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4:21

序论:在您撰写动画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动画教育论文

第1篇

1952年,我国的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动画专业,这为我国动画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北京电影学院走出的动画界的老前辈很多,他们都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导演阿达)《、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大闹天宫》(导演林文肖)等优秀的动画片都是由这些动画前辈创作生产出来的。另外,目前活跃在动画舞台上的著名中青年导演,如孙立军、李建平、李捷、胡依红等都是出自北京电影学院这一摇篮。直至1960年,我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华山美术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动画人才,这一合作办学为我国动画教育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例如《:宝莲灯》的导演常光希《、西游记》的总导演方润南都是这个班毕业的学生。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于2001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动画学院。该学院以高科技为发展特色,在艺术与艺术相结合方向的指引下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动画人才,同时,还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开设了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2004年12月,我国国家广电总局分别将三所动画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为我国国家动画教育基地,为我国能培养出更多的动画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力量纷纷介入动画教育领域,据不完全数据资料统计,我国已经有171所大专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而各企业或社会力量办学开办的动画设计培训班更是不计其数。面对前景诱人的动漫市场,各路诸候纷纷杀人动漫产业,申建动漫基地,开设动漫公司,特别是国家十部委联合发文推进动漫产业和电视台黄金时段禁播境外动画片的政策出台后,动漫企业越过高山,跨过平原,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种动漫节、展览也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动漫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如今年年底即将由云南文化产业部在昆明举办的“云南省首届动漫节”,就本着推动云南省动画与漫画产业的发展与交流的宗旨,积极招揽各路“武林高手”集聚昆明,将把云南省的动画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激活了动画教育培训市场,根据2006年的最新统计,全国有310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在云南有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大学等多间院校),这还不包括各企业的职业内训和社会上各类动画培训班。国家人事部也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培养动漫人才,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0年,我国人事部已经确立了10个重点动画专业,培训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级动画人才的人数已经超过70万人次。

2当前动画教育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对动画专业概念的基本认识

有的大专院校认为多媒体、CG(ComputerGraphics的缩写)就是动画教学的内容。由于不清楚CG的真正含义而误将电脑软件中船舰的视觉效果认为是动画制作。例如特技、仿真、动画等。殊不知动画创作的核心是“讲故事”,而CG仅仅是动画创作中可以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可见,以三维技术代替动画技术的教学,根本是对动画的概念就不清楚。

2.2师资不足和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动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动画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与质量都不能满足动画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动画教师是由动画公司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走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教学经验也不足;还有的教师是由美术、计算机、广告等专业人士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走向讲台的,不仅缺乏理论知识,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

2.3教学条件较差

有的大专院校,由于资金的局限,或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在设置动画专业时连最起码的硬件设备都不齐全就仓促开设,动画的完整流程更是无法得到实现与保证。

2.4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专业规划人员自身不懂动画专业或不懂动画教育,造成专业设置上变成了美术专业基础课外加三维动画软件培训班,或者是动画制作公司的作业流程。面对动画教育背后的近万个家庭的期待,作为动画专业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动画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细节。指明他们的就业方向,并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就业和发展铺平道路。这是动画专业教师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社会责任。

3我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的出路

发展动画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动画教育片面追求艺术性、不考虑市场需求的弊端。所以既要放眼世界,还要坚持走自己民族本土文化的道路,扬长弊短,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另外,动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需求将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出路:

(1)调整知识结构。从单纯的艺术教育转为应用教育,增加交叉行业的知识。如增加网页设计、网络知识、手机游戏等学科。

(2)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培养通用型人才。

(3)根据动画媒体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媒体动画人才。动画媒体经历了电影、电视时代,现正向互联网、移动媒体方向发展。如网络电视、手机动画、手机游戏、移动增值业务等。

(4)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动画的核心就是创作。原创本身就是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5)加强动漫产业的企业管理(包括制作管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6)产学研相结合。生产、教学、科研一条龙,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扩大就业。

4结语

第2篇

1.调整教育思路

人们如果对动画行业生存模式的思考局限于传统加工行业的生存模式,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仅仅通过大量简单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或完全依赖设备制作动画片,在形式上模仿外国动画,这样做出的动画片内容空洞,缺乏人文情怀,必然没有吸引力;二是以技能教育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的是技能熟练的工人。优秀的动画创作者绝不是技能熟练的工人,而是有思想的创作者。所以,高等院校的动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培养的层面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动画教育方面,首先各大专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建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而且不论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如何变化,都应把原创意识、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作为培养动画人才的核心,因为创作者如果只有技巧而无美的观照精神,其创作的动画作品是难以进入艺术领域的。其次,应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学、音乐及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能力,因为动画创作是一种集视听语言为一体的综合创作。再次,动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原创精神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最后,动画教育应该具有对动画行业的领导性和前瞻性,要协调好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与艺术受众的广泛性之间的关系。

二、向加拿大动画教育借鉴经验

目前,加拿大有10余所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另有30多所专门的动画学院,再加上学校和社会机构合办的短训班,接受动画专业教育的总人数有近5000人。加拿大动画产业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后来居上,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欧美动画产业强国相抗衡,必有其原因。笔者通过梳理相关资料,总结出加拿大动画教育的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1.政策扶持

加拿大先后采用多项政策扶持国产动画片,创建了广阔的动画片传播与展示平台。此外,加拿大政府每年都积极举办各种大型的文化活动支持动画产业,如一年一度的动画电影节和动画周边产品交易会。这样既能提高本国动画的知名度并展示其所取得的成果,又能推销动画产品,还促进了业内交流,最终促进了加拿大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重视文化

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重视文化的交流和融通,其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特征。加拿大的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等领域同样充分体现了多元、开放的特征。如,动画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开放、自由,对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他们在着力体现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外来文化的魅力。因此,题材广泛性、文化多元性成为了加拿大动画作品的最大特征,这一特征也让加拿大动画享誉国际。

3.关注社会与生活

加拿大动画教育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十分关注社会现状与生活。如,教师的作业命题常常涉及环境保护、医疗保险等社会现实问题。根据这些颇具实际意义的观察和思考所创作的动画作品必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能够为创作者和观众进行积极交流提供桥梁,促进动画艺术的社会效应和文化传播特性的发挥。这也正是动画学习和创作的根本目的。

三、结语

第3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在实体经济的辉煌成就的展现中,决策者发现实体经济中对劳动力与资源的结合接近瓶颈与饱和之时,实体经济的利润每况愈下时,而国外第三产业却可以轻松的从中国捞金,并且传播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文化大发展的战略也应运而生,电影产业也从张艺谋导演《英雄》票房过亿开始,迈进了亿元时代。2014年中国全年票房高达290.38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以消耗资源与污染环境为代价,又能创造高额的收入。由此文化大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大制作大团队的电影投资也越发频繁。动漫产业的GDP可以占到日本1/3也足够的引起国家的注意。尤其动画产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迅速的从数量上蓬勃发展起来,成立动漫产业园,给予动画企业优厚的政策与条件。而动画企业也十分争气的将制作数量跃居全球第一。然而给予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动漫作品却寥寥无几,很多人又将其归结于中国教育问题,忽视和缺乏了对动漫产业原创人才的培养。

二、现当今动画产业窘境的原因

(一)动画与电影与其他的艺术表现相比较会受到展示形式的制约,也就是需要平台的播放和展示才能被受众所了解,而现当今动画的播出渠道相对单一,而较少的播出渠道与较多的动画影片产生了强烈供需矛盾,因此播出渠道成了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的分配则容易产生权利寻租,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曾经面临着严重的播出渠道问题,在最初的阶段甚至是向电视台支付费用换来播出,而收入则是依靠售卖衍生产品勉强撑了下来。一直到深受大家欢迎后,其局面才逐步改观。

(二)政府对于动画产业的支持与帮扶的初衷和愿望是良好的,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并没有给予真正的动画发展带来相应的成果。近年来的动画产业的投资者大多数借助良好的地产发展势头来进行圈地,而使其真正获利的则是通过建立动漫产业园囤积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通过资本运作开实现财富的巨额积累,其速度与规模超乎人们的想象。还有些实力稍弱的公司则以免税、免租、享受高额的动画补贴来生存,而对于动画制作则不愿多加投入。以招录学生敷衍了事。这样的动画企业并不在少数,当这些动画企业不以动画片质量的好坏来决定其收益与存亡时,自然不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动画原创制作上。

(三)而高校对此而产生的动画从业人员的严重紧缺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前些年中高校、企业、传媒都因为各自的利益所在疯狂的宣传动画人才的紧缺与良好的发展势头。也由此产生了高校的动画热,无数学校开始筹备和创办了动画专业,因此最初几年的名校毕业生进高校做了教师,更多的学生进入了动画公司。这种畸形的发展在短暂繁荣后很快被发现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由此现阶段教育部又开始对影视动画等专业亮起红牌。开始宣传动画专业的就业难问题。

第4篇

一个只知道关注技术造型技巧而缺乏注重思想文化素养、甚至只是为了混口饭而学习技术的人,可能创建出有思想内涵的角色吗?只要肯下力气,技术培训很快可以上轨,甚至短时间就能生产华丽炫酷图像;思想文化的培育,却不是一朝一夕可至。把角色设计误会成美术造型,其实是功利心态、功利政策下一种浮躁而粗暴的解读。看看这种功利解读的后果:大量动画制作企业为了赚取政策补贴而做动画,拼命注水拉分钟数,产品粗制滥造……现实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动漫十几年来的努力,产出分钟数早已不止十倍于日本和美国,经济效益却不及人家的零头;文化价值效应呢?能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实在是少之又少。

二、以形象塑造和叙事为目标的角色设计其实始于故事创作

尽管角色设计一般被用作动漫术语,但是角色以及角色设计(或说人物设定)可不是动漫专用。明确的角色概念源于戏剧,并事实上更早地存在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最典型莫过于小说创作。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经由故事情节而凸显;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发展又具备推动作用。因此,人物与特定环境下的故事,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对于动画,故事始终是主要元素,不管这个动画是真人饰演还是手工绘制又或是数字加工的。好的故事才会诞生成功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角色,必有其鲜明的性格形象魅力;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更必有其灵魂、精神、感染力。同样这些角色的性格形象必然是通过其经历故事而显现。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一系列角色,可以用小说、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形象塑造和叙事目的。故事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说故事的语言媒介不同,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艺术魅力不同。也就是说,真正的角色设计从故事创作开始的那一刻就随之开始了。从美日动漫文化来看,漫画和小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强大的故事来源。根据日本出版界数据统计,他们2013年播出的动画,源自漫画的有91部(40.4%)、轻小说的有33部(14、6%)、其他(小说、图书、玩具等)有34部(15.1%)。漫画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了蒙太奇手段的绘本小说形式,好的漫画师是与小说家一样的说故事能手。几米的绘本作品风靡,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皆有译本,许多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读者着迷于几米的画,着迷于几米画中的故事,那些成人的寓言和童话。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的宫崎骏,原先是漫画师出身。类似宫崎骏这样兼有作家、编剧或漫画师背景的大导演很多。徐克甚至说:导演是他的兼职,漫画师才是他的主业。的确,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绘制的结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的影视分镜手稿,何尝不是浓缩的故事漫画绘本?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云图》)、黑泽明(《影子武士》、《乱》)、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这些著名导演,无一不是分镜大师,无一不是说故事的能手。有了故事以后,角色形象也已然存在。至于视觉上的美术造型只是从胸中之竹到笔下之竹的终端呈现。这就是希区柯克经常说的: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从故事创作到最终的视觉呈现过程,才是完整的角色设计。倘使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身兼作家、脚本、导演甚至制片人),故事的原始意念自然可以被完整保留;如果这个过程是由团队协作完成,那么负责视觉造型输出的角色设计工作,同样必须从最初的故事切入,深刻解读,食其味、取其髓,方能成功化其形。一个称职的能够“深刻解读”他人故事的视觉造型师,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绝不会低;对于不会画画的导演来说,他的视觉造型师应当能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貌若表面审美造型的角色设计,若是不能让画笔下的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代替创作者说故事,那就只能是笔尖上的浪费。

三、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四、克制功利心态、重视文化价值教育、鼓励有文化价值的故事创作、并因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而自信

第5篇

1)三维动画课程方向不明确

三维动画如果单纯软件技能操作上考虑,它包含的模块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模型、材质渲染、动画、动力学,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量相当于一个二维软件的教学量,比如PS,FLASH这些软件。所以,在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时候,如果单是命名“三维动画”,没有明确课程重点或者专业方向,仍然按照一般课时量的安排,三维动画课程只是让学生对此软件的所有命令都操作一遍而已,还不能保证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教学,不仅会削弱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还会让学生有一种学了但是还是不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觉。

2)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多以各种三维制作软件基本命令、菜单讲解为主,以简单实例操作为辅,忽略了三维动画制作中角色表演、运动规律、时间把握、节奏掌控等要素应用的重要性。以3DSMAX为例,按学习顺序可划分为软件基本操作、基本模型创建、多边形建模等内容。每个部分单独讲解,且没有设置与企业实际所需的场景设计、角色动画、动作设定、影视特效等专题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将动画理论知识融入于软件实际操作。

3)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多媒体理论知识课堂讲解与学生机房实践练习依次进行的模式;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在机房同步进行的模式。虽说后者解决了前者无法实现的教师演示与生练习连续性问题,但容易导致学生完全机械式模仿教师操作,缺失了自己理解和思考。

4)师资短缺

由于中国高校的动漫教育起步于21世纪,因此最开始几年的动漫专业大多数是由原来的影视艺术专业演变而来,动漫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影视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调转过来,所以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培养高等人才,要么出现偏重学生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要么就偏重软件技能的培训,结果高校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相当大的困难:社会上的生产企业需要聘用的是立即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人,需要的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动画制作的工具手段,还需要能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对聘用者的继续学习和深入培养缺乏信心和足够的物质、人力支持,在对人才的二次开发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这一矛盾的出现,促使社会上一批以社会办学形式出现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并壮大起来,但也只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育和社会生产实际需求间对于技术工种的空白,对于动画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多少贡献,模式单一、缺乏想象力的教育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5)引进企业外聘人员

现在不少高等职业院校能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通过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的积极引入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主要还是偏向于制作技术、动画规律的提高。这类行业专家的教学技能是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因此缩小了学生技术学习与工作实践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实际操作技术和能力。可是,这类行业专业也分为两类,一类是80年身于动画行业,现在都是导演级别,他们教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原画、动画运动规律的学习和应用,这些专家擅长手绘动画,或鼠绘,大多数限于二维动画的教学;另一类是现在从事动画行业5年的年轻技术人员,他们教学的课程集中在软件技能的培训,他们教授的软件技能更加实用,也更加与行业企业接轨,大部分能够在教软件技能操作的过程,融入一些动画规律、原画方面的知识,但很少能从导演设计的角度考虑三维动画的独特艺术效果。因此,前者不能讲授三维动画实操,后者讲授三维偏重技能实践。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质量和缺少创意、缺少艺术感的三维动画已不能满足观众对于高质量、富逼真感和有视觉震撼力的动画作品的强烈需要。在前行中,数字动画教育者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人才呢?三维动画人才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2常用的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我们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特别是以实践技能为学习要求的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实例任务中,驱使学生带着任务完成此单元知识点的学习,并且允许学生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此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学习的活跃度,快速有效地完成一个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本人亦采用此方法,除上述的课堂效果外,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能够很好完成课堂的任务教学,但如果换一个任务作业时,学生多数不能完成;另外由于是以课堂知识单元为基础建立的学习任务,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三维动画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围绕工程项目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在项目驱动教学中,项目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要在项目的驱动下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项目驱动可以弥补教学中知识点独立脱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克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学习问题。以李景欣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飞机起飞场景动画教学”项目为例,可以很好地完成了飞机模型、材质贴图、音效、动画、特效、渲染各个环节的任务,最后实现项目完成考核的学习效果。本人亦尝试过此方法,不过是以角色动画为驱动的项目,制作一个卡通熊在森林跑跳的一段30秒的短片,教学内容涵盖了三维动画的全部模块,问题在于项目的制作流程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的任务完成不及格,会影响下一个任务的完成质量,在角色动画中,甚至会影响下个任务是否能够开展。以目前动画专业的招生情况,保守估计,假使一个班级30个学生,教师如何能够保证30个学生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某一环节的完成质量,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出现1/3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将面临是照顾2/3的学生还是照顾1/3学生的两难局面。况且,动画专业的三维动画课程最主要实现的是三维角色的动画,而不是场景物体的动画。

3)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项目驱动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工作室”教学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成为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课程设置不再以章节式知识结构划分,整个课程以三维动画项目制作为依托,按照项目的生产流程实施教学。在其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费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企业相关岗位的实践实习,否则教师很难把握工作室项目的质量和产品要求。只有当教师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一部符合市场要求的三维动画作品时,才能带领学生以工作室的模式学习,不然还是回归到课堂教学。二是工作室模式需要有相关动漫企业的合作,有企业人员带进真实的商业项目实操,并按照企业一线专业技术、工作标准、管理模式等职业能力和规范传导给学生,达到缩小学生面向社会和企业接轨距离的目的,否则,工作室模式也只是个“花架子”。而是否能够与有实力的动漫企业合作并引进项目,需要该动画专业在当地良好的教学质量口碑,同时也要考察当地的动漫产业发展是否蓬勃,是否有足够的企业人力和项目带进学校。

3总结

第6篇

所谓创新性,指所设计的角色必须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不同作品中角色形象的唯一性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应该是唯一的。笔者以为,设计师在进行角色设计之前要仔细研究剧本,根据对角色的描述,综合故事发生的年代、地域、环境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剧本内容的角色,使得角色在外貌特征、习惯动作、表情动作、肢体动作、口型、服装配饰等方面都具有原创性。

2.相同作品中各个角色的唯一性

在同一个剧本中,每个角色都要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设计师要根据每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为其设计出区别于其他角色的造型,创造性地将文字剧本所描述的角色转化为具体形态的视觉上的角色。

3.各个角色性格的唯一性

动画角色设计不应只停留于在画纸上呈现出线条和色彩,设计师要努力思考如何通过表现手段将角色所包含的性格特征塑造出来,使平面上的造型成为一个有立体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即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化的角色形象。

二、角色设计的民族性

“民族是基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或多个共同体的总和,是由人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大群体。”①2,77民族性实际上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性。

1.民族性实现的条件

抽象的民族性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才能表现出来,民族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民族性在艺术作品中的实现必须要以艺术作品为载体。脱离载体的民族性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艺术作品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具体存在。民族藏在艺术作品中,需要接受者去理解。第二,民族性的实现必须依靠主体的认识和理解。民族性没有主体的认识和理解则无法实现。因为每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同,其所认识到的民族性就有程度上的差异,主体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受很多条件限制的。第三,民族性的实现需要民族化的手段。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加7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某个民族特色的手段或技巧,其他民族也可以借鉴来表现本民族的民族特性,所以运用某种民族化手段和技巧并不一定表现该民族的民族性。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虽然运用了中国某些民族化的手法,但其表现的是美国的思想和民族特性。

2.动画角色中的民族性

动画角色中的民族特性,是由动画创作者的民族性和文化观念(包括审美观和价值观)决定的,是创作者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自然体现,其形成过程是创作者自身修养的积累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动画师设计出来的角色,总能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心灵体验,也就是说观众通过一个角色就可能判断出这部动画属于哪个国家。

(1)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特征,如中国儒家的“仁”“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等,它们或多或少地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表现在每个中国人的行为举止、思维习惯中。虽然民族性是一种抽象的特征,但它可以通过具体事件或作品表现出来。如,国产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小和尚、高和尚、月半和尚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采用中国绘画简洁写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角色出场的时候,分别配以小乌龟、蝴蝶、小花、小鱼等形象,使整部动画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推己及人”的思想以及佛教中“不杀生”的戒律。

(2)国外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性

老鼠是现实生活中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但其在美国动画《料理鼠王》里成了烹饪高手,能够烹调出广受欢迎的美食。这种典型的美国式幽默背后蕴藏着美国精神,夸张幽默的角色设计满足了观众对一部商业娱乐动画放松心灵的期待。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的场景都非常细腻唯美,其动画角色造型的原型大都来自生活中的邻家小妹,清新纯美、勇敢坚韧、贴近生活,既反映了宫崎骏本人对人、自然、理想的思索,也反映了日本这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角色设计的受限性

动画作品中的角色一般都承载某种文化思想、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浸染人类的情感内容,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之一。角色的设计涉及美术(手绘)、文学(剧本)、音乐(为角色编配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计算机(制作软件)、商业策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制作主体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一般需要集体共同创作,尤其是大部头的作品,因为它所涉及的制作主体包括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创作者。

2.专业水准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水平高低取决于核心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直接取决于导演、编剧、动画设计师等艺术水平的高低。

3.市场因素的制约

动画角色设计受市场的制约。当下的艺术作品一般都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画作品表现得尤为明显。动画制作作为一个专业团队的生产活动,投资成本高昂,制作公司在制作前一般都会考虑能否回收成本,如果不能回收成本,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作为动画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设计同样面临市场因素的制约。

在设计动画中的角色时,设计师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角色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提高制作成本。第二,角色的设计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差别。受众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地域环境、喜好以及对当下流行元素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如,当制作4一6岁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时,设计元素应简洁明快,颜色应鲜艳亮丽,角色形象应尽可能甜美圆润,如《大耳朵图图》中图图的角色设计。而适合成人的动画片则要尽可能地多元化,在角色的塑造上应赋予人物一定的特征。第三,角色的设计要考虑后期衍生品的价值。

第7篇

(一)美国数字动画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国家,所以民族特色在他们的作品里并没有很大的体现,但是欧美动画却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其严谨的叙事手法和精良的制作技术,至今别的国家仍难有超越。以迪士尼为例: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表演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二)日本数字动画的特点

虽然从技术制作手法上来说,美国在全世界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从民族特色和艺术性上来说,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美国无法比拟的。从20世纪60年代的手冢治虫,70至80年代的宫崎骏、高烟勋到90年代的押井守、大友克洋再到新生代的和今敏和新海诚,日本以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手法,在世界动画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俄罗斯数字动画的特点

俄罗斯艺术家十分重视在作品中表现风格,他们认为,没有个性面貌的艺术是缺乏感染力的,坚持通过精益求精的油画技艺以及经典的民间传说来表达人文理想,和高超的实验动画技法。如VladimirMayakovsky和DzigaVertou以及伊万·伊凡·诺夫·瓦诺都将本国的文化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使俄国的的数字动画作品充满着浓厚的艺术味道和民族特点。总之欧美数字动画的人物特征夸张,日本动画的角色偏向于写实,俄国动画风格有着厚重的艺术味道等,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能站在本国的文化根基上,把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嫁接在数字动画作品中。

(四)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必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述语言,而这些正是我国欠缺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如同“山寨”品,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到处模仿,为别人做嫁衣,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始终难成大器。而我国的数字动画制作人零散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没有大型的动漫机构将其统一,加之每个公司都有很多因素制约,实现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就很难,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动画就显的极为重要。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这一设计理念,在学习时期得到指引和发展,这对数字动画行业将是颠覆性的变革,因此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数字动画现状以及教学的侧重点民族特色

(一)曾经的辉煌

自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却被误认为是苏联的影片,让老一辈的动画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到震惊中外的《大闹天宫》再到《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等优秀的作品都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汲取精华融入作品中,使动画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国当时还拥有“中国动画学派”这个荣誉称号。

(二)我国数字动画的迷茫

中国动画也曾辉煌过,也曾拥有具有民族风格鲜明的时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原因的冲击,动画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带有浓重日韩风格的动画作品,渐渐地迷失自我,没有了民族特色。实至今日中国的动画还是在模仿,不是模仿日韩,就是模仿美国,唯独没有本国特色。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的问题

因为长时间受国外文化和动画外衍产品的影响,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缺失,使我们的青少年深陷其中。越来越忽视民俗文化。导致很多中国文化精粹断层,甚至消亡。而在教学中深受影响的学生也更喜欢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并以此来作为创作的样本,而作为教师也只能拿60至80年代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作品,来给学生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范本,但相差几十年的审美差距,学生似乎并不领情,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本土动画时显得尴尬和无所适从。因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四)开创特色数字动画的教学建议

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被中国传统美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间美术也慢慢地被现代人所接受。如皮影、戏曲、剪纸等很多民间艺术运用到数字动画中,使数字动画具有民族特色,然而怎样在数字动画创作中,把民间艺术巧妙的融合进去,国画大师李可染有这样一句话:“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数字动画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这是一种境界“,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研课题,研究创作发展思路,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机械仿照民间艺术家的表现语言去套用数字动画,人们也不会喜欢,应深入的研究两者更好的融合方式。而“打出来”这相当于研究过程,通过了解和探研慢慢琢磨出一套合理的创作思路,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地消化。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对民俗剪纸的借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以剪纸为例,我们可以借鉴剪纸艺术文化运用到数字动画教学中。

(一)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式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一般是以平面纸张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其组成元素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而拼贴剪纸是以各种颜色的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

(二)“色彩”“造型”“想象力”在拼贴艺术剪纸中的体现

1、五行色的视觉震撼拼贴剪纸属于剪纸的分支,属于母女传承的民艺系统称作“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表现。运用了传统的五行色,青(木)、赤(火)、黄(金)、白(水)、黑(土)为色彩主题,正是这些传统五行色的运用和巧妙搭配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营造出鲜明的艺术,通过色彩的渐变、堆叠,冷暖互补的用色方法营造出而瑰丽多彩,鲜明亮丽,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以及艳丽互补色的运用,如珠宝般夺目的视觉效果。2.拙朴独特的造型1)简约符号造型的运用拼贴剪纸给人呈现出瑰丽繁复的视觉效果,但仔细研究后他的造型很多是由简约的符号造型组成,而这种简约的符号用来设计创作数字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会更加富有民族特点。2)对称式的人物造型对称式的人物造型是剪纸艺术的特有艺术特点,整体感觉拙朴,清晰、明朗,这种造型方式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3)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任何作品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同注入的灵魂,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因为运用了想象力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发挥想象,并借鉴民间传统故事和童谣。会使学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的富有灵气。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