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5:03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艺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艺术论文

第1篇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2008年,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三、结语

第2篇

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艺术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春秋到两汉时期,绘画艺术还处于萌芽发展时期,也没有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从自发走向自觉化,并出现了《画山水序》《论画》《论画》《续画品录》等多部绘画理论著作,如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美学观点,为传统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齐谢赫提出了“六法论”是南北朝时期画论的最高成就。唐宋时期,中国绘画进入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绘画理论著作不断涌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提出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里程碑意义,是指只有深入观察与思考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才能达到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境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论断,认为绘画的根本在“气韵”“骨气”,并对绘画立意、用笔等进行了论述。宋代之后,文人画开始兴盛,出现了《林泉高致》《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理论专著,画风也由盛唐的蓬勃向上、华贵雍容、开阔雄放变得文静典雅、含蓄隐晦、平淡天真,出现了文人绘画、民间绘画、宫廷绘画的分类。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集大成的历史阶段,虽然绘画创作逐步走向衰落,但绘画著作却空前繁荣,如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就对山水画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古以开今”的美学观点。

二、传统绘画影响下的中国油画

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油画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传入中国,之后掀起了思想文化解放的狂潮,“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成为基本的艺术原则,很多艺术家开始探讨西方绘画艺术,李叔同、丰子恺、潘天寿、李铁生等人不断将西洋油画引入我国,其中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一)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早期中国油画。

第一代油画家都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作品中都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印记。李铁夫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第一人,他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笔融入油画艺术之中,使作品呈现出浓重的水墨风趣;颜文梁借鉴了欧洲古典艺术的造型手法和印象派的色彩运用技法,并将中国山水画艺术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油画流露出浓郁的东方文化韵味;徐悲鸿反对“似与不似”的传统绘画艺术,主张用欧洲古典主义法则建立规范的绘画艺术标准,同时他也吸收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与勾勒技法,其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都有着中国画的痕迹;刘海粟是油画运动的先驱,他善于用奔放的笔触、粗犷的线条、浓郁的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并借鉴了石涛、郑昭道的艺术风格,使画面呈现出“骨法用笔”的气势;关良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力求在融合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画风,其油画中的物象没有西方绘画的繁杂,有的是古朴、淡雅的中国古典韵味;常玉吸收了野兽派的绘画特点,并将中国水墨画的节奏、韵律融入画面之中,使作品显出淡淡的伤感情调,其作品《马》就用质朴的笔法、简约的画面、淡雅的意境展现出鲜明的东方神韵。

(二)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现代中国油画。

20世纪中期,写实主义一直在中国油画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期,许多油画家到西部地区避难,接触到了敦煌壁画,吴作人、常书鸿、董希文等人就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在敦煌壁画的影响下,画家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油画既有色彩绚丽、造型浑厚的艺术特点,也保持着中国画的东方韵味。解放后,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油画家们纷纷用画笔来歌颂新社会、新面貌、新气象,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艾中信的《夜渡黄河》等,这些作品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吴作人坚持了古典写实主义画风,始终将反映群众生活作为创作主题,其作品《齐白石像》画面稳重敦厚,齐白石老人神采奕奕、气度堂堂,大面积的空白背景突出了人物的厚重感。董希文始终将油画的“中国风”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作品《开国大典》就用绚丽的色彩、壮观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画家,其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风格,他善于用黑白灰对比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将西洋油画的形色与中国传统画的形式意味联系起来,用线条的虚与实、刚与柔、疏与密来展现油画的意境美。

(三)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的当代中国油画。

当代中国油画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油画家们将传统绘画的精髓融入油画创作之中,用油画来表现对民族、社会、人生等思索,如《红烛颂》《高原的歌》《春华秋实》《塔吉克新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油画作品。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将民间年画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油画创作之中,整个画面色彩艳丽、整洁鲜亮,湛蓝的天空、高高的天安门城楼、金色的楼顶、鲜红的灯笼,这些景物的色彩处理与整体造型深受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妥木斯将传统美术中的写意手法、砖雕技法等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使作品呈现出沉静、抒情的中国意味;王霞用传统年画的平涂手法、色彩运用来表现立体空间,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使人物造型质朴无华、充满质感。朱乃正是当代油画创作的佼佼者,他曾长期生活于青藏高原,对自然美有着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并能够从藏区风情中发现美,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美,其作品《金秋季节》就有意识地融入了许多传统元素,如形式与主题的和谐、线条的虚实粗细,带给观众崭新的视觉感受。赵无极将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地融入了油画创作之中,创造出了东西方艺术神韵兼备的艺术空间,并用中国古典美学解读西方油画,用甲骨文、钟鼎文等抽象符号来表现虚无的空间,使作品充满神秘的东方色彩。

三、中国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发展

第3篇

我国传统图案文化能够经久不衰地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其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大多数传统图案往往可以显而易见地表达一些寓意,有着极强的象征性。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和民俗文化当中,就存在着一些比较广为人知并且又有着十分吉祥寓意的图案,比如我们熟知的华人图腾——龙。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因此龙在装饰方面一直都是受人欢迎的,古时候一些家境富裕的人们常在建筑物上加入龙的元素,比如鸱吻这种长得像鱼一样的龙的形象就成为了汉族建筑屋脊上的一种装饰构件。而在如今社会,人们仍然离不开对传统图案的崇拜和敬仰,因此在许多装饰艺术上,传统图案文化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二.传统色彩的表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可以加强艺术效果。不同的色彩往往会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生微妙的改变,例如当人们想要表达自身喜悦的心情或者营造喜庆的气氛,那么一般就会使用红色为主色调。又比如,在古代,金色与黄色都代表着权力至上,古代的宫殿、帝王的服饰都是以金黄为主。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的色彩进行分析利用,就可以使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装饰艺术中表现出来,增强装饰艺术的魅力。

三.传统图形的表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些传统图形甚至能够与现代的载体完美结合,既展现出图形代表的传统意义,又不失大雅之堂,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环境。这里体现出了一种融合的概念,也是一种新思维的创造。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有无违和感,以达到充分表达图形含义的目的,赋予现代环境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布局,都通过合适的物品陈列和文化图案来承载文化,这种表达手法被称为隐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这种隐喻依然受到青睐,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表现方式。

五.形神并举,和谐搭配环境艺术设计

作为一项专业的现代设计技术,也要求用现代的审美态度对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审视。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其开发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著名的苏州博物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嵌入了现代审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其形神并举,和谐搭配,充满诗情画意,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

1.自然环境搭配色彩

人作为环境中的主体,生来就对大自然亲近至极,同时人们对美好和谐的事物多有特别的倾心。人无法离开自然环境生存,而通过人对大自然的情感烘托,自然环境也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在贴近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觉得亲近,会自然而然表现出最亲切顺畅的行为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如同你在自然界中永远也无法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然而正因为不加修饰又与众不同,才能带给人们舒适的感觉。站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师在把握色彩的使用时,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是否协调,要学会从自然界中采集独特的元素,也要注重颜色节奏对总体结构的影响,唯有如此,方能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高要求。

2.自然环境融合文化

我国古代的装饰风格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房屋环境的设计与自然界融合尤其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好的启示。而这种近乎完美的融合也是人们千百年来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其规律性和视觉效果都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考验。比如,古代建筑中的檐柱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使得建筑看起来有一种稳定的感觉,而屋角的上翘更是很好地展现了建筑的全局性,充分地表达了处在平衡中的和谐之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古人的建筑经验,在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终呈现出精美的嵌入型结构,使得处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结构既无突兀之感,又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设计的巧妙之处。

六.结语

第4篇

(一)外在环境规划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大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大自然的不同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空灵通透的特色建筑群。建造设计师们对整个村落进行了整体规划,利用地形制造水系,让地形上的落差形成水的流动性,村落中的每个用户都方便地享受到了水系带来的便利。这种水系的利用完全解决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接近水源还可防止火灾。这种水系设计给人一种和谐之感,水系的设置利于生活、生产,利于防火、调节水位、美化环境。这种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势、地形,减少了土、石移动工程,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本体空间结构

皖南的古民居建筑多以砖木为主,简单大方、端庄典雅,每个院落都有着高墙,高墙里面是另一片天地,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室内装饰上,都透露着精心设计的细节,显示了主人不俗的品位。皖南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就是黑瓦白墙以及马头墙,黑瓦白墙色彩分明,在蓝天的衬托下,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使传统色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除了马头墙之外,皖南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井。因为皖南民居没有对外开窗的习惯,即便是开了窗也是有较高的高度,多是一尺大小的小窗,这就造成了住宅采光、通气、换气、排水问题,这时候天井的使用就弥补了光线昏暗的不足,也使室内的通气、换气、排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中国有“四水归堂”的说法,也就是天上的水犹如四方之财,伴随着降雨不断地通过天井聚集到家中来。封闭的古居民内,天井上晴雨变化,阳光与细雨让厅堂里的人感触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街道是皖南民居中又一道风景线,街道体系构成了皖南有序的空间结构,街贯巷连也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街道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经营方式决定的,当时的街道多为“前店后宅”“下店上宅”,这样的街道既可经商,也可以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各式景观,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商业流通的重要场所。街道又连接每个院落,公共的环境与隐私的空间相串联,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街道。这样富有变化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是生活的体现,也是空间的延续。

二、传统装饰风格

皖南民居除了建筑艺术还有装饰艺术,这主要表现在砖雕、木雕、石雕,甚至把三者融为一体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雕刻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表现内容有孔孟之道的伦理教化、有吉祥图案、有各种市井生活等。这种砖雕、木雕、石雕形式使皖南古建筑群发出璀璨的光芒,深深吸引着现代人不断地思考。在皖南,木雕装饰极为普遍。木雕质地大多纹理清楚、质地优美、材质柔软、易于雕刻。制作过程首先根据安置的部位进行构思,然后完成取材、出胚、描图、粗雕、出细、整修等工序。木雕主要表现在内部建筑的重要部位上,明代的木雕简单明快、线条粗拙奔放、图案简单,菱形、回纹和方格型较多,清代的木雕较为精细。石雕的制作技艺大体与木雕雷同,但是石雕必须在图纸上描绘,在石材上凿出初胚,然而木雕细琢精雕主要用在梁枋、梁架、斗拱、扇窗、扇门、栏板、栏杆等部位,以及桌椅、凳、案、几等家具装饰上,而石雕主要体现在外部门罩,白墙上的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等。石雕的纹样主要用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石雕的出现突破了单调的色彩,为民居外观增添了不少风采。砖雕的用料、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技艺上有平雕也有立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砖雕装饰多用于门罩、墙面、牌坊、屋脊上人字顶、庭院的透明窗等。

三、结语

第5篇

1.1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渗透,而是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要素较好地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艺术设计观念。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积极寻找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并且将传统色彩灵活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促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充满丰富的传统色彩。虽然艺术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体现着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始终被人们尊崇。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过程中,广告内容就将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红色的背景,同时也能够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们,同时手举可口可乐展现出一家人高兴、和谐的画面。

1.2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设计作品的信息,更发挥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也就对现代艺术设计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这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经过电脑合成,这样的字体与书法相比缺乏灵动性,呆板生硬,缺乏内涵。然而,将传统书法较好的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体现现代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同的书法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对艺术设计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其中篆书代表着高雅;隶书代表着古朴的特征;草书代表着活泼和灵动。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艺术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印”的设计,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内涵和含义,然后将其灵活的应用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非常灵动的标志。这个标志通过自身蕴含的内涵有力的向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全新理念。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1.3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双喜”、“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纹”、“云纹”、“龙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个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盘长”图案,从而让整个标志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同时这个标志环环相连,蕴含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公司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华夏银行的玉龙标志、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邮政的回纹图像标志。这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且准确形象的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时,不仅要注意对吉祥图案形的把握,还应该注意吉祥图案的“意”。只有深入领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才能够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效提高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2结语

第6篇

(1)敦煌壁画艺术中的边饰纹样

目前敦煌壁画存有4万多平方米,在早期时代,敦煌壁画的构图中不论采用何种构图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边饰纹样和藻井图案对壁画图进行装饰的。边饰纹样在壁画中的运用使得壁画的主题更加的清晰和完整,这就是边饰纹样在敦煌的壁画中所起到的塑造作用。在敦煌壁画的边饰纹样对壁画表象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边饰纹样使得壁画的内容更加的完整,起到了完整内容的作用。北魏时期,敦煌便已经形成了佛教艺术,而且还一直以活泼的艺术创作同庄严的佛经内容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在宋代第26窟的壁画中,有很多以佛和菩萨为主题的壁画,这些壁画四周都布满了由小花纹、半花纹和三角形等形成的边饰纹样,尽管这种纹样是几何式的构图。但其却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重复的出现两种花纹,尽可能的为壁画塑造了繁花似锦的感觉,使得这些以庄严为主题的图案更加的富有情趣和生机。其次,边饰纹样在敦煌壁画艺术中更好的塑造了秩序感和空间感。边饰纹样在壁画的负面上的分割和主题的表达上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壁画上简单的带状连续纹饰使得壁画更加具有秩序感和空间延续感,塑造了一种明朗和善良的宗教情感。边饰纹样在壁画中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使得壁画和石窟得到了更完美的结合,起到了向导的作用。第三,为壁画建立了装饰和运动感。在敦煌壁画中的边饰纹样中有一种纹饰叫做忍冬纹,这种纹样是北朝的石窟中较为突出的纹样。这种纹样的造型十分的简洁,而且变化多姿。在西千佛洞的第7窟的北壁下部就使用了忍冬纹,这种纹样采用了单叶波状式样,同有着厚实身躯的力士形成了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不但同力士的装饰带的排列形式统一,而且其波形的运动感也使得壁画的运动感更加的强烈,给观者以一种单纯和朴实之感[5]。最后,在敦煌壁画的艺术中,三维边饰纹样使壁画产生三维感。从天宫凭栏的纹饰中我们可以看到边饰纹样对于壁画三维空间的塑造。这种纹样主要出现在窟内的四壁的上部,比如隋朝的西千佛洞的第八窟的西壁上部就是以凭栏的纹饰进行装饰,使得壁画产生一种三维的效果。这种纹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另外还从不同的维度空间突破了壁画的艺术手法。因为敦煌的壁画是绘制在墙壁上的,要沿着墙壁进行绘制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建筑功能限制,但是天宫凭栏这种纹饰可以不受这种现实限制,能够在视觉上进行改造。这种边饰纹样同亭台楼阁的立体表现也是相互呼应的,这种手法就是人们对于创造的探索,也是对陈旧图案的创新。

(2)唐代藻井图案中的边饰纹样

唐代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繁荣时期,各类纹样的出现也越来越丰富。在敦煌唐代的藻井图案上最受人关注的并不是井心的纹样而是在方井井心周围的边饰纹样。这周围的边饰纹样看起来十分的华丽,但却有秩序感,正是因为这些纹样的华丽也使得整个藻井图案更加的华丽和饱满。唐代的敦煌藻井图案中的边饰纹样层次繁多而且结构形式也多样。在初唐时期主要以简单的卷草纹为主,盛唐时期主要以团花纹为主,而在中晚唐时期主要以几何连续纹为主。边饰纹样在敦煌的藻井团中是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单元重复的结构进行排列的有一定的秩序感,而且层次感较强的装饰纹样还能够避免给视觉产生拥挤和混乱感。藻井团中的边饰纹样的虚实结合也给整个画面带来了层次感。诸如,迥纹可以给人以虚感。虽然说,唐代的敦煌藻井图案中的边饰纹样结构基本上以几何式和波状为主,但是这些纹样的构成变化有序而且有着较强的节奏感,点线面的结合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这些边饰纹样为以庄严为主题的图案带来了生命力。

(3)青花瓷艺术中的边饰纹样

唐代是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中,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边饰纹样,在中国的艺术圈内展示了独特的风采。这里主要介绍边饰纹样在青花瓷中的应用。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葫芦瓶。20世纪的70年代在我国的江西省南昌市出土了一种青花葫芦瓶。该瓶的盖口处有莲瓣纹样同瓶口的直线纹样相对称。而在瓶子的上下腹部出现了牡丹纹,纹样十分丰富,下腹部则是通过变形的牡丹进行装饰,在瓶子的底部边缘处绘制了变形的莲瓣纹饰。整个葫芦瓶的纹饰主题十分突出,瓶的边饰纹样也给整个葫芦瓶的纹样绘制增添了生机。使得瓶身的画面更加的雅丽,线条也更加的流畅活泼。

2西方艺术中的边饰纹样

(1)西方服饰艺术中的边饰纹样

在西方的传统服饰上,边饰纹样的应用倾向于对自然的模仿,其艺术的重点在于产生逼真的效果。在服饰上的边饰纹样主要以是整体面的形式出现,通过造型和色彩空间的结合进行边饰纹样设计。而在中国的服饰上边饰纹样的应用主要是突出精神上的寄托,例如,在服饰上的竹菊等纹样的设计。

(2)西方家具艺术中的边饰纹样

在西方家具艺术中,边饰纹样分为宗教神话纹样、动物人物纹样和战争题材的纹样。在西方家具艺术中,家具上的边饰纹样大多是以突出主题为主的,宗教神话纹样在家具上的应用主要是再现宗教形象,体现人们对于天堂的渴望。

3结语

第7篇

第一,蒙古族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

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绿草、蒙古包相伴。所以,这些生活、自然环境元素最能激发出设计师的灵感。如,内蒙古博物院整体凌驾于周边的道路之上,突起的斜坡营造出一种蒙古高原的形象。主体建筑物是由两个椭圆形的、类似蒙古包造型的建筑物组成,并由一条长长的如同飘动的哈达的造型将两个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两侧绿色的人造草坪给整个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生机。

第二,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在几千年的生息、迁徙中发展到现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如蒙古族大剧院,该建筑整体是由两个类似蒙古族男女头饰的圆形建筑通过如同飘动的哈达造型的玻璃幕墙连在一起组成的。建筑外部吸收了头饰中菱形交叉的网格状的线条形式,并且采用镂空的技术手段,将镂空处加以玻璃幕墙材质,使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物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

第三,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

运用传统民族图案是最直接、最简单,并且能在短时间内传达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的方式之一。如蒙元文化街,其建筑的外墙体采用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装饰。

第四,蒙古族传统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是艺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相关的设计灵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如鄂尔多斯图书馆,该建筑设计理念源于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以中三本书的造型为雏形,每本书均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建筑物与其内部空间层叠,仿佛书页展开,体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特色。又因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以书的造型为依托进行设计,更加明确了该建筑的指向性。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也对部分市民进行了口头采访,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内蒙古地区有些城市建筑还是有明显的蒙古族民族特征的,起到了美化城市及体现地域性城市特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些城市建筑的民族性特征没有深度,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地表达出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内蒙古地区发展建筑造型文化

第一,发展地方建筑文化不能仅仅从地方建筑的本土化出发

建筑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我们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有选择性地借鉴现代国际的新思想、新动态、新技术等,结合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因此,在发展地方建筑美学的同时,要坚持与国际建筑美学接轨,真正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第二,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

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符号,作为标签贴在现代建筑上,还要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域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出土文物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恰当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三,建设地方民族特色城市,要将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文化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而城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又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建设地方特色城市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建筑上添加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而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整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展现民族文化特征。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