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7:55:18
序论:在您撰写慢性病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讯作者:彭燕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行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功能检测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72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改善, FEV1、FEV1占预计值、FEG50、MMEF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病; 检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je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肺外不良效应,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本文收集了本院72例早期COPD患者,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0年5月在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早期COPD患者72例,所有病例均处于临床急性发作期。病史、临床表现、胸片不典型,通过肺功能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气促、咳嗽、咯痰,肺内可闻及湿音和(或)干音,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COPD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51~76岁,平均(58.3±11.2)岁;排除标准: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或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常规行吸氧、抗感染、平喘、解痉、祛痰等对症疗法,如应用口服缓释茶碱和沙丁胺醇定量吸入剂(一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甚至消除平滑肌痉挛,据情况加用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定量吸入缓解气道炎症症状。
1.3 观察指标 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症状缓解约5~10 d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2]。
1.4 肺功能指标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检测仪对全部受检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检测时,受检者取坐位,常规测定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肺活量55%时的最大流速(FEF50)等指标。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对组内治疗前后的均数进行比较,α0.05。
2 结果
治疗后FEV1、FEV1占预计值、FEG50、MMEF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FEV1、FVC、FEF75、MMEF占预计值等指标变化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的发展。COPD患者因气流受限,通气受阻,呼吸肌为克服增加的阻力而做功增加,易造成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引起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心肺功能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3]。但早期病例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可部分逆转气流受阻情况、大大延缓病情的进展。由于早期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常不典型,胸片敏感性差,诊断困难;肺功能测定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是客观的检测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MMEF下降是小气道气流受阻的敏感指标、早期COPD的表现之一,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COPD急性加重期,首先要明确诱发COPD加重因素,对症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祛痰药、低流量吸氧等疗法;本组观察的72名早期COPD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善,测得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占预计值、FEG50、MMEFJ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COPD为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无任何典型症状,通过肺功能测定检查气流受阻情况,可做到早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59.
[2] 张锋英,杭晶卿,李晓峰,等.未诊断呼吸系疾患者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74-1180
关键词:血液净化;急性左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效果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患者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迅速下降所引起的疾病,易引发急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1]。在临床急诊工作中发现,多数急性左心衰患者均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常规对症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患者肾功能得不到及时改善,最终出现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意义重大[2]。本研究主要讨论了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2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1.4±4.6岁;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8例、肾病综合症9例、糖尿病肾病11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3],心功能分级为IV级。
1.2 方法
我院28例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1)使用设备ACH-10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仪,AV-600型血滤器,在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益心达12F单针双腔管,采用床旁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治疗模式。(2)使用碳酸盐平衡液置换液,终浓度为CI-106.4mmol/L、Na+135.4 mmol/L、HCO3-32.9 mmol/L、K+4.5 mmol/L,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电解质浓度,置换液流速为每小时3.0L,采用前稀释法输入,血流速控制在150~200ml/min,每次治疗12~24h,持续治疗1~3次。(3)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后,若肾功能无改善,可每日或隔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直到患者肾功能改善或一般情况好转后则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2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左心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楔嵌压(PAWP)、脑钠肽(BNP)等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1次后,肺部喘鸣音及音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为显效;患者治疗1次后,肺部喘鸣音及音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有效;患者治疗1次后,肺部喘鸣音及音无明显消失或加重,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院28例患者治疗前后BUN、SCr、LVEF、PAWP、BNP等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BUN、SCr、PAWP、BN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LVEF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对比,P<0.05。
2.2 我院28例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见表2.
表2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左心衰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尿毒症性心肌病变、贫血、高血压、钠潴留等疾病引起[4]。急性左心衰患者因机体内环境紊乱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快、后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外周血管收缩、尿量及肾血管血流量减少,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5]。在临床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中,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水肿进行治疗,包括镇静、给氧、利尿强心、解除支气管痉挛、降压等,但治疗效果不佳,且预后较差。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净化技术已应用于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抢救治疗,疗效显著。
血液净化治疗是指用人工方法将血液中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有害物质消除,达到解除临床病症致病原因的目的。此方法可在短期内清除患者体内尿素氮、肌酐等多余病毒及多余水份,调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利于患者原发病的治疗[6]。本研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2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BUN、SCr、PAWP、BN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LVEF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LVEF指标越高则心功能损害越小,说明治疗后患者心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说明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改善其心肾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利于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贤文,王黎,黄英等.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重庆医学,2014,15(21):2805-2806,2807.
[2] 袁方,张敏,刘华等.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60例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3):378-380.
[3] 赵丽萍.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肾功能不全并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1):75-75.
[4] 张巨发,朱燕妮.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47-2349.
【关键词】帕立骨化醇;慢性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roidism ,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活性维生素D减少、钙磷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1],是肾性骨病、CKD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重要病因[2] ;可促使尿毒症患者病情恶化直至死亡。“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出:“当GRF持续3个月少于60 ml.min-1.1.73m?-1时,患者进展为严重肾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增加。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即K/DOQI 5期,通常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几乎所有HD患者均并发了不同程度的SHPT,有的甚至出现在CKD早期;全世界已有300万以上CKD患者继发SHPT,而SHPT影响了30万以上HD患者[3]。即使在肾移植患者中,25%的患者在1年之后,血浆PTH水平开始增加,约5%的患者需要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4]。因此,控制SHPT对降低CKD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1,25-二羟维生素D3为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肾脏分泌的具有调节钙磷代谢、抗炎、免疫调节、抗凋亡、抗氧化等作用的激素[5]。活性维生素D主要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后行使生理功能。 VDR广泛分布于人体,包括甲状腺、骨、肾、心血管系统等[6]。VDR可分为两大类:核受体(nVDR)和膜受体(mVDR)。 1.25-(OH)2D3与nVDR结合后激活后者与视黄醛X受体(RXR)异二聚化。nVDR- RXR异二聚体随后与维生素D反应基因结合,引起启动子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影响基因表达[7]。CKD 3期病人普遍存在着维生素D缺乏和VDR的激活受限,甚至在肾小球率过滤(GRF)下降并不明显的阶段[5]。最近一项对病程≥18年的CKD3-5期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观察指出: 3期、4期CKD病人血浆中活性维生素D在接受VRD激活剂治疗前分别为(23.6 ±2.8)pg/ml、(16.7 ±1.9)pg/ml。治疗后分别为(35.4 ±4.9)pg/ml、(22.5 ±1.4)pg/ml,而血浆PTH则分别从(154.1 ±18.5)pg/ml、(164.8 ±29.3)pg/ml下降至(130.5 ±19.1)pg/ml、(139.7 ±18.6)pg/ml[8]。Michigan儿童医院对57例(其中男童40例,平均年龄10.6岁)患儿的回顾性分析亦得到相似的结论 [9] 。补充维生素D或VDR激活剂是对于CKD患者来说是必要的。
早在1973年,LEO公司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VDR激活剂骨化三醇(calcitrol ),因其能够阻止甲状旁腺细胞的生长并能够减少PTH的合成,有效降低血清中PTH的浓度,从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几项对照研究均提示骨化三醇改善了HD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美国对51 037例HD患者的研究提示了接受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较未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低20%。 Csaba 和他的研究小组对258名患者接受口服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0.25 to 0.5) ?g/日和242名未接受该药物治疗的3期、4期CKD,患者进行了为期2.1年的随访后指出:服用骨化三醇的患者死亡率和透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是Abott公司开发的(商品名为Zemplar)的选择性的VDR激活剂,常规剂量的该药物具有相对的选择性。Markin KJ等在一项多中心对照临床3期临床试验后报道其观察的HD继发SHPT的病例在接受治疗前的血清PTH均大于400pg/ml,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为(785 ±66 )pg/ml,在接受了为期12周的每周3次,起始剂量为0.04 ug/kg,嗣后每两周增加0.04 ug/kg,直至 0.24ug/kg。治疗后,患者的iPTH下降了近50%,为(370 ±73)pg/ml,血钙水平轻微增加,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治疗前为9.24 mg/dl±0.12mg/dl,治疗后为9.56 mg/dl±0.15 mg/dl),而血浆碱性磷酸酶水平从治疗前的(148±23)U/L降至(101±14)U/L(P均
科研人员对帕立骨化醇和骨化三醇的疗效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在对67 399例HD病人(其中接受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29 021,静脉注射骨化三醇38 378例)进行了36个月的研究后发现接受帕立骨化醇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比接受骨化三醇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36%左右。Dobrez等进行了一项11 443例的大型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帕立骨化醇治疗的患者的住院率亦较接受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低14%左右。Abdul Gafor AH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前瞻性研究:把25名CK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3名在每次透析治疗的同时接受接受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的治疗(0.04 ug/kg),另一组患者在每次透析的同时接受静脉注射骨化三醇(0.01 ug/kg),他发现接帕立骨化醇治疗的患者的血钙水平并无明显增加,患者血浆中的iPTH明显减少(P=0.03),而接受静脉骨化三醇治疗的患者血浆中的iPTH无明显减少。此外,Llach等对既往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的,已出现骨化三醇抵抗的HD患者予以长期开放前瞻研究,发现其改用帕立骨化醇后,体内PTH在2个月后开始下降,多数患者于16个月后恢复正常。因此,帕立骨化醇仍可用于出现骨化三醇抵抗的患者中。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帕立骨化醇治疗CKD、SHPT的效果优于骨化三醇,但单纯就降低血浆PTH而言,骨化三醇的作用强于帕立骨化醇。因此,帕立骨化醇的用量一般约为骨化三醇的4倍。虽然帕立骨化醇已成为西方国家治疗CKD以及SHPT等并发疾病的一线药物,但国际上对帕立骨化醇的最佳用药剂量尚无统一的定论。最初帕立骨化醇只能通过静脉给药,现在已有口服胶囊制剂。就静脉注射帕里骨化醇而言,普遍认为0.04 ug/kg可有效控制SHPT,但还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昂贵的治疗费用也制约了医生对患者用药的选择。Joy MS在2007年指出,即使患者口服非专利的帕立骨化醇,费用也可高达每周88.9美元(4 623美元/年),静脉注射骨化三醇则高达每人每周278.46美元(14 480美元/年),而口服非专利的骨化三醇仅每周8.4美元(437美元/年)[11]。但Nuijten、Andress DL等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帕里骨化醇的价格高于骨化三醇,但该药物在延长患者寿命(平均延长CKD患者寿命0.47年)、减少住院率和透析率上明显优于骨化三醇,可直接为患者节约1941美元。如果在CKD早期即服用帕里骨化醇,可明显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从社会经济效应来说,可为降低3.5%的医疗支出,高达2528美元。
综上所述,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帕立骨化醇对CKD及其并发症如SHPT的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其疗效优于非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该药物不仅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甚至能降低CKD患者的医疗支出。
参考文献:
[1] Adriana S,et al. Vitamin D Receptor and Analogs. Seminars in Nephrology,2004,24: 10-16.
[2] Brandi L. 1alpha(OH)D3 One-alpha-hydroxy-cholecalciferol an active vitamin D analog. Clinical studies 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uremic patients on chronic dialysis. Dan Med Bull. 2008 ,55(4): 186-210.
[3] Torres PU,Prie D,Beck,L,et al. New therapies for uremic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J]. J Ren Nutr,2006,16(2): 87-99.
[4] Nada Rayes,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Subtotal vs 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out Autotransplanta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rch Surg,2008,143(8): 756-761.
[5] Xiaoyue Tan,et al. Paricalcitol Inhibits Renal Inflammation by Promoting Vitamin D Receptor-Mediated Sequestration of NF-Kb Signaling. J Am Soc Nephrol ,2008,19: 1741-1752.
[6] Levin A,Bakris GL,Molitch M,Smulders M,Tian J,Williams LA,Andress DL:Prevalence of abnormal serum vitamin D,PTH,calcium,and phosphor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sults of the study to evaluate early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2007,71: 31-38 .
[7] Diego Brancaccio,Jurgen Bommer,Daniel Coyne. Vitamin D Recpetor Activator Sel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Drugs 2007,67(14):1981-1998.
[8] Annal Zisman,Marta Hristova,L. Tammy Ho,et al. Impact of Ergocalciferol Treatmen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n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Concentra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 J Nephrol,2007,27: 36-43.
[9] Shina Menon. Rudolph P. Valentini. et al.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hyperparathyroidism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ediatr Nephrol (2008) 23:1831-1836
[10] Suresh Mathew,Richard J,Lund,et al. Vitamin D Receptor Activators Can Protect agains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J Am Soc Nephrol ,2008,19: 1509-1519.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一、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1973年,医院占地面积2838.24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957.5平方米,核定病床35张,实际开放病床24张;现有职工29人,中级职称1人;专业技术人员28人,占总人数96.6%;执业医师5人(其中中医1人,西医4人);助理医师5人(其中中医2人);注册护士9人,床护比(1:0.375);影像技师1人,临床检验技师1人,药剂士2人,其他4人。
医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眼耳鼻咽喉科、公共卫生科(含预防保健科)、发热门诊等临床科室;有放射、B超、检验、药剂等医技科室;有党办、院办、医务科(下设质控科)、护理部(下设感染管理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信息科等职能科室;
我乡卫生院于2021年1月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为全面提升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慢性病服务项目、慢性病基本医疗要求和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我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要求建设慢病管理中心的4家卫生院立即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慢性病管理中心”领导小组,明确科室设置、科室人员和职责,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
(一)规范标识牌
根据《云南省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及心脑血管救治站标识牌》要求,4家卫生院分别对慢病管理中心进行了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进行规范安装。每个卫生院新安装慢病管理中心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9个,共36个。标牌风格统一,标识清晰合理。同时,对其它科室标识牌也进行了部分规范打造,目前已全部完成安装。
(二)房间打造
4家卫生院对纳入项目建设使用的房间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目前对中心使用的房间已完成改造。
(三)人员配置与培训情况
充分发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共体)优势,对各科室的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慢性病管理中心的所有人员开展了相关岗前培训,凡是慢性病中心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合格或未经培训者不得上岗,确保培训有实效。目前,4家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完成培训。
(四)设备设施配置情况
四家卫生院按照《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分别配备了中心开展工作必配的各种医疗设备设施,必配设备15项已配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彩色B超、心电图机、便携式彩色B超、便携式心电图仪、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同时为了满足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按照基本、必须的原则,选配了部分康复设备(如轮椅、治疗床及悬挂装置、低频电疗设备等)。
(五)制度建设情况
按《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4家慢病管理中心分别制定了培训上岗制度、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门诊随访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初次确证患者建档制度、每日检查审核制度等六个相关制度。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 效果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③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④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⑤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⑤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⑥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 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2]。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 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3]。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4]。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2]Tollman SM,The Pholela Health Centre the original of 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health care(COPC).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of Sidney and Emily Kark[J].S Air Med J,1994,84:653-658.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203-01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一、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③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④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⑤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2.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二、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②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⑤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⑥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组织管理流程分析
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3.操作技术流程分析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4.督导监管流程分析
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5.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
三、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