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气象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1:35:06

序论:在您撰写气象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气象学论文

第1篇

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收录了《测天赋》、《玉帝亲机》二书,收集了许多有关天气的经验性认识,其中的天气谚语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谚语来自生活实践,因难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少谚语有不科学之处。到了明末,我国的气象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人们对于气象的认识较为分散,而且也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没有普及到群众中去。《天经或问》作为第一本天文科普读物,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像百性普及相关知识,其中也涉及到气象知识,通俗易懂,是中国气象学的启蒙之作。

二、《天经或问》中的气象学知识

《天经或问》共有四卷。卷一共有22图:昊天一气浑沦变化图,黄赤道南北极图,三轮六合八觚之图等;卷二有问答17条,各有标题:天体,地体,黄赤道,南北极,子午规,地平规,太阳,太阴,日食,交食,朔望弦晦等;卷三有问答25条,各有标题:岁差,经星名位,恒星多寡,大星位分,太阳出入赤道度分,经星东移,觜宿古今测异,七曜各丽天,恒星天等;卷四有问答27条,各有标题:分野,年月,历法,霄霞,风云雨露雾霜,雪霰,雹,雷电,霾,慧孛,虹,日月晕,日月重见,风雨徵等。游艺结合中西科技成果,撰成通俗读物《天经或问》一书,很有独特见解,被收入《四库全书》,并流传日本,多次翻印发行。《四库全书》总纂纪昀评述这部书:凡天地气象、日月星辰之运行,月盈日蚀的道理,以及风云、雷电、雨露、霜雾、云霓的变化,都设有问答,明其所以然,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至于星占应验之术,则摒弃不谈。

(一)各类天气现象

“问:雹,冷物也,何以不降于寒而降于暑也?或谓蜥蜴所喷,或谓龙鳞所藏?是乎?否乎?曰:气之三际:中为冷际,下为地温,上近火热,极冷之处乃在冷际之中。二时之雨,三冬之雪,盖至冷之初际,即已变化下零矣。冬月气升,其力甚缓,非大地同云不能扶势,故云足甚广;二时之云足亦阔,云生缓迟,即雨舒徐,皆变于冷之初际也。夏月郁积浓厚,决绝上腾,力专势迟,故云足促狭···沟浍旋盈,盖因其专锐,故能径至于冷之深际。气升愈厚,腾上愈速,人冷愈深,变合愈骤,结体愈大矣。升入极冷之际,骤凝为雹。雹体大小,又因入冷之深浅、云气之厚薄也。雹中沙土,更多于雪;雹体中虚,以其激结之骤,包气于中也。若夫蜥蜴龙鳞之说,则樵木市语也。”在该书中,游艺在对雹进行解释时很明显的受到了西方“三际说”的影响。在明末清初之际,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对“三际说”作了简要介绍,如利玛窦的《乾坤体仪》将大气分为“暖域、冷域、热域”,熊三拔的《泰西水法》将大气分为“温际、冷际、热际”等,但均未对“三际说”作更为深入的分析。作为最早将西方中世纪气象知识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气象学专著,《空际格致》对大气分层学说进行了相对全面地阐述。依据《空际格致》“,气厚分有上中下三域:上域近火,近火常热;下域近水土,水土常为太阳所射,足以发暖,故气亦暖;中域上远于天,下远于地,则寒。”高一志将大气分为上域、中域和下域,三域的特点分别是热、寒、暖。此处所说的下域,和我们今天气象学里面的对流层极为相似。高一志还提到了下域“暖”形成的原因“,下域近水土,水土常为太阳所射,足以发暖”,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被地面所吸收,所以高一志认为被吸收的太阳辐射足以使下域“发暖”。“上域近火,近火常热”,高一志的“上域”和现在的“热层”相类似,由于太阳辐射中的强紫外辐射的光化学分解和电离反应,使得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中域上远于天,下远于地,则寒”,“中域”相当于现在的“中间层”,中间层大气吸收的辐射能量很少,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它是地球大气中最冷的部分。在“三际说”的基础上,对雹作出了进一步解释。冬天的时候,这些气体继续上升,但是十分缓慢,力量也比较薄弱,只能依靠大地上性质相同的云,此时的云范围较为广泛;夏天的时候,气体越积越浓厚,继续上升,力量较强,直达冷际深处。气体越往上升,越来越厚密,速度也越来越快,聚散变化也越来越突然频繁。当气体进入极冷之际时,会骤然凝结成雹。雹体积的大小,与进入冷际的深浅、云的厚薄程度息息相关。雹中所含的沙土也比雪多,而且雹的中心是虚的,这是由于它是骤然凝结而成当中包含了气体的缘故。至于说,是雹是蜥蜴所喷或是龙鳞所藏,都只是老百姓们的市井流言而已。现代气象学上认为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小雹体上下数次和极冷水滴碰撞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游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雹的来源,并且指出民间的流言都是不可信的,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

(二)大气光象

《天经或问》中还涉及到很多大气光象。如:①霄霞依据《天经或问》,如霄霞“,问:霄,未见天之何色而指也,霞则见天之五色而著也。虽日月星辰不如霞之彩,测步者独不关之者何也?曰:霄者,天之无云气而青碧者也。天色在五行之外,青亦非其真体壮生。所谓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霞者,云正受日光则透白,虚斜相交则起色,皆假日之光或成五彩也···”游艺认为“霞”是由于云受太阳光照射虚实相交后而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光象,这与现代气象学对“霞”的解释极为相似,都认为“霞是由于大气对日光的散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被大量的大气分子散射。当空中的水汽、杂质等越多,其色彩越显著。②日月晕“问:虹是薄雨为日光所映而成红绿也,然则日月四旁时有红白之气围抱成环,谓之日晕,此晕是何?曰:晕乃空中之气直逼日月之光围抱成环,其有缺者、有围者、抱者、背者、薄者、厚者,皆是气所注射,又有一等气在天上,外浅中深如井者,深是气厚处日光所照,一般浅系气薄日照之,故白色如井栏等。”晕是由于日月光线透过卷层云时受折射作用而形成的。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发生了折射或反射,便在太阳或者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大气的厚薄程度不同,日晕和月晕的形状也大小不一。③日月重见“问:日月晕,气是也。日为诸阳之尊,有重出为之抗者,此是何物也?曰:日有重叠,见两三者,以云封日,一层云稍薄能透光,却被日光所射后,边却又有一层黑而厚者,挡住日光,反透薄云故成重日之象。”这跟高一志《空际格致》中提到的“日有重叠”现象有相似之处。《空际格致》中提到“太阳行时,不拘南北,忽遇润云在旁,其云间日之面为薄,故深受日光及像,其背日之面为厚,故所受之光与像不能通透,乃退而不及人目,与成虹之云相似,致见日有二,其一系本轮,乃真者,一系旁云,乃伪者。正如对镜者必生像于镜内,凡在旁者见一真人与镜中所退宛有二像矣。”由于云层有厚有薄,日光透过薄的云层,遇到较厚的云层时则被挡住了,又反射至旁边较薄的云层形成了另一轮“太阳”。游艺的解释通俗简单,容易理解,即使是不了解气象学的人,读过之后也是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三)风雨预测

“问:日月晕与重出皆雨征也。然晕与重不常见而风雨则常有者,更有何征乎?曰:气行空中为湿性所碍,不得上升,观之见其弯曲者,雨征也;晓间雾开而复拥者,雨征也;晨起气昏者,雨征也……日出时云多,破漏日光散射者,雨征也;日光暗淡而色苍白者,雨征也……”中国的气象谚语有很多,如元代娄元礼的《田家五行》中涉及到很多用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游艺在《天经或问》中也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总结,并做了简单扼要的解释,便于理解。

三、影响

第2篇

MeteoMet计划是EMRP的一部分,并得到欧洲国家计量院联合会(EURAMET)的资助。参加此计划的包括受到资助的18个研究机构和3所大学,以及34个未予以资助的合作机构。该计划的执行期为3年,经费预算为4413683欧元,有6个工作组,30个子项目,计划交付65个成果,总共需要419人月的工作量。

1.主要方向

MeteoMet计划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观测所涉及的计量溯源性,以及从计量学的角度对地面和高空大气的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观测和气象要素观测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

2.科技目标

MeteoMet计划的科技目标基本上可以分为3部分,即新的计量方法,新的校准设施,以及对历时气候资料的计量学处理。具体包括5个方面:气候观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发对空气温度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的实验室设施和方法;研究建立风速观测计量溯源性的方法。改进湿度传感器及其校准方法。研制可溯源、可自校准、可调式吸收光谱法二极管激光器(TDLAS),研究水分子的吸收线;研究包括基于准球面腔体微波共鸣技术的湿度计、无接触式大气测量量多传感器装置、超声风速计,以及新的基于GPS和伽利略导航卫星的测量方法;研究无线电探空仪观测的计量溯源性;获取用以改进水汽公式的新资料,提出新的用于水汽压力曲线方程式。参考探空仪的校准装置。研发创新性校准系统,包括具有高度优化的热量和物质传导特性的测量箱,建立基于探空仪观测的计量溯源性。自动气象站的校准装置。提出新的自动气象站校准方法和协议,评估太阳辐射和元器件老化对自动气象站的影响;研制可对温度、湿度和气压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的实验室和现场校准设施;研发对自动气象站软件进行确认的协议。历史温度资料的计量学处理。评估用旧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获得的历史温度数据,估计当代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研究和开发具有A类和B类不确定度①的不均一的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评估方法和软件。

3.MeteoMet计划的6个工作组

MeteoMet计划从管理和专业研究的需要出发,设立了6个工作组:高空观测传感器和技术工作组。研究新的用于高空观测的湿度传感器,建立基于TDLAS的绝对湿度传感器的计量溯源链;研制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可移动校准的标准湿度发生器和新的探空仪传感器校准箱;进行在接近真实高空条件和拥有国家标准环境下的传感器比对。气候要素观测的新方法和新仪器工作组。研究用于低空和高空大气温度、湿度和气压观测的新方法和新仪器,以获取改进饱和水汽方程准确性的新数据。该方程适用的温度范围是-80~100℃,目标不确定度②为0.85%~0.04%。地面气象观测测量方法和协议工作组。针对气候研究和气象学长期、大尺度观测的需要,研究地面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观测的可溯源的观测方法和协议,研究超声风速计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评估和现场校准方法。观测资料协调化工作组。主要进行历史温度观测资料评估和数据融合的工作。研究历史温度观测资料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将这种来源的不确定纳入总的不确定计算报告中,修正气候模式的输入数据。通过这种工作,强化对气候变化的识别、预测和适应性评估。除上述4个专业研究工作组外,MeteoMet计划还设立了“推广和传播”和“管理与协调”两个工作组。

4.MeteoMet计划的预期结果和影响

通过MeteoMet计划的实施,可以推动计量学和气象学研究的发展。预期成果包括:获得一个经过确认的用于欧洲气候指示因子的基本参数规定;获得可靠的测量协议和可溯源的传感器校准规程;推动气象机构所属自动气象站的校准直接溯源至国家标准,使得观测资料更准确并附有不确定度报告;提高对大尺度和长期温度观测资料的标准化和保证计量溯源性的方法的需求。MeteoMet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气候观测资料可靠性的提高和对历史数据的正确解读,降低气候影响模式的不确定度,从而提高长期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而更可靠的气候变化影响模式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国际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依据。

二、MeteoMet计划研究示例

MeteoMet计划所有项目的核心和亮点就是计量溯源性。而计量溯源性的两个核心要素就是校准(不间断的校准链)和不确定度(校准链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的不确定度)。为满足气候观测的需要,获取高质量的气候资料,进行真正符合计量学意义的校准和不确定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由于不具备符合校准条件的设施,对探空仪就不能实现业务化的实验室校准。对大量布设的自动气象站也不能进行严格现场校准。再例如,气候观测业务采用新的观测方法需要研究解决校准问题。现行的业务化的校准方法也需要改善和优化。例如,目前对于温度观测仪器的校准通常是在液体槽中进行的。而实际上,气温是在空气中观测的。由于空气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它们对气温观测所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贡献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对于气候观测资料的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此外,对历史气候资料的计量学处理,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计量溯源性和不确定度。MeteoMet计划正是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开展了有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以下列举几个与我国有关工作可进行对照的MeteoMet计划的研究示例,以帮助对该计划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1.研制探空仪湿度传感器快速校准系统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对参考级探空仪进行实验室校准问题。提高探空仪湿度观测的质量是WMO世界气候观测网参考探空网(GRUAN)的重点。要达到GRUAN要求的精度目标,获得可靠的气候观测资料,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通过科学的校准使探空资料具有良好计量溯源性。但是,目前对探空仪的实验室校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在模拟高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湿度校准非常耗时,因而,对探空仪进行实验室校准在目前是难以实现的。为此,MeteoMet计划研发对探空仪湿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创建一个用于建立探空仪观测计量溯源性的参考装置。该项目主要由芬兰计量认证中心承担,具体研发内容包括:应用热量和物质传导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的试验,设计和建造一个高效的测量箱。这种测量箱可以缩短包括在低温范围的校准时间,使一套探空仪的校准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研发一种基于饱和器的低至-90℃的霜点温度参考标准;研制对测量箱的空气温度和霜点温度进行准确和有效控制的装置;对整个测量箱进行测试,并进行全面的不确定度分析。

2.研究在空气中进行温度传感器校准的设施和方法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问题是降低温度观测的不确定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估计,需要的温度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要小于0.1℃。降低温度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需要考虑源自传感器校准方法本身的不确定度。目前,对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是在液体槽中进行的。而液体与空气的热力环境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产生的额外的不确定度经常被忽略。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将空气温度传感器校准的不确定度,在-20~50℃范围内,从0.08℃降到低于0.05℃。这项研究有助于增加对气象温度观测的误差来源和现实不确定度的认识。这将提高温度观测(特别是空基观测)的准确度。该项目由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负责,具体研发内容是:研制一个准确的空气温度校准设施。该设施将可对气流进行控制,并可随校准环境的变化对热交换进行调整。同时,对仪器和其他热源产生的误差和不确定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在-20~50℃的温度调整范围内,使在空气中进行的温度校准的不确定度小于0.05℃。同时,提出如何将温度调整范围延展的建议。

3.研制可同时对气象站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

进行组合校准的实验室校准设施该项目针对的是气象观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目前对自动气象站的校准缺乏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考虑。由于传感器的校准不是在类似于野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常规的校准可能引入系统误差。目前,在欧洲没有专用的可以同时产生和控制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太阳辐射的环境校准箱。这种能同时模拟地球表面条件的校准装置,可以更好地对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价,使其具有更可靠的计量溯源性。MeteoMet计划将研制以上所述需求的校准装置。拥有了这种装置将可对温度、湿度、气压单独的校准曲线之间量值的相互干扰,以及太阳辐射和风速对其他观测要素的影响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将提出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校准的新协议和流程,同时还对实验室校准与现场校准的关系进行分析。该项目由多个欧洲科研和计量单位完成,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由波兰低温和结构研究院等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动气象站使用的温度(-50~50℃)、湿度(10%Rh~98%Rh)和气压(800~1100hPa)传感器进行测量。用测量结果与华沙大学的自动气象站的日常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这种比对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自动气象站校准规范提供基础。由芬兰计量认证中心利用其压力-温度-湿度校准设施,对前述3种气象要素之间,在-50~-20℃的低温范围内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考虑到3个要素之间相关性的优化校准规程。由意大利国家计量院建造一个新的自动气象站参考设施,以满足用户对计量溯源性的要求。该装置为圆柱体,直径约1.3m,长度为1m。该校准装置的内部结构适合安装各种自动气象站和气象观测用传感器。温度、压力和湿度可分别单独控制,可同时实现: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温度调整范围为-40~50℃;压力控制偏差小于0.1hPa,压力调整范围为750~1100hPa;在温度为0~50℃条件下,湿度范围为5%~98%,准确度为0.3%~0.7%。该装置还可产生最大30m/s的风速,并具有太阳辐射发生器,用以评估风速和太阳辐射对温度、压力和湿度传感器的影响。

4.研制可溯源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装置

该项目主要是针对自动气象站的现场校准问题。现行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存在许多计量学方面的弱点。首先,由于用于比对的标准器不能长期在露天状态下工作,所以校准不能覆盖传感器的整个量程,因此不能完整地确定传感器的直线性和不确定度。同时,也无法对观测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评估。此外,对在高海拔和极地地区安放的自动气象站需要有明确的校准规定,以保证这些自动气象站能溯源至国家标准。MeteoMet计划研制一种用于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的,可安放在中型汽车上的小尺寸可搬运的气候箱。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提出保证布设在遥远和高海拔地区的自动气象站的计量溯源性的方法和规程。这种可以同时产生温度、湿度和压力值的气候箱,将建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5050m处的金字塔观测站。通过这种装置和专用的规程,促进高海拔地区气候监测的进步。该项目由意大利国家计量院负责,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研究和建造一个缩小尺寸的设施,用于自动气象站的现场校准。这种装置可对温度、湿度和压力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测量范围覆盖自动气象站可能遇到的环境条件。其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温度调整范围为-20~50℃;气压控制偏差小于0.1hPa,气压调整范围为500~1100hPa;湿度调整范围为5%~95%,不确定度为1.5%。该装置产生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值的仪器测量是直接用测量基准进行校准的。

5.开发考虑计量溯源性的用于历史和未来温度资料协调处理的计算模式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历史气候资料的不均一问题。为了改进历史资料序列,需要对不同时期由于采用新的协议对气候资料的影响进行最优估计;同时,还要在模式中考虑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为了获得气候评估所需的时间序列资料的修正值,必须要用最新的统计技术或新的程序进行统计均一性试验和时间序列均一化处理。MeteoMet计划研制一套数学软件模式,用来从计量学测量和不确定度的角度,对时间序列历史资料进行模式化处理。该项目由多个欧洲计量单位负责,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由捷克计量院和斯洛伐克计量院负责开发克服历史观测资料地点和时间的不均一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和MeteoMet计划其他相关部分研究结果的数学软件模式。该方法可以根据国际温标的演变,重新计算温度值,并包含B类不确定估计;依据对测量方法、观测仪器等方面现有的知识,按照历史资料的质量,对部分或整个资料集进行加权处理。将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包含在对温度趋势的评估中。由挪威计量局负责对该模式进行测试,对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

三、结束语

第3篇

水汽是一种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温室气体,它不仅吸收和辐射太阳能量,对低层大气的化学作用也有影响,我们设法利用GPS定位中的误差源来反演大气中的水汽。如果地面上的GPS接收机的精确三维坐标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则可从GPS接收机测量的卫星信号传播的总延迟量中提取水汽造成的湿延迟,进而反演出信号路径上水汽的累积量。这就是地基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流程如图1所示。

2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处理流程

在应用GAMIT软件处理GPS数据反演可降水量时,GPS数据处理按照4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数据准备,包括GPS观测数据(rinex格式的o文件)、广播星历(brdc文件)、精密星历文件(igs)、气象观测数据和相关表文件;接着用GAMIT软件处理各时段GPS的观测数据,得到一个基线解算文件;然后用GLOBK(卡尔曼滤波)进行多时段综合解算,以得到网平差的结果及各个测站的平均坐标和速度等参数;最后把精确的测站坐标带回GAMIT,对待求测站进行强约束,反演对流层的天顶延迟,得到可降水量。如果解算时发现各个时段的坐标相差较大,应该分析原因,重新进行解算。

3南极地基GPS数据解算实例

3.1站点选择和数据准备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站点采取引入长距离测站的方式获得绝对PWV。本次实验参与解算的站包括7个IGS站,分别是VESL,SYOG,MAW1,DAV1,CAS1,DUM1,MCM4;此外,还有中国的两个南极跟踪站长城站GRW1和中山站ZHN1(如图3所示)。为了在解算时较精确地得到可降水量,我们从SOPAC网站上查到2009年7个IGS站的精确坐标,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坐标可以通过解算得到。这样在解算时对坐标点给予较强的约束。本次解算的是2009年全年9个站的GPS数据,准备好所有的数据文件后,便可以执行GAMIT的批处理命令让其自动解算一年的数据,就可以自动解算出9个站一年的数据。

3.2可降水量的提取及其精度分析

3.2.1提取可降水量

在GAMIT中提取可降水量的命令为sh_metutil。由于参与计算的天数有365d,要比对的站有5个,逐天逐条每个站下命令将很麻烦。这时,可以利用Linux系统的SHELL的功能,编写一个小程序,实现三重循环。用VI编辑器编写一个三重循环,以CAS1站为例,编写一个名为xunhuan.sh的文件,然后通过命令chmod使之成为可执行文件,具体命令为:Chmod+xxunhuan.sh。通过调用./xunhuan.sh来批量执行几百条命令,这样就比较方便,其他几个站以此类推。得到各个站点每天的可降水量,然后通过grep命令提取各个站点的可降水量。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每个站点整理出一个可降水量文件。

3.2.2GPS/PWV与探空Radio/PWV的比较

目前,世界气象部门对大气中水汽的探测主要还是依赖于探空气球的探测,为了验证GPS/PWV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将GPS/PWV和Radio/PWV进行比较。本次参与解算的9个站中有5个附近同时安装有探空站,分别是SYOG,DAV1,CAS1,DUM1,MCM4。下面将就这5个站解算出的GPS/PWV和探空PWV进行比较,其中探空PWV数据可以从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的网站上下载。把2009年5个站点的GPS/PWV和Radio/PWV进行比较。由于两者的PWV在数值上比较接近,数据量又较大,为了能在图上清晰的显示,图4至图8画出GPS/PWV的时间序列图,以及GPS/PWV减去Radio/PWV的差值的时间序列图。5幅图中上面的曲线代表GPS/PWV,下面的曲线代表它和Radio/PWV的差值。从定性上去分析图4至图8可以得出以下特点:1)除个别点外,GPS/PWV比探空Radio/PWV系统性偏大,这说明用GPS探测水汽有偏高的迹象,并且当PWV值偏大时,GPS所测的数值会表现的更敏感一些,也就是说当绝对PWV较小时两者更为接近。2)图像显示PWV两端较大。差不多是年积日的0~50和300~365这两个范围PWV较大,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南极的夏天,天气较为湿润,出现降雨的可能性大些,这样和实际降水测量较为一致,解算的结果正确地反映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解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个别站点如CAS1站和SYOG中间也有一段时间(150~200d)PWV也偏大,这与南极部分地区季风性气候有关,造成这一时段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增大。由上述5个图表显示及分析可知,GPS/PWV和Ra-dio/PWV在整体上是比较一致的,少部分天数两者的差距较大。总的来说,5个站点的PWV值常年都比较小,有少部分天数PWV急剧上升,这些天数发生降雨的可能性就很大。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分析,表1从数理统计方面分别进行定性分析。1)从平均偏差来看从表1中的平均偏差数据可知,GPS站反演的PWV高于探空站资料计算的PWV,不同站点的差异各不相同。从表1看出,SYOG站点差异较为明显,分析原因可知,该站点使用的探空仪器是VaisalaRS2-91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误差较大,这可能是造成两者之间偏差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SYOG站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差相差较大,这也是造成两者偏差大的一个因素;MCM4站GPS和探空站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差最大,但由于它的可降水量太小,故没能在平均偏差中反映出和其他站点显著的差异。造成Radio/PWV和GPS/PWV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差异与各地的气候特征、其站点分布的各自海拔高程以及两者探测水汽方法本身的精度密切相关。2)从均方差和相对方差来看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除SYOG站外,其他4个站的均方差都在0.9mm以内,说明利用GPS观测资料反演PWV具有一定的精度。均方差比平均偏差的值稍大,5个站的均方差值和平均方差值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平均偏差大的,均方差也偏大。5个站的相对方差,除SYOG站外,都在20%以下,最小的CAS1站为7.91%,该站离中山站最近,约110km,对中山站的可降水量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在检验GPS/PWV的精度时,不能单纯以均方差大小衡量GPS/PWV的精度,还要结合相对方差的大小。3)从相关系数来看从表1可以看出,用GPS和探空两种方法计算的PWV相关系数很高,都在92%以上,说明GPS/PWV和Radio/PWV在变化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即使偏差较大的SYOG站也不会像其他3个指标那样表现明显。这充分说明了用GPS反演可降水量的变化方面有着很高的精度。如果需要得到更为细致的结论,应该把一年分成几个季节或按月份来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但由于南极地区的绝对PWV值比较小,所以只把整年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3.2.3GPS/PWV的误差分析

和任何一种测量手段一样,用GPS来反演可降水量,它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总得来说,有以下3个来源。1)GPS测量的误差。包括电离延迟误差、接收机钟差、多路径效应等测量误差。2)静力延迟量误差。由于对流层模式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测量大气元素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误差,这些将最终表现在延迟量上,造成对流层延迟估算不准确。3)反演误差。由湿延迟反演到PWV的主要误差有湿延迟和转换因子误差。以上三个方面将综合影响GPS探测PWV的最终精度,我们必须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误差尽量减少,以提高探测精度。

4结束语

第4篇

有学者认为“制器尚象”是“人法自然”的化身,是其思想的具体运用。《系传》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表明《易》作为先天规律,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们后天的生活行为必须顺应自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古人记载在《易传•系辞上》的有“:以言者尚其词,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巫者尚其占。”简单地说,就是“制器尚象”应该是按照“象”中所制定的规律,来制造和生产生活器具,体现出文化精神、哲学思想、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物象。“制器尚象”并非只是简单的“依卦制器”和“观象制器”,所谓“象”有象形,意象,象征之意“。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思想,以“象”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借助“观物取象”来把握自然物的物性,再通过“观象制器”来实现由自然物向人工器具的展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象”的运用,已经从对物体外形的模仿升华到,对其事物现象发展道理的模仿,将具象的事物体形转变为抽象的规律事理,这一升华,也涵盖了更多的思想理论。在器物造型方面,“制器尚象”主张对事物造型的模仿,将器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老子》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的“法”便是效仿或遵循之意。这与制器尚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自古有“天人合一”的传统,在“制器尚象”的思想指导下,在器物造型上表现为,对外形神韵特征的模仿,借助自然之力,吉祥之意表达美好的愿望“。制器尚象”与“道法自然”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共鸣,两者,相互影响。“制器尚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是人们顺应自然,顺应事物发展伦理的体现,是借自然之力,表达人们内心情感与思想行为的理论依据。的作品中,不乏对自然物象的表现,通过自然的表现手法将更多的意蕴与精神融入其中,也不乏对事物的寓意,象征人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因此“,制器尚象”与的设计作品不谋而合。

2、设计作品中“制器尚象”思想的体现

事实上,作品的设计特点与“制器尚象”思想契合,并非是偶尔性的。根本原因,我们还要追溯到所生活与学习的大环境中去。自幼学习中国画,师从水墨画家吕寿琨,后又与王无邪学习设计学,两种学习的结合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的画中多以中国传统题材为元素,但是在设计中又脱离其国画的笔法,因此,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常有中国画的痕迹,渐渐的发展为他独特的设计风格。中国画是一个极具鲜明个性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语言的绘画艺术。中国画讲究“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追求意境的表现。而这里的“象”也与“制器尚象”中的象有着一样的语意。而这样的语意又多在他的设计中得以体现。

(1)自然美。认为自己起初的设计风格走的是全盘西化的路线,但是导师吕寿琨点评他“:要师古人,学习历史和画理都很主要。”以此他的设计风格有所改变。1999年的设计作品《九九归一•》,呈现的心态与时相似。这幅作品以香港特区区花——莲花,作为主要元素,将莲花的花瓣以及水纹绘成九九回纹的图案,以中国画作为表现手法,表达一种宽和和平的精神。这幅主题海报的创意,就是来自于一种自然规律的运用,叶落归根,花开花落,生生不息,显示出一种平常心,也诠释了大自然中自然发展的规律。这其中,既有对自然物象的观摩,又有对事理规律的遵循,将生命形式与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将古代传统思想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符号美。在“制器尚象”这一思想中,“象”的象征意义通常是通过一些符号得以体现的。作品中的红点,便具有这样一种意义。红点原本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自身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却能带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作品中频繁使用朱砂墨点,在纸的中心位置轻点一个红点,色彩不明艳,但却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力。这个红点既是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对于恩师的一种尊敬。这个红点作为各个作品的视觉焦点,象征温和的阳光,、大自然的伤痕、母亲的、和人的心灵。抽象的红点给画面的空白释放出更多想象的空间。对生命的感悟从有形的画面转为无限的想象。这些都是“象”作为意象的一种表现。在1989年《我爱大地之母》这幅作品中,淡雅的色彩与设计运用,使得柔和、人文的“意象”顿时呈现在观众面前。

(3)吉祥纹样。的设计作品也很好地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例如“,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的标志设计,运用了传统吉祥图案“方胜”的造型,寓意“人心同,企业胜”,最后又将他喜欢的圆点图案,添加在图形的四角上,赋予天圆地方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以象征,借喻、谐音的手法加以表现,将整个企业文化与设计表达融为一体。这也正体现了“制器尚象”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天圆地方宇宙观在现代设计中的实践,借用符号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与意象。

3、总结

第5篇

根据我校“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项目式教学的理念,根据汽车服务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现状特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自编教材为支撑,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每一届都对教材进行适应性和前瞻性的改动。教学内容上遵循工作岗位导向式,即每一个汽车服务工程工作领域为一个教学项目,遵循“教-学-做”的主线,展开项目教学。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并深入调研市面上的相关书籍,自编教材一本。汽车电子商务作为汽车服务工程的主干课,是学生将来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从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到汽车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建设和维护,以及汽车后市场的应用,都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并且将成为主要的就业方向。所以项目教学也是根据就业职业能力进行培养项目分解。

2.汽车电子商务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2.1准备项目。

汽车电子商务作为目前比较前瞻的行业,目前发展比较快,也是创新创业的一个领域,但是整体发展仍属于探索阶段,目前只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整体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针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汽车电子商务作为潜力发展行业,学生了解现状,分析发展方向,掌握未来行业趋势,对于拓宽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铺垫。汽车电子商务项目教学主要从解决企业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入手,按“提出任务-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评估-学习拓展”五个环节实施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训练为主的现代应用型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合作式项目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主人翁的姿态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全过程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并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工作能力。

2.2设计项目。

设计结合实际、知识点涵盖面广的优秀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是否彻底的关键。项目教学的设计是将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教学化处理的过程,典型的项目来源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教师选择好项目后,要把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到项目中,设计一个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完成相应的项目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实施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学习与工作情境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行业形成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业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该项目教学主要选取汽车销售和汽车后市场领域为主要行业研究领域,包括三大项目:汽车电子商务平台,汽车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汽车销售和后市场领域的发展。

3.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3.1项目任务的分解。

通过讲解项目的情景,分析项目的任务,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进行讲解,并把每个任务的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任务情境的描述,引入每个任务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案例驱动式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任务的实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且,任务情境已经给出任务目标,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有的放矢,效果非常好。

3.2项目的实施。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的分析,学习小组要求男女搭配和能力强弱搭配,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小组成员选出负责人,全体成员进行任务的讨论,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和分工合作。

3.3项目实施和评价。

每个小组根据每次项目任务的不同给出行业调查报告或者网页成果展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全程给与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个成员参与其中。项目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各组项目负责人通过PPT汇报片向全班介绍本组任务实施的成果。通过制作PPT汇报片还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整体素质和组织展示能力。同时,其他组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小组成员解释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提问或被提问,学生对所做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和巩固。教师可以对提问的学生或回答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加分。教师根据各项目组完成过程的具体情况,表扬优秀的大方,指出改进的方向,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指点,包括汇报片制作、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能力等。

4.总结

第6篇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项目中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资料、制定项目方案以及最终的项目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而言,虽然项目所涉及到的是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但是,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要对于多种学科进行研究,以对于概念和原理知识以充分理解。教学活动中涉及到多种技能,需要学生进行跨领域探索,以做到多门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所制作的项目作品体现出来。

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2.1项目任务的确定

任课教师在项目任务的确定上,要对于项目操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编写《项目任务书》。

2.2制定项目计划

将《项目任务书》分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对项目要求、学习任务等等进行讲解。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项目计划的制定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讨论,将计划制定出来,其中的内容要涉及到项目操作的步骤和程序。教师对于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合格后,可以进入到具体的项目实施中。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将项目进展以及阶段性成果记录下来。

2.3项目计划的实施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小组成员都要将所分配的任务按时完成。首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任务进展情况具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做好项目设计,在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独立解决,或者小组合作解决。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2.4项目的检查评估

项目完成,学生自我回报项目成果,自我评估,小组间互相评估,最后是教师点评。项目成果的评价阶段,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阶段。当学生感受到成就感的时候,就会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3项目教学法在变频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3.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任务

基于变频器教学要充分考虑到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要从变频器的应用领域中选定项目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提出变频器项目任务之前,要对于学生有关原理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结合应用领域中变频器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地设定项目任务。此外,项目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且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比如,在《物料识别与分拣系统的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将项目定位在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系统运用变频器对电动机自动调速。从系统的运行来看,采用变频器控制,可以推动气压驱动启动电磁阀,使得整个系统自动运行。项目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地展示顺序控制,使学生对于项目程序充分了解,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3.2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对项目内容细化的过程。任课教师要对项目展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研究,融合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对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学生讨论的目的是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并做好分工。学生讨论主要采用分组的方式,5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容量强弱搭配。要求学生有能力根据控制要求进行I/O分配。将电气安装图绘制出来后,根据图纸设计进行外部接线。对于控制系统的功能,还要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调试。

3.3项目的检查与评估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回顾项目内容,以针对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得以解决。比如,项目操作中,学生通常会遇到操作性问题,此时,教师不宜给予直接的指导,而是提醒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操作问题。当每一个小组的项目完成后,要鼓励学生将代表作展示出来,进行小组间交流。此时,要引导学生针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要将任务评价表设计出来。学生根据评价表中指定的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综合评价,最后由教师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表中。评价要做到阶段性评价与整个项目评价相结合,一改学生仅仅对于项目结果的重视,而更注重项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

4结论

第7篇

X线胸部摄片因其经济、操作简单易行被临床广泛应用,在肺癌的诊断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X线主要表现是肿块影,形状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当肿块增大到2cm以上时密度往往不均匀,较密实的部分为癌组织,周围较淡部分为充气的肺组织癌或阻塞的炎性实变。与肺部感染要进行鉴别,可以进行随访3个月或是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在随访过程中,若病灶不减小、消失反而增大,则肺癌的可能性增大,X线摄影对于肺癌早期的诊断作用较为局限,主要是发现病灶,对于病灶的细节远没有CT显示清楚,并且X线图像是重叠影像,由于各种结构重叠在一起,影响判断。只有当肿瘤增大后,才可以发现具有特征性的征象,如:肿块征、分叶、毛刺以及空洞等。

2胸部CT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CT因其在解剖结构、组织密度方面明显优于X线,且费用较为低廉目前已经广泛地用做肺部病变的检查或用于筛查,对于早期肺癌,CT在显示肿块密度、分叶、支气管壁、肺部阻塞性感染、肺不张、淋巴转移等方面较X线明显优越。在中心型肺癌主要有肺段以上支气管腔内肿块,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狭窄与阻塞,肺门区肿块等肺癌直接征象,继发性改变有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阻塞远端支气管扩张形成的黏液栓塞,以及病灶附近或(和)肺门的淋巴结肿大等;在型肺癌表现为:在肺野可见结节、块状肿瘤影,早期有时可见典型的空泡证,肿瘤进一步增大则可见分叶、毛刺等征象,较大的肿块往往可以发现肿块内的偏心性空洞以及结节影。对于较小的结节影或肿块影个人主张定期复查。

3MRI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磁共振不但能反映病变形态特征,还能反映组织学特征。MRI一般不作为肺部常规检查,对肺内小的肿块行MRI检查的目的多是CT检查后的补充。MRI可以多平面扫描,就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结构以及周围的解剖关系,还有就是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结合多平面扫描则能进一步区分病灶与正常结构,以确定病灶的范围。MRI还可发现肺门肿块和远处的肺实变。

4PET-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PET的应用主要是在对肿瘤的诊断方面,占其用途的85%。其原理是利用18氟2脱氧葡萄糖在恶变的细胞中蓄积提供组织代谢信息。一般作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最后检查手段。PET-CT不光是能检查原发肿瘤,对于全身的转移性肿瘤其意义更大。现在许多学者更倾向于用PET-CT进行肿瘤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劣对比及互补

胸片简单易行可作为胸部疾患的筛选检查,对于常见的肺内肿块有一定的价值;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并且CT图像没有重叠,其作为肺癌早期的首选检查已得到大家的公认,CT增强扫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对于肿瘤的检查作用较大。MRI在肺部的检查应用主要是对CT检查后的补充,特别是结构显示不甚清晰的患者和对造影剂过敏不能行CT增强的患者。PET-CT由于检查昂贵,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故选择时应该合理。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