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46:07

序论:在您撰写事业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事业管理论文

第1篇

1.1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之前的长期实行平均分配思想占主导地位,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往往都对人事绩效考核制度表示出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如果细化人事绩效考核,将会影响到团结和和谐,故不是很赞成人事考核。即使有些单位领导认识到建立了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得重要性,但是员工的思想上不够重视,最后也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1.2绩效考核技术不完善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者往往缺乏恰当的绩效考核技术和科学方法,带有很多的主观意愿。加上有些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搞绩效考核就是对他们自己的工作的稳定性的破坏。还有绩效考核者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方法和技术上,考核时需考虑人情关系、工作时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公平和公正,没有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1.3绩效考核制度处在探索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制度正处在探索中,在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缺陷,设置不合理,没有细化,考核内容大同小异。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大都是通常是以岗位和任期责任制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没考虑到具体工作将会在实际中产生的效益,对除了这两点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考核不予重视。同时,考核标准设置不细致明确,考核标准往往受考核者主观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个别领导主观意愿的影响。考核判断过程中,定性的居多而定量的较少,考核判断标准的随意性大。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的改进对策

2.1营造良好的考核氛围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绩效考核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全单位的员工都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氛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对过去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考核,看到问题所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晋升的依据;二是为了对员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其能力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如何做这样的评价呢?口说无凭,是不是用这样的评价来做出一个公正的结论。通过事实来说明能力和你的业绩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三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了解任何员工任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谁能干,谁不能干,考核结果一目了然。用考核的方式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2.2正确定位绩效考核,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要有正确的定位,尤其是领导更应该有这种意识,将绩效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此外,还要加大考核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客观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取决于考核制度、考核技术及方法,更受到考核者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参与绩效考核的考核者进行专项的培训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2.3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及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对员工的岗位进行科学有效分析,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客观分析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并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其次,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考核内容,设置指标体系。可采用层次管理法将考核体系分为整体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三个层次,以解决考核内容以偏概全的缺陷。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需注意平衡,注意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可实际观察并可以量化的指标为主,以相关的定性指标为辅。最后,要明确考核标准,使考核周期系统化。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有效地与薪酬挂钩,并综合考虑考核目的、被考核职位、考核指标类型来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2.4充分利用并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来之不易,加以充分利用才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更有意义。应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其次,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从建立交流与沟通反馈、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这两个方面入手,切实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

3.结论

第2篇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教育管理是以整个城市教育管理系统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包括城市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部分,它是指以城市政府为核心的城市教育管理机构,依据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对城市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学校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活动。狭义的城市教育管理专指学校管理,它是以学校为管理对象,以实现学校目标为管理目标,对学校的制度、机构和人事等进行的管理。

二、我国城市教育管理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很快,除了有政府办园的形式,还出现了集体和私人多元体共同办园的形式。近10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基本齐全的体系。2000年,我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调整,多所高校合并重组。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比上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成人高等学校481所,比上年减少2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6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6个。《教育法》第19条规定,城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教育无论在办学形式、办学规格、办学渠道上,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国城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市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管理城市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权限划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在我国,城市教育主要以公立学校为主体,国家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对城市教育事业的管理,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控制。政府在教育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管理者与办学者。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政校不分,学校只对政府负责而忽视了对办学的责任。目前,教育事业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政府管理过多,管理得过死。政府教育管理的权限过大,对学校办学活动的直接干预,使学校缺乏自,在办学过程中缺乏活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及时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第二,教学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僵化,办学形式单一。政府兴办的学校仍然占大多数,社会力量办学比较薄弱,缺少政府对其的支持。管理方式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目前,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依旧采用行政手段,以指示和命令手段为主体,管制过于严重、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服务意识,极少采用法律和信息手段管理,造成管理方式陈旧。在城市教育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出现了趋同的现象。

第三,教育管理缺乏充裕的条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大家都知道,政府拨款是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同时学校在经费上对政府的财政拨款依赖过重。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强以及长期以来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

四、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措施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即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将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和教育办学职能分开,将政府的公办学校所有者和学校具体管理者的职能分开,使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政府由管制走向服务,指导学校制定发展和教学规划,提供决策咨询和其他方面的优质服务。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以立法、财政支持、信息服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能够宏观调控的综合管理体制。将可以下放的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和社会,缩小政府管理边界。营造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参与,吸引社会力量办学。政府要把办学的自下放给学校,加强高等学校的办学自,提高高校本身的自主能力,增强学校活力,让学校自身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形成政府、社会力量、国外教学机构等多主体办学、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固人力资源的根基,加强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教育产业化。不同的人对教育有多样化及多层次的需求。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时,还应该注重加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要重视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为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强民办教育与职业教育,强化了学生分流机制,减少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效,让公立教育、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第三,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同时应注意教育拨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低,因此要增加财政拨款以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尽管我们不断强调学校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我国的基础教育趋同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起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因此,在对学校拨款的过程中,要增加“特色学校附加拨款”,对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特色学校给予特别拨款和补助。

参考文献:

[1]山西晚报.2006-07-27.

[2]王佃利,曹现强.城市管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1.管理意识淡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缺乏完整性

外事档案是事业单位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各项活动的详实记录,是珍贵的信息资源,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其完整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外事活动的最终结果上,而对于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造成外事档案材料收集出现不完整的现象。事业单位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外事档案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态度也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高度。若工作人员在外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延后更新档案内容,不能做好外事档案工作,必将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2.不重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

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配置较好的档案硬件设施,也忽视对外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定期系统的培训,缺乏理论知识,管理水平欠缺,难以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事业单位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档案管理日趋落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阻碍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外事档案的检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的效率明显高于手工检索,但是事业单位对硬件设施投入资金不够,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在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工作,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改革未能同步进行

外事档案既是外事活动的历史记录,更属于信息资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单位的各项体制、机制、机构都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由于薄弱的档案管理意识,单位只对最为直接的经济效益给予关注,对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进行重点落实,往往忽视文件收集、归档及利用工作,随着变革中的人员流动,一些技术资料及文件资料流失的现象也会发生。

4.外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外事档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服务意识淡薄,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鉴别目的都是为了外事档案利用。外事档案内容包括所有外事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数据、材料及信息资源,应用应该极其广泛。可现阶段的外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轻利用的现象,外事档案管理只是处于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的简单模式上,工作上是“你调我查”,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就算是利用外事档案,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才找上门利用档案,外事档案利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外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加强外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外事档案管理意识,健全外事档案管理

制度(1)选准、用好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将那些细心勤快、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到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岗位上来,鼓励他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在岗位调整时,要考虑到保持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稳定的重要性,确保该队伍的专业性。(2)与单位外事工作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外事档案来源比较复杂,种类也不少,要根据外事工作的特点,结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办法及归档范围》,并严格执行,让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这是外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所在。(3)强化外事档案业务培训。要积极选派外事档案管理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自学外事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提高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4)强化外事档案保密制度。外事档案有它的特殊性,保密性比其他类档案要求更高,因此在执行一般档案的保密制度时还必须对外事档案的保密制度进行强化。对密级的外事档案要进行单独保管,明确开放利用范围,严格把关查阅审批,使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2.制定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确保材料收集完整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项外事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并严格监督其执行过程。比如要举办一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邀请大批各国学术专家,那么外事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就可以先进行会议现场的视频录像,以记录整个会场的真实原貌,此外收集会议现场发放的各项文稿、图表等有关资料,最后对参与会议的各国专家进行专访,以建立完整的外事档案资料体系。

3.重视声像档案的收集

外事档案材料中占重要部分的是声像档案,主要包括照片、录音及录像等。外事声像档案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在进行收集管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合理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并落实责任。将声像档案需具备的六要素制成表格,让摄录像人员完成时进行填写,避免声像档案残缺不全。对现行的报销制度进行修改,使归档管理能够前置,即摄录像工作人员在进行照片冲洗后要向档案部门登记归档,合格后才能够报销,杜绝收集上出现的遗漏。二是为有外事活动的部门配备必要的数码摄录像设备和储存设备,以保证外事声像档案的质量。

4.创造性地开展外事档案管理工作

日益活跃的外事工作对外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外事档案管理时,一方面应当认真、切实做好原有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创新能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对于相关的档案材料,应当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以提高档案的时效性以及档案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深化延伸服务,创新服务形式,促进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对于外事档案来说,与普通档案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具备自己的个性特征。外事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会形成如外事文件、计划安排、总结汇报、会议纪要、合作协议、来往信件、照片录像及纪念品等材料。对于这些档案材料,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并装订成册,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与保管。5.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的处理,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给外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迅速地将一个单位收集的有关档案文件材料传递到另一个单位,也可以迅速地从海量的档案中找到所需的资料。可见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打造信息时代的外事档案管理平台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第4篇

一、理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教育产品来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优质足量涉及效率,保证公众的个性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公平。公共事业的发展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效率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强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公平强调教育管理的效果与教育管理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关系。企业基于其生存和追求利润的目标,效率成了其当然的首要指标。效率作为一种手段,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它与私营企业的区别就在于效益在私营企业看来是一种目标,而就公共事业而言,只能是一种手段,是服务于公平的手段,最终必须服务于公平的需要,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这是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的特性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讲,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大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务。从理论上分析,公共教育事业管理,涉及到两个理论:一个公共事务理论,一个是公共产品理论。当然由于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也说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纯与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义务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个人,私人产品性也很突出,产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为主要,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社会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最高,因此决定了这类教育产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倾向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纯公共产品。产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实行免费教育,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

二、问题:目前义务教育的非公平问题

目前教育最受诟病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由于牵涉到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大众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敦育。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背离公平原则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校际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教育政策制定上的不合理。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对于基础教育来说,由于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的政策,基础教育是公共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每个人的享用应当是公平公正的,不应该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提倡提高办学效益,教育提出重点发展个别高质量的小学、中学的主张,政府在教育投入、教师资源配置、学生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这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学校手中。重点学校制度使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资源的非均衡分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学校间的差距造成了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以精英教育培养尖子生为目标,与义务教育使人人享用平等教育的宗旨是背离的。就近入学制度是保证义务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不合理,学校间明显差距的存在使这一政策无法体现它的公平原则。就近入学意味着你没有选择好学校的余地,碰巧跟好学校做邻居,那么你就可以上好学校,碰不巧就只能上差学校,这本身就是带有偶然性的,有人称之为是“家庭居所决定是否享有优质资源”。择校意愿的产生和择校制度,就是因为伴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而派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择校是“家长们放弃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是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并没有违背“人人享有教育机会”的教育公平。而且从理论上讲,择校给予受教育者选择自己心仪学校的权利,择校有助于构筑学校间的竞争机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从现实上看,择校与高收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名校通过留出一定比例的择校名额而获得额外的经费,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为了能得到较好的教育,老百姓不得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为孩子的受教育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对家境富裕的家庭来说,择校制度能使他们通过交纳高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好的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当它一旦与高收费联系在一起时,就意味着部分的人占有了本应是大家共有的资源,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如果说民办学校因为其民办性质,是有满足个体(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47页)受教需要,提高办学质量、效率的话,无须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采取择校高收费无可厚非,那么,通过将公办学校的优质初中部转化为民办途径而使择校高收费合法化,这就是说把本来属于公共的物品变成了部门和教育实体的私人物品,而使公众失去平等享受优质公共资源,这就是从理论上和道德上完全说不过去的。尽管从理论上说择校可以帮助你通过交费或考试的方式,重新选择,但这是不是又是对交不起高学费的人来说是不公平呢?而实际上对负得起高额学费的家庭来说,也并不意味着公平,因为教育的公平除了基本的要求是上学的人人机会平等外,还包含“人人公平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但是高质量的教育却必须花费高额的费用。目前各项制度推出的结果并不能实现对公平的维护,而恰恰相反是对公平的损害,以“精英教育”为导向,以分数为取向的重点学校制度成为了推广普及素质教育的障碍,损害的正是大多数人享受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教育的利益,这是对义务教育普及素质教育的宗旨的背离。对此杨东平教授深刻地指出:一般认为,就事实而言,世界各国在教育质量上的不公平比教育机会不公平严重得多。“人人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仍然是20世纪末的重大挑战之一”。

第5篇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目标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公众服务领域,而是以社会公共服务为重点,在凸显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智能同时降低国家财政负担。一般来说,提高事业单位服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投入,但是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加大服务质量,就需要强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缩减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效率化,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开拓更多的经济来源,例如转化科研成果为收益、利用社会援助或是在部分服务性项目上收取少量手续费用,以更好的维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一系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包括单位办公楼的采购或是修建、相关办公用品、设备的采购以及人才、技术等等领域的投入。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不断上升,使得事业单位每年结余资金越来越多,这样更多的资金可以被用于投资管理,既不会对资金造成浪费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为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转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做更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工作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革新,采用高效、高质的经济管理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事业单位日常运营成本,也能够为社会公众群体提供更为全面、更为优质的服务。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明显缩减日常工作成本投入,降低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又明显的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完善途径

(一)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进而让工作人员能够为了得到相应的绩效奖励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薪酬待遇的公开、公正与公平。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月底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定,根据考核结果下达合理的绩效资金。同时,不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考核频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为每月、半年或是一年。考核的制度要确保合理,杜绝任何偷钻考核漏洞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实行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在采购的时候需要按照既定的采购制度进行,但是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采购制度尚不健全,需要经过多方讨论不断完善方可。一般来说,需要根据政府设立的经销人,将采购资金审核人员与物资验收人员分离开来,全面落实权责制,不允许出现跨权限范围工作情况的出现。另外,采购需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参与招标的商家不得低于三家,这样能够降低采购人员徇私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在招投标之前需要申报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公开招投标采购。

(三)全面公开经费支出项目

第6篇

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来,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并通过财务管理的情况来分析内在的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能有效的解决财务纠纷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在过去财务管理方面不是太重视,在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制度管理以及严格办事上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管理需要有制度的控制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可以将科学理财很好的和民主理财结合起来,形成事业财务能力的提升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引导之下,要做好工作之间详细的调度、查漏补缺,并积极维护好法律相应的规范作用,更好的造福于广大人民。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行政事业资金的来源是从国家经济预算中调拨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政府的补贴。由于资金带有公家的色彩,所以员工在使用以及管理方面就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财务管理的制度没有完善,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政策的落地实施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存在一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利用资金来增加收入,但是在这种经营活动过程往往没有防范的意识,资金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风险。(二)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氛围支撑。资金管理的模式较为陈旧,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有效的利用资金,没有形成具体的财务管理的目的,理财观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基本上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资金的认识还不够明确,使得在财务管理时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资金的预算大多数情况下都较为粗略,基本的防范意识都不存在,当遇到大的事故时就很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的现象。其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不是太高,管理水平无法真正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三)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执行力在这其中也是一重要的因素。资金的调动与使用没有做好备案,存在一部分员工利用公款办私事的事情发生,资金的收支与产出等没有具体的明细,导致一部分资金处于呆账状态。若长时间不进行处理,会导致更多坏账事件的发生。对于资金使用的票据牢核不够完善,甚至连基本的信息都无法分辨出来,存在很多虚假乱开的问题。公款消费、贪污事件也经常发生,但是在年终结算时会通过一些虚假的数据蒙混过关,最后形成顽疾。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从目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来看,其财务管理内容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干好自己责任范围内部的事情,还要同时管理好财务内部的控制工作。这样的管控不具备合理性,甚至还会影响自己手头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疏于对员工的科学监管,从而造成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懒惰和不作为。(二)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截至目前为止,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留于表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让形成事业单位的员工建立起财务管理的意识,明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制度的实施。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参与培训提高自身对资金的管理与运用的能力,形成风险控制意识。让更多有财务管理的经验的优秀员工加入进来,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提供自己的想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更多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落地执行。(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手段,预算资源与数据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之上的,这样核算出来的预算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处于长期的运作状态,支出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钱是否花在关键点上了,对工作的开展是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后续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要严惩,充分做到按国家政策制度来办事。(三)实现资产内部合理的督查机制。国有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资金的使用要不定期的进行核对,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要求;然后要进一步的规范资金的审批制度,涉及到大额资金的流动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行;同时要进一步建立起信息的归档工作,通过专业化的设备做到实时的监控,提高监督的效果。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提升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必然要健全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学会与时俱进、更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还应该严格要求自我,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薛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赵秋梅,靳玉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09)

[3]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4]耿永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5]杨洪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6]许绍坚.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45-46.

[7]赵丽芳,廖康礼,王玉勤.浅谈网络条件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J].会计之友,2011(7):53-54.

第7篇

1.1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众多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没有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不够了解。不管是从单位领导还是职工方面来讲,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管理职责与年度考核上,也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指标进行纳入。这样的现象也就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不自信,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不到作用。另外,单位对于办公室档案管理的认知不足,有的单位甚至缺乏基本的资金投入与档案软硬件配备,这也严重阻碍了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1.2缺乏高综合素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从档案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更需要技术性较强、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而当前的情况最为突出的也就是人员素质问题,因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人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机构调整和重组,工作人员与岗位之间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一些不具备专业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员或者说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从事了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而对于这些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尚有欠缺的职工来讲,单位没能给予一定的培训与指导,也使得职工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更不利于办公室档案工作。

1.3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技术与手段运用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就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而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给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由于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缺乏资金的投入,许多事业单位在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到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上做得不够好。而为了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共享,更应该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此外,因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对于灵活的设备与软硬件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现代化信息技术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重要原因。

2事业单位加强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2.1建立并完善办公室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制度的完善是任何管理工作的前提,想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其制度环境,以保证办公室档案工作的规范性。其次,必须依据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不断从制度上来改进和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提高从业职员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来引起重视,要求职工严格的执行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并逐步构建和完善制度。

2.2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为了更好的管理办公室档案,人员的因素必不可少。前面介绍过,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综合性高的工作,因此,其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好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岗位职责,从能力与责任上来完善队伍建设,出于岗位变动的考虑,要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应不断开展能力培训与实践性的培训活动,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知识,进一步提升其管理经验,增强责任感,扎实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水平。

2.3推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事实上,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切实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可以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利用光盘、缩微等技术,或者声像等技术来实现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工作的数字化。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投入,并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出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的价值。另外,必须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资金的投入,与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