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世界政治经济范文

时间:2023-03-30 11:35:00

序论:在您撰写世界政治经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世界政治经济

第1篇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科目,也是高校众多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必修课。鉴于这门课程的现实性突出、理论和导向性较强,在课程的准备和讲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从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出发,拟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改模式下,坚持教师的主导性、问题的开放性、教学的情境性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出发,谈谈这门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厚今薄古,突出学科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当今时代,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这对于教材的更新换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内容相对稳定的教材来说,往往更偏重已经成为历史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对紧随时展的国际热点问题的分析相对较少。虽也尽量引入一些新的国际热点问题,但往往滞后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实情况,且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日益结合,教材“补丁式”的热点引入难以反映出整个问题的全貌。

当代国际关系学科作为一门前沿科学,除了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追踪学科前沿的学术品格。因此,突出课程的现实感,厚今薄古的解析国际重大政治经济事务背后的根源、发展的趋势便极为重要。笔者拟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对现实国际热点问题的深度追踪与分析探讨,形成以教材扎实国际理论知识与原则,以解析最新热点问题为应用和实践的模式。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其一,大致保留原有教材框架,并进行适当删减。对教材中国际关系问题上相对稳定的原理性和背景性的内容予以保留,并援引新近发生的国际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佐证。例如,在讲到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和诉求上,除了对二战以来日本国内外政策的演变进行系统的梳理外,还可以加入当下新闻媒体热议的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如近来关于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安倍发表的首相谈话仅以间接方式提及“反省”、“道歉”,且宣称“不能让子孙继续背负谢罪使命”[1]。安倍这种语意模糊、模棱两可的“谈话”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强烈的反响,遭到了来自日本国内外的批评。用这样广泛热议的时事佐证日本战后对历史的认知态度,观察日本二战以来的东亚外交,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同时,能够更准确的更有启发性的使学生理解当下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其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

将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热门事件引入教学当中,并进行追踪考察,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动态发展,切实掌握国际重大事件背后暗流涌动的各种利益集团、各种思潮的博弈较量,可将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世界或地区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解析,提高学生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如可做一节有关中日争端的专题,这个专题不仅涉及中日关系问题,还可以以更大的视角即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来分析,引导学生去深刻理解这起争端。问题的发展是有深刻的国际国内根源的,其至少在中美日三个大国间展开,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如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等也有所参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9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实力上快速赶超日本,中日的“错肩阶段”来临,种种摩擦不一而足。同时,日本与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与韩国在独岛上的领土纠纷上都遭受挫折,日本政府将目光放到了南边的,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种种“遏制”政策助长了日本的气焰,日本积极的谋求与菲律宾接近,与中国台湾缓和关系,谋求打破海峡两岸联手护卫的决心,企图逐一击破……在整个争端中,日本咄咄逼人,美国两面三刀,菲律宾上蹿下跳,中国台湾犹豫不决,中国政府坚持有力有礼有节的斗争。2012年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编队抵达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巡航;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附近相关空域;2014年,中日双方发表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发表四点原则共识。然而,这并不是中日关系一帆风顺的开始,未来的历史走向如何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加以探讨,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种专题讲解可以以一个更大的视角而非单一的国家因素进行追踪分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注重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实效性。目前,这门课程仍旧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可小视。其一,它影响了课堂的活跃度,课堂沉闷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它遏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被动的听讲,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其三,它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教师难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为改变原有课程的弊端,笔者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引导、讨论、问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投入和思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真正的参与其中,力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可开放关键词导入,通过教师点拨,请学生提供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并最能反映现实情况的关键词。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可对学生所提出的关键词予以归纳,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接下来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记忆掌握教学中相关的内容;再次,精选相关案例分析。结合精选案例,三问三探,注重提问的主导型、关联性和层次性,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合作探究,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最后,注重课后学生思维的迁移延伸。加强课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触类旁通,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再次,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导学”的指导思想下,坚持指导性、开放性与情境性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主线,以独立与合作探究为主轴,以思维培养为主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同时,注重教学提问的层次性和深入性。以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联性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疑,合作探析,拓展探究。在“互动探究”的模式下,充分利用问答法、引导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手段,探析当前有重大影响的相关热点问题,追踪相关热点问题出现的路径,将国际关系的原理性内容融入其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当前局势发展的脉络、未来的走向进行科学的认识。例如在核武问题上,可以模拟一次国际核军备控制会议,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代表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的立场进行讨论,从而对核武这一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有更清醒深刻的认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理性冷静地面对国际争端。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坚持过程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原有考核一般采用闭卷方式,平时成绩权重不大,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性。笔者拟在考核中,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权重,并通过互动沟通,注重教学反馈的即时性。课堂上,可通过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视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课后,可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程度,并及时予以反馈。在最后的考察中,在过程与能力上下工夫。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同时也要注意考察学生的能力,通过课堂参与、热点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综合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总之,“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现实性、指导性、动态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是多样的。笔者拟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改模式下,坚持教师的主导性、问题的开放性、教学的情境性融为一体,厚今薄古,以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看待国际问题的大局意识和战略思想,提高他们在变动的现实中运用的观点分析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

作者:滕琳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第2篇

一、论文的内容要求

1.问题明晰——清楚地提出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文献综述——简要评述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创新——具有新观点、新方法或新论据。

4.内容结构——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结论明确。

5.行文规范——文字通顺、结构严谨,注释须符合本刊的规范要求。

二、论文的形式要求

1.论文须提供中文和英文的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内容提要的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简要地阐述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主要结论;关键词需要提供4-5个;作者简介须标注作者的工作单位、职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和联系方式(电子信箱和电话);论文的写作背景包括该论文是否受到基金项目和课题的支持以及对审稿人的致谢辞等。

2.关于外国人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外国人名的翻译参照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和《法语姓名译名手册》;专业术语的翻译尽量规范化,在较为生僻或可能引起歧义的情况下请附原文。

3.论文的注释规范请严格遵照本刊的要求,具体参见本刊的《引文注释规范》说明。

三、其他事项的说明

1.来稿文责自负,文章篇幅控制在1.8万字左右,电子版用word格式。本刊有文字修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我们会尽快回复处理意见,但受人力和经费限制,本刊恕不退稿,稿件寄出3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凡通过专家匿名审稿并经修改后可以发表的文章,作者在出版前须与编辑部签署《论文刊发协议书》。文章发表后作者获赠样刊两本。

2.投稿一律寄编辑部收,不要直接寄给个人,以免丢失。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将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文,并通报作者姓名。

3.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第3篇

自然?Y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国际上的大格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工业发展以及各国战略发生着改变。地缘政治经济是由于人类政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互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社会生产发展的活动特点。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上来分析,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与各阶段的时代特征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并随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然而与自然地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缘政治经济板块具有明显的人类活动的痕迹。例如:在工业革命发展时期,国际上对于资源的需求是森林以及农业资源;工业革命之后的焦点就变成了铁器、金属以及石油资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进入科技时代,一些稀有金属以及无线电原材料随之变成世界资源竞争的核心。

二、自然资源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关系

若是想要通过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来分析自然资源要素,最基础的是要掌握全球自然资源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下面会从几个发展阶段具体阐述自然资源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二者之间的关系。

1.自然资源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

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前夕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活动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资源的开发不仅对人类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也对国际经济竞争产生重大影响。火,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使用的资源,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随后进入青铜时期,人类开始利用青铜材料制造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具,并逐渐发展铁器的运用,冶金、建筑以及交通各种制造行业迅速崛起,带领人类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贸易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掠夺息息相关,各种贵重金属以及地区殖民成为了新的霸权方式,欧洲列强之间依靠海上运输的贸易方式互相依赖,例如:英国与丹麦在进行商业战争的时候,法国军队侧面进攻,结果导致失败,17世纪时期,英国和丹麦先后进行的3次战争,海上争霸的主题是谁支配了海洋就相当于支配了世界贸易与世界的自然资源,支配了贸易与资源就相当于支配了整个世界的财富,与整个世界。

中国推出的“朝贡外交制度”在推崇了2000年之后,由于其相关理念与西方的民主、主权、平等等思想相悖。在科技与生产力大力发展的社会时期,西方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材料,对中国发起侵略,并对其以及周边国家进行占领建立殖民地,我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缘性政治经济格局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三、自然资源要素影响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途径和方式

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所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时国家的主要战略和对外进行政策的主要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美国对于自然资源通常采取军事力量进行强取强夺,来保持本国资源的供给,从而造成其他地区的资源缺乏。自然资源的地缘政治特性对出口国以及进口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国际上冷战后,西方各列强国家对资源原产地以及较丰富地府都有其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以及交通上的关注,并随之对自身国家的资源经济贸易战略进行相关改正,以确保自身的资源供应灵活性以及多样性。资源不仅对国家的出口经济模式和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还对国家自身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并通过世界贸易、工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发展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在改变世界贸易的同时还在改变国际经济要素和政治环境,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世界经济分工与国际法的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际经济逐步发展成型。初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机器大工业,成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自然资源要素促进了世界经济分工

自从18实际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由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大革命时代,由于机器工业的生产力不断扩张,自身国家的原材料已不够满足自身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初步形成,进一步加深了国际上的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道路。最初的世界经济分工,是以地域性自然资源的种类与储存量为基础进行划分的。以电力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资源垄断的局面,资本主义国家对原材料产地进行资源控制,加快了世界的瓜分。随着现阶段新兴技术的发展,国际上的自然资源与传统的劳动力作用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新兴技术、人才、信息化等知识性较强的资源。信息产业技术在世界上的分工逐渐明确。

2.自然资源要素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为加强经济发展以及本国的独立主权,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采利用,资源丰富的国家对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

1952年12月7,第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自由开采自由财富和资源的权利》,法律指出,各国有权自由使用和开采自然资源。

1962年,第17届联合国大会第183号决议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言》。该条法律宣布各民族、各国家有对自己国家自然资源与财富的永久使用权利以及对其使用的基本要素。

在国际法以及公约上对本国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另外一个措施是促进了国际海洋法的推出,确立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的密切关系。

第4篇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教学 教学改革

一、整合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仅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更是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以前,本课程名称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1998年后,新的“两课”设置方案确定,该课被纳入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名称改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合教学实践,课程的体系、内容经过了重新整合,有了很大变化。依据1998年教育部社科司编写的本课教学要点,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如下:

导论;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七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第八章,当今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首先,在宏观层面,可以把上述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八章内容,是对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世界主题的总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学生对“一个变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个初步了解;第二部分,包含三、四、五、六、七章内容,是对二战后的各类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外交战略的具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学生对“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世界”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中观层面,每章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模块,按模块来组织教学,即将一章的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的识记模块”,“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和“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在讲每一章前,将每一模块下的内容要点先交代清楚,然后按模块来进行讲解。

再次,在微观层面,精心设计每一模块的内容取舍和教学方法,如“知识点的识记模块”应为本章重要的概念、事件、人物、外交战略名称、年代、国际组织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涉及本章的最基本理论、观点、一国外交战略的内容和提出的原因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分析相结合;“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主要涉及本章重大事件、人物的背景资料,特别是“另一说法”的资料,以及与本章内容相联系的最新国际热点信息资料。这部分内容老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搜集,拿到课堂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深化。

总之,教学组织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体系,更要全面提高分析、解决历史和现实国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对国际问题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和兴趣点。这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又一实践教学形式。

三、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1.理论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的课堂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其中的理论知识不易学生自学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来讲授,因此“理论讲授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我们把课程的大概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主题、秩序及各类国家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发展变化的介绍和描述,即“过程”的展示,二是对上述过程产生原因、动力、特点、问题等的总结和思考,即“规律”的揭示,就其性质来说,在上述两部分中,均贯穿着理论的阐释,尤其是第二部分,加上课程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对这些理论进行明晰的讲解和阐述是完全必要的。

2.合作学习法。此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由理论走向实践过程中的合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理论就不能传授给学生;没有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理论就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就不能把握教学技能。因此,合作也是为了发展学生技能和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案例学习在国际关系课中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即使掌握了关于教学的理论,也不一定就能运用其分析现实的国际问题,学生只有在实践课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的国际问题。

四、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本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实践性教学不能笼统界定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所以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适合本门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上述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的第三个模块,“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尤其必须关注国际时事、每天都要听广播、看报纸、上网看新闻,还要在课上课下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辩论,这无疑是最好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了理解、应用、拓展知识的目的。

2.每学期要组织大型专题讨论至少2次,写小论文2篇,结果计入学生总成绩,这是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直接形式。

3.进行课堂上的每周国内外要闻播报。两个学生一组,认真筛选、收集重大的国内、国际要闻,经过编辑和整理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报,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评论。

五、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内容新。即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新。这是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主题、各类国家的对外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去探索总结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它们有的是几十年前的昨天发生的,有的甚至是几个小时的今天刚刚发生的,这些新问题、新信息我们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所以,本课程的内容就必然是具有明显“新颖”的特点。

2.综合性强。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理论、规律,再用这些理论规律指导实践,既讲史实,也要总结理论,还要分析洞察国际热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本课程具有强烈的综合性。

第5篇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专题研讨式教学 教学设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现结合笔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色,对该课程进行专题研讨式教学探讨。

一、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概念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专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经常有学生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东西,学习别人的比较好的理论分析方法,这必将有力地强化该课程的理论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其理论性特点。

2、内容新颖。所谓内容新颖是指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新。这是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主题、各类国家的对外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探索总结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它们有的是几十年前发生的,有的甚至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这些新问题、新信息我们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所以本课程的内容就必然呈现了“新颖”的特点。

3、综合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仅涉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军事、科技、宗教、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该门课程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理论、规律,再用这些理论规律指导实践,既讲史实,也要总结理论,还要分析洞察国际热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色,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学团队精心组织,任课老师高度负责,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纲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梳理出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教材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大专题,以专题形式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授课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己动手查阅索引,研读资料,撰写论文并积极开展交流和讨论,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主要划分为3大模块。

1、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划分为十大专题。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十大专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当代世界经济及其全球化发展”,“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及全球战略”,“欧洲联盟的经济政治及对外关系”,“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及其前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2、专题讨论。每个专题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该专题的教学与学习目的、学术界研究的状况,扼要地阐述重点与难点问题,确定需要讨论的主要题目,介绍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和书目。讨论题目要精心准备,力保是每个专题中的重点、核心问题。以上述第一个专题为例,讨论题目可定为“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如何理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划分学习小组。将授课班级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十人为宜,确定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由组长和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讲课。最后,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小结。

四、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分析

专题研讨式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当学生对某问题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投入全部的身心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如在讲授课堂重点内容时,提前向学生布置多个比较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他们就会在课前查找大量文字、视频和图片资料,搜集素材的能力将大大加强,课堂汇报方式也会多种多样,比如课件制作手段也多样化,除PPT外,还制作网页等其他形式。

2、有利于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专题研讨式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团队的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授课之前需要精心地进行本课程每个专题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团队成员对每个专题进行详细的讨论,确定该专题的重点、难点及思考题。其次,它要求课程团队任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每个专题的理论前沿。《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迅速、内容新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任课教师能够跟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去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再次,它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面和理论深度,并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情况描述,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在理论知识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对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

(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70703036。)

【参考文献】

[1] 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2] 周选亮:专题式教学――高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第6篇

【关键词】SKIP 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作为“两课”课程教学之一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改革的时代背景而在高等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理论的博大精深,这些决定了这门课程本身特点的复杂性与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因此,基于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而进行教学研究不仅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不同学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新型综合性的人才,这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SKIP理论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熊江鹏老师首创并提出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当作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构建其知识体系的载体,其根本目的是将“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变为“吸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SKIP理论将教学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story(故事),主要通过与相关内容有关的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第二个方面knowledge(知识),主要是在对故事讲解的基础上,提炼出有关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第三个方面idea(思想),即通过前两个方面得出学生自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总结出有关课程学习的一些理念。第四个方面problem(问题),是SKIP教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检验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关键一步。它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者学生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的实践形式使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在SKIP教学法中,教师能够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概念与具体生动可观的案例事件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为深入细致的理解。通过SKIP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学习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实践常识,而这对于拓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要上好一门课程,不仅要了解他所授课对象的特点,更要首先能够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从笔者从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活动的实践来看,笔者拟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中透视着很强的理论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不断变化的国际舞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决定了其实践性的课程特质。但是这门课程又并非仅仅着眼于国际舞台的某些特定的政治经济现象或事件,而是希望透过这些现象了解到当今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这门课程又是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很多大学生因为看不到其实践背后的理论性特质,而将这门课程与时事政策或国际形势报告相混淆,认为不用认真听课,多看些新闻,多读些报纸也能学好这门课程,没有注重运用基本原理和常识去分析和理解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问题,所以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2. 内容新颖且更新速度较快

顾名思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内容涉及二战后至今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主题,以及相应的外交、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有的发生在20世纪中期,有的发生在20世纪末期,还有的就发生几年前甚至几个小时前。而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照搬教材,罗列观点,而要结合最新发生的事件,体现出该课程中的新问题和新信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新问题信息进行相关分析。

3. 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仅涉及世界经济、政治与外交等主要内容,也包括了地理、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门课程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综合性课程。它从一些经济政治现象入手,分析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指导实践,使得这门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现实性。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多学科理论和多现实维度出发,既熟悉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外交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要了解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常识。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等其他高校理论课程有所不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内容变化性相对较大,章节之间的联系也较为松散,不如其他理论课程逻辑体系上的严密性,这就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加之其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性质,使得授课对象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具体授课实践中,更需要授课教师“有教有类”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而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综合性强、教学面宽、课时量少的课程特点,也为了能够充分实现和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达到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当前新的文化课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笔者在基于SKIP理论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流程:

1. 设立专题,依据专题展开故事教学

设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的主要逻辑线索,以便很好地开展和实践SKIP理论下的课堂教学。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内容的宽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门课时都会有“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因此也很难对课堂产生兴趣。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便成为授课教师的首要任务。这里,对照SKIP理论中的“S”步骤并结合教材的内容,笔者将教材化为“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当代世界的政治发展”“当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当达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外交与政策”五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下设立两个相关专题。例如“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板块下可以设立“当代世界经济秩序与运行”和“全球化”两个相关专题;再如“当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板块下可以设立“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以及“第三世界民族思潮”两个相关专题。这样一来,就可以相对集中地以一个到两个与专题有关的故事为起点展开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点和问题意识也因此可以完全集中到相关专题上。

2. 设置问题,以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问题的设置以课本的知识为依托,以能够引导学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走向趋势持续关注为目的,其内容应当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程相关内容有了一定兴趣和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这个过程对照的是SKIP教学方法中的“P”步骤,主要是考验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问题的设置必须结合相关专题的讲解,必要时要让学生也提出问题,进行相互探讨。教师要根据问题的设置侧重某一个方面的分析、讲解和总结,力争使得对问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性、新颖性、可行性和具体性,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3. 划分小组,分组对课堂问题进行总结

与分组总结对应的SKIP理论是“I”,其目的不言而喻是要让学生通过问题形成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理解、讨论和总结中,划分的小组中人数不宜过多,以8到10人为宜,并确定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做总结。最后每个组的总结心得要由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由全班同学对该总结进行评价,再由任课老师对相关总结和评价进行把关,对有一定创新性观点的可以进行扩展,写成相关论文向媒体或者报纸杂志推荐,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和高效的展示。

4. 课后研究和思考

这一块是很多公共课老师,甚至大学老师都没有重视的地方。许多大学老师认为,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并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是接受能力上都远远强于中学生,因此没有必要强制性地在课后布置学习任务。这就使得很多任课老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对自己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说,课后的研究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SKIP理论中“K”方面的一个具体实践。课堂专题设置和相关讨论得出的知识能不能被学生主动地吸收和消化,课后的相关检验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针对课堂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问题的解答是让学生真正获取并稳定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说,基于SKIP理论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它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积极主动性,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也实现了在师生共同探讨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周长峰,刘燕.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专题式研讨[J]. 高教研究,2010(9).

第7篇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当前,在军队院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程,有其明确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方面的地位、作用、影响、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辨别是非。”因此本门课程对于青年学员来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意义。现如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年学员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发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如何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试做探讨。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体系结构是否合理、课程特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现实性和综合性这样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员不能只拘泥于教材的形势与内容,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的认知需要适时的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方式。

目前,军队院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当今多极化过程中出现的五极来安排内容的。其中一些内容学员在高中阶段已经学到,并且相当熟悉。例如:当今时代主题、苏联解体及教训等,针对这一类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更加实用、学员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上。在讲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我国金融安全及监管的问题、中国经济稳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一系列学员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机地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学员的兴趣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

在充实调整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突出课程自身的特点。因为只有把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综合性和现实性。

1. 时效性。所谓时效性是指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新,离现实生活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关系,并且从中去探索总结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它们最早是几十年前发生的,最晚有可能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这些崭新的内容,突发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我们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员选好、用好、讲好这些内容。另外也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调动学员积极性、主动性来营造一个关心时政、关注焦点的学习氛围,从学员自身的角度来强化课程的时效性。

2. 综合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但包括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各主要行为体及其关系,同时也涉及到社会、人文、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铺垫。例如向学员介绍中东问题的时候就需要从历史、宗教、资源、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等诸多方面去诠释。这就要求教员既讲史实,也要总结理论,还要分析洞察国际热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 现实性。现实性指的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实际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基本趋势,剖析世界主要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掌握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最终目的目的是要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的理论、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外交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在探讨发展工国家的成败得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与此同时,对学生本身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也有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对朝核问题的讲解与讨论使学员明确核武器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态势。因此说,现实性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具有较强时效性、综合性、现实性的学科而言,选择丰富且恰当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灌输式”、“封闭陈旧式”、“平面板书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还在使用。学员们对于这样的教学往往是感觉枯燥乏味,分心走神,课堂气氛可想而知,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所以教员在备课时不但要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之带着兴趣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应用于大学政治课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比较常用的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法;能够很好调动学员积极性的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法等。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我们仍旧需要从它的自身特点出发,以突出其时效性、综合性、现实性为主要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其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有很多,以下着重介绍几类较为可行的方法。

1.开展“问题式”教学,让学员成为课堂主角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涉及内容较多,课时有限(40课时),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问题。实行“问题式”教学不失为一项好的办法。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教材体系为依托,归纳出若干时代性强,学员关注度高的重点问题来讲解,遵循“紧扣热点、兼顾重点、关注难点、解决疑点”的原则来实施教学。

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员要以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员可以拿出一两个问题作为学员自讲内容。在课前为学员提供学习资料,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工。课上由每个小组推选出的代表进行主讲,最后由教员进行补充讲评。笔者曾在自己的授课期班进行了实践,选择了日本战后右翼势力抬头及其影响这一问题。课上学员反响强烈,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组织课上新闻播报,培养学员关心时事的习惯

《由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其让教员提供新闻线索不如让学员自己动手筛选时事素材。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在所教期班中,四人为一组,对一周来重大的国内、国际要闻,进行筛选和整理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报并进行简单的评论。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同时也锻炼学员的归纳总结能力,养成了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的好习惯,有助于学员形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3.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

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板书平面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大部分军队院校校园网也已成为教员和学员学习与交流的新平台。在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员信息量要求时,作为一种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网络平台的优势便显现出来。就本学科而言,学生希望第一时间得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动态。同时也想看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录像、资料等。教员及时的更新充实这些内容,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就可以充实教学内容,避免空洞的说教,进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网络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交互性,借助网络交流不但能够满足学习者沟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把学习变成群体行为,借助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群等网络交流工具,使学员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结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团队来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方面,在理论上要认真提炼总结,另一方面在实践上要勇于尝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开辟出一条新型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