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5:37
序论:在您撰写世界农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成果,〖HT〗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我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我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两个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而且,加入WTO后,我国也可以成员方身份,全面参加国际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日本、韩国在各方面压力下,终于有限度地开放了其大米市场,我国大米本来在日、韩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但美国等大米出口国则向WTO提出,日、韩开放大米市场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只有WTO成员方才能有权享受。因我国目前不是WTO的成员方,所以我国不能向日、韩市场出口大米。加入WTO后,上述问题将不复存在,相反,我国可动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本国利益。
4.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HT〗乌拉圭回合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目前,我国出口到欧洲的土豆,遭到欧盟歧视性的数量限制,这本不符合WTO农业框架的规定,但由于我国不是WTO的成员,因此,欧盟对我国采取的这一歧视性措施,不能被WTO纪律约束。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不复存在。
5.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乌拉圭回合后,由于发达国家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我国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出口。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
农业是传统产业,一般来说,由于发展中国家二、三产业不发达,多数人口集中在农业领域。农业不仅是这些国家发展的根据地,也成为社会稳定的保护地。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发达国家不仅二、三产业发达,农业也很发达,拥有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极力要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向世界,特别是推向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与工业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工业品在进入一个国家时,它总能带进去一部分技术,而农产品往往就是产品,它所包含的技术和知识很难被进口国所利用。因此,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入世"谈判时,都是把农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保护。在比较早的乌拉圭谈判,就把农业问题作为一个特殊问题来对待,给发展中国家一些优惠政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70%在农村,有50%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生产,因此,我国在一系列入世多边谈判中,尽了最大努力保持农业的稳定。
我国农业与国际发达农产品生产国相比,有两个很难改变的不利因素。第一,我们的自然生产条件,比欧美主要国家差得很多。我国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旱涝灾害频繁,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欧美国家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是农业生产的极好地区。第二,我国资源结构严重不合理,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我国农业一个重要特征。美国一个农户一般要种几百公顷地,欧洲小一点也要几十公顷到100公顷左右,而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平均只有0.4公顷左右。我们知道,技术状况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自然条件差和生产规模小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
自然条件差,降低了竞争力,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那么,生产规模小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呢?第一,农业生产规模小,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采用程度更高的机械化生产并不经济,因为由机械替代下来的劳动力,在没有稳定就业出路的情况下,仍要分享农业收入,使成本大大提高。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农民的劳动强度很大,农民必然会与其他生产领域的劳动辛苦程度作比较,结果不是粗放经营,减少粮食生产,就是设法提高价格。第二,与小规模生产相联系的低商品率也促使价格上涨。以粮食为例,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产品商品率几乎为100%,但我国生产规模小,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只有30%左右。而农民生产口粮中使用的化肥等价值投入,也要在商品粮销售中收回,这样就使商品粮的成本提高。商品率越低,这种影响就越大。第三,小规模生产的交易成本高,流通费用占粮食销售价的比重很大。
农户生产规模小使农产品生产的绝对收入很少,假设农户以种植粮食为主,那么生产仅够维持非常低的生活水平。1998年,按高于市场价的国家收购价计算,全国平均每亩生产粮食及其副产物的纯收益只有134.47元,再加上用工作价135元,共有269.47元。若户均种100亩地,收入尚可观,但若户均只有7亩地,收入仅1886.29元,按户均4人计算,人均只有471.57元,属极贫困人口。农业生产规模如此细小,决定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弱质地位。
在这样一种资源结构下,如果过量进口粮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仅从国内经济看:第一,国外低价粮大量进入我国,会造成农民破产。我国特有的农民破产,不是指资不抵债而无法经营,而是指农业向自然经济倒退,粮食生产商品率明显下降。农民破产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涌入,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第二,农民收入会明显下降。粮食商品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全国农民现金收入减少几十亿元,其中纯收入也会明显下降。更突出的是,如果农民以种粮为主,由于粮食的商品率只有30%,商品率每下降10%,种粮农民的现金收入就会减少30%,这无疑会迅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加剧城乡矛盾。第三,对工业生产也会构成严重打击。现在,我国农民每年要购买大约2000亿元的农用生产资料,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如果农业向自然经济倒退,那么农民势必大量减少农用生产资料的购置,加上农民收入下降所引起的消费品市场萎缩,工业生产会出现严重危机。如果在农村的工业品销售减少500亿元,那么由于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上千亿元工业产品的滞销。
因此说,加入WTO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是一种历史性转折,它虽会促使我国经济体制,尤其是外贸体制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促进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在生产条件明显不利的情况下,农业国际化条件尚不具备的背景下,加入WTO会使我国农业部门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的挑战。在入世谈判中,农业问题成为我国加入WTO谈判的难点之一,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虽有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很大不利的影响。
具体而言,由于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我国应根据WTO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减少贸易保护,因而对我国农业直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农
产品市场面
临对外开放的压力。过去,由于我国粮食等部分农产品的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没有进口关税,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采取如进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并通过国有进出口公司进行垄断经营。但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规定,今后各成员方只能通过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不能再使用非关税措施。进口保护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已不可避免,国内农产品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和挑战。
2.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将产生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贸易保护相对减少的同时,我国农产品的低价优势也随着日益增高的农产品成本而逐渐消失,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第二,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调控空间和力度将受到影响。尽管目前我国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大多符合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规定,不须作减让承诺,但今后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将受到限制。
论文关键词:以色列高效节水农业的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是个干旱缺水的中东小国。位于地中海东岸,人口近600万,绝大多数是犹太人农业人口占4%左右。以色列自然生态条件很差,属于典型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国土50%以上被丘陵和沙漠所覆盖森林覆盖率仅为5.7%,人均每年可用水资源30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量的33%约为我国的12.5%,面对如此的自然环境,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仅用50多年时间就建成了现代农业,解决了自身粮食需要,并有大量的蔬菜,水果,鲜花出口,被誉为[欧洲的菜蓝子]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农业奇迹。
以色列是如何在干旱缺水的恶劣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奇迹的呢?
一摸清国情家底,树立农业以治水为本的国策
以色列属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类型,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北部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中部为400-600毫米,南部仅为25-40毫米。全国每年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仅为20亿立方米为了解决中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以色列从1953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动工修建[国家输水工程]即把北部海拔208米的加利利湖的淡水向南一直输送到内格夫沙漠地区该工程历时14年农业论文,投资17亿美元于1967年完工这个[北水南调]的巨大工程为平衡用水发展农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在输水管理方面由国家专门成立了MEKOROT国家输水公司来管理。该公司除了管理输水工程外还从事打井找水,淡化海水,,治理污水等有关工作论文提纲格式。
二以法治水管水
以色列议会于1955年制定了[水法]对全国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以色列[水法,规定全国境内所有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必须专门用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并设立水利委员会为全国水资源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水政策,发展规划,用水计划和供水份额。以及水土保护,防止污染,废水净化,海水淡化等有关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委员会内设有一个理事会,成员中的1/3位政府指派,2/3为各行业的水用户代表,每年水利委员会要把75%的用水份额分配给农业经营着,用于农业灌溉,然后由委员会的理事会根据农业生产中各种农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的不同用水量,制定不同的用水分额
三利用高科技手段,发展节水农业
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始终是制约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色列在积极挖掘水资源的同时,也不断开发出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方法,并及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力争以少量的水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主要采取了以下农业节水技术;
1加大使用循环水力度。把工业与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集中进行净化处理后二次使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对海水谈化后的生活废水也同样如此如位于特拉维夫附近的沙夫丹污水净化厂最初由国家水公司于1987年投资建设的,主要用于处理特拉维夫市排出的工业和生活的污水,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中心,处理方式也由当初的大面积水池集水日晒分解污水中的化合物,发展到现在的的新型现代化处理净化方法,不仅大大减少污水处理装置的占的面积,,而且处理能力和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1996年,采用现代化处理技术后,该场的处理设备和装置每天24小时运营,收集和处理各大城市产生的各种污水。日处理污水34万立方米生产过滤后的清水再注入地下宫农业灌溉时抽取用水。原来工厂是有国家水公司投资兴建,工厂只生产而不经营,现在规模扩大后工厂出资购买了股份产权农业论文,所以能够自主经营销售净化水,为鼓励农业经营者多使用二次净化水,净化水价格低廉现在以色列每年把2.3亿立方米的净化水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总量12亿立方米的19%2010年农业用水的1/3使用的是净化污水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废水的大量排入对有限的土地地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与侵蚀因而大大有利于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不断增建节水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在雨季的天然降水资源,在农耕时用于生产。
3灌溉时,农民不必守在田间,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施肥,剪枝,收割等工作。
4可减少农药的用量,从而节约了资金和劳力的投入,最终降低了耕种的生产成本。
滴灌技术的发明及其发展,是以色列最近几十年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以色列对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方法最大贡献。现在以色列全国灌溉土地都是用了这种压力灌溉技术和方法,是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而水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农业用水量大量减少以色列的耕地面积为34.7万hm2灌溉面积为18.7万hm2灌溉率为52%单位灌溉量390m3用水量很低。同时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在滴灌时使用水肥灌溉法,即将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一次完成,以色列每年都推出新的滴灌及设备,现在从滴灌技术中又派生出埋藏式灌溉,喷洒式灌溉,散布式灌溉方式,以色列在农业灌溉领域具有良好的经验,以此为基础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灌溉技术并使这些技术成功的走入国际市场。如位于南部内格夫地区的哈采里姆的‘基布兹’农场内的netafim滴灌技术公司有员工1400名,现已发展成为以色列和国际上著名的滴灌设备的大型企业,除了在以色列本土设有4家设备工厂外还在,美国,法国,澳洲,中国,南非,,巴西,印度等2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事处,拥有顾员4100多人,产品销售服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滴灌用滴头300多亿只,年销售额超过2亿美元,占全球灌溉设备市场总销售额70%现在以色列的滴灌设备生产者NE,FIN公司和污水过滤装置生产者ARKAL公司每年都要推出多种新产品,所生产的灌溉设备80%用于出口农业论文,1995年以色列农用物资出口额为12.18亿美元其中灌溉设备出口额为2.2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8.4%,仅次于化肥(出口额5.56亿美元)居第二位,以色列正是依靠这一整套节水制度和措施,建成了发达的农业,在沙漠中建起了片片绿州使以色列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要想解决本世纪中叶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有转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灌溉则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因为灌溉农田粮食产量要比非灌溉农田的产量高1-3倍论文提纲格式。例如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但生产了70%的农产品,可是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每公顷耕地平均占水量2832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80%
和以色列相似,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81%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分别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地表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状况。目前全国农田的灌溉供水不足,使灌区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年均受旱扩大到2667万公顷,比50年代增加了1.5倍以上,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千克,水资源短缺已威胁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节水有重大意义。目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约为6000多亿立方米,为全国第一用水大户,但我国农业用水中浪费很大。
我国目前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许多灌区只修了干,支渠道骨干工程。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灌溉技术落后,喷,微灌面积不足全国有效面积的5%,打水漫灌水利用效率很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污水排放无序,许多地方水资源受到污染,管理落后,法规不健全,缺乏鼓励农业合理农业论文,高效用水机制和调控手段,农民经济实力差,节水投入少例如1997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5123.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54%这个比例与以色列相当,但节水灌溉面积只有150万公顷占灌溉面积30%而且标准比较低这与以色列有较大差距。全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为40%还不到以色列的50%也就是说每年经过水利工程引灌得4000亿立方米的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有60%的水浪费了。
例如我国80%以上的输水渠道没有防渗处理,从渠首到田间的引水有一半再输水过程中损失了,仅此一项每年损失高达1735亿元,难怪有‘先节水后调水’的呼声了。我国每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千克远低于以色列的2.32千克的水平,我国许多灌区的灌溉定额为10000-15000立方米/每公顷,高出农作物实际需要的2-5倍我国东部每公顷灌溉用水9000立米,西北地区为13500立米,个别地区高达22500-30000立米而以色列仅为每公顷用水5500立米,可见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短缺现象不是资源型缺水而是工程型和管理型缺水,所以只要采取行之有效技术措施,农业灌溉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
中国和以色列,社会制度不同,幅员差距很大,发展程度不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很多管理和技术经验和措施还是对我国发展节水农业有可借鉴之处的。
在农业机械机型选择方面,要选择动力性好、作业性能稳定、适应性好、机具结构及设计合理、技术成熟、调整维修方便、配件市场充足、具有良好的市场售后服务的机型,要选择经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获得生产实践检验,能满足本地农艺要求,综合效益好的节能型机型,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的目的。
2农业机械的保养
机车在运行时,由于不停地运转操作、颠簸震动,可能造成燃油连通部件(如油箱开关、油管接头、柴油滤清器及高压油管等)出现松动而漏油,因此有必要保持良好的检修习惯,这不仅是为了安全行车,而且可以减少油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机车由于长期运行,一些精密部件(如缸套活塞组件、配气机构和燃油系列等)会磨损,从而导致机车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因此,做好机车的技术保养,确保技术状态良好是节约用油的重要因素之一。
2.1新车磨合。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必须根据说明书进行空车磨合试运转。不得一出厂就进行负荷作业,新车磨合要注意控制车速,尽量减少急加速、急减速。
2.2检查轮胎气压。轮胎气压偏低会引起滚动阻力增加,造成机车牵引负荷增大油耗增加。此外,要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是否均匀,如发现轮胎偏磨或方向盘不居中等异常情况,需尽快到专业修理厂咨询修理,否则会增加工作阻力增加油耗。
2.3定期清洗滤清器。车况良好的拖拉机可省油15%到20%。对于空气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每行驶5000公里以上配件都需要更换。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引起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而柴油滤清器的阻塞也会使发动机供油异常,功率下降,油耗增加。
2.4加机油需要适量。要注意机油标尺所标示的刻度,机油太多将曲轴淹没,增大阻力;机油太少则无法起到和封闭作用,甚至会影响发动机效率。同时,要按季节和作业环境来确定更换机油的周期。
2.5使用洁净的柴油。柴油必须经过48小时以上的沉淀方可使用。使用沉淀后的清洁柴油,可以保证发动机供油系统以最佳工作状态供油,不仅提高发动机喷油泵柱塞偶件和喷油阀偶件的工作可靠性与经济性,同时能有效地延长偶件的使用寿命。
2.6防止燃油滴漏。定期对发动机进行耗油技术检测,坚决杜绝燃油滴漏现象的发生。油箱开关、油管接头、柴油滤清器及高压油管等处的柴油渗漏现象应及时检修,否则在机车运行时,由于震动渗漏会越来越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油耗。
2.7保证各部位轴承良好。在装配时不能过紧或过松,要使之运转自如;过紧过松都会增加工作阻力,使油耗增加,同时要随时紧固各连接部位螺钉。据测定,如发动机支架和变速箱之间的螺钉松动,油耗就会增加。
3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
柴油机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缸套活塞组件、配气机构和燃油系精密偶件磨损而导致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因此要及时检修并排除故障,以恢复其正常的技术状态。
3.1严防燃油滴漏
对发动机应经常进行目测检查,并定期实行耗油技术检测,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严防燃油滴漏,不仅是为了减少耗油量,更是为了安全行车。
3.2调整供油提前角。供油过早和过迟都会使柴油得不到充分燃烧而冒黑烟增加油耗,因此要及时调整供油提前角。
3.3确保喷油器雾化良好。喷油器有滴油或雾化不良现象会使柴油得不到充分燃烧而增加油耗,要及时调整喷油压力,确保柴油雾化良好。
3.4经常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充气量。据测定,气门间隙过大,油耗会增加15%~20%,因此要经常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如果发动机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位角减少,要适当减少气门间隙,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少。凸轮轴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否则不仅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5不得带病作业。要根据柴油机排烟颜色判断其技术状态,如出现柴油机在工作中持续异常冒黑烟、蓝烟、白烟,均属不正常现象,说明柴油机带病作业。应根据不同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及时加以解决,否则不仅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6确保多缸机工作均衡,不能“瘸腿”。据测定,如果四缸机有一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可增加15%~20%的油耗。因此,如果出现多缸机有一缸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加以解决,确保各缸工作均衡,减少油耗。
3.7制动回位要好、不拖滞。要经常检查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这不但可以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也可以减少油耗。因为如果制动回位不好、有拖滞现象,说明制动器处于半制动状态,增加工作阻力,导致油耗增加。
论文摘要:立足甘肃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任务、措施设计要点和完善对策。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3.1注重农业与水利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发展节水农业,应努力克服目前农业、水利两家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把旱作农业节约天然降水与灌溉农业节约灌溉用水统一到同一个节水农业的系统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农业体系。
论文关键词:市场体系;资本结构;生产组织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面临世界经济结构新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农业发展新趋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明确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发展的思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关系的发育。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大主体是农户,我国农户的基本特征是:①土地经营规模小。1999年底,户均耕地面积.794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相当突出。②农业人口过多。目前,农村劳动力近5亿,富余劳动力大约在1.5-2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之资本、技术投人少和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下。③农民收人低,经济实力弱,在市场交易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农户在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和博弈时,常常处在明显的弱者地位,不利于市场关系的发育。④就总体而言,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强,对市场信号反应不够灵敏,出现比较明显的盲目性和地区趋同性,增大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2农产品市场。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层次结构不完善。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城乡集贸市场占相当比重,批发市场建设不足,期货市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②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不完善。有的地方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地方却重复建设,出现”有场无市”的现象。③农产品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各个层次的市场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目前还没有形成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全国性的有机网络。
3生产要素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发达的商品市场.还包括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相比,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尤其是土地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①资金市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改制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发展小城镇等,均需要资金支持,然而多年来,农村资金大量流人城市,目前还看不到缓解的趋势。②劳动力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在小城镇的户籍管理政策上有所调整和松动,但不少大中城市迫于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或者以社会治安为借口,对农民进城从业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如何实现城乡互通,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竞争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利于农民与城镇下岗职工的有序流动,需要统筹规划,作出进一步的政策调整。③土地市场。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不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小化将不可避免。如何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市场,需要进一步摸索。④技术市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技术支撑,因而兴办各类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解决途径
(一)调整农业的资本结构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是资本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表现为不同性质的资本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没有资本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而某产业若想进人市场并获得顺利发展,也同样必须有不同的资本在同一产业中发挥不同作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任何行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迅速发展,都必须有不同的资本参与。而我们的农业资本却一直非常单一,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农业资本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资本弱小。现在农村集体经济很薄弱,很难有新的资本注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再加上我国现在的农业资本主要是靠农户自身积累(大型水利设施除外),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水电等全部由农户负担,而且乡村公路、桥梁、小型水库等的建设也由农民负担,还有子女上学、各种统筹提留等税费负担,已使农民不堪重负,加之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基本无提升空间,农民的积累也相当有限不可能更多地投人大量的资本于农业生产,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就不错了,所以农业资本的弱小就成为首要的问题。
2农村资本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在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中,唯一与农业挂钩的是农发行,但农发行的投资对象却不是众多的农户,而是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运企业或一些政府组织的大型农业项目,也就是银行资本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环节中。现在农村的民间信贷由于不规范、甚至非法运作,也不可能成为未来农业运作的主要来源。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由于本身规模小,很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农业资本严重不足,且结构单一,使农业的转型面临很大的困难,广大农户只能维持简单地再生产,并且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户将连续多年喘不过气来。如果农业资本结构调整得以实现,则农业生产的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将从根本上打破,以种养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才有可能得以拉长,综合农业效益才能够提高,农业的转型与农民收人的增长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对此,我们应当分析市场潜力,更新思想观念,确立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理念。在中国的投资领域中,农业是最大、最后的有待开发的市场,投资的空白领域也很多。如名优特新农副产品生产和经营项目,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精品农业、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设施农业等,正在逐步成长为市场份额大、投资回报快的跨行业产业。据相关专家分析,如果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最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支持结构优、规模大、素质高的农业类企业上市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大农业,使农业走向科技化、产业化的正确抉择。农业“绿色板块”的迅速倔起,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增长点,是应当予以积极支持、重点倾斜、加速培育的产业领域。
(二)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们过去谈农业结构调整,似乎只局限在经营品种上下功夫,过多地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利用行政权力在辖区内要求农民种这种那,结果是产品销不出去,农民怨声载道。尽管我们通过实行农村,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依然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模式,或者说它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前,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确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当温饱问题解决,农民开始追求小康与富裕生活后,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显然已很难担当这一重任。
1.规模过小,势必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无竞争力。我国加人WTO后,这种情形将更加严重。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大概只有1.5亩左右,加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把农民限制在有限且逐年减少的土地上,使得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过多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无上涨空间,这样农业生产就陷人减产减收而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2.由于农民的资本有限且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都集中在农村,使得农业科技推广变得异常困难,如果要靠国家的投人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资金不足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1.1缺乏突破和创新
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自然条件的恶化、生产生活的变化和不定的市场前景导致农民在生产经营方式中采取稳抓稳打、稳中求胜的心理。他们承担不起失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接受新技术的时候瞻前顾后,谨言慎行,而这种求稳心理也束缚了农村发展的脚步。
1.2跟随心理明显
从众心理通俗来说就是随大流,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会减轻内心的不安全感。比如一项新技术在推广时,明明很感兴趣,但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内心孤立无援,很难下定决心去采用。相反,如果大家都去接受并采用,即使自己没有条件也愿意一起尝试。
1.3现实心理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一项新技术是否可行仅仅靠以往的经验或是其他家的实践来判断可行与否,而一次的失败就可能被永远的否定。这种所谓的现实心理影响了农民的决定,只考虑短期利益,对于推广具有长期效益的技术非常不利。
2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农民自身素质
2.1.1文化素质因素。
农民的文化素质反映了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既与增收相联系也影响着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所产生的兴趣。现在,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处于整体偏低的状态,与西方国家甚至是城市的差距都很大,不同区域的分布也不平衡。
2.1.2科技素质因素。
科技素质是指农民对科学知识、技术、经验所达到的程度,是农民素质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家“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的推出,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基础较差,与我国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准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2.1.3思想道德素质因素。
思想道德即是农民自身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方面的统称,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的发展。农民普遍法律意识淡薄、生态意识差、思想守旧、小农思想占据上风,常常会表现出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2.2农村社会环境
2.2.1经济环境因素。
在历史的发展变革浪潮下,小农意识在我国农村始终是深刻的存在,并且在相当长时间的时间内占有统治地位。加上采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生产方式,传统的民族劣性比如散漫、拖拉、缺少责任心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成为发展新农村经济的束缚。
2.2.2政治环境因素。
中国是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而这种、特权文化对今天的经济发展影响至今。刚刚建立的农村基层政权在初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民没有民主意识,因此具有这种消极的、封闭的、怀疑的态度。
2.2.3文化环境因素。
农村的文化环境受到长期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加之经济发展的制约,形成了固定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小农文化、家族观念占据主导。大多数的农民都处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生活状态。
2.2.4教育环境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间的不平衡,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不为平衡,导致农民素质较低,城乡差异逐渐加大,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农民的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文盲也都集中在农村。
3调适农民心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首先根据对农民心理分析,依据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农民在接受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阶段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首先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选择好容易被农民所认同的推广项目。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宣传的力度,使农民对新技术逐渐的了解并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教育。再次,采用互动性强的推广手段,以切实的感受打动农民,从内心接受新技术的推广,提高推广的效率。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结构和推广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产业的功能,以真正可实现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4结语
(一)农事节庆的概念
关于农事节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论述,各有侧重,不过都强调了农事节庆与农业的关系和欢乐庆典的仪式。本文综合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农事节庆是指举办主体依托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业资源,以打造农业品牌、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传播农业文化为主体目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集会庆典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其内涵有3点:(1)农事节庆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和农业文化资源等多重资源,如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遗址、农业技艺、农业习俗、农事等,资源内容丰富且具有区域特色。(2)农事节庆以销售盈利为浅层目标,以品牌塑造形象推广为深层目标,以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为长期目标。(3)农事节庆具有节庆特点,周期性重复举办,以吸引广泛的民众参与为目的,带有欢乐气氛。
(二)农事节庆的分类
农事节庆的分类有多种角度,如从产品类型可分为农产品类、林产品类、水产品类、牧产品类、副产品类节庆等;按照季节划分,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节庆;按照节庆历史可以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等;按照举办周期可以分为每年一届或者多年一届等;按照节庆范围又可分为国内和国际2种;按照组办方级别可以分为村级、乡(镇)级、县(区)级、市级、省级等。本文按照节庆依托资源类型划分,将农事节庆分为2种:(1)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节庆资源。如各地盛行的茶节、油菜花节、桃花节、西瓜节、柑橘节、龙虾节、豆腐节、冰雪节、沙雕节等。这类农事节庆依托该地域特产的农产品来举办,紧紧围绕特定农产品及与之相关的农事、农俗、仪式等设计节庆项目和组织活动内容,与农产品的关联性极强。(2)依托一定的农业习俗举办节庆。如乞巧节、花朝节、那达慕大会、雪顿节、古尔邦节等。这类节庆不以特定农产品为主角,通常依托延续多年的传统农业习俗,重新加以包装设计举办庆典活动。特别说明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属于这类节庆,不过它们是全民族的共同节庆,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列入本文考查范围。
(三)农业品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品牌不等于农产品品牌,它是涵盖了一切农业资源、农业活动在内的广义品牌。大体包括:农产品、农业产业品牌或农业企业品牌,如杭州西湖龙井、淳安淳牌有机鱼、台湾梅子梦工厂、山东鲁花集团等;农业区域形象品牌,如世界大蒜之都、中国茶都、中国山核桃之都等;农业旅游品牌,如千岛湖有机鱼旅游、西湖茶乡游、南京农业嘉年华等。
二、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事节庆种类繁多且名目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事节庆活动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从以往单纯的庆祝或纪念型活动,演变为有助于同时推动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的活动,在农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现在的农事节庆多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依托,调动一切与该品牌相关的品牌历史、风俗流传、产品特色、文化特色、特有仪式、农事习俗等相关的农业资源,精心组织设计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丰富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如美国爱达荷州盛产土豆,每年9-10月都要举办爱达荷土豆日,节日中有几十个以土豆为主题的活动和竞赛吸引了无数游客,爱达荷土豆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选择[1]。我国也有很多农事节庆成就了著名的农业品牌。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的“盱眙龙虾”;中国(金乡)国际大蒜节成就了“金乡大蒜”的美名。其他还有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北京大兴西瓜节、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等。
(二)塑造区域形象,打造区域品牌
节庆本身就有聚集人气的功能,能够吸引超常的关注,而这一眼球效应不可避免地要辐射到举办地,形成一次极好的宣传机会。成功的节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欢乐有趣的节庆氛围、舒适宜人的场地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水平向外界递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不仅展示了节庆本身的品质,还展示了举办地的实力,塑造了优良的区域形象。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和二次传播以及媒体的对外宣传,主办地的形象魅力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而知名农产品品牌、节庆品牌都会成为区域的亮丽名片,助力区域品牌的打造。如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美国吉尔罗伊市都会举办“吉尔罗伊大蒜节”,为期3天的大蒜节给城市带来了几百万的游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大蒜节成为了吉尔罗伊市的城市名片,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为大蒜节而为世人所知,城市影响力大大提升,塑造了吉尔罗伊“世界大蒜之都”的形象,打造了“世界大蒜之都”这样一个引人瞩目的城市品牌[2]。
(三)推动了观光农业品牌的发展
农事节庆的举办给予举办地农业产业极大的曝光机会,利用新闻、学术研讨、产品展销、文艺表演、消费体验等形式,区域农业得到充分展示,消费者对于当地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观光农业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心理基础。而节庆本身的凝聚力也为观光带来巨大人气,很多节庆本身也成为观光农业的一项精彩活动。以成功的农事节庆为亮点,整合其他农业资源,观光农业将形成自己的品牌。如浙江千岛湖有机鱼旅游借助千岛湖有机鱼文化节的魅力,已经发展成为千岛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品牌影响力极大。
(四)传承农业文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农业文化逐渐被遗失遗忘。农事节庆承载了积淀多年的农俗农事等农业资源,是农业文化传播的天然载体。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二月二的花神节(全国各地时间各不相同),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年农历白露时节,山民们祭祀天地山神祖宗之后扛着竹竿挑着箩筐,上山开竿采收山核桃。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把开竿祭祀的传统仪式搬上了节庆舞台,向当代人展示了传统农俗的神圣庄重[3]。除了宣传品牌文化、产业文化,农事节庆还是展示地域文化的舞台。主办方大力挖掘各种文化资源,运用活泼欢庆的形式传播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加强了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三、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优势
农事节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紧紧围绕资源特点组织活动,宣传推广农业品牌。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建设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传播时机精准
农事节庆是在特定时间举办的,时间选择具有针对性。以农产品等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节庆一般都根据农产品的生长周期来安排时间(表1)。观赏类节事通常都是在花开时节,如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北京平谷桃花节、浙江超山梅花节等;收获采摘类节庆通常都是在农产品成熟收获时节,如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中国余姚杨梅节、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中国秭归脐橙节、北京大兴西瓜节、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等。冰雪节之类的也是选择产品资源表现力最佳的时节。而以农俗等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农事节庆大多有一定的历史积淀,长期的传承已经在公众之中形成了深刻的集体记忆。相比其他传播手段,农事节庆选择的传播时机比较精准,都是在品牌资源品质最佳、品类最丰富的时候,品牌信息比较集中,同时也是消费者本体需求相对旺盛的时机,通过直观具体的形象传播可以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品牌消费体验,信息达到率比较高,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就会形成品牌的强势号召力。农事节庆因与农业的密切关系,节庆传播时机的选择通常都是应季而生,与自然之理相通,与人体磁场和谐,有着文化意义上的优越性,能够促成良性的传播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生气勃发,因而草木欣欣向荣[4]。此时人也处于生发之际,赏花踏青、游玩嬉戏,人事与天道融通。夏日戏水消暑,秋来品尝硕果,冬季领略冰雪,应时而作,顺应时气,天人合一。恰当的传播时机对于深入体味领悟品牌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传播对象明确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节庆传播的传播对象即受众比较明确。节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的集会,它以欢乐喜庆的气氛和活泼有趣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人气,而这些积聚起来的人群就会形成节庆传播的受众群也即农业品牌消费群。这些消费者身份不同,具体参与的节庆活动和对农业品牌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游客多是参加品尝、采摘、游览等活动,参与对农业资源的直接消费;商贸人士参与商贸洽谈活动,关注农业品牌的营销以及相关投资事项;学者专家参与相关的研讨会论坛活动等,关注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探讨;媒体人员则对农事节庆进行采访报道,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农事节庆的影响力;另外还有大量网民,他们通过网络获取节庆信息、购买农产品、发帖点评农事节庆活动,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这些节庆传播的传播对象对品牌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当于在参与节庆之前就主动地进行了甑选,有效传播对象居多。他们主动寻求品牌信息,参与活动体验,之后积极传播品牌信息、节庆信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消费,易于实现有效传播。有时传播者还可以根据传播对象的特征灵活调整(如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娱乐活动、表演等),使得传播更符合受众需求,生成对于品牌的良性体验。良性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对品牌的关注度。而如广告之类的一般品牌传播的受众很难明确,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是间接传播,缺乏直接接触,信息不对称,效果评估滞后,故而对品牌的认识不如节庆传播来得直观深刻。2009-2011年的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短短3年间,客商数量从150家增至260家,旅客人次从80万人次增至150万人次,贸易合同额从2000万元增至3200万元,在场的媒体数量不少于30家。
(三)传播模式转向
诸如广告投放之类的传统品牌传播方式,其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由传播者向传播对象单向传递信息,如同品牌向消费者发出请求“请你看看我”,受众属于被动接受。而节庆传播通过制造亮点激发受众的兴趣,引起受众对于品牌的关注,使得受众作出主动行为———“我想要看你”,传播模式转为自下而上,传播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传播对象一反过去对于广告等传统传播方式的排斥抵触,积极释放需求,主动关注品牌信息,使得品牌信息的传播流畅无碍,有益于良性消费体验的形成。
(四)节庆场地灵活
农事节庆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场地的选择灵活多样。既可以在资源发源地,又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既可以一地独办又可以多地联办;既可以是室内又可以是室外。灵活多样的场地选择有助于塑造丰富的品牌形象,构成直观而又深刻的品牌消费体验(表2)。农产品原产地是很多农事节庆的首选场地。节庆场地与节庆内容高度贴合,实现了消费者与产地、产品的亲密接触,形成直观而又深刻的品牌消费体验,这是广告之类的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电视屏幕上再逼真的颜色、再美丽的姿态、再精彩的描述也不及自己在田园中亲眼所见、亲手触摸的感官体验来得深刻。吉尔罗伊大蒜节期间整个小镇弥漫着浓浓的大蒜味,麦地变成了停车场,麦秸堆则成了供游人休息的长凳,不花钱,又环保,充满了乡野气息。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以美丽的茶乡大茶园为背景,直接在茶园的田垄上搭建演出舞台,清新雅致,游茶乡、品新茶、观炒茶、听茶曲、赏茶戏,在茶园的青山绿水间,茶的形象愈加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开茶节上还推出“吃农家饭、喝农家茶、住农家屋、结农家亲”特色主题活动,坐落在连绵茶园中的农居风格各异,大多集茶园、竹园、菜园、花园、庭院为一体,家在茶园住,茶绕家园香,能够让都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乡土。消费者与产地衔接起来,与产品亲密接触,观赏品味、采摘收获,调动全方位感知,逐步完成了对于品牌的立体消费体验,形成了对品牌立体化的认识。而走出产地走向商贸文化中心,能够把品牌推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坚持“四国联动(中国、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六地联办(盱眙、南京、上海、宁波、北京、深圳)”的办节格局,选择在多地联合办节,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上向世界推介盱眙龙虾品牌文化。比起固定在电视电脑里播放广告,或是局限在超市商场举行促销,农事节庆的场地在空间上明显要优越许多。许多节庆常常选择公园、广场、果园、草地、山林、湖畔、海边等作为集会场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消费者视野开阔、身心放松,品牌关联印象良好,预设了较佳的传播心态。而在室内组织的节庆活动,由于节庆的特性也会在场地布置上营造节庆氛围,对消费者产生一种视觉和心理冲击,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五)注重参与体验
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节庆传播更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5]。节庆氛围要靠大量参与者参与其中才能营造出来,包括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专家学者等。参与者积极参与节庆的各项活动能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增强了节庆的吸引力。可以说,参与性是节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地民众通过活动体验重温或加深了对于品牌及文化的认识。外地消费者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在居住地无法得到的活动体验,满足其兴趣爱好,充分展现其特长,部分节庆还能让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学会当地特有的技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品牌文化得到形象展示,消费者获得了关于品牌构成因子如产品、服务、理念、视听、行为等多方面的立体认知,深化了品牌印象。良好的品牌体验无疑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据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2月对浙江省农事节庆活动的调查显示,现有农事节庆涉及群众可参与体验的项目或活动占比81.82%[6]。从这一数据分析可见,当前的农事节庆还是比较注重参与体验的。2010年的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上游客不仅观赏了与山核桃相关的书籍文献、旧农具、旧物件,还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手剥山核桃,创意制作山核桃饰品挂件。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体验,充分调动人体各种知觉,大大丰富了对山核桃品牌及文化的认知,形成了对品牌的立体感受,培养了对品牌的情感。
(六)注重娱乐传播
娱乐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在变革剧烈的当下,人们的压力巨大,迫切需要通过娱乐放松身心,解放自我。节庆本身就带有娱乐的性质,节庆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传播,它能够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农事节庆中经常会设计各种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消费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轻松欢愉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形成良好的品牌消费体验。如著名的西班牙西红柿节、巴西泥浴狂欢节、我国傣族泼水节等,欢笑声中成就了一个个著名的品牌。
四、结语