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学与健康结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4:26

序论:在您撰写化学与健康结课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化学与健康结课论文

第1篇

论文一般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论文摘要(中、外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组成。化学小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有哪些?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

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30(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

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

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页脚: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

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目次页(必要时)主体部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3.21论文题目

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3.2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3.23目次页:

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3.24注:

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3.25结论:

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3.2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临床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

【摘要】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近两年对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建立多形式的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重视留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征求意见,促进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关键词】医用化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实践

【Abstract】Medicalchemistryisanelementarycourseforforeignstudentsmajoringin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Throughtwoyearsteachingexperienceofmedicalchemistryforforeignstudents,theideasofteachingreformareproposed:makethetrainingobjectiveclear,andformulatereasonableteachingplan;preparethelessonscarefully,andapplydiverseteachingmethods;linktheorywithpractice,andstrengthentheexperimentalteaching;formmultiplestylesofevaluationmodels,andassessthestudents'qualitycomprehensively;payattentiontothestudents’feedback,andimprovetheteachingabilityconstantly.

【Keywords】MedicalChemistry;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Foreignstudents;Teachingpractice

石河子大学留学生教育自2002年首期招收了18名来自巴基斯坦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开始,至今已经累计招生620名。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尼泊尔等中亚及南亚次大陆国家[1]。

医用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留学生进入大学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分析留学生的特点,做好医用化学的教学工作,使其在进入大学的初期阶段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通过近两年对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所做的规定。考虑到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专业背景差异显著,毕业后服务社会的环境不同,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医学生要求标准的,适应国际医疗工作需要的,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临床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

要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留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医用基础化学的课程大纲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绪论,重点介绍医用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二是无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基本的溶液和配合物理论;三是有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一些有机物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精心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讲解,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非常重要。例如,在讲解渗透压时,可提出问题:病人打针输液时所用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分别为308mmol/L和278mmol/L,浓度可否高一些或低一些?为什么?这类问题既跟医用化学课程内容有关,又与医学密切关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由教师引导得出什么是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2]。

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这个特点充分应用到课堂中,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方式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在每个主题内容结束之后,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请同学来复述刚才学习的内容,对巩固当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特别奏效。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3]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激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反复研究和验证,除了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外,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经历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研究的氛围,也能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能力等。

4建立多形式的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医用化学课程的内容繁杂,逻辑性差,涉及面广。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不能真实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如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存在经常迟到、旷课,上课讲话等现象,采取“平时考勤(10%),课堂参与(10%)、平时测验(20%)、与闭卷考试(60%)”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将平时考勤、课堂表现等情况与结课考试相结合来,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也能减轻期末考试压力,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表明,多元化考核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目的,督促学生将功夫下在平时,有利于避免为了应付考试而集中记忆性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4]。

5重视留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征求意见,促进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随时征求意见,师生中期座谈,学期结束时,让学生自愿交1份对本课程的意见,做到边授课边反馈边总结边改进,以便改善今后的教学。有些学生提的意见非常中肯,如:希望教师严格考勤制度,以利于考评成绩的公平性;建议每节课都留出时间答疑,避免问题堆集太多,影响知识的接收,等等。从学生的建议中汲取可行的方案不断改进教学,对提升工作水平有很大帮助[5]。

综上所述,在对留学生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和总结留学生教学的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发扬优势,提高英语授课能力,推进教学水平,为培养国际化的医学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河子大学留学生教育概况[J].3版.石河子大学报,2013-11-30,(264).

[2]程煜凤,姚军,李改茹.浅谈医学专业留学生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55-56.

[3]邹燕,胡宏岗,赵庆杰.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Ⅱ》教学心得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4,4:158/160.

第2篇

压缩四大化学基础课学时,合理配置先修后继顺序河南大学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化学专业基本相同。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充足,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由于课时太多及先修顺序问题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生课业繁重,影响其考研、找工作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专业课程完全地偏于理科,达不到理工结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重复交叉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理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发行了相关指导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压缩学时成为可能。压缩四大化学学时,依照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的合理顺序依次排课,并在前四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给后续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提供时间和空间。如无机化学及实验的学时压缩为54+36,在第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分析化学及实验压缩为36+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同时,增设《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共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36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为108学时,分为(一)和(二)分别提前到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相应实验和课程同学期开设,并在第五学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学基础课程。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源动力。并且传统的理学“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众化教育”的现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进入大学第五学期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专业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3]。因此,必须增加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发展。表1是河南大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我们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培养成为可能。选修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12学分提高到36.5学分,选修课程总比例达30.1%。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的盲目性,选修过程是和前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的选择。此外,我们还采用积极支持低年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的。#p#分页标题#e#

第3篇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基础医用化学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本文针对大一医学生各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从精选实验内容、优化实验项目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小结。

【关键词】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面向医学院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等,涵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实验课是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环节,鉴于中学阶段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训练很少甚至空白,如何在大一时利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已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各高校针对化学各专业学生进行的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普遍建立了“基础实验-中级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条龙的实验教学体系,时间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将这些成功经验照搬用于医学生的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需要结合医学专业特色挑选实验内容,更得考虑在有限的实验时数内,通过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激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精选实验项目,优化实验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水质总硬度测定”[5]除了自来水样外,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两个样品,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还能通过水质硬度大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在“熔点测定”[6]实验中,除了练习毛细管法外,还将显微熔点测定仪以及数字化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经典方法的同时认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待实验经费较充裕时可以考虑购买,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6]除了蒸馏工业酒精外,将另一样品溴苯改为汽车防冻液,因为溴苯毒性大,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另外,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横向整合,纵向打通”,重视课程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1],将《基础化学》理论课中学习的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与《有机化学》课程基本操作训练联系起来,既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补充和完善了防冻液的基本性能[7]数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及时将文献中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中。例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将催化剂由浓硫酸改为一水合硫酸氢钠[8]及TiO2/SO42-固体超强酸[9],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改进。同时,该实验对产品的表征除了根据馏液的沸点外,将折光率的测试改为确定样品密度,只需在称量产品质量后量取产品体积即可,操作简单易行。产品沸点以及产品密度相互佐证,提高了产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

化学实验一般遵从学生预习、老师详细讲解示范以后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总会有少数学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导致实验过程不顺利或影响实验结果。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或其它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如何创造条件使平衡右移?反应完成后最经济有效的除去杂质方案?产品的表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等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讨论,或者由某一学生演示实验装置的安装、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使每位学生都能用心参与,不再有旁观者,进而对实验方案、操作步骤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认识,做到动手前对整个实验过程思路非常清楚、实验时心中有数。

对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通过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得到解决方案,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实验中,有学生对含两个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与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以及内消旋化合物、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觉有困惑,指导老师在学生做好模型的基础上,先要求学生回忆Fischer投影式书写规则,再结合模型进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接着借助内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说明对称面、对称中心的定义;最后和一对对映体的模型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理解内消旋化合物的含义。“乙酸正丁酯的制备”,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种方法产率较高?建议和同组同学商量后选定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合成产品产率的高低影响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整个班甚至整个年级两种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水质总硬度测定”实验,有些滴定后的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返红?分水回流法制备乙酸正丁酯,分水器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点漏,如何补救?等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析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确认结果如何。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验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例如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实验会产生哪些废物?如何处理?另外,节水、节电、节约试剂,比如蒸馏装置,相对两组冷凝水串连并将冷凝水开到最小;乙醇可反复用于“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些做法。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利用实验录像素材,结合PowerDirector、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视频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11-13],可以保证在较少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目前已完成实验视频5项,包括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等,并已应用于2012、2013级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效果良好。逐步开展和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任重而道远。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提升,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对问题的兴趣进行实验,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的能动性,保证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2009,24(4):24-28.

[2]肖小华,邹小勇,张杰鹏,等.基础化学实验(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4):36-38.

[3]付颖,叶非.基础化学系列实验课程体系优化[J].大学化学,2013,28(2):25-28.

[4]朱莎娜.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86-187.

第4篇

二、目标与措施、理论

1、目标:强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措施:

A、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论,进一步转变观念。

B、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级培训,以提高教师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C、学习新的课程改革纲要,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学习,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D、中青年教师加强有关体育文献的阅读,丰富知识面,努力做科研型教师。

2、目标:挣创一流教研组,提高整体绩效

措施:

A、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扬体育组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把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优化教研组人力资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B、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通过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能手比赛等活动,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抓好新老结对工作。

C、健全体育组档案资料,注意学科教学素材的积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功能。

D、坚持以科研为导向,坚持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备课组有科研课题,人人有论文,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论文评比,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提高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研组的整体科研水平。

3、目标:强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措施:

A、积极的开展以学念“自主学习”过程性研究,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再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先学后教”,“自主学练”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教学实验研究活动,以课改促教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B、结合课改,教研组逐项的开展各类教材、教法与学法的学习与研究。

C、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强化安全意识,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课、体锻课、运动竞赛中发生伤害要及时汇报,认真记载,妥善处理。

4、目标:发挥优势,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措施:

A、组织丰富多彩的各项体育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学生篮球赛,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地的功能,不断完善组织措施,努力使学校体育工作步入有序、规范、良性循环状态。

B、抓好全校眼保健操,努力提高眼保健操质量。把眼保健操做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来认真抓好,提高全校师生对眼保健操的认识。要求眼保健操动作认真,准确到位。

第5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08-02

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1],同时,还涉及社会[2]、经济[3,4]、法律、国家形象等诸多方面,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食品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食品工业到2015年将达到12.3万亿元。在这样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难免出现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从而在教育领域,出现新的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如此多的院校开办相同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办出特色,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就成为每个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983年本科专业)基础上,于2007年筹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2010年申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获得批准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针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主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形成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一、制定适合现代行业发展需求和竞争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战略性新兴专业主要任务是为新兴产业培养人才。在2008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就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走访相关生产单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的优势与特色,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一步修正。

以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分析与检测为主要模块,设置教学课程。根据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需要,教学重点侧重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分析与检测两个方面。同时,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进行专业模块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模块课程的学习。

专业基础课程共38学分,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等。

核心课程共10学分,包括: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

食品与安全控制模块共8学分,课程包括:食品标准与法规、绿色和有机食品管理和认证、食品贮藏与运输、食品物流学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模块共分,课程包括:食品添加剂、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微生物检疫技术等。

2.加强基础和实践教学,强化个性化培养。(1)在教学计划修改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将总学分从原有培养计划(08版)的191学分压缩至184.5学分。(2)增加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比例。在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比例从原来计划(08版)的18.3%提高到28.5%。通过提高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3)增加基础课比例,打实理论基础。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授课学分共160.5学分。其中,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占总授课的75.7%,较原来(08版的基础课为69,学科基础课为38,授课学分为15分,占总授课学分比例为65.4%)增加了10.3%。通过加大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4)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选课空间。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可供选修课程的41.5个学分,占授课学分的25.8%,较原来(08版选修课学分为38,授课学时为159,所占比例为23.9%)增加1.9%。通过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课程。(5)增加工程类课程教学的比例,作为工学学士学位,必须有相应的工程类的课程,在新的培养计划修订中,增加了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课程。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工程方面知识。(6)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人能力。将大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国家和天津市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立项、教师科研)、各类竞赛、发表科研论文、考取各类证书等纳入学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全方位提高个人能力。

二、构建主干课程,构建课程教学团队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通过吸纳食品制造、食品营养与安全控制、食品技术管理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在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对有些课程内容按类进行划分合并,减少内容重复。将《食品原料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生产过程安全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相关课程整合成一门课――《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同时增加该课程的实验课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综合实验》(2周),该课程重点是现代检测技术应用和大型仪器操作使用,增强学生实验技能。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

1.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培养目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在一、二年级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主,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外,主要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和食品工程原理等。为了强化动手能力,在课时分配上,无机与分析化学共96学时,实验学时为46,占47.9%;有机化学80学时,实验学时为37,占46.3%;仪器分析为48学时,实验学时24,占50%;生物化学80学时,实验学时为32,占40%;食品工程原理开设1周的课程设计;基础课的总体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46.%。在三、四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主要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工艺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微生物学80学时,实验学时为32,占40%;食品工艺学实验为40学时;食品分析32学时,实验学时为16,占50%;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综合实验为2周;食品生产规范设计1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实习4周和毕业论文为12周。通过修订后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26.6%。

2.科研创新、证书考取等纳入培养计划强化个人能力培养。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国家和天津市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各类竞赛、参加教师的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各类资格证书的考取等纳入学分,上述内容共计5个学分。

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每年有50%参与科研训练和科研立项,其中包括国家和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以及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3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每年参与数量在10篇以上;有80%的学生通过HACCP内审员、高级检验师、营养师等各类的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强化个性化培养。

3.实行导师制,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四年级学生主要以专业课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在这期间,全面实行导师制,形成导师负责研究生参加的指导队伍,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专业学习与领域前沿研究及行业发展前景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功能。以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重点学科和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学习科研力量和人才的优势,帮助企业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基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保证了实践教学顺利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竞争力。

四、优化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完成教学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引进、骨干扶植与培养、结构优化等方式,建设一支学缘丰富、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7名(58.3%),副教授4名(33.3%),讲师1人(8.4%);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50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中,50~60岁6人(50%),40~50岁4人(33.3%),30~40岁2人(16.7%),已形成知识、学历、年龄等均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所形成的教学团队,不仅能够完成本科和研究的教学工作,还具有很好的科研能力,近3年共发表教学改革及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8项,累计经费达700多万元。

五、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过6年多的建设,在培养方案方面,经过3届毕业生的检验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体系基本成熟,同时建设了一支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能够高质量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石琰.浅谈食品安全与健康[J].沧桑,2014,(6):184.

[2]黄卫东,邓祺.从食品安全问题看当代企业社会责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43-45.

第6篇

一、专业方向的设置与业务要求

按照一专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应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可以设置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方向。其中,食品科学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科学有关的生物学、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具备较强的食品科学领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食品工程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工程有关的生物学、化学、工艺及设备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制造、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具备食品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的知识和能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水产品利用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基本方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卫生学、食品法规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技术方法。

二、培养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世纪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并注重沿海海洋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可从事利用农牧渔业初级产品,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进行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的科研、设计、管理和生产监督的工作。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具有坚实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以及相近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原料的生物学特性、加工特性、综合利用以及贮藏、加工、运输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般工程规划设计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力;具有食品质量管理能力和食品安全控制基础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和食品制造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强化基础、优化结构、拓宽口径、重视实践、注重素质、强调创新,建立系列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即素质教育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现代工程制图、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工艺原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选修课包括模块课程组和其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工程经济类、体育类及其它四大类;本专业主干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学。本专业主要课程除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外,尚有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现代食品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原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验。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1.人才培养模式。按院招生,按院管理和培养,按需择业。学生入学后第1-3学期完成大部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从第4学期开始,学生必须选择四个专业方向之一作为主修方向,主修方向选定后,其方向内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可按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其余三个专业方向之一为辅修方向,也可在其它课程中选修直至修满24学分(简称“1+n模式”),但必须完成所选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学生除选择本学科学习外,还可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跨学科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般安排在5-7学期,第8学期不安排课堂教学,只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原则上要求毕业论文应为主修方向毕业论文。学生必须修满159.5学分(其中必修125.5学分、选修34学分)才能毕业。

2.主要教学环节安排。主要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此在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上,要处理好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如强化生物工程等)、培养综合能力和重视实践性教学(如强化实验教学、强化毕业论文与设计、加强生产实习等)的关系。正是由于实践教学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和适应的前提,因此把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原来的22周增加到26周,增加了教学见习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将食品微生物学、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学2门课程的实验单列为实验课程,新增开设食品发酵学、食品包装、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生化分离技术、水产干制品加工工艺学及冷冻食品工艺学等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共计增加实验教学88学时。大力缩减专业课的教学学时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培养计划尽管增加了88学时实验教学环节,但课堂教学环节的学时数由原来的2537学时减少到2330学时,学时数减少了8%。省级精品课程《水产食品学》将复习思考题挂靠网络,学生可直接在网络上练习,并能自动对学生的答案和成绩记录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经过以上改革的实施,教学时数的大大减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的。目前,本专业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和教学质量。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实验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参与、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反映新的教学理念的关键。以下就本人的一些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对新一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博士论文,自主学习。

一、课前研究教材,抓住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对于一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课前的反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中,要始终围绕新课标理念这条主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将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切好的土豆丝为什么会变色、公共铁围栏为什么要上漆、虾与维生素C为什么不能一起实用、火柴、蜡烛的燃烧、司机饮酒检测仪如何检验司机是否饮酒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懂得化学知识对于人体健康、营养、环保都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将知识讲解的准确、完整,而学生也对老师讲解的关键词句进行“复制”。这种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备课、授课上,而且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观点是十分狭隘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教师的主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若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空谈,就是一盘散沙。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实现,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与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老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三、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以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意识。博士论文,自主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这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的科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的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应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一定的推理探究,并在探究中总结出规律。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规律。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设置一些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还可适当的开展一些化学课外活动或专题研讨活动。这样既可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注重实验教学,启发化学思想

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要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博士论文,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做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事先准备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4)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让学生们观摩每个演示实验的现象,并且思考哪种实验最合适,说明原因。通过生活的、真实的演示实验,经过学生们思考讨论,就能得到正确结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们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个知识点,同时也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从视觉感官中体会到实验的要点,并学会了优化实验的方法。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总结

总之,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去认真反思教学,精心设计教案,不断提升自己的任教能力与水平,与时俱进,化学课的教学就会取得成效,学生也会学的轻松,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