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5:39
序论:在您撰写阅读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读什么
读课文,学好政治的必要基础。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写结构。政治教材的编写结构分为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其次,要了解教材的内容,教材包括正文和辅助文。最后,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阅读政治生活,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读题目,是学好政治的必由之路。题目指导是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有效做法。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当“采购员”的角色,负责给学生挑选典型的例题,如紧扣教学目标的、有多种解法的和易混易错的例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
2.怎样读
易混知识,要反复读。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不断论证形成的,其内容的表述十分精确。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必须严格按课本“咬文嚼字”地反复读。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从而读懂概念的内涵,读懂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抓关键词、近义词阅读。所谓关键词是指文本中能突出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身属性或特征的词语。如“前提、基础、关键、主要、核心、源泉、决定”等就属于关键词。所谓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生活与哲学中的“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首要”等词与“主要矛盾”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等词就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近义词。运用逻辑分层法逐层阅读。运用逻辑分层法首先要对所读文本进行仔细辨别,理清其内在逻辑关系。高中政治教材的前后逻辑关系特别密切,我们必须把前后话、前后段、前后课、前后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不断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这样前后知识会更紧密,思维会更清晰。
二、结语
以往我们经常说: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新课程改革大纲告诉我们要把那个“主导者”的“主”去掉,换成“引导者”。看似一字之差的微小改变,却蕴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许多语文教师已经习惯把语文课堂当成自己魅力的展现舞台,表现欲极度膨胀,整个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都滔滔不绝,不曾停歇,认为这样细致入微的讲解才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下,学生被极大地边缘化了,以至于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活动失去了参与感,进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后果如此之严重,怎么办?很简单!教师停下来,停止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侵占,压缩引导教学时间,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去阅读,去讨论。学生也只有在认真阅读文本之后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不二选择。当然,我们所指的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不是简单的“师退生进”,而是在语文教师把握好课堂主基调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其中也必须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种有效互动也是基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融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语文教学时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隔阂之后,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展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才能得到具体实现。
二、引导学生阅读,感受文字之美
今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多元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文字之美。语文文字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它可以表现为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等。有着这么多表现形式的语文学科,我实在找不到沉闷的理由。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之美,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那么学好语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利用有效适当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文字之美。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有节奏带情感的阅读,字字句句读清楚,读出韵律,读出意境。只有达到这样的阅读境界才能有效汲取课文文字本身要传递的知识情感,才能最大限度消化课文本身。
建构“全息阅读”范式,笔者以“全息元”为阅读起点,让儿童展开文本联想,还原文本现场。通过“深度耕犁”文本,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全息拓宽”。不仅如此,将相关的文本阅读进行整合,对文本阅读进行“全息延伸”。如此,促进文本意义的创生和文本解读资源的开发。
1.潜入文本,找寻文本内在的“全息元”。
文本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本中的“字”、“词”等都构成了文本的有意义的“全息元”。这样的“全息元”或许能够映照文本内容的意义、所表达的情感等,甚至能够解读出整个文本的核心意蕴。在这个意义上,文本的“全息元”不仅指“知识元”,更指“情感元”、“价值元”等。比如,教学《江雪》,笔者首先让儿童从诗的整体意境上把握,体验出孤独的氛围,将诗歌的基调定位“千”、“万”、“孤”、“独”。其次,笔者引领儿童重点品“钓”,在雪天钓什么呢?仅仅是钓鱼吗?让孩子通过“钓”的自我追问、深思,理解诗人是在钓落寞,钓孤独,钓理解,进而聚焦文本的全部意蕴,凸显文本的全部旨趣。
2.开掘文本:对文本意义进行“全息拓宽”。
儿童在文本解读前,总是带着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心理等,这种对文本的先在阅读倾向,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儿童的审美经验在文本解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领儿童利用各自不同的“期待”对文本意义进行“全息拓宽”。例如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文本中描述了主要人物“乔依”,乔依在失业后,在妻子即将生产,家庭经济窘迫的时候,依然在老妇人遭遇困难时帮助了她,而且不要老妇人的钱。如果前表化地解读,这就是新时期的外国“活雷锋”,但如果文本解读仅止于此,“爱之链”的文本意蕴就没有得到彰显。教学时,笔者让儿童思考:老妇人为何不当面将钱给女店主?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经过文本的“全息阅读”,对“爱的意义”进行“全息拓宽”:爱是能够相互感染、相互传递的,传播爱的人最终也会获得别人的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爱之链”的文本意义得以凸显。
3.延伸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向的“全息延伸”。
文本的“全息阅读”需要“全息延伸”,拓展儿童的阅读视域。可以从“节选”延伸至全篇,进而窥见全豹;可以从“单篇”延伸至“多篇”,进而领略作家的创作风格;可以从“单一”延伸至同类,感受同体裁文本的写作章法等。文本的“全息延伸”犹如打开了一扇扇敞亮的窗户,让儿童以多维的视角与文本展开交流。例如,教学《要好好学字》、《的扁担》、《孔繁森》、《大禹治水》时,笔者将这人物一单元进行“前后呼应”式教学,对不同人物进行比较,让一个个人物形象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渐渐变得丰满起来;教学《夹竹桃》,笔者向孩子们推荐季羡林大师的《朗润集》、《天竺心影》等,将孩子们的阅读向课外“全息延伸”,开阔儿童的阅读视野,丰厚儿童的文学底蕴。
二、结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a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所谓创意阅读是指阅读材料本身具有创新性或者阅读的方法充满创意。首先,针对幼儿的书籍、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意。具有创意的阅读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深切感受到阅读内容的创意。其次,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阅读的创意性。在阅读过程中,要打破常规式的阅读模式,引入较为先进、具有创意的模式,让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创造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创意阅读的核心要素就是调动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发挥阅读的想象与创新,逐渐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相关学前教育研究表明,元认知技能的培养对于幼儿今后的阅读技巧与策略都有很大的影响。反过来,幼儿具备较好的阅读习惯与技巧,对于幼儿的元认知技能的养成也极为关键。因此,创意阅读、创新阅读在幼儿的自主阅读中的地位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无可取代。
二、幼儿自主阅读的培养策略
(一)开展专门的阅读教学活动
1.观察式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对要阅读材料中的图片进行介绍和讲解,幼儿在此基础上,识别相对应的材料内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通过教师与幼儿一起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掌握通过观察进行表述的阅读形式。在阅读故事《鸟和大熊》时,教师出示鸟、大熊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猜想:这两个动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并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讲解故事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判断与之前的猜想是否一致,通过比较、分析后再对图片进行观察,并在集体讨论后再对故事进行复述。
2.探索式阅读教学: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对其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找出主要线索,然后尝试让幼儿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阅读思维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其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增加幼儿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如《狐狸和仙鹤》,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狐狸请仙鹤吃饭时要用平底的盘子?为什么仙鹤没有吃饱?为什么仙鹤请狐狸吃饭时狐狸的脸涨得通红,饿着肚子不好意思地走了?通过一步一步的设问,幼儿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总结。
3.分享式阅读教学: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阅读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幼儿一起进行分享式阅读,在与幼儿一起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纠正幼儿的发音与表达能力,并且教师要把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与设想融入到讨论的环节中分享给幼儿,启发幼儿初步掌握书面文字、语言的信息,教师采用点读文字、点画讲解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材料中的各种信息。
(二)开展提高阅读能力的综合活动
幼儿在阅读能力与经验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后,幼儿园应该注重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综合活动,这对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非常关键。
1.图片排序活动。教师在事先准备活动时,要注意搜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图片,并且把图片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找出故事的线索和关联,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图片重新整理与排序。教师在幼儿排序后,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对幼儿的讲解进行客观的评价。
2.制作图书活动。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幼儿阅读经验的积累,让幼儿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主要故事情节画成图画,还可以让幼儿从废弃绘本上剪下相关的图片,粘在白纸上,并画上背景。教师要引导幼儿讲出相应的故事情节,再根据幼儿所理解的内容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幼儿一起加上封面与封底,最终装订成册。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传阅,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3.多媒体活动日。优美动听的歌曲、精彩绝伦的故事、紧张刺激的动画片都能提高幼儿对语法、语音的敏感度,是提高幼儿口语与书面语的良好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多媒体存在辐射、影响视力等弊端,教师可以在每月选取一天为多媒体活动日,通过多元的知识覆盖,可以让幼儿把自己习得的儿歌、故事、动画片等与同伴进行分享。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阅读模式
1.“集中体验式”阅读。“集中体验式”阅读一般是指在开展的幼儿自主阅读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干预,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阅读情况,结合点读、听读、讲读等阅读方式与方法对幼儿集中阅读进行指导,要及时观察每个幼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并予以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充分体会与深入了解所开展的阅读活动的基本流程,促进其自我阅读能力的提高。
2.“休闲探索式”阅读。“休闲探索式”阅读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阅读状况,采取相对新颖与随意的阅读模式。教师要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与意愿选择阅读材料,并组织幼儿在相对分散、轻松的场景下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认真回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休闲探索式”阅读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并且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其阅读经验,为将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
教师与教学文本的对话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教学文本是编者智慧的结晶,不同版本的文本,其编辑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呈现方式等各具特色,因此,与教学文本对话得从编者视角着眼,如确定选文的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及其作用;把握教材文本编辑的体例,揣摩编者的编辑意图;研究教材文本编辑的方法。教师在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中,只有深刻领会编者的编辑意图,才能准确地选择教什么、确定怎样教,才能明确阅读教学对话的方向并设计进程。第二,把握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所以,教师在与教学文本对话时首先要从语文课程目标的宏观视角对文本进行重构。一是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二是要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其次要从语文课程目标的微观视角,即各个模块、各个单元、各个学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文本进行加工裁剪,再度创作。第三,换位学生角度。教师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鉴赏阅读,它是一种“备课性阅读”。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它具有重构性———需要从阅读教学对话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再次加工;它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学生,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替教学对象———学生着想,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这种对话应当是教师与教学文本“对话”活动的主体内容,应当根据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人生阅历、思维特点等对文本进行解读。第四,呈现个性解读。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自我的存在,因为虽然读者必须服从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性格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出发,依凭自己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知识经验以自然人的身份和文本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本中的信息编码重组,获得真实而独特的体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思想认识。细心研读文本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刻性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并直接决定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即是阅读者用心灵与文本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本也不再是传统阅读教学中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甚至被肢解的符号组成,而是保持了主体灵魂和生命体的真实存在,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融;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我阅读、我思考、我感悟、我体验、我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呢?首先,要找策略。要使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回归生本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本也真正从“教本”变成了学生的“读本”,实现真正的“学生———文本”对话,是需要一些策略的,譬如: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咀嚼词句、比较阅读等等。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在接触文本时经常带着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体会、领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避开误区。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及创造性的再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解读。文本自身的留白及召唤式结构,给我们的个性解读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然而,受到作者、编者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难免会理解狭隘、片面,因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误解,避免走进“任意解读”的误区。当然,呼唤文本主体性意识的回归,不是要把学生困在书本上,“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得乎其外。”文学文本的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具有不确定性,它需要读者的参与、感悟和创造。所以,应该尊重文本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思维与审美能力就能得以提升,真正欣赏到优秀作品的魅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第三,提倡质疑。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动眼看、动口说、动手写,这些是一般的行为参与表现,要想对话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还要动脑想,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参与,只有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才能够得以体现。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把吸收到的东西内化,经过思维的验证、鉴别、评价、改造,提高与文本对话的质量。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敢于质疑问难,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习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对话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因为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不足,在阅读对话中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因此,教师应该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并非权威),同时,他还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设置“脚手架”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对话进行垂直性指导,譬如:设计具有深刻性、顺序性和牵引性的主问题,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在对话中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主问题支架的设置改变了课堂教学对话中“碎问碎答”的弊端,把谈话式、答问式、讲析式的阅读课堂教学引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体性阅读。此外还有活动支架,设计可以统领起解读某一个文本全过程的专项活动。教师应该为课堂对话创设应该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想发言、敢发言并且乐于发言;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引导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为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提供知识与方法,提高对话水平与对话效果。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明显误读、理解偏颇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引导。
四、学生与学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