男人还是女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对物质享受的疯狂追求随处可见,畸形消费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畸形消费现状出现的原因
马尔库塞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的本质是对物质的追求,而人除了对物质追求外,人的真正本质是对精神的追求。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恰恰把物质需求最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这种不属于人本质需要范围内的‘虚假的需求’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人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强迫性消费’政策,动用一切宣传机器刺激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使人们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作自己‘真正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由“需求型”转变为“享受型”,畸形消费随之孕育而生。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人的奴役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统治形式,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科学技术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一再唤起新的需求使人们去购买新的商品。人们自以为他们需要这些商品,实际上自己却被商品的拜物教给侵蚀了,并把对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新商品的享受的“虚假需求”奉为信条。科学技术成功奴役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存在着科学技术对人的奴役现象,在我国同样也存在着此种现象。以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例,从BB机到大哥大,从只有打电话、发短信功能的小灵通,再到增加了照相功能、音乐播放功能的彩屏手机,再到现在的各种智能机,可以说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但是,正是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断去追求各种新产品,人们都相信这些新产品将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种“虚假需求”导致人不断地追求更新更高的商品,于是“把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为了满足满足这些“虚假需求”,人们无论有没有经济实力都会狂妄地追求,导致自以为得到安乐的生活,却无不生活在痛苦之中,畸形消费便由此产生。
(二)大众文化的强制蚀了人的思想意识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不断地夸大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它是‘您’的国会议员,它是‘您’的公路,……‘它’是为你而产生的”。这里的“您”以失去了原有的尊称的意思,而是为给人们造成一种时刻被尊重的虚假意识,使人民丧失了对大众文化所传达信息的真假性的辨别和批判,人们从中找到了“被尊重”、“被需要”、“认同感”。同时,大众媒介通过一切宣传机器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各类广告无时无刻、铺天盖地而来,致使人精神麻痹并愿意去购买媒介宣传的一切商品,以满足自身的“虚假需求”。
纵观我们的社会,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报纸等等大众媒介植入大量广告,人民被迫接受这些广告的耳濡目染。以电脑为例,由最开始的最为笨重的“大头电脑”、到液晶显示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ipad、超级本,每一种类型的电脑时代,电视剧、电影、广播、纸质媒介都在进行宣传,人的思想意识受到侵蚀,人们在这种“专为您设计”的广告中感觉到,此类产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商品的使用价值以显得不再重要。
(三)劳动的异化增强了人的消费欲望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方面在于把不属于人本质特征的对物质的追求强加于人,另一方面对人的本质肆意压抑。”马克思认为劳动本是人的本性,但是由于工人的劳动环境极其恶劣,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通过增加劳动时间对工人进行压榨,工人劳动因此发生异化。马尔库塞在吸取马克思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劳动中从事的是一些‘单调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这种劳动把整个的人(包括肉体和精神)变换成为一种工具。”
如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机械化高度发达,虽然体力劳动减少,但是人被束缚在机器上精神变得高度紧张。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虚假需求”,通过高强度的劳动、工作赚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去获得所谓的“享受”,殊不知自己反被束缚在高强度的劳动痛苦上,“房奴”、“车奴”是现在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词,而休闲娱乐成了最大的奢侈品。正是因为这种劳动被“强迫性消费”牵制、消费成为劳动压抑的发泄方式的恶性循环,导致了畸形消费的出现。
三、畸形消费造成的危害
(一)个性的泯灭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西方社会,资本主义为追求利益的需要,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同时,资本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肆宣传他们为人们伪造的“虚假需求”和“应有的生活方式”,使得消费者盲目地将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真实需求”混为一谈。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人们觉得某种商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沉醉于无休止的商品消费当中。人们失去了对自身真实需求的辨别能力,失去了对这些广告或是产品的批判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iphone、NoteⅡ成为“街机”,人的个性已被泯灭。
(二)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匮乏从马尔库塞对“消费控制”的批判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只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极,处于这一社会另一极的则是极度的精神堕落,在优裕的物质生活后面隐藏着人精神上巨大的痛苦和不安。”利用马尔库塞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社会同样存在着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匮乏的现象。所谓幸福不仅是物质世界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裕。但现在大部分人则把物质需求当作了人的本质,以为只要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幸福便会由此而生。但殊不知自己却“被消费”、“被幸福”,消费的短暂地发泄完后剩下的是高强度的工作、邻里亲友关系的冷漠、提高自身学识和文化水平的欲望熄灭,人完全交给了商品的拜物教。
(三)违法商业行为层出不穷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分,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依据。但是,畸形消费已经忽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追求的是名牌、档次、豪华,实质则是满足消费者自身的虚荣心。掌握了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理,唯利是图的商家采取一切违法手段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赚取更多的利益。包装精美豪华的天价月饼、各种生猛海鲜、奇珍异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以为吃到了稀世珍宝,却不知苏丹红、防腐剂、三聚氰胺早已侵入你的身体。
四、引导理性、健康消费的建议
(一)就是消费者自身而言,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丰富自身精神生活之所以会有畸形消费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人们错误地把物质享受当作了人的本质,把商品的拜物教奉为信条。马尔库塞说:“什么是真实需求,什么事虚假需求,这个问题应该由个人来回答……只有当他们能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回答时,才能这么说。只要他们不能够自主,只要他们被灌输和操纵,就不能认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作为消费者自身而言,应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要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做到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真实的需求”去消费,这样才能回到健康的消费轨道。
同时消费者要明确,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相互平衡发展的结果。如果把所有的时间、金钱都花费在“虚假需求”的畸形消费上,必定会阻碍了自我发展,精神世界受到极大的压抑。因此,要扭转畸形消费,必须注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和丰富,不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顾此失彼,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二)就政府部门而言,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规范市场消费行为政府部门应继续推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政府要起带头作用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三公”消费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给与处罚。同时对于市场上商家恶意渲染的“奢侈型消费”、“浪费型消费”等畸形消费形式应课以重税并将其绳之以法,努力营造、维护健康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5-02
最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之后功能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接受并发展了主述位理论,并成为语篇分析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随后捷克语言学家旦尼斯在对主位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主位推进模式”。由此,国内外大批语言学家开始对语篇的主位结构及其发展模式展开探讨,并运用于文学类语篇和实用类语篇的翻译研究中。然而很少有学者将该理论运用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语篇翻译分析中。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主位理论及主位推进模式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的语篇特点进行探究,分析如何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实现政论文语篇翻译的最大等值,从而为语篇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
一 主位结构与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结构理论最早由马泰休斯在他的《功能句子观》中提出来,根据他的实义切分法,语句分为主位和述位,主位是位于句首并在交际中引出话题的部分,表达的是已知信息;述位则用来说明主位,表达的是新的未知信息。韩礼德认为,从句子层面看,每个小句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且因为没有上下文,小句的主位和述位是孤立的、没有发展的。但扩展到语篇层面,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语篇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会产生某种联系与变化,进而推动整个语篇的信息流动,这种联系与变化被称为主位推进。各句的主位结构通过各种衔接模式不断推进,逐渐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最终构成意义连贯的语篇。
国内外语言学家在对语篇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旦尼斯作为 “主位推进模式”的提出者,在继承布拉格学派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类主位推进模式:主位同一模式,在主位结构衔接的前后句子中,每句的主位相同或具有派生关系,但述位不同;述位同一模式,每个小句的主位不同,但述位相同;延续性推进模式,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主位又引起新的述位,如此延续下去,形成一条从未知到已知的信息链,交叉推进模式,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交叉依次类推;分裂述位推进模式,第一个句子中的述位对主位进行阐述后,之后各句的主位均由第一句的述位派生出来。
二 主位推进模式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中的运用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典型的政论文,有着特定的社会交流功能。报告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过去一年内中国政府带领全体人民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今后一年工作的设想和部署,报告的内容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利益,与群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承载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于追求华丽辞藻和优美句式的文学语篇,报告有着独特的文体特征。报告口吻严肃,语气坚定,行文严谨规范,句型结构相对单一,善用长句、复杂句和无主句,多用并列短语,可谓“一逗到底”。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语义的连接方式,是语篇内容的基本框架,弄清每个段落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助于了解发话者意图和组织语句的手段。通过分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报告及其英译版在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构建语篇的类型选择上基本一致,其中主位同一模式和分裂述位推进模式运用得最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中英文读者对政论文的语篇结构有着相似的理解,而其他三类主位推进模式则较少出现。
1.主位同一模式的运用
主位同一模式在报告英译版中所占比例最多,这与政论文总分的句型结构和极具逻辑性的语言特征紧密相连。
例1,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
Last year,We(T1)adhered to the general work guideline of ma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R1). We(T2)worked to maintain stable growth,make structural adjustments and carry out reform in a holistic way(R2). We(T3)ensured that the government's macro policies are stable,micro policies are flexible and social policies meet people’s basic needs(R3). We(T4)improved the ways of exercising macro-control and adopted measures with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benefits in mind(R4). We(T5)strove to break new ground,improve quality,and make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R5).
例1为主位同一模式,源语语篇有一个相同的主位――我们,却有5个不同的述位R1~R5,原文通过主位一致来延展句子信息,构建语篇框架,语言简洁凝练,要求具体明确,便于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全面把握和处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语是一种重“意合”的语言,强调语义连贯,因此主位“我们”只出现在了首句中,理解时需要联系上下文。而英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往往会重复主位,或采用代词替代的方式来实现句子间的主位衔接。译文针对这一特点,在采用主位同一模式的基础上补足原文省略的4个主位,从而确保译文意义连贯、结构完整,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主位同一模式中的“小句主位相同”不一定是指前后句子的主位完全一致。在此种情况下,主位与主位之间可以通过重现、异形同指、语义重复、语义扩展等方式建立联系。
例2,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 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The economy(T1)was stable and improved(R1).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T2)reached 56.9 trillion yuan,an increase of 7.7% over the previous year(R2). The rise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T3)was kept at 2.6%(R3). The registered urban unemployment rate(T4)was kept at 4.1%(R4) and 13.1 million urban jobs(T5)were created,an all-time high(R5). Total imports and exports(T5) exceeded US$4 trillion,reaching a new high(R5).
虽然例2各句的主位不完全相同,但具有派生关系,这也属于主位同一模式。可以看出,源语语篇T2~T5的主位各不相同,但都是由第一句的主位――经济派生而来,译文同样采用了主位同一模式,有效还原了源语语篇的信息结构,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报告的语篇内涵。
2.分裂述位推进模式的运用
分裂述位推进模式也是在报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式之一,常用于一些阐释类语篇,如政府对今后各项工作的一系列建议。
例3,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We(T1)must be keenly aware of the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 our road ahead(R1). The main ones are: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ing steady economic growth(T2)is not yet firm(R2),and the internal impetus driving growth(T3)needs to be increased(R3).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T4)still exist in public finance and banking(R4); some industries(T5)are heavily burdened by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R5);and the exercise of macro-control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rural incomes(T6)is becoming more difficult(R6). Air,water and soil pollution(T7)is severe in some places(R7),and the task of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T8)remains arduous(R8).
例3是总理阐述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源语语篇是一个典型的分裂述位推进模式。第一句的主述位属于第一层级,之后各句的主位均由第一句的述位――困难和问题派生出来,并对其展开具体说明。译文也遵循了这一模式,可以看出,述位R2~R8分别是对主位T1的叙述和描写,而这7个分句构成了一个并列的主述位结构,也体现了报告严谨的句式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性。
例4,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They(T1)must strictly observe the following three rules(R1):The construction of new government buildings and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of existing govermnent buildings(T2)are prohibited(R2). The total number of government employees(T3)is to be reduced(R3). Govermnent spending on official overseas visits,official vehicles,and official hospitality(T4)is to be reduced(R4).
例4是总理对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上提出的要求。源语语篇的主位“约法三章”在后三句中派生开来,形成一个分裂述位推进模式。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译语语篇较好地保留了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述位R2-R4分别对主位――“约法三章”展开了叙述、描写和说明。表现出中央政府打击地方政府铺张浪费行为的坚定决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三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译语语篇在主位推进模式的采用上与源语语篇基本一致,主要运用了两种主位推进模式:主位同一模式和分裂述位推进模式。其中主位同一模式在报告中占了很大比例,这是由于报告的目的是为了陈述政府去年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以及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注重客观性与严肃性。语篇通常围绕开头的一个主题展开,其主位往往一致或具有派生关系,而述位是不断发展的,这能为读者提供政府在某一项工作或决策上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报告也会涵盖一些阐释类语篇,通常是对上文某一部分的扩展,尤其是对上文述位的叙述和说明,这类语篇往往使用分裂述位推进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运用与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源语语篇的信息结构和内涵意图,能帮助英语母语者有层次、有条理地理解报告,同时也为翻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诗芳.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翻译策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自2013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整消费的政策密切出台,全社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意识和观念逐渐增强,“三公”消费受到遏制,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正在回归理性。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和消费环境的变化,对卷烟尤其是高档卷烟的销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行业层面看,经过多年卷烟销量的高速增长,再加上一些非市场行为因素的影响,行业卷烟销量“拐点”基本到来,销量增长空间收窄,市场已近“饱和”,行业基本告别了靠市场扩容实现增长的时代。
在卷烟销售工作出现新的问题的同时,在逐渐被人熟知的自媒体领域则以近乎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快速发展。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身处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设备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数字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改变了整个媒体环境。尤其是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以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代表的博客、播客、社交网站、微博等各种网络媒介形式层出不穷,发展十分迅速,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更加助推了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的深入发展。
对于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限制的卷烟营销而言,自媒体的到来和发展无疑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在自媒体环境下,卷烟商业企业(卷烟销售公司、卷烟物流公司、烟叶公司等)可以积极尝试改变原有的卷烟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在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主动去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而如何运用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的自媒体成功的进行卷烟品牌营销,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二、国外研究情况
目前学术界针对自媒体所进行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主要从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等几个学科为研究背景,并针对下列几个层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形式的传播现象、特性、模式及意义;2.自媒体可能对主流媒体构成的冲击及其引发观念变革;3.自媒体在突发事件和危机公关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与相应对策;4.自媒体与网络文化;5.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在国外对自媒体的相关研究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03年7月由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以及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Dan Gillmor的专著《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但关于这一概念尚无一个严谨科学的界定,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Dan Gillmor则认为“We Media”是指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媒体。
受不同国家法律不同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卷烟品牌营销向自媒体为媒介的方向发展的相关研究和文章。
三、国内研究情况
在我国,自媒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学术领域,以自媒体为主题或关键词的论文大都处于概念引进阶段,而且关于自媒体的概念、范畴界定说法不一。罗斌的硕士论文《网络自媒体研究》(2009)较全面的分析了自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信息生产的方式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和未来发展方向。王嘉颖对自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传播模式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阐述的其后现代主义特征:被模糊的信息生产者、“小叙事”的平民话语、大众文化的合集、欢愉的资讯消费者和被解构的价值体系。《自媒体发展及其文化问题――新世纪中国自媒体现象研究》(2011)―文首先分析了自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自媒体在中国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博客为代表的话语权的争取阶段、播客破除影音霸权阶段和自媒体的全面扩张阶段;然后文章阐述了自媒体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如对民主进程、媒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文章重点探讨了自媒体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并且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大众在话语权的释放中大肆狂欢,形成了自媒体特有的草根文化,媚俗成风、人云亦云、信息日趋碎片化等文化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2005)认为自媒体有以下特点:自主性越来越强、发展越来越快、应用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侯义佳在其文章《浅析自媒体对营销变革的影响》(2009)研究了自媒体对营销的六个方面影响,他们认为:“随着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双向沟通、互动体验、口头传播、精准传达等各种新的营销策略层出不穷,营销变革也势在必行。”《“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2007)一文从传播主体复杂化、话语权释放和把关缺失三个方面比较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介的区别,而传播主体与传播内容作为传播过程的核心因素,其改变已经使得人类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前景展望
开展自媒体营销方式,能够使卷烟品牌采取创新多样的即时互动形式,简单快捷的内容传播方式,使其拥有有序可循的受众群体与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在当前情况下,卷烟产品开展自媒体营销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卷烟品牌营销的自媒体传播模式尚未成熟,无序的卷烟品牌营销传播将削弱卷烟商业企业职能,盲目的通过自媒体传播卷烟品牌营销内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但是,只要能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积极拓展卷烟品牌营销的自媒体传播方式;规范操作行为,按职能分工进行卷烟品牌营销的自媒体传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出现。以自媒体为平台,使卷烟品牌营销开辟出一个新的高效的模式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黄慧.自媒体发展及其文化问题――新世纪中国自媒体现象研究.[J]山东经济学院论坛.2011
[2]高博.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河北信息工程学院论坛.2005
题目: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至2012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刘纪鹏;刘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正>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机构投资者"特刊以来,每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龙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王一静,文献来源:[J].现代商业,2008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2011<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到2011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马晨文献来源:[J].中国金融家,2009文献主要讲了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2012,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2008,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2005,摘要: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2006,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又经历了欧债危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大盘指数不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任国宏,赵惠芳,文献来源:[J].财会月刊,2010,摘要:本文使用投资机会集方法并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成长性,对中国的成长性展开分析
第三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并研究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章,通过选取样本和萃取数据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对本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2.28-3.6: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3.7-3.20:收集资料,撰写任务书和文献综述。
3.3.21-3.27: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3.28-4.3: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4.4-5.8:整理资料及相关数据,撰写并修改论文初稿,最后完成论文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